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届区政协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体会
十二届区政协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体会
各位委员,自2007年3月换届以来,十二届区政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七大及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两个5号文件和市委、区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始终把推进和谐沙坪坝建设作为履行职能的重大使命,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履行职能的坚实基础,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沙坪坝区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为促进沙坪坝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回望过去的五年,不平凡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印:过去的五年,是全区人民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沙坪坝区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取得重大进步的五年;过去的五年,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开拓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的五年。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紧扣两大主题,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和方向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政协事业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必须在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格局中找准政协工作的位置和角度,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紧扣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把团结和民主贯穿于政协工作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以坚强的团结保证我们的民主进程健康有序,以充分的民主保证我们的团结充满活力,认真落实党委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始终做到与党委政府合心、合力、合拍。
要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整体布局。中共沙坪坝区委一贯高度重视政协工作,为政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区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政协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分工联系政协、参加政协重要会议和活动,明确把统战政协工作列入党政部门考核指标;二是按照中共中央5号文件要求,明确了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核心领导的地位和作用;完善了政协主席参加区级领导班子办公会、常委会等重要会议的工作制度;建立了重大问题在政协协商、重要情况向政协通报、党政职能部门与政协专门委员会对口联络的工作机制;三是召开了区委政协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沙坪坝区委关于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用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区委主动给政协出题目,交任务,委托政协开展重大课题调研,邀请委员参加重大项目论证;建立政协调研报告采纳落实机制和重点提案领导督办机制,推动参政议政成果转化;中共沙坪坝区委还积极为政协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推动干部交流,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办公条件。宣传部门积极主动宣传报道,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政协在我区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彰显和体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各方配合。政府既是党委各项工作的行政主体,又是民主监督的重点对象。因此,争取政府支持配合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必要条件。五年来,沙坪坝区政府一是坚持政协领导参加政府常务会、政府部门对口联系专门委员会、政府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工作制度;二是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报告,每年都在政协全委会上协商、讨论并认真听取委员意见建议;重点工程建设、重要文件出台等,事先征求政协意见;三是精心安排、认真接待委员到基层视察调研,保障政协会议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区级各部门政协意识日渐增强,重大事项主动协商,重点工作主动汇报,政协会议和活动积极参与,要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核心领导作用。中共沙坪坝区政协党组是中共沙坪坝区委的派出机构,在政协组织中肩负着政治核心作用。十二届区政协党组牢牢把握政协组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是经常性地向中共沙坪坝区委、区委常委会请示汇报,主动争取中共沙坪坝区委的坚强领导;二是认真参加区委重要会议,准确领会中共沙坪坝区委的决策和意图;三是精心组织有关机构和人员,认真落实中共沙坪坝区委交办的任务和要求;四是定期召开政协党组会议或党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政协重要会议、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和人事安排等,始终把政协各项工作置于政协党组的领导之下。
要不断增进政协各界别团结与合作。紧扣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形成深化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加强机关建设“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态势。尤其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密切政协与各党派、人民团体及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与合作。一是充分调动各参加单位的参政议政积极性。五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扎实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82篇,为区政协常委会协商讨论问题提供了依据。二是认真贯彻民主协商的原则,在政协各项工作中努力形成畅所欲言、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氛围,为合作共事创造和谐的环境。三是从组织上加强政协与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区政协副主席、副秘书长和专委会副主任中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密切政协与其所在党派、团体和界别的联系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通过走访党派组织和成员所在单位,认真倾听和及时掌握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和困难,对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做到了政治上关心、思想上交心、感情上知心、服务上用心。
(二)必须紧密围绕中心,切实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
促进发展,是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必须围绕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谋事,紧扣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干事,努力在“缩差共富”中成事。运用好政协界别的结构优势、民主协商的功能优势、联系广泛的渠道优势,发挥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要让委员视察成为政治协商的重要载体。十二届区政协发挥民主协商的功能优势,大力推进政治协商的“三化建设”,坚持“不得以通报代替协商、不以征求意见代替协商”和“不视察不协商”的重要原则,建立健全了“主席会议高层协商、常委会议重点协商、全委会议总体协商、专委会议对口协商”的协商格局,规范了“区委政府牵头、职能部门组织、政协建言献策、部门采纳落实”的协商程序。五年来,先后视察协商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大学城城区建设、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规划与建设、城区危旧房改造、东部城区畅通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对“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中共沙坪坝区委关于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沙坪坝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协商。通过视察协商,扩大共识,集思广益,使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要让民主评议成为民主监督的有力举措。区政协民主评议坚持“不打分,不定性,不查处”的工作原则,以促进政府职能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效能建设为目标,以呼吁解决问题为工作措施,促进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增强执政为民意识与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促成制约职能部门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深受中共沙坪坝区委、区政府及被评议部门的好评。在评议内容上,牢牢把握评议重点,避免事无巨细;在评议形式上,坚持到相关部门、社会各界走访、调研、听取意见,同时注重与被评部门的协调沟通;在评议角度上,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牢记帮忙不添乱,旨在帮助被评部门推进工作。十二届区政协根据中共沙坪坝区委的建议,每年对1个区级部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先后评议了区卫生局、区行政审批大、区民政局、区食药监分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民主评议工作制度和评议整改情况回访制度,确保评议工作情况明、问题准、建议实、效果好。
