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填图实习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绪言
• 在绪言中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①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情况、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 ②工作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 ③工作区地质调查历史及研究程度
• ④工作概况及完成任务情况
•(附交通位置图、工作量一览表等)
第一章 地层
• 首先,简单介绍所属地层区,地层发育程度、分布情况、本区地层系统,列出地层系统简表,表内的项目应有:
地层名称(界、系、统、地方性名称及代号),厚度、矿产等并用符号表示出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 然后,将工作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逐一进行叙述,内容包括:分布范围、露头及发育情况、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变化规律、化石、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可参考本书地层部分的叙述格式顺序),对于含矿层、标志层及特殊岩性可详细描述,并附剖面图,地层柱状对比图,重要岩性和接触关系的素描图或照片等。(基于我们实测资料)
第二章构造
• 首先,说明测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内构造基本特征和形成时代的分析。
• 然后,按照构造类型(先褶皱、后断层)描述各种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性质、分布。
• 最后,论述各种构造之间的先后次序,从属级别与形成机制;分析构造发生的条件和发展过程。
•(附地质构造图或构造纲要图,褶皱、断层素描图或照片,节理玫瑰花图等)
第三章岩浆岩
• 首先,概述区内岩浆活动的总体情况,指出岩浆岩的种类和发育程度,如区内岩体较多可列简表介绍其名称、产状、岩相、侵入时代及规模等。
• 然后,以形成先后为序,对各种岩体分别叙述,内容包括出露位置,所在构造部位,岩体形态、产状、规模、岩性特征,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围岩的蚀变现象、含矿性等。
(附岩体及接触关系及素描图)。
第四章矿产
首先,概述区内矿产发育程度,已知矿产种类及矿床(点)数量,然后,按矿种分别叙述各种矿产在地理和地质上的分布情况、类型、规模、赋存的地质条件、找矿标志、远景预测等。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 本章是根据以上各章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运用沉积环境分析法和构造分析法再造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条件,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情况以及发展演化过程。
第六章结束语
• 通过前面几章内容,最后总结本次地质填图实习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新发现、新见解,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并提
出今后工作建议。
附录
• 专题研究(必选)
• 附图、图版等(根据自己情况而定)
• 附表(根据自己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格式
• [1] 刘洪福,罗金海,张复新等.巢湖北部凤凰山地区区域
•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道轩,宋传中,金福全等.巢湖地学实习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 侯明金,齐敦伦,金义祥.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纪岩石
•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J].安徽地质, 1998,8(3):45-52.
第二篇:煤田地质填图报告编写方法和要点
煤田地质填图报告编写方法和要点
煤田地质填图是煤炭地质勘查的前期工作,无论是预查、普查阶段,还是详查、勘探阶段都离不开相应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填图工作,填图工作外业结束的各原始资料经有关单位(监理、业主等)检查验收后,转入室内需编写文字报告及相关图件,便于后续勘查工作设计等使用。煤田地质填图报告编写格式、提纲及要点如下:
A.封面
顶写“××省××县××(项目名称)××(比例尺)地质、水文地质填图报告”,底写项目编制单位:××(单位),底末写编制日期:×年×月~×年×月。
B.扉页
页顶:项目名称:“××省××县××(项目)××(比例尺)地质、水文地质填图报告”;页中:单位负责、总工程师、项目负责、编写、审核;页末:编制单位、时间。
C.目录
设置和编辑自动生成目录以便更新,主目录后为附图目录、附资料目录。封面、扉页、目录不应编辑页码,仅正文才编辑页码。
