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影评(定稿)

时间:2019-05-12 16:3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勇敢的心影评(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勇敢的心影评(定稿)》。

第一篇:勇敢的心影评(定稿)

《勇敢的心》经典影评

曾经为之动容过的诸位,一定不会忘记,威廉华莱士在临死前的那声“――Freedom――”。

这呐喊所引起的震撼,配合着背景音乐,经久不息,直到影片的尾声。不想和人争辩,这和以前我们影片中先烈就义前的“打倒„„!”、“„„万岁!”有什么区别。我要说的,可不是现在。等我说完以下的话,你们会知道我的观点。影片中有许多小细节,让我思索了很久,甚至,那些细节给我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影片高潮――“自由!” 让我们再回顾一边,看看历史的长河,如何造就英雄,你会从自己身边发现,生活中一直存在着他们的影子。

一、童年的继承

华莱士并不是天生禀赋异人的英雄,充其量是个平民的后代,虽然他的父亲曾经领导了一

次小小的抗争,可比起他后来的作为,有许多的不成熟、不成功的因素。他的父亲是那时平民的代表,他的起义,动力不在于自身阶层对自由的认识和评价。某种 意义上来说,他是本着对阴谋者的痛恨以及忠诚于领主国家的信念反抗,甚至都没有战胜 对手的意图,他只是要让那个暴君知道,平民也有斗争的勇气。英格兰王长脚为了扩张吞并苏格兰领土的野心,布下圈套暗杀了所有参加议和的苏格兰贵 族,年幼的仆从也未能幸免。童年华莱士被那张扭转的苍白面容惊吓,而后又想随父亲一同出征,这不是因为他具有超 出同龄的勇气,而是因为对死亡的概念,他还没有更深入的理解,直到他看见父亲和兄长 的尸体,还有淋漓的血。他在父亲的坟前忧郁,年幼的莫伦在众人离去时奔回来,给了他朵蓟花。这时,华莱士 流泪了。他终于知道了死是什么,那是意味着失去熟悉的亲切,不再拥有温情。影片中,他的叔父端起他的下巴,说了一句:“你真象你的母亲。”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象字面上那么简单,仅仅是对他容貌的感叹,仅仅是对陡感孤独和恐惧 的华莱士表白:我们是一家,你身边仍然有可依靠的亲人。那是对当时华莱士的注解:他本有一颗感伤而柔弱的心。

他的叔父是个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争的目的和意义。他要华莱士学习拉丁语,告诉华莱士,在学会用武器前,必须先学会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拉丁语理解上帝的所在―― 真理才赋予人自由。

幼小的华莱士当然还不能彻底懂得这些,他还不断沉浸在对故土的留恋和失去亲人的哀伤 里。他在梦中和父亲对话,父亲对他说:“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这无疑是对生 命意义的最早启蒙。华莱士的叔父带着他游历欧洲,只有在他长大成熟以后,才真正从两个先人身上继承了宝 贵的遗产:理智和勇气,从此伴随他寻找生命的自由。

二、生活的热望

华莱士从国外归来了,回到故乡,他就热切地亲吻久别的气息。与老友重逢砥砺的喜悦和参加他人载歌载舞的婚礼,让他都没有意识到,在他国统治下的短暂美景,从来也不可能 摆脱蹂躏的阴影。长脚发明的初夜权,意在吸引本国贵族安心在苏格兰的土地上驻扎开拓。可这种剥夺了人 道的特权,无疑使得平民受到了更深重的压迫。

白皙的新娘没来得及投入丈夫的怀抱,就被赶来的英贵族制止了。新郎本在愤怒中意图反 抗,马上就受到了利剑架颈的胁迫。新娘在内心天平上选择了他的生命,那拂开刀剑的手,那耳边的轻语,终于让爱人在武力的淫威下,不得不忍受被人夺走心爱的痛苦绞割。这种时候,个人的愤怒和反抗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华莱士是个逃避者。他只想做个老老实实的人,过普普通通的生活。面对这样的环境,他 还是希望能够凭借一点小聪明,抓住那法律的漏洞,和心上人继续游离现实的残忍。深林里,他和莫伦秘密结婚了,牧师祝祷证婚后,这对男女就着月光与涟漪偷尝“禁果”,华莱士成了一个男人。

梦境终究会结束,不管曾经如何甜美醉人。

三、义务和责任

英军的跋扈在众人企求和平的忍耐下激增,连还没有足够地位和资格享受初夜权的那个英 格兰老兵都觉得,自己对于苏格兰人当然可以为所欲为。

别人并不知道,莫伦和华莱士的真实关系,但是那家伙就在光天化曰下调戏莫伦,不在乎 嘴里说的话和他的举动配合是多么无耻――“你让我想起了家里的女儿。” 他兽性大发时,已经顾不到身边苏格兰人如何众多,甚至听不到自己同伴的劝阻。是什么 让他有那么大的胆量?

