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村专职干部“选聘分离”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村专职干部“选聘分离”工作的调
查报告
关于村专职干部“选聘分离”工作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针对村级行政区域规模扩大、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向村级急剧延伸等实际,探索实行了“选聘分离”的村专职干部制度,致力于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能脱产从事村级公共管理服务的村专职干部队伍,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前段时间,我们根据姚部长批示精神,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格以及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市村专职干部“选聘分离”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工作综述如下。
背景动因
我市从开始,着力改变“当选”即为村专职干部的传统任用模式,探索实行“选聘分离”的村专职干部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实行“选聘分离”是适应新的村级管理职能,理顺村专职干部运行机制的客观需要。1995年来,我市顺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力调整村级行政区划,行政村数从原来的800个减少到297个,全市行政村平均人口达3000多人,最多的有7000多人,加上大量来慈的“新市民”,不少村实际常住人口已超万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农村的统筹调控需求不断增强,大量政府职能向村级延伸,村级组织承担了许多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此外,我市作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县和省农村新社区建设示范县,全面开展了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引导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因此,随着村域范围和村级管理幅度的扩大,特别是政府职
能的急剧延伸和农村社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如何进一步清晰村专职干部的性质定位,理顺运作机制,成为深化完善村专职干部制度必须首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分析,深化完善村专职干部制度,远景目标将是建立一支能承担农村公共管理服务的农村职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类似“政府雇员”,与村级自治组织“并行”,同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从而既保证村级公共管理服务的需要,又确保村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职能的“回归”。所以,实行村专职干部“选聘分离”,旨在改变“当选”即为村专职干部的传统任用模式存在的性质不明、定位不清等弊端,进一步明确村专职干部的性质定位,理顺运行机制,为深化完善村专职干部制度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为加快推进农村职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2、实行“选聘分离”是适应新的干部职业素质要求,完善村专职干部选用
机制的客观需要。村级职能的转变,在促使村专职干部必须明确性质定位的同时,也对村专职干部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市情况来看,虽然经选举产生的村三套班子成员素质在逐年提高,整体战斗力较强,但从专职化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素质、能力、精力等不相适应的问题。像近年来我市各地大胆选拔了一批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以村书记为例,全市297名村书记中,办有一定规模企业的有80多人。这些能人型村干部的优点在于思想观念新、开拓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引导带动作用。但这类村干部自身办有实业,加之多数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在企业发展上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往往公私难两全。对于这类有思路但缺少工作精力的能人型村干部,通过村专职干部制度这个设计,不聘他们为专职干部,可以让他们从繁琐的村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在提思路谋发展上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农村乡土观念、宗派势力以及并村后
残存的小村观念等农村现实问题的影响,不要说集聚村外的优秀人才,村内优秀理想人选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脱颖而出,反而是个别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的人当选为村级班子成员。因此,实行专职干部“选聘分离”,聘用对象不限于村三套班子成员,不限于本村村民,可以极大地拓宽村专职干部选用的视野和途径,有效改变传统任用模式存在的村专职干部工作精力难保证、素质能力不适应、优秀人才难集聚等问题,切实保证村专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实行“选聘分离”是适应基层民主政治进程,增强村专职干部调控机制的客观需要。目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推进,村民委员会“海选”普遍推行,基层党组织“直举”成为趋势,极大保障了党员、村民的民主权利,对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尽管这是一种进步的标志,是一种发展方向,但由于相关规定的滞后、农村现实问题的影响、村民素质的不相适
应,基层民主的快速推进对确保选举结果有效实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统一带来了一定难度。目前,我市村专职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日益健全,村专职干部地位突出,待遇提高,个别人出于谋位置、保位置、争位置等需要,在选举中搞小团体拉票等非组织活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一些村民宗族观念大于集体观念,亲疏关系胜过标准素质,个人实惠重于大局是非,致使村级组织选举竞争激烈,组织意图实现难度增大。虽然我国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规定了“贿选”,但这一法律规定对“贿选”行为界定不具体,对于当事人又缺乏明确的处罚,适用性不是很强,很多行为都是疑似“贿选”,但很难根据法律规定给予明确的界定。同时,《村委会组织法》对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规定,程序过于复杂,不够灵活、便捷,导致村干部进退去留渠道不畅。此外,根据现行有关规定,村级基层组织3年一选,任期相对较短,换届略显频繁,不但大
