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岭中心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长岭中心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自7月18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召开以后,镇委镇政府当天下午迅速召开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了解我院人事情况,对我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制定了相关工作程序及纪律要求。根据《广水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广水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长岭中心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宣传动员、岗位设置、岗位公示、考核招聘、人员聘用等工作程序,已于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改革期间,我们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改革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坚持有利于调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有利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的基本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稳妥的开展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改革前我院共有在岗职工143人,常年外出停薪留职人员22人,临时聘用人员21人,此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符合竞聘条件142人,共设置竞聘岗位114个,清理临时人员19人,参加异地二次竞岗17人,实行内部退养5人、三年过渡安置4人、自谋职业6人。通过改革基本解决了乡镇卫生院人才结构不合理、监督管理不到位、分配制
度不完善、机制不活人浮于事等问题,给乡镇卫生院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与工作水平,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好评。
二、具体做法
1、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通过院长办公会议多次反复酝酿几易其稿,最后通过职代会讨论通过,报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审核批准后实施。
2、核定人员编制
按照广水市编委《关于调整全市乡镇卫生院机构和编制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精神,按我镇服务人口1.4‰定编114人,其中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按服务人口0.15‰定编12人。并对各岗位制定了具体的岗位说明书。
3、选聘副院长
按照上级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精神,对副院长签订聘用合同,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副院长在聘期内,每年年终市局组织综合考核,分管工作年度考核不合格或因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情况严重的,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批准后予以解聘,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进一步加强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4、清理清退临时人员
对未经市人社部门办理正式手续或未经市局同意聘用的19名临时聘用人员进行了清退。在清退的过程中对清退对象实行班子成员责任包保,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反复多次召开座谈会,宣传政策,争取理解,做到了无情的改革人性化的运作,对参加异地竞岗的人员每人送一床云丝被,让大家感觉到温暖。对符合条件的专技人员申报办理乡村医生手续推荐到村卫生室就业,巩固网底建设。
5、组织全员竞聘
(1)、要求符合竞聘条件的人员必须书写述职报告、拟竞聘岗位申请、填写《岗位竞聘登记表》。
(2)、确定竞聘人员后,报市卫生局和人社局审批。
(3)、组织竞聘上岗。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完成了组织考核、民主测评、业务技能考试和个人述职后由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组成的评委对所有的竞聘对象进行考核等工作,按照岗位设置层次,择优录用。
(4)、上岗人员公示。通过竞聘取得上岗资格的人员名单在卫生院内公示7天后上报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审核。
(5)、签订聘用合同。所有竟聘上岗人员聘期三年,并与院方签订聘用合同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岗位名称及职责要求、岗位纪律、岗位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合同变更和终止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等,实行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用制度。通过竞聘上岗的人员,由市人社部门统一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三、改革结果
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我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新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从思想上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觉悟和认识,有效地改变了散、懒、缓的工作作风,增加了个人工作的内在动力与积极性,从管理机制上形成了院长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新格局,有效地推行了院长聘任制、目标管理制、全员聘用制。
2、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提高了卫生院的管理职能和公共卫生能力,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奠定了基础。
3、随着改革的进展不断深入,卫生院的人事结构、分配方案、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立,医疗业务的管理、医疗设施、设备的更新使用、群众的就医环境的改善等都逐步达到了规范化要求,群众看病费用减少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改革一定会给卫生院带来生机、带来活力、带来效益,改革是乡镇卫生院的及时雨,就像春风吹绿了卫生院的每个角落,吹暖了每个卫生人的心,吹开了卫生院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大门。职工普遍表示“编制解决了,岗位固定了,心里踏实了,工作有劲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人员聘用后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长岭中心卫生院
2011年9月21日
第二篇: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2011年人事制度改革总结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我局坚持把此项工作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探索选人机制,创新管理方式,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积极探索,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我局始终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社会关注的招考热点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明确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以大力推行“凡进必考”制度为突破口,使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立了一套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2011年,面向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下基层服务的“大学生村干部”、“进社区服务农村”、“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6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此次公开招聘工作中,我局坚持五公开,实施大监督,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全面打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阳光工程。
