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6: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

第一篇:乡镇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

乡镇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业战线工作的农技人员,2012年我负责XX县雄壁镇上鸭子塘村小组101户科技示范户马铃薯产业指导工作,一年来,在XX县农业局项目领导小组和马铃薯的支持下,各位同事的帮助下,对照科技示范户指导员的工作要求,以及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指导实施方案,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指导与技术培训班学习,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技术指导水平。

技术指导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示范户的指导效果。马铃薯是雄壁镇的主产粮食作物,在农民的收入中占有较大比例,产量的提高关系到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示范户,我系统地学习了农技推广的相关理论知识、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特别是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等,提高利率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做好马铃薯示范户的培训指导工作。一是利用街天示范户赶街的时间集中到农业中心培训;二是入户面对面进行技术讲解,让示范户直观了解相关农技知识;三是到地里现场指导;四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开展电话咨询,为示范户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认真制定指导员年度工作计划和分户指导方案。

通过走访示范户,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为全面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不同示范户的情况,分别制定了入户分户指导方案。通过分户指导方案,农户可以了解指导员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和要求配合的工作及注意事项,使指导员和示范户能够互动起来,更好地完成全年做任务。

四、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当地土壤类型和耕作特点,全面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技术,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耕地地里回升和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五、健全完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定点、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研究制定防治措施,指导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重点监测马铃薯晚疫病和地表虎发生情况。

六、取得的效果

通过格科技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实地测产验收,10示范户全年马铃薯的平均亩产达1666.3kg,比前三年平均亩产1515kg增产了151.3kg,增幅为10%,按今年马铃薯上市时的收购价1.5元/kg,平均每亩经济效益达到2499.45元,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20户农户积极的参与学科技用科技,达到增产增收目的,辐射胡今年的平均亩产1583kg,较前三年平均亩产1416kg增产了167kg,增幅11.8%。

七、体会和建议

通过下村指导,提高了示范户及周边农户农业科技水平,同时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也得到提高。之前很多农业技术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现在能熟练自如地应用在实践中。一年来,通过跟示范户的深入接触,让我体会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鸡蛋糊问题和农民的积极性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必须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就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民科技队伍,这样才能把科学种养新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

第二篇:2011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1

高台县 2011 年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工程》,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2011 年我县从市场信息发布、种薯贮备调运、生产技术培训、田间指导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紧紧围绕马铃薯新品种引进 和新技术推广,强化科技培训,建立科技示范,狠抓基地面积落实,完成了 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种植面积落实情况 2011 年,全县共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 1.52 万亩,占计划的 101 %,涉 及 4 个乡镇、个村,41 其中加工型品种 6762 亩,平均亩产 2.5 吨,总产 16905 吨;鲜食型品种 2982 亩,平均亩产量 3.2 吨/亩,总产 9542 吨;制种面积 5456 亩,平均亩产 3.5 吨,总产 19096 吨(其中:微型薯制种 3456 亩,平均亩产 4 吨,总产量达 13824 吨。(定西百泉种业繁育费乌瑞特、15、荷 1553 原种面积 1540 亩;张掖绿禾种业、张掖农科所繁育大西洋原种面积 700 亩 和 560 亩)。全县共签订马铃薯订单面积 1.04 万亩,其中,微型薯 0.28 万)亩,专用薯 0.16 万亩,淀粉加工薯 0.6 万亩。新坝乡共建成三个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其中:金农马铃薯产销专业合作 社种植面积 530 亩,祁源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 1121.3 亩;奇峰专业合作社 种植面积 401 亩。共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 2052 亩,发展大户 35 户,其中和平村周国建种植微型薯 150 亩,东上王增智种植 265 亩,东大村赵光鹏种植 330 亩。所产马铃薯除少数自食外,大多数都由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往定西、

-1-

上海等地。全县在光明、霞光建立马铃薯标准化栽培示范点 2 个,引进新品种 12 个,开展试验示范 5 项次,示范面积达到 640 亩。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大良种引进力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往年试验筛选的基础上引 进大西洋、费乌维它、克星、陇薯系列原种及一级良种,推广面积达 14500 亩,良种覆盖率达到 95%。在区域布局上,按照县境内不同区域自然优势和 现有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布局生产基地。红崖片以大西 洋、夏波蒂等加工专用薯为主;新坝河东片以大西洋、克新一号为主,河西 片以克新一号、陇薯系列为主,实现了品种区域化布局。2.狠抓科技示范点建设。2011 年落实新坝乡光明村、霞光村马铃薯新 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点 2 个,试验示范面积 640 亩。引进荷兰 7 号、荷兰 15 号、陇薯 6 号、冀薯 8 号等新品种 12 个,主要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和地 膜覆盖、机械种植、品种比较、测土配方施肥、超高产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 治试验示范推广。新购进种植机械 8 台,建成马铃薯机械化服务

组织 1 个,新发展马铃薯种植大户 35 户,为全县马铃薯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好技术 支持。3.加大土地流转扶持力度,促进马铃薯产业规模发展。县委、政府出台 土地流转相关优惠政策,对当年土地流转总面积达 200 亩以上的村集体,每 亩奖励 50 元;对当年流转土地连片面积达 100 亩、流转期限 5 年以上的,给予受让方每亩 50 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当年流转土地面积在 200 亩、流转 期限在 5 年以上的,给予受让方每亩 100 元的一次性补助。通过整体规划、

-2-

政策引导,实行资金补贴等措施,企业和大户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马铃薯 2100 亩,建立马铃薯土地流转百亩村 5 个,引导种植大户 59 户,从而实现 了马铃薯种、管、收一体化模式。4.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充分利用科技宣传、培训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重点推广了以切 刀消毒、药剂浸种为主的种薯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垄膜沟灌和地膜覆盖,不同种植模式等技术,全面提高马铃薯的科学种植水平,共计开展培训 23 场次,组织种植高产户、科技明白人开展现身说法 5 次,培训农民 3430 人 次。5.规范订单农业合同,实现农民企业双赢。统一涉农合同示范文本,规范订单农业发展,今年共落实马铃薯订单面积 10400 亩,占总播面积的 68.4%,确保民企双方利益不受损失。

6、大力推广机械种收技术 全县购置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 26 台,建立机械化种收示范点 1 个,示范面积 0.1 万亩,机械种收面积达 0.8 万亩。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县马铃薯产业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势头强劲,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

1、种薯价格上涨,种植成本增加。今年商品种薯价格平均每吨 3000-3200 元,比去年每吨上涨 600-800 元。微型薯去年每亩平均成本 1900 元,今年 达到 2300 元,增加 400 元。

2、种、收机具少。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有种收机具已不

-3-

能满足生产需求,田间投入增多,劳动强度加大,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劳力 投入和经济损失。

3、贮藏设施简陋,反季节销售少。现有的贮藏设施只能满足种薯贮藏 需求,大量的加工原料没有贮藏条件,不能满足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另外由 于收获后集中上市,商品薯无法通过贮藏反季节销售,导致价格较低。

4、发病率较高。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连年种植,种薯带菌和土 壤带菌严重,造成近年来马铃薯病虫害频发,降低了产量,制约了马铃薯产 业的快速发展。

5、技术管理跟不上。马铃薯做为新坝乡的传统作物,许多农户都按过 去的老

老经验管理,导致品质差、产量低,特别是一些新引进专用薯,管理中 缺乏操作经验。比如种植的夏波蒂,薯形要求比较严格,一旦水肥管理不到 位,畸型、变绿、小薯三项占 15%,影响商品率,产量再高,效益还是上不 去,再则造成质量不达标,商家拒收和超标折扣,造成农民不必要的损失。

6、农民质量意识差,合同履行难。今年,新坝种植的加工专用薯,虽 然大都签订了收购合同,明确了具体的收购标准,但农民交售时以次充好,混杂土杂种马铃薯交售,造成了商家二次返包、分检。据调查,全乡主要的 十一个马铃薯种植村,农民私自转买的合同薯达 16%,合同履行率占 80%。

7、种薯供应混乱,除专用薯由收购单位提供外,一些土杂种还充斥 种子市场,造成品质差,效益低的马铃薯还在种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从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看,我县马铃薯产业处在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要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就要充分发挥我县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坚持

-4-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大投入,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产品 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快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步伐。1.积极向上级争取马铃薯良种补贴发放,切实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积极争取把马铃薯纳入国家粮食作物良种补贴范围,加大对马铃薯加工企业 的扶持力度,解决马铃薯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让马铃薯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2.继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应从品种的更新换代入手,根据市场需求,引进鲜食型、专用型脱毒微型薯、原种等优良品种,逐步建立 5000 亩左右的原种生产基地。建立种、管、收 一体化生产模式,重点推广垄膜沟灌、垄膜覆土、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 技术,促进全县马铃薯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发展。3.抓好试验示范资料收集和总结工作。认真完成光明、霞光马铃薯科技 示范点试验示范的测产及实验报告工作,继续做好新品种,新技术宣传普及 工作。4.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加工生产能力。通过扶持专业户或联户共同 出资建设基地,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大户带动等措施,鼓励龙头企业 参与马铃薯基地建设,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户 联合发展稳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逐步建立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大对马铃 薯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商品薯生产基地,同时提高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加工生产能力。5.

