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军转资讯:晋中市实现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新突破
2015年军转资讯:晋中市实现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新突破
关键词:军转 张为臻 军转干部 计划分配安置 军转公选 军转工作 晋中市
军队转业干部服役期间德才表现和贡献与安置挂钩,是中央对军转安置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重要原则和根本方法。2014年晋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在借鉴山西省军转办和其它先进省份及晋中市委组织部安置正团职干部积分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副团级及以下军转干部中采取量化考核的安置办法,按照这一办法,晋中市委组织部和市人社军转部门对安置的5名正团职和28名副团职及以下军转干部全部实行了量化考核、积分选岗、一步到位、阳光安置,进一步规范了全市转业安置工作,增加了透明度,减少了人为因素,为实现公平公正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既体现了中央的安置精神,也适应了安置形势任务的需要,又体现了阳光安置的时代特点。
一、大力协调,合理制定安置计划。编制科学合理的安置计划是安置好军转干部,完成军转任务的前提。5月份,接收军转干部档案后,对军转干部的数量、职级结构、专业专长做了统计,并参照了本人的安置志愿,对军转干部安置的岗位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及时与编制部门协调,选择把有空缺编制的行政和参公单位、省军转部门提供的条管单位列入安置计划,结合近年来接收军转干部情况,形成了安置单位冷热搭配、平衡负担的安置计划表,为妥善安置军转干部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严密组织,确保考核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标准是推进量化考核的关键步骤。在多方征求意见,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借鉴本省及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斟酌,多次修改,报市军转安置工作领导组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最后审定,制定出台了《晋中市副团级及以下军队转业干部量化考核安置办法》。《办法》设立职务、军龄、奖惩情况、服役地域和服役期间的德才表现等六项赋分项目,根据档案记载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逐人逐项打分,分职级计算综合成绩,张榜公开打分考核结果。对担任副团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含对应级别的文职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量化考核成绩即为综合成绩,对担任营级以下职务(含对应级别的文职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按照量化考核成绩和笔试成绩,加权平均计算综合成绩。在出现综合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军转干部在艰苦边远地区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时间长短、军龄长短、职务等级高低、任现职时间长短依次排列。为保证考核各项分值准确,量化考核时要听取军转干部本人的意见,确认无误后,在个人量化考核赋分表上签字。
三、公开选岗,规范考核结果应用。近年来,各地在考核结果应用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我们选择把量化考核排名结果作为军转干部选择安置岗位的顺序,充分尊重军转干部的选择权,切实维护军转干部权利,让服役期间德才表现好、贡献大者得到从优安置,树立起鼓励长期服役、多做贡献的鲜明导向。量化考核工作结束后,组织召开军转干部选岗大会,将量化考核赋分结果、综合成绩排名情况和可选择岗位情况全部公开发布,军转干部按综合成绩的排队情况,分职级由高到低,根据自己的意愿依次选择岗位,选择自己满意的一个安置单位,并由本人签字确认,选择结果现场公开,报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领导组批准,向部队发出报到通知。
2014年以来,晋中市认真学习第六次全国军转表彰会议暨全国军转工作会议精神,把完成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作为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的实际举措,作为改善地方干部队伍结构的具体办法,作为检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着眼从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中定方向、从其他省市比较中找差距、从军转干部的呼声中求突破。通过制定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军转安置办法,满足广大军转干部的企盼,响应社会各界对公开透明安置军转干部的新要求。根本目的就是打造阳光安置,推行政务公开,努力实现部队、接收单位和军转干部的三满意。
(原题目:晋中市实现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新突破;来源:晋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二篇:常德市军转安置工作相关资讯
常德市军转安置工作力争“三满意”
从2012年11月30日湖南省常德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的召开到2012年12月3日为止,115名的军队转业干部绝大部分已经安置到岗。市委、市政府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再次彰显。