量牵涉了基层工作精力,而且对稳定村干部队伍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实行村专职干部“选聘分离”,对靠“空头承诺”、搞“小动作”等而当选的对象不予聘用,即使聘用了也能及时解聘,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对村专职干部的调控力度,而且也可以促使党员群众理性参与选举、准确行使权利,助推基层民主良性发展。
探索实践
实行村专职干部“选聘分离”,是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浙江省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等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框架内,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行体制和工作格局的有益探索。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
1、坚持科学选配。一是明确职数岗位。村专职干部职数,以村为单位,以人口规模为依据核定,人口数在1500人以下的村不超过3人,1501-3000人的村不超过5人,3001-5000人的村不超过
7人,5001人以上的村不超过9人。根据我市外来务工人员迅猛增加的实际,从去年开始,我们在确定村人口规模时增加了登记在册的常住外来务工人员数,按30%的比例折算。村专职干部一般设党组织书记、党群工作、治保调解、社会事业、村庄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岗位,因村制宜,实行一人多岗、交叉设置。二是明确条件对象。按照职业化要求,从政治素质、能力作风、群众公认度以及任职年龄、工作精力等方面,严格规定村专职干部选任的资格条件,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一律不得提名、推荐担任村专职干部。同时,积极拓宽选聘视野渠道,村专职干部聘用对象不限于村三套班子成员,不限于本村村民,除村党组织书记不进入聘用程序,直接任用为村专职干部外,其余选举产生的村三套班子成员不一定受聘为村专职干部。三是明确方式程序。村专职干部的聘用采取自我推荐与组织选聘相结合、民主测评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相对
稳定与适度调整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公开选聘、竞争上岗。聘用工作由村党组织负责实施,镇党委负责全程指导把关和审批。村党组织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聘用方案,组织报名竞聘;镇党委对应聘对象进行考察和政审后,确定意向人选;最后由村里召开村三套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评审会议,对应聘对象进行集体评议和表决,最终确定聘用人选。
2、强化关爱激励。一是完善薪酬保障措施。村专职干部报酬一般由基本报酬和奖励报酬构成。实行村专职干部最低基本报酬保障制,规定最低基本报酬与上年度宁波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依据行政村人口规模核定。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其他村专职干部的基本报酬,根据岗位分类,按所在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60%—90%的比例确定,并逐步由市、镇两级财政为主补助解决。村专职干部的奖励报酬与工作考核实绩相挂钩,具体
标准由各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同时,明确村专职干部基本报酬按月发放,确保村专职干部及时足额取得报酬。目前,全市村专职干部年报酬平均在3万元左右,村党组织书记年报酬平均在万元以上。二是完善社会综合保险。全面实施村专职干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四大保险,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同时,对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以上、在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达到退职年龄、个人或所在村获得宁波市级以上综合先进荣誉称号的村党组织书记,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享受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费用由市财政负担。三是强化政治激励。面向村专职干部开展定向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市里每年确定一定的事业人员名额,对愿意继续在村工作的村专职干部进行定向招录,重点向任职时间长、工作成绩突出、在市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村专职干部倾斜,并适时选拔部分特别优秀的村书记进入
镇领导班子。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村专职干部树先评优活动,如结合“七一”建党纪念,组织开展“创业富民好书记”等评选表彰活动,积极挖掘和培育、宣传干事创业的优秀村专职干部典型,激励先进,弘扬正气。四是加大人文关爱力度。建立了村专职干部定期体检制度,保证村专职干部每两年有一次体检。切实维护村干部合法权益,依法严厉打击针对村干部的人身威胁、伤害、诬陷和破坏村公共秩序等行为,加强村干部人身安全和个人名誉保障。
3、规范运作管理。一是明确工作职责。根据村专职干部岗位职数设置,合理确定村专职干部职责,把村级各项工作任务,用定量、定性的形式分解落实到每个村专职干部,做到责、权、利相1 2 下一页
第二篇:学校德育专职干部工作职责
学校德育干部主要职责
学校德育研究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重要的作用,其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其职责如下:
一、德育会长主要职责
1.协助校长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规划,制定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并做好落实和总结工作。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把握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对现代教育思想理解到位,能及时地传递给教师并付之于行动,注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科学制定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建立健全“三育人”岗位责任制,结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师德建设整体水平。
