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宁波市科技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6:1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宁波市科技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宁波市科技工作总结》。

第一篇:2013年宁波市科技工作总结

2013年宁波市科技工作总结

2013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支撑发展”这一主线,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深化科技计划体制改革、规划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为抓手,着重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动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是创新驱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关于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意见。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9+40”为基本框架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

二是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一区多园”正式启动建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加快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管委会、“一区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加快推进。

三是创新能力有新提升。我市3家单位参与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获省科技进步奖32项(其中,一、二等奖14项)。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HP2-52C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列入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83334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811件,增长32.8%),专利授权量达到58406件,比上年同期下降1.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46件,增长8.8%),在专利授权总量增长趋缓的形势下,授权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是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全市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216家,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273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7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2家,认定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6家、市企业研究院32家、市重点实验室10家,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新培育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宁波甬港现代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五是“天使投资”加快推进。市、县两级设立了总额5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目前,已有美国K4、浙江蓝源等23家天使投资机构、19名天使投资人在我市备案,共签约跟进投资项目20项,跟投金额1720万元,引导银行向其中的5个项目发放科技信贷1100余万元,政府引导基金杠杆放大效应达到1:10.3,并推动了包括“3315”项目在内的5家创新型初创企业落户我市。

六是产学研创新对接与合作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宁波人才科技周·宁波高交会、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中国创业创新大赛等科技合作活动10余次,成功组织了首次科技成果竞拍,引进共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海洋电子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国际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74家,组建成立了 “宁波工业智能化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宁波天然产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进高新技术项目432项,首条年产1000吨(一期年产300吨)石墨烯生产线建成投产,碳纤维百吨级T800规模化生产、超级电容器研发与产业化等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地转化。

七是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新材料、新装备、生命健康产业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主动设计并启动实施“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等6大重大科技专项。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915.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12795亿元)比重达到30.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八是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效果明显。培育认定农业新品种12项,有15个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项目被列为 “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获得国家财政经费支持4046万元(为上年的1.94倍)。扶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企业15家,新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队133个,服务支持农业“两创”和新农村建设。在抗击“菲特”台风中,先后组织种植、养殖类24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受灾农户、养殖户恢复生产和灾后病害防治。

九是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实施“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攻坚行动”,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扶持强度与企业本身的研发投入相挂钩的机制。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4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160余亿元,占GDP比重2.2%。

十是区域科技进步持续加快。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据省统计监测,2012年宁波市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居全省第二位);鄞州区、余姚市、奉化市、镇海区、慈溪市等5个县(市、区)变化情况综合评价进入全省前十名。

二、主要工作和举措

一年来,围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这一主题,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拓思路、强举措,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深化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解,把握新形势推进科技管理改革与创新的任务和要求,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动力。

注重发挥职能优势,做好决策参谋,按照落实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五个一”的要求,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谋划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和重大举措。通过努力推动和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创新驱动现场会”,“科技领航计划”、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批创新驱动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创新越来越摆上宁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加强对科技、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研究提出了“八翻番、四提升”的工作目标,组织制定了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方案及具体行动计划。抓实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科技进步考核,实施“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攻坚行动”,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积极探索形成各级领导重视、市与县(市)区联动、各部门协同的推进合力。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推进LED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创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申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有关工作的开展。经多方努力,我市成为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宁波高新区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进一步凝练科技工作重点,重心前移,加强规划引导、平台建设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培育,重点推出了“科技领航”计划、“智团创业”计划、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二)聚重点、求突破,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针对我市科技资源少、创新支撑不足这一瓶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立足高起点,积极谋划、推进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今年8月底,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正式启动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将举全市之力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高端人才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生态智慧新城区和全球领先、国内一流的新材料创新中心。一手抓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目前,全市已有企业技术研究院32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62家(新增116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57家(新增45家)、省企业技术中心84家(新增15家)、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4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1家(其中省部级1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家(新增2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家(新增1家)。

针对宁波民营资本雄厚、科技投入强度低的现实,突出“三个抓”。一是抓财政科技投入导向,组织开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大力培育发展“天使投资”。在专项攻坚行动中,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分解目标,明确任务举措,加大工作推进和督查力度,积极推动市级各相关部门建立完善将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强度跟企业的R&D投入强度相挂钩的公共政策扶持机制。二是抓社会投入,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新创业。市政府设立了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了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宁波市天使投资俱乐部”,引进举办“黑马大赛”、“中国创业大赛”等天使项目对接平台,积极推进人才、资本、成果对接。目前已有美国K4、浙江蓝源等23家天使投资机构、19名天使投资人在我市备案,共签约项目20项,跟投金额1720万元。三是抓企业投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抵扣政策,引导企业创新投入。据统计,全市有626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了减按15%税率征求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6.93亿元;有1078家企业享受了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税前加计扣除金额29.55亿元(50%部分),折合减免企业所得税7.39亿元。