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拓宽销售渠道。一是强化市场管理。积极引导广 大种植户依照合同进行生产、销售,加强对合同签订、履约的监管力度,提

-5-

高合同履约率,实现农民、企业“双赢”目的;二是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在 主产区计划建设一个集批发、贮藏、保鲜为一体的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培育 年运销能力 5000 吨以上的马铃薯运销组织 3 个,年贩运马铃薯 100 吨以上 的贩运大户 50 户。加强马铃薯信息网络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大市场接 轨,把产业发展置于全省乃至全国市场体系之中。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6-


第三篇: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2007年—2010年)

为把马铃薯产业做成我市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根据《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张政发〔2006〕140号)精神,特制定《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7年-2010年)》。

一、优势与基础

(一)自然优势

马铃薯属喜光、冷凉作物。张掖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大陆腹地,除祁连山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外,其余各地均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内年平均气温7.3℃,无霜期141-149天,昼夜温差大;因晴天多,海拔高,全年日照时数2890-308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3.36-148.42千卡/平方厘米,光照充足;由于受大气环流和蒙青高原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7-9月相对比较集中;海拔在1600-2400米的沿山冷凉灌区土壤种类以灌漠土、耕灌灰钙土和栗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20.35g/kg,碱解氮68mg/kg,速效磷17mg/kg,速效钾150mg/kg,且保灌面积可达114万亩。从光照、降水、气温、土壤等多个因素考察,我市是优质马铃薯生产的理想区域,全市适宜种植马铃薯面积约150万亩。

(二)产业基础

为了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市委、市政府立足自然优势,审时度势提出了“以种薯、专用薯生产为主,强龙头、扩基地,兴科技、拓市场、创品牌”的沿山冷凉灌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全市特别是沿山冷凉地区马铃薯产业优势日趋凸现。同时,我市又是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区,“十五”期间,我市马铃薯平均亩产量基本稳定在于25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可达到5000公斤以上,远远高于全国马铃薯平均产量1300公斤的水平。

1、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十五”未,张掖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13.5万亩,总产量达到33.8万吨。2007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28.9万亩,比2006年增加5.8万亩,增加28.9%。

2、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各级农业部门注重新品种引进,大力推广脱毒种薯,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推广脱毒种薯23万亩,良种覆盖率达88%,其中专用薯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3、栽培技术不断完善。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农业部门不断创新马铃薯栽培模式,引进推广地膜覆盖、高垄栽培、膜上覆土、机械化种植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加工型、鲜食型脱毒种薯(早、中、晚熟)品种,有效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山丹县农民采取高垄覆膜、膜上覆土栽培,陇薯3号亩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达1500元以上,最高可达50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技术,提高了综合效益。甘州区近郊的“早熟马铃薯复种大白菜”、“西瓜/马铃薯/大白菜”等种植模式,年亩效益3500元以上。

4、优势区域基本形成。全市上下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促进了生产基地的迅速壮大。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山丹县霍城乡、大马营乡、李桥乡、老军乡,民乐县新天镇、永固镇、六坝镇、三堡镇、南古镇,甘州区安阳乡、花寨乡,高台县新坝乡等为主的专用薯和种薯生产基地;以民乐县六坝、三堡、李寨等乡(镇)的部分村社,甘州区党寨、廿里堡、新墩等乡(镇)为主的鲜食薯生产基地。

5、龙头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全市建成甘州区有年金龙马铃薯全粉和山丹县瑞达精淀粉等大中型加工企业2家,2006年消耗马铃薯原料约6万吨,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2007年,民乐县与荷兰爱味客集团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马铃薯全粉、20万吨法式薯条生产线的合同,一期全粉生产线年底可建成投产;在建的西域恒昌3万吨精淀粉、丰源薯业1万吨精淀粉、瑞达公司5000吨全粉等龙头企业项目,年底可建成投产,全市可形成35.6万吨的马铃薯加工龙头群体,加工转化能力将大大提高,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

(三)前景分析

1、节水效果好。正常年景下,马铃薯生长期间亩需水约100-150立方米,远远低于玉米300-350立方米、小麦250-300立方米、牧草200-250立方米的用水量。加之节水增产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大增强了马铃薯节水抗旱能力。这在我市沿山缺水地区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

2、比较效益高。2006年,种植马铃薯人均纯收入达到109.6元。据调查测算,每亩马铃薯的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约600-700元,平均亩产2500-3000公斤,亩均产值达1800元左右,纯收入900-1100元,较沿山冷凉灌区种植油菜、大麦亩纯收入高30%以上。

3、市场需求大。目前,全国年需求马铃薯淀粉超过80万吨,实际供应量仅为30万吨,缺口较大。从人均消费量来看,全世界人均消费量为28公斤/年,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达74公斤/年,而我国人均消费量仅14公斤/年,人均消费水平还很低,增长潜力较大,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4、发展后劲足。发展马铃薯生产,既可以有效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也可以满足人民生活和养殖业、加工业发展的需要。2006年,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07年起,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把马铃薯做成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一个大产业。省农牧厅进一步明确了2007年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为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四)困难和问题

一是种薯繁育规模小,供应能力弱,成为制约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二是机械化生产程度低,远远不能满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带动能力弱;四是马铃薯贮藏设施滞后,种薯及原料损耗较大;五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六是资金投入不足。

二、目标与重点

(一)基本思路

马铃薯产业坚持以种薯、专用薯、鲜食薯“三薯”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三个一流”(一流的种薯繁育基地、一流的专用薯生产基地和加工一流产品)为目标,按照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的要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薯、专用薯生产,稳定鲜食薯生产;提高加工企业的转化能力,流通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产地批发市场的交易能力和基地的贮藏保鲜能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提升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力争把马铃薯产业建成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全市马铃薯远期发展目标为120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突破60万亩,力争达到75 万亩,总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以上,总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三)建设重点

1、脱毒种薯原种繁育建设。通过项目争取、国家及省上政策扶持、信贷支持、招商引资等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的马铃薯脱毒、快繁、病毒检测等技术,改建扩建高标准组培室,实现脱毒、组培、快繁、检测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繁育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1)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组培快繁中心改扩建。利用现有基础,新建、改建马铃薯快繁中心,使全市脱毒微型薯总生产能力达到8500万粒以上。

(2)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山丹、民乐海拔2300米以上的山丹军马场、马营、霍城、洪水、永固、南丰、民联等地为重点,建成10万亩马铃薯原、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建设原种隔离网棚和良种贮藏库。

2、生产基地建设。坚持“沿路沿线、集中连片”的原则,引导农户建立连片示范点,带动规模发展。力争在三年内,以山丹县李桥、老军、民乐县永固、新天、南古、三堡等,甘州区安阳、花寨,高台县新坝为主建设专用薯生产基地60万亩;甘、临、高三县(区)川水区建设鲜食薯生产基地5万亩。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1)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与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起来,进行标准化管理,逐步完善“公司+ 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带动基地规模发展,力争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面积突破60万亩。在生产基地重点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引导农户使用优质脱毒种薯、起垄覆膜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及配方施肥技术,提高马铃薯产区优质高效生产能力。(2)马铃薯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依托现有基础条件,高起点、高标准引进马铃薯品质监测设施,建成张掖市马铃薯质量检测中心。积极开展生产基地认定、产品质量认证,努力打造绿色基地和名牌产品,不断提升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质量。

(3)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作业工程建设。针对马铃薯生产实际,瞄准科技前沿,加快研究新型机具步伐,开发一批适合我市生产特点的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技术,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

(4)马铃薯综合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建设。按不同生态类型、生产条件,商品薯的不同用途,建设中心示范区,引导农户使用脱毒种薯、高垄覆膜、膜上覆土、机械化耕作、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

3、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坚持内引外联,抓大扶强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继续引进和扶持兴建一批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马铃薯淀粉、全粉加工企业,力争年订单率达到种植面积的80%以上,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近期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1)德农马铃薯淀粉加工生产线建设。新建年加工生产1万吨马铃薯全粉生产线一条。

(2)甘州区有年金龙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扩建。在现有生产能力6000吨的基础上,扩建马铃薯系列产品加工1.4万吨,达到2万吨。

(3)山丹县瑞达淀粉加工生产线扩建。在现有加工能力1万吨的基础上,扩建生产线一条,使总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

(4)民乐县爱味客马铃薯食品加工生产线建设。建成年加工能力10万吨全粉生产线,20万吨法式薯条生产线。

4、仓储设施建设。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以农户贮藏为基础,大力引进开发适宜千家万户贮藏的先进仓储设施和技术,以企业和客商、协会、合作组织为主,积极发展大型仓贮设施建设,三年内使我市的马铃薯仓贮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提高我市马铃薯产业的整体效益。

5、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种薯、专用薯流通体系建设力度,做好种薯市场和专用薯市场的拓展和开发工作。一是通过整合项目和资金,建设仓贮设施配套、集约化程度较高、信息网络配套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3个。二是引导扶持和规范发展10个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成跨乡村、县区的马铃薯行业协会1个,培育一批马铃薯运销经纪人、贩销大户,为农户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产销双方信守合同契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强化技术培训,推动马铃薯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三、保障措施

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这篇大文章,认真研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选择一批有带动力、影响力、支撑力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有效整合省上下达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科技增粮项目资金、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科技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源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资金,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优先用于支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配套、农机具研制、企业贮藏设施建设、马铃薯产业协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生产基地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夯实发展基础。

2、创新运行机制,加快服务体系建设。要积极鼓励科技人员以带职承包、带资租赁、合股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服务马铃薯产业发展;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收和有效利用外来资金和民间资金,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营行为,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能力;加快建立信息、技术、龙头企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3、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生产技术水平。要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种子生产企业的技术和生产经营合作,充分利用其技术资源和资金,大力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先进机械耕作技术,筛选确定适宜张掖生产的主体品种,探索研究提高种薯脱毒率和产量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种薯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大力示范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品种优良化、基地规模化的目标。要加快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加快良种和先进实用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与普及推广,全面推广脱毒种薯、高垄栽培、地膜覆盖、膜上覆土、旱作节水、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加强农民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4、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市上成立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相关县区成立相应的机构,重点负责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严格考核,实行以奖代补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依法加强市场监管。按照《种子法》及《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切实加强马铃薯种薯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违规生产种薯的经营活动。种子、植检、质监、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市场监管,为马铃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安徽省马铃薯生产发展规划(2007—2010年)