坚持“五公开”。一是招聘信息公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信息提前一周在政府网、党建网、电视台、时讯等媒体进行发布,通过电台、电视台发布公告和滚动字幕,通过日报、晚报、新浪网新闻频道进广泛宣传。二是招聘程序公开。招聘工作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严格按照发布招聘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核、聘用等八个步骤进行。三是招聘专业、名额公开。对拟招聘的专业对外公布,由报考人员根据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按照要求选岗报名。四是招聘结果公开。笔试成绩、面试人员、体检接过、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都在新密市有关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合格后,对拟聘用人员发放聘用通知书。五是内外监督公开。公开招聘工作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检察院部门现场全程监督,并面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对违反考试、聘用纪律或工作失职失误造成不良后果的工作人员,一经查实,取消考生资格并按有关规定处理违纪人员。
严把五关。
1、报名严格关。一是坚持“三对照”,即户口本、身份证与本人对照,准确掌握报名者的身份、年龄等。二是研制开发了招考工作报名图像采集程序,利用电脑现场照像,将采集的图象打印在准考证,防止考生冒名顶替。三是严审学历和档案,上网认证,防止假学历、假证件人员报名。
2、笔试严明关。一是委托外地人事部门命题改卷,确保试题保密。二是每次考试都制定详细的考试纪律、监考人员和应试人员守则,于笔试前组织学习培训,明确要求,落实责任,防止内部舞弊现象发生。三是坚持抽签制度,考前临时抽签决定监考场次,考生入场时逐人核对准考证、身份证及底册,并防止书籍和通讯工具带入考场。
3、面试公正关。为确保面试的公平公正,我们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采取了一些“新招”和“奇招”来组织面试工作。一是在选择面试地点时,选取装有监控系统的学校作为面试考点。二是在面试考官的组成上,采用外地考官担任考官,以确保面试打分的水平和公正。三是注重对面试考官的培训,每次面试前专门组织考官进行学习培训,讲解招聘岗位性质及面试评分要求,熟练掌握打分原则、技巧和注意事项。四是坚持“临时三抽签”的办法,即由招考领导小组组长临时抽签确定面试题本,考官临时抽签决定面试场次,考生临时抽签决定面试顺序。并指派专人收缴应试者、考官、工作人员的手机等通讯工具,采用信息屏蔽仪,这些措施的实行,防止了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根据笔试、面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了51人参加体检。
4、体检严密关。体检工作中,一是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临时确定体检地点,召开医务人员培训会,熟悉体检标准,签订责任书,建立医务人员责任制。二是将体检对象打乱分组,并收缴医务人员和体检对象的通讯工具,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确保了体检的严密性。
5、监督广泛关。为提高招聘工作的透明度,保证质量和效果。我们始终坚持通过新闻媒体实行“三公开”、“四公示”。“三公开”即公开招考政策、人数、条件公开;“四公示”即笔试成绩公示、面试成绩公示、体检考核结果公示,拟聘用人员公示,同时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广泛监督。同时,邀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检察院监督部门在笔试、面试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形成了上级和下级、用人单位和组织者、考生和用人单位相互联动的全方位监督体系,确保了此次招聘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我局把实施“大人才”工程列入2011年全局“八大任务”之首,旨在为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围绕此目标,一是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和高级人才,利用职称杠杆作用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深度开发农村技能人才,积极引进外国智力专家,启动“百名领军人才”等人才工程,实现了人才队伍壮大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通过公开招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进入事业单位公平竞争机会,通过公开招聘形式围为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进基层就业计划,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干部”和“进社区服务农村”不同形式的服务农村就业活动,目前,在基层农村服务的高校毕业生达570人;建立7家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积累实践经验;加大人才市场的建设力度,开辟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为基层建设输送人才。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人才施才尽能。在人才培养上,组织各类人才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在人才使用上,对志愿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做到身份、待遇、户籍、人事手续四不变;在人才管理上,对突出贡献人才,实行政府奖励。从而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达到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探索事业单位人员岗位管理新机制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市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促进我市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近几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中原等重大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和挑战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 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
按照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我们自2010年6月开始对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进行了全面普查,对各单位承担的职责及总的工作量进行认真测算,对各单位正式在册的职工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了详细资料,初步研究了以岗位管理为主的事业单位改革意见,印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调整了我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制定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工作时间安排和进度要求,为激发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目前全市共有事业单位1231家,工作人员8350人,人员数量相对较大。从涉及行业来看,我市事业单位分布广泛,涉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以及农、林、水等数十个行业。这些事业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人员结构层次来看,事业单位除了一部分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外,聚集了国有单位2/3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我们先期组织教育系统186家单位、环保局10家单位、国土局3家单位、农委3个单位、建设2个单位、交通2个单位、水务局3个单位、文化广电局3个单位,共212家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占我市事业单位总数的40%。为实现竞争上岗、薪随岗变、激发干劲、促进发展,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积累总结经验。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人事制度的完善与改革,积极探索选人机制,创新管理方式,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第三篇: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施秉县双井中学人事制度改革
