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

时间:2019-05-14 04:3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篇: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

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1、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

1.1 自然条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西吉县土质条件的优势:土壤类型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0.4-3.33%,平均含量为l%,速效氮30-50mg/1000g,速效磷5~10mg/1000g,速效钾130-180mg/1000g,pH值6.1-7.0之间,土壤条件非常适应马铃薯生长发育。其次,气候条件的优势:西吉县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至7℃,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468毫米,其中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地区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降水分布冬、春季少,夏、秋季多的特点。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总幅射126千卡/cm2。海拔高、气候冷凉、风速大、蚜虫少;雨热同季、降雨适中、真细菌发病轻,因此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是自然形成的传统种薯基地和商品薯生产集散地。西吉县社会经济条件也有一定优势:固原市境内有纵贯南北的宝中铁路,101、109和211等多条国道、省道纵横全市五县一区,尤其是西吉县,位于陕、甘、宁交界的三角地带,距西安、兰州、银川均为等距离300公里,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运输方便,商品薯及马铃薯加工产品当日便可直运西部的三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马铃薯主产区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及甘肃、青海相比,西吉县具有靠近长江和南方市场、运输距离短等优势。

1.2 马铃薯的种植规模有优势。西吉县由“八五”期间的15.45万亩上升到“九五”末的50万亩。进入“十五”时期,全县马铃薯种植稳定在55万亩左右,占宁夏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总产70多万吨,成为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第一大县。2006年,全县种植马铃薯113.4万亩,占宁夏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8%以上,总产在179万吨以上,种植规模是“八五”未的7.34倍,增长634%,是“九五”末的2.27倍,增长127%。据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全国马铃薯专家屈冬玉同志讲,以县域为单位,西吉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2004年西吉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马铃薯之乡”,确立了马铃薯种植大县的品牌地位。

1.3 马铃薯的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在马铃薯生产上,全县以良种良法配套为途径,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把传统种植经验与现代栽培技术相结合,通过深入试验研究和调查总结,逐步形成了马铃薯综合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中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因地制宜选用优质专用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引进选育了宁薯9号、内薯7号、陇薯3号等高淀粉品种;实行合理轮作,推广地膜覆盖、宽窄行平种垄植、坑种等新法种植方式;实行脱毒化种植,建立以芽栽、小整薯播种为途径的留种和保种制度;发展薯豆套种、玉薯间作等立体复合种植;推广以“增施有机肥,巧施氮肥,多施磷肥,补施钾肥”为原则的优化配方施肥;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等。2005年,综合增产增效技术推广面积达50多万亩,保证了当年马铃薯在出现严重秋旱的情况下,平均鲜薯单产仍达到 1

1500公斤以上。

1.4 马铃薯种薯脱毒繁育基地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成立马铃薯科研机构,新建马铃薯脱毒中心,十五”期间,累计生产原原种2230万粒,建立原种繁育田1800多亩,一级种生产基地5万多亩,累计推广脱毒薯120多万亩。初步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繁育与推广体系,即由县脱毒中心生产原原种,火石寨、白城等高海拔、冷凉阴湿、病毒传播少、天然隔离条件好的地区繁殖原种及一级种,在全县推广应用脱毒薯。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种薯“1+1”脱毒繁育与推广模式,达到就地繁殖,就地贮藏,就地应用,组织串换。不到5年时间,使优质脱毒专用薯的推广面积达到50多万亩。

1.5 龙头企业加工转化能力不断提高。目前,西吉县马铃薯加工业已形成大、中、小多元加工结构。其中宁夏佳立淀粉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县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具备年生产马铃薯精淀粉6万吨、全粉0.5万吨、预糊化淀粉3万吨,加工转化马铃薯40万吨的生产能力。生产的“银鸥”牌淀粉产品已成为中国马铃薯淀粉第一品牌,除畅销全国各地外,还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出口。除大型加工企业外,全县已建成民营、个体私营淀粉生产企业100多家,“三粉”加工重点户1800多家。年设计淀粉生产能力约10万吨、粗淀粉约4万吨、全粉约0.5万吨、“三粉”约3.5万吨以上。

1.6 马铃薯的市场销售体系不断完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铃薯的销售市场从无形到有形,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规模的县城、新营和将台马铃薯销售市场,内联全县19个乡镇306个行政村的销售服务点,外联广州、内蒙、河南、重庆、浙江等10多个省、市的客商和销售市场,已形成了内联外引的马铃薯销售市场服务体系。同时,因受气候特点和土壤土质条件的综合影响因素,我县生产出的“青薯168”菜用型马铃薯,因其芽眼小、淀粉含量低,菜用脆而不糊,很受外地客商的青睐,据调查,从我县统一包装后运往广州等地的马铃薯,每吨要比其他地方的马铃薯多卖100多元,这充分说明,我县马铃薯的品牌地位已确立,效应明显。

1.7 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使马铃薯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大提高。已发展起来的马铃薯信息中心、马铃薯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种薯经营公司、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和马铃薯加工销售协会等市场体系和流通中介服务组织,产前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种植、施肥和田间管理等各项技术服务;产后为农民提供销售信息和销售市场,有效提高了马铃薯的产业化经营水平。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劣势

