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康乐县虎关初中申报临夏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申报报告
康乐县虎关初中申报临夏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申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康乐县虎关初中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位于吴坪村马莲滩,占地面积20500㎡,建筑面积6048㎡。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809人,其中寄宿学生319人,教职工60人。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师生安全为中心,促进教师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制度立校、文化管理、安全第一、责任到人”的管理理念。以“创建康乐县五星级学校”为发展愿景,大力开展“圆梦”工程,把“我的中国梦”与自己的人生梦想结合起来,关注过程、注重细节,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学校注重安全与发展并重,确保师生健康发展。努力贯彻“学生安全,人人有责”活动年精神,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提高思想认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加大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及时排查隐患,做到预防在前;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配齐宿舍生活指导教师,实现全员参与,全员管理;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校门口分流力度,加强食堂管理,严格实行门禁制度;安装各类安全设备,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结合,达到全面监控。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召开晨会、家长会、学生大会、专题教育大会、家访、召开主题班会,利用庙会宣传等形式,大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通过执勤、值班、演练、检查、督查等方式将安全措施落到了实处,保证了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看做学校的生命线,把老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加大常规管理的同时,狠抓师德建设,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充分运用与江苏南通虹桥二中的已有联系,每学期派两名教师去虹桥二中培训学习,经过多方努力,学校师德师风有了明显的好转,教学成绩取得了跨越式进步,2013年中考我校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也先后获得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学校”、“临夏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康乐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康乐县民族团结先进学校”等荣誉。
学校注重学习与成长并重,营造快乐成长环境。在完善各种体育设施建设、购买音美体器材的同时,发掘学校自身资源,开发了校本教材《伴我成长》;开展了20个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举办田径、球类运动会,为学生快乐成长营造了舒适的环境。
2013年2月实行“营改计划”后,健全了各种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大投资力度,购买餐具和食堂设施,改善食堂硬件建设;落实教师陪餐制度,落实“营改计划”各项工作责任制度。我校的“营改计划”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得到了州人大检查组的好评。
学校领导班子勤政团结、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安全,人人有责”和“向课堂效率要质量”的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在展望中扬鞭,再求思中奋进。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虎关人正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矢志不移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艰苦奋斗,凝心聚力,竭尽忠智,乘势而上,把对党和教育事业的忠诚体现在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而不懈的努力奋斗!
二、学校工作基本情况和宣传教育活动情况
自办学以来,我校一直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甘肃省地震应急预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结合、加强教育、群测群防”的原则,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工作,并将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校以“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防震避震方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为宗旨,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为目标,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我防护与求生知识的普及,努力提高师生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1、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孙良忠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教师紧密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供稳定的教育活动经费,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责任,确保应急联动,发挥最大的应急合力。
2、师资队伍
聘请康乐县地震局副局长等专业人员为校外辅导员,适时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五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组织一次防震减灾知识讲座,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图片或影片,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12年5月11日和2013年10月22日在事前不通知师生的情况下举行地震演练,并邀请康乐县地震局专业人员对全体师生进行震前、震时、震后各时间段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应急自救互救要领,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师资队伍。
3、学科教学渗透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学校教导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将科普教育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依托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渠道,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材、光盘、录像带、科普书籍等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视野,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平常教学常规检查中加以考核,对于一些成功的的案例进行推广。
(二)加强基础,丰富资源,突出特色,力求实效
1、校舍抗震性能好,应急避险场所宽阔
我校的教学综合楼由专业设计院设计,严格执行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的相关规定,按设防烈度8度、动峰值加速度0.30g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施工。学校占地面积20500㎡,拥有1200㎡的活动广场,还拥有250m跑道的足球场和篮球场,宽敞的校园都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能够满足全校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2、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资源