要让专题调研成为参政议政的“拳头产品”。作为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政协要围绕科学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开展咨询论证,提出独特见解,发表真知灼见,做到既善于在宏观决策上出点子,又善于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使我们的所建之言是可信之言,所立之论是可取之论,所献之策是可用之策。十二届区政协发挥政协渠道优势、结构优势,积极探索“专家、专业、专题”调研组团模式,更加注重发挥专家学者、民主党派和界别群众的作用,邀请知名专家全程参与调研,组织各民主党派承担调研子课题,在界别群众中广泛征集“金点子”,提高了建言立论水平。五年来,区政协共完成专题调研20个,《加快建设重庆直辖市竞争力重要集聚区》《加快统筹城乡推进沙坪坝区全域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畅通沙坪坝建设》《加快推进歌乐山、中梁山生态建设》《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等调研报告以建议案的形式报送区委、区政府,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必须密切关注民生,充分反映民意,牢固树立履职为民的意识和理念 人民政协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把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政协参政议政的最大价值取向和最高政治追求,努力维护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参政为民着想,议政为民谋利,监督为民维权。
履职为民必须重视提案工作的基础作用。区政协提案工作以提高提案质量为基础,以增强履职为民实效、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为目标,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提案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共收到提案3077件,审查立案2446件,立案率80%。收到提案反馈意见2387件,反馈率98%。其中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采纳的1339件,落实率56%;确立重点提案80件,全部由区领导牵头督办,满意率100%,落实率95%。提案工作的主要经验:一是努力提高提案质量,推进提案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强提案选题引导,注重集体提案征集,严格立案审查,建立不立案提案书面反馈制度,开展优秀提案评选表彰、点评,促进了提案整体质量的提高。二是切实推进提案办理,推进办理从“回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强化重点提案督办,注重跟踪督办、抓好“二次办理”,提案办理“落实率”由十二届一次会议的51%上升到五次会议59%,增加了8个百分点,有效地推进了提案办理。三是不断强化网络建设,推进服务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提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提案“网上征集—网上审查—网上分办—网上答复—网上评价—网上统计”等功能一体化。通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网络提案由最初的30%提高到90%,实现了提案服务工作由电话联系、登门拜访、开会协调等传统方式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方式转变。
履职为民必须发挥社情民意的品牌优势。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具有“直报全国”的渠道优势,是拥有优良传统的工作品牌,十二届政协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市乃至全国政协系统处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领先地位,为基层群众下情上达、党政领导决策咨询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届政协共征集社情民意7614条,编发《社情民意》2754期;向重庆市政协报送信息2500篇,被采用1183篇,其中市领导批示回复61篇;直报全国政协信息1035篇,被采用87篇,其中国家领导人批示11篇。每年都获得重庆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最高等级奖励;2008年首次获得全国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三等奖,2009年获得全国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一等奖,2010-2011年度获得全国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二等奖。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三点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健全机制,实施社情民意“基础工程”。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落实组织领导、机构编制、制度建设“三个到位”。二是整合力量,实施社情民意“全员工程”。突出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强化参加单位的界别作用,夯实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作用,发挥特约信息员的骨干作用,形成政协领导率先垂范,全体委员积极参与,各专委会、委员小组紧密配合,各参加单位争先恐后的工作格局。三是注重质量,实施社情民意“精品工程”。准确把握党委政府舆情需求,真实体察民情民意,不断扩大信息来源,切实加强信息提炼,努力出精品、创品牌,发挥社情民意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的积极作用。
履职为民必须坚持走访工作的群众路线。区政协把走访工作作为倾听民意、联系界别、增进团结的载体,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受到了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十二届区政协切实贯彻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群众路线,走访基层800多次,开展“三进三同”610人次,结穷亲325人,使政协走访工作成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走访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是走访慰问基层群众,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界别,问政于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汲取力量,在此基础上提出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意见建议。二是走访调研街镇和部门,调研西部九镇在加快农村发展、参与“一城三园”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5期《情况专报》送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保持与区级有关部门的紧密联系,重点走访调研承担市级考核指标的部门,了解情况收集建议,呼吁解决问题,推进任务落实。三是走访联系委员及其所在单位,深入驻区高校、医院、部队、企业,贴紧委员,贴近民意,掌握情况,交流信息。
(四)必须激发委员活力,挖掘委员潜力,全面展现政协委员的智慧和才能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是人民政协有效履行职能的基础和关键。政协工作的潜力在委员,活力在委员,实力也在委员。因此,确立委员主体地位,加强对委员的组织管理,提供委员工作条件,激发委员参政议政热情,成为十二届区政协工作的重中之重。
“两项实践活动”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重要平台。重庆市政协开创的两项主题实践活动,体现了政协独特优势,激发了委员参与热情,政协围绕中心,委员助推发展,政协服务人民,委员联系群众,促进委员深入实际,贴近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新探索,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新载体。十二届区政协牵头实践活动,获得丰硕成果。“助推发展”活动中,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共参与助推项目230余个,涉及资金100多亿元。“联系群众”活动中,政协委员与界别群众交朋友、结对子,参与率达100%,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636件,化解矛盾1643起,涉及资金6480万元。
丰富活动形式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基本条件。政协工作要富有活力,吸引委员乐于参与,就必须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活动平台。十二届区政协切实保障各专门委员会和委员小组工作经费,大力支持工作创新,丰富委员活动形式,广泛开展视察、调研和走访联谊,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活动效果不断增强,开阔参政视野,提高参政能力。一是坚持主席约见委员日活动,接待各界委员200多人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00多条;搞好老委员联谊会活动,组织老委员视察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发挥老委员在巩固团结、建言献策上的积极作用。二是6个专门委员会和13个地(片)区委员组务实创新,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民工子女就读定点学校、宗教场所、台资信息产业园区、新农村建设、区域热点难点问题等开展对口视察和专题调研,组织委员深入到街镇、社区和企业,结合委员专业,发挥委员特长,创新活动方式,吸引委员参与。三是组织委员前往四川成都、丰都、巴中等地,与外地政协进行工作交流,开展联谊活动。四是专委会慰问交巡警平台干警活动,主办台海形势报告会,举办联络员培训班,地(片)区委员组创造了与人大代表联合调研的工作形式。五是组织多次各界人士“中秋·国庆”茶话会、迎新春委员联谊会活动,增进各界友谊和委员之间的感情;精心组织全区各界人士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暨国庆·中秋茶话会,增进各界团结;成功组织“盛世政协情”委员界末联谊活动,回顾履职光辉历程,共叙五年真挚友谊,把政协与委员的感情纽带连得更加紧密。六是认真组织政协全体领导和工作人员,编排大型音诗画节目《助推之路》,代表全市政协系统在重庆大剧院成功演出,得到市政协主要领导高度评价。
加强委员管理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有效保障。十二届区政协注重健全机构,完善机制,规范委员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委员履职情况通报制度、优秀政协委员评选表彰制度、政协委员届末述职制度等,增强委员的自律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自觉性。
一、健全履职考核机制,按照《委员管理办法》,公开通报委员履职情况。全面准确地登记委员参加会议和活动出勤、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履职情况,每季度在区政协网站、会刊、有关会议上予以公开通报,进一步提高了履职通报的公开性。
二、建立委员向界别述职的机制,全体政协委员在区政协组织下向所在界别述职,全面汇报本届以来履职情况,由推荐界别负责考评,考评结果和继任委员推荐工作直接挂钩,充分体现政协委员管理工作的界别特色,帮助政协委员增强界别意识,牢记界别身份。
三、坚持表彰激励机制,五年间,表彰156名优秀政协委员,专项表彰了优秀提案128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集体77个、先进个人47名。
(五)必须加强理论创新,推进三化建设,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魄力和勇气
