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

时间:2019-05-12 16:1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

第一篇: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

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

前言

橡胶制品以橡胶为基本原料,加入炭黑、促进剂、防老剂等配合剂和骨架材料,经过物理和化学加工而制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橡胶制品加工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据统计,中国橡胶厂的数量已从 1 9 4 9年的6 2 9家增加到如今的6 0 0 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6 o 多万人。从业人员不断增多,但随之而来的职业危害也不容忽视。橡胶加工是污染较重的行业,炭黑等粉体材料带来的粉尘污染、混炼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和伤害,硫化场地出现的烟雾弥漫、成型现场有机溶剂挥发造成的人体中毒等,都是发达国家橡胶厂难以立足而向外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国劳动资源丰富,工资低廉(相当于国外的1 / 1 0~ 1 / 2 0),加上我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倾斜,使世界各大橡胶企业纷纷前来投资设厂。目前,在我国的橡胶制品加工厂星罗棋布,且多为小规模、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企业。生产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作业强度大,劳动条件较为恶劣,加上橡胶加工生产工序多,机械设备繁杂,从业人员大多素质较低,而且上岗前均未经过培训,缺乏职业卫生知识等,从而使橡胶加工业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职业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橡胶制品加工业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1.1粉尘危害

粉尘是橡胶制品加工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之一,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原料 的运输、粉碎、干燥、筛选、配料、塑混炼等岗位中都有大量的粉尘飞扬。众所周知,橡胶制品加工业所需的粉体助剂,其粒子越细,对分散越有利,也易飞扬弥漫,往往成为防尘工作中难 以解决的问题。国外对 A 级无机填充材料 T L V规定为1 0 m S / m,但当大气中的粉尘实际浓度达到这一水平时,人已难以承受[ 1 ] 橡胶加工工艺分析,其主要产尘作业岗位有破碎、配料、开炼、密炼等4类。从粉尘组分来看,橡胶制品加工业的粉尘成分较复杂,其中,破碎岗位粉尘有古马隆、石蜡、再生胶、硫磺等;配料岗位粉尘有炭黑、碳酸钙、促进剂、防老剂等;开炼、密炼岗位粉尘几乎包括了上述各类成分。岳智勇对北京化工集团公司属下几家橡胶制品企业作业现场粉尘情况进行了调查,收集到的2 7 0个粉尘样本多以混合尘形式存在,单一成分的粉尘样本较少[ 2] 体来说,除了混合粉尘外,橡胶制品加工业的粉尘以矽尘,炭黑和滑石粉居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较大。

我国中小型橡胶企业一般采用人工开包、配合、投料,劳动条件也较差,很多作业现场可以看到,车间物料无序堆放,积尘清扫困难,设备上和地上积尘清扫不及时,易造成二次扬尘;设备老化,密封性能不佳;通风除尘设备不配套或安装不合理;违章操作,擅自拆掉密封挡尘板: 这都是造成粉尘浓度超标的原因。很多橡胶加工厂空气中含尘浓度高达 4 0 0 m S/m[ 3] 斌对广州市化工、橡胶行业 4 2个厂企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调查与分析中发现,所测的2 4 2个测尘点中,超标点 6 5个,点超标率为2 6.8 6 %(其 中 I级 危 害 占 7 5.3 8 %,I I级 危 害 占 1 5.3 8 %,Ⅲ级危害占7.6 9 %,I V 级危害占 1.5 4 %[ 4])。从不同种类生产性粉尘的超标及其危害程度来看,对人体危害性越大的粉尘,超标率越高,其危害级别也较大。如矽尘作业点超标率为7 4.3 6 %(其中Ⅱ、Ⅲ级危害占4 8.2 8 %),石棉尘作业点超标率为5 0 %(其中Ⅱ、Ⅲ级危害占1 0 0 %),滑石尘作业点超标率为3 9.1 3 %(其中 Ⅱ、Ⅲ级危害性占2 9.6 3 %),铸造尘作业点超标率为 3 5.2 9 %(其中Ⅱ、Ⅲ级危害占6 6.6 7 %)。李文勇等对某橡胶制品加工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也发现,该厂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各测点粉尘浓度为 1 8.9—4 2.3 m s/ m,平均30.2 m s/ m。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时间加权平均浓 度(T WA)3 m s/ m 的6.0—1 2.6倍。粉尘分散度 5 m以下占 8 3.8 % ~ 9 2.7 %。粉尘中游离S i O 2含量 7.6 % 一9.5 %,平均 8.5 %。由此可见,橡胶制品加工业的粉尘超标情况极为严重。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不仅对上呼吸道有影响,且能引起矽肺、炭黑尘肺、滑石尘肺等疾病,已成为危害工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还能与其他有害因素联合作用危害人体,例如由于粉尘粒径小,在空气中能长期滞留,吸附空气中水蒸汽和各种有害气体而形成烟尘、飘尘,它们含有多种重金属及其氧 化物,在其氧化作用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转化为相应的酸。这些飘尘会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再例如,粉尘联合吸烟这一危害因素将会大大提高肺癌的发病率。

1.2毒物

橡胶厂许多工序工人都接触溶剂,主要有汽油、苯、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和氯苯(某些品牌粘合剂)等,在半成品或成品干燥过程中产生溶剂挥发气而使工人受到伤害。橡胶制品生产车间空气中溶剂的控制标准(m s/ m):苯和甲苯 < 4 0、二 甲苯 <1 0 0、汽油 <3 5 0。另外,许多配合剂含铅、铬、镍、砷等重金属,以及毒性尚未完全清楚的炼胶、硫化、塑化的烟气等,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毒害。

1.3 噪声

橡胶加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摩擦、振动、撞击所 产生的噪声,使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操作的工人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例如导致耳聋、高血压、中枢神经受损等。按照国家标准G B J 8 7— 8 5 《 工业企业厂区各类地点噪声标准》规定,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工人每天连续接触噪声 8 h)噪声限制值 <9 0 d B。经过实测,橡胶厂多数工段在 8 0 d B上下,少数工段则超过9 0 d B[ 7]。另外,橡胶加工生产过程中诸如高温、振动、微波、X 线和射线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危害因素。橡胶制品常见职业病情况

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发现,该行业尘肺病以滑石尘肺和炭黑尘肺为主。例如天津市橡胶业 5 6 3 8名接触粉尘工人中检出尘肺 2 7 5例,其中炭黑尘肺 6 2例,以炭黑工、密炼工、轧胶工多见;滑石尘肺213例,以轧胶工、压延工、硫化工多见[作业场所粉尘均值 l 6.8 3(1.3—6 0 2)m s/ m]。平均发病工龄 2 3 .3。由此可见,橡胶行业尘肺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2.1 炭黑尘肺

在炭黑生产过程中.由于炭黑比重小、颗粒小,很容易悬浮于车间空气中根据对车间空气中炭黑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小于2岬的占7 0 % 一 8 0 %,小于5 m的达 9 0 %以上,所以在炭黑造粒、包装、输进等生产过程及使用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炭黑尘肺,成为危害工人健康的重要因素。1 9 7 4年,中国卫生部已将炭黑尘肺列人职业病范围。1 9 9 7年,全国橡胶行业炭黑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在 9 3 7 3例检查人数中,5 年来新诊断出炭黑尘肺病人 l 2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3 %。其中 男发病率为1.2%,女发病率1.8 %[ 8]。炭黑尘肺的发病地区间有差异,通过对兰州市橡胶制品行业炭黑粉尘浓度及接触炭黑工人的调查,共发现6例炭黑尘肺,检出率7.4%,天津、四川、上海等地都有报道,天津为 9 . 0 %,上海检出率约 1 0 %,四川检出率为 2.3%[ 9 ,10 ] 对某橡胶厂黑粉尘工作 2年以上的3 2名工人的体检结果统计显示,凡工龄 在 2 0年以上的有 5 0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织阴影和肺纹理增 多、增粗并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自觉症状有咳嗽、咳痰(1 1例,占 3 4 %)、鼻腔干燥(6例,占1 9 %);有尘肺发病的潜在危险[ 11]

