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16:1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给我们从事农村研究工作的同志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任务和目标,而且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次赴无锡市考察学习,深刻感受到无锡市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既符合现代化农村建设一般规律、又切合无锡市情特点的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之路,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任务,实现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结合双辽实际情况,解决好“三农”问题,既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不能冲动蛮干,要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问题上不断创新思路。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前途。围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把握好这样几个问题:

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一是要有新理念、新思维。对于农业,要充分认识到无论任何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时候、任何情况下,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要有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城乡统筹的思想促进农村进步,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有了这样的新理念、新思维,确定发展新思路也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有新方向、新目标。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上来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基本目标,突出抓好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渠道由少到多、专业化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品质量由粗到精的历史性转变,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这样的方向、目标,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

三是要探索新途径、采取新措施。主要是坚持非均衡发展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坚持非均衡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搞好区域布局,实现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必须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率先突破;必须注重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科技能人、经营大户加快发展,实现优势群体率先突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增强农业发展能力和增加农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作为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在实践中,要努力推进种植基地化、养殖小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资多元化、项目工业化。有了这样的途径和措施,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实施农村城镇化,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双辽农村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城镇化。

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做强做大中心城镇,发展壮大周边乡镇,积极培育中心村,选择发展一般村,着力构建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枢纽,以中心村为基础,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区域城镇体系。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城市化正是这样一个人口、产业、资本和市场的集中过程。一方面是城镇工业把农业富余劳动力与农村人口拉到城镇,另一方面是 农业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推到城镇。城市工业化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会以更多的资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本,更好的条件和更高的文明去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农业富余劳动力挤占着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地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土地实行规范经营,才能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物资装备得到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机界化和现代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只有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才能减少农业人口,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才能转移到城市,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推动者。龙头企业规模大小,运行状况如何,标志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目前双辽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技术落后,加工增值能力低,名牌产品少,产业覆盖面比较狭窄,市场占有率不高,还不能保证双辽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根据双辽农业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把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加大行政推动与政府扶持力度,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的重点企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企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双赢。强化科技兴农、科技兴企意识、引进适用技术,大力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总之,在“三农”问题上,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无不是创新的结果。实践无尽头,发展无终点,创新无止境。我们只有以突破前人的勇气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使农业真正做到安天下、稳社会的大产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第二篇: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给我们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任务和目标,而且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次赴无锡市考察学习,深刻感受到无锡市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既符合现代化农村建设一般规律、又切合无锡市情特点的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之路,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任务,实现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结合双辽市实际情况,解决好“三农”问题,既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不能冲动蛮干,要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问题上不断创新思路。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前途。围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把握好这样几个问题:

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一是要有新理念、新思维。对于农业,要充分认识到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要有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

展,用城乡统筹的思想促进农村进步,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有了这样的新理念、新思维,确定发展新思路也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有新方向、新目标。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上来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基本目标,突出抓好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渠道由少到多、专业化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品质量由粗到精的历史性转变,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这样的方向、目标,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

三是要探索新途径、采取新措施。主要是坚持非均衡发展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坚持非均衡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势,搞好区域布局,实现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必须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率先突破;必须注重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科技能人、经营大户加快发展,实现优势群体率先突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增强农业发展能力和增加农民

收入的有效途径,作为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在实践中,要努力推进种植基地化、养殖小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资多元化、项目工业化。有了这样的途径和措施,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实施农村城镇化,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双辽农村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城镇化。

