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财政监管的重大突破
基层财政监管的重大突破
——财政部监督检查局负责人就开展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试点答记者问
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中央基层预算单位(以下简称“基层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确保财政政策执行到位,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财政部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吉林、上海、青岛、海南、四川、陕西等6省市开展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试点工作,由财政部驻上述6省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负责具体实施。这是基层财政监管政策的一项重大突破。日前,财政部监督检查局负责人就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问:目前基层单位财政管理状况如何?财政管理有哪些模式?
答:目前170个中央部门所属二级及二级以下预算单位约2.1万个。从调查情况看,中央二级及二级以下预算单位存在数量多、级次不统一、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基层单位的财政管理模式可分为四类:一是“财政部—中央部门—基层单位”模式,中央部门负责对基层单位实施财政管理,如预算编制执行、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事项;二是“财政部—中央部门、专员办—基层单位”模式,采取中央主管部门、专员办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单位进行管理,中央部门与专员办各有侧重、相互制约,如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直接支付审核;三是“财政部—专员办—基层单位”模式,主要授权专员办对基层单位实施财政监管,如非税收入监缴、财务会计检查等;四是“财政部—基层单位”模式,由财政部直接对基层单位实施监管,如财政授权支付、票据管理。
问:目前基层单位财政管理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就总体情况而言,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从近年来的监管情况看,基层单位政策执行不到位、预算执行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资产闲置浪费、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2009年开展“小金库”重点检查时发现的违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基层单位。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基层单位财政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监管模式不统一,监管覆盖面较小。由于对涉及基层单位的各类财政监管事项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不同财政监管事项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管理流程多样,管理主体和责任不统一,各财政监管事项相互脱节,尤其是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缺乏有机衔接,无法形成监管合力,管理效率低下。
二是中央部门内部管理成效有限,未能对中央部门履行管理职责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各中央部门对预算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人员配备等存在较大差异,中央部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属于后勤保障部门,人员配备相对薄弱,部分中央部门财务机构对所属基层单位管理作用有限。同时财政部未对中央部门管理所属基层单位财政财务情况开展有效的后续监管,中央财政对基层单位监管“缺位”、“不到位”情况较为普遍。
三是未有效利用现有财政管理数据信息。目前,“金财工程”等相关信息系统所采集的预算资产等数据和信息未能对财政监督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专员办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缺乏专门财政监督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监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建立台账和事后检查上,严重制约了专员办监管作用的发挥。
四是基层单位在预算、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未得到必要的指导和服务。大多数基层单位的主管部门远在北京,所属单位众多,管理链条长,对当地的情况了解不够深入,请示审批事项不能得到及时的答复,财政改革的新政策新制度得不到及时的传达贯彻,基层单位执行政策过程中的意见和呼声不能及时反映到财政部。部分基层单位的财政管理事项存在“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
问:开展综合财政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哪些方面?
答:一是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截至2007年底,中央160多个部门下属6100多个基层单位占用的资产占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量的93.6%;仅行政政法司联系的62个中央部门所属基层单位2007年决算支出就占这些中央部门决算支出的92.8%。中央部门预算安排的资金以及形成的资产主要由基层单位使用和占用,而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状况严重制约了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需加强对基层单位的财政管理。
二是基层单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专员办对基层单位实施综合财政监管将改变以事后检查为主的监管模式,开展全过程、全方位、持续性监管,将帮助基层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财政政策,提高预算资产财务等管理水平。调研中基层单位也建议财政部从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高度,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使专员办成为促进基层单位加强财政管理的服务机构,及时宣传财政政策,反映基层单位呼声和各类实际问题。
三是专员办监督职能调整和优化的需要。近几年来,专员办对基层单位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已涵盖预决算审核批复、国库集中支付、银行账户管理等大部分财政管理事项,积累了一定的监管经验。但以检查为主的工作模式,监管覆盖面较小,总体上督促基层单位规范财政管理的成效有限。调整专员办监管模式、充实监管内容、提升监管层次,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专员办职能进行调整与优化的需要。
四是金财工程的不断推进为实现综合财政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建立综合财政监管信息平台,使专员办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和预算司、国库司、行政政法司现有的数据采集渠道,持续、动态汇总分析基层单位的资产、财务、会计等财政管理信息,可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实时监控和财政数据的综合利用,及时发现和纠正基层单位资产管理、财务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为财政部和中央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并积极为基层单位提供政策、信息、培训服务,有效提升基层单位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问:综合财政监管的方式是什么?财政监管事项有哪几项?