改革创新是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不竭源泉。必须以创新为引领,确立新观念、构建新机制、探索新形式,在继承中开拓,在创新中前进。十二届区政协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开展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努力提高各项工作的实效,推动政协事业实现新发展。
理论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前提。要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以理论创新引领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大力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十二届区政协注重总结政协工作经验、探索工作规律,以改革创新的魄力和勇气,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着力把握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用创新的政协理论推进政协事业发展。一是五年来,共撰写理论文章48篇,其中,获得市政协理论研究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统筹兼顾“四位一体”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沙坪坝区政协履职整体水平》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二是各工作机构形成的经验材料多次在全国政协、市政协工作会议上交流。《党委政协“一盘棋”,支持履职“实当先”》《委员履职界别考评,继任推荐界别提名》等经验总结文章在《重庆政协报》头版头条刊载。三是通过加强和改进通联工作,广泛宣传政协理论和工作成果,在《人民政协报》刊发稿件56篇、刊登专版2次,在《重庆政协报》刊发稿件639篇、刊登专版9次,在《重庆日报》刊发稿件2篇,五年都被市政协评为宣传通联工作一等奖。
制度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保障。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针对履行职能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积极推进程序设计和制度建设,为促进政治协商更加规范有序、民主监督更加扎实有效、参政议政更加广泛深入提供制度保障。十二届区政协制度创新最大的亮点,是区委政协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沙坪坝区委关于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用的意见》。一是具体明确了区政协对区管干部提拔任用的协商分三个层次开展,这是从干部任用角度对政治协商内容的充实和范围的扩展,是对政治协商“三在前、三在先”原则的务实践行。二是在明确五种协商会议形式的基础上,将协商内容分项落实,与各层协商会议形式一一对应,进一步巩固了政协“全委会议总体协商、常委会议重点协商、主席会议高层协商、驻会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专委会议对口协商”的多层次全方位协商格局,强化了政治协商的可操作性。三是将政协政治协商程序具体落实为五个实施环节,即“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协商活动的准备”、“协商活动的组织”、“协商意见的报送”、“协商意见的处理和反馈”,对每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又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四是除了进一步规范政治协商内容外,还就安排党委政府一把手牵头督办重点提案、委员所在单位大力支持委员参加政协活动等作出了硬性规定。
工作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活力。要以务实为本,通过不断改进提案、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准地掌握实际情况,更优地提出意见建议,更好地提升工作实效,使履行职能的工作符合党政要求,顺应群众意愿,切合政协特点。十二届区政协多项工作具有开创性:一是开展提案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区政协在走访提案承办单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提案进行归纳整理,专题分析,形成《提案综合分析报告》和提案专题综述,送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得到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二是联合策划社情民意信息,着力发挥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牵头策划作用,加强与全国政协第二批信息联系点和市政协信息处的联动,共同策划和反映重大社情民意信息,取得明显成效。三是考评通报委员履职情况,建立委员参加政协活动登记制度、委员参政议政考评通报制度,按季度通报全体委员履职数据,调动委员履职主动性与积极性。四是评选先进地(片)区委员小组,出台《先进地(片)区委员组评选办法》,鼓励委员小组规范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注重活动实效,调动了委员的活动热情,提高了参政议政质量。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政协沙坪坝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在团结民主的旗帜下,政治协商有方,参政议政有为,民主监督有力,获得全国政协评比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一、二、三等奖,获得市政协评比的区县政协工作创新奖、理论研究工作组织奖、理论研究一等奖、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特等奖、宣传通联工作一等奖和“两项实践活动”创新奖,较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为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为发展人民政协事业,为推动沙坪坝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力于中共沙坪坝区委的坚强领导,得力于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力于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以及区级各部门、街镇的密切配合,得力于区政协各参加单位、界别和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沙坪坝区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政协工作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沙坪坝区政协工作而辛勤奉献、不懈努力的各位委员、各位同志,向不再担任区政协领导、区政协常委和委员的各位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第二篇:亭文区政协五年亮点工作回顾
亭文区政协五年亮点工作回顾
五年来,亭文区政协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职第一要务,在中共亭文区委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治区、银川市一系列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按照“突出特色、开拓创新、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改进活动方式,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履职形式,努力打造工作新亮点,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幸福兴庆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诤言谋良策、服务发展大局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亭文区政协坚持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着力点,围绕中共亭文区委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把事关亭文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问题,作为调研视察的重点课题和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建诤言,谋良策,推动区委、政府科学决策,助力亭文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常委会议突出重点,协商建言成效显著。常委会议本着少而精、议大事的原则,围绕区委、政府重要工作决策、重点产业发展选择题目,组织委员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调研,邀请专家学者咨询论证,召开会议充分讨论,在求精、求深、求实上下功夫,着力增强建言献策的可操作性。五年来,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组织委员就重大项目建设、黄河金岸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生态移民安臵、现代服务业、康居工程建设、招商引资、教育工作、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管环卫体制改革、扶贫开发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题协商,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提出的很多意见建议得到了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主席会议转换角度,增强民主监督实效。创新主席会议召开模式,尝试建立了政府部门向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制度,根据区委、政府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前安排1—2个政府部门,在主席会议上听取有关工作情况通报,并在听取通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搞好情况落实反馈。这种形式,不但为委员们更好地知情明政、建言献策搭建了平台,而且加大了对部门工作的监督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落实,受到了广大委员和市直部门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已先后听取了经济发展局、审计局、信访局、劳动就业局、康居办、拆迁办、扶贫办、招标办、国控公司等11个部门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实现了部门工作上水平、政协履职能力上档次的“双赢”。
二、访民情解难题、共促和谐稳定