4.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认真制定好活动计划,做好此方面的听、评课工作,要指导任课教师增强德育意识,注重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5.协助校长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和研讨班主任工作,指导班主任制订班级工作计划,总结交流经验,期末指导班主任写好学生评语,搞好学生德育评估,并协助组织开好家长会。6.积极做好德育科研工作,以科研课题促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落实,促学校特色活动的形成;认真组织好每学年的德育工作论文的撰写和评选工作。
7.协助校长认真作好并加强学校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氛围。
8.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工作,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能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持久地开展少年科学院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9.指导少先队工作,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德育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10.组织并开展好学校的艺术节、合唱节、科技节及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建构校内外相结合的德育网络。
11.加强德育的常规管理。经常了解学生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有针对性开展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
12.充分挖掘德育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积极组织指导学校师生开展教育创新实践活动。
13、按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负责制订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并检查和推动工作计划的落实。
14、领导各部门的德育工作,负责对德育组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与检查
二、德育组成员工作职责
15、深入到学生中去,经常参加班会和课外教育活动,及时掌握各班的工作情况,指导校内各职能部门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学校德育工作领导组,部门,教师德育工作职责
(1)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我校德育规划和工作计划,确立德育工作特色,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法制副校长的配备,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指导团委,学生会开展工作,负责做好优秀班主任,先进集体,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评比工作以及对各班级进行德育量化考核;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负责处理有关学生违纪,纠纷事件及校园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教育,根据形势要求,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以及本地,传统教育活动,制订针对性强,切合实际;分期,分阶段实施德育目标,推行德育系列化;积极开展德育课题实践研究,总结经验,开展交流,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2)德育处、教导处:指导各教研组,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做好对各教研组教师德育工作的考核,确保德育课程,课时的实施。(3)总务处:教育后勤工作人员,确立服务育人意识,热心为全校学生服务;加强对职工的教育,使职工做到以自己的形象去感化教育学生,配合抓好校园常规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4)团委、学生会:抓好团支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提高团员的思想素质,及时做好团员的表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能力,积极配合学校政教处做好校园的常规管理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检查工作,配合班主任抓好班集体建设。(5)班主任:履行班主任职责,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充分利用班会课和团队活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社会公德,国家法纪等方面的教育.②搞好班级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建立班级常规,定期召开班委会,指导班务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富有特色的班集体.③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支持,协助科任教师开展各学科的课外活动,互通情况,协调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④确保升旗、早操等活动正常开展.⑤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工作,健全学生档案.⑥联系本班学生家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家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6)学科教师:切实树立为学生的服务意识,倡导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认真学习有关师德的规定和文件,加强师德建设,做学生的表率,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第三篇:选聘到村工作计划
到村任职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从中得到的锻炼让我受益匪浅,思想成熟了,觉悟提高了,工作上的表现也逐渐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认可。随着中央惠农政策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农村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我对自己2011年的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一、加强学习,不断充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延续11年初农村主题教育时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的学习。要做到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的指示,坚决贯彻执行,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村两委保持高度一致,并要经常总结和反复思考,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把理论知识和农村实际相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能丢掉,反而要不断精进,使之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发挥价值。