答:探索建立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方式,通过非现场监管实现对基层单位监管范围的全覆盖,通过现场检查突出监管的重点:一是建立财政监管信息采集机制。二是注重对各类财政监管信息的综合分析。三是指导基层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四是有重点地开展现场检查。
综合财政监管事项主要有7项:预算编制执行、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银行账户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非税收入管理、财务、会计管理。
问:下一步工作安排有什么打算?
答:首先,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开展基层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实施办法》等配套制度,规范专员办工作内容,为专员办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其次,建立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体系,实现基层单位综合财政监管信息化,是专员办开展综合财政监管的基础。要利用现有的金财工程等信息化系统,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实现专员办与财政部、主管部门管理信息共享,解决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财政部、专员办、中央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研究开发数据分析系统,建立规范的监管成果利用机制,不断提高和完善财政管理。
最后,做好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一是要向中央部门和试点地区基层单位宣传专员办开展综合财政监管的意义,听取基层单位对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积极争取基层单位的理解和配合。二是要加强对试点专员办的培训力度,引导专员办调整监管的理念、方式、内容和方法,对财政业务进行全方位培训,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通过试点实践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和方法。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第二篇:加强基层财政监管的对策浅析
加强基层财政监管的对策浅析
近几年来,国家投入到基层的各类财政资金大幅增加,县镇财政部门监管资金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由于思想认识、财政体制、内部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基层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基层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挪用现象客观存在。表现为财政专项资金,特别是项目建设资金被“乾坤大挪移”,或挪用于其他项目,或直接作为日常公用经费。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不仅在审计部门披露的报告中经常出现,各种媒体的报道上也屡见不鲜,可以说是屡查屡犯。
(二)使用效益有待提高。一方面,一些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并不是关系民生、急需兴建的项目,或者工业布局不尽合理,雷同的产业项目过多;另一方面,部分财政项目实际上未完全按标准建设,工程质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三)骗取侵占较为普遍。除了项目资金外,还有不少发放、补助到个人的财政资金,如低保、医保、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等资金,由于涉及的受益人数众多,很易让不法分子“混水摸鱼”,最终导致财政资金被套取或侵占。
主要原因
造成基层财政监管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错误思想认识的制约
一是地方政府不愿狠管。分税制改革后,国家的财力大多集中在中央,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基层政府财力非常有限,各部门基本依靠上级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正常的低水平运转。
二是主管部门不想被管。上级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不是发到特定个人,就是要用于工程项目。
三是财政部门难以严管。财政部门明知道资金使用中存在一些违纪违规问题,但如果都按制度管严了、管狠了、管死了,将费力不讨好:不仅主管部门牢骚满腹甚至心生恨意,地方政府也会对财政部门不满。这样,财政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很难严格管理、监督和查处。
内部运行机制的制约
一是事权不清晰。目前,县镇两级财政在事权划分上职责不清晰。
二是信息不顺畅。
三是支付不直达。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对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然而,这项改革推行几年了,不少县级财政资金,特别是涉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依然存在,很多都由财政部门将建设资金拨付到主管部门,再由主管部门付款。
财政队伍现状的制约
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在县级财政内部,重收入组织和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的思想意识仍然长期存在。二是力量上亟待整合。三是素质上有待提高。从事财政监督检查既要有较高的财政政策水平,又要有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基层财政困难的制约
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原因,中西部地区县镇两级财政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大多属于“吃饭型”财政,仅能勉强保低水平的人员工资和机关基本运转,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都依赖于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
对策建议
调整财政分配体制,保证基层财力
据预测,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10万亿,财力应该说比较充足。因此,国家应该改革现行的财政分配体制,让基层人员经费和机构运转开支按得到合理保障,使基层不再为“吃饱穿暖”而起违规使用财政资金之心。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1、统一两个支出标准。统一制定全国公职人员的收入标准,通过落实收入标准来缩小个人的收入差距。
2、增加财力性转移支付。对于个人工资和机关运转经费,各级财政安排预算时必须优先按既定标准保证兑现到位。对靠自身财力无法保证这两项支出的地方,中央应该既给政策标准,又给足资金,通过增加财力性转移支付足额保障。
改革财政工作机制,夯实监管基础
1、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资金监管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所在,县镇财政必须分清责任,共同履职。
2、实现信息互通。一是县财政局的资金分配文件、管理办法成文后,必须同时发送到县财政局监督局、相关镇财政所和纪委、审计部门。二是财政、审计、纪委这三个监管单位应该互相传递检查情况,实现信息共享。三是财政内部的业务股室和专职监督机构的检查报告,必须及时传阅知晓。
3、把好监管结点。一是镇财政所要切实做好源头控管,严防上报资料不经审核或审核流于形式。二是各镇、各主管部门申请资金的资料,必须有资金使用所在地的镇财政所审核签章,没有当地镇财政所签章的,有关主管部门和县财政局均不得受理,这必须作为一条硬杠杠予以明确并严格执行到位。三是对于各镇、各主管部门报送的申请资金的资料,县财政局必须从其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这四方面严格审核,时间允许或必要时还要认真抽查核实。四是财政资金必须实行国库直达商品和劳务供应商。只有这样,财政部门才能掌握监管的主动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介入查处并督促整改。
