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6:3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宜兴市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宜兴市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宜兴市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宜兴市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07-02-05 10:25:00

信息员: 信息化办公室

本文被阅读次数:

【 字体:大 中 小 】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广泛开展公共信息服务,加快实现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现代化、促进管理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宜兴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自2001年改版开通以来访问数已近400万人次,各单位也通过加快网站体系建设,建立“网上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推动政务公开,更好地为企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一、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报道主渠道作用

政府网是发布政务信息的权威网站,作为增强政府与公众交流、扩大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展示政府执政为民和亲民爱民形象的重要载体,宜兴市政府网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快、范围广、内容多等特点,每天更新充实政务信息,准确及时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身影反映出去,把宜兴经济社会建设成果反映出去,做到网上有文有图,尽力美文美图。

据统计,今年1至11月,政府网站上网信息近2000条,上网图片1100多幅。其中,自采自编信息170条,转载人民网、新华网、无锡日报、江南晚报等稿件100多篇,民建、农工、统战等部门来稿10多篇。政府网站首页图片更新180次。今年8月份,由宣传部外宣科负责的新华网江苏宜兴频道开通,频道内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网站。我们重点对年初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进行全程报道,跟踪报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等三创建工作,对第11次党代会、秋洽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进行相关报道。我们与市委宣传部外宣科保持一定的工作联系,全市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需要他们告之并要求做好报道工作,网站也及时转载市外媒体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稿件。人大政协对网络宣传也很重视,凡是要求我们进行宣传报道的,我们均积极参于相应采访报道工作。我市政府网站自采信息也多次被中国经济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转载。在百度、google等著名搜索网站上搜索宜兴,政府网站信息都位于前列。

在新闻报道方面,我市各单位网站也将此工作常抓不懈。宜兴市教育信息网建立一支稳定的通讯员队伍,网站平均每个工作日更新十篇左右新闻、近十篇师生作品,据初步统计,本学期共计更新新闻近二千余篇、媒体转载材料一千余篇、教师及学生作品二千余篇,有效地向社会展示了教育成果,交流了教育信息。宜兴档案信息网加强了信息加载和网络维护,网页更新快,内容更丰富。除对日常性版块及时更新外,还增加了《陶都记忆》及《今日宜兴》展览,对《宜兴历史上的今天》这本书的内容建立数据库并成功发布到档案信息网,同时提供查询功能。市药监局将食品药品监管动态随时更新,基本保证每周不少于3条,每年对外发布信息不少于150多条(篇),重要的公告通告、食品药品监管政务工作都能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市农林局以宜兴农林信息网为主导做好农业技术信息发布、乡镇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工作。一年来通过电脑网站网络发布各类为农信息服务600余条,发布各类农林信息简报100多期,2006年还针对网站信息栏目不足的问题,对网站进行了改版,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完成了网站改版工作,新的网站预计将在2007年3月份正式推出。

二、不断拓展政府网站为民服务功能

市政府网站咨询投诉栏目自开办两年多来,本着为广大市民解答疑问、解决问题的目的,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知晓并积极参与。今年的受理答复总体情况良好,网民发帖更加踊跃,与去年和前年相比发帖量增加明显,04、05、06年收件总数为分别为593条、2722条,5832条,逞迅速上升趋势。反映了“咨询与建议”栏目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支持,成为市民联系党和政府又一便捷的“信访”渠道。有关部门对“咨询与建议”提出的问题都能及时回复,并根据各部门工作实际及时进行整改,对不能解决或需要其他部门协同解决的都作了说明,充分体现市政府网站“咨询与建议”栏目倾听民声、广纳民意、集中民智的宗旨,网民对咨询与建议在线答复情况反映较好。同时也对少数部门的答复表示不满意,认为答复较为简单,时效性不强,有推逶现象,有的即使答复了,没作整改等。

06年度共收到广大市民咨询、建议、投诉和表扬5832条,除去删除的无用信息46条,有效信息为5786条,其中咨询3381条,建议477条,投诉1866条,表扬62条,各受理单位已答复5187条,未答复599条,答复率达到89.65%。与市民生活相关比较密切的单位中答复率比较高。

平时有专人负责,按照市“两办”文件精神规定的受理答复流程操作,网上答复办理办结率为100%的有以下单位:发改局、经贸局、司法局、财政局、城管执法局、人事局、水利局、工商局、计生局、统计局、旅游局、信访局、国税局、农林局、行政服务中心、住房公积金中心、海关、机关事务局。

市民关注度较高,与市民工作生活关联度较大,接受提问在100条以上的单位是:教育局、公安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交通局、卫生局、环保局、城管执法局、人事局、工商局、国土局、广电局等,其中劳动保障局、建设局、城管执法局、人事局、工商局、国土局答复及时、详实,群众满意度较高。