国家农村优惠政策和鼓励方针在过去的工作中,村民来访是经常会询问有关计划生育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有关问题,我只能做到礼貌、热心的接待,并尽快联系分管村干部给予解决,可是一直都无法及时独立的答复村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通过有关书籍,宣传册,上网查找资料等各种方式及时领悟、掌握农村方针、政策,提高自身能力和业务水平,特别是村民们关注度高、询问频繁的农村优惠政策和鼓励方针,一定不能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当村官先要当村民,不能少了对农业常识的学习,指着地里的油菜说是萝卜这样的蠢事不能再犯,这样无知可笑言行实在愧对“大学生村官”的名号;还是有些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苦,总还让别人觉得有些娇气,对农村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也不掌握不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多与村干部、同事交流,学习其工作经验,更好的参与农村工作;要多与村民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要做好村民“贴心人”的决心,多听取村民的意见,加深对村情、民情的了解与深入。
二、总结经验,制定计划,继续做好各项日常工作
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村中的各项日常工作,及时做好各类会议、活动记录,资料的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协助村干部做好“三务”公开工作,促使在村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协助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组织收看、课程辅导、设备的管理维护、信息的搜集反馈等工作,提高远程教育播放率,课件资源的使用率。
目前,我正着手建立团山村党员信息档案,以便及时更新组织发展情况。建立电子户口册,方便日常的管理与查询,便于户口管理,提高办公效率与办公质量。计划完善村民信件服务整理工作,以方便村民查找,避免信件人为丢失。由于村两委干部的支持,此项计划也已经展开,新的信件架已经安装到位。去年我村信息报送工作位列全镇倒数,此项工作本该由我接手,但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安排以及我的重视不足未能很好开展,今年该任务我必须按时按量按质的完成。
计划生育工作向来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团山村人口多,分布广,抢生、偷生、违反政策生育的隐患一直存在,再加之流动人口、下岗职工、非婚生育、离婚再婚等特殊人群的管理困难,计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繁杂琐碎,入户随访工作不管刮风下雨都必须严格开展,这就要求计生工作人员必须察访细心、不怕苦不怕累;劝解耐心,要带情说理。协助妇联主任和计生专干参与村计生工作一直是我在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参与村计生工作,不仅让我多了和村民们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还可以锻炼我的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是精神毅力。
三、文化引导,以人为本,精神文明建设
村容村貌的整治能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助于改变农村中存在的卫生陋习。环境卫生重在保持,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
由于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很多在外打工的青年选择返乡寻求发展,春节后,团山村的流出人口已经超过300人。经济危机阻挡不住团山人勤劳致富的决心,作为村官,我们能做的就是关心村里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的父母后顾无忧的为美好生活奋斗。周末的时候,我可以自己给小学、初中的孩子辅导、补习功课,给上小学的孩子上英语启蒙课。暑期可以办留守儿童辅导班,既能辅导帮助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还可以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隐患。此外,邀请当老师的朋友、同学加盟,打打友情牌,在费用上可以节省很多。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多动脑筋多跑腿,帮助有劳力农户上项目,慰问五保户和低保农户,力争让本村人文环境更加和谐。
本周内,我村第一个农民书屋就要挂牌开放,投入使用了。届时,农民书屋内近XX册各类图书将全开架开放,并配有成套的桌椅,切实为农民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农民书屋建成后,将使农民朋友在农闲时节了解生活常识、科技教育、市场信息、工艺编织等多方面知识,真正让农民用知识武装头脑,发挥科技优势,走上致富之路。
2011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认真执行计划,并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变化,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争取好的成绩,为基层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选聘分离下的和谐社区建设思考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承载基础。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去年,我们以建设新型社区为目标,以实现群众的政治
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功能为核心,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在全区32个社区推行“选聘分离”,大胆探索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经过近两年的运行,“选聘分离”适应了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社区各个方面在新体制下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一、构建新型社区自治架构,满足居民“当家作主”的需求