炭黑尘肺的发病工龄最短为 5年,最长为 4 4年,平均为(2 0 . 8 4± 7 .1)年,半数以上病人集中在 l 5— 2 5 年。病情进展缓慢。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其次是胸痛、气短。X线特征以不规则形小阴影改变为主,类圆形阴影致密度较低,边缘欠清晰锐利;炭黑尘肺的大结节多见于肺上叶,可能是这些部位的活动度比下叶要小,使已到达肺泡的粉尘不易咳出之故。因炭黑本身毒性较小,故炭黑尘肺临床表现较轻,一般不影响劳动能力。

2.2滑石尘肺

在橡胶制品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工业商品滑石粉,其主要运用在“ 打粉”(涂隔离剂)工序中。滑石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镁的硅酸盐或碳酸盐蚀变而成,根据其含石英、方解石、透闪石等杂质的不同,对人体危害也不同。如医药用的滑石,纯度比较高,对人体危害很小,而用于橡胶制品生产的工业滑石因含石英、透闪石等杂质多,纯度低,游离 s i 0 2 含量较高,对人体危害就大。因此,长期吸人含游离 S i O2 较高的滑石粉尘很容易患上滑石尘肺病。

国内自1 9 8 5年以来,辽宁、广西、山东、北京等地陆续都有滑石尘肺的报道。江西省7家橡胶厂 8 6名接触滑石尘(1.6— 26.7 m s/ m)工人中检出尘肺病人 1例,检出率为1.1 %[ 12]。某轮胎厂硫化车间接触滑石粉尘有 7 1人,发生滑石尘肺 4人,患病率为5.6%,死亡 2人,病死率为 5 0.0 %,平均发病工龄27.4年 ;在 内胎车间接触滑石粉尘有134人,发生滑石尘肺 5 人,患病率为3.7 %,平均发病工龄27.1年[ 13]

滑石尘肺的发病工龄一般在 l 0年以上,多在 2 0—3 0年之间。滑石粉尘致病率相对较低,脱离接触粉尘后病变有可能停止进展或进展缓慢,但也有个别病例进展较快。滑石尘肺早期无特殊改变,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如气短、胸痛、咳嗽等,但较矽肺、石棉肺轻。易合并肺结核,并有癌变的可能。

2.3 其他尘肺 矽肺

主要由白炭黑等含硅(旧称“ 矽”)的粉尘引起。胶中大量应用无机盐作填充剂和

隔离剂,由于用量大,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可产生粉尘,有的粉尘吸入体内后不易排出,长期积累后可引起矽肺病。除此之外,橡胶制品加工业的粉尘危害还可引起混合尘肺,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研究不多,重点还是集中在滑石尘肺和炭黑尘肺上。

2.4 其他疾病

橡胶制品生产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不是单 一的,而是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对机体具有多方面的影响。除了引起急性有机溶剂中毒外,其慢性危害也比较突出。国外许多研究表明,橡胶工人中患多种恶性肿瘤的死亡率较高,并有明显的工种聚集特点。我国化工部于 1 9 8 3年组织调查了9 3家橡胶厂 4 0 6 1 8名工人的(1 9 7 2--1 9 8 1 年间)癌症发病率,结果为256.9/1 0万,其中标准化死亡率比(S MR)大于 1 0 0 的有胃癌、肺癌、肝癌、肠癌、白血病、膀胱癌。发病率由高到低的工种依次为配料、炼胶、硫化、成型。除可引起上述恶性肿瘤高发外,呼吸、神经、心血管、生殖系统和皮肤等也是橡胶作业工人最易受损的系统和器官。对某橡胶厂作业工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工作有关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高血压病、慢性咽炎、胃炎、溃疡病、皮炎。

我国在尘肺病治疗上虽然花了很多工夫,并且在各个领域 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也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但效果不大理想。目前主要提倡早期预防和对因治疗为主,晚期则以综合治疗为原则,即在营养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依据病人的病情进行肺灌洗,使用抗纤维化、减轻或控制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抗脂质过氧化等药物。结合肺部理疗、雾化吸入治疗以及对症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加强预防和治疗肺气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及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因目前对尘肺病的治疗尚无突破性的进展,故尘肺病防治的根本措施在于预防。

橡胶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较薄弱。从科研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到工业卫生队伍的专业素质来看,比起先进国家都有很大的差距,具体到橡胶制品加工这一行业,工业卫生问题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资金、人员的投入。据此,结合该行业的工业卫生特点,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3.1阻断接触途径

橡胶制品加工厂要与时俱进,用新技术、新工艺。积极进行工艺改造,如密闭硫化、自动称量、粉料造粒等,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接触机会。如对 粉尘的控制方面,在炼胶工段母炼胶称量岗位的正上方加设吸风罩,确保能将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吸入罩内,以保证有效的除尘效果;炼胶工段粉计量岗位除尘装置的侧面吸风口应适当上移,保证计量时产生的粉尘不经过操作人员的呼吸带1.5 m 内);投料操作岗位的正上方应安装吸风罩,以便能及时排除投料时因反冲而飞逸出来的炭黑粉尘 ; 给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及时、定期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并要求工人及时、正确佩戴,做好个人防护;对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生产车间吸风排毒装置、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转,并达到良好的吸风排毒、通风效果,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控制到最低限度[ 15] 东台市橡胶厂对设备、工艺及生产环境进行改造后,其炼胶工炭黑尘肺的发病率 大大降低,原来发病率的12.00%下降至1.03%[ 16] 轮胎加工厂使用新的轮胎内衬层胶配方,取消了胎里刷滑石粉工艺,使岗位操作工人免受滑石粉尘危害,杜绝了滑石尘肺的发生[ 13]。由此可见,消除尘肺的最好途径是控制病因,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采取除尘措施,消除污染源,阻断接触途径,是防止尘肺发生的关键。

3.2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一方面是教育职工,只有广大职工真正理解了工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尤其是慢性危害的可怕后果,掌握了个体预防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参与和执行各项预防规定,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的工业卫生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亟需提高专业水平,扩大知识面,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预防措施和整改建议,能识别和治疗职业有关疾病,保证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全体员工进行相关职业卫生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在 2 4 3例调查对象中,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1 7 2人占 8 %,不了解的有7 1 人,占2 9 .2 %。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度比较与职业工种、文化程度无关。知晓职业危害因素国家卫生标准的有2 5 人,占1 0 .3 %;不知晓2 1 8人,占8 9 .7 %。知晓上海市职业病条例8 2人,占3 3 .7 %;不知晓1 6 1 人占6 6 .3 %[ 17]。由 此可见开展职业安全、卫生、劳动法规培训的紧迫性。经过对该企业工人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及职业卫生安全、健康知识教育与培训等措施干预后,使健康行为形成率、职工综合素质均明显提高。粉尘、毒物的危害得到控制,粉尘作业点浓度合格率有所提高,粉尘浓度平均值下降1 6 .2 3 mg/m 3(干预前1 9.6 8mg/m3,干预后3 . 4 5 mg/m 3),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甲苯浓度明显下降(干预前平均5 3 .4 m g /m 3,干预后未检出)[ 18]。说明在职业病危害综合干预中采用健康教育与培训干预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3.3开展健康监护工作

健康监护的目的在于控制和减少暴露人数,早期识别和检出职业危害的亚临床改变及患有就业和上岗禁忌证者;早期检出职业病患者。健康监护主要运用在作业场所劳动卫生监测和职业性健康检查两方面。在卫生监测方面,要根据监测和检查结果,经常开展劳动卫生监督检查,尽早发现和杜绝严重职业危害,防止和减少橡胶加工工作对工人的危害,保护橡胶制品加工工人的身体健康。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和防护建议或方案,采取不同防护措施。如对危害较重的岗位工人或接触致癌物质的工人,除加强个体防护外,考虑实行定期脱岗休养或采取轮岗制,对生育期职工尤其要防止生殖功能和子代危害,加强女工保护和毒物登记工作。在职业性体检方面,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为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建立起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详细记录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在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作业时,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随后定期进行检查,工作结束后还应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对流动和临时作业工人要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健康跟踪管理,医学检查时,在查体中发现的患者均应及早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职业病和与职业有关疾病,定期复查、迫访,详细记录存档。橡胶行业是职业危害较严重的行业之一,危害因素较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也较大,是职业病预防工作的重点之一,只有采取以上综合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工人患职业病的可能性。

