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一、概况
1、目的任务;
收集以往地质工作成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了解区内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开展1;2000地质测量,查明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化(体)类型,数量,形态,规模,产状和品位变化特征。
2、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工作区位于紫阳县西南部麻柳乡的石门湾-何家湾之间,行政区划隶属于紫阳县麻柳镇所辖,地理坐标为:
东径:108°10′47″-108°11′18″ 北纬:32°17′23″-32°17′56″
由矿区向北东约一华里可至襄渝铁路麻柳货运站,向东约两公里有矿山公路至麻柳乡并可与210国道、310省道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本区地处北大巴山区,沟谷切割较深,地形条件恶劣,山高坡陡,最高标高1306米,最低标高570米,相对高差736米左右,一般坡度30-50°,属中低山区。分水岭呈北西南东向,较大的水系麻柳河及青岩溪汇入汉江支流任河,区内属北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7.4℃。年均降水量1127毫米,无霜期268天,由于区内多山,气候垂直变化比较明显。
本区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粮食基本自给;经济作物有茶叶、蚕桑等;工业不发达,属贫困地区。锰矿、钡盐及瓦板岩的开发渐成规模,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内电力资源充裕,劳动力资源丰富。
3、以往地质工作简况(1)、陕西地质局区调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行过1:20万紫阳幅区域地质调查;陕西区调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进行了1:20万紫阳幅区调修测工作。
通过上述工作,初步建立了该区地层构造骨架,奠定了区内地质工作基础。(2)、1974-1975年陕西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在该区开展了1:1万地质测量及1:1万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等工作并开展了矿点初步检查评价工作。区内矿产地质工作程度很低。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西冶716队在工作区南部开展了磷矿地质普查,发现了吴家坪、青树湾、彭家湾锰矿点,但由于工作任务的不同,未对所发现的锰矿化作进一步的地质矿产工作。近年随着矿产业的升温,局部地段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但尚未有重大突破。(3)、2005年5月—2008年10月,陕西省矿业开发工贸公司受安康市康鑫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先后对勘查区进行了1/万地质测量,剖面测量,1/2千地质简测,对已发现的矿(化)体进行了地表槽探工程揭露,选择成矿有利地段布设施工了中、浅部硐探、钻工程进行控制了解,圈连了矿化蚀变带工业矿体,估算区内铅锌资源量(333+334)矿石量31.29万吨,锌金属量2.14万吨,铅金属量0.14万吨;其中333金属量0.46万吨,占总资源量的20.09%。编写了《陕西省紫阳县石门湾铅锌普查地质报告》。
2005-2006年度,陕西省矿业开发工贸公司在该区作了初步的普查地质工作,编写了《紫阳县石门湾铅锌矿地质普查报告》。
2007-2008年度陕西省矿业开发工贸公司在区内初步开展了局部地段详查工作,经地表追索及工程控制,共圈连铅锌矿体6条(K1、K2、K3、K4、K5、K6)。对区内部分矿体在深部的特征进行了初步了解,认为区内铅锌矿化在中、深部有变厚、变富的趋势。以上地质工作及其成果资料虽没收集全面,但是通过已有资料为本次地质填图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同时,也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找矿指明了方向。本次工作基本情况
本次工作自2013年7月18日开始-2014年5月20日结束,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石门湾铅锌矿区已有成果,对石门湾铅锌矿区(原编号)K1、K2、K3、K4矿体在913-975米标高中段区间已施工了LD1、LD2、LD3、LD4、LD7等五个老硐和K5矿体标高在740-768米施工的LD5、LD6两个平硐均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全区开展1:2000地质填图,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地表探槽工程揭露,间距按50×40米,分别施工了TC1、TC2、TC3、TC4、TC5、TC6、TC7、TC8、TC9、TC10、TC11、TC12、TC13、TC14、TC15、TC16、TC17、TC18、TC19、TC20、TC21、TC22、TC23、TC24、TC25、TC26、TC27TC28共计28个。通过揭露追索大致了解了区内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及接触关系,把区内地层划分到了组或岩段。基本查明区内主要构造分布及其构造性质,构建了区内总体构造格架。确定了区内控矿构造,含矿构造(铅锌矿化蚀变带)和发现并圈连了铅锌矿(化)体8条。分别是(现编号)K1、K2、K3、K4、K5、K6、K7、K8。矿体主要产于上震旦统第二岩性段上亚段白云岩中,矿体与地层产态基本一致,受一组顺层断层破碎带控制。完成实物工作量
1;2000填图面积0.37km2 地质观察点;283个
探槽工程;28个。总斜长3529.95m,总水平长2837.7m。采化学样;581个。(其中外调1个,2013年6月前66个)采标本;24个。(其中薄片23件,光片1件)老洞调查;10个。总进尺609.5m 老洞清理;17m 工程地质测量面积;0.37km2。地形测量2.03km2 1;1000实测剖面4条(0线、28线、23线、40线)总水平长1.479km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地质填图所用底图先期采用1;10000地形图放大1;2000地质平面图。至最后请由陕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队测量组2014年4月实测1;2000地形地质图。
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对于构造破碎蚀变带、矿化体和主要地质界线除穿越法外,并沿走向进行了追索。
线距一般为50-40m,个别<50m,点距50-30m,个别<30m,在地形地质图上<1mm有意义的地质体均进行了放大表示。
地质观察点编号前面冠以”D”字样代表地质点,点号按自然顺序编号。填图人员:有王俊贤,张玉虎,童光荣,陆续增加了姚富升,张祖浩,李明生。分三个作业组,每个作业组由两人组成。王俊贤填图作业组(又称编录组)除完成填图工作外,还要负责全区所有探槽工程编录取样工作,负责追索k7、k6、k5、K3的矿化体连接及测区相关的重要地质界线。地质观察点以D1-D88.探槽编录26个。张玉虎填图作业组由测区以东至南北填图,追索K1、K2、K3及K7矿化体边界的硅质岩,炭质泥岩出露界线。地质观察点分管编号从D300-500之间。童光荣填图作业组(又称工程揭露组),除填图作业外还要负责带领民工进行地表工程揭露。由测区中心往南追索K5、K4、K8矿化体连接。地质观察点分管号为D201-D300之间。朱光明驻矿协助石门湾铅锌矿详查工作。完成地质填图面积0.37km2。定地质观察点283个。已大大超出(规范)要求,全部为原岩点,原岩点率为100%,达到了设计目的。