市政府网管中心负责每周为各个单位做测评,并督促各单位尽快答复市民的提问。从具体情况来看,有一些单位无专人负责,对市民网上咨询投诉这一新渠道不够重视,经常需要催办。希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两办”文件要求,安排专人每天登陆“咨询与建议”浏览、搜索涉及到本单位职责范围的群众提问,认真受理群众咨询、建议和投诉,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对确需延长办理时日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在5个工作日内上网作出说明,最长办理时限不得超过15天;对“咨询和建议”受理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长时间不作回复的部门,或仅答复不作实施整改的部门,领导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将继续督促各单位做好网上咨询投诉的答复工作,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宜兴司法网特色栏目“法律在线”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网上咨询平台,每日都有值班律师及时答复。“《法制园地》”每月一期,以电子期刊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知识,宜兴教育网的“咨询投诉”栏目自3月初开通以来,共收到对于教育系统各个方面的咨询、投诉、建议与表扬1千余条,较好地搭建了广大群众与教育的交流平台,对打造阳光教育、服务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扩大网站服务功能方面,市经贸局、地税局、教育局等单位网站都提供了表单、文件下载、查阅,网上数据申报、查询等方便群众办事栏目,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三、着力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央号召文明办网,市委宣传部成立了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我们以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3号文件及时下发《关于加强政府网及各级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各单位网站管理人员重新登记,落实责任。和公安局一起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础调查,促使各单位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今年年初,我们还对05年度各政府网站进行了评比表彰,调动了有关单位自觉建设好本单位网站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根据一些单位缺乏技术力量和专职管理人员的情况,我们还帮助药监局、气象局、卫生局、招投标中心、新街镇、新庄镇等单位进行了升级改版,市发改局还资助大浦镇、官林镇进行了网站升级换代,并为他们培训技术操作人员,得到镇领导的充分肯定。市信息办又以6号文件下发并开展了2006年度政府各单位网站的评议活动。

市档案局积极争取市领导支持,经市编委同意增设信息技术科。加强对全市档案信息化的规划、管理、指导、服务职能,加强对部门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太华镇先后成立了镇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制定了《太华镇人民政府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太华镇人民政府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太华镇人民政府网站公文发布制度》,镇政府各部门有专人负责信息采集、审核,镇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专人负责网站管理、内容发布,镇主要领导定期检查考核,形成“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政府网站建设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政府各单位网站建设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是政务公开面逐步扩大:第二是网站突出互动服务,体现了政府网站建设以用户为核心以应用为出发点的基本原则,服务方式有不少创新,服务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第三是部分单位网站在一站式办公服务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且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第四是不少单位利用网站开展了创新的助民互动的活动,起到了了解民情民意与民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效果。

对照周边城市的政府网站,我们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网上办事的力度还不够,政务公开不及时。另外就是网上信息公开的全面性远远不足。这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全市政府网站群的管理机制还要进一步的规范,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的全市政府网站的整合体系。第二,不少单位的政府网站和内部业务还是两张皮,内外没有形成有机的统一,联动共享方面分割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第三,政务公开依然还不够深入,信息更新仍然存在不及时、不全面、不规范的问题,不能发挥政务公开的新渠道作用。第四网上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应用效果欠佳,政府的服务通过网络完结办理的实现率还比较低。公众对政府网站的认知度仍不高。

第二篇:宜兴市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前段时间工作中不尽如人意,这段时间深刻反省,在这里既对自己前段时间工作批评,也是反省,总结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亡羊补牢争取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有好的表现。

以下是鄙人工作中总结的拙见,这里总结出来希望能对日后工作有所帮助。

一、树立全局观念,做好本职工作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树立全局意识是首要的问题,现场技术服务也不例外。我认为售后服务工作的全局就是,“树立企业形象,使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大化。”最大限度的保护客户的利益,是提高我们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同时也是对公司产品的宣传,以及对公司产品性能的情报收集,以便作出及时改进,使产品更好的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

二、善于沟通交流,强于协助协调

现场技术服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一种产品很多时候是由于使用操作不当才出现了问题,而往往不是如客户反映的质量不行,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出症结所在,和客户进行交流,规范操作,从而避免对产品的不信任乃至对企业形象的损害。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做到较好跟客户的沟通,做到令客户满意就是对公司品牌形象的有力宣传。

三、精于专业技能,勤于现场观察

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竞争不断强化,如何做好电脑销后服务,也是加强公司品牌竞争的强力底牌。作为一个技术服务人员,要在现场勤于观察、独立思考、多与同事交

流, 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次优秀的售后服务,代表了客户对本公司产品进一步的信任。

四、技术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熟练

在过去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工作中心态很重要,工作要有激情,保持阳光的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于与客户的沟通。尤其是对售后服务的工作,积极的思想和平和的心态才能促进工作进步和工作的顺利,在售后工资中要有好的方法技术与判断力才能使工作顺利。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广泛开展公共信息服务,加快实现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现代化、促进管理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单位也通过加快网站体系建设,建立“网上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推动政务公开,更好地为企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一、尽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报道主渠道作用

政府网是发布政务信息的权威网站,作为增强政府与公众交流、扩大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展示政府执政为民和亲民爱民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工作中每天更新充实政务信息,准确及时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身影反映出去。