第二篇:煤矿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文)

第二节

煤矿职业危害及预防

一、我国煤矿职业危害的概况

职业危害是一个隐形杀手,自.2 O世纪5 0年代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以来,我国迄今已累计发生6 O.7万例尘肺病,除去因此病去世的外,现有尘肺病人4 7万例,居世界之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

(一)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严重,尘肺病患病率高发

1.量大面广,个案突出

由于我国煤矿的生产作业条件普遍较差,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现状仍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煤炭行业尘肺病人累计已达2 0多万,占全国工矿企业尘肺病人的4 6.5%,且每年仍以4 0 00~5 0 0 0人的速度递增;加上现有的约2 0万人的可疑尘肺病人数截至2 0 0 5年底,尘肺病累计病例6 0 7 5 7 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 7 0 0 8 9例,煤矿职工占近一半。Eh于我国职业病统计要经过严格的诊断、鉴定程序,未进入这一正规程序的“隐报’’或“未报’’职业病患者大量存在。因此,我国职业病统计总体底数不清,职业危害管 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2.个别煤矿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煤炭行业来说,特别是近年来中小煤矿数量急剧增加,政府部门监管工作不力,导致个别煤矿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频繁发生,突出表现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出现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

3.劳动者对职业危害认知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转变为煤矿工人,由于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劳动者没有经过培训,职业卫生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即使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上岗工人,明知工种有危害因素也照样上班,为多赚点钱拼命加班;有的职工为了方便提高工效,甚至将其防护设施拆毁,导致生产岗位有害因素超标;更有一些人明知所处之地有生产性粉尘和有害气体,嫌戴防护El罩麻烦,通风设施也只是“摆设“。据监管部门的现场调查,绝大多数企业都给职工发放了个人防护用品,但现场发现大部分作业人员没有佩戴防护用品,有的佩戴不规范,起不到防护作用。

(二)煤矿职业危害引发的安全卫生事故,造成严重损失

首先,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队业人员更南疆重视自身的安全与职业健康。职业危害引起的人员伤害,也不容小视。一个企业一旦发生安全卫生事故,最严重的损失不是经济损失,而是人员损失。以我们煤矿企业为例,从生产角度来说,职工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元素,往往一个安全卫生事故就会引起多个职工的伤害甚至死亡。

其次,在煤矿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同时,企业也必须面临生产设备严重受损和产品质量无法保障的双重损失。特别是发生煤与瓦斯爆炸重大安全事故,井下受灾区域内的设备都会受到破坏性影响。

再者,在处理事故的时间内,企业将停产,产品无法正常供应,名誉、形象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煤矿职业危害防治体制不健全,主体责任不落实

1.政府监管工作不到位,投入不足,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当前煤矿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内部没有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明确职能部门,部门之间的分工也不够明确;政府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投人严重不足;监督执法人员中缺少专业人员,且多数无实际经验,监督、监测、管理和执法手段落后,信息不畅通。

2.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企业是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一些煤矿企业对职工安全与健康不重视,没有依法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有效的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和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不健全,职业防护设施投人严重不足,防护设施简陋;安全基础监督管理混乱,在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企业中,有的防护用品不合规苞,不符合标准,有的企业干脆只发放简单的口罩和手套,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失去应有 的作用。

一些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均未达到法定要求。由于经费不足,全国各级各类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科学研究机构不断萎缩,设备老化,人才流失严重,相对于市场经济进程,职业危害防治的技术和能力处于严重滞后状态。另外,不少煤矿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法律法规,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不落实,不按规定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不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有的甚至不惜对劳动者采取轮换的方式来掩盖本单位职业病危害情况。更甚者,用人单位不愿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提供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有的医疗费用只能由患者自己承担。可见其社会危害性是巨大和 深远的。

二、煤矿主要职业危害的因素

(一)生产性粉尘

1.定义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以浮游状态存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种类

在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冶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逸。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锰、铅、锌等;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如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草、甘蔗、谷物、木、茶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农药、有机染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类粉尘,以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形成的粉尘,在生产中这种粉尘最多见。

3.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①尘肺,可分5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混合型尘肺、金属尘肺)。

②粉尘沉着症。

③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如棉尘症、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④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⑤呼吸系统肿瘤。

(2)、局部作用

呼吸道肥大性病变、萎缩性改变、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角膜病、光感性皮炎。

(3)中毒作用

铅、砷、锰的中毒。

(二)有害气体

1.一氧化碳

(1)理化特性、一氧化碳(Co),俗称煤气,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

(2)接触机会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气体。采掘工作可因一氧化碳泄露而造成职业性接触。

(3)吸人途径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被人体迅速吸收。

(4)中毒原理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人后,很快弥散穿透肺泡、毛细血管进人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 0 0-~3 0 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要比氧合蛋白慢3 6 0 0倍,因此就排挤了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了携氧功能,使人体组织缺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5)临床表现

①轻度中毒:出现剧烈头痛、头昏、四肢乏力、恶心呕吐或有轻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 0 G。

②中度中毒:除有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烦躁、步态不稳、意识障碍以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 O%。

③重度昏迷:意识障碍程度达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并出现脑水肿、肺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部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 O%。

(6)处理原则

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应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对轻度中毒者的处理,可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注意保暖。对中度中毒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可使用能量合剂、细胞色素

C、胞二磷胆碱等以改进细胞代谢,促进细胞恢复。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愈的患者,出院后应继续观察2个月,如出现迟发性脑症状,要及时处理。

2.二氧化碳

(1)理化特性

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动物呼吸,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2)接触机会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3)吸人途径

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进人人体。

(4)临床表现

二氧化碳在0.0 7%以下时属于清洁空气,人体感觉良好;当浓度在0.0 7%~O.1%时属于普通空气,个别敏感者会感觉有不良气味;在0.1 0,4~0.1 5%时属于临界空气,空气的其他症状开始恶化,人体开始感觉不适;达到0.1 5%~O.2%时属于清度污染,超过0.2%属于严重污染;在0.3 9/6~O.4%时人呼吸加深,出现头疼、耳鸣、血压增加等症状;当达到0.8%以上时就会引起歹E亡。

3.甲烷

(1)理化特性

甲烷俗称沼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一1 6 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和空气混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

(2)接触机会

甲烷主要用于制造乙炔、氢气、合成氨及制备炭黑、硝基甲烷等,生产过程中可引起中毒。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油田气的主要成分,是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且有爆炸危险的废气,通风不良或忽略防护可致中毒,一些煤矿常常因缺乏防护措施发生急性中毒事件。

(3)中毒原理,甲烷对人体基本无毒,其麻醉作用极弱,由呼吸道吸人,大部分以原形呼出。甲烷浓度增加会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机体缺氧,在极高浓度时是一种单纯窒息性气体。因无色、无味,高浓度吸人不易被察觉。

(4)临床表现

主要是缺氧表现。当空气中甲烷达2 5%~3 O%时,可使人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供给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5)处理原则

迅速脱离现场,口乎吸新鲜空气或吸氧,注意保暖,间歇给氧,必要时选用高压氧治疗。呼吸、心跳停止时,应及时进行复苏急救。对症处理,注意防治脑水肿。忌用抑制呼吸中枢药物。

4.硫化氢

(1)理化特性

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剧毒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叫氢硫酸。

(2)接触机会

接触硫化氢的工种有7 O多种,引起急性中毒多因为输送硫化氢的管道和阀门泄露,或含有硫化氢的废气、废液排放不当,在疏通阴沟、污水池、粪池时意外接触所致。一些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也有部分硫化氢气体随煤石开采出来,散逸到空气中。

(3)吸人途径

硫化氢主要经呼吸道进人人体。

(4)中毒原理

硫化氢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与呼吸道内水分接触后很快溶解,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氢吸收后主要与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及二硫键(~S~S~)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吸人极高浓度时,强烈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也可直接昧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产生“电击样,死亡。按吸人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罗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中度中毒者黏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人极高浓度(1 000 mg/m。以上)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5)处理原则