2.1 马铃薯的种植结构单一,品种更新任务艰巨。西吉县目前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宁薯4号、宁薯8号、青薯“168”等。近年来引进选育了一些高淀粉品种如宁薯9号、内薯7号、陇薯3号、青薯2号等,但种植面积较小。同时,由于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轮作周期缩短,导致病虫害蔓延危害,造成品种退化,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种植效益和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马铃薯保鲜贮藏技术落后。马铃薯是鲜活易烂产品,目前大多数农户仍沿用传统土窖贮藏,贮藏分散、规模小、烂窖损失大、转运成本高,很难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农民种植的马铃薯集中在收获期抛售,导致企业生产期短,农民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损失,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西吉县在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中取得了成效,但种植生产—加工转化--市场销售,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开发链条。常因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缺乏有效服务而导致脱节,还没能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有时出现了价格低、农民收益少等问题,影响着该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2.4 产品精深加工滞后,深加工还需提质扩量。目前国内马铃薯加工产品的类型主要有马铃薯食品、马铃薯粉条粉丝、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全粉四大类。西吉县马铃薯加工企业主要以生产淀粉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其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规模效益、产品档次与马铃薯产业发展要求相差较大,产品的精深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低。

2.5 企业与科研机构、基地、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马铃薯产业开发从生产到经营的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户是企业的“第一车间”,但长期以来,农户缺乏企业和市场的引导,信息不灵,加之农民受传统经营的影响,接受新技术能力差,一家一户的多品种分散种植难以与企业及市场需求相协调。对策建议

3.1 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定位,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区、市党委、政府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基地建设与流通、加工相结合,以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为重点,粗加工与精细加工相结合,整合联强个体私营和民营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合理规划发展重点区域,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产业链。根据全县各乡(镇)不同的气温、土壤、降雨、海拔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制定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区域规划,围绕全县整体发展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以市场为导向,本着结构调优、品质调高、机制调活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调整优化马铃薯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加快优质马铃薯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带动下的其他二、三产业,提高马铃薯产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在现有种植基地规模、加工规模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和完善原原种、原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着力研究开发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加工、销售体系,做好治污环保措施,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3.2 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围绕马铃薯主导产业,形成一批上下关联度高、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把龙头企业做多、做大、做强。其主要途径,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做多龙头企业。瞄准国内产业化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形成“大树成林”的集群效应。二是通过企业联合做大龙头企业。对全县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实行资金联合、技术联合、品牌整合,努力建设同行业内加工龙头“航空母舰”,减

少“内耗’,实现多赢。按照技术水平、企业规模、加工能力的不同,围绕业内骨干龙头企业,搞好分工合作,协调配合,上下衔接和产品粗、精、深加工梯度对接,延升产业链条,提高对产品的加工利用率,形成系列产品。

3.3 推进基地建设规模化。根据西吉县的土地资源特点,可分区域建立3个50万亩共计150万亩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川道区为重点建立50万亩淀粉加工型生产基地;以西部黄土丘陵区为重点,建立50万亩外销型鲜薯生产基地;以东部土石山区为重点,建立50万亩优质脱毒薯繁育生产基地。在具体措施上,一是通过树立品牌理念,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效应赢得市场,让基地规模在市场的拉动下做大。二是严格产品标准。把“标准化生产”作为重要内容,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定体系为主要任务,以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建设目标,按照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来组织基地生产,做到统一供种、统一供药、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要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和农业投入品安全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三是创新基地建设机制。进一步引导农民、企业转变观念,逐步将基地建设机制从政府行为为主变成企业行为和市场调节为主,推行订单种植,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由龙头企业和市场促进基地建设规模化。

3.4 完善机制,加强对马铃薯产业的组织领导

加强对马铃薯产业的组织领导,在全县形成大家集中力量抓规模,上水平的工作氛围。县委、政府要成立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马铃薯产业化办公室,制定一套工作机制,集中精力抓好对马铃薯产业的领导、指导、协调工作。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单位)也要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经常研究制定具体的规划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县委政研室、农牧局、发展和改革局、县佳立淀粉有限公司等部门(企业),要认真调研,配套制定中小企业产业发展、马铃薯产品促销、科技服务、马铃薯小型企业信贷担保、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具体激励政策、引进人才激励政策等实施意见和办法。要将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作进展情况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责任制,严格考核制,切实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XXX(1976-),男,宁夏党校2005级在职经济管理研究生班学员,从事马铃薯产业、经济、党建工作)

第二篇: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宁夏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资源匮乏、投资不足、历史欠账多是导致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马铃薯产业化,是宁夏南部山区脱贫致富的主要出路之一。以下针对宁夏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宁夏马铃薯产业化的优势与特色