二、做好人民公仆不断拓展政府网站为民服务功能

主要负责旅游频道和

三、着力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央号召文明办网,市委宣传部成立了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我们以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3号文件及时下发《关于加强政府网及各级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各单位网站管理人员重新登记,落实责任。和公安局一起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础调查,促使各单位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今年年初,我们还对05各政府网站进行了评比表彰,调动了有关单位自觉建设好本单位网站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根据一些单位缺乏技术力量和专职管理人员的情况,我们还帮助药监局、气象局、卫生局、招投标中心、新街镇、新庄镇等单位进行了升级改版,市发改局还资助大浦镇、官林镇进行了网站升级换代,并为他们培训技术操作人员,得到镇领导的充分肯定。市信息办又以6号文件下发并开展了2006政府各单位网站的评议活动。

市档案局积极争取市领导支持,经市编委同意增设信息技术科。加强对全市档案信息化的规划、管理、指导、服务职能,加强对部门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太华镇先后成立了镇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制定了《太华镇人民政府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太华镇人民政府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太华镇人民政府网站公文发布制度》,镇政府各部门有专人负责信息采集、审核,镇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专人负责网站

管理、内容发布,镇主要领导定期检查考核,形成“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政府网站建设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政府各单位网站建设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是政务公开面逐步扩大:第二是网站突出互动服务,体现了政府网站建设以用户为核心以应用为出发点的基本原则,服务方式有不少创新,服务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第三是部分单位网站在一站式办公服务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且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第四是不少单位利用网站开展了创新的助民互动的活动,起到了了解民情民意与民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效果。

对照周边城市的政府网站,我们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网上办事的力度还不够,政务公开不及时。另外就是网上信息公开的全面性远远不足。这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全市政府网站群的管理机制还要进一步的规范,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的全市政府网站的整合体系。第二,不少单位的政府网站和内部业务还是两张皮,内外没有形成有机的统一,联动共享方面分割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第三,政务公开依然还不够深入,信息更新仍然存在不及时、不全面、不规范的问题,不能发挥政务公开的新渠道作用。第四网上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应用效果欠佳,政府的服务通过网络完结办理的实现率还比较低。公众对政府网站的认知度仍不高。

第三篇:市政府网站建设十周年工作汇报

1月10日,厦门市政府网站迎来建站10周年。“与世界相通,与百姓相连”,作为厦门市政府的门户网站,厦门市政府网站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和谐厦门建设服务。

回首十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市政府网站建设得到了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厚爱,网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的信息

发布、对外宣传到实现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的跨越,历经五次重大改版,每一次改版升级都意味着网站的创新与发展。如今网站点击率突破1485万人次,月访问量超过35万人次。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333个地市级网站评比中,厦门市政府网站曾获第八名。

1998年底,我市十二位人大代表依法提出了“加速建设网上形象工程,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环境”的议案1999年3月,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此议案。之后,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成立了政府网站建设项目组,着手政府网站的准备工作。

1999年12月10日,厦门市人民政府网站正式开通。

一、五次改版:实现华丽转身

市政府网站成立十年来,先后进行了五次改版,每一次改版,都是一次创新与飞跃,都是一次华丽的转身。

市政府网站在改版过程中,不断整合政务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构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在推进信息公开的同时,实现政府在线办事,推动公共服务电子化和行政审批方式方法的转变。同时,市政府网站继续梳理和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事项,不断增加网上服务;开展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便于公众更多地参与。

今年11月1日,市政府网站再次以全新面貌展现在全球网民面前,实现对网站第五次重大改版。新版市政府网站信息更丰富,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公开信息进行了链接,已累计公开政府信息95000多条;使用更便捷,整个页面划分为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分区,方便查找;服务更周到,在更新原有100项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又增设了100多项服务内容,涵盖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交通出行等领域。

二、引领潮流:推动政府上网工程

市政府网站建设与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全市各级政府及各部门政府网站建设,推动了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2000年以来,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经发局、市国土房产局、市建设管理局等部门开通部门网站,并建成了一批企业欢迎、百姓受益的电子政务项目。如厦门地税局在网上建立了“电子地税局”,实现了网上办税等业务;“厦门市政府采购网”是全国最早开通的政府采购网之一,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各部门网站也以市民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展望未来:创新永不止步

今后,市政府门户网站将围绕建设“透明政府”、“服务政府”,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形式,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服务和公众参与水平,努力将市政府网站打造成“网上政府”,成为政府发布权威信息的主平台、提供公共服务的主窗口、与百姓沟通联系的主渠道,为实现厦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XX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做法(2018)

第二部分XX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做法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目标

根据国办、省办的要求,目前全省各地市州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工作已经陆续实施,XX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工作经过前期调查摸底,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陆续开展关闭部分乡镇和部门政府网站并迁移至市县级政府网站的工作。