(1)在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地震科普角”,藏有多种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如《抗震减灾大众手册》、《地震知识手册》、《地震知识100问》、《防震避震常识》、《甘肃省防震减灾知识问答》等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开放。今后,学校还将不断增加防震减灾科普读物。
(2)学校坚持每学期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知识面广,生动活泼,互动性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3)利用学校网络,为师生创设一个防震知识教育的平台。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系列活动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在进行防震减灾教育活动中,我校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地震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遇险应急中将损失和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1、立足校本,务求实效
通过校会、班会、团队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防震常识,并组织师生观看地震科普专题片。通过防震常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生命、尽量减少损失等知识,让学生广泛了解地震知识,增强防震自救意识。开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电视、校园广播、图书、宣传栏等传媒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活动,进行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
2、科学制定应急避险模拟演练方案和实践,架构防震减灾专用信息传播和指挥平台
学校成立了演练机构,包括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助组,每个组都有明确的职责。针对学生在教室、楼道、楼梯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应急疏散,分工合作,责任到人。通过多次演练,使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各种地点,应怎样疏散,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对于全体教职工我们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练兵和各项应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下,一旦震情出现,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地震应急工作的各项任务。
3、延伸校外,带动辐射
学校每学期举办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知识讲座、模拟演练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向家人和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从而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共同建设安全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自办学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个学生了解掌握地球的地质结构,地震的孕育与发生,防震、抗震、自救、互救的科普知识。同时精心策划科学的防震减灾模拟演练和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等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地震是一种偶发性和突发性较强的自然灾害,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人员应急反应能力、科学合理的疏散等因素,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我校将继续努力,不断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引向深入,构建平安和谐新校园!
附 虎关初中地震应急综合演习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培养师生在遇到地震等突发事件时的生存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预防地震常识和逃生知识,特举行一次安全演习。
二、演习准备阶段:
1、组建领导机构: 组 长:孙良忠 副组长:高 峰
组 员:窦学赟、司永胜、席文鹏、王玉栋、十六个班主任
2、商讨方案
广播、校刊、黑板报、学校网站宣传
3、师生传达,强调演习的注意事项。
三、演习时间:9月29日
四、演习地点:虎关初中
五、演习对象:全体师生
六、演习要求: 学生要迅速有序撤离,注意不能拥挤;都到指定的安全位置集中。
七、工作人员职责:所有参加演习的教师都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职能,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有意外情况要迅速做出有效措施。
八、演习项目: 在紧急状态下的学生迅速撤离和简单救护。
九、演习用具准备:
活动负责人:响紧急铃声,发布信息。班 主 任:迅速赶到教室,组织学生。学 生:听从命令,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十、活动步骤
模拟地震背景:以我县发生6.5级强烈地震为背景,学生正在学校上课.地震时,震感强烈,灯具晃动掉落,玻璃震碎,部分教学楼墙体出现裂缝、墙皮脱落。
10:28 演习开始,发布地震预警信号; 警报声响起,地震应急演练开始。
(学校广播播放地震声音和警报音3分钟,1分钟地震模拟音效,之后是2分钟学校拉响警报声)
10:28—10:29(1分钟)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就地避震,教室学生在上课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课桌下。
场景1:学校正在上课,突然听到地震声音和警报响起,各班在老师的指挥下,根据掌握的地震知识,学生迅速躲在课桌下或其它支撑物下,以书或书包遮头护眼。(在突发的地震面前,师生难免会惊慌失措,甚至采取不正确的避震措施。专家建议:震时,在平房可根据情况向室外空旷安全的地方躲避,在楼房,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空旷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的优选方法,防止踩踏,不要盲目跳楼。)
短暂地震后,学校广播室传出:“我县发生了一次有强烈震感的地震,请老师和同学不要惊慌,现在由上课老师指挥学生迅速、有序撤离教室并远离高大建筑物到空旷场地去。请抢险救灾组也快速到指挥部集合待命。”演习指挥部牌子同时立起,代表校防震救灾领导小组自动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相应正式启动。(真实地震后,学校广播不一定承担指导老师指挥学生撤离教室,此时,教室上课老师则担当责任人,指挥学生有序、快速撤离教室,同时,防止震后出现学生在撤离时相互拥挤、踩踏而造成的伤害;各班主任、年级组长不管有无接到学校领导或学校防震救灾指挥部命令,震后第一时间必须赶赴教室或疏散地负责组织学生撤离教室或在疏散地清点学生人数及受伤情况;抢险救灾组全体人员有无接到命令,也必须在第一时间到学校预案指定疏散地指挥部附近待命;不管校长有无发布命令,震后,学校防震救灾指挥部自动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校办公室、抢险救灾组、疏散组、安全保卫组自动承担各自职责)
10: 29ˊ30″—10:36ˊ30″(5——7分钟)震后紧急疏散。场景2:全体师生经过短暂躲避后,各个班级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按预案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撤至指定的疏散地或操场。其中轻伤员由老师和同学们背着、搀扶着走出教学楼,学生在疏散中,仍然用书或书包护着头部,以防室外坠落物伤害,有的同学已用校服、鞋带或袖套对自己进行了简易救护......解说词:破坏性地震从感觉到建筑物倒塌只有十几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可惊慌,应根据所处的环境做出正确的抉择。跳楼逃生的方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跳楼即使不摔伤,也极有可能被倒塌的建筑物砸伤。大地震过后,建筑物多处于坏损的状态,为防止强余震引发建筑物再次倒塌,应尽快撤离到空旷地带。在疏散过程中要特别做到快而有序,切不可慌不择路,要根据《学校地震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疏散线路和秩序疏散,避免拥挤踩踏现象发生。现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由教室向外疏散。)