亭文区政协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共建共促和谐兴庆。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亭文区发展的重大建议得到区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意见建议得到及时采纳或落实。坚持为民代言,提案作用突出。着眼于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实效,通过向委员通报工作情况、组织调研视察、下发提案基本知识问答和征集参考题目等,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委员和各党派、人民团体撰写提案的积极性。建立了政协主席、副主席包靠重点提案制度,由主席、副主席对重点提案分工负责、分头督办,切实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抓落实,形成了主席牵头督办、有关委室协办、提案人参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办理落实的工作机制,开展提案双向评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回头看”活动。五年来,所确定60件重点提案件件得到了落实,委员满意率达到10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今日兴庆》开辟《政协提案》专刊,宣传报道办理提案的经验做法,向区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委员及时公开办理进程,加强办理指导。通过把提案办理情况向社会公开,既宣传了先进典型,又对办理行动迟缓、能办理落实而又落实不好的承办单位,起到了很好的鞭策和促进作用。由于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加大承办力度,政协强化跟踪督办,所立提案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发挥了提案在民主监督中的主渠道作用。
畅通民意渠道,反映群众诉求。为便于群众反映问题、维护群众根本利益,进一步创新社情民意收集渠道、拓宽社情民意来源,2009年分别在北安、湖滨、幸福三个人口密集的社区开展社情民意信箱试点工作,为政协委员知情履职搭建了平台,为区委、政府了解民意架设了桥梁,使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近年来,通过社情民意信箱共收集社情民意150多条,编发社情民意80余篇。
三、扣主题聚人心、推进团结共为
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是人民政协的事业之基、参政之本。注重发挥政协优势,围绕两大主题,努力凝聚人心,聚集力量,积极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为构建幸福兴庆服务。
党派作用发挥显著。为进一步调动党派团体工作的积极性,研究制定了《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联系的意见》、《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工商联、各民主党派结合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了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爱心奉献、视察调研等活动。近年来,工商联、各民主党派利用自身优势先后开展“三下乡”活动2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80余篇,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200余人,各类捐款300多万元,为构建幸福兴庆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主监督务实深入。始终以务求实效为出发点,从创新民主监督形式入手,着力搭建民主监督新平台。五年来,主动配合监察局、效能办等部门,先后对100多家单位进行了行风测评;通过召开民主评议座谈会,广泛征求委员对自治区、银川市及亭文区机关、企事业窗口单位工作的意见建议;政协先后为15个重点职能部门选派了60名民主监督员,配合相关部门处理交通事故、债权纠纷、邻里矛盾等事件30余起,为幸福兴庆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政议政富有成效。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组织委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反映社情民意,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期间,政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奖励办法》等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专题调研、视察活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152条,委员提案立案128件,编发《社情民意信息》103期,为区委、政府掌握社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解决群众困难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渠道。
委员活动亮点呈现。委员活动小组是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是政协工作一个鲜活的活动载体。政协各专委会通过组织各具特色、效果显著的委员小组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委员关注民生、扶贫帮困的积极性。近年来,各专委会分别组织委员深入到月牙湖乡,为当地农民提供医疗、法律咨询、农业科技等9项义务服务;筹集购买草原雏鸡2000余只,免费赠送当地农户;资助200名贫困大学生;为中小学捐赠价值10万余元的体育器材;各专委会还组织委员深入北安、幸福、益民等社区,详细了解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通过社情民意、提案等形式,把问题反映上来,切实帮助居民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四、抓基础健机制、强化自身建设
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增强履职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理论学习是政协履行职能、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制定计划,强化措施,组织政协委员、政协干部深入开展理论学习。通过常委会、政情通报会、委员培训会、专题学习会等形式,组织政协委员、政协干部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自治区党委政协会议精神以及业务知识,密切联系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开展理论研讨,着力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有效履职打下理论基础。
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参政能力。按照新时期政协工作要求,修订完善各项制度,政协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加强委员履职考核,根据《政协章程》,先后对履职成绩突出的16名委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对2名不尽责履职的委员,劝其辞去委员职务;对8名因工作变动请辞职务的委员,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对参加活动不积极的4名委员,提出了通报批评,不断提升委员履职意识。
开展作风建设,激发工作动力。结合开展理论学习实践和机关效能建设,在政协机关进一步树立勤学创新、服务发展、争优创先、勤俭廉政的新风气,推进了思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密切与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配合,加强工作宣传,扩大政协影响,创设履职环境,调动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政协组织和机关的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上级政协组织和区委下达的调研、视察等工作任务。
各位领导,各位政协同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政协工作,挖掘工作亮点,对于更好地做好政协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亭文区政协将进一步向兄弟市(县、区)政协学习,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好三大职能,为推动亭文区政协工作再上新水平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蒋 集 九 年 制 学 校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我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为动力,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全心全意团结、依靠、服务好广大师生,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一)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
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办学方针,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升学率95%.教学质量名列前茅2007-2011连续5年获得区教育教学质量奖。07、08获得区教学质量二等奖;07、08度还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09年、2010年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教学质量获得区一等奖;2011年荣获区教学质量二等奖。
(二)平安创建和行风建设成果显著。
2009年3月被评为“淮安市首批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和“淮安市行风软环境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5月被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授予2010度“江苏省平安校园”。
(三)硬件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
2007-2011年五年硬件投入394.3万。新建校舍2568平米。铺设水泥路面350平米,建下水道950米。2010年4月我校食堂通过“市A级食堂”验收;2010年6月幼儿园通过了市优质园验收。
(四)文化氛围不断形成。
报廊、雕塑、墙壁字画均有育人效果。每年购置图书1000余册。体艺工作成绩喜人,2009年3月获区广播操比赛二等奖。2009年6月获区第十二界艺术节组织奖;2010年11月获区教职工乒乓球赛团体第七名。
(五)两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高效廉洁,大胆创新。教职工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小学教师专科率90%,中学教师本科率达95%.教师都能严格执行“五严”规定。
二、今后五年规划
(一)工作目标
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8%以上。
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以上。
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以上。
4、幼儿园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5、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6、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100%。
7、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8、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9、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10、2013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工作思路