在此大背景下,XX市全面开展政府网站集约化工作,网站集约化建设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XX市全市技术集约建设、平台集约管理、资源集约管理、服务集约管理的统一集约化管理体系。

XX市政府网站集约化,依托智慧XX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起了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内容统一、格式规范、安全稳定、方便查询的XX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按照“先试点迁移、再全面跟进”目标,逐步将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子网站迁移至集约化平台,集中管理信息数据,集中提供内容服务,实现政府网站资源优化融合、平台整合安全、数据互认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

二、网站集约化建设内容

(一)规范政府网站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第一,规范全市信息公开目录建设,集约全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内容,完善发展信息公开功能,构建政府信息服务的第一载体。严格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规定,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类信息进行全面公开。

第二,规范全市办事事项管理,集约全市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完善发展在线办事功能,构建为民办事服务的主窗口。在现有网上办事大厅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各类办事事项,进一步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的功能,增强网站的服务能力,打造“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一站式”服务。

第三,规范网站互动栏目,集约化建设政民互动功能,以XX市政府门户为主,构建政民互动交流大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性,搭建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交流平台,畅通群众网上意见表达渠道,为公众提供发言台。

(二)统筹网站支撑平台建设,完善网站功能

一是构建完善的网站技术支撑平台,依托智慧XX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构建,以TRS集约化智能门户平台为基础应用。平台按照多层次组网,以可靠性、弹性伸缩、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为建设原则,为网站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安全的资源支撑服务,主要包括:全媒体采编核心平台、政府信息公开、问政互动中心、办事服务资源库、图片库、视频管理、智能检索、绩效考核、访问分析、系统管理中心等。支持各厂商开发的网站应用在平台中集约化管理,统一登录、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为上层网站功能提供服务。

二是构建统一的网站数据资源中心,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强力推进政府各部门数据共建共享,通过网站集约化平台提供统一服务。通过统一技术、统一架构、统一功能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站技术平台,XX全市多层级多部门的内容资源将可以逐层级顺畅的向上归集,实现信息的集聚管理和利用。

三是构建全市统一网站运营中心。以保障平台安全平稳运行为目标,对整个集约化平台的软硬件运行情况进行整体的监控和预警。对全市政府网站各应用系统的软件运行情况、用户访问情况、各移动终端访问情况、各接口运行情况等内容进行统一查看、预警、诊断、管理。

(三)推进网站集约化管理,保障网站安全稳定 第一,基于统一技术平台,编制政府网站建设技术规范,建立政府网站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统一接口标准,加强网站资源整合,明确政府网站的页面设计、栏目设置、建设方式、运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使各级政府原网站能够顺利集约到市级政府网站统一的平台,以提高我市政府网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水平

第二,分步迁移整合政府网站,做好集约化基础性工作。逐步整合市直各部门、县(区)级政府子站政务信息资源,通过集约化平台的应用和安全体系进行维护和管理,实现子站和主站资源双向共享。建立全市网站信息推送机制,提高信息利用时效性。

第三,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依托于市网站集约化平台的体系化绩效考评机制,每季度对各市直部门、各县(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开展一次巡查。努力推进全市政府网站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并定期对全市政府网站进行绩效考评,对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建设和整改力度,不断提高全市网站质量和办网水平。

三、网站集约化规范建设

(一)网站开设规范

1.市、区各部门拟开设政府门户网站,经市政务中心批准后,自行办理备案等事宜。

2.政府网站主办单位要向市编办提交加挂党政机关网站标识申请,向市政务中心申请域名,向XX省通信管理局申请ICP备案,根据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要求向市公安局备案。

3.政府网站主办单位要通过“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填报基本信息和栏目信息,逐级审核,经市政务中心批准同意,并报国务院办公厅获取政府网站标识码后,网站方可上线运行。新开通政府门户网站要在上级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开通公告。

(二)网站建设规范

在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过程中,政务中心统一规范栏目架构,栏目频道设置 5-8个,且尽量将重复栏目合并删减,确保栏目更加简要明了;统一页面设计风格,提供多套页面模板供各局委选择、在模板基础上进行局委个性化小调整,且部分重要偏业务局委可进行个性化独立设计;统一数据和附件存储规范,由各局委提供旧网站历史数据备份包和附件文档,多种不同数据库数据及多种附件存储逻辑统一入库到网站集约化平台,便于后续统一管理;针对第三方应用,全市统一网站集约化平台提供统一对应接入接口,确保网站集约化平台的独立与完整性、不打破其原有架构及存储逻辑。

(三)业务规范

1.统一授权管理与灵活授权机制。XX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网络中将运行各部门的多类应用,应用之间应进行授权访问隔离,每一位用户应根据其业务、职务来分配其授权范围,从而保护应用数据的最小授权。通过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配合静态账户的方式完成对用户账号、认证、授权的管理。集监测普查、统计分析一体的考核评估。每季度可对各市直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开展一次巡查,每次抽查结束后要及时在门户网站公开检查情况。加强日常监测,通过机器扫描、人工检查等方法,对政府网站的整体运行情况、链接可用情况、栏目更新情况、信息内容质量等进行日常巡检,巡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和错误、问题要能形成工单自动化流转。

