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市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市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首先热烈欢迎各位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我院始建于1924年,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有在职职工8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83人,拥有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264人;编制床位670张,实际开放670张,设有27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1个教研室,20个职能科室。
中医科成立于1957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医诊治和中药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发挥了中医中药的优势作用,我院的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基本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现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室基本情况:
1、我院中医科为一级临床科室,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科,设置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立了技术推广指导师资队伍。与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
2、人员情况:我院中医从业人员1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3人(江西名中医一人,赣州市名中医一人),副主任中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5人,住院中医师2人。
3、科室设置、设备和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1)中医门诊设有中医科、中医骨科、针灸科、按摩科。(2)中医住院部设有病床35张,配备有熏蒸床、中频脉冲电治疗仪、牵引床、中药封包治疗仪、煎药机等诊疗设备。
(3)开展的技术项目:针灸、隔物灸、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牵引、小针刀、中频、中药封包、中医手法正骨、小夹板固定及各种骨、关节矫治术等。
4、中药情况:我院现有中药调剂人员4人,备有中药饮片419种,中成药125种。
二、中医工作开展情况:
1、江西省名中医刘立芬主任医师是江西省卫计委认定的中医师带徒导师,培养了2名中医学生。现在刘立芬医师仍在我院老中医工作室坐诊为病人服务。
2、我院2014年中医门诊量8659人次(不含70岁以上免挂号人次),门诊针灸量6543人次,病房针灸量600人次,到其他科室中医会诊近2000人次。
3、积极开展中医下基层服务和培训工作,发展中医事业。①接受区属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短期见习5人,接受医学院实习同学数十次。
②根据基层医疗机构要求,不定期安排高年资中医专家下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查房和技术指导;
③每月定期派出资深专家到社区进行慢性病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工作;
④每周五定期派中医专家到赣州开发区管委会进行医疗保健。⑤每天均有高年资中医专家坐诊中医门诊,满足群众中医治病需求。
三、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
1.认真落实中医药扶持优惠政策。
(1)提高医院中医科绩效分配标准,稳定中医药队伍,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并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
(2)增设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进一步加强针灸和治疗性推拿l(龙氏正骨手法)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人才培养。
2、提升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1)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加强医院中医门诊、住院部的标准化建设。
(2)建立并加强中医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提高中医医疗管理水平和效率。
(3)加强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与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频网络并网运行。
3、建立并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和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
(1)医院设置的中医基层指导科,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任务,在医院中医药绩效考核中,应将对口帮扶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考核内容。
(2)建立健全中医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鼓励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给予适当补助。
(3)完成省卫生厅下达的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任务。(4)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5)继续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培训一批中医药预防保健人才。
(6)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中医科每年要到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不少于4次的巡回医疗、技术培训,并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
4、加强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1)完善中医综合治疗室,运用针灸、隔物灸、推拿、按摩、刮痧、火罐、蜡疗、中药熏蒸等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技术为患者服务。
(2)积极开展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推行中医人员到西医科室会诊、查房、参与重症患者抢救等,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
5、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
(3)根据国家《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6、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科普知识讲座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健康保健素养。
今后,我们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更加重视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实施提升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医药队伍建设,拓展技术项目,提高服务水平,为振兴中医药事业、为广大群众的健康做出中医中药的特色贡献。
赣州市立医院 2015年5月
第二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二、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今年6月,开通了国家中管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本院职工及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可以收看中管局视频会议和参加专业知识技能视屏培训(每周二下午)。
2、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指派3名中医药人员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科室正在逐步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效果显著。2013年诊治患者400余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开展
根据《广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65岁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
第三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发挥我院在盐都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接建病房楼2597平方米,基中标准化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已投入使用;
三、四楼手术室、产房,正在装修。门诊楼的辅助用房,接建220平方米,部分用于开展磁共振项目,该项目已经省卫生厅审核许可;部分用于数字化接种门诊。变压器由原来的160KW,增容到400KW。在病区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综合治疗室。重新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导向标识标牌。未病堂、百草堂设计装修风格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疼痛科为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糖尿病科为区级重点发展学科。疼痛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专家的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肛肠科在治疗痔疮、肛瘘、肛裂等方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建立了“治未病”服务平台。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通过开展“治未病”服务,拓展了医院服务范围,我院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连续开展“冬病夏治”活动,为广大患者提供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贴中医特色治疗。取得疗效显著,得到广大患者普遍。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HIS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近期院分管院长、医务科长、临床科室派人到区卫生局参加培训,正积极准备使用电子病历。建设中医药视频网络学习的平台,每周二下午,组织全院职工进行中医学习。与市中医院专家建设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每年对药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盐城市中药饮片厂购进,由主管中药师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推行中医绩效考核。医院逐年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对口支援、师承培养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2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9人参加中医研究生班学习。将全院所有青年中医类别临床执业医师纳入青苗工程培养,中医师承有声有色,2011年、2012年分别举行第一、第二批中医师承拜师仪式。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病房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每年和省中医药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江苏行、健康你我他”、“中医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承担了全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任务。区卫生局和我院联合举办了“盐都区中医药治未病冬病夏治社区行活动”,并深入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医院对口支援中兴、北蒋等乡镇卫生院,以专家门诊、定期查房、学术讲座等形式,构建中医对口支援关系。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今后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第四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2016.3.2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总结