工作总结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府发发[2002]1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3]73号)、《黔东南州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实施暂行办法》(州府发[2003]17号)及贵州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委《关于印发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黔人发[2007]9号)和《施秉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搞活内部分配为关键,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逐步建立“学校自主用人、教职工自主择业、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制度
一、学习文件,提高认识
全县市人事制度改革会议以后,我校积极行动,迅速制定并印发了上级有关文件和《施秉县双井中学全员聘用聘用制实施办法》、《施秉县双井中学职工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方案》、《施秉县双井中学岗位设置方案》等方案,及时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邓廷超主任传达了人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校长潘世章同志做了动员报告,要求大家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到这场改革当中来。
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办学体制,建立“学校
一是成立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学校中层干部、工会主席、教师代表人成员。
二是严明纪律。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改革,无论是进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聘任,还是推行结构工资、以岗取筹,在执行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上级政策办事。各处负责同志一定要认真执行学校规定不走样,坚决杜绝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每位教职工一定要持正确态度,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树立大局观念,坚决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
三是制定《双井中学人事改革实施方案》、《双井中学全员聘用聘用制实施办法》、《双井中学职工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方案》等方案。严格按照县教育局人事改革统一部署和我校人事改革工作配档表组织落实。
四、严格聘用聘任程序
(1)参聘人员必须填写《教职工竞聘上岗申请表》。我校现有39位教职工岗位参聘人员。所有参聘人员在填报完各顺序志愿后,都填报了一个服从调剂志愿。
(2)教学人员以教师本人的思想业务水平、近三年的考核成绩和资历为基本依据组织聘任。聘任开始前学校将各级部、处室负责人、设岗情况和拟聘岗位的目标、任务、岗位职责、聘用条件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向所有参聘人员公布,参聘人员根据自己的条件填交《教职工竞聘上岗申请表》,由各室、各级部负责人按其顺序志愿予以聘用聘任,交校长或校长办公会审查同意后,由学校校长或中层负责人与
局能够制定一个参考性的标准作为基层学校操作时的依据,也许更能处理好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关系。
3、就我校而言,在处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班额之间的关系时还会有一定的改进的余地,使之可以更趋合理。
4、制定一个基于工作质量的岗位考核变得迫在眉睫,如何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测量考核办法,是我们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整个改革方案更趋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
5、不管是岗位合同聘任制、还是岗位工资制,我们现在迈出的第一步都是在求得稳定和稳妥的前提下做的,其实还没有深入到改革的实质性问题,诸如真正意义上的岗位竞争和淘汰机制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岗位和工作质量的分配制度的建立等,就目前的进展,还没有涉及改革的核心。在目前的学校体制下,如何真正处理转岗、协议待聘、落聘等问题,校长还缺少一个适合的内外部环境和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6、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引起注意的问题,改革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一味指望改革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一所学校的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来源于先进理念和思想引领下的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在抓改革的同时注重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五、今后的工作
1、继续完善教师考核评价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教师奖惩机制。
2、继续完善学校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使之更能体现公正和效率,逐渐打破平均主义,建立更具动力和活力的学校分配机制。
3、完善教师教育和管理办法,加强学校的开放和联合,促进教师的柔性流动。
施秉县双井中学
2009年12月25日
第四篇: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用“人”制度率先规范
下一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继续坚持试点先行、加大聘用制度推行力度的同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为了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按照十四大的精神,人事部启动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不断摸索路子、积累经验。2000年以后,随着聘用制的全面推行和公开招聘的正式开展,以及岗位管理的逐步实施,改革逐渐加速。
目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并将日益规范。
改革已触及深层次的矛盾
1995年的郑州会议拉开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序幕。2000年,党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灵活、效率不高、存在实际上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等弊端,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同年,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改革进行了部署。2002年,国务院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为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
近年来,人事部先后出台了关于试行聘用制度的政策解释、公开招聘暂行规定、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聘用合同范本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改革。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科研、卫生、高校、中小学、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配合行业体制改革,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也都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办法,稳步推进改革。截止到2006年9月底,全国已推行聘用制度的单位占事业单位总数的51%,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59%。通过改革,逐步改变了按照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淡化了身份,强化了岗位,转换了机制,增强了活力,调动
了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化,改革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更加复杂,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
首先是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比如,进人方面尚存在进人不公开不透明、向事业单位乱塞人的问题;在管理上,聘用合同还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岗位管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出口政策不完善,出口不畅;人事监管方面也缺乏对事业单位用人的监督管理手段。