2007-1-29 14:26:52 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兼用的农产品,也是安徽省传统农产品。由于马铃薯具有耐旱、耐脊薄、适应性广的特点,我省各地都有种植。近年来,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 我省马铃薯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加快发展阶段。

为把马铃薯产业做成我省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农农发〔2006〕9号)要求,特制定《安徽省马铃薯生产发展规划(2007—2010年)》。

一、马铃薯生产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我省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单产明显提高,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的集中优势产区,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蔬

菜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生产稳定发展。“十五”期间,安徽省马铃薯每年播种面积稳定增长,由2000年的40万亩发展到2005年的60万亩以上,单产由2000年的1300公斤/亩,提高到2005年的1500公斤/亩,增长了15%;总产量由2000年的5.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9万吨,增长了73%。

(二)引进和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本省种植的优良品种。我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主要靠从外省引进。经过多年的引种和试验,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本省种植的优良品种,目前主要推广应用的种薯品种有克新一号、克新四号、东农303、早大白、鲁引一号、中薯3号、郑薯6

号、波兰薯、津引8号等。

(三)栽培模式出现多样化。各地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上市时间,不断创新马铃薯栽培模式,从简单的地膜覆盖栽培一层覆盖,到弓棚加地膜覆盖栽培二层覆盖,发展到大棚加弓棚加地膜覆盖栽培三层覆盖,再配以早、中、晚熟品种,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根据调查,其中农民采取大棚早熟马铃薯,亩产可达1500-2000公斤,亩产值可达3000-5000元。各地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大力开展间作套种,提高了单位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其中,“马铃薯+甜糯玉米+秋菜”、“马铃薯+西瓜+棉花”、“马铃薯+西瓜+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多收,每年亩效益3000

元以上。

(四)特色优势区域初步形成。我省种植的马铃薯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和沿江地区,淮北地区主要集中于阜阳、宿州、亳州、淮北、蚌埠等五个市的部分县,江淮和沿江地区主要集中于芜湖、巢湖、安庆、滁州、宣城等五个市的部分县。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马铃薯生产,促进了马铃薯生产基地的迅速壮大,目前,已形成一定的特色优势区域,并涌现了一批马铃薯生产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户。其中,阜阳市已形成以界首市为中心的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6—10万亩;宿州市已形成以埇桥区为中心的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6—9万亩;亳州市谯城区城父、双沟、十河等乡镇也已形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马铃蓍生产基地,蒙城县2006年生产规模预计可达2.8万亩以上;巢湖市已形成以和县、无为县、庐江县为中心的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约5万亩。

(五)成为部分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优势集中产区,马铃薯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中,2005年,亳州市马铃薯年产值593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2006年,预计宿州市马铃薯产值能达到一亿多元,蚌埠市年产值能达到4543万元左右,可为农民增收2340多万元。

我省马铃薯生产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马铃薯生产重视不够,尚未形成产业优势,生产基地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马铃薯生产规模近万亩,有的乡镇则零星分散种植,没有形成区域化;二是主产区品种多、乱、杂,缺乏适宜栽培的专用型品种,全省马铃薯脱毒种薯供繁没有形成键全的体系,在马铃薯生产中优质脱毒种薯繁育供应严重不足,目前,我省脱毒种薯繁育仅能满足供应的20%;三是规模化程度低。马铃薯生产集中成片的少,规模化程度低;四是产业链条不完善,缺少加工龙头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五是资金投入不足。多年来马铃薯生产很少有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滞后,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程度不变,生产规模发展不快。

二、马铃薯生产发展前景分析

总体上讲,我省马铃薯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很大的发展

空间。

一是从全世界的平均消费水平来看,要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市场发展空间还比较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马铃薯消费量差别极大,全世界平均年消费量为28公斤/人,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达74公斤/年,而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只有14公斤/年。目前,全国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7000万亩左右,总产量约7000万吨左

右,人均占有量54公斤/年。

二是从营养消费的角度看,随着人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马铃薯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据有关专家介绍,马铃薯作为主食,富含人体活动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同时具有谷类和蔬菜的特性,所提供的营养远比普通主食多,是生长在地下的蔬菜,自然富含矿物质,还富含维生素C,而且马铃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当高,甚至像香蕉和苹果这类水果都不能与之相比。

三是从区位条件看,安徽发展马铃薯生产优势明显。我省承东启西,紧邻长三角地区,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有2亿多人口,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市场前景广阔。四是从加工转化的角度看,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目前,我省马铃薯基本以鲜食为主,生产的马铃薯主要以原料销售,很少进行加工转化。据有关资料报道,马铃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行业。加上麦当劳、肯德基等世界著名食品快餐公司纷纷进入我国消费市

场,需求量将逐年增加。

五是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我省马铃薯生产还有较大潜力。安徽是农业大省,但是马铃薯生产从播种面积上来讲,仅占常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0.5%左右,所占比重非常少,而适宜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地区较多。同时,目前马铃薯生产每亩产值和效益一般高于粮食和大

宗经济作物,具有发展潜力。

六是从政策环境看,马铃薯生产将得到政府扶持。马铃薯作为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兼用的农产品,发展马铃薯生产,既可以有效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也可以满足人民生活和养殖业、加工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安全的今天,意

义尤为重大。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挥区位优势,重点面向国内外市场,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地方名牌,发展马铃薯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马铃薯产业做成一个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支柱产业,做成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大产业,做成“十一五”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二)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省马铃薯发展实现如下目标:

1、种植面积2007年突破100万亩,十一五末期达到150-200万亩,每亩增产200公斤以上,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2、80%左右的马铃薯生产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

经营。

3、建立脱毒种薯良种繁育基地,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60%以上,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水平。

4、发展马铃薯加工业,特别是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企业,商品薯转化率达到25%以上。

(三)区域布局

淮北地区重点在亳州市的谯城区、利辛县、蒙城县,阜阳市的界首县、太和县、临泉县,宿州市的墉桥区,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江淮之间的滁州市的定远县、凤阳县、来安县,巢湖市的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安庆市的宿松县、望江县、枞阳县,蚌埠市的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宣城市的宁国县、广德县,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后每年新增面积20万亩左右,逐步在适宜种植区扩大面

积。

(四)龙头企业培育

在马铃薯主产区重点扶持2-3个以加工为主的省级龙头企业,每市有一个市级龙头企业。采取外引内联、重租、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批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有效整合资源,把产、购、销、加工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扩大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辐射范围。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及食物安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发展规划,各地农业部门要成立马铃薯专家指导组,做好组织和技术服务工作。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引导市场消费,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形成和顺利发展。

2、争取多方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优质、高产、专用马铃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马铃薯脱毒、快繁工厂化科技体系建设;保护地栽培技术;马铃薯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龙头企业的扶持等。

3、推进马铃薯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推进马铃薯的规模化生产,要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根据我省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针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和种植特点,以及马铃薯产品的不同需求,优势开发城郊早熟菜用型品种生产,作为城市品种调剂。加快优势地区建立马铃薯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地区优势和规模生产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商品基地。

4、依靠科技,全面提升马铃薯生产水平。狠抓中薯系列、皖薯系列等高产优质脱毒专用品种推广力度,大力引进脱毒高产优质品种对比试验,从中筛选适宜我省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进一步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基地建设,利用生物技术建成茎尖脱毒、组培、微型薯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和病毒检测体系,实现脱毒、组培、快繁、检测及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降低生产用种成本,加快良种的普及推广,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免耕栽培、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防等技术,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加强

农民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5、加强组织化程度,推进马铃薯生产的产业化。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托马铃薯加工企业这一“龙头”强有力的带动。积极引进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企业、培育流通企业、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努力提高加工企业的转化能力、流通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产地批发市场的交易能力及基地的储藏保鲜能力。以精深加工和推广优质专用品种为突破口,发展壮大加工、流通企业,带动加工专用薯和食用鲜薯基地建设,形成加工、流通产业集群和合理的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马铃薯产业层次和水平。不断培育和开发马铃薯市场,引导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建立和完善马铃薯市场信息体系和销售网络,扶持马铃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加快马铃薯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发布日期:2007年4月25日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网 作者:夏敬源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是全球第4大粮食作物。全世界有148个国家种植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7亿亩,产量3亿吨。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的1/4。马铃薯是我国第5大粮食作物,全国有22个省(市、区)种植马铃薯;2005年全国种植面积7321.4万亩,鲜薯总产7086.5万吨。在我国,马铃薯不仅是主要粮食作物,而且是高效救灾作物,她“养育”了西部30%的人口,并吸纳了5000万农村劳动力和200万城镇就业人员。由于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营养全面、加工产业链长等特点,近年来其产业的发展倍受重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不断增加,加工产品不断丰富,种薯、商品薯及各类加工产品已成为经济贸易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力推进,加速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适当其时,实施“科技兴薯”战略势在必行。1 深化思想认识

1.1 充分认识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问题,包括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6大功能,这些功能在马铃薯身上都能体现。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马铃薯具有粮食、蔬菜、加工原料等多种用途。作为食物营养丰富,食用方式多样,在世界上普遍受到欢迎。许多发达国家以马铃薯为主食,特别是欧洲人均年消费马铃薯80公斤左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消费马铃薯的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的消费量亦显著增加。解决好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最大的问题,水稻、小麦、玉米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增加面积和产量的空间相对较小,而马铃薯无论面积、单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大力发展马铃薯对于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马铃薯的多功能性说明了其具有较高的种植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巨大。在马铃薯主产区通过发展专用薯,促进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在南方地区,通过发展间套种植、免耕栽培等技术,利用冬闲田生产错季节马铃薯,每亩增加效益500~1000元,高者2000元。例如广西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有“五个三”的效果,即时间三个月,每户种三亩,每亩三千斤,每斤三毛钱,人均增收三百元。