尽快将患者抬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解开衣服、裤带等,注意保暖。吸入氧气,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0%硫代硫酸钠20~40 mL静注,维生素C加入高渗葡萄糖中静注。美蓝10 mg/kg,加人50%葡萄液中静注。

对躁动不安、高热昏迷者,可采用亚冬眠或冬眠疗法。眼部损

伤者,尽快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4%硼酸水洗眼,并滴人无菌橄榄油,用醋酸考的松滴眼,防止结膜炎的发生。

(三)生产性噪声和振动

1.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性噪声可由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如球磨机、电锯、机床等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液体流动而产生,或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例如通风机、喷射器汽笛或冲刷等声音,以及其他发电机、变压器等的嗡嗡声。使用风动工具的工人、发动机实验人员、机床操作工等均接触噪声。

(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在80 dB以下职业性噪声暴露时,一般不致引起噪声性耳聋;在85 dB以下可造成轻微的听力损伤;在85~90 dB会造成少数人的噪声性耳聋;在90~100 dB时会造成一定数量人的噪声性耳聋;在100 dB以上会造成相当数量人的噪声性耳聋;在人突然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下,听觉器官会发生急性外伤,造成双耳完全丧听。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工人出现耳鸣、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其患病率随声压级升高而增大。长期接触噪声,在未出现明显的听力损失情况下,工人可以表现为记忆力和视感知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行为功能障碍。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机体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心电图ST段和T波呈缺血型变化,且工龄越长,心电图异常阳性率及ST—T改变阳性率越高。

(4)噪声对女性月经及生育机能的影响

接触高强度噪声的女工容易发生妊娠恶阻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噪声可影响胎儿胎动的次数和心率,出现心率加快,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噪声还会对胎儿的听觉发育有影响,使后代听力受损。

(5)噪声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长时间在噪声状态下工作,会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及内分泌系统失调。

(6)噪声对心理方面的影响

噪声对作业工人情绪有明显的干扰作用,表现为噪声作业工人心理卫生状况不佳,对立、抑郁、躯体不适、敏感倾向增高;幻想倾向者增多,强迫倾向者减少。噪声与某些职业危害的协同作用,如高温、振动及某些有毒物质(Co、铅等)与噪声共同存在时,会加

强噪声的不良作用。

2.生产性噪声的控制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如用低噪声的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用无声的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2)更新设备。对老企业已有的设备,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消声、吸音、隔声和隔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3)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个体防护,工人现场操作时要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轻噪声危害。

(4)加强噪声监测,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

(5)定期对接噪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听力损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生产性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中由生产工具、设备等产生的振动称生产性振动。在生产中接触的振动源有:铆钉机、凿岩机、风铲等风动工具;电钻、电锯、砂轮机、抛光机、研磨机等电动工具;内燃机车、船舶、摩托车等运输工具。振动对机体全身各系统均可产生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类型是局部振动。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有如下几点。

(1)振动会使人发生运动病。低频振动会引起协调方面的视觉紊乱,甚至于嗅觉系统也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2)振动影响人的睡眠。

(3)振动会使视觉功能减退。当振动频率在眼球最大共振振幅时,人的视觉功能减退最为强烈。

(4)振动影响人的语言能力。在振动中说话音调提高,说话的时间也会拖长,气管和支气管的共振会损伤语言能力。

(5)振动会使人的生理受到影响(见表6—3)表6—3

生产性振动对人的生理影响

┏━━━━━━┳━━━━━━━━━━━━━━━━━━━━━━━━━━━┓ ┃

损伤

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

┃ ┣━━━━━━╋━━━━━━━━━━━━━━━━━━━━━━━━━━━┫ ┃

循环系统

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减少等

┃ ┣━━━━━━╋━━━━━━━━━━━━━━━━━━━━━━━━━━━┫ ┃

呼吸系统

呼吸次数增加

┃ ┣━━━━━━╋━━━━━━━━━━━━━━━━━━━━━━━━━━━┫ ┃

代谢

耗氧量增加、能量代谢率增加等

┃ ┣━━━━━━╋━━━━━━━━━━━━━━━━━━━━━━━━━━━┫ ┃

体温

体温升高

┃ ┣━━━━━━╋━━━━━━━━━━━━━━━━━━━━━━━━━━━┫ ┃

消化系统

肠W内压增高、肠胃运动抑制、内脏下垂等

┃ ┣━━━━━━╋━━━━━━━━━━━━━━━━━━━━━━━━━━━┫ ┃

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手指伸缩、颤动值减少、影响睡眠等

┃ ┣━━━━━━╋━━━━━━━━━━━━━━━━━━━━━━━━━━━┫ ┃

感觉系统

眼压升高、眼调节力减弱等

┃ ┣━━━━━━╋━━━━━━━━━━━━━━━━━━━━━━━━━━━┫ ┃

血液系统

红细胞比容值增加,中性白细胞增加,血清钾、钙等增加

┃ ┗━━━━━━┻━━━━━━━━━━━━━━━━━━━━━━━━━━━┛ 4.生产性振动的控制

(1)改革工艺,使用先进的减振设备,从根本上取消和减少手持风动工具的作用,用液压、焊接、黏接代替铆接;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无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

(2)对新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

(3)对接触振动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对振动病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

(四)不良气象条件(高温)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失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有可能增加

(4)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

(5)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6)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预防高温的措施有:

(1)合理布置热源,把热源放在车间外面或远离工人操作的地点,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应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通风的厂房,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2)隔热,是减少热辐射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3)加强通风换气,加速空气对流,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机体热量的散发。

(4)加强个人防护,合理组织生产,如穿白色、透气性好、导热系数小的帆布工作服;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开中午酷热延长午休时间。加强个人保健,供给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

(五)放射性物质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放射性污染来源于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等,其中,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包括水和空气。如果我们对某些放射性较强的物质缺乏了解,就可能伤害自己的健康。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如在400 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 9/6死亡;若照射650 rad,则人100 9/6死亡。照射剂量在150 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往往需经20年,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生活中的核辐射主要有地基及建材、深部地下水、天然气和煤、医疗设备等,还有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如放射性发光表盘、夜光表以及彩色电视机产生的照射,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都会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产生辐射性危害。所以,对放射性物质必须严加防范,妥善处理。

(六)其他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1)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与劳动者生理状态不适应。

(2)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或休息制度不合理。

(3)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长时间重复某一单调动作。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5)作业场所设计不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6)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方法不当或防护用具本身存在缺陷等。

三、煤矿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职业病——尘肺病

尘肺病是现今我国职业病中对作业人员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据统计,尘肺病约占职业病患者总人数的2/3。

1.尘肺病概念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尘肺病发病因素

当粉尘被吸人人体的呼吸道之后,人体可通过咳嗽反射等自身防御清除功能排出97%--~99%的粉尘,只有1%~3 9/6的尘粒沉积在体内,进入肺组织中的尘粒多数在直径5 um以下,其中进人肺泡的主要是2um以下的尘粒。但是人体对粉尘的清除作用是有限度的,长期吸人大量粉尘可使人体防御功能失去平衡,清除功能受损,而使粉尘在呼吸道内过量沉积,损伤呼吸道的结构,导致肺组织损伤,造成肺组织纤维化。

3.尘肺病预防措施

控制尘肺病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减少吸人肺中的粉尘。生产经营者、组织者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及国家有关防尘的法规和办法,积极进行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作业场所实施湿式作业,减少粉尘产生,如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要对尘源

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防止粉尘飞扬;定期做好接尘工人健康检查,对职业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力口强个人防护,减少粉尘的吸人;认真做好防尘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充分认识防尘的重要性,督促职工加强营养,劳逸结合,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配合企业搞好防尘工作。

(三)工作相关疾病(职业性多发病)

1.职业性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毒物所致的疾病状态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在职业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国重点防治的职业病之一。常见的职业中毒有常见金属及类金属中毒、有害气体中毒、常见有机溶剂中毒等。

在有职业性中毒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要有通风排毒设施;职工上岗前须穿工作服,戴防毒面具,下岗时清洗淋浴;工作期间不宜吸烟进食;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2.职业性皮肤病