构建以“选聘分离”为特征的新型社区自治架构,就是把社区居委会的产生和社区工作者的聘用区分开来,让社区成员以志愿者的身份、以合法的形式、以居民的意愿参与到社区建设与管理中来,同时由居委会聘请社区专职工作者,建立职业化的社工队伍。实行“选聘分离”,进行社区直选,让每一个居民都有了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平台和渠道,有选择社区当家人的权利,有参与社区建设的机会。“选聘分离”体制下,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组两会”社区自治结构。居委会成员由社区居民或居民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依法直接选举产生,他们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在社区中有影响,并热心社区事业,不坐班、不拿薪水;居委会下设社区工作办公室,由聘用的专职社工组成,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社区运行成本由政府及社区自身资产收益承担,专职社工的工资待遇与工作绩效紧密相关;社区居民对社区居委会及办公室的工作具有审查和监督权,具体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承担。新的社区居委会成员来自各个方面,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十分民主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更多的社会精英参与决策和管理社区事务,大大提高了社区自治的质量。目前,全区基本形成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体系。
同时,不断丰富社区自治的内容,规范社区民主的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决策、议事、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及保障居民自治健康、有序发展的运行机制。探索了社区听证会、议事恳谈会、民主评议会“三会”制度,使居民各项民主权利得以充分行使。实施“选聘分离”后,极大调动了社区居民和单位的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有效动员和整合了社区各种力量及资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做社区主人,为社区尽力”等理念深入人心,居民对居委会的称呼由“你们”变成“我们”,初步形成了“社区事务社区定,社区难事社区解,工作绩效社区评”的局面,更好地发挥了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有效将社会转型期的新矛盾、新问题化解在基层。
二、搭建新型社区服务平台,满足居民“便民利民”的需求
我们围绕社区政务性、公益性、经营性“三类服务”,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协调各方资源为基本方式,以建立低偿服务实体为补充,以社区组织为纽带,构建了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化、网络化社区服务体系和平台。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实体产业化、服务场所标志化”的思路,建立了政府政策性投入为主导、奖励性投入为补充、社区资产经营收益为保障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了社区工作及社区服务的健康运行。同时大力实施了社区“300”工程(居委会办公和服务场所达到300平方米),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并统一外观设计、统一功能分区、统一标牌制作、统一社区标志,目前,全区已有17个社区达到要求,区政府配套安排建设资金近200万元。
一是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开展政务性服务。全区各街道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由政府投入,各社区承担,开设了计生服务、社区教育、在地统计、协税护税、经济普查、城市管理等10个服务窗口,服务内容涉及120多项,为居民办理城市“低保”、劳动就业、计生服务等社区公共事务。目前,全区已建成街道服务中心4个,社区服务站56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22个,社区劳动服务中心32个。大公桥街道还印制了“社区服务一卡通”,将各项服务的流程,居民需要提供的资料、受理部门的地址电话等一一列具,方便了群众。
二是突出“公平友爱”主题搞好公益性服务。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开展了“关爱救助进社区”行动,实施特困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在各社区设立“爱心超市”,建立起以社区为依托的长效帮困机制。
三是立足群众需求探索经营性服务。各街道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多样化、分层次满足居民就业和创业需求;通过政策
第五篇:驻村工作调查报告
驻村(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工作调查报告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驻村工作队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蔬菜所驻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帮扶工作队于9月1日入村开展工作。入村后,我们和村两委班子及驻村任职干部一起,初步制订了工作队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深入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古荥镇孙庄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村“两委”干部认真研究,在征得古荥镇党委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古荥镇孙庄村工作的整体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村貌
孙庄村位于惠济区北部,北临黄河。下辖 7 个自然村,全村人口290
3人,890户,分为 11个村民组;耕地3000亩,滩地2000亩,人均耕地1亩。全村拥有农机具7台(套),机耕面积占 100。灌溉用机井 70眼。
(二)人口构成情况
性别及年龄构成:总人口 2930人中,男 1500人,占 51%,女1403
人,占 49%;16周岁以下580人,占19%,16周岁至60
周岁1742人,占60%,60周岁以上610人,占21 %。
姓氏构成:大小有个姓氏。其中比较大的姓: 孙姓510
人,占 19%; 邵姓310人,占 11%;姓人,占%;姓口人,占%;姓口人,占%;,其他人,占。
(三)经济发展情况
1、经济结构。就业为主。
在第一产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作
物。小麦产量,效益,玉米产量
效益,蔬菜种类:,,;产量,效益。
2、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粮食在作为口粮的同时,全村每年可出售小麦公斤,玉米公斤。大棚蔬菜种植户
户,共亩,产量效益。二是经济实体。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
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柴油等农
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
乏技术和市场信息。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