3.集约化事务的全流程工单管理。相关管理人员一旦发现子站存在建设问题,便可通过集约化平台工单管理系统,对平台内各用户单位发送整改问题清单,督促整改,提升建站质量。

四、网站集约化建设成效

截止到今天,已完成xx个(原站迁移xx、模板修改xx、个性化设计xx个)网站的集约化工作,其中已上线xx个(市政府主站下月初即将上线,普查站点已上线xx个);并组织集约化建设宣讲与系统操作培训大小共xx余次。按照统一规划与部署,将在2018年底将全市剩余政府网站全部纳入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网站集约化初见成效:

(一)政务资源集约共享,协调联动

通过“融合+重构”的思路,不仅充分利用全市网站中已有的信息资源,同时对已有信息资源进行重构和服务共享,形成全市网站集约化基础数据库。

通过搭建全市统一的网站集约化平台,注重主站与部门网站、市级网站群与区级网站群的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市、区两级网站群资源互补、协调联动。通过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类,建立统一、完善、标准的数据资源中心,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从而促进全市资源的共享开放、应用的互联互通、业务的协同融合。

XX市政府门户网站成为全市政府信息资源的总门户,有效对其下辖的各级各部门网站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转载、链接、深度融合等方式在门户网站上及时发布,加强了门户网站与下辖网站之间的协调联动,对共性信息资源和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个性信息资源加强整合。

(二)避免重复投资,降低行政成本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基层网站物力维护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重复投资、节省行政成本和计算资源,增强网站信息安全的统一保障能力。

按照“统一运维、统一外包”的原则,建立了完善的网站集约化运维管理体系。由XX市大数据公司建立了网站运维管理团队,通关服务外包,向全市提供集约化的技术运维服务,包括各子网站现有网站的迁移改造、网站管理平台运行保障和技术升级、网站安全保障等,明确了各单位职责、工作内容,规范了工作流程,各部门只需要专注网站内容运维,实现软硬件投资与技术管理服务的高度统一,达到集约建设、集中管理、共享资源、提升水平的目的。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取得成绩的同时,XX市集约化建设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如集约化平台的共性需求和各地各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差异;同时,随着平台的逐步变大,运维服务压力也不断增大等。下一步工作安排如下:

(一)深入推进子站迁移。继续推进市有关部门网站和县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鼓励将本地区、本部门部署在互联网端的应用整合到门户网站集中展示、统一入口。进一步统一技术平台,县(区)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网站,已单独建设的政府网站逐步迁移至上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加快县级政府部门网站和乡(镇、街道)网站关停工作,将相关内容整合至上级政府网站集中展现。

(二)深化政务公开建设。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参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标准,以元数据的科学管理方法为基础,将XX市各类政务信息资源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起来,形成全局统一的政府资源库,实现全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工作。

(三)加强政务服务资源汇聚。深入梳理各办事部门间的数据资源,实现各政府部门现有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进行融合再造,丰富网上服务数量,提升网站服务水平,为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普遍服务奠定基础。

(四)继续完善平台功能。加强对集约化平台建设需要、技术路线、系统架构、部署策略、运维机制、安全防护体系等研究,进一步完善“统一电话受理、专人驻场服务、线上适时收集、定期上门巡访”四位一体的服务响应体系,确保相关需求能得到及时响应。与此同时,按照《政府网站发展指引》要求,对集约化平台的功能模块、服务费用标准进行优化完善,形成新的购买服务目录规范,进一步明确职责。

(五)建管结合提升效能。一方面,抓好建章立制,用制度保障XX市政府网站规范运行,积极建立了信息公开协调发布、保密审查、报告、社会评议、工作考核、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了全市政府网站建设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政府网站健康运行。定期组织实施政府网站绩效考核。根据工作安排,每年调整政府网站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县(区)级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网站的内容建设水平、用户体验效果等,采用自动扫描监测、人工抽查分析、专家打分等方式进行考核,以量化指标准确反映出各政府网站建设水平。

第五篇:宜兴市政府2010年工作回顾

——综合实力和增长动力更加强劲。经济运行快中趋好。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7亿元,增长18.6%;财政总收入达151.1亿元,增长4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增长28.9%。社会投资持续增加。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9.7亿元,增长25.1%。技改投入工作量达149.3亿元;355只贴息计划项目完成到位装备60亿元。开放合作层次提升。实现到位注册外资5亿美元。对外贸易达历史最好水平,出口总额首超2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幅列无锡市首位。服务外包业务总量超过1.8亿美元。7家企业成功上市。宜兴口岸货物吞吐量增长21.7%。科技支撑作用增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30亿元。被确定为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产业结构和经济质态更加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实施新兴产业项目210只。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00亿元。国家环保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获批,哈工大环保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启动建设。新能源产出规模突破65亿元。现代服务业渐趋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7亿元,增长19%。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金融体系稳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运营,4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建成开业。获“全省金融生态示范县(市)”称号。农业综合功能继续增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万亩,农业规模经营比例达到73.5%。“三资”投农达3.8亿元。复耕整理土地1.2万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园区贡献份额持续提升。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在建工业项目达到520只,产出总量占到全市的85%。