由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各种急、慢性皮肤及其附属器(毛发、指甲、趾甲)的疾病,称为职业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皮炎、湿疹、痤疮、毛囊炎、灼伤、溃疡、角化过度、皴裂、色素改变、疣状赘生物、肉芽肿等,以及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发生后,应及时清除皮肤上残留的致病物,在治疗期间酌情避免或减少接触致病因素,并根据临床类型及病情对症处理。职业性皮肤病一般不会使人丧失劳动能力,在加强防护条件下仍可正常工作,皮炎急性期、溃疡及某些感染性皮肤病等在治疗期间应酌情休息或暂时调换工种。如有严重变应性反应或反复发病长期不愈者,应调换工种,安排不接触致敏物的工作。职业性黑变病、职业性白斑和职业性皮肤癌确诊后应调换工种,脱离发病环境。聚合型或合并多发性毛囊炎、囊肿的职业性痤疮,长期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调换工种。

3.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可分为职业中毒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喉病、职业性口腔疾病等几类,如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

预防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工作场所要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有毒物排放,增加减噪设备,职工上岗前要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按照规定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4.职业性眼病

在工农业生产中,因接触化学性物质与辐射线引起化学性与辐射性眼损伤,称为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眼病的种类有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职业性视网膜损伤、化学因素所致眼损害、化学性眼灼伤等。服,戴防护眼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职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煤矿职业健康监护

(一)职业健康的检查

《煤矿安全规程》第七百四十四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有关法法规的规定,对新人矿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接尘二I二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必须拍照胸大片。“"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接触粉尘、毒物及有害物理因素等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患者,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以治疗、疗养和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并做好健康监护及职业病报告工作。”“查体时间间隔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对在岗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岩石掘进工种每2~3年拍片检查1次;混合工种每3~4年拍片检查一次;纯采煤工种每4~5年拍片检查1次。

(二)对离岗工人必须进行离岗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三)对接触毒物、放射线的人员每年检查1次。”“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病治疗应由取得相应资格的职业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性体检与一般临床疾病的检查有很大的差别,是技术性、特异性、政策性较强的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临床工作,因此职业性体检、诊断、治疗机构由取得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医疗机构担任。职业性健康体检可分为进入有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岗位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性健康检查。

通过就业前健康检查,可以预先发现职业禁忌症,同时也为今后进行定期体检的连续动态观察提供最基础资料,就业后的在岗工人要按一定的间隔时限进行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亚健康群体,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处理。

煤矿在岗职工职业性健康体检周期是根据员工所接触职业危害的性质、种类、毒性对身体损害的大小及劳动强度拟将在该作业场所能够引起工人身体健康出现病理改变的最低时限,2002年国家《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

接触矽尘、石棉尘作业的工人,每年体检1次;

接触煤尘、炭黑尘、石墨尘、滑石尘、云母尘、水泥尘、陶土尘、铸尘、铝尘、电焊尘作业的工人每2年体检1次;

接触其他粉尘作业的工人,每3年体检1次。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评价

健康监护是以医学检查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了解某一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损害征象的一种健康监护方法和过程。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是通过一个由组织、人员、指标、制度、质量控制和反馈等组成的评价体系,以对从事存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人群职业医学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环境监测的结果为对象,结合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境监测、接触评定的结果来系统评价健康监护的准确性、及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一种评价方法和过程。

1.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组织由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这些职能部门包括安全监察、卫生行政部门、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2.评价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品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

3.评价指标

(1)医学评价指标医学评价指标包括体检机构评价指标和健康检查项目评价指标。体检机构评价指标主要是指体检是否有健康监护资质、是否提供符合开展健康监护诊断资质的人员、是否有健全的组织保障、检查结果偏差率是否符合标准。健康检查项目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率、定期健康检查率、离岗或转岗时体检检查率、职业病健康筛检率。

(2)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评价指标

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评价指标包括是否有健康监护信息管理工作组织、是否有健康监护信息管理人员、是否建立职工健康监护卡、监护卡内容是否完整等。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指标还包括监护档案管理指标、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管理情况、产生职业危害的场所管理情况、职业培训管理情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等。

4.评价方法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方法主要有:

(1)按人群评价,分为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

(2)按项目内容分类,分为检查表法和综合分析法;

(3)评价程序由用人单位对健康监护开展工作资料的收集准备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的实施阶段及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建议的完成阶段三个阶段组成。

(三)职业健康监护的档案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对本企业职工从事本职业建立的一份个人职业健康监护登记卡片(健康卡片)。它是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关系的客观记录,也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更是法院审理健康权益案件的物证。因此,要求用人单位保持职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的完整真实。

目前,我国整个职业健康监护的制度还未完善,远落要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监督体制和机构不尽合理,有些企业对职业卫生意识淡薄,对职业性健康监护不够重视,加上没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所以,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用人单位要加强对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流动性比较大的煤矿基建单位,管理应当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职工健康监护的资料要及时整理、分析、评价并反馈,使之成为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依据。

职业性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个人职业史和疾病史、家族病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及健康分析等几个方面。

五、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一)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对从业人员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从业人员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并督促教育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劳动者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在职业病确诊后,用人单位要承担职业病患者诊疗、康复、护理等费用,直至患者痊愈或者死亡。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劳动者在上岗前要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明白这些危害因素对人体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尤其是职业危害因素较多的岗位,劳动者应做好有针对性的个人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用人单位要根据职工工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改善劳动环境,改变不良的作业方式,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劳动过程中,发现有不良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工作超负荷、作业管理不善、“三违"现象严重等,职工有权利提出批评,向上级管理层检举和控告,力求保证自己工作中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职工有权拒绝对个人健康不利的指挥和指令,同时也限制了管理者的权利,防止滥用职权强令指挥的现象发生。

(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要积极参与企业各项工作,特别是在职业卫生方面的民主管理,因为这涉及自身健康利一益,要及时提出工作过程中职业卫生管理的漏洞,对职业病防治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二)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义务

(1)遵守单位有关安全、卫生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为了避免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各个行业或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作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必须有遵章守I纪的意识,工作要服从管理,不出现违章违纪的行为,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在企业履行

为职工提供各种劳动保护用品义务的同时,职工要有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积极正确佩戴。

(3)接受安全、卫生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安全、卫生生产技能。企业为了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作为职工,要积极配合和接受。

(4)发现安全、卫生生产隐患,及时报告。如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职工有义务及时向上级管理层汇报,避免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六、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煤矿职业危害的组织措施

1.规范管理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职业危害,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煤矿企业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充分完善管理机构,加大投入,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和设备,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危害防治规划措施和方案;组织全员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宣传;定期做好作业场所环境检测,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认真做好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保护用品发放和使用的规定,督促和教育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特别是职工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做到力求完整。

2.加强监察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履行职能,将督促煤矿企业落实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项目职业危害防治设施“三同时’’(职业危害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工作作为重点,落实对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监察。积极监督煤矿企业设置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部门、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和装备、制订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督促煤矿企业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尤其是生产性粉尘的日常监测、分析和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综合防尘、防毒等措施,加强个体防护,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转变。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督促煤矿企业依法搞好职工健康监护工作。首先,煤矿企业必须对新人井工人进行职业性安全技能培训和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工人进行上岗前体检,技能鉴定合格和身体适合作业才能上岗;对接触粉尘等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和离职职工按规定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档案;对被诊断为职业病的职工,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对职业危害防治和职业病发病情况,煤矿企业应当按《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报告办法》的规定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应由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完成。要督促煤矿企业开展岗前和工作中的定期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教育,教育职工自觉遵守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治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依法对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实施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违法行为,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未有效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煤矿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

煤矿企业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必须及时报告。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职责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并根据有关规定和“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督促发生事故企业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生产设备、防护设施、规章制度、岗位培训、管理等情况,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搞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重视培训

煤矿企业和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重视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工作。首先,对一线工人做好煤矿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防护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其次,提高培训师资素养,改善教学培训条件和教学方法,使职工全面掌握个人防护技能和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再者,企业要做好日常的培训教育工作,组织职工现场体验,现场学习,培养职工发现和解决为作现场安全隐患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知法守法、知防会防,进而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也保障了企业生产的安全进行。