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延伸监管触角
1、成立专门机构。事在人为,加强乡镇财政所监管,先要在乡镇建立一支专门的监督检查队伍。湖北省在这方面已经先行迈出了一步,专门发文要求组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组。
2、加强教育培训。从事监督检查,需要了解、熟悉、掌握和运用各方面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3、整合现有力量。开展监督检查,应科学整合和有效使用财政内部的现有力量。县财政局应以安排检查任务、培训检查人员、组织重点抽查和加强事前审核为主。镇财政所应将力量放在事前审核和全面检查上。
另外还要强化查处问责力度,提高监管效果。
1、加强组织领导。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纳入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考核范围,作为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通过这种非常举措,促使各级领导干部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主动关心、支持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为加强财政监管创造有利环境。
2、严格工作考核。对于各镇的监管工作,可以从机构人员、业务培训、任务完成、信息上报、发现问题等方面,对镇财政所和县局包联股室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表优、安排资金和个人奖励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努力实现监督检查工作的科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3、依法追究责任。一是对于违规使用资金的问题,县财政内部相关股室应根据处理处罚决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调整被处罚单位本预算执行、预算追加和下预算安排。二是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应该给予行政处罚的,必须予以行政处罚。三是对于违纪违规问题较为严重,需要移送纪检、监察、司法等机关的,必须按规定依法移送,有关接受机关要依法做出处理,按要求向移送机关反馈。四是对挪用财政资金性质较为恶劣、情节较为严重的案件,通过媒体公告其违纪违法事实和处理结果,对其他部门和个人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沙洋县财政局)
第三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情况汇报
##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一)##县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概况:##县是全省20个贫困县之一, 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总人口68.6万人,下辖12镇1场,206个村(居)委会,2010年生产总值199.6 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221元,来源于##县的财政总收入16.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9亿元,全县财政供养总人数13213人,其中在职10397人,离退休2563人,其它253人。镇级供养总人数1161人(不含教师、派出所、林业站、兽医站、卫生院),其中在职818人,离退休337人,其它6人。
2、地理位置:##县位于的西北部,江中下游,东邻
和
区,西连、,北接,与
市区相连,是
与的过渡地带。境内交通四通八达,107国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公路等相通。
3、农业资源方面:全县现有耕地22263公顷,其中水田16963公顷。农副产品有大米、花生、竹笋、水果、茶叶、蔬菜、麻鸡、乌鬃鹅等。其中清远麻鸡、骆坑笋、乌鬃鹅、笔架茶更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土特产。
4、矿产资源方面:现经查明的矿产资源品种有20多种,主要以黄金、稀土、高岭土、温矿泉、石灰石、石英为主。石灰石储量不仅大,现探明约有7亿吨,而且适合用于生产水泥用石,平均品位CaO≥48%;温矿泉贮量丰富,水质优良,开发利用价值高。
5、旅游资源方面:全县各类旅游资源有60多处,温泉、漂流、体育、生态等旅游项目较为著名。
(二)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2010年乡镇财政预算内总收入80169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27,155万元,同比增长39.08%,上级补助收入5301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79438万元,收支对比结余731万元。
2010年乡镇财政预算外总收入1960万元,预算外总支出1918万元,收支对比结余42万元。
(三)乡镇财政所基本情况
我县辖10个镇,1个林场,设9个财政所,现有各类职工62人,其中公务员46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在编人员7人,事业编制人员7人,其他性质人员2人。40岁以下人员41人,约占职工人数2/3,本科以上学历34人,大专以上学历22人,高中3人,中专3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3人。
二、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粤财预[2010]11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县在省财政厅
财预[2010]110号文件下发及参加财政部举办的培训班后,迅速向局领导汇报有关精神。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召集相关领导、股室、乡镇财政所召开会议,传达部领导有关讲话精神并学习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了思想。会上明确了由预算股负责牵头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各股室积极配合,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力争在两年内在全县全面铺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并根据我县实际,印发了《关于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定期通报及反馈制度的通知》,《##县镇级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等文件。
(二)选准试点,逐步推广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试点工作,由预算股牵头,组织各业务股室对全县10个乡镇情况进行摸底,到各镇财政调研,充分了解乡镇财政所人员配置、软硬件设施、办公场所等情况,通过与镇领导的深入沟通,争取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并得到省财政厅、财政部的信任与认可,选取了
镇作为财政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直接联系点。为了能让
镇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县财政补助
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费,帮助解决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
(三)定期通报,信息通达
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通达效率。县财政局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与县财政局内部联网的优势,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将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文件第一时间转发至乡镇财政所,使财政所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财政资金信息,做好资金使用、监督计划。
二是建立信息定期通报制度。2010年9月,我局印发了《关于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定期通报及反馈制度的通知》,建立我县财政与乡镇财政以及乡镇财政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具体如下:
①明确监管资金范围,所有财政资金均属于监管范围,中央、省、市、县专项资金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②明确操作流程,县直各单位在收到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文件或收到县本级专项资金时要及时将资金使用计划分解到各镇,并填写《##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于每月10日前报县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审核。各业务股室将县直各单位报送的《##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
进行汇总,审核无误后于每月13日前报预算股。县财政局预算股将各业务股室审核无误的《##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进行汇总,并在每月15前向各镇通报。
③明确职责,县直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及时将政策、资金信息收集整理。各镇收到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后,建立资金监管台账,了解跟进有关项目,逐步对项目资金实施监管。
④跟进监管,镇作为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定期通报制度试点镇,在财政局通报专项资金分解情况后,镇要积极跟踪辖区内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项目的落实情况,每季度上报县财政局项目监管情况。财政局预算股及业务股组成联合检查小组,不定期到乡镇进行检查,指导镇财政所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四)抽查巡查,重点监管
按照文件精神,所有财政资金都属于监管范围,由于资金量大,内容繁多,我县对用于乡镇的专项资金进行认真梳理,将乡镇财政资金分为六大类,即:教育专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抚恤救济资金、医疗卫生资金、科技文化资金、其他专项资金。各业务股室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强化对乡镇财政所的业务指导,特别是在资金使用政策解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监管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开展工作初期,由我局各业务股室抽调精干人手,配合太和镇财政所相关人
员对“两免一补”资金、家电下乡补贴、种粮直补等资金进行检查,根据不同项目、不同资金现场进行政策指导,全面分析有关问题,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业务水平。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制定乡镇干部培训计划,计划2011-2012年对全县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加强“两基”建设、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包括财政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当前财政改革内容和财政政策,涉农惠民补助政策及资金管理办法等。
二是选派优秀干部参加上级财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作为师资储备,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的效果。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其中支农政策培训班举办了7期407人次,全县(含财政所)财会人员培训4期24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社会养老、低保、医保、五保户供养、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种粮补贴、农村义务教育补贴等政策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行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农村财会知识的讲解。通过培训,镇级财政干部对财政支农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财会理论知识更加丰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六)落实资金,加强考核
一是落实乡镇财政工作经费50万元,主要用于改善乡镇办公设备设施;二是制定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
法,对试点镇进行考核,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受目前我县的财政体制及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模式的限制(县财政对教育、民政、公安等资金大包大揽以及农林水等资金实施报账制管理模式或资金到县直主管部门),镇级财政对资金有关政策要求不太清楚,熟悉也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由于镇级较少开展检查等工作,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验有待提高。
二是工作任务繁重,人员明显不足。目前乡镇的中心工作任务是计生工作及征地拆迁工作,每名财政干部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很多时间都忙于中心工作,能够用于拓展新业务的时间已经很少。目前乡镇财政所人员配置一般在6名左右,但是财政所要兼顾的工作很多,家电下乡补贴、村账镇管、政府出纳、政府会计、镇财县管报账员等等工作均要有专人负责,人员明显不足。
三是地位尴尬。财政所作为乡镇直属事业单位,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任务多,在协调各部门的过程中,难以引起部门重视。同时,目前专项资金大部分由县直各部门进行管理,资金拨付不通过财政所,财政所在资金监管过程中存在下级监管上级的情况,如果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难以开展工作,并打击财政所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经费来源无保障。目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经费主要由镇自筹,县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由于镇级经费比较紧张,可用于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的资金不多。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制定资金监管计划,协调县局相关股室指导乡镇学习最新文件。同时结合县局领导、股室联系乡镇制度,将资金监管工作成效纳入考核范围,充分发挥各业务股室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根据财政资金监管要求,结合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存在的问题,掌握资金监管方式,全力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五、建议
一是理顺体制,建议上级财政部门与编办等部门进行沟通,明确乡镇财政所在资金监管中的职能,以便财政所开展工作。
二是增加补助,建议设立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专项资金,根据各县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补助。
三是加强培训,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培训计划,派出省级师资对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提高财政干部素质。
第四篇:财政监管暂行办法[2005]76号