针对我市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实,做好“两个加强”。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试点,面向4+4战略性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组织实施生命健康、新材料(包括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等)、智能装备(机器换人)等产业技术创新专项31项,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集成、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共获国家各类科技项目170余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91项(重点创新项目4项)、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33项、重点新产品21项、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5项(重大项目2项),“宁波市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2000米水深水下紧凑型分离器关键技术和样机”等5项列入863课题项目,“东南沿海地区生态型村镇社区与小康住宅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舞台效果装备控制集成系统”等5项列入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二是加强创新团队培育,实施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工程,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3315 计划”、领军和拔尖人才的跟踪服务,新认定企业技术创新团队40家,有2人列入科技部首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目前已累计认定科技创新团队73个,列入国家“千人计划”27人、省“千人计划”86人。

针对我市专利授权量大、发明专利比例低的现状,突出“四个强化”:一是强化资助政策导向,修订完善资助政策,加大对发明专利、专利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企业培育,新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78家,10家企业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验收,4家企业通过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验收。三是加强培训和服务,组织专家深入50家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培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内审员470名,为全市970余家家企业量身定制1200余个企业专利特色库。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共查处各类专利案件71起,结案69起,其中专利侵权案件41起,调解专利权属案件6起,查处假冒专利案件9起,其他案件15起。

针对农业“两创”、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抓好“三个重点”:一是重点抓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组织实施农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8项,农业“两创”项目53项,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扶持15家,对17家优秀星火示范基地,争取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61项(其中3项列入重点项目)。二是重点抓好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制定《宁波市科技惠民计划实施细则(试行)》,组织实施 “北斗应急示位标开发及应用示范”、“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急救网络构建与早期优化再灌注治疗策略研究”、“ “基于RFID 的智慧消防设备管理系统研发”等社发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6项、一般攻关项目81项,争取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着重支持一批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城建交通、消防应急等领域的重大集成应用示范科技成果。三是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基础性工作,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以及我市承担的省“十一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新建台站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市内地震台网全年观测数据完整,监测数据传输保持连续、通畅;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安全性评价审定等工作有序开展;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均达到了防震减灾“平安市县”考核要求。

针对我市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创新领军企业少的状况,实施“科技领航计划”,通过“初创企业引导、成长企业培育、领军企业提升、产业集群示范”等,大力培育形成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公司的培育梯队。实施“智团创业计划”,完成创新型初创企业备案2739家;开展市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累计认定市科技型企业779家(其中新认定216家);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复审工作,目前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112家(新认定197家,44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审);扶持培育创新型企业,择优认定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2家(累计达156家),推荐申报省创新型企业10家,推荐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家。

针对科技成果产业化难的实际,开展“科技招商”,通过举办成果发布会、技术成果竞拍,促进技术与资本的对接,成功组织大型科技合作交流活动10余次,组织科技合作项目签约30余项,项目签约金额达3.26亿元。在“宁波人才科技周”、“2013浙江省技术成果拍卖交易暨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上,两次试水成果拍卖,共有19项科研成果成功竞价拍卖,拍卖成交价1800余万元。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立项支持完善技术市场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宁波市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发布难题、对接技术。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宁波市场共发布有效技术难题614项,正式签约406项,合同成交金额53038万元;宁波市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新增注册高校院所会员24家、专家会员48人,发布有效技术难题686项,成交项目229项,合同成交金额29987.05万元。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401项,合同成交金额169397.62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98693.19万元;吸纳全国各地技术237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30.12亿元。

针对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实际和要求,继续实施科技服务业项目,组织实施“多示值实时识别水表全自动检定装置研制”等科技服务业项目30项,认定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6家,扶持研发设计、技术交易与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信息网络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检验检测技术和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科技服务业发展。据估测,全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预计能达到80亿元。

(三)转作风、提效能,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市委“20条措施”等规定的落实,下基层、走企业,开门听意见,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深入排查“四风”中照镜子、正衣冠。相继出台了《市科技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的实施意见》,抓好加强会风会纪建设、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管理等制度规定的落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直属单位和窗口部门落实绩效对账制度、AB岗制度、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情况的日常监管。按照立说立改的要求,强化整改举措,对“四风”排查、市委巡视、日常检查、群众反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举措。今年以来,我局机关作风有了整体性好转,“三公”经费有了较大幅度下降,公务接待比去年下降了40%以上,大型活动、会议支出同比下降了近50%,出国境考察费用支出下降了30%。

深入开展“三思三创”、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突出科技部门特色,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科技管理和服务作为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开展“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强化科技帮扶,走基层、听民意、解难题、改作风,先后走访调研企业1000余家,解决基层难题578项,征求企业需求169条,听取意见建议89条。

抓好廉政责任制的“五个一”的落实,切实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市委巡视组的巡视工作,对市科技局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民主决策、选人用人等进行全面回顾和检查。规范机关处级干部廉情报告和廉政档案制度,进一步完善处级干部廉情报告内容,不断扩大建立廉政档案的覆盖面。