D.正文提纲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
简述项目由来、项目主要目的,叙述项目的主要地质任务。
第二节 位置和交通
一、位置及范围
叙述项目区位置:方位、直距、运距、行政区隶属、地理坐标;项目区范围的大致形状、面积、边界拐点坐标个数及表。
二、交通
叙述项目区及其附近主要公路、铁路里程及位置,距隶属项目区的市、县城、乡镇公路等路程有交通工具往返情况,项目区内交通情况。附交通位置插图。
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
一、自然地理
简述项目区地形地貌地处区域位置、总体地势、海拔标高极植及一般极植,最高、低点位置及标高,地貌类型。
叙述项目区气温、降雨量、日照、霜期、积雪等气候和灾害性气候。
简述项目区河流等地表水情况。
二、经济地理
简述项目区工业(工矿企业等)、农业(农作物、经济作物等)。
三、地震
简述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第四节 矿井和小窑
分别简述项目区及其附近生产矿井和小窑的建井、开拓、开采煤层、积水等水文地质、垂深和斜距、煤层顶板稳固、停采等情况。
第五节 以往地质工作
依时间顺序简述项目区及其附近以往开展过的地质工作、提交过的地质勘查报告。
第二章 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工作方法
简述本次工作地质、水工环地质填图所采用的方法:以追索法为主,还是穿越法为主,还是追索法、穿越法并用,简述采用底图、野外定点(如GPS)情况。
第二节 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一、工作量
(一)地质填图工作量
叙述完成地质填图(比例尺)面积(是否含界外)、实测地层剖面和山地工程条数、剖面斜长、工程土方数、地质观测点数、老(小)窑调查个数、生产矿井实测或调查个数、填绘地质界线条数及具体分界代号、采煤样和水样数量。若为多图幅自然分幅应分图幅列表反应主要工作量。
(二)水、工、环地质填图工作量
1.水文地质填图工作量
叙述水文地质填图(比例尺)面积、水文地质观测点数(其中泉点、落水洞等个数,溪沟、河流条数)。
2.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填图工作量
叙述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填图(比例尺)面积、调查处数、观测点数等。
二、质量评述
简述采用地形图的来源及其质量,叙述实测地层剖面的方法、岩性描述及厚度计算准确度,山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编录,叙述填图单元划分、分界标志、地貌特征和分界可靠程度。
分述各种地质点的定点精度。采样方法和质量。
叙述地质填图等各分界线点、构造点点距极值、一般值,有超距情况需简述原因,点密度总平均情况,地层断距和褶曲填绘情况。简述水工环地质填图流量实测情况。
三、原始资料
叙述原始资料“三边”工作、记录或填写、编号等完善程度和准确性。
四、检查验收
叙述内、外业小组(自、互检等)、项目承担单位、监理单位检查和验收、记录、结论情况。
第三章 地层
第一节 区域地层
简述所在区域由老到新地层,系、统、组、段、亚段代号、岩性简述、厚度列表。
第二节 项目区(如勘查区、井田)地层
总述项目区地层由老到新系、统、组情况,由老到新依次详细分述各地层岩性颜色、结构、构造、生物组合关系、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各地层厚度列表。
第四章 构造
第一节 区域构造
简述项目区所在区域大地构造、所属最近构造单元位置、区域构造主要特
征,附区域构造插图。
简述项目区附近区域主要褶曲、断层。
第二节 项目区(如矿区)构造
一、总体形态
总述项目区总体构造形态:地层走向、倾向、倾角极值及一般值、断层和褶曲条数、构造复杂类型。
二、断层
总述发育各性质断层或各地层断距的断层数量,详细阐述各主要断层位置、走向、延伸长度、倾向、倾角、破碎带、切割地层、地层断距、性质情况,附插照片、素描图,各断层特征列表。
三、褶曲
总述发育背、向斜或延伸长度大于多少米的褶曲数量,分述各主要褶曲名称、位置、走向、延伸长度、各翼倾角极植和一般值、褶曲性质,各褶曲特征列表。
第三节 岩浆岩
简述项目区的岩浆岩及其对含煤地层、煤层(特别是可采煤层)的破坏作用情况。
第五章 含煤地层及其它有益矿产
第一节 含煤地层
简述项目区的含煤地层和主要含煤地层,叙述主要含煤地层厚度、含煤层数、可采层数、含煤系数、可采系数,叙述各段岩性、厚度、含煤情况。
第二节 可采煤层
依顺序阐述各可采煤层层位、厚度(极值、平均值)、夹石、可采(全区、大部、局部)情况。
第三节 煤层对比
叙述煤层对比采用的方法、标志层(岩性、厚度、古生物、稳定情况等)、对比可靠程度。
第四节 其它有益矿产
简述项目区及区域除煤以外的其它有益矿产(如金、铁、铅锌等)。
第六章 煤质
叙述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化学性质(水分、灰分、挥发分等)、工艺性质(发热量等)、煤类及用途等。
第七章 水文地质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
简述项目区所在区域汇水构造单元,概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各地层富水性、补迳排等),附区域水文地质插图。
第二节 项目区(如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依顺序叙述项目区各地层的岩性、泉点等数量、水质、富水性、隔水性。必要处需附插图或照片。