市委、市政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拓宽安置渠道,深入挖掘安置潜力,进一步加快安置步伐,使得军转干安置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政策规定,要不辱使命的完成国家下达的安置指标。将115名军队转业干部按政策逐步安置到各级行政单位,或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确保军队转业干部就业的基础上,让军队转业干部能够在所安置的岗位上,继续充分发挥军人榜样的力量,发扬军队精神,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发光、发热。最终做到部队、用人单位和军队转业干部“三满意”。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等相关负责人,对今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特别重视,一再强调,要杜绝跨年安置的现象发生。这体现了常德市领导阶层认真、高效的办事态度,和和全力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精神。
参考资料:http://changde.cdyee.com/content/2012-12/03/content_358191.htm
第三篇:细数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亮点
网址:bj.offcn.com
细数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亮点
2013年中央单位军转安置工作已经展开,全国军转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介绍,今年全军和武警部队将有4.1万名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
回眸近年来军转安置工作亮点,两种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有力保障;做好军转安置工作是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
“快车道”名副其实 ——从95%看安置效率之高
2012年,全国军转安置计划比往年提前下达,年底前安置率达97%,转业干部离队报到率连续3年稳超95%,全军和武警部队4.6万余名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8400多名随调随迁家属得到妥善安排。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两个关键词:扎实、高效。
近几年,全军和武警部队干部转业工作困难多、压力大,转业安置任务仍然如期完成,关键靠什么?全军转业办有关负责人说,一靠军地各级领导重视,亲力亲为,有力推动;二靠军地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无缝链接,扎实推进。
军队各级干部部门严格按政策审核转业对象及安置方式、去向,大单位组织部队和省军区集中审档,增强了转业安置计划的科学性。沈阳、兰州、南京等军区坚持每年与驻地省区市召开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军地有关部门座谈研究,共商移交安置工作。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抓好军转安置计划落实。山西、河南等省将军转安置工作纳入党管武装内容,实行领导述职问责;江西、湖北、云南等省将军转安置工作纳入省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保证安置任务落到实处;黑龙江、广西、陕西等省区将转业干部安置与市县领导班子建设通盘考虑,选调师团职转业干部到各级领导班子任职。
“阳光法”深入人心 ——从8.9%看安置倾斜之策
曾荣立一等战功的柯世斌没想到,转业安置时,重庆市组织人事部门让他自己提出安置意愿,最终如愿进入市电力公司。这一结果得益于军转安置工作中长期实行的倾斜性政策,对功臣模范及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转业干部,给予照顾安置。
2012年初,中组部、人社部、总政治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改进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军转安置工作更加“阳光”,安置重点更加突出,安置导向更加鲜明。统计显示,2012年1.2万余名师团职转业干部得到重点安置,4100多名功臣模范以及长期 1
网址:bj.offcn.com 在艰苦边远地区和飞行、舰艇等岗位工作的转业干部得到照顾安置,照顾安置约占当年转业干部总量的8.9%。
各地紧随其后,纷纷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上海、贵州、青海等省区市制定相应政策,规范转业干部职务安排;江苏采取量化考核、积分选岗的办法安置师团职转业干部;河北、广东等地对转业干部实行分类安置,制定完善计划选调、考试考核等办法;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实行网上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安置工作进一步公平公正、规范有序。
令人欣喜的是,照顾安置并未引起“攀比”,这种倾斜之策向广大现役干部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在部队贡献越大,转业到地方安置越理想。
“网络化”紧贴时代
——从100%看教育培训之效
今年,全军和武警部队4.1万名转业干部人人拥有了参加网络培训的个人专用账户,所需费用由总部统一拨付。开展网上培训,是国务院军转培训中心采取的新举措,意在扩大转业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性。国务院军转办领导介绍,2012年全国军转干部适应性培训参训率接近100%。