积极推进“阳光工程”,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50余条,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宁波科技信息网再次被市政府评为示范网站,宁波科技信息网政务公开栏目被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评为“2013年度政府网站精品栏目”。

(四)抓监管、推公开,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绩效

推进科技评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实行“管、评”分离的管理模式和“三审一决策”的项目立项程序,初步建成函盖全市各有关产业或专业领域的、共4000余名专家的专家库,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统一受理,推行网上评审、异地评审,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公正、公平。

强化科技项目中期评估,组织专家对在研的200余个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团队)进行中期评估,对在实施进度和经费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项目,责任提出整改意见。加强科技计划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估,委托第三方对2011年度立项的160余个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并提出了科技计划绩效报告和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改进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方式提供决策参考。

稳步推进科研经费“阳光公开”,会同市监察、财政、教育等部门制定了《宁波市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公开办法》,初步建立了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引入公开机制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市农科院、宁波莨菪类药物与戒毒研究所、宁波科技信息研究院等十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已实行科研经费公开制度,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开科研项目3000余项。6月,宁波日报以《宁波上千科研项目首次“晒”经费》为题对我市推进科研经费公开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新华网、人民网等作了转载;10月,省纪委(监察厅)对我市加强科研经费监管、推进“阳光科研”的做法作了专题采访。

三、当前面临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扎实推进“双驱动四治理”,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版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否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责,切实推动创新驱动政策落地入企、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好作用,对我们科技管理部门既是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型期,资源环境要素瓶颈凸显,加快实现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的转变是宁波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市在推进自主创新力度大、科技进步提升快,但必须认识到我们科技创新的现实基础还比较低,科技资源少、企业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等现状一时难以有实质性改变,实现“八翻番、四提升”的目标有较大压力。

从市委对我局的巡视反馈意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的意见看:我们工作的创新突破力度还不够大,虽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但总体讲面对科技金融、科技城建设、海洋高科技等全新的领域,仅靠原来的知识、经验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等方面办法举措还不够多。在科技管理方面也存在重点不够突出、财政科技经费安排较为分散等等问题。我们的科技管理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科技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第二篇:2011宁波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思路

2011宁波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青少年科技中心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人才、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2015)实施方案》相关任务,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采取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方式,努力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社会化服务平台,以开展创新教育基础性工作、特色科普活动、科技实践活动和常规竞赛类活动四方面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全市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具体如下:

一、积极开展科技教育基础性工作

(一)开展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调研、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在高中学校建立创新实验班的相关工作

经过对部分重点学校进行调查,市教育局已在大市范围内选择了十所试点学校,开设创新实验班。我们将借助自有资源,配合做好这项工作。联系企业精英、专家、院士进入学校进行大手拉小手的科技教育辅导,联系研究所等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

(二)筹建宁波少年科学院

少科院是一个校外青少年科技社团,主要面向小学阶段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同学的一个组织。少科院有规章制度,有固定的负责人和固定的活动场所,有总辅导员和许多的院士、专家学者作指导。宁波少科院每年一次面向全大市招生,经过笔试和面试,合格通过的同学正式成为少科院小院士。少科院在课外时间定期组织小院士进行科普讲座、科学考察活动、实验课题研究等活动,组织小院士和两院院士之间进行互动,了解科学家的成长事迹、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甚至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与科学家直接的对话。

宁波少科院要争取成为同学心目中向往的地方,家长口口相传为之自豪的名称,学校招生可做参考的标准,成为培养宁波小小科学家的摇篮。

(三)组织申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宁波市已经有华侨城社区和胜利路社区两家由中国科协挂牌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据悉也是浙江省唯一的两家。今年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组织好相关单位积极申3-

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二)做好青少年主题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主题科普活动,由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共同主办,活动每年设立不同主题开展,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每年,中国科协都会免费邮寄调查体验活动相关的配套器材20套给计划单列市,到时我们将组织一些学校根据要求完成调查体验,并按时上交成果。

(三)开展“快乐科技一堂课”校园活动第四、五期

1.三月份,在宁海县选择六个学校组织“快乐科技一堂课”活动,通过学校自选主题式的流动授课方式,本着寓教于乐的宗旨,增强学生接受科普讲座及科普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九月份,在慈溪市组织讲座。预计也安排六个学校。

(四)全年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1.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100名左右优秀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

2.暑(寒)假期间,组织200名左右优秀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可分批进行。

3.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利用科普展教设备,计划在20所学校进行科普巡展。

四、开展常规竞赛类活动

(一)组织各类市级竞赛活动

1.举办2011年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举办第26届宁波市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

3.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赛区)初赛

4.组织开展2011年宁波市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月活动

(二)承办省(全国)赛

1.承办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信息学奥赛联赛(浙江赛区)复赛

2.承办第九届浙江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

(三)组织参加全国、省级比赛和观摩活动

1.组织参加并观摩第25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组织科技工作者观摩第26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

3.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4.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中学生科普征文大赛

5.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生主题科普动漫大赛

3-8月活动要点

一、宁波市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3-4月)