根据《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实施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苏中医医政„2015‟14号)、《关于做好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淮卫办发„2015‟82号)要求,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落实,现将自我评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村卫生室。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钵池山、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
二、工作成效
(一)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组织和高效的运行机制。1.建立组织。在区级层面成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副区长任组长,卫计委主任任副组长,发改、财政、人社、食药部门分管领导为组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
2.建立机制。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出台《清河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实施方案》(河卫发„2014‟45号),明确鼓励以中医为核心的特色专科诊所建设。目前,已审批中医诊所1家(华南中医诊所),进一步满足了我区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二是加强中药的监督管理。出台了《清河区卫生局关于进一 步规范医用耗材、中药饮片、疫苗等采购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家报送供应饮片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授权经销人员委托书等证明材料备案;三是严格按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要求,鼓励中药饮片的使用。
(二)中心、站、村卫生室广泛提供中医药服务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置了中医科,都有中医医师坐诊。广泛采用了20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站情况。近年来,我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配备一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大部分的站完成了此项工作。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配备了常见病治疗的中成药。
3.村卫生室情况。4个村卫生室均配备了常见病治疗所需的中成药,并积极加强中医药的学习和培训。
(三)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1.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全区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50人,其中具有中医全科医师证书的有7人。我委积极推动中医(师承)类别执业医师报名考试工作。
2.不断扩大人才招聘。近年来,我区人才招聘招录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2人,中药技术人员3人。这些人才的引进,短时间使得钵池山、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顺利开诊 并得到辖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3.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二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一院,长西、淮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全面的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市直医院医生每周确保在中心坐诊1-2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3个月一期滚动将医务人员送到市直医院进修学习,队伍建设得到持续加强。
(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近年来,多次组织开展中医义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活动;邀请市中医院知名老专家坐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持续开展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建设工作
1.落实中医药各项政策,发挥医保政策对中医药的支持作用。将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和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报销范围,同时提高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
2.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县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是我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个镇要确定2—3个村卫生室为村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3.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科要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人员,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做好中医健康教育,占健康教育内容 的40%以上;实施好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
三、存在问题
1.中医人才匮乏。目前我区从事中医药工作年龄层次偏大、不能及时补员。仅有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中医执业医师注册。只有个别村卫生负责人能开展简单中医诊疗工作。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较好,基本达到20%的要求,其他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不到要求。
2.中医服务有待提高。中医名医、名家效应比较强,但是过程是缓慢的。目前,基本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力还不够,中医就诊人次不高,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创新培养人才等有力措施。
3.中医药使用导向还不明显。报销比例、范围在政策方面急需突破,群众用药习惯也有待改变。
2016年3月2日
第五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们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通过督导检查对我市的中医工作给予批评指正,促使我市中医工作能够更健康、更有序、更科学的发展。
自2013年2月省卫生厅等7部门下发《河南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来,我们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为重点,按照既定思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下面将我市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
**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辖20个乡镇、街道,456个行政村。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直管试点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华名窑?瓷魁之乡、中国曲剧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辖区内现有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省工人疗养院等14个市直医疗、教学、科研机构,15个乡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7个卫生室。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根据省中管局等7部门的统一部署,2013年8月我市成立了以赵三壮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纳入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目标考核,为圆满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中医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
我市共有设床位医疗机构45家,其中中医医院9家,中医个体3家,90%以上的综合医院都设立了中医科,在我市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共计1982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555人,占总医师数的28%。去年,我市为拓展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和领域,把发展中医事业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结合起来,在制定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时,把能否开展中医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条件,明确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全部开展中医药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我市15家乡镇卫生院及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有中医科,现已初步完成了我市中医药服务的战略布局,为我市开创中医工作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情况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大力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的目标。在市中医院我们设立了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2013年至今累计培训1308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基层人员诊疗技术,促进了乡村2级中医药服务迅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人员数量较薄弱,下一步我市将加强基层西医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支能中会西的人才队伍,争取完成中医药提升工程2015年的发展目标。
(四)县级中医院建设情况
2013年,我市中医院已创立二级甲等医院,各科室的设置及人员、设备的配置基本符合国家《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市中医院扩建医院病房,改善软硬件设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同时还承担着全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培训和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发展的对口支援工作。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能够按照要求开展电子病例、临床路径管理、绩效考核及健康管理服务。
(五)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我市在贯彻落实《关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引导和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人社医疗[2011]12号)和《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指导意见(2013年版)》(豫卫农卫[2012]20号)等文件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于中药饮片的政策规定要求,非药物诊疗技术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的结算比例。
(六)中药监督管理情况
各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房设置比例已达到90%,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中药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监管,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分阶段开展中药市场的集中整治活动,将监管关口前移,加强偏远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消除监管死角,使监管覆盖率达到了100%。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类人才匮乏、基础设施简陋,严重影响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2)地方财政薄弱,资金配备不到位。
(3)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的设置推进较慢。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以上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