――想通过亡国生涯发展社会实力的人,你替我思考吧。

因为反抗污辱,莫伦被杀害了。华莱士在海湾没有等到他的爱人前来汇合,逃离这个世界。他的理想主义生涯也就此结束,除了悲愤而起,他再没有继续欺骗自己的理由。那时的他还依然称不上是第一个觉醒者。他只是第一个没留住爱人生命的不幸者,由于不 幸而反常,违背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原则。

他的率先回击就赢得了响应,那是久忍屈辱的大爆发。众人围着他大呼:“英雄之后!―― 华莱士!”――可华莱士心里知道,他宁愿向死神屈膝,要回自己的爱人。

他在莫伦父亲面前下跪,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只想得到宽恕„„

华莱士不是想号召别人,也不想当众人的领袖。邻镇的人赶来投奔时,他还劝人回去,因 为他认为此时骑虎难下,全是一时冲动惹的祸。

起义是被动的,投奔义军的人数不断增长。如大海纳百川,要想推拒也不可得。这是个异 样的循环,众人为他的勇气而激励,放弃了苟且偷生,投入战斗,而华莱士也正是被投奔 者的热情激励,思考起自己的责任。他不能舍弃众人的信任,更看到了起义背后鼓舞人心的真正目标:生活的自由。没有对生活的热望,成就不了一个热血男儿。

没有对人民的义务和责任,成就不了一个英雄。

四、现实的抉择

华莱士赢得了传奇英雄的名声。他一呼百应智勇双全,在不断的胜利中,自蔽的苏格兰贵 族甚至也被打动。

贵族们想仿效他的模式,领导手下的雇民为他们捍卫土地。然而面对英格兰敌军的强势兵 力,他们自己在怯懦,做议和的打算,因此号召显得如此空洞,远不足以让众人觉得有为 此赴汤蹈火的必要。华莱士的队伍在他们将退却时来到了,一通震撼人心的演说,明白无误地阐明了这战争和平民们的关系:他们的坚守不是贵族们谈判桌上的筹码,而是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委实精

彩,只怕我翻译得次毛。)

„„“嗨,战斗也许会令你死去,逃避后你却定能生存,至少暂时能活命。从今而始,直 到多年之后你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时刻,你会不会宁愿用这些苟活的曰子换取一次重来的 机会?那仅仅是回到这个战场,一起对我们的敌人宣告:他们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可永 远也无法夺走我们的自由!„„”

为避免歧义,重复原文如下:

“Aye, fight and you may die, run and you'll live.At least a while.And dying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 just one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Alba gu bra!(苏格兰万岁!)”

华莱士的鼓励振奋了众人的斗志,通过他周详的部署,这次贵族与平民联合的战役以寡敌 众,用最小的代价夺取了胜利。贵族们也愿意利用他的感召力和战斗力保卫自己的权益,赐给了他及起义领导层贵族的封号。华莱士学识本就不比那些世袭的苏格兰贵族少,不是个没有头脑的人,他知道贵族们的最 终企图,可他暂时还只能借助他们的兵力和武装,扩大义军的规模,对抗英格兰的军队。

阶级的分歧并没有阻止他对贵族朋友罗伯特的信任,华莱士通过他的语言和表情,了解到 罗伯特与别的贵族并不相同。罗伯特的志向没有仅仅停留在收回部分领土,并以几个战役 的胜利做威胁,与英格兰人回到谈判桌上。他想的和华莱士一样,重新建立起完整、独立 的苏格兰。

华莱士对他交心,希望可以结成长久的同盟。然而,他不得不接受一次教训:利益面前,不同的阶级间没有永恒的挚诚。

五、理想与困惑

在对英国王长脚面对面的较量中,爱尔兰的雇佣军临阵倒戈,投入了义军的怀抱,可那些 苏格兰贵族却因私下的交易而背叛了义军,部队临阵脱逃。华莱士徒然一再挥动着令旗,可无法挽回背弃者的脚步。

孤军奋战,义军和英军一同在长脚的乱箭指命下纷纷倒地。华莱士也受了伤,一腔悲愤化 为对那个暴君的最后一搏。他拍马向扬长离去的长脚追击,已经不在乎人数众多的卫队,他想战至最后一息。

回头迎战的铁面人把他打落下马,华莱士趁他下马来看时,制住了这个敌人,挥刃割向他 的脖颈。那人因绝望而惊叫,挣扎中,华莱士剥落了他的头盔„„

华莱士万万也没想到,自己眼前的敌人竟然是罗伯特!

初次看时,只体会到华莱士异样目光中流露的是惊痛,是迷惑,是难以置信。他丢开剑,颓然躺倒在地,仰面向天等待屠戮,仿佛是对友情的绝望。可后来我细细品味,才发现他 是想用自己的生命来忏悔。按他对敌人的态度,他才不会对背叛者有妇人之仁。按他孤身挑战的勇气,他也不至于因 为失去友情而如此伤心绝望,何况他曾经失去过一次,那是莫伦――他最珍惜的爱人。

自暴自弃只有一个原因:他觉得自己不配,也无法再承担领袖的角色。

“为何志向那么远大的朋友也会背弃自己的信念?为何“苏格兰”这称谓在平民和贵族间 永远有着不同的意义?„„太多的生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我才是真正的罪人!是我 许诺他们将在自由的国度里得到尊严,结果却让他们在欺骗中无谓地牺牲!” 身为义军的精神、军事领袖,他悔恨自己因为轻信而将众多的追随者陷于死地,无地自容,羞于面对血流成的河。

这使华莱士的精神崩溃,除了以死相谢,他不知道自己活着还能干什么。

幸亏罗伯特良知未泯,在最关键的时候将华莱士推上了他战友的马背,让他们摆脱了追兵 的威胁。这让华莱士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使他有机会,重新寻回信仰,进一步理解生的意义。

六、侠义和使命

义军受到了重创,战友的父亲也伤重不支。那个倔强的老人曾经是他父亲的战友,而今同 是他的追随者。面对老人死前的流离,壮实豪迈的儿子在悲泣,曾经坚强的华莱士也感到 了无比的愧疚和自责。老人却带着笑容对儿子缅怀道:“这种自由自在的曰子我享受够了,还能看到你成为现在这 样的真汉子,好痛快„„”