三、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工作区位于杨子准地台台缘凹陷北缘,属相对稳定区。区内主要出露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建造,除震旦系陡山沱组岩相变化较大外,其它地层岩相变化较小,厚度变化大,变质轻微。
区内褶皱构造较为发育,褶皱多为紧密的线状褶皱,褶皱轴线与主要断裂近于平行。断裂以走向断层为主。地层、构造线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构造变化较强的岩石变质程度较低。区内主要矿产有锰、磷、重晶石等。
四、矿区地质
1、地层
工作区内主要出露震旦系、寒武系地层,由老至新描述如下:(1)震旦系: 上震旦统(Z2):底部为含黄铁矿碳质板岩,下部炭质绢云母千枚岩夹硅质岩;上部厚层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硅质岩。为区内磷块岩及铅锌、锰矿的主要赋矿层位。与下覆南沱组地层呈整合或断层接触关系。在该区未能细分为陡山沱组及灯影组,仅按岩性组合特征大致可分两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Z21):底部为含炭粉砂质页岩夹石炭透镜体、炭质硅质板岩;上部为白云质页岩夹薄-中厚层状白云岩;上下两种岩性界面之间夹有锰矿层。该层主要分布在茅坪大梁以西。
第二岩性段(Z22)按岩性组合特征又可分为两个亚段: 下亚段(Z22-1):主要出露测区西南部。底部为薄-中厚层白云岩夹白云质页岩;上部为薄-中厚层状灰岩、中厚层灰岩; 上亚段(Z22-2):由下而上为中层状白云岩、薄-中层状白云岩夹薄层状硅质岩、薄-中层状硅质岩夹薄-中层状白云岩及粉砂质页岩、石炭透镜体。上亚段为普查区内铅锌矿的含矿层位。
(2)寒武系:工作区寒武系地层出露在老林湾-水晶湾-岩溪湾-何家湾-石门湾一线的北、东、南部:
下寒武统(∈1):下部灰绿色泥质粉砂岩,钙质细砂岩,炭质板岩夹泥灰岩、鲕状灰岩、古杯灰岩;上部中厚层泥质斑纹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2、构造
区内断层、褶皱发育。主要出露两组断层构成区内总体构造格架,一组是北东-南西向断层为区内规模较大的成矿期后破坏性断层。主要分布于石门湾、大湾、岩溪湾、老林湾这四个沟溪中。另一组大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为区内规模较大控矿构造,发育于能干性差异较大的岩石界面处,多形成较陡的断层崖及连续三角面,一般在走向或延伸方向上多有双重因素受限,一是前者构造破坏。二是不利岩性也有一定的限制。(1)、老林湾断层
总体为北北东向展布,局部呈近东西,分布于测区北部经过,为区内规模最大的断层,为逆冲推覆构造。长约280米,总体产状: 320°∠28-38°,局部产状10°∠38°,断层带旁侧岩石破碎。其将K7矿体及地层截切并有错开,错距45m,为一成矿后期断层。(2)、岩溪湾断层
总体为北北东向展布,局部走向呈弯曲摆动,分布于测区中北部,为区内规模最大的断层,为逆冲推覆构造。长约280米.总体产状:276°∠35-40°,断层带旁侧岩石破碎。其将地层截切并有错开错距90m,为一成矿后期断层。(3)、大湾断层
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展布,分布于测区中部,为区内规模最大的断层,为逆冲推覆构造。长约500米.产状:280°-300°∠30-50°,断层带旁侧岩石破碎。其将北延K1支矿体及地层截切并有错开错距280m,为一成矿后期断层。(4)、石门湾断层
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展布,分布于测区南部,为区内规模最大的断层,为逆冲推覆构造。长约500米.总体产状:280°°∠45-65°,断层带旁侧岩石破碎。其将北延K8矿体及地层截切并有错开错距28m,为一成矿后期断层。
(5)北西-南东向断层:分布于全区,为区内规模最大的控矿断层。发育于能干性差异较大的岩石界面处,多形成较陡的断层崖及连续三角面,产状:220-330°∠35-75°,断层带旁侧岩石破碎,多具硅化、白云岩化,下盘发育断层炭化泥。
(6)顺层断层(层间):是区内规模较大的含矿断层,对区内整个铅锌矿带及含矿层的展布有控制作用;它的展布方向与北西-南东向构造相一致,矿化蚀变关系紧密。蚀变为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断层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产状235-330°∠35-75°。
3、褶皱构造
区内褶皱发育,青龙寨-唐家大湾断层南北分别有肖家坡向斜及麻柳复式向斜。铅锌矿区基本位于断层以北麻柳复式向斜南翼的何家湾-唐家河坝复式背斜的北西倾没端何家湾一带,由林家湾背斜、岭子山向斜、田竹湾背斜等及其它更次一级的褶皱组成,枢纽与区内地层走向一致呈北西南东向。因断层作用褶皱两翼残缺不全形态不对称;(1)林家湾背斜
分布在林家湾-侯家岩一带,和岭子山向斜毗邻。呈NNW-SSE向展布,长1200米,宽200米,向北西倾伏,核部为上震旦统第一岩性段(Z21),两翼由第二岩性段(Z22)组成,其中北东翼产状247-288°∠44-59°,为倒转翼,侯家岩一带次级褶皱更为发育;南西翼被F3断层破坏。(2)岭子山向斜
分布于王家山-岭子山一带,与林家湾背斜毗邻,长1300米,宽400米,向斜向南东翘起.核部由下寒武统(∈1)组成,两翼均由上震旦统第二岩性段组成,北东翼部分被F3断层破坏。南西翼为倒转翼,产状:250-275°∠35-85°。(3)田竹湾背斜
分布于铅锌矿带西南侧田竹湾一带,北与岭子山向斜毗邻,其北东翼即为岭子山向斜南西翼,长1400米,宽100米,北斜向北北西倾伏,核部为上震旦统第一岩性段,北东翼为第二岩性段,为倒转翼,产状250-275°∠35-88°。南西翼被F1断层破坏。
4、节理、劈理构造
在含矿层白云岩中往往发育断续的节理或裂隙,产状20-80°∠63-68°,并常见参差状白云石脉、石英白云石脉、石英方解石脉等较为发育,且多与角砾状、条带状黄铁矿、闪锌矿相伴产出。
三、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较弱。局部地段仅见较小规模的辉绿岩脉出露。
五、矿(化)体特征
矿区经地表追索及工程控制,共圈连铅锌矿体8条(K1、K2、K3、K4、K5、K6、K7、K8)。矿体产于上震旦统第二岩性段上亚段白云岩中,矿体与地层产态基本一致,受一组顺层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以团块状、浸染状、条带状为主,多以锌为主,铅锌共生或伴生,并多与黄铁矿相伴产出,矿化与碳酸盐化及硅化蚀变密切。主要矿体特征分述如下:
K1矿(化)体:为一铅锌共生矿体,位于矿区中东部,瓦厂梁一带。矿体总长307米,最低控制标高711.11米,最大出露标高855.55米。矿体品位、厚度、产态沿走向变化较大,矿化连续性较差。走向近东西,局部北西-南东。产状225-238°∠60-77°局部产状25-34°∠72-81 °(TC13-TC14段)。矿体呈透镜状,矿石以团块状、条带状、稠密浸染状闪锌矿石为主,见零星方铅矿。厚度0.77-3.35m,平均厚度1.87m;Pb品位0.039-2.18%,平均0.496%,Zn品位0.42-7.39%,平均1.61%。
由TC13、TC14、TC28、TC15、TC8、TC5共六个工程控制。
K2矿(化)体:为一铅锌共生矿体,位于矿区中南部,K1矿体西侧,矿体长310米,最低控制标高780米,最大出露标高940米。产状:232-298°∠48-65°。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态较稳定,向北被大地湾断层所截切。矿石以致密块状、团块状、条带状为主,稠密浸染状次之,以锌为主,局部共生有铅。厚度0。919m-1.9m,平均厚度1.29m,Pb品位0.043-0.95%,平均品位0.306% ,Zn品位0.444-1.38%,平均品位0.991%。由TC8、TC12、TC11、TC25、TC10、TC26共六个工程控制。