三是优化农业结构的迫切需要。马铃薯具有种植灵活的特点,南北方均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作、轮作,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水资源,提高产出率和效益。以南方为例,在中稻收获后种植冬季作物前的约两个月的休闲时间里,可发展一季马铃薯;在双季稻区温光条件较好地方,可发展冬季马铃薯,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能用地养地,一举多得。

四是满足市场需求的迫切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马铃薯产量从3300万吨增加到7200多万吨,增加了一倍多。随着马铃薯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其多种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市场潜力巨大。还有,人们对马铃薯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正在由过去的季节性消费向全年消费转变,特别是一些非产区马铃薯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目前我国人均马铃薯消费不到世界人均水平,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70~80公斤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此外,我国马铃薯出口潜力很大,周边许多国家主要靠进口马铃薯满足市场需要,我们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外贸出口前景看好。

1.2 客观分析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 虽然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在生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4大技术性问题:一是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太小。全国脱毒种薯应用面积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20%左右,而发达国家均为90%以上。二是耕作栽培技术水平较低。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多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耕作栽培方式比较传统,现代栽培技术、优质高产模式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差距较大,如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程度仅为1%左右,而发达国家均为80%以上。三是专用品种十分短缺。我国马铃薯以鲜食为主,许多功能尚未得到开发,专用薯比例仅为15%左右,发达国家均为70%以上,进而影响了相关加工产业的发展。四是技术管理严重滞后。我国缺少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及生产法则,种薯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规范种薯生产与经营等的法规不配套。

1.3 大力推进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科技对策 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潜力巨大,关键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薯”战略,并有力采取以下4项科技对策:一是依靠科技,扩大面积。通过发展间作套种和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大马铃薯面积。如南方中稻区适宜发展晚秋马铃薯和双季稻区适宜发展冬马铃薯的面积约1亿亩,若近期开发利用30%,就是3000万亩,可年产鲜薯3000多万吨,相当120亿斤原粮。二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我国马铃薯亩产约1000公斤,发达国家约3000公斤,我们的单产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90%,发达国家的1/3。如果我们种植脱毒种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完全有可能在近期内将亩产提高500公斤。三是依靠科技,改良品质。主要是发展专用薯,根据鲜食、淀粉加工、油炸等不同用途,培育专用品种,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同时,要加强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提高贮藏品质。四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提高我国马铃薯种植效益潜力巨大,如通过种植脱毒种薯和配套高产装配技术,亩产可提高500~1000公斤,增效300~600元;再如种植高淀粉含量马铃薯,淀粉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效益会增加5%;还有通过推广免耕栽培技术,每亩可节本降耗100元左右。2 理清发展思路

2.1 明确指导思想 加快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化发展为主线,努力扩大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专用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分类指导;深入研究,强化集成;多方协助,合力推进”的原则,促进马铃薯生产又好又快地发展。

2.2 细化目标任务 2006年农业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10马铃薯面积达到1亿亩,亩产达到1500公斤;面积比2005年扩大2000多万亩,亩产比2005年提高500多公斤。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关键是要提高马铃薯生产的科技含量,即应用脱毒种薯的比例要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55%,科技贡献率提高3~5个百分点,技术到位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具体目标任务如下:一是北方一作区。主要包括东北、西北和华北的一季作物地区,该区域马铃薯面积占全国的45%左右。重点是要将马铃薯亩产由目前的950公斤提高到1500公斤以上,并加快专用薯的发展。二是中原二作区。包括黄淮海、华中、华东等地区,该区域马铃薯面积约占全国的10%。重点是要将马铃薯亩产由目前的1050公斤提高到1600公斤。三是西南混作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该区域马铃薯面积占全国的40%。重点是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马铃薯面积500~1000万亩,单产提高500公斤。四是南方冬作区。主要包括华南、中南等双季稻区,该区域马铃薯占全国的5%左右,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利用冬闲田发展冬季马铃薯潜力巨大,并可与其他地区马铃薯生产季节互补。重点是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马铃薯面积1000~1500万亩。

2.3 优化技术路线 发展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技术路线应为:以优势产业带为单元,以优质专用为目标,以优良脱毒种薯为主线,集成关键技术,形成技术模式与技术体系,创新推广方式,切实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行政和推广结合、良种和良法结合、集成和推广结合、宣传和培训结合、技术和产品结合。要根据区域特色,优化技术路线:一是北方一作区。产区集中,发展马铃薯优势明显,宜大力发展加工专用薯;要加快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种植等关键技术。二是中原二作区。以发展鲜食菜用马铃薯为主,要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垄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三是西南混作区。以鲜食为主兼顾加工,积极发展加工专用薯,要加快脱毒种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地膜覆盖、垄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四是南方冬作区。从以鲜食为主逐步转向发展加工专用薯,要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冬季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

突出工作重点

3.1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切实加强马铃薯品种改良、种薯繁育、种薯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一是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改良。加强马铃薯品种培育,选育出优质专用抗逆新品种;加强资源的评价和筛选,挖掘优良品种资源;加强国外优质专用品种资源和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以弥补我国马铃薯品种资源的不足。二是强化脱毒薯种繁育。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规范生产过程,提高种薯质量,改进和提高脱毒技术,建立简便高效脱毒技术体系,确保核心苗不带毒。改进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微型薯整齐度。加强各级种薯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加强对病毒性病害的防控,确保种薯无毒。三是建立健全种薯质量监控体系。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国家和地方都要有专门权威机构进行监管,开展从脱毒基础苗检测到合格种薯的田间目测与室内分析;加强种薯供应渠道监管,避免流通环节种薯质量失控现象发生。制订相应的法规,规范种薯生产、贮藏、销售等环节。制定脱毒种薯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并加强对种薯生产者的技术培训。

3.2 集成创新技术模式 围绕脱毒种薯推广应用,按照区域化、模式化、轻型化、标准化的要求,集成创新马铃薯生产技术模式,并重点抓好6项主推技术:一是免耕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用地养地等特点,在南方秋冬种地区,可因地制宜示范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北方地区也可积极试验探索相适应的免耕栽培技术。二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增温、保墒、增产等特点,是挖掘马铃薯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适宜北方旱作区和西南山区推广应用。三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状况、品种、栽培方式、目标产量和生长特点,采取科学配方施肥方法,适宜于马铃薯主产区推广应用。四是旱作节水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抗旱品种、保水剂包衣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五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加强病虫害监测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好晚疫病、蚜虫等生物灾害的防控工作,重点是选用抗病品种,采取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控技术。六是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耕地、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3.3 切实强化示范推广 只有真正让农民掌握了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才能有力推动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要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展示示范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建立马铃薯展示示范网络,集优良品种与先进实用技术于一体,使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的指挥田、农技人员的试验田、农民学习的样板田。二是抓好逐级培训。坚持开展逐级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其真正掌握技术要领,确保技术到位。三是开展全程服务。开展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如技术、信息、农资供应等服务,并积极探索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等服务方式。4 强化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部出台了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了马铃薯专家指导组,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搞好技术服务。当务之急是要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订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出台实施“科技兴薯”战略或加快马铃薯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以推动马铃薯生产的科学发展。

4.2 加大支持力度 尽快组织开展促进马铃薯生产发展良种补贴、生态补偿等支持政策的调研,着力探索以良种补贴为抓手,调动企业繁育和农民使用脱毒种薯的积极性。积极探索马铃薯免耕栽培、地膜覆盖等重大实用技术推广项目的储备,积极争取立项。

4.3 强化技术管理 严格马铃薯品种审定管理,制定脱毒种薯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种薯生产许可证制度和脱毒种薯质量检测制度,确保农民用上种性优良、质量可靠的脱毒种薯。

4.4 增加技术储备 加强农科教力量的整合,成立相应的协作攻关网络,按照科学的规划与统一的要求,切实强化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专用品种选育、配套高产技术集成等方面的工作,为马铃薯生产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4.5 推进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与马铃薯主产国及国际有关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948等项目,探索合作交流的领域和机制,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互换、高产栽培技术、产品加工工艺、人才与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4.6 注重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加强对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宣传,通过宣传引导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

马铃薯脱毒种薯微型化繁育推广体系

李文刚 杜保社 戚毓中 刘晓红 宁怀宝

(内蒙古铃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武川县哈乐乡科技推广站,呼和浩特武川县,010010)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马铃薯微型种薯的研究生产和性能特点,介绍了微型种薯的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一种新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微型化良种繁育推广技术体系,即脱毒微型种薯一分地繁育推广模式,同时,简述了这一繁育推广体系的实施办法和组织管理制度,分析了这一新型种薯繁育体系在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马铃薯、微型种薯、推广开发、繁育体系

1、前言马铃薯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及综合加工用途广泛等特性,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稻、麦、玉米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1838.1万公顷。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大幅度递减,21世纪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日趋严重,而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已逐步达到顶峰值。马铃薯是一种目前尚未被有效利用的具有巨大生产潜力的作物,目前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马铃薯产量低于理论产量的一半,与其他作物相比马铃薯在单位时间和面积内所产出的干物资最多,并且营养丰富,因此,马铃薯生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世界农业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将逐步成为人类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健康食品。