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
4、致富能人情况。群众公认的致富能人有1个,邵宪斌。
5、农民负担情况。税费改革政策和粮食直补资金执行到位,不
存在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农民群众的主要支出是教育、就医、农资、日常生活开支等。
(四)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较强。全村现有文明户户;村民的计划生育观念较前几年有所增强,但计划生育工
作仍有一定难度。村中现有小学1 所,占地亩,有教学楼 2座,教室、教师办公用房45间,教职工14人,均为公办
教师,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全村社会
治安状况良好,轻微的治安案件虽有发生,但并未发现黑势力和邪恶
势力活动,没有发现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村里有 孙、邵、大姓,占全村人口的 29%,在村里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家族、宗
族矛盾也时有表现。村民对村里的治安状况满意。
(五)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l、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成员10人。党支部5 人,其中支部书记1 人,支部委员4 人;村委5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1人,村委委员3人。平
均年龄
岁,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人,中专文化程度 5人,大专 2人,大学2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刘遂虎,48岁,大专文
化程度;村委主任邵成山,35 岁,大专文化程度。此外,有大学生村官2人,任。
2、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协调,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
3、党员队伍情况。2009年底,有党员99人,其中 60 岁
以上的党员27人;占27 %;31岁—59岁党员67人,占67 %;30岁及以下党员5人,占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人,占%。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人。
4、入党积极分子情况。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有 26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 2人,其中年龄最大的42岁,年龄最小的 39岁。
5、兵、青、妇组织建设情况。村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组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矛盾和纠纷。
(二)教育方面。
(三)村中道路。
(四)社会保障体制,对失地农民的劳务用工。
(五)经济结构调整,村民纯收入9800,集体经济。
(六)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村民的文化素质。二是村民现状,进取精神。三是村民文化生活。
三、对策建议
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努力实现“让班子强起来,使队伍聚起来,把新村建起来,帮群众富起来”的工作目标。
(一)扎实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l、让班子强起来。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两委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帮助两委干部在议事中规范程序,在办事中健全制度。重点细化落实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村两委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组织村两委干部到经济发展先进的示范村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理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
2、把队伍聚起来。要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以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动力。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输入新血液,解决党员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围绕本地实际,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采教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保证每个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3、加强兵青妇组织建设。兵青妇组织是党联系各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帮助村支部加强兵青妇等群众性组织的建设,建立机构完善组织,创新载体,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增强活力。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1、指导帮助孙庄村尽快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2、于2010年底完成16栋安臵楼的搬迁工作。
3、野生动物园建设争取于2010年底开工;争取用2-3年时间完成整个新村建设任务。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促使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房产臵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力度的加大,孙庄村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所以必须有更多的农民实现由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实现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转变。
1、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就业本领,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依托房产臵业的发展,重点加强蔬菜生产和农贸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快形成蔬菜生产和集散中心。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l、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