场景3:学校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后,师生疏散到操场,应急领导小组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10:40分
指挥长:“各班班主任立即集合学生,清点人数,结果由年级负责人向指挥部报告。其他教师员工按照预案分工由各组组长安排开展工作,将工作进展随时向指挥部进行汇报。”
场景4:各班主任开始清点人数,清点结果(轻伤、失踪人数)由年级负责人向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汇报统计结果。同时,老师和同学都在发扬互助精神,积极开展简单包扎等救护工作。他们就地取材,用校服、鞋带、袖套、花带、红领巾、窗帘、书、包带等物品进行止血、打板等救护。
10:42分 年级负责人:“报告指挥长,XX班×名学生未撤出, 失踪×人” 年级负责人:“报告指挥长,XX班×名学生未撤出, 失踪×人” 年级负责人:“报告指挥长,XX班×名学生未撤出, 失踪×人”......10:45分
指挥长:全校受伤及失踪人数已统计完毕,有×名学生失踪。请抢险救灾组立即组织人员立即返回教室抢救被砸、被埋压的学生。”.请各班班主任对各班同学进行安抚工作,避免引起疏散场地混乱。负责水电等安全的人员立即检查设施,消除隐患,恢复设施正常工作。
场景5:(10:45分):学校抢险救灾组全体成员在组长指挥下,根据各班人员失踪情况分头带领高年级学生冲进教学楼,寻找失踪及受伤人员。几分钟后,他们把受伤、埋压人员从教学楼里,背着、架着、抬着救出来,伤员转移到操场,开始紧急救助。受惊吓人员出被带出教室。在搜救中,他们利用教室里的书桌、板凳、拖把杆等工具,能背的背,不能背的用桌椅抬......(各班在疏散地的同学们当发现本班同学轻伤后,都主动上去迎接或搀扶)
(解说词:未受伤的同学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在老师的带领下重返教室解救被砸伤和埋压的同学,同时轻伤员开始自我救护。现在我们看到重返教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地取材,用拖把和窗帘扎制成简易的担架,用木棍做成拐杖,帮助重伤员撤离灾害现场。
伤员撤离到空旷场地后,未受伤师生和医护人员开始对他们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简单的救治,验伤分类后,轻伤员和其他人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向避难场所疏散,重伤员进行现场处理后由专人看护等待专业医疗救护。)
10:48分: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分别汇报情况。
抢险救灾组:报告总指挥,抢险组共救出重伤、埋压人员X名,目前危重伤员X名,请指示。
总指挥长:请继续做好伤员救治工作,注意伤员伤情变化。重伤员请立即联系120援助。
抢险救灾组负责后勤工作人员:报告指挥部,校区已恢复通电供水,请指示。
指挥长:请继续检查各个线路,及时排除故障。出现火险,立即采取措施,需要119援助的,请迅速请求协助扑灭。
安全保卫组:报告总指挥,校区治安正常,请指示。
总指挥:现在要加强重要部门安全保卫保护工作,避免哄抢和人为破坏。继续维护治安,协助开展伤员救治和火灾扑救等工作。
10:50 校指挥部组长安排震后应急工作。
总指挥:我校抗震救灾工作已告一段落,请各班班主任组织各班学生疏散到教学楼后的操场待命。现在开始,学校停止上课,待学校通知后再恢复上课。请副总指挥向教育局汇报我校人员伤亡情况及抗震救灾情况,及时了解教育局最新指示。
10:52 演习结束。
附 2014--2015年度每月工作计划 一、二月份
1、制定2014--2015年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计划和应急避震、紧急疏散预案。
2、购置地震知识和防震减灾学习书籍、光盘和设备,建立学校 防震科普资源库。三、四月份
1、各班建立防震减灾宣传角,设置宣传栏。
2、利用校园科普节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常识的宣传。
3、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应急避震与紧急疏散演练。五、六月份 防震减灾宣传周(结合纪念5.12地震)
1、纪念四川汶川地震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学生观看《5.12汶川大地震》,并要求学生书写观后感。
2、邀请康乐县地震局专家来校做报告。
3、学校积极参与康乐县组织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
4、组织一次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七、八月份:
纪念唐山大地震观看影片活动---《唐山大地震》、《地震揭秘》、《直面地震》。九、十月份:
1、利用家长会,对家长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2、七、八、九年级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小报制作评比活动。十一、二月份
1、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应急避震与紧急疏散演练。
2、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灯箱宣传画廊。
3、回顾总结,撰写工作总结
康乐县虎关初中 2014年2月25日
第二篇: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申报报告
申报“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报告
明光市女山湖中心小学
根据滁震[2013]35号、皖震发[2008]258号《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为了加强我校防震减灾示范校的建设,充分吸取5.12四川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8.3云南鲁甸地震血的经验教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县地震局、教育局、科技局、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师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为此我校申报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现就申报工作做具体的汇报:
一、学校办学基本情况
明光市女山湖中心小学占地面积33200万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31名,专任教师66人学历全部达标;高级职务教师1名,中级职务教师38名;明光市级骨干教师3人,滁州市级骨干教师2人。我校近年来,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学生毕业率为100%,均达到“普九”要求。
学校按照“抓质量,抓规范,抓特色”的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育未来需要的人才”的办学宗旨,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2007-2014年以来,我校先后被命名为“明光市绿色学校”、“明光市办学水平优秀学校”、“ 明光市文明单位”、“滁州市手球特色学校”、“滁州市示范小学”、“滁州市二类园”、“滁州市红旗大队”、“ 滁州市绿色学校”、“安徽省少儿手球训练基地”、“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中国·上海同洲联盟手球训练基地”、“中国手球协会手球传统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
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广泛宣传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2011年我校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首选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五会”,即行政办公会、年级组长会、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校会,通过这五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广播、悬挂横幅、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5月份在“5.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进行了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拓宽基地。