K3矿(化)体:为一铅锌共生矿体,位于矿区中南部K2矿体西侧。长241米,最低控制标高818米,最大出露标高960米。产状230-310°∠39-56°。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态较稳定,向南被灰岩断层所截切,向北被大地湾断层所截切。矿化沿走向连续性较差,矿石以致密块状、团块状、条带状为主,稠密浸染状次之,为铅锌矿体。厚度0.805-2.12m,平均厚度1.18m,Pb品位0.005-0.436%,平均品位0.25% ,Zn品位0.03-1.58%,平均品位0.91%。由TC8、TC25、TC10、TC26共4个工程控制。
K4矿(化)体:为铅锌共生矿体,位于矿区中部K3矿体西侧。矿体长392米;区内最低控制标高723米,最大出露标高922米。产状:225-275°∠38-70°。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态较稳定。矿石以团块状、条带状为主,稠密浸染状次之,以锌为主,伴生有铅。厚度0.42-2.38m,平均厚度1.57m。Pb品位0.092-0.288%,平均品位0.2%,Zn品位0.398-0.765%,平均品位0.518%。
由TC1、D217、TC22、D34、TC13共五个工程控制。
K5矿(化)体:为铅锌共伴生矿体,位于矿区中北部长湾-三棵树一带,部分地段与寒武系地层分界接触。长203米。最低控制标高750米,最大出露标高795米。产状:248-295°∠ 34-64°,平均产状273.27°∠ 44.90°。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态变化较大,矿化沿走向连续较好。矿石以致密块状、团块状、条带状锌矿石为主,稠密浸染状次之。厚度 0.56-2.02 m,平均厚度1.32m,厚度稳定。Pb品位0,06-0.972%,平均品位0.258%。Zn品位0.303%-2.01%,平均品位1.15%。
由共D25、TC20、D209、D210、D211、D217、TC3六个工程控制。
K6矿(化)体:为一铅锌共生矿体,位于矿区中部K4矿体东侧。长82米。区内最低控制标高788米,最大出露标高844米。产状230-300°∠52-72°。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态较稳定。矿石以致密块状、团块状、条带状为主,稠密浸染状次之。厚度0.44-1.54m,平均厚度0.805m。Pb品位0.085-0.203%,平均品位0.144%,Zn品位0.209-1.75%,平均品位0.979%。
由D78、D77、TC13、D79共4个工程控制。
K7矿(化)体:为一铅锌共生矿体,位于矿区最北部与东侧寒武地层呈整合接触。长220米。区内最低控制标高765米,最大出露标高870米。产状250-265°∠40-62°,平均产状256.8°∠51.6°。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态较稳定。矿化沿走向连续性较好,矿石以致密块状、团块状、条带状为主,稠密浸染状次之。厚度1.18-3.47m,平均厚度2.38m。Pb品位0.094-0.678%,平均品位0.230%,Zn品位0.51-2.26%,平均品位1.071%。由TC19、TC18、TC17、TCK6、D2共5个工程控制。
K8矿(化)带:为一多条矿体组成的铅锌矿带,位于矿区南部,北段被石门湾断层截切,南跨穿石门梁,矿体东侧与寒武地层呈整合接触.矿带长161米。区内最低控制标高930米,最大出露标高1003.39米。产状220-258°∠45-67°。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态较稳定。矿石以致密块状、团块状、条带状为主,稠密浸染状次之。厚度13.38-27.83m,平均厚度20.6m。Pb品位0.06-2.88%,平均品位0.4%,Zn品位0.167-11.36%,平均品位2.21%。由TC9、TC24、TC23、TC7共4个工程控制。
六、结语
1、主要成果
(1)大致了解了区内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及接触关系,把区内地层划分到了组或岩段。
(2)系统的调查了区内构造,确定区内控矿构造,含矿构造(铅锌矿化蚀变带)两者(北西-南东向断层与顺层断层)在延展方向上是密不可分的。(3)发现铅锌矿(化)体8条
2、存在问题
(1)地质观察点追索点距密度过大。(2)地表所取化学样其铅锌品位普遍偏低,代表性差。主要是人工剥土(取样)深度不够。
3、下步工作意见
(1)进一步理顺区内地层层序。准确岩石定名,修复完善基础资料。(2)加强与区外构造配套与研究查明区外构造控矿规律。
(3)加强矿权内寒武,奥陶,志留,二迭等地层矿产地质调查。以上为一些粗浅认识,有待于今后完善。
第二篇: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一、概况
根据地勘分院的安排,项目地质人员于2012年5月18日出队,到达工作地内蒙古额济纳旗,次日投入工作,将踏勘后的初步认识向地勘分院总工进行了汇报,初步确定地质工作。
目的及任务:受内蒙古小红山源森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五队承担小红山C区地质填图工作。
小红山(C区)的地质填图,面积2km2。1比1000剖面14条。
本次填图的目的是进一步查明C区矿床开采的地质条件,矿体形状、产状及赋存规律;查明矿床开采的技术条件,为矿山的开发和设计提供地质、技术、经济资料。
二、地质工作
根据上述目的及任务,我们对小红山矿区的C区开展了地质填图工作。
在测区的东北部主要为辉长岩,在测区的西北部主要为石英岩,在测区的中部为大片的灰白—浅肉红色花岗岩,南部主要为变质石英砂岩,东北部还出露少量的大理岩和二长花岗岩。
通过观察分析,我项目部认为:该地层深部为辉长岩体。(1)1/1000勘查线剖面
我项目部人员首先对该区进行了实地踏勘,对工作区统一认识后, 根据地质情况及物探异常综合特征,共布设了14条剖面。剖面方位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矿体的走向,并结合该区实际情况,将14条剖面的方位确定为28°15′,其中12条剖面长1000米,2条剖面长750米,共测剖面长13500米。
剖面端点,地质点及主要地质界线采用手持GPS定位,并用竹杆红布条加点号做标记,根据端点坐标,采用GPS结合用罗盘测方位的方法,综合测制地质剖面图,剖面完整,剖面长度,高程地形吻合。通过观察研究,对比确定了填图单位,统一命名,统一认识,统一地质体的代号、符号、花纹、分层合理,描述详细,重点突出,厚度计算准确。
(2)1/2000地质填图 A底图制作 根据该区的实际情况,地图的制作主要是依据物探测网实际材料图(1:10000)为基准的。
B地质草测
1:2000地质草测:是在野外踏勘的基础上,以路线穿越法和剖面法进行测制的。路线的布置与物探测网一致,线距为50m,观察点使用手持GPS定点,竹杆红布条加地质点号注记,在野外直接勾绘成图,当日转绘在实际材料图上,完成工作量实测面积2Km2。地质点密度448点/Km2,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地质点按点号、点位、点性及所处的地理直角坐标进行详细描述。地质图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C GPS测量具体工作方法技术
本次地质填图工作采用手持GPS进行测点、点位观测与控制,工作前手持GPS均与物探使用的手持GPS进行了对比校正,误差≤1-2m,在 GPS定点过程中,使用(用户坐标系)球心坐标系(也称质心坐标系)、即WGS—84世界坐标系。期间先后共投入两台手持GPS(奇遇)接收机进行测点、点位观测与控制。
工作中前一天晚上将设计的剖面端点坐标导入手持GPS(一个台班一天的工作量)次日进行野外工作,以手持GPS中预存的剖面端点逐一导航。需要定地质点时停留数秒钟后,记录实际点位。在测量点位处以竹竿夹红布条作标记,以便日后质量检查及查找点位。(3)主要成果及认识
A基本查明了本区的地层,构造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B初步认为该区地层深部可能为辉长岩体。C查明了本区的岩石分布情况及岩石命名。
第三篇:地质填图记录格式
时间:地点:
人员分工:路线目的:
路线号: I—l(组号—线号)点号:D00l
位置:位于×××高程点(或明显的地物)××方向××米。
GPS数值:经距纬距高程
性质:分界点(控制点)
描述:内容包括岩性、地(岩)层或岩体产状、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及矿产特征、目测矿石品位、围岩蚀变特征、地质界面产状、标本及样品编号以及主要的素描图、路线信手剖面和照片。岩性分界点应对观察点两侧的岩性特点分别进行描述。
点间地质:要求观察和记录连续,自本点至下点之间不同的岩性分层要有方向、米距。如:自本点向北,××米为×××岩。
每条路线结束后,应有简明扼要的路线小结。
第四篇:矿区地质填图培训讲稿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蔡
之
衡
江苏华东地质调查公司
2009年9月
目录
一、前言 ································································································· 1
二、区域地质填图概况 ·········································································· 2
三、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 4 3.1 矿区地质填图的目的 ································································· 4 3.2 出野外前的准备工作 ································································· 5 3.2.1资料准备 ············································································· 5 3.2.2 物资准备 ············································································ 5 3.3地质路线的布置原则及观察点的密度 ······································· 6 3.4 地质观察点的描述内容 ····························································· 7 3.5 有关岩石定名的方法 ································································· 7 3.6采集岩(矿)样目的与要求 ······················································ 9 3.7 地质界线的确定方法 ································································· 9 3.7.1根据露头确定地质界线的方法: ······································ 9 3.7.2 根据残坡积滚石推测地质界线的方法(附图)··········· 10 3.8 野外识别断层的方法 ······························································· 12 3.9 地质填图需提交的成果 ··························································· 13 四 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 ······································································ 13 4.1 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 ······························································· 13 4.2 剖面图的绘制 ··········································································· 14
五、地质填图中需注意的安全问题 ···················································· 14 5.1 预防毒蛇咬伤 ··········································································· 15 5.2 防止滑倒 ·················································································· 15 5.3 防止摔伤 ·················································································· 15 5.4 防止受寒 ·················································································· 16
六、印尼塔里阿布岛铁矿Ⅱ矿区1:2000地质修测实例介绍 ········· 16 6.1 目的与任务 ·············································································· 16 6.2 工作概况 ·················································································· 16 6.3 主要地质体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范围 ········································ 17 6.4 主要地质界线的确定方法 ······················································· 19 6.5 取得的主要认识 ······································································· 20 七 结束语 ····························································································· 21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前言
受地勘集团工程安全与技术部委托,给大家介绍一下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快速增加,促进了地质找矿行业的蓬勃发展。华东地勘局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近几年在国内、国外拥有了许多地质勘查项目,等待大家去完成。
由于历史原因,华东地勘局目前中年技术人员较少,60、70年代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现在年龄都在60岁以上,除了少数人身体状况较好,还能从事野外工作以外,大部分人已不能从事野外工作。近几年,虽然有大批地质专业毕业生参加到地勘单位,但由于工作经验不足,还不能独立承担地质技术工作。因此,对年轻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显得十分紧迫。
地质填图是基础地质工作,为了查明矿区的基本地质情况,每个矿区在开展地质找矿时,都必须开展地质填图工作。因此,地质填图是每一位野外地质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地质填图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岩石,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和各种矿石,会见到很多的地质现象,因此,通过野外地质填图,能全面提高一个地质人员的业务水平。