——城乡功能和综合配套更加完善。规划编制领域拓展。编制了《高铁时代宜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实施宜南山区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精心编制湖荡地区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丁蜀主城区、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保护控制性详规基本完成;各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结束。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组织实施70只重点工程,总投资超过80亿元。东氿大道南延段等骨干道路如期通车,东氿市民广场等景观工程全面完工,文化中心、东氿大厦、创意产业中心等地标性工程高效推进。104国道潘归段等11条道路建成通车,高铁站前大道等“八路”工程全线开工。宁杭客运专线宜兴段完成总工程量的85%,宜兴站破土动工。老城区“平改坡”一期工程、一号桥改造接近尾声,环科园九路、龙潭路改造到位。管理难题有效破解。“城市管理年”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市场”达标创建等专项行动取得预期成效。数字化城管系统、公用事业信息指挥控制中心投入试运行。高水平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镇村面貌日益改观。建成官林公园等一批小城镇建设新亮点。全面完成十大强农惠农工程目标。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

——生态特色和宜居品质更加彰显。民生环保行动初见成效。依法关停琉璃瓦生产企业200家,当年关停率达100%。启动实施化工、铸造、水泥行业整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0家,拆除冲天炉80只、水泥磨机6台。陶瓷排蜡窑企业、建材行业环境达标等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木固危废处理中心正式投运。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90以上。水污染防治纵深推进。和桥、张渚、丁蜀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竣工投用,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到20.25万吨;铺设污水主管网60公里,新增污水纳管5500户,创成543个排水达标区。完成太湖清淤二期工程。低碳节约成为主导。大力推广中水回用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组织实施9只重点节能、循环经济项目,完成21家重点能耗企业的专项能源监察审计,81家规模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新增城乡绿地2300多公顷,新创各级各类绿色单位45个。获全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殊荣。

——民生事业和社会环境更加协调。民生投入再创新高。公共财政的民生投入比上年增长28.2%,新增财力的21%投向了民生事业,全力办好“幸福宜兴”十大工程和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当选为中国全面小康示范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5869元和12350元,分别增长11.5%和10%。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企业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由850元提高到960元,城乡低保实现并轨。启动实施“城市公交三年行动计划”;边缘山区近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1079户困难家庭享受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通过专家评估。南邮通达学院新校区开始筹建,省宜中新校区正式投用,老干部大学落成开学。医改工作全面启动。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初评,新中医院主体封顶,妇幼保健所完工在即。创成“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平安建设扎实开展。实现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六连冠;创建成全国“平安畅通模范县区”。和谐新风得到弘扬。广泛开展城市精神大讨论,启动开办“市民文化讲坛”。全球企业家论坛等重大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四川省绵竹市天池乡援建任务圆满完成。与韩国闻庆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执政能力和履职水平更加提升。管理创新力度加大。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如期完成机构撤并、职能划转及人员配置等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信息化管理。有序开展紫砂行业专项整治。启动实施新一轮殡葬改革。民主法制切实加强。被评为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市长信箱、政风行风热线、宜兴网等平台,解决问题近6000件。187件人大代表建议、293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政风建设收到实效。全面开展执行力监督检查深化年各项活动,高速高效推进政府50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建立领导干部“三责联审”制度,加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中介组织经营活动、部门“小金库”专项治理力度。

——步入了经济提速发展的快车道。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达17.3%,高于“十五”时期1.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是“十五”期末的2.5倍。五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3亿元和193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2倍和3.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0.5%。各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出“十一五”预期值,增幅始终高于无锡平均水平,五年增量均超过1978年至2005年28年发展的总和。宜兴在无锡“一体两翼”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强化、贡献持续上升。

——形成了产业转型优化的新态势。三次产业比例由4.8:60.3:34.9调整为4.5∶55.5∶40。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工业后劲投入年均增长16.2%,装备投入累计达1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8%。高新产业实现倍增,产值占比高于“十五”期末17个百分点。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资21.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幅达到32%。游客接待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5倍和2.2倍。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的产业方阵已经基本成形。

——明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主框架。确立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形成了环科园、经济开发区、丁蜀城区与宜城中心城区各大板块互动发展、产业与城市并联推进的良好格局,城市建成区扩大至7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62%。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日渐鲜明,东氿新城形态初具,城市从“团氿时代”迈向“两氿时代”。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0多亿元,是“十五”时期总和的4.5倍,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五个城乡一体化”。无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示范村覆盖面分别达57%和66%,涌现了都山村、善卷村、高塍村、南园村等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新农村典型。