南充市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监管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财务管理,合理控制建设成本,规范建设资金支付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4]369号)、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充市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南府办发[2005]56号),以及财政部、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财政管理的其他相关文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市财政拨付的建设资金占投资总额30%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包括使用财政预算安排的建设资金(含上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管理的专项建设资金、使用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或还款担保的借贷性资金、对政府的捐赠款和援助资金、转让出售拍卖国有资产及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收益收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财政性资金项目,按照本办法实行财政监管。
纳入财政监管范围的建设项目资金支付实行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具体项目的资金支付方式由市财政2 局根据建设资金状况和财务管理需要以及建设项目情况确定。建设资金审批拨付程序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三条
财政监管是指财政部门对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影响工程投资的相关环节进行的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参与项目设计论证、审核项目概预算、对招标文件及合同中涉及价款结算以及影响工程投资的条款提出评审意见、核实项目资金来源、对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签证、索赔等进行评审认定、对工程价款结算进行审查、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核和批复、对建设资金使用及执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和其他财政法规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纳入财政监管的建设项目,逐步推行重大设备、材料物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四条
市财政局各相关职能科室、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暨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统称财政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按照本办法履行财政监管和集中支付核算的职责。建设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与财政部门办理工程建设相关业务。
第五条
财政监管属政府投资方履行的管理职责,不替代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职能和监理单位的监理职责,也不代行其他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第二章 财政监管主要内容
第六条
对建设项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实3 行国库直接支付的项目,在基建计划和资金预算下达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建设项目开设专门账户,建设单位不再另行单独开设基建账户。会计核算暨支付中心按审批手续以及工程进度办理项目资金拨付及相关账务处理。
第七条
参与项目设计论证。在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将设计成果送财政部门征求意见,财政部门重点对项目设计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经济合理性及设计深度等方面提出评审意见,建设单位应根据评审意见提请设计单位修改完善工程设计。
第八条
审核项目概预算。建设单位应将概预算相关文件送财政部门评审,财政评审机构应在国家规定的时限内出具评审报告或评审意见书。财政部门审定的项目概预算作为发改委下达投资计划和财政安排资金预算及资金拨付的依据。
第九条
对招标文件及合同中涉及价款结算以及影响工程投资的条款提出评审意见。项目主要工程施工、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及合同签订前,建设单位应将招标文件及合同草拟稿送财政部门征求意见,财政部门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招标文件发包内容与项目审批文件是否相符,合同相关内容与招标文件是否相符。
2、工程价款结算办法(含增减变更工程结算办法)。
3、结算价款支付办法。
4、合同风险范围及调整办法。
5、违约处罚条款。财政部门于5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意见,建设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招标文件及合同进行修改完善后,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条
编制项目资金预算、核实项目资金来源。项目单位4 在申报财政投资项目计划前,应由财政部门出具验资证明,计划下达后应及时向财政部门申报和衔接资金预算,财政部门以投资主管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及评审的项目概预算作为编制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的依据,凡未列入财政资金预算的项目财政部门拒绝拨付资金。
第十一条
对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签证、索赔等进行评审认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生工程变更、签证及索赔,经监理单位、发包人审核,其单项或累计金额超过合同金额10%或达到10万元以上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将相关资料报财政部门评审认定,财政部门对其发生的必要性、合理性、经济性进行评审后方能进入工程成本。工程变更等造成投资增加超过概算10%的项目,还需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批。
原中标承包范围之外新增加的工程内容,达到法定招标或比选金额,但因特殊情况不另行招标而由原中标单位继续承包的,必须经市招监办审核后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同时报有关招标监督部门备案。建设单位(业主)应及时向财政部门申报新增项目预算,财政部门对其预算额度、价款结算等进行评审后再按规定程序安排资金计划。
第十二条
对工程价款结算进行审查。按照财政部、建设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04]369号)的规定,政府投资项目的单项工程竣工结算或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由总(承)包人编制,经发、承包人签字后报送财政部门审查。凡审计机关依法决定进行审计的国家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予积极配合,并按审计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在财政部门或审计机关出5 具结算审查结论之前,财政部门应至少预留合同金额15%的尾款(非财政全额投资的项目预留应拨付金额15%的尾款),待工程结算审定后按规定支付。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对工程价款结算进行评审或审计,建设单位不支付任何费用,建设单位不得另行委托中介机构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查,否则,审查所发生的费用(含审减奖励)不得列入竣工决算。
施工单位应实事求是地编制工程结算,不得故意高估冒算,凡财政部门或审计机关在工程结算审查时审减率超过5%的,应提请建设主管部门按规定对结算编制方进行处罚,直至吊销结算编制人员的资质证章,同时对于审减率超过5%的项目应由结算编制方按物价、建设部门的规定标准另行支付审核人员的奖金。
第十三条