本文是根据笔者多年的地质填图工作经验有关规范要求编写的,1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二、区域地质填图概况
在讲矿区地质填图方法之前,先介绍一下区域地质填图概况,让大家对地质填图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区域地质图是代表一个国家地质研究程度的基础图件,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区域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主要有1:100万、1:20万和1:5万三种,由各省区域地质调查队负责完成。
我国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了全国1:100万的地质填图工作。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除个别边远省份外(如西藏),全国大部分已完成了1:20万的地质填图工作。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全国大部分已完成1/2以上1:5万地质填图工作;1: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主要在成矿有利区带和有较大地质研究价值的区域进行。
云南从1965年开始进行1:20万地质填图工作,到1985年结束,历时20年。参加地质填图和矿产调查的地质人员达200余人,大部分是60年代、70年代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少数是50年代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我是1965年底,从陕北石油普查队,调到云南省区调队的,到1985年底调离云南区域调查队,参加了云南省1:20万地质填图的全过程。
云南省的面积为38.3万Km2,共有54个1:20万图幅。1:20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万图幅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其经度1°,纬度为40′,每个1:20万图幅的面积约7200 Km2,要求两年半完成一个图幅,包括验收通过和提交正规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地质路线的间距为2—2.5公里,地质观察点间距0.5—1公里,地层一般划分到组,对沉积地层在地质填图中,要求采集一定的化石作为时代依据。
云南地形切割很深,相对高差一般达1000m以上,最大高差在4000m以上,云南海拔最高在5000m以上,如玉龙雪山,点苍山等,都是终年积雪。
在云南从事1:20万区域填图非常辛苦,爬山涉水,穿越原始森林,一个填图小组,每年要完成500Km2以上的地质填图任务,每天要步行几十里山路,翻越几座大山。
云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区域地质填图,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成矿区带,在地质上也有不少重大发现。欧美很多地质学家,经常去云南进行地质考察。国际震旦系标准地质剖面,就建立在云南澄江县,由云南省区调队七分队,在进行1:20万昆明幅填图时建立的。当时参加竞选的有苏联和欧洲瑞士、法国等,经联合国实地考察,均因地层发育不全或化石依据不足,而被否决。云南澄江震旦系地层发育十分完整,并有新发现的古生物群作为依据,命名为蒋氏虫(系云南一名姓蒋的古生物人员首先确认的)。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1985年底我调离云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时,区调队赠送了我一套刚出版的云南省1:50万地质图(根据1:20万汇编的),这是很高的荣誉,比几万元更有价值,因为这张地质图上,有我20年的工作成果。
国外也很重视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各国都有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
据有关资料,马来西亚1927年出版了第一版1:50万地质图,1931年出版了第二版1:50万地质图。目前全国1:25万地质填图工作已经全部完成。马来半岛的地质研究程度较高,1991年,马来半岛1:63360地质填图面积已经完成78.7%的面积。
近年来,马来西亚地质调查所还在加紧区调填图工作。通过地质填图,全国已发现了很多重要的成矿区带,如锡矿、金矿和铁矿等成矿区带。
三、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矿区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主要有1:1万、1:5000和1:2000等。
3.1 矿区地质填图的目的
为了查明矿区的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体)地质特征,达到更好的找矿目的,同时也为普查和详查地质报告提供必须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图件,(地质图)这就是矿区地质填图的目的。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2 出野外前的准备工作
不少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技术人员去野外填图的时不知道做那些准备工作,以至到了野外无法开展工作,因此这里详细介绍一下出野外前的准备工作。
3.2.1资料准备
(1)按要求,准备1/万或者1/5000或1/2000地形底图2至3张,作为野外工作手图和室内清图。如果没有正规的1/万地形底图,在普查阶段可用1/5万的地形底图放大成1/万地形底图。但在详查阶段,必须有正规的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底图。
(2)收集工作区的1/20万或1/5万区域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图,文字报告,特别是对各种地质体的详细描述内容。
(3)收集工作区内的有关矿产资料,包括矿床类型,矿体规模,产状、矿物组成,蚀变特征等。
充分收集并熟悉工作区内已有的地质资料,对你进行的地质填图是非常有用的,否则一切从零开始,工作难度是很大的。
3.2.2 物资准备
以下物品是地质填图工作必须准备的:地质包、铁锤、放大镜、罗盘、GPS、照相机、电池、填图卡片,或野外记录本,图夹、文具盒、铅笔、橡皮、三角板、量角器、记号笔、白色油漆、样袋、送样单等等。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3地质路线的布置原则及观察点的密度
(1)地质路线以穿越法为主,即地质路线大体垂直地质体的走向,如地层、岩体、矿化蚀变带的走向,对重要的地质界线可适当沿走向进行追索。
(2)在工作区大片覆盖、露头较差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地质填图的质量,较准确的确定地质界线,地质路线首先布置在露头相对较好的地段,如公路、大路、河沟、山脊等位置,工作速度要慢,观察要仔细,地质观察点要密一些。把主要地质界线和产状确定下来后,在露头较差的地段,地质路线和观察点的密度可稀一些,工作速度可快一点。
这样填出来的地质图,质量较高。
(3)地质观察点的密度,根据不同比例尺和地质复杂程度,有不同的要求:
①1/万地质填图:地质观察点:40—60个/Km
2观察路线长:10—15Km/Km2; ②1/5千地质填图:地质观察点:100—150个/Km2 观察路线长:20—30Km/Km2; ③1/2千地质填图:地质观察点:500—700个/Km2
观察路线长:20—30Km/Km2;