2、马铃薯微型种薯的研究生产概况和特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我国马铃薯平均产量仅为每公顷13.9吨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单产35~43吨/公顷。科学研究表明:侵染马铃薯的各种病毒、真菌、细菌等病害是我国马铃薯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健康无病的优质种薯是发挥我国马铃薯生产潜力,提高产量的关键。生产实践充分证明:在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只要利用优质的脱毒种薯,均可使单产提高50%以上,适当改善栽培条件,可提高1~2倍或更高。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是由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病毒检测和试管苗工厂化扩繁等生物技术方法培育的脱毒试管苗,通过工厂化切段快繁和温室或网棚无土栽培繁殖,获得的微型脱毒小薯。脱毒微型种薯具有下列显著的性能和特点:①、品种纯度高,品种纯度达到100%。②、无毒无病,微型薯不带任何病毒和真细菌病害。③、储运性能好,体积小易于储藏运输,可大幅度降低调种成本。④、增产幅度大,生产上一般增产幅度可达50~200%,比普通种薯增产2~4倍。⑤、持续增产性强,在良好的栽培和管理条件下,可连续4年保持增产增收效益。⑥、用种量小,微型薯千粒重仅为2~5Kg左右,每亩用种量8~10公斤,不足普通种薯的1/10。⑦、种薯大小整齐一致,易于机械化栽培管理。

利用微型薯可连续繁殖马铃薯原原种、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三级良种等优质种薯,目前在我国北方推广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增产作用,一般旱地增产50%以上,水地增产50~200%,微型薯当代可达到亩产2000公斤以上,由微型薯繁殖的原种及其它各级种薯增产幅度更加显著,因此,脱毒微型薯的增产增收效益已得到广大农民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农民种植脱毒种薯的积极性很高。

3、马铃薯微型种薯的栽培技术要点

在条件较好的地区脱毒微型种薯可直接播种生产,在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可采用如下栽培技术要点生产。

(1)、晒种催芽:播种前20天,将微型薯置于15-20度室内黑暗催芽,多数出芽后,晒种使芽变成紫色壮芽待用。

(2)、整地覆膜:选高水肥上等沙壤土地,施肥、整地、保墒、覆膜待用。

(3)、播种要点:膜上打孔两行,行距40厘米,单株点播覆土,株距30厘米,播种深度5厘米,两幅地膜间植株行距70厘米。

(4)、苗期管理:出苗期(播种后15~20天),如播种穴土壤板结,注意及时发现掏出膜下苗,防治烧苗。出苗后,植株生长速度很快。

(5)、高产栽培:现蕾期去掉地膜,及时追肥、浇水、锄草、培土,由宽行取土培向窄行,形成双行高垄栽培模式,便于通风透光,提高植株光合作用效能和水肥利用率。开花期第二次浇水、锄草和培土,结薯后期一般不浇水。

(6)、病害防治:出苗后20天,定期喷施杀虫药剂,防止蚜虫传播病毒引起退化,同时注意观察晚疫病等真细菌病害,结薯期每7天喷施1000倍瑞毒霉锰锌液一次防治晚疫病等真细菌病害。

(7)、收获储藏:茎叶枯黄立即收获,精收细捡,剔除病烂薯,适当晾晒,避免机械损伤,适时储藏入库。

4、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一分地繁育推广体系 4.1、“脱毒微型种薯一分地繁育推广体系”提出的背景

马铃薯生产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在生产上,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马铃薯的农业生产及其产后深层开发利用。

在我国马铃薯产区,由于优质脱毒种薯更新速度缓慢,致使生产上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而不稳。种薯市场混乱不堪,以次充好坑害农民的现象屡屡发生,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农户只能通过异地串换种薯,低水平循环求得增产。近年来,广大农民虽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脱毒种薯的增产增收效益,但由于高级别种薯价格昂贵,农户无法承受,不能大量用于大田。因此种薯质量是影响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

随着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市场的不断扩大,广大农民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只是一味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而不是从提高单产、提高商品率上下功夫,结果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商品薯率和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丰产不增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我国科技服务机构不健全,农户缺乏经济实力强和市场信息广的龙头企业引导和组织生产,致使农户不敢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路子,农户种田只能被动地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随波逐流。另一方面,一些科研和科技型企业繁殖生产的优质脱毒试管苗、试管薯和微型种薯等种薯因价格相对较高和全国繁育推广体系不健全,不能快速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因此,提出和建立适合我国生产实际的种薯微型化繁育技术体系对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我国马铃薯微型种薯工厂化繁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种薯生产经营的产业化趋势,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微型化良种繁育体系――“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一分地繁育推广体系” 4.2、“马铃薯脱毒种薯微型化繁育推广体系(一分地)模式

”马铃薯微型种薯一分地繁育推广体系“就是由一个有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头,采取统一种薯供应、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产品收购的管理办法,按照品种区域化布局,集中规模化生产、协会企业化管理、技术定期化服务、产品市场化经营、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模式,通过市场牵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生产,基地联合千万农户的形式把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起来,使之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组织每个农户每年以种植一分地微型薯(300~400粒、投入100元)为起点,当年生产原原种300斤,第二年,扩大种植原原种1.5亩,产出原种4500斤,第三年种植原种20亩,生产优质一级种薯60000斤,全部由龙头企业回收出售,农户不再留种,这样每年持续推广种植”一分地“微型薯用于种薯繁殖,千万农户即可实现”马铃薯微型种薯一分地繁育推广体系“(图1),从而可彻底解决生产上品种混杂种薯退化的问题。实现马铃薯生产的微型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微型化繁育推广体系(一分地)模式

5、脱毒微型种薯”一分地繁育推广体系"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5.1、农户投资少见效快

每个农户每年只需投资100元用于微型种薯购置,在技术人员的统一管理下,由农户自己进行田间操作,生产的种薯质量可靠,农民放心,每年持续供种生产,三年即可形成规模,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了品种更新缓慢、种薯退化严重、市场竞争能力弱的问题。5.2、繁殖周期短效益好

由于所用的种薯更新速度快、级别高、质量好,农户单位面积增产幅度大,商品薯率高,品质好,极大地增强了种薯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非常显著。5.3、产业化开发潜力大

由于有经济实力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作依托,在种薯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予以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生产的技术风险和销售的市场风险,因此,基地千万农户可以稳定的走上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科技致富之路,种薯产业化开发前景好潜力大。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生产。

本规程可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种子部门和有关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薯而引用,也可用于农业科技培训。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243—82 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DB64/T188—1997 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标准 DB63/T358—1999 青海省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定义 马铃薯病毒

侵染马铃薯造成其退化现象的各种病毒和类病毒,统称3.1 马铃薯病毒。

3.1.1 PVX 马铃薯X病毒,也称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主要症状表现为叶脉间花叶。

3.1.2 PVY 马铃薯Y病毒,也称马铃薯重花叶病毒,主要症状表现为轻花叶或茎粗缩,严重时坏死。

3.1.3 PVS 马铃薯S病毒,也称马铃薯潜隐性花叶病毒,症状表现为叶脉深陷粗缩。

3.1.4 PLRV 马铃薯卷叶病毒,表现症状为叶缘向上卷曲形成管状,病叶小,叶质脆弱,病株呈扫帚状。大多数品种初侵染时叶尖呈浅黄白色,有些品种呈紫色或红色。

3.1.5 PSTV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症状主要表现在块茎上,病薯呈纺锤形,常发生龟裂畸形,茎叶上症状表现轻微。

3.2 马铃薯脱毒苗

指对马铃薯块茎进行病毒钝化、催芽处理后,通过茎尖剥离、分生组织培养而脱去PVX、PVY、PVS、PLRV和PSTV等病毒、类病毒的试管苗及其扩繁苗。

3.3 马铃薯脱毒种薯 利用脱毒苗,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世代扩大繁殖,生产出来的达到相应脱毒效果和质量标准的种薯,包括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等。

3.3.1 原原种

利用基础脱毒苗切段扦插,在温室或防虫网棚内繁育生产的无病毒种薯。该级脱毒种薯通常繁育生产为单重1g~20g的微型薯。

3.3.2 原种

用原原种在高山隔离区或具备合格隔离条件的其它地区生产的合格种薯。

3.3.3 一级种

用原种在合格隔离条件下生产的合格种薯。

3.3.4 二级种

用一级种在合格隔离条件下生产的合格种薯。

3.4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

从培养脱毒苗开始,逐世代扩大繁育生产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乃至三级种的梯级繁种体系。包括设施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脱毒苗

块茎钝化和催芽处理 4.1 4.1.1 繁育脱毒种薯的马铃薯品种确定后,挑选若干个具有原品种典型特征特性、重100g~150g的壮龄薯,在2℃~6℃和连续光照下钝化纺锤形块茎类病毒60d,置于36.5℃~37.5℃温箱中钝化卷叶病毒30d,然后在室内13℃~18℃条件下催芽。

4.1.2 茎尖剥离

经过钝化和催芽处理的块茎,待幼芽长至4cm~5cm时,剪取上段2cm进行消毒后,在无菌室内超净工作台上剥去长0.2mm~0.5mm、带1个~2个叶原基的顶端生长锥

4.1.3 分生组织培养

将剥离的茎尖分生组织立即接种在试管内的附加生长调节剂“MS”培养基上,每只试管接1个茎尖,接种后用绵球或纱布球塞住管口,管口外用牛皮纸包扎、封严,并编号、记录。接种试管置于气温20℃~25℃、相对湿度70%、光照强度3000lux~5000lux、光照长度16h/d的环境下(光源为日光灯,辅以散射阳光更佳),对分生组织进行培养。15d后,生长点明显增大变绿;60d后,可长成高约3cm的小植株。此时,将植株转移到不带有机成分的“MS”培养基上进一步培养,待到长出5片~8片小叶后,进行病毒检测。