3月9日截止报名,3月19日初赛(鄞州实验中学),4月23日复赛(镇海中学-暂定)。不接受未报名的学生参加比赛。

二、第25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3月)

1、网上申报于3月16日晚截止;

2、填写完申报表格并确认不再修改后要“正式提交”,只对正式提交了的材料进行审查,一般不再退回修改;

3、今年网上申报必须提交申报者照片,照片上传的步骤一定要做,但是上传不成功没有关系;

4、审查通过后再打印申报书等材料,纸质申报书上所贴照片需与上传的一致;

5、将所有材料装入大号信封或档案袋递交,将一张额外的申报书复印件贴在信封(档案袋)外面,申报书不止一页时,贴有名字照片的那张即可,信封里的材料数量须和通知里要求的数量相符。具体所需材料详见通知附件2;

6、科幻画有需要重画的,可修改细节,但画面整体、构图、内容、主题、名称等不得更改。完成后需在16号之前送到,快递要注意画不能折叠(推荐自己拿过来);

7、网上申报时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是因为同时申报人数过多导致系统不正常,建议等晚上或其它申报人数较少的时候再提交;

8、网上申报前请仔细阅读《第25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申报须知》;

9.个人项目、集体项目的分类等,自授权码下发,申报开始后就不可更改。

三、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5-8月)

今年主题:珍爱生命之水

5月启动,6-8月提交成果,到时网上会有活动手册可下载。

如果今年资源包到的早可能选1-2所学校重点做一下,如果收到资源包的时间较晚就做活动手册里的内容。(注:如学校准备做,可早些申请)

四、“明天小小科学家”申报(5月)

普通中等学校高中在读学生(申报时为高中二年级),品学兼优,有独立完成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者。每个学生只能以一个个人项目申报,此个人项目不限完成时间,但不能跟集体项目有任何关联,在集体项目基础上的完善、改进、深入等都不能参加申报。

详情可参见网站: http://mingtian.xiaoxiaotong.org/

五、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5月)

“开启天宫的梦想”系列活动将持续两三年,借此机会,在宁波建4-5所航空航天特色学校,之后有相关的活动都会在这些学校中着重展开。(注:我区学校如要参与,可早些申请)

今年主要是知识竞赛,具体情况要等待全国发文。

六、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6-8月)(注:主题同样是珍爱生命之水,网上申报)

第三届浙江省原创信息技术大赛(6-11月)

科学影像节活动是全国调查体验活动的配套活动,主题一致,为“珍爱生命之水”。今年全国有名额限定,每省青少年作品30项,教师作品20项。

原创信息技术大赛跟影像节活动类似,有兴趣的可以做一下,不强制参加。

七、浙江省中学生科普征文比赛(6-9月)(注:主题:航天,要注意科普与科幻的区别,学校如要参与,可早些申请,用电子稿。)

科普征文比赛的参与程度关系着创新大赛的名额分配,今年的主题大致为“我与航天”(省里开会时说的),每个县(市)区可选择一所初中一所高中重点参与一下,初高中都要有作品提交。

小学生的文章不参与评比。另,请注意“科技”“科幻”的区别,“航天”“航空”的区别。今年主题是“航天”,科幻作品也不进行评比。

八、“快乐科技一堂课”活动 上半年的“快乐科技一堂课”第四期与“开启天宫的梦想”主题结合,邀请了上海的江东老师到宁波开展讲座,时间地点已确定。下半年的“快乐科技一堂课”第五期大约在9月下旬至10月间展开,目前只有意向,还没有确定,有兴趣的县(市)区也可报名。

第三篇:28、宁波市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宁波市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自中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来,我市于2005年8月12日召开了“全市科教大会”,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后,我市于2006年2月6日召开了“全市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大会”,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今年7月25日,市委、市政府再次主持召开“全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会议”,随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和若干具体配套政策。市委、市政府对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决定和一系列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以及政策导向。

一、我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形式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按照“政府引导、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积极稳妥”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近几年来,每年发布市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申报指南,经评审择优立项,在市科技经费每年安排一定经费支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我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以政府为主型:即以政府投入引导为主、依托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公共服务平台。分别支持建设了“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及科技文献检索公共服务中平台”、“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共用网”、“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宁波市场”、“宁波软件评测中心”、“宁波佰腾专利数据库服务中心”、“宁波国家文教用 1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宁波市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宁波市专利信息管理与预警咨询服务平台”、“宁波市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等,其中“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及科技文献检索公共服务中平台”列入2007年宁波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由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承建的“宁波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平台”,于2006年11月23日正式运行,目前已拥有各类中外文科技方面的全文数据库和相关的检索服务,形成了14000G的本地数据资源,涵盖了目前国内外与科技相关的绝大多数文献资源。中心已在11个县(市)区和宁波保税区、高新区、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开设了14个检索服务分中心,为用户检索科技文献提供了便利。