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近几年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中组部、总政治部依托培训机构,精心组织全军师职转业干部集中教育培训。国务院军转培训中心依托北大、清华,对安置在中央单位的转业干部实施专业培训,对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实施网上远程培训。各地组织的基地化、网络化、个性化培训异彩纷呈,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
军队各大单位也探索出不少新办法:广州军区统一部署转业干部离队前教育培训,编写规范教材,下拨专项经费;总参、总后、空军借助军地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开展转业干部离队前教育培训;沈阳、兰州军区分级分片,集中组织转业干部教育培训;白山军分区协调驻地有关部门,组织转业干部提前到党政机关实习培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反馈的信息更是令人鼓舞:2012年全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上岗前专业培训参训率达96.9%;全面铺开网络培训后,已有3.6万余名历年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参加学习。
“推介会”喜报频传 ——从80%看自主择业之路
2013年1月21日晚,一场以自主择业转业干部为对象的就业推介会,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栏目紧张激烈地进行着。参与求职的张平、汪家莹等4位自主择业干部以出色表现,赢得现场观众一阵阵热烈掌声,现场18位企业家嘉宾争相聘用他们。这是首期全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实验班上的可喜一幕。
网址:bj.offcn.com 各地针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推介会喜报频传:全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率已达80%,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达90%以上。国务院军转办领导介绍,2001年出台自主择业安置政策以来,全国已有12.3万名转业干部选择这一安置方式。近年来,各级在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把自主择业安置工作着力点放在促进就业创业上。今年初,广东省成立全国第一家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就业创业促进会,各省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定期举办就业推介会,帮助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就业创业。
全军转业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规模,约占每年转业干部总量的18%左右。这也充分说明,转业干部选择安置方式已经趋于理性客观,随着自主择业政策不断完善,这一安置方式一定能发挥更大作用。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第四篇:军转干部地方安置工作程序
浅析军转干部地方安置工作程序
2013-05-03 09:56:05来源:互联网点击:
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程序全国各省各有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也不大相同,作为资深老转将其总结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档案篇
三月第四月初,各军区、各兵种、四总部将军转干部档案提交安置地移交组(联络组,有的没有设置该机构),或安置地一觉省军区移交办。
四月中旬,由以上单位进行档案审查。根据安置政策将档案整理出各安置去向。在军转安置会议上将档案移交省直、省会城市、各地县等军转办。
五月上旬各级军转部门召开安置工作会。各军转办审查档案。对不符合留各安置地的档案进行调换。
六月中旬,军转办组织召开有接收转业干部任务的单位选调会。提供有关凡列入计划分配并且符合安置条件的转业干部文字材料与接收单位协调。会后,接收单位与转业干部可以自行联系,进行双向选择。
移交档案。军转办审查符合条件者,向转业干部所在部队发出《报到通知》。同时,向接收单位发出《分配通知》(含网上通知)并移交转业干部的档案。
2.报道篇
转业干部接到军转办开具的《报到通知》后,持《报到通知》和部队开出的行政、组织、供给关系等介绍信,直接到接收单位报到。接收单位在转业干部报到后,按照统一格式,开具《报到证明》和《自然情况证明》,交转业干部本人留存备用。
3.培训篇
由各级军培中心组织。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详见《培训通知》。
4.落户篇
8月底,转业干部培训结束后,军转办将组织办理落户口的手续。转业干部持转业证、接收单位出具的《报到证明》、《自然情况证明》和拟落户口薄等有关材料(需新立户或报集体户口的,接收单位要在《自然情况证明》中注明其派出所名称),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办理落户手续。之后,公安局开具的《入户介绍信》等有关材料,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第五篇:军转安置工作程序
军转安置工作程序
每年的4、5月份,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工作小组、中组部、人事部、总政治部联合召开全国军转安置工作大会,部署当年的安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各省区市按照大会精神,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军转安置工作。现将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管理的企业(在京)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工作程序介绍如下:
1、召开安置工作会。一般在每年第一季度召开“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管理的企业(在京)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总结去年经验,部署本工作,下达转业干部的接收分配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各企业集团、公司、科研、院校与事业单位人事(干部)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召开选调会。接收分配计划下达1个月左右,国务院军转办择期组织召开军队转业干部分配选调会,有转业于部接收任务的单位与符合进京条件的当年转业干部在会上直接见面,进行双向选择。部队二部部门在会上可当场向接收单位介绍转业干部情况,提供有关材料并根据需求推荐转业干部。会后,接收单位与转业干部可以自行联系,继续进行选调。
3、签订接收卡。经过双向选择达成意向后,由转业干部与接收单位共同填写《中央国家机关(企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登记卡》,转业干部本人亲笔签名、接收单位人事(干部)部门盖章后报国务院军转办。每名转业于部只能填写一张登记卡(即只能确定一个单位)。登记卡签字盖章后即生效,接收单位和转业干部不得改变。
4、移交档案。国务院军转办根据签订的接收卡,向北京卫戍区转业工作办公室、武警北京移交办、公安部现役办调阅转业干部的档案。经审查符合条件者,国务院军转办将在确定时间统一向转业干部所在部队发出报到通知。同时,向接收单位移交转业于部档案。
5、转业干部报到。转业于部接到通知后,持国务院军转办开具的《报到通知》和部队开出的行政、组织、供给关系等介绍信到接收单位报到。接收单位在转业干部报到后,为国务院军转办开具《报到函》,根据档案材料为转业干部出具落户用的一刍然情况证明》,交转业于部本人。
6、转业干部培训。分配到中央医讥关和中央管理企业的全体转业干部,在正式上岗之前,都要参加由国务院军转办和培训中心组织的全员适应性培训。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详见《培训通知》、《培训通知》将与《报到通知》同时发出。
7、转业干部落户。转业干部适应性培训结束后;国务院军转办将组织集中办理落户口的手续。转业干部持转业证、接收单位出具的《报到函》、《自然情况证明》和拟落户口本等有关材料(需新立户或报集体户口的,接收单位要在《自然情况证明》中注明其派出所名称),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中办理落户手续。之后;持北京市公安局开具的《入户介绍信》等有关材料,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8、办理转业干部存档手续。为适应军转安置工作改革的需要;对自主择业的转业干部,凡符合进京条件并列入当年转业计划的,在自愿的基础上,本人申请、经国务院军转办批准,甲、乙双方签订存档协议后;可将其档案存入国务院军转办军转培训中心转业军官流动人员服务处。存档期间保留其转业干部身份,本人再就业时;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应手续。同时,流动人员服务处提供军转安置工作有关政策咨询。办理因私出国护照等项服务。
回答楼上那位问目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地点问题,请参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第16条—21条,原文如下: 安置地点
第十六条 军队转业干部一般由其原籍或者入伍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也可以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第十七条 配偶已随军的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一)配偶取得北京市常住户口满4年的;
(二)配偶取得上海市常住户口满3年的;
(三)配偶取得天津市、重庆市和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副省级城市常住户口满2年的;
(四)配偶取得其他城市常住户口的。
第十八条 父母身边无子女或者配偶为独生子女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父母原籍、入伍地或者父母离退休安置地安置。
第十九条 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也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一)自主择业的;
(二)在边远艰苦地区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的;
(三)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四)因战因公致残的。
第二十条 夫妇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的,可以到任何一方的原籍或者入伍地安置,也可以到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一方所在地安置;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转业一方可以到留队一方所在地安置。
第二十一条 因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新建扩建单位以及其他工作需要的军队转业干部,经接收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
符合安置地吸引人才特殊政策规定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该地区安置 关于常住户口问题,目前我也正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常住户口是相对临时户口的,现在一般外地打工的有可能取得临时户口,这样的户口肯定是不行,但是我不清楚象大学生办理的集体户口算什么类别!
建议楼上的那位大哥可以向当地军转办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