1、高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是创建现代化学校、实现高质量教育的物质基础。力争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自身努力和上级投入,从校园环境、设备、软件三个方面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今后五年在硬件建设上约投资700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1)力争在2012年底完成学校旧教学楼的内墙粉饰工作。建好校园排水系统,铺设900米下水道,开通校园光纤,实现办公电脑全部上网。完成综合楼建设;(2)加强信息化建设,更新电脑设施,改建充实多媒体教室,不断加强校园网建设,力争在2012年底重新购置教师办公桌椅,在2013年教室全部安装现代化教育设备,实现教师上课多媒化、办公过程优质化、工作环境舒适化。
(3)加强学校档案室的管理和建设,学生资料、教师档案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4)学校每学期都要投入一定经费购置图书,2013年底力争按标准配齐图书室藏书。建设学校阅览室,向学生开放,提高图书的使用率。
(5)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2012年做到操场塑胶化,各类建筑都要名人字画,做到学校无闲人,人人育人,校园无空地,处处育人,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保证校园环境做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2、高标准加强班子建设
(1)实行班子学习制度。实行班子每周例会制和每月学习工作汇报制度,使班子成员思想一致,与时俱进,在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上都能始终走在教师前列,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
(2)实行学校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及时考核,积极评价,并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一批爱岗敬业、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做事、能做事、做实事的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各类管理人才。
(3)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支部活动规范有序。做好对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坚持标准,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3、高起点建设师资队伍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适应学校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1)充实教师队伍,调整教师结构。学校紧缺专业教师,五年内要引进体育、艺术、科学、信息技术等高素质专职教师。不断优化教师结构。
(2)制定切实可行的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在名师工程建设上要出成绩,力争五年内培养2-3名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教坛新秀。
(3)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意识的培养,转变教育观念,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4)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积极做好教师参与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竞争机制。
(5)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要求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交流活动,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存在。
(6)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评优晋级、考核和各类奖励机制,逐步完善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再分配方案。
4、高要求强化常规管理
规划期中,根据学校不断发展的态势,及时制订和调整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
(1)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实行“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内和外顺、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科学民主管理,落实层级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及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监督作用,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进程,有效促进 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工作。
(3)明确职责,加强层级管理。坚持将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各办公室(教师)对年级组(教研组)负责;年级组(教研组)对各处室负责;各处室对分管副校长负责,副校长对校长负责。使各管理层面都有明确的职责目标,做到责权分明,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营造良性激励机制。从强化内部管理做起,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实行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管理机制,深入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增强广大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的潜能。(5)重视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和针对性教育原则,对教职工要做到“管理上要严格要求,工作上积极帮助,生活上要热情关心”。通过经常性的政治学习、思想教育,交心谈心等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使学校发展和工作思路得到全体教职工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
5、高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优化德育工作,提高育人实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与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以少先队为龙头,做到组织领导系统化、管理民主法制化、目标层次化、内容系列化、渠道网络化、活动制度化、考评科学化。二要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室”,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三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强化学生的道德实践,使社会主义道德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追求和自觉行为。四要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着力抓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力度,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五要以营造书香校园、优化综合实践为重点,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六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整合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形成整体育人合力。
(2)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五年内要在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等方面有若干突破。一是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二是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实行三个优化: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益;优化师生关 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三是教学质量要有大的突破。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3)加强教育科研,打造学校特色
我校目前教师教科研意识和教研工作的实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将不断完善科研制度,充实科研力量。进一步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完善考核奖励办法,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参与教科研活动。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努力开创学校教育良好的社会大环境,逐步形成我校课程资源建设的特色。学校将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聘请专家定期到学校指导工作或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研意识和实际水平。通过科研促教、科研兴校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从“书匠型”向“科研型”转变。
6、高水平做好后勤服务
(1)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后勤即服务”的思想,把师生、家长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2)确立精细化意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创造洁净、安全、舒适的育人环境。
(3)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积极开展建设“平安校园”工作。把学校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防范机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规划期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蒋集九年制历经未来五年的锤炼,能成为“管理科学规范,质量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浓郁,全面和谐发展”的在全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学校。
蒋集九年制学校
2012.3.4 5
第四篇:X镇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X镇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镇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桂花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其复杂、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领先发展的总体取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负重前行的担当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奋斗勇气,生动践行“两区一试点”总体部署,深入实践镇党委“1131N”工作思路,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发展落实到一个一个项目上,把项目落实到一个一个板块上,推动桂花经济社会同步跨入“新时代”,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方位。