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和维护的“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共用网”现有入网仪器总价值7700多万元,参与协作共用单位15家,与建设初期相比,参与共用的单位和仪器数量明显增加,共用观念明显增强,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现象有较大改观,仪器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平均测试成本大幅度下降。截至2007年底,累计实现对外服务机时15万多小时,共发出检测报告10万多份,服务企业超过1万家次。

二是以高校院所为主型:即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投入为主,市科技部门给予补助,在高校院所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公共服务平台或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分别支持建设了“宁波市磁性材料分析测试研发平台(磁性材料开放实验室)”、“宁波市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SPF级动物实验室”、“宁波市金属零部件无损检测中心”、“宁波空间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中心”、“宁波多语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宁波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库”等。

由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承建的“宁波市金属零部件无损检测中心”,充分发挥其检测设备完备、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为我市企业开展相关研发和生产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分析测试,年对外服务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

三是以企业为主型:即以企业投入为主,市场运作,科技部门给予科技经费补助,在企业建设各类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分别支持建设了“神化电镀表面处理技术服务平台”、“浙江中欧环保技术服务中心”、“宁波市塑料模具创新服务中心”、“宁波家用电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神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宁波塑料研究院创新公共服务中心”、“欧盟ROHS指令电器检测服务中心”、“象山县科技孵化中心信息平台”、“宁海生态网络平台”、“宁波汽车电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宁波市中小企业信息代公共服务平台”等。

宁波市塑料模具创新服务中心于2006年11月7日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由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等省内外有实力、专业化的机构联合组建而成。该平台的投入使用将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宁波模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二、下一步我市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是要针对我市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组织编制《宁波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做好我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划布局和分步实施;

二是鼓励有较高水平、有条件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组建独立核算的研究院所,由对本企业的服务转变为对全行业的服务;

三是充分利用“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推进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使我市的创新研究资源能为创新企业、创业人员共享;

四是改进完善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资助方式,按照“政府采购服务”的基本思想,通过对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估,根据其对社会的服务收入,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

第四篇: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报告解读

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二、我市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各级领导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号工程”。三年来,在市领导的重视下,全市各地、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一号工程”,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宁波市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市委书记黄兴国等15名党政领导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

2、切实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扶持,积极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新。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之后,我市又围绕《决定》相继制定了《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同时,为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新,还制定了《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实施办法》,先后有5名科技人员获30万元的“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特别是省、市人大审议通过的《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使我市在科技立法上取得了零的突破。《宁波市技术成果入股条例》等鼓励科技创新的法规性文件也正在抓紧制订之中。

3、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999年,即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当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5亿

元,比1998年的9217万元增长了62.7%,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2%,其中市本级科技投入9186万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3.8%;2001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达2.5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3.1%,其中市本级科技投入1.1亿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3.3%。1999年以来,我市通过投入1.6697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带动了企业投入6.54亿元资金,用于建设107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兵科院宁波分院和20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二以实施科技创新建设计划为核心,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1、在重点企业中建设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在重点企业中建设了107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其中21家成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还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了128家厂办研发中心;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与高校、研究所共建了一批研发机构,或向大学研究所

寻找技术依托,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联盟。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三年来,我市组织开发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485项,新产品20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从1998年的23项增加到2001年近70项。2002年全市还确立了24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依托大学和研究所建设一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加速培育科技创新源。在大学和研究院所中,累计建设了20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其中4家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已

成为科研、开发和人才引进、培养的基地。如“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三年来引进博士、硕士6名,共承担研究课题60余项, 2000年为渔民创收1000余万元,其中两位教授因此各获得100万元的奖励。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3、建设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为支持我市广大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支持建设了信息、专利、技术交易等科技服务机构17家。如重点建设的宁波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发挥“信息、孵化、培训、推广”的作用,建设了国家级快速原形制造服务中心、国家CAD技术推广中心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该中心还在县(市区和20个经济强镇建立了工作服务网络,已为上千家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创新服务,成为“省级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国家级示范中心”。

4、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园区创业中心建设,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载体。为吸引海内外科技人员来甬创新创业,我市鼓励建立各类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创业中心8家,入园企业200多家,有2000多位科技人员在创业中心进行技术创新和创业。其中宁波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留学生创业园;市科技园区投资1亿元建设了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建立了浙江省博士后宁波创业基地、宁波博士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现已引进1200多名科技人员,其中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达300多人,有80多家企业进驻,其中软件开发企业35家;其它园区也纷纷引进各类研发机构, 建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三以推进科技合作为重点,走引进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之路

1、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引进,在甬工作的博士从1998年的37名增加到现在近300名,硕士从1998年的700多名