第三节 项目区(如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叙述含水层、断层可能的导水性及对矿床开采的影响情况,补迳排情况,确定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
第四节 项目区(如矿区)供水水文地质
简述项目区供水水文地质(指对下一步勘查工作)情况。
第五节 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
叙述项目区工程岩组及其岩性,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工程地质情况。叙述项目区滑坡、泥石流、塌陷、崩塌、污染等已出现或将出现的环境地质。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成果
叙述本项目填图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其质量达到的要求。
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简述本项目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下一步勘查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附】
图件:
1.××实际材料图
2.××地形地质图
3.××含煤地层柱状图
4.××上覆地层柱状图
5.××全层地层柱状图
6.××含煤地层综合柱状图
7.××上覆地层综合柱状图
8.××地质剖面图
附表:
1.××煤质统计表
2.××煤层统计表
3.××检查记录表
4.××检查验收意见(表)
5.××原始资料登记表
6.××成果资料统计表
第三篇:地质填图实习报告目录1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目录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实习目的及任务
1.2实习区位置及行政区划9
1.3实习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
1.4地质调查史
1.5工作方法、时间 安 排、工作量及质量评价
1.6实习队的组成第二章地层
2.1.地层概述
2.2地层分述
第三章 实习区岩石
3.1岩石概述
3.2岩石分述
第四章 地质构造
4.1实习区地质构造概述
4.2褶皱
4.3断层·
4.4节理·
第五章 矿产
5.1石 灰 岩 矿
5.2耐火粘土、陶用粘土
5.3煤
5.4铁 矿
5.5磷 矿
第六章区域地质发展历史
结束语
第四篇:地质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绪言 •
在绪言中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①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情况、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 ②工作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 ③工作区地质调查历史及研究程度 • ④工作概况及完成任务情况 •(附交通位置图、工作量一览表等)
第一章 地层 •
首先,简单介绍所属地层区,地层发育程度、分布情况、本区地层系统,列出地层系统简表,表内的项目应有:地层名称(界、系、统、地方性名称及代号),厚度、矿产等并用符号表示出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然后,将工作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逐一进行叙述,内容包括:分布范围、露头及发育情况、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变化规律、化石、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可参考本书地层部分的叙述格式顺序),对于含矿层、标志层及特殊岩性可详细描述,并附剖面图,地层柱状对比图,重要岩性和接触关系的素描图或照片等。(基于我们实测资料)
第二章构造 •
首先,说明测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内构造基本特征和形成时代的分析。• 然后,按照构造类型(先褶皱、后断层)描述各种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性质、分布。• 最后,论述各种构造之间的先后次序,从属级别与形成机制;分析构造发生的条件和发展过程。•(附地质构造图或构造纲要图,褶皱、断层素描图或照片,节理玫瑰花图等)
第三章岩浆岩 •
首先,概述区内岩浆活动的总体情况,指出岩浆岩的种类和发育程度,如区内岩体较多可列简表介绍其名称、产状、岩相、侵入时代及规模等。• 然后,以形成先后为序,对各种岩体分别叙述,内容包括出露位置,所在构造部位,岩体形态、产状、规模、岩性特征,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围岩的蚀变现象、含矿性等。(附岩体及接触关系及素描图)。
第四章矿产
首先,概述区内矿产发育程度,已知矿产种类及矿床(点)数量,然后,按矿种分别叙述各种矿产在地理和地质上的分布情况、类型、规模、赋存的地质条件、找矿标志、远景预测等。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
本章是根据以上各章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运用沉积环境分析法和构造分析法再造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条件,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情况以及发展演化过程。第六章