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做强做大中心城镇,发展壮大周边乡镇,积极培育中心村,选择发展一般村,着力构建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枢纽,以中心村为基础,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区域城镇体系。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城市化正是这样一个人口、产业、资本和市场的集中过程。一方面是城镇工业把农业富余劳动力与农村人口拉到城镇,另一方面是 农业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推到城镇。城市工业化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会以更多的资本,更好的条件和更高的文明去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农业富余劳动力挤占着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地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土地实行规范经营,才能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物资装备得到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机界化和现代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只有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才能减少农业人口,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才能转移到城市,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推动者。龙头企业规模大小,运行状况如何,标志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目前双辽市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技术落后,加工增值能力低,名牌产品少,产业覆盖面比较狭窄,市场占有率不高,还不能保证双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根据双辽市农业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具有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把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加大行政推动与政府扶持力度,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的重点企业。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企业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双赢。强化科技兴农、科技兴企意识、引进适用技术,大力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总之,在“三农”问题上,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无不是创新的结果。实践无尽头,发展无终点,创新无止境。我们只有以突破前人的勇气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使农业真正做到安天下、稳社会的大产业。

第三篇: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给我们从事农村研究工作的同志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任务和目标,而且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次赴无锡市考察学习,深刻感受到无锡市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既符合现代化农村建设一般规律、又切合无锡市情特点的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之路,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任务,实现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结合双辽实际情况,解决好“三农”问题,既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不能冲动蛮干,要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问题上不断创新思路。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前途。围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把握好这样几个问题: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一是要有新理念、新思维。对于农业,要充分认识到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要有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城乡统筹的思想促进农村进步,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有了这样的新理念、新思维,确定发展新思路也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要有新方向、新目标。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上来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基本目标,突出抓好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渠道由少到多、专业化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品质量由粗到精的历史性转变,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这样的方向、目标,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三是要探索新途径、采取新措施。主要是坚持非均衡发展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坚持非均衡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搞好区域布局,实现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必须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率先突破;必须注重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科技能人、经营大户加快发展,实现优势群体率先突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增强农业发展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作为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在实践中,要努力推进种植基地化、养殖小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资多元化、项目工业化。有了这样的途径和措施,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二.实施农村城镇化,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双辽农村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城镇化。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做强做大中心城镇,发展壮大周边乡镇,积极培育中心村,选择发展一般村,着力构建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枢纽,以中心村为基础,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区域城镇体系。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城市化正是这样一个人口、产业、资本和市场的集中过程。一方面是城镇工业把农业富余劳动力与农村人口拉到城镇,另一方面是 农业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推到城镇。城市工业化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会以更多的资本,更好的条件和更高的文明去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农业富余劳动力挤占着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地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土地实行规范经营,才能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物资装备得到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机界化和现代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只有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才能减少农业人口,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才能转移到城市,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三.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推动者。龙头企业规模大小,运行状况如何,标志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目前双辽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技术落后,加工增值能力低,名牌产品少,产业覆盖面比较狭窄,市场占有率不高,还不能保证双辽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根据双辽农业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把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加大行政推动与政府扶持力度,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的重点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企业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双赢。强化科技兴农、科技兴企意识、引进适用技术,大力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总之,在“三农”问题上,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无不是创新的结果。实践无尽头,发展无终点,创新无止境。我们只有以突破前人的勇气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使农业真正做到安天下、稳社会的大产业。

第四篇: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物流管理09级1班 王珊璐20093319 王腾飞20093316)

摘要: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关键词:农民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1、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

第1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

(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2、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

第三,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 “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2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1、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应该说政府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也符合加入WTO以后的国际惯例。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单纯的粮食直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补贴除了直接面对种粮农民个体外,更应探索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形成农业和农村内在发展机制的政策体系,使之不但具有补贴功能,更具有引导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支持方向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延伸到“三化”领域,其次,要在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为“三化”的顺利推进创造外部条件。再次,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相对脆弱的生态现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试行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放宽和规范龙头企业贷款条件,扩大借贷规模,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在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调整结构。同时,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三化”。民间资本具有存量大、市场活跃、投资欲强烈等诸多特点。事实上,近年来民间投资已呈现出向农产品加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服务业等多领域、多层次进军的趋势。

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聚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以发展园区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增强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载体,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城镇发展的创业者和城镇化的受益者。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用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逐步取代户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多方面服务。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第3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如广东佛山地区通过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成相衔接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帐户为主,通过个人缴费,村组集体给予补贴,政府扶助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突破点