增加到现在的近2000名,“两院一校”已累计选派40多位高级专家来甬担任县局级等科技副职。为引进高素质人才,我市专门设立了博士科研基金和创业基金,三年来共支持了60位博士、100多位硕士以及120多位留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为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进共建技术开发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重点引进共建了一批技术开发机构。1999年以来,以企业为主体,累计引进共建了中科院软件所宁波开发中心和广博纳米工程技术中心等66个技术开发机构,增强了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浙大校长潘云鹤和孙优贤等院士主持的国家级工程中心均在甬设立了分支机构。如宁波市科技园区通过与“两院一校”合作,已引进或共建中科院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宁波分中心等1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并将组建“中科院宁波工程研究中心”,还与兵科院共建中国兵科院宁波分院,与浙江大学共建浙大宁波软件研究院等,正在成为研发机构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

3、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一号工程”以来,与“两院一校”多次举办科技成果

洽谈活动,并与中科院共同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种子资金”,设立了“宁波市与浙江大学科技合作专项资金”,1999年以来我市企业仅从“两院一校”就引进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800多项。三年来,我市通过产学研合作,从国内大院大所引进了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200多项,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一号工程”以来,各级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技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1、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市部分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企业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国外一些大公司经常来甬调查企业侵权情况。同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已取消,但新的鼓励政策还没有建立,“真空”状态仍存在。另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期股、期权等激励政策还没有出台……凡此种种,均需通过进一步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来予以解决。

2、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仍需增强。“一号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加大了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但增长速度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一是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在逐年下降。如:2001年全市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为3.1%,低于2000年的3.3%;二是市本级科技投入增长速度低于县市区科技投入增长速度。

如:1999年以来全市科技三项经费年平均增长46%,但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年平均增长仅25%。三是我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省内其它城市相比偏低。根据浙江省科技进步监测评价报告的统计结果,2001年我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指三项经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基建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0%,位居全省11个市中的第八位。

3、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亟待健全。目前,我市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因资产规模、效益指标和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难以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普遍感到贷款担保难,并缺乏科技风险投资支持。(二企业尚未成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和人才聚集的主体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如在152家高新技术企业中,113家产值不足亿元;二是企业缺乏从事研发的高层次人才。虽然通过实施“一号工程”,引进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但多数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企业高层次人才缺乏,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如苏州仅高新技术园区创业中心就有500多名博士;三是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不够。根据2000年浙江省R&D资源清查结果,我市各类企业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还较低,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0.9%,低于全省1.3%的平均水平。企业尚未成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和人才集聚的主体。(三大学、研究所还没有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一是大学没有同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主要是大学还没有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仍然以教师发表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级别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水平,与地方经济

结合不够。二是科研院所规模小,缺乏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市属16家科研院所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一家。科研院所普遍投入不足、装备老化、技术储备下降,发展后劲不足。科研院所的科研方向与我市的主导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三是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低。主要是科技中介机构数量

较少,缺乏既懂管理、法律,又懂技术、市场的人才,导致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普遍不高。

四、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与工作重点

针对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这一主线,今后三年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继续推进科技合作,加强引进力度,建立以政府推动与企业为主体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体目标是:到2005年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社会支持、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形式,创新能力强、创新机制灵活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此,我们将在下面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我市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增强我市技术创新能力。(一加强领导、完善政策,优化创新环境技术创新需要制度作保障,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在今后三年中,我们将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政策的完善,以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1、继续推进“一把手”亲自抓“一号工程”。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是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

要保障。我们将继续实施“一把手”抓“一号工程”措施,加强各级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形成全市各地、各部门的领导都来关心和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局面。

2、落实各项科技法律法规,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针对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势,重点推进《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的落实和《宁波市专利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以完善我市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同时,争取成立专职的专利执法机构,切实加大专利执法力度,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在市人大支持下,尽快制定《宁波市技术成果入股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制定《宁波市鼓励科技企业实行股权激励的若干意见》,以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制定《宁波市鼓励科技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规定》,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一号工程”三周年总结大会上还将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强市”的若干意见》等鼓励科技创新的新政策。

(二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增强资金支撑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是科技创新取得成功的保障。针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我们要加大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引导,推进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同风险投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系建设。

1、要继续加大政府对科技投入引导,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工作的重要支撑条件,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条例要求,切实保证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支出的年增

长幅度,其中科技三项经费占科技支出的50%以上。力争到2005年使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其支出的5%以上。同时,从2002年起,设立1亿元的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并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到2005年,力争使一般性企业的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以上,努力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2、要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撑。近期的工作重点,一是尽快启动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宁波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二是结合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逐步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贷款的担保机构;三是完善风险投资发展环境,吸引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来我市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以实现风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支持科技创新工作。(三加快引进、加速积累,提高研发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重要的创新源泉,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是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所在。

1、要继续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的重点将从机构建设转向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要重点支持10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上规模、上水平,争取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形成企业技术开发网络,支撑企业新产品开发;继续推进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

共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或开展委托研究等活动,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2、要引导高校与企业合作,增强研发能力。继续加大对大学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以改善科研条件、增强科研实力,引导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或在企业建设科研中试基地,与各类园区共建创业基地,促进高校同地方经济的结合,提