其次,事业单位人事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急需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加强规范,同时,人事管理的单项政策规定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再次,改革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情况看,有的省、市聘用制度已经全面推开,一些地方已超过80%;有的还处在试点阶段。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不平衡,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地处偏远的事业单位和乡镇所属的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
最后,整体改革需要配套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需要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构编制、社会保障和财政体制等领域的改革相配套。
制度建设有步骤分阶段进行
事业单位层次不
一、类型多样、队伍庞大,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83.7万人,占事业单位总人数的66.4%,占全国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2%,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7.3%。其人事制度改革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不难想象。因此,下一步改革将在继续坚持试点先行、加大聘用制度推行力度的同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目前,人事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包括《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及十几个配套文件在内的制度规定,逐步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法规体系。
在人员进口上,实行公开招聘。人事部已经出台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暂行规定》,对公开招聘的范围、条件、程序、权限、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改变目前事业单位进人不规范、不严格的状况,扩大选人视野,提高人员素质。
在人员管理上,推行岗位管理,包括规范岗位设置,实施竞聘上岗,完善考核奖惩,实行合同管理。
在人员出口上,完善退出机制。主要是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配套的、保证人员正常流动的解聘辞聘制度,在解决社会保障基础上畅通人员出口,形成正常的人员退出机制。
在人事监管上,在事业单位建立起人员总量、结构比例、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起宏观管理、政策监管和个案争议处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步骤、分阶段进行,通过先行试点、全面推开、深化完善等改革过程,逐步实现改革的目标。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充分依靠群众,单位的改革方案要广泛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使整个改革平稳推进。
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突破口
聘用制度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要求在人事管理方面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这些制度目标需要通过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来实现。这也是国务院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明确规定。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须不断扩大实行聘用合同制度单位和人员的比例,把聘用合同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做到同工同酬、一视同仁。
积极探索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度的办法,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有条件的单位可积极探索采用项目聘用、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搞活用人机制。对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分阶段积极推进。
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聘用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员)、工勤人员都要实行岗位管理。
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前提和基础。科学设岗既是推行聘用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需要。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对制定岗位设置规定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确定,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岗
位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因素,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将为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基础。
为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还在与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岗位设置管理的行业指导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规范岗位设置管理,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开展岗位设置工作,从本单位工作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优化岗位梯次结构,使岗位管理成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
借鉴经验实现改革目标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要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的部署,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整体推进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并积极促进综合配套改革。改革重在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回顾几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有四条经验值得借鉴坚持:
第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减少人员,减轻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专业化公共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应不同于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公共服务的特点又决定了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应不同于企业。因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既要区别于党政机关,也要区别于企业,必须遵循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建立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第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我国的事业单位数量大,类型多,涉及的领域广。要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事业单位的特点,分类推进改革。要紧密配合行业体制改革,及时跟进人事制度改革,把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结合起来。
第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做到积极稳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体制机制的重要转变,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我们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又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积极稳妥,逐步深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群众承受程度的关系,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侯福兴 作者为国家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文
第五篇:人事制度改革