把握了关节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内容;抓住了着力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千言万语,贵在求真;千头万绪,重在落实。因此,抓落实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突破点.“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更是硬道理”,要解决好当前的农民问题,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求真务实抓落实,从五个方面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求突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到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才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才能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迅速启动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二要从职责履行上抓落实、求突破.要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只有政府搭好了台,农民才能唱好戏。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把正确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工作的重点,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为农民精心搭台、细心服务、费心引导,促其发展,实现突破。三要从为民谋利上抓落实,求突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宗旨,解决农民问题必额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关心农民,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要妥善、及时、深入解决好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快速发展。四要从工作方法上抓落实、求突破.工作方法对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同的工作,其方法不尽相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工作中通用的方法。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要把工作方法落实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贴近”上,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工作突破.五要从开拓创新上抓落实。

第4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都要在改革中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必特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因此,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创新,才能突破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第5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参考文献:

[1]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出版社.[2]罗晓东.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增收问题.人民出版社.第6页(共6页)

第五篇: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物流管理09级1班 王珊璐20093319 王腾飞20093316)

摘要: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关键词:农民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1、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

第1页(共6页)

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

(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2、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第三,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 “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应该说政府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也符合加入WTO以后的国际惯例。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单纯的粮食直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补贴除了直接面对种粮农民个体外,更应探索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形成农业和农村内在发展机制的政策体系,使之不但具有补贴功能,更具有引导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支持方向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延伸到“三化”领域,其次,要在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为“三化”的顺利推进创造外部条件。再次,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相对脆弱的生态现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试行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放宽和规范龙头企业贷款条件,扩大借贷规模,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在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调整结构。同时,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三化”。民间资本具有存量大、市场活跃、投资欲强烈等诸多特点。事实上,近年来民间投资已呈现出向农产品加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服务业等多领域、多层次进军的趋势。

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聚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以发展园区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增强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载体,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城镇发展的创业者和城镇化的受益者。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用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逐步取代户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多方面服务。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如广东佛山地区通过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成相衔接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帐户为主,通过个人缴费,村组集体给予补贴,政府扶助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突破点

把握了关节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内容;抓住了着力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千言万语,贵在求真;千头万绪,重在落实。因此,抓落实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突破点.“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更是硬道理”,要解决好当前的农民问题,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求真务实抓落实,从五个方面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求突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到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才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才能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迅速启动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二要从职责履行上抓落实、求突破.要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只有政府搭好了台,农民才能唱好戏。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把正确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工作的重点,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为农民精心搭台、细心服务、费心引导,促其发展,实现突破。三要从为民谋利上抓落实,求突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宗旨,解决农民问题必额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关心农民,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要妥善、及时、深入解决好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快速发展。四要从工作方法上抓落实、求突破.工作方法对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同的工作,其方法不尽相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工作中通用的方法。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要把工作方法落实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贴近”上,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工作突破.五要从开拓创新上抓落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都要在改革中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必特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因此,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创新,才能突破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参考文献:

[1]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出版社.[2]罗晓东.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增收问题.人民出版社.

下载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决_三农_问题的人口学思考

    一、“三农”问题的本质 温铁军教授于1995 年提出以“三农问题”取 代“农业问题”的政策建议,并在1996 年发表的 《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一文中首次提 出并全面阐述......

    解决“三农”问题心得

    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

    解决“三农”问题路在何方

    解决“三农”问题路在何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受到决策层和百姓的广泛关注。要想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办法,就......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出现可喜变化。但由于农民基数庞大,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很少,加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农村基础......

    解决“三农”问题[优秀范文五篇]

    解决“三农”问题,最终要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上来,关键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以县域突破为主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突出工......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出现可喜变化。但由于农民基数庞大,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很少,加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

    农商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

    农商一体化是指身为农民亦农亦商。近来对农产品价格上扬的议论多从农产品价格上扬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的角度来阐述,然而农民是否能从中得到多少实惠还不该过早下结论。直接从......

    全面小康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精选5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农村经济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存在着城乡差距过大的“二元结构”,使得“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