1、自然条件优越

宁夏南部山区是宁夏马铃薯的主产区,尤其是沿着六盘山的低温阴湿地区是建立种植马铃薯基地的最佳地区。这里大部分耕地为酸性土壤,土壤富含马铃薯所需的丰富钾元素;黄土深厚,土质疏松;全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马铃薯生产期的7、8、9三个月;日照充足,5一9月份平均气温5一25℃,昼夜温差大。这些都为喜凉喜光、耐寒耐旱的马铃薯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2、宁夏南部山区发展马铃薯产业比较效益突出

宁夏南部山区是典型的半干旱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是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典型描述,故而,夏粮等农作物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有限,在干旱严重的年份甚至会颗粒无收。马铃薯种植恰好能够规避开规律的干旱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此地的降水期与马铃薯的需水期恰好一致,非常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增产。平水年份亩产在2000公斤左右,即使是干旱比较严重的年份,亩产仍能达到1000公斤左右。综合来看,在南部山区种植马铃薯具有稳定的经济收益。

3、马铃薯品质上乘,市场前景广阔

宁夏南部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宁夏马铃薯的优势品质,尤其是马铃薯之乡—西吉,此地所产的马铃薯口感醇厚,淀粉含量高,耐储藏运输,是各种食品生产和工业淀粉加工的首选原料。目前宁夏的马铃薯加工主要有粗淀粉加工、精淀粉加工和变性淀粉加工三个层次,增值率约从65%到180%不等,己经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马铃薯深加工的余地还很大,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等待挖掘。

二、宁夏马铃薯产业现状

1、传统扶贫作物变成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马铃薯在宁夏作为传统作物,山川均有种植,但 90%以上集中在南部山区。2011 年全宁夏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 20 万 hm²,达 26.32万hm²,其中山区播种面积 25.4hm²。这里仅固原市五个县扩大到了 15.15 万 hm²(尤其是西吉县在2011 年的种植面积大8.33万hm²),年产鲜薯343.43万 t,马铃薯总产值达到 23.82亿元,已跻身于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基地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来自马铃薯,在同类产业中增幅最大,已成为发展固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极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马铃薯产业在宁夏南部山区的种植业及经济社会

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有望发展成为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作用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2、生产向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1)通过科技投入,解决马铃薯品种病毒性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问题 “九五”以来,根据实际采取区、县、乡、村四级分工协作,全成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负其责、滚动发展的办法,先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林研所、农技推广总站建起了病毒检测中心;在永宁望远、固原、西吉、泾源、隆德投资建成了脱毒繁育中心;在西吉县的火石寨、原州区的张易、泾源的香水镇建立原种繁殖田。自治区负责病毒检测、茎尖剥离脱毒、脱毒基础苗和原原种生产;各县负责脱毒原种繁育供应;乡村分别负责一、二级脱毒种薯的繁育。所繁原种由繁育中心统一贮藏、保管,一级种薯由繁种农户单收、分窖单独贮藏。形成了脱毒种薯生产繁育技术体系的雏形,使马铃薯良种繁育逐步走上脱毒化的轨道。

(2)脱毒种薯生产繁育初具规模

自2003 年以来,在中国农科院的有关专家参与和指导下,生产(原种)微型脱毒薯的能力逐年增强;建立了品种试验示范园,扩大了扩繁脱毒苗、原种繁殖田、一级种薯繁殖田的规模,脱毒种薯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取得了“宁夏无公害优质马铃薯基地和优质马铃薯产品”质量认证各 11 个,建立了 2.03 万 hm²马铃薯无公害生产基地;在2005 年新筹建了“固原市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 和“固原市马铃薯种薯质量与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

(3)引进、选育、示范、推广了一系列优良品种及专用型优质新品种 引进、试验筛选、育成内薯 7 号等高淀粉型品种;中薯 3 号等菜用型品种;大西洋等油炸型品种;克新 2 号等兼用型品种;费乌瑞特等薯条专用早熟型品种。

(4)对引进、选育的品种进行了适度范围的品种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采用对不同地区不同马铃薯育种品牌,使其形成适度性。从兼顾企业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出发,部分骨干企业已开始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年初和农民签订最低收购保护价,订单种植连年增加。同时,对农民所交原料实行优质优价,宁薯8号、9号、陇薯3号、青薯2号等淀粉含量高、品质好的品种,收购价高出其它低淀粉品种 40-60 元/t,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专用薯的积极性。

(5)各类专用薯生产开始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专家的协助下,编写了《宁夏贫困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宁夏种薯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控制规程》,引进了 100 多个马铃薯品种材料,选出多个适合当地栽培、增产、专用的优良品种,帮助当地提高马铃薯产业链条各环节的科技含量。

3、利用结构现状

作为传统优势作物,宁夏种植马铃薯虽然历史悠久,但过去除手工小作坊生产少量粉面、粉条外,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食、鲜运、鲜销。尽管炒土豆丝在高档饭店的餐桌上已有了立足之地,炸薯片、薯条、薯泥等在各类西餐店中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休闲食品已经开发,但在当地传统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中,除少数地方作为主食直接食用外,90%以上的马铃薯是作为蔬菜鲜食。现在加工品多为粗淀粉及其粉丝、粉条、粉皮等初级产品,深加工品比例小,产品品

