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2010
文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一直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不仅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了解基本国情,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成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他们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响应团省委“关于开展2010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和校团委的要求。文学院号召全院学生利用暑期时间深入基层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社会实践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高度重视,组织动员
文学院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总支在暑假前就组织召开了“文学院2010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并向各年级、班级印发《关于开展2010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校团委对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和《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申请表》,并为每位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开具“暑期社会实践介绍信”以便于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二、联系实际,形式多样
今年我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组织形式上采取团队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今年文学院暑
期社会实践共有校级重点团队1个,院级团队6个,以团队为核心带动广大学生参与,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了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二)地域上以学生的生源地为基础,分布较广。此次社会实践地点遍布济南、烟台、青岛、威海、枣庄、潍坊、滨州、东营、济宁、淄博、临沂、泰安、日照、莱芜等山东各地市,其中在烟台、淄博、枣庄、泰安、潍坊实践的同学人数居多。此外,我院学生实践的地点还延伸到其他省市,包括新疆、安徽、贵州、青海、甘肃、四川、上海、武汉、江苏、福建、沈阳、河北、河南、黑龙江等省份。
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此次社会实践,文学院紧密围绕团省委和校团委提出的“服务三农发展 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题,积极引导同学们深入基层、服务三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本次社会实践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志愿服务活动。如农村支教,走访灾区,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服务社区,宣传文字规范知识和先进文化等。
第二,社会调查活动。针对现状及热点话题进行社会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如对农村休闲文化的调查,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关注“三农”问题,对食品安全的调查;对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调查,对低碳生活与市民环保意识的调查等。
第三,体验生活活动。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基层体验相关行业的不同工作,提前了解社会和专业知识在社会中的作用。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文学院把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年度宣传计划,通过新闻媒体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报道。其中,“览农村休闲文化 传现代文明之光”校级重点团队在东营的实践活动得到了《东营日报》的报道和东营区电视台的节目专访(8月18日都市风栏目)。
在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还进行了工作总结,通过组织“实践归来话成就”座谈会、“优秀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等活动,组织广大学生交流体会、汇报成果,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经验,收获成果
(一)学校、学院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学院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专门组织成立了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前期宣传,营造氛围,引导全院学生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鼓励他们积极深入社会,体验生活。
(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社会各界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在食宿、安全及活动的开展方面为我们实践的学生提供了很多便利,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也为广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提供了场所和保障。
(三)学生思想素质的进步和提高,是社会实践的最大收获。通过深入调研农村、服务社会,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当前社会的现状
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客观现实带给学生们的教育是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暑期社会实践使他们在服务和奉献中多了一份对社会的了解和责任,少了一份幻想和稚嫩。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得以运用于实际,对提高他们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大有裨益的。
六、认识不足,积极改进
2010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收获了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社会实践的参与深度不一。有个别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态度不够认真,在实践中做得不够深入细致。
(二)社会实践的广度有待于加强。社会实践所涉及的社会面还比较有限,在今后的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开拓加强。
(三)学生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待于提高。在与实践单位的联系和接触中,部分学生出现了沟通阻碍、时间安排不当,流程不清等情况。
基于此,我们专门组织了暑期社会实践的交流、分析座谈会,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把实践内容、实践技能和实践精神贯彻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唯有如此,才能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社会实践带给他们的意义和改变。
文学院
2010年9月26日
第二篇:文学院暑期三下乡及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文 学 院 2 0 1 1 年 暑 期 三 下 乡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总 结
文学院团总支
2011年10月15日
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开展争先创优系列活动,坚持服务基层群众和促进青少年成长相结合,坚持志愿服务与科学研究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了提高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增强专业知识,拓展自身素质,文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结合自身师范专业的优势和特长,特此开展了201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学院积极筹备此次活动,动员全院大学生参见社会实践活动,对各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精心选题充分论证,确保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的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文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既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也奉献了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将我院的暑期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前期筹备
为动员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2011年6月23号上午九点在主楼206文学院团总支办公室,文学院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全体队员在文学院团总支副书记王峰的组织下于收看了全国高校学生“永远跟党走”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的电视直播。