4.1.4 组培苗切段扩繁

对生长到具有7片~8片叶、通过检测不带任何病毒和类病毒的组培苗进行切段扩繁。剪切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剪后每个切段至少带1个叶片。将剪下的切段水平放置于三角瓶内的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选用不加任何生长调节剂和有机元素的“MS”培养基,1个容量200ml的三角瓶一般可放置40个切段。在温度5℃~22℃、光照充分的条件下培养30d后,切段将长成叶龄7片~8片的植株,可供再次切段繁殖。扩繁苗要严格进行病毒检测。

4.2 原原种 繁育设施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微型薯必须在温室或网棚内繁育生4.2.1 产。

4.2.2 繁育措施 炼苗

4.2.2.1 培养基础苗的扩繁脱毒苗长到株高3cm~4cm、苗龄3片~4片叶时进行移植。移植前5d~7d开始炼苗,可以把三角瓶封口膜揭启后就地放置在培养室炼苗,也可以将封口三角瓶从培养室移到温室自然光条件下炼苗。经过适应性锻炼后使扩繁苗达到叶片宽大深绿、茎杆粗壮的标准。

4.2.2.2 建造苗床

制备大小适中、深度20cm的培养盘,或挖出长2m、宽1m、深20cm的苗池,底覆一层棚膜或地膜,上铺蛭石基质,厚度10cm。苗床建成后,可移植培养基础苗,也可扦插快繁原原种。4.2.2.3 培养基础苗

扩繁脱毒苗经过适应性锻炼后直接带根移植或切段后再扦插到培养盘、苗池中,培养成基础苗。

4.2.2.4 微型薯快繁 扦插苗处理

4.2.2.4.1 基础苗株高达到10cm、展开7片~8片叶时,从各分茎顶端剪下带有2叶1心的扦插苗。扦插苗剪下后,在生根粉20ppm水溶液中浸泡10分钟捞出滤水待插。

4.2.2.4.2 扦插定植

按4cm×5cm的密度在培养盘或苗池中定植扦插。扦插后苗床喷洒清水,同时搭建小拱棚。过6d~7d扦插苗生根后移去拱棚。

4.2.2.4.3 营养液浇灌

扦插苗用K5配方营养液浇灌。高温干燥天气营养液与清水配合浇灌,上午浇液,下午浇水,阴雨天少浇或停浇。

4.2.2.4.4 温湿度管理

扦插初期小拱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5%~100%之间,蛭石基质持水量达到饱和;扦插苗生长前期创造19℃~22℃的茎叶生长适温;生育后期调低温度至15℃~18℃,并设法扩大昼夜温差。

4.2.2.4.5 光照调控 夏季防止强光照射扦插苗,中午拉遮阳网遮阴;冬季增加温室和小拱棚内透光度,使扦插苗多见日光。

4.2.2.4.6 病虫害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拔除后,苗床用代森锌或瑞毒霉、硫酸铜等药剂喷洒防病。蚜虫首先要加强预防,清除温室或网棚内外杂草,处理作物残枝枯叶,药剂防治用菊酯类杀虫剂。

4.2.2.4.7 液面肥喷施

黄弱扦插苗用0.2%尿素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加少量葡萄糖叶面喷施,徒长扦插苗用多效唑或矮壮素喷施。

4.2.2.4.8 采收与贮藏

扦插苗开始褪绿变黄时停止生长液和水分供应,茎叶全部枯萎后采收微型种薯。采收的微型薯经过摊晾后用尼龙袋或其它透气容器小量包装(5kg~7.5kg)。最好单存单贮,贮藏期间窖内温湿度分别控制在2℃~4℃和80%~90%,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

4.2.2.5 病毒检测

对繁育生产的原原种微型薯按照标准严格进行病毒检测。

4.3 原种 繁育基地

4.3.1 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建立在海拔2000m以上、降雨量500mm以上、周围2km范围内不种果树和茄科作物及十字花科作物的高山隔离区;在高山以外其它地区选址建立,必须保证合格的隔离条件和优越的生产条件。

4.3.2 繁育规模

按1:20的繁殖系数、30t/hm的产量水平计算,原种繁

2殖田面积应控制为供种大田面积的万分之二到二点五。

4.3.3 繁育规程 地块选择

4.3.3.1 繁种田选择地势平坦或较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的地块,轮作周期最短要达到5年,最好以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为前茬。

4.3.3.2 土壤耕作

前茬作物收获后,加强土壤耕作,伏秋深翻耙耱,冬春镇压打碾。结合冬前最后一次耕翻,hm用5%辛硫磷颗粒药剂30kg拌成毒土施入,防治地下害虫。

4.3.3.3

2种薯准备

原种繁殖田选用经过病毒检测和质量检验的合格原原种作种。微型种薯在播前40d左右出窖,置于室温15℃~18℃和散射光下催芽,芽长至2cm~3cm即可播种。对未完成休眠过程的微型薯用20ppm赤霉素水溶液浸种10分钟可打破。4.3.3.4 规范播种

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为播种适期,宁南山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种薯在播种沟内顶端向上放置,播深不宜超过12cm,微型薯愈小播深应愈浅,墒情较差时要适当深播。采用垄作栽培,垄宽80cm,垄间距20cm,单垄双行,垄上行距40cm,垄间行距60cm,株距20cm左右,hm

22保苗90000~105000株。结合整地起垄,hm基施优质农家肥60t~75t,化肥折纯N75kg~112.5kg、P2O560kg~75kg和K2O75kg~112.5kg。

4.3.3.5 田间管理

马铃薯苗高达到10cm时中耕松土、除草,结合中耕浅培土,培土高度5cm。现蕾期高培土,培土高度15cm,结合培土hm追施尿素75kg~112.5kg。薯块膨大期hm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5kg~150kg。植株地上部出现徒长时,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1次~2次,使株高控制在60cm以下。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并清除到田外销毁,而后全田喷药普防,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硫酸铜1000倍液每隔7d~10d喷洒1次、连喷2次~3次。田间有翅蚜虫达到0.5头/m时,用2.5%敌杀死或25%速灭杀丁或40%乐果防治。

4.3.3.6

22田间检验 对病害发生和品种混杂情况进行调查。以病毒病、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发病率、品种纯度等指标为依据,开据田间检验单。

4.3.3.7 种薯收获

地上部茎叶枯萎后收获。收获前先割去薯秧,清理到田外,以减少薯块感病。收获时防止机械损伤,避免受冻。收获后摊开晾晒,去除泥土,清拣杂物。

4.3.3.8 保鲜贮藏

种薯用袋、筐、箱等包装,单件定量不宜超过40kg。分品种、分产地贮藏,以防混杂、混淆。窖内要保持适宜温湿度,改善通风透气条件。

4.3.3.9 病毒检测

对原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各种病毒和类病毒检测。

4.4 一级种薯、二级种薯 生产基地

在县区内选择适宜乡镇、在乡镇内选择适宜村组,分别4.4.1 建立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生产基地。基地内分农户建立繁种档案,加强跟踪管理。

4.4.2 生产规模

一级种薯按1:15的繁殖系数、22.5t/hm产量水平计算,2生产规模控制为供种大田面积的千分之五左右,二级种薯按1:13的繁殖系数、15t/hm产量水平计算,生产规模控制为供种大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六。

4.4.3

2生产规程

除下列几点不同之处或特殊说明外,马铃薯脱毒一级和二级种薯的生产参照执行脱毒原种繁育规程。

4.4.3.1 一级种薯繁殖田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脱毒原种作种;二级种薯繁殖田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脱毒一级种薯作种。

4.4.3.2 乡级和村级生产基地内,繁种田应集中连片,周围用麦类作物与茄科、十字花科作物相隔离,轮作年限达到4年以上。

4.4.3.3 提倡应用30g以下小整薯播种,大种薯需切块播种。大薯切种应从肌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对顶芽从中纵切,以破坏主芽,利用侧芽。保证每个切薯带1个~2个芽眼,重达20g以上。切薯时,严格进行切刀消毒,每切完1个块茎,切刀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或0.2%升汞水浸泡消毒。种薯切好后及时加拌草木灰。

4.4.3.4 因地制宜确定播种时期和栽培方式。干旱、半干旱地区4月中下旬播种,阴湿冷凉地区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主体推广宽窄行平种垄植栽培方式,播种宽行距60cm,窄行距20cm,株距37cm~40cm,密度60000株/hm~67500株/hm;基肥集中条施于种沟内,避免化学肥料与种薯直接接触;培土时从宽行内耧土培植于窄行,苗期浅培5cm,现蕾期高

22培15cm。高寒阴湿山地、水浇地、低洼地实行垄作栽培。山旱地实施丰产沟栽培。集约化程度高、投入量大的农田采用坑种垄植栽培方式。马铃薯种薯繁育不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4.4.3.5 脱毒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实行分户(繁殖户)保管、专窖储藏,严防品种间、种薯与商品薯间混杂。

第四篇:云南省马铃薯产业考察报告

云南省马铃薯产业考察报告

联合考察组

〔内容摘要〕在考察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其经验和做法, 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加强我市马铃薯基地建设和产业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建议。

〔关 键 词〕农业 马铃薯产业建议

由市农业局牵头,盘县、六枝特区、水城县农业局及马铃薯办公室负责人组成考察组,于2007年7月3日至11日,到云南省宣威市、会泽县、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丽江地区就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和实地考察,尤其重点考察马铃薯的种薯繁育体系建设。