高高校科研水平。

3、要深化院所改革,建设行业技术服务中心。围绕我市重点发展行业,通过深化院所改革,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结合本地的优势产业,开发共性技术,为行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四建设科技中介机构,完善服务网络,提供优质服务科技中介服务是连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源头的纽带,也是中小企业的技术依托所在。

1、要加快建设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针对我市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的现状,重点建设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技术咨询、项目评估、科技人才、创业投资、技术经纪、专利事务、无形资产评估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一条“龙”似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

2、要完善科技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科技信息服务。加强科技信息网建设,建立国内外科技成果库,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科技成果信息。要推进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设,加强企业技术需求库、科技项目库、技术专家库的建设,为企业建立一条畅通的技术交易渠道。(五加快引进、加强培养,增强人才支撑力度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人才短缺,尤其是企业高素质人才的短缺,正在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瓶颈。作为科技部门,在人才 的引进和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是建设创业服务中心,实施博士基 金和创业基金等专项科技计划,为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营造良好 的工作环境。

1、要建设好创业服务中心,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 带项目来甬创业。通过创业基金资助科技人员创业。支持建设宁 波市科技创业中心、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和浙江大学科技园创 业中心,同时鼓励县(市区和企业建设特色、专业创业服务中心,形成以二个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和十个省市级创业服务中心为 重点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创业服务网络。

2、要设立以培养人才 为主要目的科技专项计划,达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进 一步扩大青年和博士科研基金的规模,为我市引进并培养一批学 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奖励和促进 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激励科技人员投身技术创新活动。与此同 时,加快出台期权、期股等激励科技创新的措施,逐步使企业成 为科技人员聚集的主体。实施“一号工程”三年来,我市的科技 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迅速,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形成,但相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与国内同类先进城市相 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问题。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 导下,在人大的支持下,我们将进

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 贡献。11

第五篇:关于印发《宁波市科技研发投入资助计划

关于印发《宁波市科技研发投入资助计划

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甬科计〔2008〕12号

各县(市)区科技局、财政局、统计局,“三区一岛”管委会科技、财政、统计行政管理部门,各有关科技计划项目归口管理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甬党[2007]14号)和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及自主创新的主体,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统计局制定了《宁波市科技研发投入资助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现将该《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各单位,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科技局 宁波市财政局 宁波市统计局 二○○八年一月三十一日

宁波市科技研发投入资助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深化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及技术创新的主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研发投入资助经费来源于市、县(市)区两级财政科技经费。

第三条 科技研发投入资助实行自愿申报、社会公示、动态管理等基本原则和程序。

第四条 企业研发费用(即原技术开发费),指的是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第五条 对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资助,由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上一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提出申报,经县(市)、区科技局等归口管理单位审核后报市科技局。资助金额按当年确定的资助比例,并经社会公示无异议后,给予一次性无偿拨付。

第六条 申请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资助应具有以下条件:

(一)在我市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

(二)企业范围包括以下八类企业:

1、经认定的市级及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2、经认定的市级及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试点);

3、经认定的具有市级及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

4、经认定的市级及市级以上专利示范(试点)企业;

5、市级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市级及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

7、设立在宁波研发园区内的科技型企业;

8、设立在宁波市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内的科技型企业。

(三)企业上研发费用单独规范记帐,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含3%)。核定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时,研发费用包括各级财政科技补助经费。

第七条 资助方式及资助额度

每家企业资助额度=企业上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基本补助比例×[1+(企业上网上技术市场成交项目实际成交支付额+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经费投入)/企业上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

其中:

(1)基本补助比例,根据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预算及全市核定的企业研发费用总和确定;

(2)实际计算出的企业资助额度为市本级资助额度,企业所在县(市)、区(包括“三区一岛”)须按1:1进行配套;若计算出的企业资助额度市本级不足3万元,市本级不予补助;同一企业在同一享受的企业研发投入资助总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市本级不超过150万元);

(3)若网上技术市场成交项目与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系同一项目,不重复计算。如:“企业上网上技术市场成交项目实际成交支付额+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经费投入)/企业上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超过60%的,按60%计。

第八条 企业上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的核定依据

(1)对享受企业研发费用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的企业,以税务机关核定的企业实际发生的可以享受所得税税前抵扣的研发费用为准;

(2)对未享受企业研发费用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的企业,企业上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企业上“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上各级财政科技补助总经费。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以上报市统计局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L107-

2、B107-2表)的第14项为准,包括企业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即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的第15项与第22项)。企业要根据科技活动情况、财务原始记录、统计原始记录及时搜集整理、建立“科技活动项目统计台帐”(格式见附件1)。上未向统计部门如实填报“科技活动情况表”(L107-

2、B107-2表)及“科技项目一栏表(L107-

1、B107-1表)”统计报表的企业,不进行实际发生研发费用的审核。

第九条 企业申请研发投入资助,需同时申报一项或若干项本企业 最主要的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展的科技研发项目或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申报项目不再进行专家评审,由科技中介机构组织评估并经市科技局审定后实行项目备案制。