直播结束后,同学们对启动仪式上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尤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提出的三点希望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王峰老师要求各位同学牢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精神,高度重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凸显我校的实践育人的特点。
最后,王峰老师对本次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活动安排做了统一部署。会议中讨论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要求和组织形式等四个方面。
二、活动概况
本次关注留守儿童服务团共有两支队伍:第一支支教团赴临泉县陈集镇汇景学校(其中第一党支部3人),(7月11日——7月16日);第二只支教团赴涡
阳县龙山镇张杨李小学,(7月11日——7月16日)。
1、积极开展以“践行争先创优 服务留守儿童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文学院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积极开展“三下乡”义务支教活动。阜阳市和亳州市位于安徽北部,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属于经济贫困地区,临泉县陈集镇和涡阳县龙山镇都属于当地经济较贫困的地区,因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有着教育水平低,失学和辍学现象严重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校舍简陋,教学设施陈旧和匮乏现代化教学设备等一系列问题。文学院的两支义务支教团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
其中支教团队主要围绕义务支教和社会调研两个方向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此次社会实践工作:
义务支教:义务支教的两支队伍每天上、下午各有两个小时的授课时间分别是上午9:00-11:00和下午15:00-17:00。其中每天上午的两个小时给同学们进行正常教学,主要教授语文和数学。每天下午给同学们上素质拓展课,包括诗文朗诵、绘画入门、体育教育、书法辅导、英语会话等。
7月11日上午两支支教团队分别抵达陈集镇汇景学校和张杨李小学,随即开展了安全教育第一课,从安全用电、防溺水、防火、防盗、防骗等几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进行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爱心捐赠:针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短缺的现状,文学院共向两所学校捐赠了价值1800元的图书,丰富了广大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
自护教育:支教服务团共举办了两场“自护教育在校园”的专题讲座。从安全用电、防溺水、防火、防盗、防骗等几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亲情陪伴:组织青年志愿者陪同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做游戏、聊天交流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疏通:由于缺少父母的教导和关爱,许多农民工子女的心灵逐渐变得内向、孤僻。志愿者们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寻找知心姐姐等方式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摆脱心理压力。
素质拓展:通过开设诗文朗诵、绘画入门、体育教育、书法辅导、英语会话等形式多样的兴趣辅导课程,不断拓展农民工子女综合素质,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
感受党的光辉历程:争先创优系列活动,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图片展,感受红色经典爱国影片展、红色黑板报、追寻红色足迹寻访老党员等活动,让他们喜欢历史,了解历史,使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坚定了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支教期间,同学们严格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有秩序的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了解了同学们的心理状况,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压力。同时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让同学们学习到了新的学习方法。
社会调研:我院进行社会实践的同学积极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先进团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社会调研
在开展义务支教的同时,也有专门的同学积极进行社会调研。我们共印制了200多份调查问卷,每天有义务支教的同学深入到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进行调研。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调研,我们掌握了农民工子女现在的家庭环境、心理状态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同时也注重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陪护。每天放学我们会有同学把孩子们送回到家里,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2、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的成员有两位党员和四位预备党员,他们在实践的同时也与当地的党员群众进行座谈交流,深入学习他们的“创先争优”事迹,努力提高自己作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做先进党员。
支教团成员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努力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
责,事事争当先锋,努力争创优秀。积极学习当地先进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以他们为标准,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文学院学生会各部门对“关爱农民工子女”课题进行了分解任务,分部门撰写调研课题内容。
非毕业班各班同学对“暑期调研课题”进行认真选题。分别撰写调研报告。
三、认真总结,转化成果,加强宣传。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拨了专项资金以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每位同学通过实践活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暑期酷热难耐、加上蚊蝇叮咬,农村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学生义务支教志愿者们都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支教活动中所锻炼出的甘于奉献、善于创造的意志和品质将使自己终生受益。
(一)体会及思考。在支教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们很纯洁,很勤劳,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他们有着一颗渴望学习的心,有着一颗渴望了解学习新事物的心。皖北农村的落后,制约着孩子们学习新事物的进程,我们希望政府及更多的社会人士来关注农村的教育,关注留守儿童。
大学生志愿者们想留守儿童之所想,急留守儿童之所急。他们力争利用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一颗热忱服务的心,在指导小学生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拓阔他们的眼界;让农村小学生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知晓国内外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件;并籍此让他们树立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发奋学习、早日成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活动的意义。社会是个大舞台,实践是个大课堂。当代大学生必须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这个在课堂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才干,丰
富人生阅历。在本次在支教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及农村教育的现实,锻炼了实际能力,增强了服务社会本领。大学生志愿者在了解贫困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基础上,进行义务支教、进行更改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设,为安徽皖北地区的农村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阜阳师范学院的学生走上小学的三尺讲堂,也是对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提前体验。在支教活动中锻炼自己驾御教学、驾御课堂管理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支教活动既服务了了农村教育,服务了社会,又锻炼了自己。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学习到了很多很多。在给当地留守儿童送去关心与温暖的同时,更让同学们得到了历练,向社会展现了我校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当地学校和群众的高度肯定与一致好评。阜阳日报、阜阳电视台等媒体对文学院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大学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在团中央、团省委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在文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更好更有效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继续谱写激昂奋进的青春之歌!