一、蓬勃发展的云南省马铃薯产业

云南是中国马铃薯的一个主要产区,马铃薯作为云南重要的农作物,在推动云南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万亩,居全国第五位,鲜薯700多万吨,居全国第三位。通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云南省的马铃薯已形成周年生产、长年供应,鲜食菜用型、加工型和饲用型马铃薯共同发展、马铃薯加工企业迅速崛起的崭新格局。

(一)宣威市的马铃薯产业

1、基本情况

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云贵两省结合部,总面积6775平方公里,海拔920-2826m,年均温13.3℃,年降雨量980mm。全市总人口140余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0万。

宣威市是云南省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占云南省的八分之一,曲靖市的三分之一。2006年全市种植马铃薯90.4万亩,其中种植冬(小春)马铃薯10万亩,大春马铃薯67万亩,秋马铃薯13.4万亩,总产量100万吨。总产值5.59亿元,在全省马铃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种薯繁育、科研研发

自2003年以来,宣威市筹资780万元,在宣威城郊租地50亩建设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新建简易仓库2000平方米,冷库100平方米、组培室100平方米、自控温室200平方米,钢架膜网大棚15000平方米,达到了年产微型薯1000万粒的规模,已经成为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管理规范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2006年生产脱毒微型薯500万粒,年可提供优良种薯20万吨。主要繁育品种有云薯201、云薯501、抗青9-

1、宣薯2号、宣薯3号、转心乌等。

3、技术推广

宣威市市政府每年安排250万元用于马铃薯生产,通过推广双垄高墒栽培等“双高六改”技术(一改品种多、乱、杂为脱毒种薯,二改套作为净作,三改滿天星种植为双垄高墒栽培,四改单施氮肥为测土配方施肥,五改一次中耕起垄为二、三次中耕培土,六改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保证了宣威马铃薯单产及质量的稳步提高。2006年推广双垄高墒种植41.6万亩,推广脱毒马铃薯60万亩,马铃薯测土配方专用肥20万亩,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15万亩,生物多样性栽培34万亩,杂交实生籽综合应用2万亩,马铃薯扳芽移栽1.5万亩。

4、马铃薯加工、营销

宣威市1998年建成了年产2.2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的润凯马铃薯精淀粉加工厂,年加工鲜薯原料13万吨,现已成长为云南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在宣威火车站旁边建成占地90亩,年营销量50万吨的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宣威文东马铃薯批发配送中心,成立了宣威马铃薯营销协会,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宣威土豆”商标,2006年外销马铃薯达35万吨,商品率达到40%,市场拓展到全国20个省市及部分东南亚国家。

宣威市交通条件优越,良种繁育体系健全,加工业发达,技术力量雄厚,市场营销体系完善,使其具有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会泽县的马铃薯产业

1、基本情况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20m,年平均温度12.6℃,年平均降雨量817mm,全县总人口为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人,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

会泽县现有耕地面积66万亩,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大春种植45万亩,小春和秋种5万余亩。年产量80-85万吨,种薯和商品薯销售30-35万吨,商品率达到40%。

2、马铃薯种薯繁育

会泽县是云南省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1989年就开始组建马铃薯脱毒中心,到目前,已建成组培室380平方米,网室2628平方米,专储仓库2000多平方米,分析室、药剂消毒室等400平方米,办公室280平方米,繁育中心试验基地25亩,达到年生产组培苗100万苗,微型薯300多万粒的能力。

3、科技推广

会泽县着力建好一个中心(脱毒中心);发展三个基地(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小春马铃薯生产基地);建立四个丰产示范坝子。通过“四个一”措施(一个机构,一支队伍,一个方案,一笔经费),大力推广高垄双行种植技术,达到万亩连片,千亩同种,百亩同行的种植效果。同时,会泽县加快了马铃薯生产的标准制定工作,截至2006年,会泽县在组培苗快繁、微型薯生产、种薯质量等方面制定了7个标准,同年,成为国家第四个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县。2006年,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生产10万亩。

4、市场营销

会泽县建立了县乡两级信息网络,由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发布马铃薯的需求信息。组织科技人员到马铃薯主产乡镇指导马铃薯的分级分类和包装。同时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欺行霸市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会泽县由于地理位置较偏,交通不便,境内没有建立大的加工企业。但该县种薯繁育体系建立时间长,科研基础发达,马铃薯种植连片、规范,加上充分发挥了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经营性服务功能和营销大户的中介作用,使得该县具有较高马铃薯商品率。种薯和商品薯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是其最大潜力优势。

(三)丽江地区的马铃薯产业

1、基本情况

丽江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海拔1700m-5596m,年平均温度12.6℃-19.8℃,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全区总面积20 603.74平方公里,其中坝区 1586.49平方公里(含河谷面积1050.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7%;山区19 017.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92.3%,全区总人口 110万人,农业人口90余万人。

丽江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常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5万亩,种植海拔高度分布在1900m-3000m,一般3月份播种,8-9月份收获,总产鲜薯22.5万吨,马铃薯折产后占粮食总产的比重为6%。

2、创新型种薯生产体系建设

丽江农科所与北京合佳鹏程农业开发公司合作组建北京合佳鹏程农业开发公司丽江分公司,由农科所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合佳鹏程农业开发公司负责技术开发微型薯生产等,并负责向外联系销路,实行订单生产。目前,丽江地区投资150余万元,在丽江农科所金山试验农场改扩建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建成组织培养室100平方米,标准网室3000平方米,温室快繁室100平方米,该公司的目标是建成25万亩的种薯周转生产基地;改三年制繁育为一年繁育体制;面向国内外市场,生产提供微型薯1亿粒。

3、市场营销

由于交通不便,科技文化落后,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低,劳动者素质低下,马铃薯平均单产每亩不足1吨。再加上历史原因,丽江高寒民族地区多数都是奴隶和封建领土制过渡而来,农户的商品观念、市场发育严重滞后,仍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至今还没有马铃薯的专业市场和加工企业,商品马铃薯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外地的私营老板收购,一家一户贩运和农户相互兑换等形式。

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丽江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化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但马铃薯的科研能力,种薯的扩繁体系建设水平较高,每年向外输出的种薯量使其整体商品率达到22.8%。品种选育、种薯生产是其最大的发展潜力。

二、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云南省在推进马铃薯产业化过程中,坚持从规划入手,注重科研与推广力度,着重在抓体系建设、抓规模、抓引进、建市场、创名牌方面做文章,通过资金整合使用,依托科研院校作技术支撑,逐步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农科教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1、抓规划、定目标,促进规模生产

参观市县在基地建设、生产规模、社会化服务、投入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目标,明确方向和任务,如宣威市制定了“十一五”时期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着力马铃薯种薯脱毒组培中心、马铃薯批发配送中心、测土配方施肥中心建设。会泽县则从农业标准化生产出发,建立品牌,完善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标准化制定工作,重点建好一个中心(脱毒中心),发展三个基地(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小春马铃薯生产基地),搞好良种扩繁体系。丽江地区则围绕微型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立一个创新的种薯生产体系、马铃薯种植布局(规划)图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按上述三大目标,选择适合的技术支撑和技术路线,促进规模生产,发展马铃薯产业。

2、建机构、抓协调,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强化领导重视程度。如宣威市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马铃薯产业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工作小组,组长由人大主任担任,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会泽县则通过“四个一”措施(一个机构,一支队伍,一个方案,一笔经费),达到万亩连片,千亩同种,百亩同行的种植效果。二是建立了事企结合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三个市县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建立起了脱毒种薯繁育和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了集选育、引试、茎尖脱毒快繁、基础种薯生产的马铃薯研究中心或脱毒中心:即由省级农科院生物所提供脱毒核心种苗,在县级快繁中心组织培养快繁脱毒苗及温网室生产原原种(微型薯),在较高海拔生产原种供给乡镇或种薯生产大户,然后由乡镇或大户负责一、二级良种的生产,形成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从源头上保证了种薯的质量。由乡镇农科站或种薯生产大户负责原种以后级别的良种生产,避免了政府因负担过大,造成难于为继的局面。丽江地区采取农科所和公司合作方式,以契约生产合同形式控制种薯生产质量,形成了新型的种薯繁育体系。三是建立扶持与激励机制。制定了从新品种选育,脱毒种薯扩繁,到市场营销等扶持与激励措施。如在种薯扩繁体系上的扶持,宣威和会泽是政府补贴到原种生产,以后级别的生产则采用技物配套,实行项目管理。在营销方面,宣威奖励营销大户一次性销售1万吨以上的,每吨奖励2元。会泽县则对营销大户贷款流动资金给予贴息。对于加工企业,则在土地征用、税收上给予支持。四是建立服务机制。采取技术培训、建立行业协会、建立专业市场、组织订货等措施,建立较为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如宣威在火车旁边建立了占地90亩,年营销量50万吨的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宣威文东马铃薯批发配送中心,发挥信息、分级包装、检疫三大功能。在营销方面,官办型的行业协会作用尤为突出,宣威和会泽县都是以政府或农技服务部门组织的协会在起作用,丽江则是公司带动营销业务。五是加强政府统筹,搞好协调。马铃薯产业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紧紧围绕马铃薯产业发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科技资金、扶贫资金、发改资金、支农资金等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如宣威和会泽包括丽江地区的脱毒中心建设,扶贫资金、发改资金、支农资金等都发挥了作用。

3、与科研院校联姻,搞攻关、抓技术,提高科技含量

市县与省农科院、云南师大、云南农大等薯类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育种、种薯繁育、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如宣威市育成了宣薯2号、宣薯3号,会泽县育成了会-2 号,合作88号,丽江育成了丽薯1号,丽薯2号等,云南农科院育成了云薯201,云薯301,云薯501等,这些马铃薯品种在云南和贵州都发挥了显著的增产作用。宣威的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双高六改”技术体系,会泽的高垄双行种植,丽江的脱毒苗快繁技术等无疑提高了当地的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科学技术含量。