种类型少,结构单一。在宁夏及全国马铃薯产地,仍然缺乏某些相应的马铃薯精、深加工技术与工艺,马铃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仍然受到极大的限制。

4、马铃薯加工业迅速发展

马铃薯淀粉的生产在宁夏历史比较悠久,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开发,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几年的风雨历程和市场大潮的磨砺,以生产淀粉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业蓬勃发展,年加工转化马铃薯的能力逐年提升,已形成了年加工超过 28 万 t 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的生产能力。建立了全国销售网络,在国内淀粉市场上占有率近半,部分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基地之一。随着淀粉加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产业链的延伸、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进而向产业化发展,已基本上形成了千家万户种植为主体,以大企业为骨干,与小企业、农村作坊大群体多层次加工竞相发展区域化布局、基地化栽培、企业化加工、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加销一条龙的马铃薯产业格局的雏形,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5、市场建设起步,销售步入正轨

(1)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滞后制约外销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对市场建设在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致使市场建设滞后,缺乏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不能有组织大规模地外运销售,马铃薯及其产品的外销仅靠贩运大户在马铃薯较集中的产地和系列产品加工地组织货源。

(2)依赖贩运大户促进流通

依托现有的贩运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组建成立了“固原市马铃薯外运协会”,加强了全市马铃薯市场信息、产品购销、资源优势等宣传促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铃薯外销环节的压级压价和哄抬抢购等无序竞争的局面。

(3)鲜薯外销,飘洋过海

菜用鲜薯主要流向广东、武汉、内蒙、上海、河南、安徽、福建、湖南、湖北、陕西等,甚至远销泰国、马来西亚、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壮大,鲜薯外销量大增,缩小了宁夏与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让农民在马铃薯产业链条的最初端直接获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4)以淀粉为主的加工产品市场看好

马铃薯淀粉特别是全粉、变性淀粉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看好,有竞争优势, 加工、营销企业利润空间较大,市场前景好。主要销往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塘等地。由于近年出口量下降,对淀粉需求趋缓。

6、政府和社会各界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马铃薯产业作为宁夏“支柱产业”之一,在宁夏区、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实施科技项目、项目资金的安排上,逐年加大。为加强宏观指导与组织协调,2004 年固原市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广泛调研,相继完成了宁夏西海固贫困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包括区域布局、生产基地建设、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等方面)报告,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库,召开马铃薯产销形势分析研讨会,为市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针对企业资金缺口大、技术改造缓慢、商品菜用薯外销运输难等问题,及时协调信用社、农行、中国开发银行、财政、扶贫办等部门提供资金扶持;银川铁

路分局解决外运火车皮问题;市计委、经贸委、外经贸局等部门利用行业和市场信息灵通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改造难题,拓宽马铃薯销售市场;市农牧、科技、农技推广等部门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交警、农机、工商等执法部门,全力维护马铃薯运销的畅通。

三、宁夏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

1、思想观念制约

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相比于甘肃定西来说,在思想方面有很大的制约:两地都属国家确定的“三西”重点扶贫开发区域,相似的自然条件,一样的发展基础,共同的政策机遇。然而往日定西看宁夏,如今宁夏学定西,定西市怎样胜过宁夏的?这就和宁夏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有关。首先,定西干部群众能够遵循科学发展,持续经营的原则。其次,定西人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最后从精神状态上看,在扶贫和产业开发过程中,定西形成了“干部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局面。

2、产业内部各环节制约因素较多

目前,宁夏在种薯繁育、种植和加工方面尽管探索了一些新路子,也已经初具规模,马铃薯特色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用产业化的要求来分析、评价,宁夏马铃薯产业和全国一样仍然处在初级发育阶段。虽然,宁夏南部山区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加工企业为骨干,千家万户为主体的产、加、销一条龙的马铃薯产业格局的雏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宁夏近年来走在全国前列的产业之一,但与“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从种植生产—原料薯(或商品薯)销售—加工转化——市场销售,未能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没有形成有机统一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

3、科研投入不足 ,各自为阵

近年来,宁夏先后投资建起了自治区林业研究所脱毒检测中心,固原、西吉、泾源、隆德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及固原农科所马铃薯育种研究室,但因实施育种、脱毒技术的单位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无序状态,资金分散,规模小,起点低,检测手段滞后,加之脱毒检测中心远离种薯生产基地,与生产脱节,不能适应生产、市场发展形势的需要。

4、企业资金短缺

宁夏马铃薯产业中的加工企业所有制结构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仍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管理不善、负债率较高,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效益难以再上新台阶,龙头企业应有的带动作用、“返哺”农业的功能远未发挥出来。企业抽不出精力(特别是资金)搞原料基地,原料基地与加工企业之间应有的、紧密的、互相促进的协调关系还未建立。

第三篇: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

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分析

(一)产业竞争力概念

一般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某一产业整体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特定产业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产业竞争力的内涵较之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都更为复杂。本文认为产业竞争力就是在国际自由贸易的前提下,本国的某一产业依靠自身资源、环境等优势,以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更高质量、更高生产效率地提供产品并获得持续利润的能力。