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核和批复。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与会计核算暨支付中心进行衔接,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实行授权支付的项目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编制),并报财政部门进行审查,经财政部门审查、批复后的工程竣工财务决算作为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
第十四条
对建设资金使用以及执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和其他财政法规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实行国库授权支付的建设项目,财政部门应指导和督促建设单位按规定设立财务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账务设臵和帐务管理等基础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财政部门应对建设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财务会计制度情况、建设资金筹集6 使用及使用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相关问题,建设单位应根据财政处理意见及时进行整改。
第三章 相关责任及措施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其提供审核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因提供审核资料的虚假、违法而造成损失的,财政部门将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建设单位及相关人员的法律和行政责任。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未按本办法规定提供审核资料由财政部门进行审核的,或应征求财政部门意见而未征求意见的,财政部门有权缓拨或停拨建设资金。
第十七条
对没有严格执行本办法规定的审核程序而导致在建设项目中产生的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各级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应根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通过口头警告、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等手段进行处罚,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对财政部门的审核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在收到审核结论后两日内向财政部门提出书面意见,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财政部门应重新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对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书面意见又拒不执行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的,7 财政部门将缓拨或停拨建设资金。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具审核意见,或者出具的审核意见出现重大错误,对投资造成损失的,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经济或行政处罚,并提请有关部门注销其专业资格。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违规拨付建设资金或超额拨付建设资金的,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相关人员在建设项目监管过程中,不得接受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任何形式的馈赠、报酬、福利待遇以及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不得在建设单位报销任何费用;不准向与监管项目有关的单位介绍承包各种工程业务或推销各种有关的工程建筑材料,不准委托与监管业务有关的单位改建、装修个人和亲友的住房;不准与设计、建设、施工等单位相互串通,隐瞒事实,出具不公正的审核意见;不得对被监管项目单位实施报复。凡财政部门相关人员违反监管纪律、弄虚作假、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渎职失职,对投资造成损失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主题词:财政
投资项目△
监管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11月26日印
(共印90份)
第五篇:工作上有重大突破
工作上有重大突破。使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2010年我们应重点做
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指导思想,明确管理目标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引领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
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考核力度,不断提高
自身管理水平,牢固树立“生命、健康、卫生、环保”的管理理念,为公司稳定发展服务。**
年我们工作的原则是:“加强领导、健全体系、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强化监管。
2、安全目标a、无重大火灾、工伤设备、沟通事故,无影响社会和集团稳定事件。b、千人重伤率:**‰c、千人负伤率:**d、争创各级文明、标准化安全生产现场
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安保体系
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各级领导、部门以及各岗位员工在管理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职责,是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2、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新的形势对企业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安全教育培训
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管
理水平,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3、完善安全生产奖罚办法。制定合理的奖罚办法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激
励先进,鞭策后进。
4、完善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办法。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和处理
办法。
5、充实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配备专职
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工作,安全重点部门应指定兼职人员负责安全工作。
三、加强学习宣传,全面提高认识
1、各级领导要进一步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提高认识,在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
2、各岗位员工要通过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学习,理解和掌
握相关条款,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
3、各岗位员工要了解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完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最终到“我会安全”的质的转变。
4、开展好“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和“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图片展览、安全常识教育等活动,提高领导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关爱生
命”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