文学院团总支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五日
第三篇:文学院院级暑期社会实践策划4
“关注留守儿童·知识回馈教育”暑期社会实践策划 为贯彻鲁东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响应校团委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10年暑期,我们计划以文学院为主要力量,开展主题为 “关注留守儿童·知识回馈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1、利用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在山东省临沂市逸夫小学,为当地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开阔农村学生们的视野,丰富农村学生暑期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与教学一线的老师进行交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基层,将学习到的理论与教师们多年的经验相印证,给教师们带去有益的启发,提高我们自身的教学技能。
3、促使实践团员深刻感受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服务农村,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强大动力,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在实践中宣传、领悟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4、向老区群众宣传鲁东大学建校80周年的辉煌成就。
二、活动时间
此次活动的时间经讨论定为7月下旬到8月上旬。
三、活动地点
山东省临沂市逸夫小学:近年来,离异家庭子女、个体户子
女、特困家庭子女、后进生等“特殊学生”群体成了山东省临沂市逸夫小学教育工作的难关,为此,我院启动了“特殊学生帮教工程”,把它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兰山区商贸集散地发展导致许多家长忙于经商赚钱而放松了对子女的管教,造成了普遍的留守儿童现象。在兰山区幼儿园中,有40%以上的儿童因为没有家长看管而成绩不高。
四、活动组织开展情况:
临沂老区支教实践活动计划:
1、走进实践基地的定点学校,对当地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巩固,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向学校捐赠衣物、书籍、文具等生活和学习用品,帮助改善当地的教学环境。
2、走进父母离异家庭、个体户家庭、特困家庭、后进生等“特殊家庭”,了解他们生活的艰辛,坚定相关家长“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帮助他们走出自卑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关心并早日完成学业,为改善当地教育状况贡献力量。
3、通过与当地村民开展联欢会,走进老区群众的家庭发放相关传单等活动,宣传建校80周年的辉煌成就。
6、针对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些问题,与当地教师进行座谈讨论,为他们介绍前沿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讲解当前素质教育和学生心理教育等相关知识,了解当地的留守儿童现象,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丰富理论。
五、活动日程安排:
(一)实践阶段
1.7月22日
上午:①集合,进行出发动员大会。
②整理行装,宣布具体注意事项及纪律。
下午:乘汽车到达临沂市兰山区,准备第二天的调研及支教活动。
2.7月23日
上午:入定点联系学校,与当地老师座谈,开始进行当地教学情况调查。
下午:核对、完善支教计划。
3.7月24日
上午:与定点联系学校师生共同开展假期支教活动,为当地学生儿童进行语文、外语、数学等方面补习,向他们介绍普通话的基本知识,与他们一起上写字课,规范他们的汉字应用。
下午:与教学一线老师进行交流,以自己学习到的新理论与他们的教学经验相互印证,共同提高。
4.7月27日
上午:走访当地困难留守学生家庭,向他们赠送学习生活用品。
5、7月28日
上午:乘车返回
(二)、总结提高宣传阶段1、9月10日——15日
①小组成员以个人为单位写实践体验与总结。
②在文学院会议室进行讨论。
③开展“三下乡”活动图片、资料展2、9月16日——26日
①撰写社会实践总结,策划后期活动
②借教师节之机,制作宣传栏、写刊板等向在校师生宣传本次社会实践的成果,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支教的行列中来。
③开展经验社会实践座谈会,将实践经验普及到更广泛的同学群体中。
六、团队专业组成文学院
七、活动意义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将在临沂市兰山区展开义务支教暨“宣传建校80周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将深入基地教学一线,调研留守儿童教学现状,为当地教育环境的改善提供助力,向当在与基层工作人员的交流学习中体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动力。
2010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又一重大举措。本次实践,意在使同学们夯实自己的知识功底,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适应和实践能力,使同学们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掌握在学校学
不到的技能,缩短理论与实践距离,进一步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团队意识,提高我校的社会知名度。相信经过本次社会实践的锻炼,同学们将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四篇:文学院院级暑期社会实践策划5
情系广大农村关注基层教育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锤炼体魄、提高素质、强化能力,是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今年,结合“校庆年”、“改革年”、“落实年”、“突破年”的重要目标与我院实际,我们决定在全院实行主题为“情系广大农村关注基层教育”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走进广大农村,通过问卷调查、与当地教育工作人员座谈、访谈相关家长等方式了解当前基层教育现状;深入基层学校,考察其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水平、学生平均成绩以及财政投入情况。在实地调研中收集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2、积极参与当地教学活动,通过普及汉字规范化应用、开展心理辅导等方式为当地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并以此强化实践团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