(二)预防煤矿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

1.革新工艺

煤矿企业积极进行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职业危害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本质安全型设备和技术,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也同时有效地改善了职工的作业环境,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生产一线的职工健康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湿式作业

煤矿企业在井下作业中主要采用湿式碾磨石英及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等湿式作业措施。采用湿式作业,降低了生产性粉尘的浓度,净化空气,降低温度,有效地改善了作业环境,也就降低了工作环境对身体的有害影响。

3.密闭通风

在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对生产性粉尘或有毒有害物质采用密闭通风的办法,能够有效防止粉尘飞扬和有毒有害物质四散对人体的伤害。

(三)预防煤矿职业危害的保健措施

1.健康检查

煤矿企业要依法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上岗前要掌握职工的身体情况,发现职业禁忌症者要告知其不适合从事此项工作。在岗期间对作业职工的检查内容要有针对性,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对检查的结果要进行总结评价,确诊的职业病要及时治疗。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离岗职工,要进行离岗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按照国家规定安置职业病人。

2.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是整个职业危害预防的最后一道“防线”。职工本人要积极配合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的管理工作,及时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正确掌握使用防护用品的知识和方法,使个人防护真正起到防护作用,以保证职工在作业环境中不受伤害。

【复习思考题】

1.煤矿瓦斯有哪些危害?

2.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煤与瓦斯突出有哪些预兆?

4.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5.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有哪些?

6.什么叫煤的自燃倾向性?

7.煤炭自然发火的预兆有哪些?

8.简述预防煤炭自燃的措施有哪些?

9.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几大类?

10.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11.什么是工伤?哪些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

12.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13.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第三节应急救援中班组长的职责

班组长身处安全生产第一线,直接领导职工,他既是搞好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在重大事故发生初期又是现场抢险救灾的全权指挥者,所以其责任十分重大。班组长在防灾救灾中的职责主要有下列四项。

一、班组防灾救灾安全教育与训练演习

班组长对职工进行强制性的防灾救灾安全教育和培训,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班组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每一个职工都能认识到矿井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危险性,以及防灾救灾教育对矿井安全生产、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后,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自觉遵章守纪,避免“三违”。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提高职工对灾害发生时的应变能力,要抓好训练演习。但灾害事故发生时,要使每个职工做好自主保安,正确进行自救互救和安全脱险,就要靠平时加强救灾方面的技能训练和演习。通过训练和培训,达到人人能熟练佩戴自救器,懂得防御窒息、火焰烧伤、一氧化碳中毒等临时性防护措施,熟悉各种灾害发生时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等应变措施。

二、班组长在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临场应急措施

临场指挥与抢救遇难人员。在灾害发生初期班组长是临时抢救遇难人员的先驱指挥者。尤其是在灾害刚刚发生时,人心惶惶,环境险恶,情况瞬息万变,急需有人出来领导指挥,稳定遇险尚存人员的情绪,把握一切有利时机,协助受伤受惊吓人员脱离危险区,遇险者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千方百计设法营救,保住职工生命安全。所以班组长只要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就必须全力以赴、妥善指挥、拼命抢救遇险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同时也要教育骨干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扬“~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抢险救灾。

查点现场人数,组织职工抗灾抢救。作为班组长首要的是关心管辖范围内全体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尤其在危难之时,更要想到灾区范围内哪些地方还有人进行生产活动,有无遇险的可能。所以班组长达到事故现场后首先要清点灾区内外的人数,做到无遗漏,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帮助其躲避灾难。

在灾害事故发生的初期阶段,灾害所波及的范围和造成的危害一般是比较小的。这时,既是阻止和控制事故的有利时机,也是决定矿井和井下人员安全的关键时刻。大量的事故案例证明,在危难的情况下,依靠现场干部的正确指挥以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避灾措施,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

正确进行事故抢救。首先要正确判断灾情,其次是要正确进行抢救。正确判断灾情,一是靠灾区附近和出事地点人员的直观感觉和可能利用的手段,仔细观察事故造成的各种异常变化和迹象(如烟雾、温度、风流状态、空气成分、巷道支护、涌水等),认真分析判断事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二是查明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对灾害可能波及的范围和危害程度做出判断。三是根据事故性质和发生地点,结合井下巷道布置、通风系统、人员分布等情况,迅速判断有无诱发和伴生其他灾害事故的可能性。四是分析判断自己所在地点的安全条件,为抢险救灾或安全避灾提供依据,做好准备。

在查明灾情确实可抢救后,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要求和办法,积极地投人到扑灭灾害的工作中。现场班组长要统一指挥和严密组织,严禁盲目蛮干和各行其是的不良做法。同时还要根据灾情和客观条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力求将灾害彻底扑灭。如因灾情严重或条件不足,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事故时,则应尽最大努力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和程度,阻止灾情的扩大。在救灾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必须首先做好自身防护,切实保障救灾人员的安全,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水、顶板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三、班组长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

为了迅速、干净、彻底地扑灭灾害事故,只靠灾区人员的抢救能力是很有限的,必须将灾害事故的确切情况,及时向调度室汇报,以便得到矿山救护队和灾区以外人员的营救和更有效地扑灭灾害。

怎样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呢?一是灾害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及其附近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时间、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矿调度室报告;井下其他区域人员在发现异常现象后,也应及时汇报。二是根据事故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三是在抢救事故期间,现场指挥人员应随时向调度室汇报灾情状况和抢救工作进展情况(如现有抢救力量、人员的情绪及身体状况、救灾的现有条件、事故发展趋势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以对下一步抢救工作的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听候指挥部命令,组织完成安全撤离任务

当灾情发展迅猛,已无法进行现场抢救,并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要立即请求救灾指挥部决策,在接到救灾指挥部下达的撤退命令后,现场班组长应立即有组织地带领灾区职工撤离灾区,并应遵守以下行动准则:

①沉着冷静。在撤离灾区时,要保持头脑清晰,做到临危不乱。所有人员都要坚定安全撤出灾区的信心,谨慎稳妥地行动。

②认真组织。在场的班组长和老工人要充分发挥核心骨干作用,组织带领其他职工统一行动。所有遇险人员都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各行其是,独立行动。

③团结互助。所有遇险人员都应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志,l司心协力地达到安全地点。

④加强安全防护。撤退前,应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要求和灾变后的具体情况,确定撤退的路线和目的地;应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行动路线;在选择撤退路线时,既不可图省事、存侥幸心理而冒险行动.也不能犹豫不决而贻误战机。

抢险救灾实践证明,事故现场负责人(区队长、班组长、矿山干部,也包括有经验的老工人、瓦斯检查员等)若能发挥高度政治责任心,勇于承担事故现场救灾职责,正确组织遇险人员救灾与避灾,对减少灾害损失,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1984年2月24日,平顶山矿务局大庄矿在4时30分左右发生一起明火火灾。被火烟包围的22231综采面的21人中,除了12名身体好的人员冲出危险区脱险外,还有9人被围困在火烟内,其中有驻矿监察处副处长张××和矿检查科郑××。张副处长在做好政治鼓动和稳定思想情绪后,统一组织指挥遇险人员,根据火烟来自采面入风和火烟速度及通风情况,缓缓撤向采面的回风巷。为了增加采面风量,在该采面回风巷中设有一台28 kW局部通风机和两道风门。遇险人员撤到回风巷内,穿过风门并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然后立即用衣服等物品将风门严密封闭,以防止火烟向采面急速流动,保存回风巷中有限的新风。为了减少氧气消耗,张副处长要求遇险人员静卧待救,节约电源,并商讨脱险策略。当大家要求由回风流强撤时,张提出不能冒险盲目集体撤出,应先由两人侦察后再行议事。经两人侦察,发现烟浓温高不能撤退,遇险人员便撤返风门处待救。当他们发现烟雾又从回风巷口向他们逆退过来时,他们又将回风侧的三道消尘水幕打开,以降温、隔绝烟雾逆流和吸收有毒有害气体。6时30分,救护队还没有进入灾区,遇险人员心急难待,于是重新打开风门侦察,发现无烟,人员便进入采煤工作面,边行进边侦察。到机头处时,与调度室进行通话联系,要求火速派救护队抢救9人。经救护队奋力救灾,终于在8时30分将9名被困人员救出。