这番话没有消失在战场尸骨如山的惨淡中,它深深地触发了华莱士的反省。倘若这就是老 人的幸福,这就是那些牺牲者自主的意愿,他将继续为此奋斗,他坚信这就是他的使命。华莱士对战略的观念也开始转变,他脱离了对贵族部队的幻想,在暗中积蓄真正的有生力 量。

尽管他身边依然围绕着坚信他的战友,可他在继续领导众人之外,选择了单枪匹马的游侠 方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叛徒国贼。

驰骋在苏格兰的旷野山峦,华莱士的名字更多成为了一种象征,他是苏格兰平民的救世主,苏格兰贵族的复仇神。对英格兰人而言,他是敌人和不死的战神,在那个被冷冻的王子妃 心里,那是男子汉与爱神的别称„„

华莱士清醒地意识到个人崇拜的凝聚力并不是胜利的全部保障,特别是因为两次通过王子 妃的密报才使义军躲过劫难,让他看到,继续依靠装备军力落后的义军孤立作战,不但无 法从根本上动摇英格兰的统治,很可能还会导致毁灭性的灾难。当他得到罗伯特的合作建议时,华莱士又一次面临抉择。有人认定那是圈套,爱尔兰战友 斯蒂芬则从上次罗伯特对华莱士的营救中,看出他内心的矛盾,相信他有为过去感到耻辱 而想重新做人的可能。尽管如此,众人都认为去赴约是种冒险,不希望华莱士以生命作赌 注,博取两个阶层的再度同盟。

为了缩短战争进程的那一可能,为了保留更多的生命以享受自由,华莱士还是去了,孤身 前往,拒绝斯蒂芬的陪伴,以免给他带来危险。这不是疯狂的愚勇,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这是他凭理智和对局势判断作出的选 择――“如果总要有人为此流血,希望那就是我一个人的血。”

威廉华莱士入城会面时,果然落入了苏格兰贵族上层和英格兰王室共同合谋的陷井,这个 陷井连罗伯特也不知道。从表面来看,华莱士的被捕应了别人的猜测,可是由此而促使罗 伯特与其父亲的彻底决裂,断绝了英格兰统治者对苏格兰的最后控制,那华莱士付出的就 并非是无谓的代价,他的牺牲意义深远,更不是毫无价值。

死亡与永生(终结篇)

面对审判,华莱士表现得镇定自若,坚决否认自己的行为是叛国。在他心目中,他是独立 的苏格兰人,当然不承认英格兰王室拥有对苏格兰领土的主权。长脚已经濒临死亡,可他 仍在喘息着,不看到这个对手的悲惨下场,他就死不瞑目。

是夜,王子妃前去探望,开始希望他能够认罪,以得到开恩――砍头了事。当她知道华莱 士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劝告时,给了他一瓶麻药。

一旦拒绝认罪伏法,华莱士将要面对的是刀钩掏挖内脏的酷刑,这和中国的凌迟没有本质 区别,濒临死亡的时间相当长,痛苦非人想象。王子妃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他一定要坚持 为自己的理想献身,她希望至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让他死得不至于那么惨烈。“喝了它,它能减轻你将遭受的痛苦。”王子妃哀求道。“不,它同样会令我神智不清,我不想在麻木中死去。„„”

在王子妃泪流满面的哀求下,作为安慰,华莱士终于当她面喝下了那液体,却在她离开之 后,吐掉了口中的麻药。我不知道,假如江姐、成岗这样的烈士有这样的机会,会有什么样的举动。除非做叛徒,他们那时的受刑,完全是无法逃避的选择。一样是捍卫自己的信仰,总之是个死而无悔,何苦要拒绝没有痛苦的了断?

第一次看到那情节的时候,以为那是影片为了体现英雄主义而故意渲染的煽情拔高,若是 英雄因为情人的恳求而放弃一度坚强的外表,无疑就损害了英雄的形象――好比江姐的那 句:“你那个是竹子做的,俺的这个是钢铁„„”――异曲同工。可当再往下看时,我心中的震惊,无法用语言描述。

华莱士在囚房中祷告:“我非常害怕,请赐给我力量,让我就死从容。”

原来他是这样恐惧!原来他并不肯定,自己能否抵受那一惨痛!

这是为什么?万一在刑台上,最终背弃了自己的信念,这个曾经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的英 雄岂不是在死亡之外,更添耻辱? 怀着对这类影片一贯的信任,英雄不会在最关键的末尾让人失望,我看下去。„„华莱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浸没在飞来的垃圾和恶毒的叫骂声中,他坦然自若。被吊上绞架,又在咽气前夕放下,面对主刑官袍上的皇家徽章,他爬起来还 是沉默不语。直到在绞轮架上拉得关节脱臼,又到刑床上剖割,华莱士一直没有屈服,哪 怕是发出一下呻吟„„

喧嚣的人群在他的坚忍中,渐渐静默。终于,一个女人禁不住替他叫出了求告:“Mercy!" 一

个声音带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呼声在人群里扩散,越来越高„„

连躲在人群中的战友都不忍心看他继续承受这样的折磨,痛苦地低声道:“求你叫出来吧,就说一声也好,只要一个词,开恩„„”

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当他以为华莱士终于要开口,说出那个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 严的词时,示意执刑者停止用刑。

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自――由――”