我校虽是镇中心小学,但由于学校无额外收入,仅靠财政拨付资金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进行。但学校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一方面尽量压缩其它方面的开支,另一方面积极向教育局电教馆申请改建项目,确保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几年来,学校筹措资金20余万元,为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场所。一是投资2万余元,对图书室进行改造更新,藏书量近2万册,其中科技含量的书籍达21%以上;二是投资1万余元建起了一个可容纳60人就座的阅览室,阅览室里学校每年订有10多种科普杂志和有关报纸;三是投资2万余元建起了舞蹈室,铺设了木地板,安装了壁镜,为学生练习舞蹈提供了场所;四是投资2万余元建起了科技实验室和手工制作室。这不仅为学生开辟了广阔 的活动空间,提供了较丰富的科技活动素材,还保证了科技活动及其它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五是投资10余万元建起了电教室,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保证。
(三)强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真谛。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课堂,一是专门安排老师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下雨天学校大课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两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课,比如,我校就邀请了市科协及地震局领导给我校学生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四种”课堂,使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得到普及和深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平台。
为了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能够实施,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育,取得一定效果。在校内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教育平台。虽然我校教育用房紧张和教育经费短缺,我们还是挤出教学用房和经费,建设了一个宣传内容比较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室,专门用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对学生开放,对社会开放。这一平台建设标志着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了正常化,我们将在这一平台上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做的更好。我们还利用利用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多次与镇文化站联系,先后将《远离毒品》、《普法知识》、《预防爱滋病》及《交通违章及后果》等图片展请进校园。
(五)坚持开展活动,提升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的开展,注重让学生有实践体验,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能力。我们在创建过程中主要开展五项相关综合活动:
1、九月初进行《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宣传活动。安排了四项内容,即: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防震减灾法》宣传主题班会;班级防震减灾专题黑板报。使得《防震减灾法》家喻户晓。
2、三月份集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主题教育,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校将围绕主题及有关安全 的热点问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集中开展一个月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 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
3、“5.1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践周活动。安排了十项活动。即:防震减灾社区宣传活动;防震减灾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校园宣传展活动;防震减灾主题班会;防震减灾宣传到家庭;防灾疏散演练;防震减灾专家报告会;防震减灾校园宣传栏;防震减灾心得评比活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有比较好的效果。
4、“9.18” 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每年9月18日学校都举行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切实增强我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应急避险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
5、“11.9”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每年11月9日全校师生参加了安全疏散演练,演练后进行了点评,演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深刻反思我们整个创建工作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防震减灾科普校本课程”还未形成。虽然安排了老师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学,但还未形成系统,急待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校本课程建设。
2、防震减灾科普室开展活动还不够正常。主要原因是科普室刚
建成不久,需要尽快地发挥其作用,利用其功能开展活动。
3、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动手方面的设施未建设,使得教育缺乏直观性和说服力,影响教育效果。
四、几点认识与思考
1、“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学校科普特色联系起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是对学校科普特色的丰富,是把科普特色引向深入的重要平台,是科普特色的必然要求。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科普特色。
2、“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联系起来。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到生命的高度,纳入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地位才会凸显,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才会为师生和学生家长重视。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设施要和学校整体建设联系起来。学校应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场所和活动场所纳入学校教育规划,尤其是防震减灾实践活动设施建设要更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全面实施,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
今后,我们将以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价指标》为依据,规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在宣传、课程、阵地、活动上落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规范化,常规化,为争创一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而努力工作。
明光市女山湖中心小学
二○一四年九月
第三篇:鹿城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报告 2
蒲县鹿城小学申报山西省防震减灾
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鹿城小学前身是创立于1965年的荆坡小学,历经三次迁校,现位于荆嘉路中段。现有20个教学班,附设幼儿园,在校生共计977名。