(4)地质观察点不要机械地平均分布,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通行较好,有露头地段,可适当密一点,通行较差,露头较差的地段,可适当稀一些。以控制地质界线为主要目的,但不要出现大范围内没有地质观察点控制的情况。
(5)每条地质界线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地质观察点进行控制,较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长或较重要的地质界线则需要五个以上的地质点进行控制。
3.4 地质观察点的描述内容
(1)地质观察点的编号:D1,………,Dn;位置:大路或河沟或山脊或山坡等;日期:几月几日;
(2)根据GPS确定的观察点地理位置:东经,北纬,或直角坐标:x,y;
(3)地质观察点的描述内容,包括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蚀变特征及产状等。
结构:主要指矿物的颗粒大小,例如,隐晶结构、泥质结构,粉砂结构、细粒结构,中粒结构、粗粒结构,斑状结构等。
构造:指矿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特征,如片状构造、层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每天野外工作结束时要及时整理记录是否有错。手图上的地质点和产状及时上墨,地质界线可先用铅笔勾画,等填图工作结束后确定没有问题时,再上墨。样品要及时清点核对,防止差错。
3.5 有关岩石定名的方法
地质填图就是把不同地质体的界线确定下来,如果识别不了岩石,地质填图工作就很难进行下去。大家在学校都学过矿物、岩石学,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到了野外,很多岩石定名都确定不下来,这里介绍一些有关岩石定名的入门方法:
(1)每个矿区一般只有几种主要岩石,所以在去矿区工作之前,大家必须先了解工作区有哪些主要岩石,这些岩石的主要特征是什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么?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等。做到心中有数,到了野外再对号入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2)在地质填图过程中,首先要区分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等,然后再进一步细分。沉积岩最主要的特征是具层理,区域变质岩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片状或片麻状构造。岩浆岩最主要的特征是块状构造,矿物结晶较好。
(3)在野外填图过程中,要重视对岩石颜色的描述,这是最直观的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岩石出现不同的颜色,和岩石中所含的不同矿物成分有关。因此当你把不同颜色的岩石圈定出来,实际上已经把不同的岩石区分开来了。比如钾长花岗岩一般为肉红色,矽卡岩一般为黄绿色等。
(4)对岩石中矿物的大小(粒度)进行描述,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一般泥质结构粒径小于0.01毫米,粉粒结构粒径小于0.1毫米,这两种粒度矿物成分肉眼难以识别。细粒结构,粒径0.1~0.2毫米,中粒结构,粒径0.2~0.5毫米,粗粒结构,粒径0.5~1毫米,斑状结构,粒径大小不一,其矿物成分,肉眼可以分辨。
(5)各种岩石的表面,由于风化作用区别不明显,所以在野外填图时,一定勤敲、勤看,观看岩石的新鲜面,才能正确的识别岩石。(6)有十五种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大家必须掌握,如果能识别这十五种矿物,大部分岩石的定名就不成问题。这十五种造岩矿物如下: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透辉石、透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阳起石、蛇纹石、石榴石、角闪石、橄榄石、辉石。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6采集岩(矿)样目的与要求
(1)岩(矿)采样的目的,为了给岩石(矿石)矿石正确定名,并了解岩石(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分和蚀变特征等。在地质填图过程中,对不同的岩性和矿石需采集一定数量的岩(矿)物标本,进行镜下鉴定;
(2)采集岩(矿)样的要求,①岩矿样尽可能采集新鲜的,大小一般在3×6×9厘米左右,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同时采集两块相同的标本,一块送鉴定,另一块留做副样;
②对含金属矿物的岩矿样需注明做光片鉴定;
③在每块样品的右上角涂上白漆,大小0.6×1.5厘米,并用写字笔写明地质观察点号;
④送样前,需填写送样单一式两份,内容包括编号、野外定名、鉴定要求等。
⑤根据岩矿鉴定报告及时修改和补充野外定名和描述内容,并对副样进行肉眼观察,提高自己对岩石矿物的识别能力。
3.7 地质界线的确定方法
3.7.1根据露头确定地质界线的方法:
地质填图的目的就是把不同地质体的界线区分开来,提交一份准确的地质图。确定地质界线,首先要了解各种不同岩性所代表的不同地质体,在一个露头上,有时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岩性接触,比如花岗岩和灰岩,此时需用GPS把观察点的位置记录下来,并对花岗岩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和灰岩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记录,比如花岗岩位于观察点的北东侧,灰岩位于观察点的南西侧,并把地质界线根据接触带产状勾画出来,然后对花岗岩和灰岩石的特征进行描述。
地质界线的产状,必须测量。当你明确了地质界线的走向,下一条地质路线、地质界线大概在什么位置出现,也就心中有数了,大体位置也能确定下来。经常在一个露头上并不能同时看到两种岩性接触,只看到一种岩性,另一种岩性相隔数米或十几米,那么这个露头仍可以作为地质界线点。如果两种岩性相隔数十米,那就要根据相邻地质界线的位置,经综合分析后加以确定。
3.7.2 根据残坡积滚石推测地质界线的方法(附图)
在矿区地质填图中,经常遇到露头不佳的地段,在这些地段,要重视对滚石的观察和记录,对推测地质界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质路线无论是上坡还是下坡,对所见滚石的数量和特征要进行描述。
①上坡时,从A点到B点,见到三种岩性滚石,有灰岩、砂岩、和花岗岩,界线不清楚,但到了B点,见到最后一块花岗岩滚石,再上坡时,未见到花岗岩滚石,只见到灰岩和砂岩滚石,B点即可作为花岗岩与灰岩的推测接线点;
从B点到C点,见到两种岩性滚石,灰岩和砂岩,但在C点,见到最后一块灰岩滚石,再上坡时,只见到砂岩滚石,未见到灰岩滚石,则C点可作为灰岩与砂岩的推测界线点;
从C点到D点,只见到砂岩滚石,则可以推测出该段为砂岩分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布区。
②下坡时,从D点到C点只见到砂岩滚石,但在C点,第一次见到灰岩滚石,C点即可作为灰岩与砂岩层推测界线点。
从C点到B点,可见到灰岩与砂岩滚石,但在B点,第一次见到花岗岩滚石,则B点可视为花岗岩与灰岩的推测界线点。
以上根据滚石推测地质界线的方法,是笔者通过近20年区域地质填图总结的一套方法,其推测的地质界线误差较小,其原理是根据滚石从高处向低处滚动,不会从低处向高处滚动。总结出两句话,上坡时,以最后见到的矿石位置为界线位置,下坡时,以最先见到的矿石位置为界线位置。
根据残积坡滚石推测地质界线示意图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8 野外识别断层的方法