暴君在这一瞬瞪目死去,战友在这一刻垂睑泪下,刽子手在这一刹莫名失望„„我在这时 候禁不住激动,哽咽中,看到了一个英雄的诞生。

原来对英雄概念的认识是那样浅薄!其实直到这时,华莱士才成为了真正的英雄,能够看 得见眉目的英雄,先前只是个英雄的剪影和轮廓。是这部影片,叫我明白了成为英雄的另一重条件。

华莱士不吃麻药的原因很简单:他既然有自己的信仰,当然应该从始至终去坚守,接受一 切考验,哪怕是极端痛苦的折磨。这是他不愿意回避的。如果他终于屈服,他不怕证实自 己的软弱。他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否能坚持到最后。如果吃了麻药,那就是错过了认识自 己灵魂的机会。那样做不是为了摆脱沽名钓誉的嫌疑,而是为了寻找一个真实存在,万一为了怕结果出乎 自信而放弃,他的内心就已经不复坚强,必将自我鄙薄。

“勇敢的心”原来指的还有勇于面对自己,绝不背叛自己的真意,那就是真正地活过了,在肉体的死亡中也能得到精神上的永生。

这才理解了那句话: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壮哉!英雄!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超脱民族、阶级、立场、时代等等的局限,赢得广泛的敬慕和认同,历史长河不息,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结束语: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影片,时不时,我就想再回顾一边。老实说,我已经看了8遍影片,两遍剧本(尽管水平不怎样),超过任何一本武侠小说的记录。很奇怪,每次我都依然 能发现更多值得回味的东西。限于篇幅和仓促的时间,我无法更详尽地诉说对影片一个个 精彩细节的感悟。(对它的失误部分的个人浅见,以后再加以补充。)

电影取材的历史原型和影片中的威廉华莱士当然是不同的,可是电影是那一形象的艺术再 现,这是没必要深究的。我不希望有人对原型的背景和出身作更多喋喋不休的唠叨:这个 人是假的,其实虚伪的很。

(这种表现很愚昧,就象对着画中优美的风景说:这个山是假的,这个水也从来没流起来

过,„„太煞风景了!――但愿没有,否则就太悲哀了„„)

就按照唯物论的观点,幻想也是真实存在的集中表现,人想象不出超出认知的东西,拼凑 也罢,组合也罢,总有其基础。(唯心就更别提了,一说起来我可能比谁都反动,呵呵。)

那我相信,这个英雄的种种品德,在很多真实的人身上拥有过一部分。何况,我自己也看 到过,体验过。

《茜茜公主》里王子的扮演者最后落户于非洲,积极教人种植技术。他是怎样的人我们大 概可以了解一点,可没必要要求所有的演员都那么作,以证实自身的崇高,他们可以用别 的方式颂扬崇高。若是没有这分对崇高的向往赞佩,梅尔吉普逊不会用身家去追加远远超过影片预算的投资,自导自演一部历史史诗。史皮伯格也不会在畅销片外,执着制作出《辛德勒的名单》。就因 为人们对崇高者的感动,才会使他们获得空前的成功,这也算一个论据――崇高的精神价 值并不和当代的商品价值背离。

一个继续在自己事业上耕耘的真正的演员和导演同样是令人尊敬的,不能因为他们拥有了 财富,就成为人格的污点。

侠的举动很容易被神化,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不惟侠举,总会时不时出现一些被 渲染得完美无缺的神。可这些神大多演化为传说,枭雄,甚至蜕化为蠕虫,终不会尽都成 为令人信服赞佩的真实英雄。

难怪悲剧中的英雄总是具有更多的震撼力和认同感,也许不到死的那刻,人们总是难以置 信这样的英雄会在历史里存在过,由于刻画的久远,后人中甚至对牺牲的英雄都不乏另作 评价者。

我不知道怀疑一切的发难有什么价值,挖空心思把忠良翻案为奸邪,寻找证据。是证明后 人高瞻远瞩的智慧,还是证明叛逆历史本身有着奇妙的快感?历史都已经一再面目全非,何必找这乐子?

如果有人觉得是在捍卫真相,捍卫真理,我觉得好笑。没有崇高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拿 什么去捍卫真相?坚持信念从来就是要付出代价的。想想当年火刑柱上烧死过多少说出真 相的人?如果一个的人生哲学是宣扬自顾自,而不愿意为什么崇高付出牺牲,那他怎么可 能是真理的殉道者?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用逆证法得到反证:这样的观点也就不成其为真理,没必要一再宣扬。

作为世故者对别人善意的规劝,这都没什么,青菜罗卜各有所好,每个人对生活的领悟各 不相同,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法律限制的范围里付诸实施。然而,为了让别人 接受同样的观念而不惜践踏别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这就太过了,不可容忍。

没有信仰的人最多能体验的是自得,永远享受不到始终的自尊感。总有一刻,会感到做人 的灰暗与卑微,无法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荣耀――那是逆境困境都不能改变,仰视或是鄙薄 都无法撼动的骄傲。

有了信仰,甚至能在精神和肉体都承受打击的时候,发现令自己愉悦的源泉,不会长久沉 浸在痛苦和失落中。

快乐,那才是快乐心怡的人生。

我想做一个快乐的人。

第二篇:勇敢的心影评

影片讲述了一个13世纪苏格兰人华莱士不断成长,追求自由,为自由献身的动人故事。

在华莱士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是懵懂的。他想追随父亲和哥哥去作战,但他内心并不明白为何而战。父亲阵亡后,小华莱士躺在父亲的遗体旁,想象父亲经常对他说的那句话“你的心是自由的,要有勇气追求自由”,长大后的华莱士“谨遵”了父亲的教诲,只想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回到了村子,找到儿时给了他莫大安慰的梦中情人,只想与她结婚生子,共度余生。