(二)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分析

1992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钻石模型”理论。他通过对1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分析后得出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简称PDM)。钻石模型是由四个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的决定因素和两个外生的影响因素构成的一个体系。模型内的四个决定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他认为这四项要素形成的“钻石体系”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产业或产业环节能够成功的决定因素,两个外生影响因素分别为政府和机遇。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每个因素都会相互作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

波特钻石模型

1.生产要素条件:该国生产要素的地位,例如熟练的劳工或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必备的竞争要素。

2.需求条件:国内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本质。国内市场需求的细分有助于企业形成有效的竞争策略,发挥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的作用。大型的国内市场会鼓励企业大规模投资,因而有助于提高那些具有规模经济和学习经济特点的产业竞争优势。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该国是否具备这项产业的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以及这些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4.企业战略和结构:支配企业如何创建、组织与管理国内的条件,以及该国的国内竞争性质。

5.机遇:机会是外在因素,不受模型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有很多,比如说科学技术的发明突破,汇率的变化,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等。

6.政府行为:政府合适的角色应当是市场竞争的催化剂与挑战者,政府应鼓励或者推动公司提高其效率,以达到较高的竞争水平。政府的作用就是为产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第四篇:2016年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分析报告

2016年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分析报告

一、生产情况

(一)种植面积

“九五”到“十一五”是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时期。“八五”期间年平均种植面积只有408万亩,“九五”期间跃升到783.9万亩,“十五”和“十一五”分别增加到823.5万亩和968.1万亩,其中“十一五”的2008年和2010年均突破了1000万亩,分别达到1019.3万亩和1021.7万亩。“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069.1万亩,创历史之最;随后的4年间,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科技含量低,产业与市场衔接滞后等问题的显现,马铃薯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导致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年平均下降幅度达到7.9%,2015年降低到769.5万亩,降回到“九五”期间的水平,年平均种植面积回落到917.5万亩;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支撑的加强,以及农民种植经营理念的转变,2016年种植面积回升到818.6万亩,比上年增幅6.5%。

(二)产量形势

内蒙古马铃薯平均亩产波动上升,年均总产量刚性提高。“九五”期间内蒙古马铃薯平均亩产鲜薯842公斤,年均总产鲜薯660.2万吨;“十五”平均亩产鲜薯953.2公斤,年均总产鲜薯788.4万吨;“十一五”平均亩产鲜薯865公斤,年均总产鲜薯837.5万吨;“十二五”平均亩产鲜薯969.3公斤,年均总产鲜薯889.4万吨。2016年内蒙古东部马铃薯主产区遭受旱灾减产,但中部主产区降雨较好,产量增幅较大,总体属偏丰年景。全区平均亩产1019.8公斤,较2015年增产64.6公斤,增幅6.8%;总产鲜薯达到834.8万吨,较2015年增加99.8万吨,增幅13.6%。

(三)技术应用情况 1.节水栽培稳定推进

2016年内蒙古节水栽培(滴灌和喷灌)面积320万亩左右,约占水地种植面积的90%,平均亩产2500公斤,比上降低100公斤以上;其中:马铃薯滴灌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近180万亩,平均亩产2200公斤,比上降低200公斤左右。主产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喷灌40万亩,膜下滴灌68万亩,两项合计占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7.7%,占全区节水栽培种植的33.8%。

2.品种结构市场化加速

2016年,全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克新1号种植面积约490万亩左右,占总面积的60%,而市场优势明显,销售较好、价格较高的夏波蒂、荷兰系列、兴佳2号、冀张薯12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后旗红、龙金、早大白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到40%,约328万亩,比2015年增加约78万亩,商品薯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克新1号的种植面积下降到270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69.2%,较2015年降低5个百分点,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占到总种植面积的30.8%,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其中夏波蒂35万亩、费乌瑞它25万亩、冀张薯系列22万亩、后旗红11万亩、兴佳2号3万亩、中薯系列1万亩,其他品种约23万亩。

3.脱毒种薯普及率稳步提升

内蒙古微型薯生产能力达到25亿粒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实际生产微型薯在8亿粒以上,原种产量在25万吨以上,脱毒种薯总的生产量170万吨左右,约占鲜薯总产量的20%左右。一级以上脱毒种薯的普及率达到65%,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主产区乌兰察布市现有马铃薯脱毒组培室25000平方米,网室5000多亩,原种田5万亩,合格种薯田50万亩,达到年生产脱毒苗1.2亿株、脱毒微型薯4.5亿粒、原种10万吨和合格种薯120万吨的生产能力;2016年全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普及应用率达到60%左右,较2015年提升8个百分点左右。

二、市场消费

(一)消费情况

截止2016年12月底,内蒙古马铃薯鲜薯销售550万吨左右,占总产的65%以上。其中:乌兰察布市销售250万吨左右,占鲜薯总产量的55%,比去年同期增加8%。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山西、山东、上海、江浙、河南、广州、四川、湖北等地。

(二)加工转化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秋冬,龙头企业的实际加工量80多万吨,全区实际加工量近100万吨,加工率12%。预计到明年春天,内蒙古马铃薯加工转化率将达到15%左右。其中主产区乌兰察布市已加工鲜薯50万吨,占鲜薯收获量的11%。