断层也是重要的地质界线,在地质填图中,需加以确定。不过对区域性的大断裂带,一般野外难以识别,因为破碎带的宽度可达数百米,不可能在一个露头上看到断层面。对区域性的大断裂带,主要是通过室内资料分析,根据断裂带两侧的地层和构造有较大差异,并结合物探资料加以确定,然后再到野外加以验证,寻找破碎带内的构造岩和构造痕迹,以及断裂带两侧地层和产状的变化情况等。在矿区地质填图中,对区域性的大断裂带,一般都是参考区域地质资料,不再做详细野外工作。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矿区内的一般可见断层的识别方法。断层的主要特征是,在露头上可以见到构造岩,包括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糜梭岩等,以及挤压破碎等现象,此外如断层擦痕、大量构造裂隙等,有时在露头上可以看到清晰的断层面,断层两侧的产状变化较大,地层不连续,被错断等,根据以上特征,就可以确定为断层。
断层的性质,主要根据构造岩的特征以及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来加以确定。一般张扭性断裂,主要以构造角砾岩为主,角砾大小不一,杂乱无序。压扭性断裂,则以断层泥、糜梭岩化,挤压破碎等,以及构造岩具有明显的排列方向等现象,加以确定。
断层的产状,主要根据断层面的产状,或主要构造裂隙面的产状,以及构造岩的产状等,加以确定。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9 地质填图需提交的成果
(1)实际材料图:内容包括地质点,产状,地质界线(2)地质图:不要地质点,只要地质界线和产状(3)地质填图野外记录本或填图卡片(4)地质填图工作小结
内容包括:目的与任务,工作时间,参加人员,完成工作量,主要工作成果,矿区地质概况,矿化蚀变特征,主要认识,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四 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
在区域地质填图之前,各地层单元均需进行地质剖面的测制工作,以便确定地层时代和划分填图单元;但在矿区进行地质填图之前,一般较少单独进行地质剖面的测制工作,主要根据区域资料来确定地层时代和填图单元。但在收集不到矿区区域资料的情况下则需要进行地质剖面的测制工作。
4.1 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
(1)通过踏勘,选择地质剖面的位置,地质剖面必须垂直或基本垂直地层走向进行。
(2)选择构造简单(单斜)和断裂较少的地段,进行地质剖面的测制工作。
(3)必须选择露头良好的地段,基岩出露比例>70%,在基岩出露较少的地段,测制地质剖面意义不大。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4)如剖面前方露头不佳时,可沿岩层走向向左或向右平移剖面位置,但平移距离不能过大(<100m)。
(5)挂上皮尺,按不同岩性或岩性组合进行分层,并进行编号,如①层、②层……,记录分层位置和进行岩性描述,如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蚀变和矿化特征等特别注意标志层的描述。
(6)逐层采集岩矿样、化石标本,并注明采样位置,测量地层和地质界线产状。
4.2 剖面图的绘制
(1)根据地质填图的比例尺,来确定地质剖面的比例尺,例如1:10000地质填图,地质剖面的比例尺为1:1000,1:2000地质图,地质剖面的比例尺为1:200。
(2)根据计算后的导线长度和方位,划出导线平面图,在导线平面图上,划分各地层单元,注明层号及产状要素。
(3)根据导线各端点的高程,在导线下方展绘地形剖面线,用垂直投影法,绘制地质剖面图。
(4)根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填写各种剖面记录表(基点、基线记录表、地层记录表、地层真厚度计算表等)。
五、地质填图中需注意的安全问题
矿区地质填图,因范围较小,和区域地质填图相比,危险性小得多,但和钻孔编录和槽探编录相比,地质编录要爬山涉水,要钻沟,其危险性又大得多。大家刚参加工作,野外经验不足,如果不注意,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这里,提醒大家在矿区地质填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安全问题:
5.1 预防毒蛇咬伤
在南方进行野外地质填图,经常会遇到蛇,其中包括毒蛇,要做好预防工作。一般无毒蛇,遇到人会很快逃走,但毒蛇不同,遇到人后一般不会逃走,当人靠近它,就会主动袭击人,如果毒蛇先看到你,而你未发觉,那就非常危险。所以在地质填图中,不要光注意找石头,要时刻留意周围的环境,有时小树上,也会挂有蛇(竹叶青)。只要你先看到蛇,而不是蛇先看到你,一般都不会被蛇咬伤,上山的时候最好穿长筒雨鞋,带上手套,因为脚和手是最容易被咬伤的部位。另外,上山时,最好带一根结实的木棍。草深时,先用木棍打打,人再过去,比较安全。发现有蛇时,可用木棍将它赶走或打死,不至于恐慌。万一被蛇咬伤,要尽量把血挤掉,减少毒素,并在伤口上用绳子扎紧,防止扩散,但每隔十分钟要放松一次。此外,上山时一定要随身带上蛇药。
5.2 防止滑倒
因为河沟中一般露头较好,地质填图中经常沿河沟进行,但河沟中的带水石头非常滑,千万不能从一块石头上跳到另一块石头上,这样非常危险,要一步一步走过去。
5.3 防止摔伤
野外填图时,经常遇到陡坎,无论上陡坎或下陡坎,动作要慢,要充分发挥手的作用,用手抓住小树,再移动步子,万一踩空,因手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抓住树,不至于摔倒。
5.4 防止受寒
从事野外工作,要有一个好身体,要学会自我保护。过河时,先在河边休息10分钟以上,等身上汗干了以后,再下水。爬山回来,不要立即用冷水洗脸、洗澡,要等身上的汗完全干了,才可以用冷水洗,如果不注意就会受寒,时间长了,就会得风湿关节炎。
野外地质填图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但只要大家时时处处注意小心,就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六、印尼塔里阿布岛铁矿Ⅱ矿区1:2000地质修测实例介绍
6.1 目的与任务
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1:2000地质修测,进一步查明矿区的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为详查地质报告提供必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6.2 工作概况
从11线至12线的详查区及其外围13线至20线的普查区,面积工2.16km2,其中详查区面积工0.52km2。
工作区内大片森林覆盖,露头较少,地形切割较深,通行困难。除了详查区通过系统的探槽揭露,矿体界线较清楚之外,其外围地质填图的难度很大。
本次地质填图工作,由蔡之衡和师森两人负责完成,工作时间第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阶段从2月25日至5月10日结束,共75天。第二阶段从6月20日至9月5日结束,共70天。共计145天。在此期间同时参加了矿区槽探编录工作。
由于工作区大面积覆盖,通行困难,强调观察点的密并无实际意义,而且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根据工作区的特点,本次工作重点放在寻找露头,确定地质界线上。通过工作,基本控制了详查区和普查区内主要地质体的地质界线,达到了1:2千地质填图的工作目的。
本次工作,共完成了地质观察点495个,其中地质界线控制点
287个,占58%,地质界线及地质观察照片135张,岩矿样74件。
通过1:2千地质填图,基本查明了矿区内主要地质体的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范围,对磁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地质条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详查地质报告的编写,提供了具体的有关资料。