可是天不遂人愿,殖民者对他们的压迫更加严重了,最后他的妻子惨遭杀害,他愤怒的为妻子报了仇,并成了村子里的领袖。但是这时他的思想还是不够成熟,对自由的认识还是不足够。从这样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另一个村子里的人想追随他一起抵御英格兰人,但是他说:“回家去吧,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卷入了战争,已经没法回头了,但你们不必卷入战争”。这几句话,反映了他这么做只是被逼无奈,并未理解了自由的真谛——自由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捍卫。

可是随着战争的继续,他领导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思想才真正成熟。从华莱士说的两处话可以充分反映出来,第一处,“请问,高贵意味着什么,你的爵位让你能有资格成为苏格兰国王,可人们不追随有爵位的人,他们追随勇者,现在人们都认识你,大家都尊重你,如果你领导苏格兰人民奔向自由,他们就会追随你,我也会的”。第二处“封地,爵位还有黄金,你要把我变成犹大吗?奴隶就是这么来的”。他懂得了自由不只是可以安稳的活着,更是灵魂的自由,并且要有能

力去捍卫自己的自由。这以后的一切,他都是以这些为中心去做的,最后用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

这个电影虽然以自由为中心,但也包含了对人性的思考。举其中一个例子,由于父亲的欺骗,导致布鲁斯第二次背叛了华莱士。布鲁斯冲到父亲的房间愤怒的质问他,可是他亲的回答让他无话可说“你自己甘心受骗,你心里一直清楚要发生什么事”。是啊,布鲁斯一直知道父亲的想法,他能猜测的到父亲会这么做的,只是他不愿面对自己的内心,也可以说为自己成为国王找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总是不敢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可以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借口。

总体来说,这个电影真的很给力,思考是渐进的,不突兀,让人们容易理解,看起来很爽。另外,里面的配乐做的真的很好,从一开始就被里面的音乐感染了。

第三篇:《勇敢的心》影评)[模版]

《勇敢的心》

悲伤但不沉沦,苍凉却透着希望。

影片开始,巍峨的雪山之巅在眼前徐徐展开,伴着空灵的音乐如雾般弥漫,似水般流淌,悲伤但不沉沦,苍凉却透着希望。

一个个溢出的音符,带着苏格兰潮湿的雾气,敲打着观众的心,一下又一下。心被无边的苍凉淹没,隐隐地痛着,溢满了忧伤,浅浅淡淡,绵绵不绝。在即将跌入谷底时,有一股坚定的力量,将心稳稳地托起,耳畔仿佛听到了激昂的呐喊。闭上眼,似乎置身于苏格兰广袤的原野上,一轮血红色的落日透着苍凉。霞光映红了整个天际,是落日长河的意境。夜,悄悄地降临,光明似乎渐渐隐没了。但,别忘了黎明。一声声动人的呐喊越来越响,激荡着人心,忧伤已被希望替代,喷薄而出的旭日,冲破了厚厚的云层带来温暖的光芒,似温柔的手拂过曾经的伤和痛,消逝了刀光剑影。喧嚣渐退,一切又归于最初的平静,蓝天下的草原一片祥和。

看《勇敢的心》,略过万马嘶鸣杀声震天的战场,体味着苏格兰人饱受压迫的苦楚,目睹勇士们为了自由而战,将片尾曲那苍凉的曲调镂刻于心。短短的几分钟,概括了影片的内容与精神,奏响了苏格兰人的心声。什么都可以放弃,但不可以放弃心中的信念,那是甘愿付出生命也要守护的希望。

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抗争,一次次的 受伤失败,一次次地奋起,终于赌上了所有,收获自由。然后,一切的一切归于平静,因为心得到了安宁。

只剩下草原上矗立的十字剑,挂饰随风飘扬。古铜色的剑身在风中摇动,与背后的蓝天原野映衬着,像极了苏格兰人民那跳动着的勇敢的心。延伸至远方的绿色,带着令人欣喜的希望。剑者,守护之意,抗争之器。

勇敢的心,是威廉姆·华莱士源源不断的力量,使他无惧死亡,支撑着他一次次地从失败中站起,将自由的种子播种到每一个苏格兰人的心里。每一个人都在为了信念,为了心而战斗。

很多时候,精神的力量往往强韧得令人吃惊。心中的希望似一星火光照亮了漫漫长途,支撑着华莱士,支撑着苏格兰人民走上自由之路。

不仅仅是苏格兰的勇士在用剑守护着心中的信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黑暗岁月,中国的共产党人不也是以追求自由解放的信念在战斗吗?一旦认定了目标就全力去做,什么都不能阻止,因为早已生死度外。遵从心的呼唤,拥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最终得到心的安宁,得到宁静的幸福。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心找一个方向,需要这样的一种力量,在你难过的时候给你安慰,在你骄傲的时候使你清醒,在你迷失的时候给你指引,支撑着你走过一个又一个失败的关口,经受住一季又一季的寒冬。使你变得很强,因为那坚定的信念,使你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给了你一生前进的方向。

不再执著于无谓的成败,不再沉迷于无聊的娱乐,不再放纵自己的悲伤,找一个心的出口,向前走,就看得到阳光。

第四篇:《勇敢的心》影评

勇敢的心

通过一个学期的影视鉴赏课程的学习对电影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对电影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学期的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起得到的东西让我心潮澎湃。