2010年县委、县政府合理调配教育资源选址新建,并更名为“鹿城小学”。鹿城小学工程项目是县委、县政府实施“教育振兴”战略,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惠民工程。学校占地51333平方米(合77亩),建筑面积21838平方米,总投资3800万元,由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按8轨制、48个教学班设计,建筑均为框架结构,抗震设计9级,校区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四部分,设计规模为在校生2400人,寄宿在校生1200人。学校有三幢教学楼,综合办公楼、辅助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综合田径场、篮球场,楼内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科学仪器室、数学仪器室、图书阅览室、电子琴室、档案室、校医室以及乒乓球室、舞蹈室、手工室、绘画室、会议室、241座的多功能报告厅等专用活动室配备齐全,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和现代化。2012年11月,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新建鹿城小学竣工启用并投入使用。
学校自办学以来,以和谐创团队,素质促提升,创特色、树品牌,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
“平等、尊重、信任、关注、赏识”的核心教育理念,得到较好的推进。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学校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自办学以来,我校一直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山西省地震应急预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结合、加强教育、群测群防”的原则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工作,并将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校以“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防震避震方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为宗旨,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为目标,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我防护与求生知识的普及,努力提高师生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1、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王反秀为组长,张建军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教师紧密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供稳定的教育活动经费,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和工作责任,确保应急联动,发挥最大的应急合力。
2、师资队伍
聘请蒲县地震局办公室主任和指挥部专业人员为校外辅导员,适时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五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组织一次防震减灾知识讲座,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图片或影片,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13年10月19日,我校邀请蒲县地震局专业人员常红安对全体师生进行震前、震时、震后各时间段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应急自救互救要领,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师资队伍。
3、学科教学渗透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材、光盘、录像带、科普书籍、挂图等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视野,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平常教学常规检查中加以考核,对于一些成功的的案例进行推广。
二、加强基础,丰富资源,突出特色,力求实效
1、校舍抗震性能好,应急避险场所宽阔
我校的教学综合楼由山西省科技研究院设计,严格执行
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的相关规定,按设防烈度8度、动峰值加速度0.30g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施工。学校占地面积77亩,拥有2000平方米的操场,还拥有200米跑道的足球场和篮球场,宽敞的校园都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能够满足全校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2、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资源
(1)在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地震科普角”,藏有多种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如《抗震减灾大众手册》、《地震知识手册》、《地震知识100问》、《防震避震常识》、《山西省防震减灾知识问答》等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开放。今后,学校还将不断增加防震减灾科普读物。
(2)学校坚持每学期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知识面广,生动活泼,互动性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3)利用学校网络,为师生创设一个防震知识教育的平台。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系列活动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在进行防震减灾教育活动中,我校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地震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遇险应急中将损失和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1、立足校本,务求实效
通过班会、校会、队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防震常识,并组织师生观看地震科普专题片。通过防震常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生命、尽量减少损失等知识,让学生广泛了解地震知识,增强防震自救意识。
开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利用多媒体、校园广播、图书、宣传栏和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活动,进行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
2、科学制定应急避险模拟演练方案和实践,架构防震减灾专用信息传播和指挥平台。
学校成立了演练机构,包括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每个组都有明确的职责。针对学生在教室、楼道、楼梯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应急疏散,分工合作,责任到人。通过多次演练,使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各种地点,应怎样疏散,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对于全体教职工我们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练兵和各项应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下,一旦震情出现,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地震应急工作的各项任务。
2、延伸校外,带动辐射
学校每学期举办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知识讲座、模拟演练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并通过
全体同学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目的。