6.3 主要地质体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范围
(1)粘土岩
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变质砂岩和花岗岩体之上,此外,零星分布于矿区南部花岗岩体之上,一般厚0.5—2米,少数地区厚3—5米,分布面积约0.34Km2。
粘土岩呈灰白色,局部砖红色斑块,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及高岭土。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小于10度,不整合覆盖于变质砂岩及花岗岩之上。(2)变质砂岩
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地区,南北长约1100m,东西宽约602m,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面积约0.66km2。砂岩呈灰白色,局部为紫红色,粉细粒结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石普遍具较强绢云母化蚀变,部分砂岩具片理化构造。沿粉细砂岩构造裂隙带充填有脉状磁铁矿体,矿体规模一般较小。(3)含矿矽卡岩
在详查区内,含矿矽卡岩较发育,宽5—30米,长50—260米,走向北东20度至40度,倾向北西,倾角25—40度。
矽卡岩呈黄绿色,细—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透闪石及透辉石,粒径0.1—1mm,少数1—2mm,含浸染状及团块状磁铁矿10—20%不等。(4)花岗岩
区内花岗岩分布十分广泛,呈岩基状分布于矿区四周及矿区底部,为磁铁矿体的底板。此外,在变质砂岩和磁铁矿体中,分布有较多的花岗岩岩脉。
花岗岩主要为钾长花岗岩,呈肉红色,细中粒结构,部分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钾长石,含量50—60%,其次为石英,含量25—35%,斜长石10—15%,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等。
花岗岩接触带云英岩化蚀变普遍发育,蚀变范围宽达数十米。云英岩化属高温蚀变,矿物成分主要为白云母、绢云母和石英。花岗岩中的长石部分被云母交代。(5)正长斑岩
分布于矿区东部,花岗岩与磁铁矿之间,宽20~30米,长约1000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米,呈灰白色,部分砖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正长石,约80%,钾长石约20%。部分地段见条带状及团块状磁铁矿化,与磁铁矿床的关系十分密切,为成矿母岩。(6)磁铁矿体
通过地质填图和系统的槽探揭露,磁铁矿体的地表分布规模已基本查明,从北部13线至南部18线,全长1600m,东西最宽达330m(1线),最窄20m(18线),平均宽度140m。主矿体分布于6线至5线之间,长600m,平均宽274m。
磁铁矿呈灰黑色及钢灰色,粉细结构及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磁铁矿,含量60~90%,脉石矿物主要为透闪石、透辉石等矽卡岩矿物。磁铁矿体的产状为走向北东2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30°~50°。
6.4 主要地质界线的确定方法
(1)磁铁矿体与母岩的界线,这是矿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界线,最后是以槽探揭露的界线为准。但在槽探揭露之前,就要进行地质 填图工作,进行初步确定,并为探槽提供位置。(a)东部花岗岩(正长岩)与磁铁矿的界线。
接触带附件的花岗岩露头极少,是一个长满树的陡坡,下面是一条大河。地质路线可取先稀后密,先慢后快的方式进行。
先用较稀的地质路线,较慢的速度,找到矿体与花岗岩的界线,通过几条地质路线,确定了接触带走向为近南北向,连了一条接触带界线,地质路线加密时,到了界线附近就要认真寻找界线,这样总的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填图时间较少,效果较好。在露头不佳的地段,地质界线是根据滚石推测的,方法前面已讲过,上坡时,以最后一块花岗岩滚石为界线点;下坡时,以最先见到的花岗岩滚石为界线点。这样推测的地质界线,大部分和后来槽探揭露的地质界线是比较接近的。(b)西部变质砂岩与磁铁矿体的界线。
因西部变质砂岩的露头相对较好,虽然磁铁矿的露头较差,界线还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以最东侧的砂岩为界线点,而且土质的颜色也不一样,砂岩分布区的土质是褐黄色,磁铁矿分布区的土质呈灰黑色或褐灰色,并含有磁铁矿碎块。(c)砂岩与花岗岩的界线
主要是根据露头加以确定,有时为了找一个关键的界线露头,往往花上几个小时,反复寻找,这样做完全是必要的,否则地质界线就难以确定。当然不是所有的界线点都要这样,比如D420界线点的确定。在北部见到零星砂岩露头,南部也见到零星花岗岩露头,接触带附近覆盖,经过反复寻找,最后在一条小冲沟中见到了少量花岗岩露头,而相隔数米的山坡上,也见到了砂岩露头,于是确定了这条地质界线。
(3)粘土岩与砂岩 花岗岩的界线
这条界线比较好确定,因粘土岩石露头较少,颜色鲜明,灰白色,与花岗岩和砂岩的颜色有明显差异。根据穿越法和追索法加以圈定。
6.5 取得的主要认识
(1)磁铁矿体受矿区东部花岗岩体接触带控制,接触带产状,走
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向北东2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50°-60°。含矿围岩为矽卡岩,矿床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块状磁铁矿床,矿体分布于接触带以西地段,接触带以东的花岗岩分布区不存在矿体。
(2)矿体大部分已出露地表,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原地堆积型,粉状,碎块状磁铁矿体。
(3)根据地质填图和槽探控制的矿体地表分布规模和钻探控制的矿体厚度,矿石量估计可达2000万吨左右,矿石质量较好,目估矿石品位在40%以上,最高的品位可在60%以上。
(4)矿体连续,形态简单,矿体所在位置地形平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技术条件良好,适合大规模露天开采。
七 结束语
有关矿区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就介绍到这里,要真正掌握地质填图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工作实践,只要大家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很快就能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第五篇:地质填图实习报告目录1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目录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实习目的及任务
1.2实习区位置及行政区划9
1.3实习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
1.4地质调查史
1.5工作方法、时间 安 排、工作量及质量评价
1.6实习队的组成第二章地层
2.1.地层概述
2.2地层分述
第三章 实习区岩石
3.1岩石概述
3.2岩石分述
第四章 地质构造
4.1实习区地质构造概述
4.2褶皱
4.3断层·
4.4节理·
第五章 矿产
5.1石 灰 岩 矿
5.2耐火粘土、陶用粘土
5.3煤
5.4铁 矿
5.5磷 矿
第六章区域地质发展历史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