又如,1998年6月12日,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新庄孜矿毕家岗井六号运煤石门掘进工作面发生的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岩量650 t,瓦斯量12 600 m。当日12时18分,专职瓦斯检查工王××在六号运煤石门口以北5 m钻窝处,突然听到六号运煤石门掘进迎头人员尖声喊叫、风筒剧烈抖动声,以及从六号运煤石门内传来“噗噗”声,于是想到迎头去看看情况,但刚站起便感到腿发软,有被熏感觉,同时有一股强气流从里面向外推动,便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事故。王随即向外撤退,并将五号运煤石门以北的3名钻工及在六号运煤石门外的8名矿工全部撤离事故现场,后又跑到附近的变电所打电话,向矿调度室汇报。矿领导立即布置停电撤人,组织抢救。经矿山救护队3昼夜的奋力抢救消除了事故。这次事故中只有2人遇难,1名被堵在灾区内人员被救护队救出。在这次事故中,专职瓦斯检查工在危险时刻能冷静地组织突出区域附近人员及时撤离事故现场,挽救了11个人的生命,减少了灾变损失。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2.简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3.简述矿井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4.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是什么?

5.简述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6.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有哪些? 7.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有哪些? 8.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有哪些? 9.现场创伤急救技术有哪些? 10.应急救援过程中班组长的职责有哪些?

职业性眼病的预防必须定期更新陈旧设备,对设备进行良好 的保养和维修;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安全防护,穿防护

第三篇: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一、目的

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制定本制度。

2、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过程可控、综合治理”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生产部门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3、本制度规定从公司最高领导到各部门、单位及班组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二、公司各部门、单位及各岗位职责

1、公司领导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对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依法设置与公司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建立职业健康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在制定本公司生产经营整体规划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通过层层分解的目标使各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责、任务、目标、进度和考核指标。

4)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公司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5)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检查、落实各项职业病危害防范措施。

6)组织建立、健全本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其主体工程必须与职业病防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9)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10)每年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本公司职业危害管理的情况。

2、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1)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在公司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并依法承担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

2)制订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计划,确定明确的目标及量化指标,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3)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4)根据公司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职业病防治职责。负责确定职业危害识别、评价及其控制人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并告知劳动者。

5)负责公司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和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建立符合规范的“职业卫生档案”。6)组织对公司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法规、职业病危害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7)定期检查公司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8)公司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妥善处理、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3、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的职责:

1)对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在技术上负全面责任。2)在组织生产工艺、技术改造方案、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程和标准。改善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3)组织审定职业病防治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和预防重大职业病事故的技术措施。

4)对生产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5)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同时编制职业病防治计划。在检查生产进度时,同时检查职业卫生防护情况。

6)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考虑生产设备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装置能力,防止职业病防护设施超负荷运行。

7)在组织制定新产品、新工艺的操作规程时,必须同时制定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8)在考虑长远规划时,必须包括职业病防治规划,改善劳动条件。

4、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职责: 1)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2)应对新进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未经职业卫生教育或教育不合格者不许上岗。

3)新进员工进入生产岗位前应做好职业性岗前体检工作,分配时应执行有关职业禁忌和女职工保护规定。

4)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注意劳逸结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职业禁忌员工的调动。

5)保证全体员工依法参加工伤保险。6)负责罹患职业病员工的善后事宜。

5、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

1)协助领导小组推动公司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3)组织涉及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如实告知职工。

4)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工作。

5)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或(和)操作规程的,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7)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8)负责建立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职业健康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6、各单位、班组职责

1)把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2)组织对本单位、班组员工的职业健康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督促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4)定期组织本单位、班组范围的检查,对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公司

2017年7月1日

第四篇:2.2矿山职业危害预防管理

矿山职业危害预防管理

一、矿尘的危害

生产环境中的粉尘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不但会导致生产环境恶化加剧机械设备磨损,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各种职业病。

人体长期吸入矿尘,轻者会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会引起尘肺病。根据致病粉尘的不同,尘肺病分为矽肺病、石棉肺病、铁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等。有些粉尘会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甚至呼吸系统肿瘤。

矿尘还可以直接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炎症;刺激眼睛,引起角膜炎;进入耳内使听觉减弱,有时也会导致炎症。

二、矿尘防治措施

1、通风防尘。通风除尘的作用是稀释和排除进入矿区内的空气中的粉尘。

2、喷雾洒水

(1)用水湿润沉积的粉尘。

A、洒水

B、湿式凿岩

3、个体防护。如配置防尘口罩。

生产性毒物及预防

一、生产性毒物及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矿山大量产生的生产性毒物主要有爆破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铁矿氧化自燃产生的二氧化碳。

二、预防措施

1、矿山生产过程中每天者要接触到上述有毒物质,排除上述有毒物质的最好办法是通风排毒,特别是爆破后要加强机械通风,30分钟以后才能进入爆破现场。进入长期无人进入的井巷时,一定要检查巷道中氧气及有毒气体的浓度,采取安全措施才能。

2、当发现有人员中毒时,要及时报告矿山主要负责人,矿山主权负责人派遣救护队员进入矿井抢救。

3、建立健全卫生设施。

4、做好健康检查与环境监测。

5、教育职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噪音与振动控制

一、噪声及其危害

噪声是指不同强度、不同频率、无规律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噪声一般声强或声压大小的变化程度来衡量,单位为分贝。矿山的空压机、凿岩机易产生噪声。

噪声的危害如下:

1、损伤听力,危害健康。

2、影响生产过程中的语言交流。

3、人员在强噪声下工作,会对人的心理心理造成强烈刺激,易烦躁,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噪声、振动的控制措施

工矿企业噪声设计标准规定:8小时工作情况下,作业场所的噪声不超过滤90分贝,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为:使用振动工具或工件的作业,工具手柄或工件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m/s。

1、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应逐步淘汰噪声、振动超标的工艺设备;严格控制制造和安装质量,防止振动;保持表态和动态平衡;加强润滑,降低磨擦噪声等。

2、降低传递途径中的噪声。可以采取隔音、吸声、消声等措施,如建造隔音操作室,将噪声源密闭,采取吸声材料等。

3、加强个体防护。在噪声超标的作业场所环境中,应佩戴防声耳塞、耳罩和防声帽盔等防护用品。

防暑降温与防寒

一、高温作业及其危害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车间等作业场所,遇到高温或存在生产性热源,其工作地点的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C以上的作业。夏季矿山地面作业以及有地热的井下工作面,都属高温作业场所。高温作业很容易使人体内热量积聚,出现中署;由于出汗而大量丧失水分和无盐等,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造成体内严重脱水和水盐平衡失调,引起神经肌肉兴奋下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率升高;此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胃疾病,有时发行肾功能不全等。

中署是指在高温作业中发生的体温调节障碍为主要的急性疾病。其原因是由于通风散热不良,使人体的热量得不到散发或人体损耗大量的钠盐和水分而引起中署。一般分为先兆中署、轻症中署和重中署三种。发现是中署要及时急救治疗。

二、中署救护

(一)先兆中署治疗:首先应将患者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擦去汗液,给予适量的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人丹、十滴水饮服。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一定时间内症状可消除。

(二)轻度中署治疗:除按先兆中署处理外,如有循环衰竭的预兆时,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不和盐的损失,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三)重症中署: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施救。对高热昏迷者对症治疗。应以最快速度进行降温为主;对循环衰竭者和热痉者的治疗,应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防治休克为主。

(四)防暑降温措施

1、加强作业现场通风换气,疏散热源;

2、隔热降温:下得从事相应的作业;

3、接触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应按照职业病范围和诊断标准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病鉴定和复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体检鉴定患有职业病或职业禁忌症者,应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予治疗、疗养,确诊不适合原工作的,应及时调离。

为了更好的贯彻职业危害制度,做好入矿工人的体检工作,发现有下列症状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或井下作业;