(三)价格变化

2016年主要品种产地销售价格为:3两以上克新1号0.8~1.4元/公斤,夏波蒂、荷兰

十五、冀张薯12号、冀张薯8号、后旗红等品种1.2~1.8元/公斤。与2015年相比,收获初期,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低0.1—0.2元,进入10月份以来,收购价格持续上涨,与2015年同期相比,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上涨0.1—0.2元,而且销售形势好于2015年。

三、2016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大自然灾害 1.主要病虫害

2016年内蒙古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264.3万亩,造成减产95.4万吨,经济损失8.9亿元。其中:中部马铃薯主产区乌兰察布市、锡盟、包头市晚疫病发生面积87.5万亩,与常年发病范围较广、程度重、损失大,经济损失近6亿元,特别是乌兰察布市发病面积50万亩,减产50万吨,经济损失5亿元。

2.气象灾害

2016年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受干旱、雹灾、洪涝等气象灾害面积210.5万亩,造成减产100万吨,经济损失9.4亿元。其中:呼伦贝尔市受旱面积64.5万亩,减产近20万吨,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栽品种有悖于市场需求

内蒙古主栽品种克新一号,由于牙眼深,薯形较差,商品性一般,近几年,市场价格低,销售不畅,但其适应性好,具有耐旱稳产等优点,目前没有替代品种。商品性状好,市场销售好的品种,如荷兰薯、夏波蒂、青薯9号、冀张薯8号和12号等,对水肥敏感,要求较高的管理和投入水平,种薯的级别要求高,种植成本较高,规模种植尚可,农民一家一户的种植风险较大。缺少适应性、商品性好的更新换代品种。

2.土传病害风险加大

内蒙古中部马铃薯主产区由于中后期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疮痂病、粉痂病的发生较重,对马铃薯商品品质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到销售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近年来生产情况,按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菌基数的积累已经达到较重发生程度,一但条件适宜,加重发生将不可避免。

3.耕地质量仍在持续下降

近年来,虽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耕地地力,但有机肥施用范围和数量仍然偏少,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刚刚进入大力推广阶段,只是减缓了耕地质量的下降速度,地力的提升任重道远。

四、2017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形势分析预测

(一)种植面积稳定增加

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加之市场拉动和种植经营理念的进步,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预计增加10%左右,达到900万亩以上。

(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种植条件的逐步优化,适应市场及主食化发展的高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会进一步增加,但由于受种薯数量、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增幅不会太高,预计种植比例在42—45%之间,较2016年提升2—5个百分点。

(三)市场潜在风险增加

在政策、市场、效益的促动下,2017年国内马铃薯种植面积将持续增加,据专家预计将增加3%左右,同时,随着马铃薯生产科技含量的提升,产量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若无较重、较大的自然气候灾害等特殊因素影响,全国马铃薯鲜总产量将比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鲜薯销售价格波动会加剧。北方一季作马铃薯生产区收获时间集中,总量大,占全国的55%左右,季节性供大于求的现象将更为突出,价低滞销的情况发生机率大幅增加,市场风险加剧。

五、2017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议

(一)强化科技培训

一是突出重点培训对象。要针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以及农民经济人和种植、经销、物流等企业开展专向培训。二是提升培训内容。在政策宣传和现代种植技术推广地基础上,要针对种植和经营理念、市场信息的把握、营销模式方法、品牌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培训提升。三是确保培训效果。要逐步建立回访机制,对培训对象进行跟踪回访,持续提升培训效果。

(二)强化舆论引导

加强马铃薯主食化的宣传,拓展消费群体,提升消费水平和质量,营养引导消费,消费拉动产业。

(三)强化信息服务

一是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服务。二是加强病害的预测预报服务。三是逐步建立市场信息发布体系。

(三)强化监督管控

一是加强对种薯市场的监管,确保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对种薯生产企业的建档立案工作,逐步建立种薯的质量追溯机制,确保种薯质量。三是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

(四)强化地标和品牌建设

一是要引导扶持强化现有地标和品牌的宣传、维护和使用,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立足优势,针对性的打造一批名优特地标和品牌。

(五)切实做好生产环节的风险防控

一是着力做好“减药控肥增效”工作;二是持续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工作;三是加大资源节约型(重点是节水)节本低耗增效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四是进一步拓展马铃薯价格保险试点规模,完善运行机制;五是继续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残膜清理、回收、再利用的扶持力度;六是继续鼓励扶持现代化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和现有设施的升级改造;

(六)提前做好秋季可能出现鲜薯价低滞销的应对准备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展销会、各类媒体等渠道,立足我区绿色优质的特色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拓展销售市场。二是政府搭台,采用多种方式将采购商请进来,与种植户和生产企业实现良性互动,拓展和稳定销售渠道。三是立足各地实际,提前制订优惠促销的相关措施。四是引导种植户树立主动销售的理念。五是协调组织、扶持加强农民经济人队伍以及营销和物流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五篇:广西蔗糖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