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向家人和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从而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共同建设安全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自办学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个学生了解掌握地球的地质结构,地震的孕育与发生,防震、抗震、自救、互救的科普知识。同时精心策划科学的防震减灾模拟演练和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等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地震时一种偶发性和突发性较强的自然灾害,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人员应急反应能力、科学合理的疏散等因素,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我校将继续努力,不断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引向深入,构建平安和谐新校园!
鹿城小学
2013年11月15日
第四篇:2017年小学申报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小学
申报“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报告
我校依据《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皖震发〔2008〕258 号),及修订后的《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认定标准》的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师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自护能力。现呈上小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请报告。
我校建于1976年,学校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86人,教师30人。学校自办学以来,以和谐创团队,素质促提升,创“彩虹校园”为特色,确立了“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全面践行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声誉逐年提高。
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同时,我校一直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安徽省地震应急预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结合、加强教育、群测群防”的原则,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工作,并将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和安全教育。我校还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为目标,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师生、家长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我防护与求生知识的普及。
一、加强领导,分工明确,形成合力。
1、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教师紧密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供稳定的教育活动经费,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责任。
2、培养师资,提升能力。
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五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组织一次防震减灾知识讲座,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图片或影片,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每年,我校邀请相关地震、消防专业人员对全体师生进行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应急自救互救要领,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师资队伍。
3、学科渗透,多举并进。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材、光盘、录像带、科普书籍、挂图等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视野,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平常教学常规检查中加以考核,对于一些成功的的案例进行推广。
二、加强基础,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1、加固校舍,提高抗震性能,应急避险场所宽阔。
我校的教学综合楼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10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对我校教学综合楼,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抗震加固,设计单位是,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设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设计。施工单位是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公司。监理单位是铜陵市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施工严格执行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的相关规定,按设防烈度8度、动峰值加速度0.30g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施工。学校占地面积3900余平米,拥有20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和篮球场,宽敞的活动广场和篮球场,都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能够满足全校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2、丰富资源,拓宽学习途径,提升学习效果。
(1)在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地震科普书架”,藏有多种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如《抗震减灾大众手册》、《地震知识手册》、《地震知识100问》、《防震避震常识》等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开放。今后,学校还将不断增加防震减灾科普读物。
(2)学校坚持每学期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知识面广,生动活泼,互动性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3)利用学校网络,为师生创设一个防震知识教育的平台。
三、以人为本,以校为本,开展防震减灾活动。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在进行防震减灾教育活动中,我校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地震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不断提升师生防震减灾的能力。
1、立足校本,精彩纷呈。
通过班会、校会、队会、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防震常识,并组织师生观看地震科普专题片。通过防震常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生命、尽量减少损失等知识,让学生广泛了解地震知识,增强防震自救意识。开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电视、校园广播、图书、宣传栏和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活动宣传。
2、疏散演练,常抓不懈。