过去五年,我们把稳中求进作为工作基调,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经济运行行稳致远。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265万元,年均增长9.88%,规模工业产值26622.5万元,年均增长9.44%,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3842万元,年均增长9.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94元,年均增长10.2%,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220.58万元,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0.8%,生猪、柑橘、优质粮油、青花椒、柑橘等产业链初步成型。全面贯彻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播种粮食16845亩,年出栏生猪90000头,成功建成西南地区首个智能化生态立体种猪繁育场。创新推出“生猪+青花椒种养循环”,青花椒种植面积达5000亩,形成桂花万亩农业产业园,建成全省五星级农业园区。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扎实抓好项目招引,充分利用场镇周边空地资源,成功引进船山区首家扶贫小微企业入驻,形成立昌和电子、桂焱建材、民望饲料等为主的小微工业集群。狠抓企业服务、运行调节和重大项目服务管理,着力在稳字上下功夫,在求字上想办法,在进字上强措施,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现有产品和项目进行改造升级,寻求内生增量。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深度实施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立足船山区“服务大成渝、打造大景区、发展大产业”发展思路,引进农家乐、户外拓展基地、鱼菜共生等项目入驻响堂村、金井村,建成医养中心,着力打造“农旅+康养”的成渝短途旅游品牌。
过去五年,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村级建制调整和村(居)民小组调整优化改革全面完成,建制村(社区)由19个调整为12个,村(居)民小组由194个调整为100个,全面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农村“三变”改革统筹推进,齐全生态立体养猪场集体经济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为全市首列成功入市。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把招商引资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合作的重要举措,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战略,立足产业和项目招商,积极主动寻求招商合作,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五年来,我们引进齐全、可士可、回春堂等共5家大型农业公司,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
过去五年,我们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遵循,生态环境明显向好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来,实施道路建设167.8公里,投入资金7485万元;完成石河埝整治8处、掏淤5处,石河埝掏淤3700米、山平塘整治衬砌56处、掏淤12口,新建蓄水池45口,整治衬砌排洪渠道13.2公里。新建产业路14.5公里,供水主管铺设12.5公里,打井1400口、安装水泵管道1230户,明井整治850处,解决人口2548人、牲畜17200余头用水。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严格实行秸秆禁烧目标责任制,强化镇村社三级网格化管理,加强巡查监管,投入140余万元,购买秸秆粉碎机1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投入资金180余万元,聘请村社保洁员73人,维修垃圾房14座,增添376个四轮垃圾箱、购买斗车、扫把、垃圾分类桶等物资5600余件,“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运行体系逐步完善。强力整治环保问题,顺利通过中省市生态环保督察。改建农村厕所整治3012户。推进“大规模绿化船山”行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650亩。
五年来,我们把为民惠民作为根本目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按照突出重点、多策并举,合力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扎实抓好稳定增收、生活保障各项工作。全镇共有5个贫困村,共计837户2282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坚持“智志”双扶,创新推广精准帮扶“334”工作法,强化感恩教育,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响堂村、金井村作为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步伐坚实,金井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实施“土坯房+康养”的方式,全面推行土坯房整治、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成功修建美丽新村点12处,3000余户群众住上好房子。启动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新组建“五大合作社”17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
准农田14182.39亩,复垦撂荒地2500亩。
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10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100%。发放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生活护理等救助资源500万元,惠及群众1500人次。建立完善镇、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13个,金井村被评为市退役军人服务示范点。
公共服务持续增强。改造升级文化阵地,完善农家书屋功能,新建村(社区)文化阵地16个,农村书屋13个,打造了以“感恩”“和合”“孝德”“村根”为主体的文化广场4个。桂花医养中心被命名为四川省医养结合示范结机构。
社会治理稳步推进。第一时间作出疫情防控响应,强力抓好重点管控,跟进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没有出现确诊病例。着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救灾”工作体系,妥善处置7.11特大洪峰过境、非洲猪瘟防控等突发事件,守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底线,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五来,我们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政治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抓好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巩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奋进的社会正能量加速凝聚。
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健全为企业、为群众、为基层服务的各项制度,守信践诺,说到做到,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会前学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38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受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8009件,满意率达91.26%。公开政务信息1582条。
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坚决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各项规定,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同比下降58.88%。严格落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同时,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气象、保密、档案、机关事务管理、对台、外事侨务、地方志、供销社、邮政、妇女儿童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文联、社科联、侨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高质量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2020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三五”圆满收官,标志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任务繁重、矛盾交织的五年,也是我镇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五年,全镇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务实苦干,加快发展活力有效释放,领先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凝聚着全镇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桂花发展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桂花的发展离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发展动能不足、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三次产业在产业结构、增长速度、发展空间、支撑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促发展、保民生压力大;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多元化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个别干部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担当能力不强。对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正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条件和内涵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等国省市区战略深入实施,我们将抢抓重大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推动富民强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1131N”发展思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富强和谐桂花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全镇全社会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8256万元,规模工业产值突破4248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706元以上。