蔗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蔗糖产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蔗糖业在广西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面对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的未来,也同样充满着压力和担忧。从国际的大环境看,广西蔗糖业“只大不强”,与蔗糖生产强国相比,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1.广西蔗糖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研究发现广西蔗糖业国际竞争力较弱,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蔗糖产业管理不完善、甘蔗种植机械化程度低、蔗糖生产企业规模小、蔗糖生产企业缺少国际市场战略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政府对蔗糖产业的管理、推进甘蔗种植集约化经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培育大型蔗糖企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等解决思路和见解,为进一步促进我区蔗糖业的发展,进而提高广西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客观依据。

广西蔗糖生产得以长足发展是在解放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西蔗糖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自治区做出了《坚决把广西糖业生产搞上去的决定》并实施了相应政策,促进了自治区蔗糖业的繁荣。1982年,广西进一步把蔗糖列为广西经济八大优势之一,肯定了蔗糖生产的重要地位,制定了食糖生产的奋斗目标。1988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研究广西发展糖业生产问题的会议纪要》要求广西很好地利用发展糖业生产的优势,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新的糖料生产基地,使糖业生产有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之一,并从资金、信贷、税收、物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在国家的鼓励与支持下,广西区人民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据广西区人民政府2009年12月下发的《关于加快制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所确定的蔗糖业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机制糖产量达到1000万吨。到2015年全区机制糖产量达到1100万吨。据此,到2012年全区糖料蔗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糖料蔗总产量9000万吨;到2015年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650万亩以上,糖料蔗总产量1亿吨。

据有效数据得出,刚刚结束的2009/2010榨季,我区糖业经济形势喜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61%,糖业综合效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94家糖厂共计入榨甘蔗4332万吨,同比增加152万吨,增长3.6%。本榨季产混和糖537.7万吨,食糖销售377.8万吨,榨季完成工业总产值242亿元,产糖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1%,我区糖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2.钻石模型的理论简述

“钻石模型”,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产业和国家竞争力分析框架。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所在地的竞争环境,这种竞争环境正是一种适宜产业成长并迅速获取竞争力的产业环境。它为区域内企业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交易、发展、创新环境,进而带来了一系列竞争优势,最终促使了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完善。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当地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个主要因素构成了上述产业环境(如图所示)

(1)生产要素。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情况,可分为初级要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非熟练劳动力等)和高级要素(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

(2)需求状况。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内购买者需求结构与特征、需求规模和需求增长方式及国内需求的增长率等。

(3)相关行业与支持行业。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

(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指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国内竞争的性质。此外,钻石模型的另外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机遇和政府。机遇指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如世界或区域需求的剧烈波动、政府的政策变化、战争等,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政府指政府政策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以上六因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钻石模型”。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是动态变化的,是会随着时间发生转换的;影响竞争优势的各个因素也是动态变化的;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使得整个菱形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于一种动态运作之中。

3.基于钻石模型广西制糖业竞争力分析

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的食糖产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从“钻石模型”的角度,着重分析广西糖业产业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制糖产业是一个受地理位置、环境因素、基础设施等要素制约的产业。广西虽处亚热带地区,很适合甘蔗种植,但广西的地形结构、甘蔗种植过于分化、蔗源控制行政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甘蔗种植面积的推广及发展。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甘蔗务工人员不足的现象。高级要素的重要性对糖业的发展更是毋庸置疑,高级要素包括制糖设备、专业人才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广西制糖企业大都是小而全的生产方式,企业规模不足、生

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陈旧,而糖产品品种单一,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2)需求条件

中国的食糖需求量主要由国内提供,而广西的食糖产量占到国家总产量的60%以上,目前中国人均食糖消费量较低,我国人均年食糖消费量才达到8公斤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消费量(24.9公斤)的三分之一,跟世界人均消费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食糖需求增长空间大;然而,由于季节性问题的存在,影响食糖的交易情况,如在榨糖季节食糖储量充沛,市场供求不平衡,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导致食糖交易价格偏低;而在非榨糖季节又会出现供不应求导致食糖交易价格偏高的状况。此外,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促使绿色环保产业得到大力发展。

在甘蔗榨汁制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富余物,如蔗渣、废糖蜜、滤泥等,而这些富余物正是生产燃料酒精、纸浆、可降解餐饮具、复合肥和活性饲料等绿色环保材料的重要来源。

(3)相关行业与支持行业

有竞争力的产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目前广西糖业上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生产设备的陈旧、灌溉技术落后,甘蔗种植灌溉主要还是雨水供给,人工灌溉水平低、肥料农药成本高、施放不足、收割现代化机械化水平相当落后,主要还是人工收割。下游产业如生物工程、造纸技术、污水处理等在企业重组后虽有了明显提升,蔗渣造纸制板、糖蜜生产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机化合物、滤泥生产复合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尚处于发展初始阶段,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过去广西几乎每个县都以发展蔗糖业为支柱产业,也几乎每个种蔗县都有糖厂,全区110个县(区)就有糖厂108家,重复建设严重,企业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和规模经济,缺乏市场应变能力。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制糖企业兼并联合,组建15家大型糖业集团,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蔗源供应,基本形成了跨市、跨县进行糖业的种植与加工互动,粗糖与精糖两步加工互补的新格局。同时,广西糖业以价格联动机制为基础,形成了“市场化、集团化、联动价”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5)机会