3、合理量化当前中国基层教育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教育现状,整理形成相关文献,为提高当前中国教育非质量进言献策。
二、活动时间
本次社会实践的活动时间定为2010年7月20日至8月10日
三、活动地点选择
本次社会实践主要关注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基层中小学的教育状况。东部地区我们选择青岛、烟台、威海的部分农村作为调研地点;
西部地区,我们选择聊城、德州、菏泽的部分农村作为调研地点,这些地区是我省东部和西部的典型地区,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对教育的投入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能够形成对照,从而准确地反映问题。
四、活动日程安排
本次社会实践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7月1日至20日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实践团队的上报和组织以及物资人员的准备。本阶段,我们准备由全体同学自由组队,全部上报至学院,由学院进行组织协调,最终将同学们的队伍与实践地点结合分配,做到均匀分布。
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0日。
实践阶段,组织各社会实践小队深入实践地农村,一方面通过参观教育设施、与当地教育工作人员座谈、采访相关家庭等形式了解当地教育的现状;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当地教育活动,向当地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有关部门献言献策,为当地教育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8月10日至10月1日。
总结阶段各小队要撰写相关实践材料,总结经验,并组织实践报告会,向广大同学介绍本次社会实践的收获和感想。
五、活动意义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将深入广大农村,调研当前山东省基层教育
现状,量化评比东西部地区教育的各项差异,将自身的感性认识和理想思考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为基层教育的改善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
2010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必将对我院同学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实践,同学们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当前中国基层教育的基本现状、更加清楚的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更加牢固的建立起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掌握在学校学不到的技能,缩短理论与实践距离,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五篇: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一、调研主题:全球化背景下闽西客家文化的变迁
二、调研背景:
客家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是中华文化根深叶茂、博大精深的具体例证。而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
响应中央关于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号召。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社会交际能力。
三、调研目的和意义
1、有助于同学们了解闽西客家文化,提高文化意识。
2、在调研中,我们可以得到与民俗学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经验。
4、得出总结,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海西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微薄之力。
5、本次调研,旨在从根本上拉动学生学以致用,让理论拉动学习,学习投身实践。
四、调研组织形式
本次调研以实践团队为组织形式,以小组到龙岩上杭、宁化等进行实地考察为重点,采用田野作业、文献学等方法搜集、整理资料,调研结束后进行资料汇编及其他成果转化。
五、调研策划:
根据调研组对活动地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本次活动有如下暂时性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6月25日——7月10日1、6月25日——7月3日
确定实践主题、资料来源(政府数据与当地居民)、组建团队(12人)、寻找指导老师(张晓红,研究方向:民俗学)、对调研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填写申报材料并上交至团委。
2、7月4日——7月9日
准备实践所需的材料,学习理论知识,查询相关资料,设计问卷、访谈内容,做到有备而行。
(二)中期主要实施工作 7月10日——17日
1、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研闽西客家文化:
第一小组:调研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
第二小组:调研岁时节日民俗(包括:年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
第三小组:调研人生仪礼(包括:诞生、成年、婚姻、丧葬)
第四小组:调研民间艺术(主要是山歌)
参观走访、问卷调查、采访座谈,了解闽西文化内涵、特点与变迁,探究闽西客家文化变迁的原因及其对策。
2、举办“村民队员共联欢,相亲相爱一家人”联欢活动。
(三)后期总结工作 7月17日——8月29日
1、组织学生安全返校。
2、总结本次实践内容,主要收获及不足之处。
3、整合调研数据,做好实践报告、调研报告。
4、图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