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应急疏散,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成立了紧急疏散演练机构,包括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助组,每个组都有明确的职责。针对学生在教室、楼道、楼梯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通过多次演练,使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各种地点,应怎样疏散,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于全体教职工我们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各项应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责任,确保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下,一旦震情出现,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地震应急工作的各项任务。
3、延伸校外,发挥辐射。
我校每学期举办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知识讲座、模拟演练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并通过全体同学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目的。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向家人和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从而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共同建设安全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全体师生了解防震减灾的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偶发性和突发性较强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很大,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细致有效的工作,我校将继续努力,不断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引向深入,构建平安和谐的彩虹校园!
2016年9月
合肥市四河小学
申报“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报告
2015年9月
第五篇: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申报认定工作
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申报认定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积极推进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建设,规范申报和认定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5‟6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建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的指导思想是: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以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进社区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社区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自救互救的能力。
第三条: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由省地震局组织认定。
第二章申报资格与条件
第四条:申报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的条件
(一)条件保障
1.申报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必须是经过认定的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
2.社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应列入所属防震减灾局或工作部门工作计划和街道、社区工作计划,并纳入绩效考核。
2.成立有街道、社区负责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社区要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计划地添置有关防震减灾科普设备,制作防震减灾宣传材料。
3.在社区设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专栏或橱窗,定期更换新内容。
4.有专职(或兼职)从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工作人员1至
2名。
5.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室不得少于40m2,活动室内含有防震减灾科普图书、展板和挂图等相关的宣传内容。
6.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科普活动的档案资料齐全。
(二)宣教活动
1.社区应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每年各类活动次数在3次以上,其中至少有一次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
2.社区应建有志愿者队伍,震时作为社区地震应急救援队发挥其作用。
3.社区要积极主动地与所属防震减灾局或工作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和协调工作机制,得到所属防震减灾局或工作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持。
(三)宣传效果
1.经抽查,80%以上的居民初步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概念、地震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知识。
2.示范社区应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对外来学习观摩的活动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以扩大宣传范围。
第三章申报认定的程序和办法
第五条:申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报单位或机构的工作报告
1.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2.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情况;
3.开展的主要活动项目;
4.今后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二)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申报表(见附件)。
(三)其他证明符合认定条件的有关材料。
第六条: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认定程序
(一)申请单位向所属防震减灾局或工作部门提供申报材料,经初审后上报省地震局。
(二)省地震局对各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对照申报条件进行审查,必要时到申报单位进行考察验收。
(三)经认定的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由省地震局下文确定,颁发《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证书》,授予“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牌匾。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奖励
第七条:“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自命名之后第二年起,应于每年12月30日前将工作报告一式二份分别报省地震局和所属防震减灾局或工作部门备案。
第八条:示范社区认定机构要对各示范社区定期进行抽查,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对工作突出的社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社区限期整改。经整改不合格的社区取消资格,收回证书和牌匾。
第五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由四川省地震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