我们将切实抓好三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做大发展之量。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在全区乃至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贡献。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狠下功夫,狠抓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狠抓一批重点项目开工、狠抓一批在建项目促建、狠抓一批重点项目储备,以投资促进为引领,内培外引、同频共振,主动融入成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构筑稳定增量。二是提升发展之质。深入研究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目标,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乡村加速振兴,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产业新高地,塑造桂花新形象。三是夯实发展之基。充分调动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让“改革创新”成为桂花经济发展的“活力源代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蓄势突破、乘势而进,着力实现各类资源力量向发展聚集,做好“两改”后半篇文章。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计目标是: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6.9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98%。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方针和省、市、区和镇党委决策部署,按照中省市区经济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盯“1131N”战略目标,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我们将按照“1+1+3+1+N”的工作思路,即:建设一个中心场镇;创建一个国家级农业园区;壮大“柑橘、粮油、生猪+青花椒、”三大产业;打造一条旅游精品线路;抓好N件民生实事,着力打造船山“副中心”。“1+1+3+1+N”各个部分之间相互支撑、相辅依存,既贯穿区政府的“1+3+4+N”发展思路,又充分考虑到桂花实际,坚决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具体将抓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守耕地红线保护制度,在响堂、金井等9个村2000户实施土地增减挂钩,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依托生猪种养循环农业园区,扩展生猪+青花椒+柑橘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新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青花椒+柑橘冷链物流加工基
地。立足近郊区位优势,按照“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农业旅游元素,大力发展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以金井、响堂等为半径的集农业体验、民宿文化观光、怡心养老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推动工业上档升级。继续以桂焱建材、力达科技、陶氏药业、民望饲料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完善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壮大产业优势板块,拓展集群效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支持企业积极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上协调和争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以具体项目对上争取资金和政策,赢得支持,努力使隐性的发展资本为显性的资本。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度实施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立足船山区“服务大成渝、打造大景区、发展大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以桂花水运码头、响堂村民宿、金井村康养、三圣村“村根”文化为主轴的农业体验、民宿文化观光、怡心养老一体化周末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周末经济新格局。积极培育健康养老产业,以桂花医养中心为媒介,不断提升桂花休闲、康养等为主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桂花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突出项目牵引作用。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的重要载体,实施“工作项目化”,努力实现项目建设大突破。围绕中心场镇建设,科学规划“一带两区”场镇空间格局,加快推动桂
花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桂花幼儿园迁址项目、桂花卫生院扩建等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升级场镇功能配套,打造教育、医疗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力争启动桂花中心场镇风貌塑造工程、停车场、文化广场等项目,提升场镇人气,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积极配合城南高速扩容、205线改道、郪江大桥建设等工程。
全力推动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招商机制,突出主攻目标,巧借成渝协调发展大好机遇,深化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积极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种招商会议及招商活动,拓宽招商信息来源渠道;到引资企业所在地实地考察,准确把握引资企业发展状况,摸清企业实力,摸清企业实力,做到精准、有效引资。
三、重点突出绿色发展,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经济发展全过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努力创造更多绿色福利,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监管,实行“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控制扬尘污染,加大露天焚烧管控力度;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对涪江(桂花段)、郪江(桂花段)等流域沿线进行专项治理;做好垃圾清运和卫生保洁,治理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等环境“顽疾”;完善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户投放、村组收集、乡清运”的治理体系建设,做到“扫干净、摆整齐、常保持”。
落实长效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保护治理、信访投诉处理等环境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制定完善“环保准入”清单,做到管控结合、源头治理。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引导群众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倡导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动社会发展全面进步
始终以民生民向民愿为指引,办好民生实事,答好民生难题,推进依法治理,让社会和谐安宁、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大力创新社会治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原则,探索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格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着力推进“法律七进”活动,开展法治讲堂,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代表适用法律的宣传、法治意识培养,加强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化平安桂花建设,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信访积案化解。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把提升群众幸福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引领群众参与社会服务,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
稳步推进民生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精准帮扶城乡困难群众、困境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确保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确保已脱贫人员不返贫。
继续加强人民武装、国防动员、统计调查、档案、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移民、残联、双拥、老龄、科协、地方志、侨务、对台、民族宗教、保密、红十字等工作。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服务水平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创新施政、高效理政和廉洁从政能力,更好的服务发展、服务人民。
建设学习政府。增强学习本领,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团队,努力提升政治能力、思想境界、业务水平。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学习,着力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通过工作实绩检验学习效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考察学习更加务求实效、学以致用,将宏观政策、先进经验与桂花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建设服务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人民所需,政府所向,人民所想,干部所往。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理理念,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程序,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乡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意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努力实现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全面兑现政府承诺事项,提升政府的社会公信力。