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GDP增长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食糖的需求量逐年增长,食糖消费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国家旨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产糖基地,会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以支持,这是广西发展糖业的好机遇;目前中国的人均食糖消费还很低,要达到世界人均水平,国内食糖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广西目前的制糖成本在国内来说是最低的,相对国内其他地区而言更具有竞争力;广西境内农业税的取消有助于制糖企业降低成本,是迎战国际国内竞争对手的有利条件;北部湾经济区、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开发大大有利于糖业乃至整个广西经济的发展壮大。

(6)政府

从国家推出扶持中西部优势产业项目,加快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政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看,有利于广西糖业及基础设施如水利交通、环境保护等的发展。糖业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糖业的发展得到了广西政府的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糖业发展的政策,推出了蔗糖料订单合同制,企业+基地+农民的联合实体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促进了糖厂支持甘蔗种植,但同时也出现行政干预的不利情况。

4.提升广西制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鼓励产学研,完善制糖产业生产要素

鼓励产学研,联合公司、农户、科研单位,完善制糖产业生产要素。进一步强化农场蔗区发展,稳定农场蔗区;糖厂可以承包或租赁成片土地开发种植;对农村小规模种植散户进行引导和

扶持,统一规划,采取承包土地连片种植。鼓励企业与甘蔗良种繁育技术研究机构联合,研发培育出既高产含糖量又高且利于机械化收割的优良品种。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业化水平,兴办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推行健康种苗计划,发展“定单甘蔗”。大力推广种植收割机械化,降低劳动成本、提高质量和品质;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和节能灌溉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在农村蔗区要积极引导扶持农户参与水利设施的建设。

(2)完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增加食糖产品品种,满足多领域用途;严格限制糖精的产量,保护食糖产量;实施“两步法”制糖技术,生产高质量精糖和食用糖满足市场发展需要;改进包装,实现多样化,以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生产高质量环保的酒精燃料,满足人们日益对节能环保燃料的需求;加强造纸工艺的研发,生产出各不同层次需求的高中低档环保纸产品。此外,建立大型综合性食糖批发市场,主要组织食糖的现货交易,提供食糖行业的信息咨询、交易中介、食糖的代购、代销和储运等业务;以及建立专门的食糖储备公司或机构来稳定因季节性因素或其他因素导致波动的广西食糖价格、规避市场风险。

(3)进一步加强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大力度研发生产先进的制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开发高效实用的收割机械,节约劳动成本;研发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提高甘蔗运输能力;建立和改善小型水利灌溉设施,整治土地,以利于机械化尤其是深耕深松机械的采用,提高甘蔗的生产水平。

(4)进一步加强循环经济发展

制糖工业是对资源依存度较大的产业,必须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有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构建节约循环型产业体系,是广西蔗糖业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是制糖工业转变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改由单纯的生产白砂糖、赤砂糖扩展到原糖、精制糖、绵糖、低聚糖等新领域;要综合利用生产纸张、纤维板、酒精、化肥、饲料等。根据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通过可行性分析后打造一个制糖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作用 打造产业环境和组织架构,创造一个能刺激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环境是政府的任务。政府需要扶持建立“甘蔗健康种苗生产体系”,改善基础设施,如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基础设施;帮助和组织搞好甘蔗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加大对甘蔗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处理好制糖企业与农民的关系等问题。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了对蔗糖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使原料蔗生产逐步向优势产业带集中,原料蔗糖基地建设实现了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糖产品消费量也日益增多,我们应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我区糖业生产,进一步巩固其支柱产业地位。要不断汲取新、优技术,对原有旧管理、生产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建立起有广西特色的制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蔗糖业要顺应蔗糖业的发展潮流,引进有丰富经验的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加强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要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政府调控的效率,促进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链、资金链发展,发展现代先进物流供应链,保证广西蔗糖业稳步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力量。

下载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2007年—2010年) 为把马铃薯产业做成我市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根据《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

    乡镇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

    乡镇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业战线工作的农技人员,2012年我负责XX县雄壁镇上鸭子塘村小组101户科技示范户马铃薯产业指导工作,一年来,在XX县农业局项目领导小组和......

    2011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1

    高台县 2011 年马铃薯产业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工程》 , 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2011 年我县从市场信息发布、种薯贮备调......

    云南省马铃薯产业考察报告

    云南省马铃薯产业考察报告 联合考察组〔内容摘要〕在考察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其经验和做法, 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加强我市马铃薯基地建设和产业扶持力度,做大做......

    祥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初探

    祥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初探 祥云县科技局李德明 马铃薯是祥云县种植的传统农作物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种植技术、加工、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徘徊在1.5—2万亩左右,没有形成......

    定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定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近年来,定西市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结合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和“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把马铃薯......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范文大全]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市场的开拓和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具有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产业。 1、......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 分析报告 目录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