浅谈基层科研院所的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和完善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是推进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科技工作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经过十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我国科研机构已较普遍地实行了院(所)长负责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等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地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但是,目前科研机构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人机制不灵活,分配制度不适应科技工作新形势等问题,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科研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已成为推进我国科技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地区级的科研院所我们在改革中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做法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是新形象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的重要条件。按照上级人事部门的部署,进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先后建立了干部管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考察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近年来,单位不但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而且立足于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开拓创新,重点突破,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解放思想,转化观念,深化人事体制改革
经济要发展,科技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管理是保障。“十一五”期间,农科所党委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硬道理,不-1-
断更新观念,深化人事体制改革。一是要打破科技人员安排使用制度,率先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实行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增强危机感,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破原有机构,按照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设置岗位,彻底解决人浮于事的状况,转变终身制的旧观念,树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观念,不断引进各方面人才。三是打破过去事业单位论资排辈、铁工资的旧观念,树立按岗位、按贡献、按效益大小分配收入的新观念,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
2、建章立制,完善机制,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结合实际,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围绕抓落实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的培养管理使用上建章立制,并依据《干部管理暂行规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办法》、《关于在领导干部中实行诫勉暂行规定》、《关于定期召开干部监督工作联系会议的意见》、《加强试用期干部教育管理的意见》、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有效地促进了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引入竞争择优机制,推进干部选任工作的制度化。进一步加大竞争上岗、择优选拔工作力度,把竞争机制引入领导班子建设中来。在中层领导干部中中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
办事,把握好五个关键环节:一是公开竞争职位、条件、程序、方法;二是公开报名,采取个人自荐、职工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确定竞争候选人;三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四是测评,民主测评和领导推荐各占40分,当场公布竞争候选人得分情况,排出名次;五是严格考察,充分酝酿讨论,按干部管理权限履行任职手续。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积极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一是建立课题(项目)立项的奖励。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地区级及横向合作课题(项目)的科研人员,均可获得立项资助与奖励;二是建立主持课题(项目)的奖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地区级课题(项目)的第一、二、三主持人,都可获得不同金额的补助性奖励;三是建立新品种审定与技术成果鉴定的奖励。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新品种或技术成果通过了鉴定,可获得重奖;四是建立专业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的奖励。在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或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可获得奖励;五是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六是建立省部级奖励的再奖励机制。这些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不仅加大了科研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而且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5、加强交流与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
实行干部交流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
此,要不遗余力地对科技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交流,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并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各层次人员学习与培训培训。此外,为增强科研后劲,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防止出现人才断层的局面。
作为地区级科研院所人事制度改革由制度创新向机制创新推进,改革的成效也逐步显现出来。一是扩大了民主,提高了用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二是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了科技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了用事业选人,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的良好氛围。三是有效地防止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随着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干部工作已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监督之下,体现了“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求,对提高选人用人质量,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1、干部基础性工作不够细致,执行制度还缺乏力度;
2、对干部的跟踪考核较少,了解平时工作动态不及时,最终评价干部不够十分准确。
3、促进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运行机制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下一步工作中,还应当进一步把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增加干部队伍活力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抓住难点,大胆探索,务求实效。在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工作力度,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力度,推进干部交流努力形成一种干部“能上能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