我觉得一部电影就像是一本书,每个人看一本相同的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每个人从中获取的道理和知识也不相同,但是通过影视鉴赏可以提高我们看待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则是不禁相同的。通过影视鉴赏的学习我对电影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看完一部影片之后只是说好看不好看,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见解。现在,我不敢说我能评价一部影片,但是最起码我可以更加理性的去看待一部电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想要表达的主题,去欣赏影片的内涵。我没有很到的艺术评价能力但是影视鉴赏课给了我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电影的机会,给我提供了一个和电影近距离接触的平台。影视鉴赏提高了我的艺术欣赏尤其是电影艺术的欣赏能力,让我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里我想谈谈《勇敢的心》这部作品,因为它让我百看不厌。

记得第一次在看的时候,哭得一塌糊涂。一方面,我比较藏不住事儿,真善美的东西,总是能很轻易地打动我,到现在看一些东西,还是哭得像个孩子。另一方面,《勇敢的心》本身拥有一部完美的电影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纯洁的爱情,无谓的勇气,坚贞的英雄,伟大的人民,完美的音乐,壮阔的景色,优秀的演员,尖锐的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和最真实的梦想。后来渐渐成长,这部电影在影视鉴赏课上又重温了一遍,看到了电影的实质,其实是把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各项元素运用到了极致,看到了蒙太奇的惊人作用,但感动依旧,依旧难以忘却那份爱与自由。

华莱士,一个真实而脆弱的英雄形象,他的奋斗,他的不屈,他的勇敢坚韧,事实上为的是一份证明,证明给她死去的女人看,他是一个英雄;证明给她看,拥有梦想中的自由生活是一件可能的事情。

他骑着高大的黑色骏马出现在混乱的高地军队前,蓝色的油彩涂在他坚毅的脸上,风吹起他金色的头发,飞扬的发丝印证着他的宣言“他们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夺去我们的自由!”他揭开那个神秘人的头盔发现他竟然就是自己惺惺相吸的贵族罗拔的时候,他的眼里充满了绝望和不可置信的震惊。在他被处死的前夕,他也会恐惧,他也会颤抖,他也会默默地呼唤爱人的名字,祈求她赐予他勇气,让他完成英雄的使命,这个男人是真实的,伟大的。他的勇敢和真诚,对于自由的渴望,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我们需要这种感动,需要这种美化了的虚拟情愫,这就是电影的神奇力量,让人置身其中,感受那些我们不曾有的生活,感受那些我们渴望已久的情感迸发。华莱士骑马在苏格兰军队前发表战前宣言的那个片断;两军厮杀,鲜血浸染的那些场景;在刑场上,华莱士以全身的力气喊出““freedom”那一刻;在电影的结尾,华莱士的剑被战友抛向天空,划过苍穹的那一瞬间,都是完美的煽情点。苏格兰风笛沧桑遥远的意境里,那个英雄在山野间奔驰,永不停息。这些段落,一个孩子是没办法不被感动的。

我想,为之感动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眼前这个时代,价值观完全崩溃,反讽黑色幽默大行其道,人们逐渐已经淡漠了曾经属于我们的那些单纯的感动,那些真善美的童话,转而用蔑视一切的外表去掩盖自己空虚的内心和不自信,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我仍然相信,相信我外壳愤世嫉俗的那层保护膜下面,仍然是一块金子,相信在人生的某个时段,我也会挣脱出来,大胆的表达我对于生命的感激。我要说,在我年少轻狂的时候,走过不少弯路,我过于痴迷那些虚构出来的成就感和虚荣心,过于用心伪造那些不经事的事故和淡漠,我一度认为这些东西很酷。但在骨子里,我自己清楚,我永远是一个传统的孩子,我相信那些世袭下来的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标准,我相信梦想,相形要为之奋斗不息,相信要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好心总会有好报,我羡慕华莱士,我没法做人做到这样的纯粹,但我还在努力,努力摒弃那些不值一提的虚荣和自卑,努力高声喊出自己的那声“freedoom”。我们过去总是在谈论未来,谈论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但现在来看,未来就在眼前,青春的九局下半就在眼前,再继续谈论似乎已经不大合适,要么去面对,要么就退却,没有第三种选择。我们欢乐谷的同仁也要有颗勇敢的心一齐面对生活中所有的难题.“勇敢的心”原来指的还有勇于面对自己,绝不背叛自己的真意,那就是真正地活过了,在肉体的死亡中也能得到精神上的永生。这才理解了那句话: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壮哉!英雄!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超脱民族、阶级、立场、时代等等的局限,赢得广泛的敬慕和认同,历史长河不息,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07电信A1

074820137

施静

第五篇:《勇敢的心》影评

课程论文首页

《勇敢的心》影评

----电影与历史

XXX

中文摘要:《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史诗片。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影片根据14世纪末发生在苏格兰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故事主人威廉〃华莱士,不但确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迹更使得他成为苏格兰的民族英雄。

关键词:威廉〃华莱士自由民族英雄

廉·华莱士——神话与历史

(一).扑朔迷离的身世

现存的大部分有关威廉·华莱士的记载都集中在1297年9月11日他带兵取得斯特灵桥(Sterlingbridge)战役的辉煌胜利到1298年7月22日在福尔科克(Falkirk)败于英王爱德华一世这段时期内。而关于他的身世,则是疑云重重的。那么华莱士究竟是一位草莽豪杰还是一位骑士英雄呢?在14、15世纪苏格兰的编年史作家中,只有盲哈里和沃尔特·鲍厄(WalterBower)赋予其笔下的华莱士以显赫的骑士身份。其他人,如福尔顿的约翰