(1)各种活动性肺外结核;

(2)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严重,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气管喘息及支气管扩张;

(3)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肥厚与粘连;

(4)心、直管器质疾病,如动脉硬化症,Ⅱ、Ⅲ期高血压症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5)经医疗鉴定,不适合接尘作业的其他疾病。

第五篇:陶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陶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职业, 陶瓷, 行业, 预防, 危害

陶瓷产品应用范围广泛:日常生活中用的餐具、茶具;建筑用到的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地板砖、卫生洁具;工业上用到的耐火砖、砂轮;陶瓷还加工成各种艺术品,如陶瓷花瓶、雕塑等等。制造各种陶瓷所需的原料有多种多样,工人们的健康也因此受到二氧化硅及其它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以下将为大家介绍陶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及相关预防措施。

一、粉尘

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石英、长石——它们都是二氧化硅的不同形态。从矿石开采、粉碎、碾磨、原料运输、储藏,到陶瓷制造中的混料等工序,工人都会接触二氧化硅粉尘。陶瓷产品烧制好后,切边、抛光、打磨的工序也会产生二氧化硅粉尘。因此,如果不做好防尘措施,长期接触者容易患上尘肺病。

尘肺,顾名思义,就是肺部积聚灰尘导致的疾病。陶工尘肺病是陶瓷行业最常见的职业病,也是一种可怕的职业病,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根治;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恶化、加重,对肺功能造成损伤。如果不幸患上尘肺,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改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陶瓷企业较集中地区,如果没有做好防尘工作,粉尘还会扩散到周边地区,使得空气质量变差,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轻者身体不适,重者还可能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要预防粉尘危害,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非常重要。在陶瓷原料、陶釉矿物的开采和粉碎中,采用湿式作业;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工序,则采用机械自动操作,或在密闭的环境下处理原料,以减少粉尘扩散。运输、储藏时,采用自动装载、机械联动运输,减少人员接触。在设计储藏室、混料车间时,应当着眼于减少这些原料的挪动,减少粉尘扩散。混料时,采用机械联动作业,避免人工操作和接触粉尘;如果必须人手操作机器,应建立操作室,而减少与粉尘接触。抛光、打磨时,采用喷水湿式作业,减少粉尘的扩散。混料车间、储藏室以及原料粉碎加工的车间以及抛光、打磨的作业场所,除了做好上述的防护措施外,还应该保持作业环境良好的通风。

在粉尘区工作的人员,喝水的杯子要集中放在不会被粉尘污染的地方,避免水杯落入粉尘而连同水一起喝入体内。

所有接触到粉尘的作业人员,都必须佩戴防尘口罩。接触粉尘的人员,下班后要养成洗手的习惯。工作服、工作帽应放在工作区,不要带到生活区。接触粉尘的人员,用人单位应该按国家规定安排上岗前、在岗期间以及离岗前的健康体检,了解工人的身体状况,确保工人免遭粉尘的伤害。

二、噪音

在陶瓷原料开采时的爆破,陶瓷制造中的混料、成型,产品处理过程中的切边、抛光、打磨等工序中,都会产生噪音。长期处于噪音的环境中会使人烦躁不安,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噪音对人体伤害最明显的表现是听力损伤;同尘肺病一样,这是永久性的伤害。噪音还会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损伤,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视觉、智力等。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环境的噪音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85分贝。

在产生噪音的车间,应采用隔音板、隔音室,或者安装吸音材料,以降低噪音。此外还可选购低噪音设备,或安装吸收噪音装置。接触噪音的工友,应佩戴防噪音耳塞、耳罩等。

三、人体工效

在陶瓷行业的诸多岗位上,工友需长期站立、负重、弯腰、重复同样动作、抬头等。长期如此,对人体的肌肉、骨胳、关节、神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引发一些职业性疾病。比如:长期站立会引起颈椎、腰椎、下肢静脉曲张;过度负重会使背部肌肉拉伤、腰间盘突出。

在预防措施上,应尽量以升降机,叉车,小推车等机器代替人工作业;如果需要人工作业,应当为工人配置、安装符合人体姿势、高度等的辅助工具;增加工人工休频率和时间,让肌肉、神经、骨胳、关节得以充分舒缓,减少疲劳,减轻对人体的伤害。

四、中暑

中暑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陶坯在窑炉里进行高温煅烧,炉温高达1100℃,因此陶瓷行业工人夏季多发中暑。如果车间里不通风,更易发生中暑。

高温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人体水分、无机盐类等成分也因过度消耗而缺失,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引起中暑。轻者出现发热、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伤及大脑神经,出现剧烈头痛、抽搐,还会出现昏迷,乃至终生残疾。最严重者,甚至造成死亡。

夏天是中暑多发期。应尽量将高温窑炉与工人隔离(如图);保持作业环境通风;水分、无机盐成份缺失,是导致工人中暑的主要原因,在窑炉高温处工作的工人,应当尽量保证水、盐,以及其它营养成份的供给、补充。另外,可在高温处采用轮换工作,1~2小时轮换一次,避免长期在高温处工作。

五、重金属

陶坯做好后,在煅烧前还要上釉(也有经过煅烧后才上釉的)。陶釉的颜料中大都含铅、镉、镍、铬、铝、镁、铁、铜、钴、锰、锑等重金属化合物。在给陶坯上釉以及在釉粉的配料、混料、运输或储藏过程中,如果防护不当,这些重金属会随着釉粉通过口、鼻进入人体;在人体积聚过量,就会造成伤害。轻者引起超标,严重者还会导致中毒。

铅是致癌物之一,其化合物五氯化铅,使得釉粉变为浅黄色。铅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在肺部被血液吸收。它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包括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以及人的生长发育。接触此类釉粉者一般出现慢性铅中毒,症状有:身体疲劳、食欲差、腹部疼痛、情绪低落、关节痛、失眠。血液检查会发现血红蛋白低,出现贫血。严重者还出现头痛、癫痫、昏迷死亡。

镉主要以化合物形态存在,常见的是氧化镉。它使釉粉变为橙色。镉为致癌物之一,主要危害人体的骨胳、肾脏、肺部。体内含镉过量,会导致骨骼缺钙,发生病变,包括骨软化、骨质疏松,患者容易骨折。镉还会破坏肾小管,降低肾小管对尿液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如钙、磷、糖类、球蛋白等。钙、磷流失会引起骨骼代谢受干扰。镉超标的工人常出现肾结石。镉对生殖发育、人体免疫力都有影响,镉过量的女性产下的胎儿,可能出现上唇裂缝、斜眼,露脑畸胎(因脑骨发育不全,露脑),还会出现四肢缺陷、肋骨连接等现象。

锰使陶釉变为紫色。它主要损害周围运动神经。锰中毒初期有头痛、嗜睡、胃口差、头晕、对事情冷漠、身体衰弱等症状,继而出现行动缓慢,步态不稳、走路摔跤,还会出现手脚麻木、四肢无力等症状,慢慢延及全身,最终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砷砷化合物可使釉粉颜色成为浅黄色。长期接触高浓度砷的化合物,会引起慢性中毒,伤及呼吸道粘膜、皮肤,还会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肝脏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引起呼吸道癌的机率很高。

转载自:陶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下载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一、职业病预防原则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应遵守职业卫生(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原则,开展综合治理。 一级预防: 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预防培训教案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预防培训教案 煤矿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粉尘、噪声、有毒气体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病高发的行业,为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切实......

    职业危害是什么

    1职业危害是什么 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2职业禁忌是什么 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

    印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以预防

    印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以预防 目录 一、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品 .................................... 1 二、噪声 .............................................................

    加油加气站的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文)

    加油加气站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一、加油加气站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汽油、苯系物、噪声、一氧化碳、四乙基铅等 1、汽油的危害 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溶于脂肪。主要是以蒸气的形......

    电焊工职业危害

    电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 其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有毒气体、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等1. 金属烟尘的危害 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

    职业危害鉴定材料

    洪村煤矿积极贯彻落实省市会议文件精神要求,深入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精神,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坚持生产与安全、健康、环保并重发展,全面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近......

    职业危害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公司的职业健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