——确立了环境优化增长的价值观。生态环保支撑体系基本建成,投入50多亿元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污水主支管网超1200公里,是“十五”末的5倍。化工产业占比下降到7%,矿山轧石、石灰窑企业基本退出。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COD、SO2削减总量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总目标的161%和197%。安全供水率、污水处理率、林木覆盖率等生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以太湖治理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实现由应急治理向长效治理、一般性环保工作向生态文明整体推进的重大转变。

——织成了全民共建共享的保障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幅达13.3%和12%;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年均增长30%以上,大大超过“十五”增幅。累计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2.8万人,共建成保障性住房近20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比“十五”末增加2.6万元,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医保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8%和100%,构建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社会的慈善救助体系。

——实现了城市整体形象的大提升。先后荣获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称号,被命名为“书画之乡”、“陶艺之乡”,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市。宜兴城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2011年政府重点工作

王中苏说,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的决策部署,高扬科学发展主旋律,切实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主线,把改革开放作为跨越赶超的强大动力,把城乡建设作为功能提升的重要支撑,把生态优化作为特色打造的价值取向,把民生改善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保障,全力推动宜兴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确保“十二五”首战必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6%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万元GDP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4.4%;新增到位注册外资增长10%,自营出口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

王中苏指出,市政府全年将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深化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为新一轮发展筑牢产业支撑

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启动“新兴产业突破年”活动,全力做大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五大新兴产业总量,重点推进国电光伏二期、宝银特钢、东光微电子、金山环保等在建重大项目。全年实施五大新兴产业项目200只以上。全年五大新兴产业的产出规模达到1350亿元,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50%以上。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大力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化纤、纺织、机械、陶瓷等产业引进先进装备,提升生产能级、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确保工业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超过68%,完成装备投入70亿元。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确保服务业后劲投入增长1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2%。高起点建设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基本建成长三角金属物流园、红星美凯龙,实现百亿级市场、百亿级服务企业的“零突破”。继续加快阳羡景区、云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善卷景区整体改造,实质性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力争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启动规划东氿金融街,再引进3家以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快实现小额贷款公司镇级全覆盖。实施现代农业增效计划。加快形成规模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沿太湖生态农业区、滆湖高效渔业示范区、西部优质粮油生产区、南部休闲观光农业区等四大板块。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和花卉交易市场。规划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二、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开放水平,为新一轮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稳妥实施丁蜀“强镇扩权”试点工作;逐步推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加强中介机构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优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和效能。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启动实施“八个一科技创新计划”。探索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加快组建国家水处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只以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0只以上。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机构来宜设立分中心,新增“三创”载体30万平方米、新建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20家。力争创成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1个、示范企业5家以上。更加注重全面开放。强攻产业招商,重点突破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成长型优质项目。强攻战略合作,瞄准大型央企、跨国公司和知名财团,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合资合作。强攻资本经营,新增上市企业6家。强攻招才引智,实施产业与人才“1+1”提升计划,新引进“双高”人才200人、海归人才60人。强攻外经外贸,加大线缆、陶瓷、环保等出口基地建设力度,做大国际服务外包,打造外贸集群优势。优化园区发展格局。高起点编制国家环保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控制性详规,加快环保大道、科技大道工程进度,建成环保城二期等交易平台。

三、加快城乡建设,打造现代新城,为新一轮发展夯实载体平台

强化规划龙头地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精心编制东方水城、高铁新城的战略性规划。深化细化南邮通达学院新校区周边控规及城市设计,精心编制龙背山东部地区开发建设规划。调整完善市镇两级总体规划,加大镇级控规的覆盖深度。全面拓展新城空间。以宁杭客运枢纽为依托,高点定位和谋划高铁新城建设,按期建成宜兴站、站前广场、游客集散中心等公建设施,促进宜城、丁蜀“双核”城区加速融合。组织实施东氿北路、太湖大道隧道等工程,加速建设文化中心、东氿大厦等功能性载体,如期建成徐悲鸿城市雕塑公园、大溪河城市公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启动“城中村改造五年计划”,完成“平改坡”二期、王府周边区域综合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104国道南段、芳阳路、城东大道等主干公路,确保兴杨路、宜金公路改线段等续建工程如期通车,加快推进常宜高速、宜马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实施宜广线张渚至太华段、川善线、104国道潘归段等重要道路绿化建设。基本完成油车水库主体工程,启动建设油车水库配套水厂、氿滨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实施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和扩容。主动对接“川气东送”,形成双气源稳定供应的新格局。做好宁杭客运专线宜兴段各项收尾工作,确保如期通车。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巩固小区物业管理整治成果。积极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启动“农贸市场商场化改造”试点工程。建立重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机制,加快城区路网优化和节点改造。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引导,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持续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实施“镇级城市化管理三年计划”。继续推进城市数字化进程。