(JohnofFordun)和安德鲁·温顿(AndrewWyntoun)等都不讳言华莱士相对寒微的家庭出身,但他们显然不想给予这个问题以过多的关注,只是加以描绘他所拥有的雄健体魄和天赋神力。至于电影《勇敢的心》,似乎也倾向于后者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华莱士”(Wallace)并不是苏格兰当地的姓氏而是一个绰号,最初的含义是“从威尔士边境地区来的人”。据史料记载,12世纪时,华莱士家族的祖先作为亲兵跟随布列塔尼裔的斯图亚特家族

(theStewarts)从英格兰的什罗普郡来到苏格兰。自戴维一世(1124-1153)以后,斯图亚特家族世袭了王室管家一职,并在苏格兰西部的伦弗鲁郡、拉纳克郡及艾尔郡拥有庞大的领地,是权擅一方的大贵族。而华莱士家族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封臣也得到了苏格兰西南部的一些采邑。根据盲哈里所说,位于伦弗鲁郡的埃尔德斯利正是威廉·华莱士的出生地,他在附近的佩斯利修道院接受了童年教育。青年时代的华莱士曾居住在艾尔郡的里卡顿,这里是他叔叔理查德的领地。华莱士在成年后的首次惊人之举就是在拉纳克郡杀死了英格兰的郡守。照此看来,华莱士崛起于苏格兰的西南部并与斯图亚特家族保持着密切关系,这一点应该是没有多少疑问的。

(二).英雄与美女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位玛丽安·布莱德福特是大可疑问的。因为除了盲哈里提到的这些涉及华莱士私人感情生活的零星片段之外,其他的编年史和传记作家都对此只字不语。后世甚至有人指出,“玛丽安·布莱德福特”与哈里一个邻居的名字很相似,怀疑是被诗人借用了。其实在《华莱士之歌》中,类似这种移花接木、“掠他人之美”的例子并不鲜见。

盲哈里是在华莱士家族后代(克雷吉的威廉·华莱士爵士)的资助下完成大作的,由此可以想见,不论是出于精神上的由衷崇拜,还是出于客观的经济原因,诗人必然会在创作过程中竭力铺叙事迹,以完成后人崇功报德之心愿。然而不论玛丽安·布莱德福特存在与否,看上去“为情复仇”的说法都是不成立的。因为早在1296年8月,拉纳克郡的一份法律判决文书上就出现了“威廉·华莱士,盗贼(WilliamleWaleys,thief)”的字样。追源论始,拒绝对英王宣誓效忠应该是华莱士在1296年就背负恶名的肇端。在爱德华一世看来,1296年夏季对苏格兰的首次征服是强弱判明、毫无悬念可言的。邓巴战役后,苏格兰的大小贵族之所以在“拉格曼文件”上署名,表示效忠英王,承认其为苏格兰至高无上的领主,目的就在于换取爱德华一世对他们现有领地及封号的默许。事实上,不管其父臣服与否,如果威廉本人不向爱德华一世的“新英格兰王朝”输诚,他是决不会享有对家族领地和封号的继承权的。爱德华一世派驻拉纳克和克莱德斯戴尔的郡守海瑟尔里格握有苏格兰西南部的司法审判权,并着力惩戒像华莱士这样拒绝效忠的“叛乱分子”,这必然引起后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恨。另外,盲哈里和安德鲁·温顿都在著作中提到,此后不久,华莱士的父兄就因反叛而遭毒手。果真如此,势必坚定了华莱士拿起武器、与英格兰人殊死一搏的信念。

(三).与罗伯特·布鲁斯

1286年亚历山大三世的暴毙以及随之而来的坎莫尔王朝的绝嗣是引发苏格兰国内政治动荡和英格兰入侵的导火线。1290年-1291年间,13个有皇族血统的候选人向英王爱德华一世提出了“王位大诉讼”(theGreatCause)。这场王冠之争实际上主要是在约翰·巴利奥尔(JohnBalliol)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Bruce)之间展开的。布鲁斯与斯图亚特通过土地分封和联姻在苏格兰西部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关系网。他们虽然在与巴利奥尔的王位角逐中败下阵来,但自始至终也没有放弃对王位的要求。在巴利奥尔统治期间(1292年-1296年),他们一直是以“麻烦的制造者”而闻名的。1296年后爱德华一世的征服战争对他们来说不失为一个东山再起的绝好机会。既然华莱士对巴利奥尔王朝忠心不贰,那么他对一直觊觎王位的布鲁斯家族必然是充满疑虑和警惕的。而布鲁斯家族之所以早早选择站在爱德华一方,无非是想借助英格兰人的力量打击巴利奥尔派以再图王位,因此华莱士的忠诚与威望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威胁,两者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终难水乳”。有的历史学家甚至怀疑正是罗伯特·布鲁斯出卖了华莱士,因为在1305年捕获华莱士并把他交给英格兰人的门蒂斯的约翰(JohnofMenteith)后来成为了罗伯特一世的宠臣。15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三世所奉行的亲英政策再次引起了苏格兰民族主义情绪的强烈反弹。在此背景下,威廉·华莱士和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一世)的历史地位被人为地拔高,就此成为全民景仰的民族英雄。在这个英雄神话的创造过程当中,约翰·巴伯的《布鲁斯之歌》与盲哈里的《华莱士之歌》同样功不可没。为了凸显两位英雄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他们于著作中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在福尔科克,当兵败的华莱士撞见了站在英格兰人一边作战的布鲁斯时,痛斥他的胆怯和懦弱。华莱士的一席话有如当头棒喝,唤起了布鲁斯心中沉睡已久的反抗意志。从这以后,布鲁斯力补前愆,回到爱国主义阵营中,并在华莱士殉难后继承他的遗志,继续领导抗击英格兰入侵者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起布鲁斯王朝。说到这,读者不难发现,电影《勇敢的心》也是完全照搬了这一幕。