第十条 企业申请研发投入资助,须在“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网址:www.xiexiebang.com)填报《宁波市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资助申请表》(见附件2)和《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表》。网上申请成功后,由各县(市)、区科技局统一收集汇总本区域企业的申请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于次年5月31日前集中报送市科技局。每家企业的申请书面材料包括:

1、《宁波市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资助申请表》;

2、《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表》(一项或若干项企业最主要的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展的科技研发或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3、企业上一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证明材料;

对享受企业研发费用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提供由当地税务机关加盖公章的研发费用数据;

对未享受企业研发费用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的企业,由申报企业出具查询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及“销售收入”等统计报表的联系单(基本格式见附件3)。

4、企业上网上技术市场成交项目协议(或合同)及实际成交额支付凭证复印件、受让方收款发票复印件。

5、企业上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经费投入的详细清单(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经费投入由市知识产权局根据《宁波市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经费补助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核实)。

第十一条 市科技局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提出本享受资助的企业名单以及资助额,经市财政局、统计局复核后,由市科技局在宁波市科技信息网上向社会公示10天。在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有异议的,可向市科技局署名提出。市科技局在异议提出后的15天内,进行调查并出具结论报告。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正式下发企业研发投入资助计划文件。

第十二条 市财政局按下达的企业研发投入资助计划,通过企业所 在地县(市)、区财政局将资助款直接拨入企业的帐户。企业收到资助款后,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1月1日施行)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对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的八类企业,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仅受理与企业研发投入资助相对应的备案项目。该类企业申报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市级计划按科技部要求先予立项,科技部立项后按国家资助经费给予配套。

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八类企业以外的企业,仍按原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类别申报项目。

第十四条 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八类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部项目并获得经费支持,根据国家资助经费额度按有关规定给予配套。

市级重大(重点)科技招投标项目、择优委托项目可以面向上述几类企业,对承担招投标项目、择优委托项目的企业,在核定下企业研发费用时,需扣除该招投标项目(择优委托项目)的各级财政科技补助经费。

第十五条 对在甬高校院所等研究机构科技创新活动的资助方式相应调整为:

根据其上对宁波市企业的横向科技研发项目、且已经发生横向技术项目服务收入(凭横向研发合作协议或合同、高校院所开出的收据和企业付款凭证),经项目归口管理单位推荐,市科技局组织评审后,择优立项并给予一定的科技经费资助;

高校院所申请科技研发资助,须在“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网址:www.xiexiebang.com)填报《宁波市高校院所科技研发资助申请表》(见附件4)和《宁波市高校院所横向科技研发项目申请书》(见附件5)。网上申请成功后,由归口管理单位统一收集汇总本单位的申请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于次年4月31日前集中报送市科技局。每个项目的申请书面材料包括:

1、《宁波市高校院所科技研发资助申请表》;

2、《宁波市高校院所横向科技研发项目申请书》(要与宁波企业的横向科技研发项目对应);

3、与宁波企业横向科技研发项目合作协议或合同,以及横向技术服务收入证明材料(高校院所收款收据和企业付款凭证)。

第十六条 公益性科技研发攻关、产业化类项目,主要通过主动设计的方式,由高校院所等单位按照主动设计的项目进行推荐申报,项目评审、立项仍按原“三审一决策”程序执行。

第十七条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仍按原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享受科技研发投入资助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其他项目的财政补助。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市科技局、市财政局2006年2月16日发布的《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研发项目经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甬科计[2006]12号)同时废止。市科技局以前发布的有关政策文件中相关条款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宁波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下载2013年宁波市科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宁波市科技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宁波市“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

    宁波市“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我市“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工业、农业、社会发展三个......

    宁波市科技人员踊跃参加中国科协科技摄影展

    宁波市科技人员踊跃参加中国科协科技摄影展2014年6月,根据中国科协《关于举办第六届科技摄影展的通知》,宁波市学会和科技人员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各学会、协会,企事业单位科协科......

    宁波市文联2016年工作总结

    宁波市文联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市文联和各团体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宁波市教育局安全工作总结

    高度重视措施有力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努力让人放心 ——宁波市教育局2010年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总结 及2011年工作要点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同志们: 新年伊始,我们照例在新学期......

    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长期规划(大全)

    5-RE 合金镀层渔用钢丝绳、电站网锅炉膜式水冷壁精密扁钢(卷曲线式扁钢)、冷弯型钢、输送胶带钢丝绳、高铅稀土铜合金棒材 与线材的质量。研究提高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管线......

    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4月修订)[合集]

    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4月修订) 甬科计[2009]12号 发文单位:宁波市科技局 发文日期:2009年04月03日 主 题 词:科技 计划项目 办法 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

    2013科技工作总结

    2013年科技工作总结 1、加强科技创新管理,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按照现代科技企业管理要求,为了更好的让科技创新服务于解决制约集团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科技创新工作更加注重......

    科技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科技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工作是衡量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是关系到高等职业在国内相同领域特色和排名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