4、整合资金投入,建好基地,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003年以来,宣威市多方筹资780万元,在宣威城郊租地50亩建设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新建简易仓库2000平方米,冷库100平方米、组培室100平方米、自控温室200平方米,钢架膜网大棚15000

平方米,达到了年产微型薯1000万粒的规模。同时从2004年起,市委决定投入市级资金250万元用于马铃薯生产和基地建设,加上上级资金投入,宣威一个县市用于马铃薯产业资金接近700万元。会泽、丽江包括省农科院,政府发改资金、扶贫资金等都不同程度对马铃薯产业进行了投入。

三、借鉴云南经验,推进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现阶段要结合我市生产实际,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种薯体系建设和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加工方面,集中精力搞好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按照市场规律协调好基地建设与加工、运销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加强对马铃薯产业扶持力度,增加马铃薯专项资金,用于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良种繁育体系、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对农民的科技素质培训,争取用3-5年实现产业工程发展目标。

1、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力度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协调管理,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应协调农发、发改、财政、扶贫、科技、供销、金融等部门积极支持马铃薯产业,协调全市马铃薯科研、繁育、推广部门和民营科技企业,督促、检查整个生产过程,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功能齐全、统分结合的综合服务工作格局。二是坚决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对农业部门尤其是对马铃薯科研、种薯生产部门和加工营销企业给予倾斜支持。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产业发展,资金要作后盾,建议市政府在起始阶段的5年时间内,每年投入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同时,协调统筹农发、扶贫、发改、交通、水利、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产业的发展。要抓住国家和贵州省积极倡导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契机,创造条件,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

2、加大批发市场建设力度

建设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在水城境内建设一个在西部有一定影响力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在盘县建一个马铃薯批发分市场,发挥信息供求、车皮协调、分类分级、包装、检疫、配送、贮藏等市场功能作用。形成批发、集贸和零售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场体系。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增加销量,搞活马铃薯市场。

3、积极依托科研院校,加大科研研发力度

建议市政府尽快落实组建集新品种选育、茎尖脱毒、脱毒苗快繁、原原种和原种生产为一体的六盘水市马铃薯研究所,通过马铃薯研究所这个平台,开展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加大科研研发力度,加强新品种选育,研究配套栽培技术, 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强化科技培训,提升我市马铃薯生产水平。建立事企结合的种薯繁育体系,解决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瓶颈。在运行模式上,实行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即马铃薯茎尖脱毒、脱毒苗和脱毒原原种的扩繁,需要国家的支持和投入,建议市财政对微型薯和原种生产进行补贴,以降低销售价。

4、加大市场营销组织力度

大力扶持中介组织。在目前产业发展初步阶段,全市农民中介组织应以各级政府发起型为宜,其组织的建立应该依靠农业服务部门和各级政府,再次发展能人牵头型,因地制宜促进中介组织发展。鼓励和培养事业单位、企业、能人营销队伍,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基层供销系统经营性功能作用。树立品牌经营观念。进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申请商标,实行包装上市,提高商品转化率,增加效益。

5、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1)建设马铃薯商品生产基地

按照《六盘水市马铃薯产业规划》,依据不同生产季节、不同品种特点和不同用途,切实搞好马铃薯产业化区域规划和布局,并严格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有计划的组织实施,切实做到万亩连片、千亩同种、百亩同行,在海拔1200m以下地区重点建设秋冬和小春马铃薯生产基地,采用早熟鲜食外观薯型好抗病品种,如中薯2号、费乌瑞它等,提供外销。海拔1200m-1800m广大地区建设大春和秋马铃薯相结合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采用适合间套作的各类用途品种,如威芋3号、会-2号等,生产外销商品薯或提供优良种薯,满足大春生产用种。在海拔1800m以上地区,采用高产品种,如合作88等,努力开发特色转心乌品种,重点提供鲜食和淀粉加工。

(2)依靠科技,全面提升马铃薯生产水平

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以脱毒良种为基础,以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突破口,推广高垄双行高产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实行“五统一”标准化生产,即: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品牌。

加大冬季农业和秋季马铃薯开发力度:加大小春马铃薯的开发力度,实施冬季农业开发,利用冬闲田土或在1200m海拔以下地区,充分利用季节组织生产,提高小春马铃薯品质、产量,补充企业原材料缺口和市场缺口,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加大秋马铃薯生产指导力度,提高秋季马铃薯生产能力。真正实现一年四季马铃薯不间断生产,淡、旺季均有充足产品提供的生产格局。同时,实行三季串换,有效提高脱毒良种的增产潜力。

第五篇:祥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初探

祥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初探

祥云县科技局李德明

马铃薯是祥云县种植的传统农作物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种植技术、加工、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徘徊在1.5—2万亩左右,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近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把马铃薯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培植,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培育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

马铃薯为喜凉喜钾作物,适应性强,我县十个乡镇,136个村(办事处)均有种植,但未形成规模,多为自给自足,商品率不高。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马铃薯产业发展,我县引进了润凯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年加工处理马铃薯33万吨,年产6万吨变性淀粉加工厂,以“公司+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方式,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县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马铃薯种植研发中心,植保病虫防治中心,解决了良种、技术、防治、加工等主要环节问题。推广了一年三熟间套种立体种植技术,加快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商品薯基地建设,出台了马铃薯生产扶持政策等。2008年种植加工型马铃薯5万亩,生产鲜薯10万吨,产值7000万元,将大幅提升马铃薯生产水平。到“十一五”末,使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达到10万亩,生产鲜薯原料达20万吨以上,产值达1.4亿元,马铃薯产业基本形成育种、繁种、科技推广一体化,生产、加工、营销 1

一条龙服务体系,使马铃薯成为祥云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

二、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设备落后,良种繁育成本高。

年产脱毒组培苗1万株,微型薯10万粒的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虽已建成投入使用,但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仍采用90年代后期的技术和方式,原材料成本高,生产用工多,加工现有的5万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分布在山区乡镇,仅有简易仓库,储存条件差,道路等级低,调运难,导致种薯生产成本高,推广速度慢。

2、规模种植不足,缺乏规划布局。

祥云种植5万亩马铃薯,分布10个乡镇61个村(办事处),种植分散,且分布于高海拔的山区村,500亩以上连片区域少,因种植零星,种植的地区自然条件差,给集中技术指导、管理、运输带来困难,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性,达不到企业加工要求,制约产业做大做强。

3、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连接不够紧密,带动能力不强。

马铃薯淀粉厂加工产品单一,加工能力有限,发展自身的意识突出,只注重产品收购,尚未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对科技推广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有限,加之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马铃薯产业市场化运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基地与农户连结不够紧密,种植生产、加工转化,市场销售没有得到有效结合,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没有合理对接,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化进程。

三、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1、合理规划,优化基地布局。

发展马铃薯产业要坚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生产、突出重点”的原则,把产业发展的重点,布局在适宜种植商品薯的区域,建立马铃薯种植基地,商品薯基地建设要做到统一规格,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植技术标准,统一植保措施,稳步推进生产规模。对有中心示范种植任务的乡镇(村),要认真选择适宜种植区域,严格种植规模,坚持连片种植,确保经济效益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经营。

事实证明,龙头企业是带动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润凯公司的扶持力度,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润凯公司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多元化产品,提高马铃薯加工转化率,最大限度地实现马铃薯加工增值,促进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要通过“公司+基地联农户”的有机联结,实行订单生产,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3、依靠科技,提高种植水平。

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加大种薯研发力度,要以种薯研发中心为平台,加强与省农科院、云南农大、云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马铃薯研发中心技术合作,选育具有祥云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通过原种、一级种、二级种繁育,加速良种繁育体系进程。要大力开展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全面推广丰产栽培技术及一年三熟间套立体种植技术,从纯种向套种

发展,有效扩大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地提高种植水平,提高马铃薯单位产量,提高比较经济效益。要及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组,进行实地技术服务,技术指导。提高群众的科技素质和技术应用水平。

4、实行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机制。

为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县人民政府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范围,实行目标管理,严格兑现奖惩。要建立农业科技人员责任挂钩制度,对科技人员实行绩效与报酬、待遇、职称“三挂钩”,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农科人员参与发展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制定相关措施,层层把关,确保马铃薯种植,生产、销售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5、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乡镇要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纳入当前大春生产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及考核办法,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步伐。农业部门要严格监管种薯质量及农药肥料等的使用,加强种薯检验检疫,抓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科技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对马铃薯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农资部门要保证生产用肥,用药需要;交通运输、金融、财税、扶贫开发,水利等部门要完善支持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马铃薯产业开发项目的信贷力度,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下载乡镇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冬季马铃薯汇报材料

    乡镇冬季马铃薯汇报材料 篇一:冬种马铃薯创新助手报告——主题分析报告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7-11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我市把沿山贫困乡镇作为扶贫产业开发的主战场,按照村有一个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每户输出一个劳动力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思路,立......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报告 一、 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色 马铃薯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省定西市从1996年提出实施"洋芋工程"迄今......

    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县情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毗邻京、津。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40个行政村,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全县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404.9毫米,年均......

    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我们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下辖5镇11乡,148个村,耕地面积318万亩。我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马铃薯最佳生产区,特......

    高台县2010年马铃薯产业总结

    高台县2010年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2010年,全县马铃薯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马铃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调整产业......

    乡镇2021年产业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乡镇2021年产业工作总结xxxx年,x乡政府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x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及x市委十五届八次全......

    水城县马铃薯产业10年发展汇报

    水城县马铃薯产业10年发展汇报近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心和指导下,我县马铃薯产业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各项工作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