(四).情节回顾

面对审判,华莱士表现得镇定自若,坚决否认自己的行为是叛国。在他心目中,他是独立的苏格兰人,当然不承认英格兰王室拥有对苏格兰领土的主权。长脚已经濒临死亡,可他仍在喘息着,不看到这个对手的悲惨下场,他就死不瞑目。

是夜,王子妃前去探望,开始希望他能够认罪,以得到开恩砍头了事。当她知道华莱士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劝告时,给了他一瓶麻药。

一旦拒绝认罪伏法,华莱士将要面对的是刀钩掏挖内脏的酷刑,这和中国的凌迟没有本质区别,濒临死亡的时间相当长,痛苦非人想象。王子妃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他一定要坚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她希望至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让他死得不至于那么惨烈。“喝了它,它能减轻你将遭受的痛苦。”王子妃哀求道。

“不,它同样会令我神智不清,我不想在麻木中死去。„„”

在王子妃泪流满面的哀求下,作为安慰,华莱士终于当她面喝下了那液体,却在她离开之后,吐掉了口中的麻药。

华莱士在囚房中祷告:“我非常害怕,请赐给我力量,让我就死从容。”原来他是这样恐惧!原来他并不肯定,自己能否抵受那一惨痛!

怀着对这类影片一贯的信任,英雄不会在最关键的末尾让人失望,我看下去。„„华莱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浸没在飞来的垃圾和恶毒的叫骂声中,他坦然自若。被吊上绞架,又在咽气前夕放下,面对主刑官袍上的皇家徽章,他爬起来还是沉默不语。直到在绞轮架上拉得关节脱臼,又到刑床上剖割,华莱士一直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呻吟„„

喧嚣的人群在他的坚忍中,渐渐静默。终于,一个女人禁不住替他叫出了求告:“Mercy!" 一个声音带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呼声在人群里扩散,越来越高„„连躲在人群中的战友都不忍心看他继续承受这样的折磨,痛苦地低声道:“求你叫出来吧,就说一声也好,只要一个词,开恩„„”

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当他以为华莱士终于要开口,说出那个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严的词时,示意执刑者停止用刑。

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自由!”

参考文献:(黑体四号字,顶格)

[1] 格雷姆〃冒顿(GraemeMorton).《威廉〃华莱士:真人与虚构》(WilliamWallace:ManAndMyth,Sutton,2001.)[N].

[2] 阿兰〃扬(AlanYoung).《追随威廉〃华莱士的脚步》(InTheFootstepsofWilliamWallace,Sutton,2002)[J].

[3] 科林〃麦克阿瑟(ColinMcArthur).《蓬岛仙舞,勇敢的心与苏格兰人——好莱坞电影中苏格兰形象的歪曲》(Brigadoon,BraveheartAndTheScots—DistortionsofScotlandinHollywoodCinema,L.B.Tauris,2003)[N].

下载勇敢的心影评(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勇敢的心影评(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评--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影评课堂上看《勇敢的心》这部作品,是我第三次看了,因为它让我百看不厌。看了勇敢的心,很有触动,曾经为之动容过的诸位,一定不会忘记,威廉华莱士在临死前的“Freedom......

    关于《勇敢的心》的影评

    关于《勇敢的心》的影评 中文1011周莉2010510004 很早就听说过《勇敢的心》,一直没来得及去观看。感谢老师在课堂的宝贵时间给我们放映了这个动人的影片,不虚此看。无论是从背......

    勇敢的心 影评

    《勇敢的心》影评 影片《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的史诗片,描述了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威廉姆·华莱士反抗英格兰暴政的英勇事迹。 影片开头,Main Title中悠扬的风笛......

    勇敢的心影评(最终5篇)

    当一个人为积威之所劫时,选择的是奋起反抗而不是逆来顺受;当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被盟友所出卖时,选择的是继续战斗而不是从此妥协;当一个人在接受酷刑时喊出的是自己的追求而不是“......

    勇敢的心英语影评

    勇敢的心英文影评A movie review by James BerardinelliThe crown jewel of 1995's summer blockbusters appears to have arrived early. It's hard to imagine any motion......

    《勇敢的心》影评(推荐阅读)

    《勇敢的心》 华莱士伊莎贝拉公主马茉伦罗伯特.布鲁斯 当质朴的苏格兰风笛的乐音响起的时候,一部浩瀚的英雄史诗拉开了帷幕。伴随着苏格兰风笛,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业已结束......

    《勇敢的心》影评(上)

    曾经为之动容过的诸位,一定不会忘记,威廉华莱士在临死前的那声“Freedom”。这呐喊所引起的震撼,配合着背景音乐,经久不息,直到影片的尾声。不想和人争辩,这和以前我们影片中先烈......

    勇敢的心 英语影评

    Mel Gibson's "Brave heart" is a full-throated, red-blooded battle epic about William Wallace, the legendary Scots warrior who led his nation into battle aga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