结束语•
通过前面几章内容,最后总结本次地质填图实习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新发现、新见解,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工作建议。附录• 专题研究(必选)• 附图、图版等(根据自己情况而定)• 附表(根据自己情况而定)
一、一般项目的地质报告,应由分从技术负责组织编写。国家项目或重点的评价及勘探项目地质报告,应由队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组织并参与编写工作。
二、重点评价及勘探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前,必须对其工作程度主要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检查或现场验收。经过检查合格的资料,才能作为编写地质报告的基础地质资料。野外工作结束前的地质成果检查验收,由地质队组织进行,重点矿区公司需派人参加,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报告编写之前。
三、报告编写前,要根据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矿区(或工作区)的具体地质情况,拟定出报告编写提纲。一般项目的报告提纲,由队总工程师审查,重点评价或勘探工作项目的报告提纲必须报公司审查。
四、地质报告的编制应事先作好准备工作,订出工作计划,建立各种责任制度和检查制度,分工负责完成。在地质报告编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各点:
1.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每一项工作结束之后,至少要经过三次检查;即自检、互检和抽查。自检和互检的数量应当是百分之百,抽查的数量不得少于25—30%。
2.除图纸以外的各种资料的修改,应保持原来字样的清晰,以供复查时参考。因此只能对错误之处用单线或双线划去,在其上侧写明改正的数据,不得将原文涂抹。
3.检查,应当直接根据最原始的资料,避免互相转抄,一误再误。
4.各种图纸资料的修改应通过一定的手续,避免与之有关的图纸及资料不能修改或忘记修改。
5.每项工作应固定专人去做,要尽量避免中途换人,以免因工作情况不熟悉而导致误差的发生。
五、编写地质报告要对矿区(或工作区)的主要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对有些争论大的问题,应该深入实践,补充必要的工作,以达到合理的解决。对矿床成因等地质理论问题,不强求统一,不同看法可在专题研究报告中论述,或作为地质报告附件提交。
六、编制地质报告时,应注意报告的质量。地质报告的质量主要建立在地质观测、勘探工程、所有原始资料、所有综合图纸、表格、综合研究、品位与储量计算的质量的基础上。因此在找矿勘探过程中,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把住各工序、各环节、各岗位的质量关,才能保证地质报告有较好的质最。在地质报告编制过程中,也必须上一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提供质量可靠的数据或资料,下一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资料,合格后再开展本工序的工作。地质勘探报告本身的质量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所有问题必须在文字报告的有关章节及其有关图、表编录上分别交代清楚。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使文字章节、图表、编录等能自己说明问题而不需要参考其它图表资料,以便于使用。
2.所有评述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这一顺序与人类认识事物的顺序相同,即由总的概述到分别论述,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3.对所评述的问题,都必须提出明确的认识及结沦。
4.所有评述和结论必须有事实依据;也可有必要的推论或预测,但需指出推论和预测的依据。
5.报告应附有必要的照片和扩大素描或插图。
6.所有图、表资料,其内容应当简明扼要,但又要包括必要的内容。
7.文字报告、图、表附件的有关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8.文字报告、图、表的打印、装订应力求精美,防止遗漏、错字和破坏。
第五篇:地质填图记录格式
时间:地点:
人员分工:路线目的:
路线号: I—l(组号—线号)点号:D00l
位置:位于×××高程点(或明显的地物)××方向××米。
GPS数值:经距纬距高程
性质:分界点(控制点)
描述:内容包括岩性、地(岩)层或岩体产状、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及矿产特征、目测矿石品位、围岩蚀变特征、地质界面产状、标本及样品编号以及主要的素描图、路线信手剖面和照片。岩性分界点应对观察点两侧的岩性特点分别进行描述。
点间地质:要求观察和记录连续,自本点至下点之间不同的岩性分层要有方向、米距。如:自本点向北,××米为×××岩。
每条路线结束后,应有简明扼要的路线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