四、坚持节约集约,优化生态建设,为新一轮发展集聚后发优势

推进民生环保。继续围绕废气、烟尘、噪音等涉及民生的突出污染问题,锁定一批重点企业,强势开展整治行动。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依法关停一批化工、琉璃瓦、铸造等高排放企业。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着力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监测监控体系。创新矿山宕口复绿投入管理机制,完成坡面绿化15万平方米以上。狠抓治太保源。继续深化以截污、纳管、清淤为主要内容的入湖河流综合整治,推进以周铁、新庄、丁蜀为重点区域的环境连片整治。加快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新建污水主管网55公里,高标准完成排水达标区创建扫尾工作。启动实施农村河道轮浚行动,完成太湖清淤三期及东氿清淤工程。全面完成杨店涧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节能减排。强化污染源头控制,禁批氮磷污染排放项目和污水无法接管项目,严控大排水量项目。引导督促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逐步推行能效标识制度,培育循环经济新亮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力争经济开发区创建成省级低碳园区。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建设秀美乡村。启动“陶都美丽乡村”三年创建行动,实施道路硬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等工程,建成5个以上环境秀美、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特色村、样板村。大力开展“绿化家园”行动,创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20个,力争省级生态村占比达到40%。深化农村“三资”管理和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

五、突出社会建设,致力改善民生,为新一轮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尽力改善民生福祉。继续实施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等三项计划,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统筹推进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大力推进全民社保工程,新增社保扩面2万人,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增至每人每月85元,继续上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推动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迈进。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建成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100家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加强公共保障性住房建设,交付使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1250套。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积极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推进南邮通达学院新校区、城东新实验小学、湖滨实验学校建设,高标准建成市职教公共实训基地。建成新中医院、妇幼保健所、官林医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现千人以上自然村体育设施全覆盖。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平安宜兴”建设,全面完成“技防城”二期工程,积极推进“技防镇”升级改造。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力培育文明风尚。组织城市形象表述语征集活动。深化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经常性开展义工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支持驻宜部队建设,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挂钩帮扶和援建舟曲等工作。

六、认真履行职责,树立优良形象,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要守责尽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探索细化推进科学发展的刚性举措。将市委决策和本次人代会审议通过的目标任务,逐级分解、明晰分工、各负其责,做到具体化、时效化和定量化,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实务实。强化抓落实的意识,集中一切有效资源要素向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要事项凝聚,形成政令畅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改进抓落实的方法,完善调查研究、联系基层等制度,围绕增长目标、实际任务和具体项目,更多地深入一线、了解实情,优化服务、解决问题。确保抓落实的效果,切实精简会议、文件,坚决惩懒、治庸、汰劣,优化督查、考评等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以“落实度”评定政绩。要亲民为民。坚持问政于民,不断完善政府、专家、公众相结合的决策参与机制,有效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问需于民,注重普惠民生的制度性安排,倾注真情帮困、扶弱、济难,完成实事项目。坚持问计于民,健全新闻发布等政务公开制度,拓宽政府与市民的对话途径和互动渠道。要清正清廉。继续推行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制度,自觉在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下改进政府工作。加大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审计和监察力度,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

“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构想

王中苏指出,从今年开始,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为引领未来五年发展的总蓝图。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跨越赶超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积极推进产业、城市、生态“金三边”良性互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质态,打造现代宜居城市增强带动能力,建设秀美生态凸显核心价值,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十二五”末,把宜兴建设成为宁杭城市带上最强的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最美的新兴中等城市、全国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市。

“十二五”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无锡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以上。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城市化率达到67%。全市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实现全面提升,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真正成为集“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知名旅游城、和谐幸福城”于一体的太湖西线第一城。

“十二五”发展的主导战略是:坚持产业兴市,整体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坚持生态立市,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坚持科技与人才强市,致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加快建成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坚持城乡一体化,形成合理优化的现代化城乡新体系。同时,《纲要(草案)》从空间布局、产业体系、创新人才、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等七个方面,对“十二五”期间的总体思路、指标体系、战略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力求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下载宜兴市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宜兴市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抓内涵,塑形象”,网站是我部的对外形象,招生就业以及科研评估,网站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系全体师生展现自我,积极进取,沟通交流的平台。 我......

    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公司建设建议 屈指一算我来公司已经快两个多月了;时间过得也真快,这段时间在公司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首先公司给我的感觉很好;同事之间都非常团结;领导也不和我们摆什么领导架子......

    网站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2014-2015德旺完小 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抓内涵,塑形象”,网站是我校的对外形象。同时,也是我校全体师生展现自我,积极进取,沟通交流的平台。 我校网站建设主要包括校况简介、新......

    市政府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市政府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20**年,XX市文广局按照中央、省、市的相关要求,切实发挥广播影视服务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作用,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

    市政府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市政府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2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及《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

    xx市政府网站管理制度

    xx市政府网站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网络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保证政府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县内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乌兰察布市市政府网站群建设管理实施意见

    乌兰察布市市政府网站群建设管理实施意见为加强乌兰察布市市政府网站群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104号)精神和自......

    网站建设总结-网站建设总结 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网站建设总结-网站建设总结 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1网站建设工作总结 屈指一算我来公司已经快两个多月了;时间过得也真快,这段时间在公司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首先公司给我的感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