建设廉洁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聚焦行政审批、“三资”管理、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镇政府班子带头正身行事、律己服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桂花发展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万众一心加油干,攻坚克难争一流、为桂花和谐发展努力奋斗!为船山建设富民强区贡献桂花力量!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第五篇:县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与总结
县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与总结
一、国民经济稳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到2011年底,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比2006年增加 **万元,年均增长率为*%;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比2006年增加**万元,年均增长率为*%;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比2006年增加**万元,年均增长率为*%;预计实现财政收入**万元,比2006年增加**万元,年均增长率为*%;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2006年增加**元,年均增长率为*%。全乡个体私营经济、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农业生产都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突破,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并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夯实了基础。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共计投入建设资金**余万元,改造中低产田**余亩,建蓄水池**口,整治山平塘**座,维修、改造渠道**米,解决了全乡旱弯死角村社农业生产用水历年较为困难的问题,确保了水稻满栽满插,保证了大小春农业生产用水。同时,牢固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确保总产,大力推广适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及实用新技术,完成跨季节早玉米播栽**亩,比
2006年增加**亩;玉米覆盖栽培**亩,比2006年增加**亩;抛秧旱育秧**亩,比2006年增加**亩;认真抓好植保工作,搞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在小麦条锈病和水稻螟虫的防治上,我们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进行培训,让他们牢固掌握了病虫害防治知识及操作技能,确保了粮食丰收,到2011年底,预计实现粮食产量**吨,比2006年增加**吨,年均增长率为*%;预计实现油料**吨,比2006年增加*吨,年均增长率为*%。大力发展生猪、小家禽畜养殖,做好疫情、疫病的防控工作,积极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兴建生猪规模化养殖场3个,兴建小家禽养殖示范小区1个。到2011年底,预计出栏生猪**头,比2006年增加**头;预计出栏小家禽畜*万只,比2006年增加**万只;预计出栏肉牛、肉羊分别为*头、*头,比2006年分别增加*头、*头。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拓宽渠道。2010年,引进白羽王鸽**对,出栏肉鸽**只;发展龙虾养殖**亩,产值达到**万元。
四、工业加快发展,经济后劲不断增强。过去的五年,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稳固现有企业,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到2011年底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比2006年增加**万元,年均增长率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万元,比2006年增加**万元,年均增长率为**%;预计实现利润**万元,比2006年增加**万元,年均增长率为**%;五年来,发展个体企业*个,年产值达到**万元以上。累计完成固定
资产投资**万元。
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五年来,乡党委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实施重点建设和落实为民办实事工程。一是争取国家投入实施兴(隆)—清(河)路改造工程,2007年初将兴(隆)清(河)路建成水泥路面;二是2009年引入社会捐赠资金300余万元投资建设省一级敬老院,当年投入使用;三是2007年完成公路**公里,2010年,完成*村道路公路修**公里;四是积极争取资金改造教育基础设施,2009年改造村级小学*所,新建乡初级中学综合楼**平方米,运动场**平方米;五是2010年完成乡卫生院建设工程,并投入使用;六是引进社会资金完成天燃主管安装建设,目前,兴清路沿线和场镇已有**多户用上天然气。
六、社会稳定,社会环境明显优化。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经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地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督,确保了五年内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一是乡上成立了“一办两中心”,村级成立了“两中心”大调解机构;二是利用大小会议,做到稳定工作事事讲、时时讲;三是认真落实工作责任,采取联片领导包片包案、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的工作方式,从而,形成了稳定工作层层抓、人人管的工作格局;四是定期排查和
调处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突出的问题,杜绝和排除了不稳定因素存在。五是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防控网络,狠抓信访工作,掌握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排查不安定因素,积极调处各类民间纠纷,切实加强社会动态控制和流动人口管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七、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关精神,以改变环境卫生面貌,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场镇“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落脚点,通过制定方案,明确整治重点,建章立制,确保了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包片(场镇街道)包村,乡村干部包社包户;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专栏、宣传单、标语等形式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聘请了5名专职保洁员,全天候保洁,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了我乡的环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加强学校基础建设。新建的学生公寓和食堂、操场、教学楼等已投入使用。新生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进一步提高,五年来,新生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教育巩固率达到90%,教学升学率达到95%以上。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完成了村级卫生站规范化建设,乡卫生院重建工程已完成投入使用。新农合工作扎实推进,参合率每年都达到了县上的要求。加快文化站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农村发行网点2个,群众公共阅报栏1处,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已竣工。认真宣传贯彻了《中化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违规生育处罚力度,有力遏制了违规生育行为;全面落实农村计生户奖励扶助政策,做好计生奖励扶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受灾群众、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加大农村五保、低保的保障力度,实现应保尽保。
八、抓党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一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建设团结协作、务实勤政的领导班子;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和学习,创建学习型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干部素质和服务能力;三是加强干部考勤、考核工作,完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制度,增强干部服务意识;四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法纠风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加大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监督作用,坚决地、旗帜鲜明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打歪风、树正气;五是进一步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完善单位内部规章制度,树立亲民、爱民、富民思想,打造一支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全乡形成“风正、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六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经济基础仍然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大的工业项目少,工业对乡域经济支撑能力还不强;三是财政增收形势严峻,确保收支平衡困难;四是灾后重建结束后,固定资产投入缺乏有力支撑;五是城乡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加强;六是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任务繁重;七是机关干部作风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八是农村党员外出多,少数党员还没有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个别党组织和部门也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为此,乡党委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