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检察室建设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与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19-05-12 17:4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检察室建设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与社会管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检察室建设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与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篇:乡镇检察室建设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与社会管理创新

乡镇检察室建设

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和社会管理创新

梁建祥

茌平县人民检察院

科长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在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上,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首先就是社会的剧烈变化。然而,伴随剧烈的社会变化出现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发展进步:由于社会步伐发展过快以及法律和相关政策本身的滞后性特征,使得我们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不得不寻找一种现行法律之外的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种灵活变通的方法在目前提倡的基层人民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上显得尤为合适。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来,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是检察机关所要行使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目前看来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职能最为重要的体现。但是查办是职务犯罪预防的延续,查办职务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职务犯罪,所以查办职务犯罪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手段,而预防职务犯罪则是查办职务犯罪的目的,所以,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与其参与基层社会管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越来越紧密。

我国社会人口80%在农村,随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小 城镇建设不断深化, 由于基层合村建社政策的推行,以前大量属于农村的人口及区域逐渐划归为社区人口及城镇,人口也逐渐集中化,社会矛盾不断深化,这就为基层检察院的职务犯罪预防及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难题。

在我国社会发展初期,由于城镇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村人口较多,城镇范围小,检察院的职务犯罪预防主要集中于县乡政府公务人员及其他一些国家工作人员上,并且其参与的社会管理也仅仅局限于城镇范围内,至于农村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依靠村委会来执行,一般不需要检察院过多参与,并且在农村,基本上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办理一般不涉及农村层面。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改变的这一社会形势,使得检察院必须扩充检力来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对于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使得行政机构进一步扩张,职务犯罪预防的力度需要随之增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国家大力推行合村政策,同时集中人口建立社区,并设立社区居委会来管理社区的日常管理活动。我国地方政府分为省县乡三级,不包括社区,但是由于社区管理较之之前村委会管理无论是人口还是事务上都大大增加,并且程序上也更为严格,所以,社区就目前来看已经拥有类似于一级政府的地位,或者准政府地位。对其日常管理也需要专业的政府公务人员来参与,其行为也渐渐具有政府执行公务的性质,除去这个层面的因素,为了管理日渐庞大的社区,乡镇及政府的正式公务人员也必然处于一种增长的态势,而公务 人员数量的增长及其职务的扩张必然将会加大基层检察院的职务犯罪预防的压力,这是我国社会合村建社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结果。

其次,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县检察院与基层乡镇联系的断层,束缚了检察院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以前,我国基层城镇范围小,县一级检察院完全可以满足参与社会管理所需要的检力。而城镇化导致了基层城镇范围的极速扩张,以前不属于城镇的农村现在已经属于城镇的范围,城镇化了的农村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新的诉求,而单凭以往检察院的力量完全不能满足这些新出现的诉求,这就需要检察院进一步将检力下沉,弥补县院与基层乡镇联系的断层,从而也更为深入的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去。

再次,将检察院的职务犯罪预防的职能与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是我国司法检察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社会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因此,人民群众对于自己参与法律监督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强烈,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邀请人民群众参与到职务犯罪预防中去,一方面,可以利用群众的力量来加大职务犯罪预防的力度,建设廉洁的政务环境,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是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创的尝试。实际上,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首先应该就是服务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满足群众诉求,然后才是检察职能的进一步深入。

最后,职务犯罪也必将趋于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见各种经济的交往形式也一定会越来越多样化,由此引发的职务犯罪复杂化,并且很多职务犯罪发生在基层,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不易察觉。因此,通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力度应该成为我国基层检察院工作的一种新的形式。通过这种工作方式可以大大增加发现基层职务犯罪的概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度的加深,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更大的职务犯罪预防的压力,同时,检察院与基层乡镇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联系断层,不利于检察院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另外,加强基层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的力度可以有效的促进检察院的职务犯罪预防职能的实现。所以,就目前我国基层检察院的工作机制来看,如何加强检察院参与基层乡镇的社会管理成为其他工作的一个起点。

2011年8月26日,省院在枣庄召开了全省检察机关派出检察室工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时任省院副检察长的马永胜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了在当前新形势下设置派出检察室的重要意义。其核心就是要做到检察院检力下沉,进一步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使检察院的力量深入基层,改变以往被动办案的局面,从而能够真正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实际上,基层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无论是对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以及加强基层职务犯罪预防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首先,我国基层检察院面临越来越大的职务犯罪预防的压力,而在基层设立检察室恰好将这部分压力首先经过一个基层化解,由此,更有利于县院掌握基层职务犯罪的动态,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基层职务犯罪具有更加隐蔽性的特点,不易察觉,并且由于基层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高,使得基层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办理更 加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检察室所要肩负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加大基层法律宣传的力度,使群众能够知法懂法,并通过向检察室检举揭发基层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自觉履行起法律监督的义务,实现了群众外部监督的职能。

其次,基层检察院要利用检察室弥补起县院与基层乡镇联系的断层,使得县院能够掌握基层的第一手资料,针对社会现状开展工作,参与到基层社会管理的工作中。实际上,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并不是检察院对人民群众进行类似行政性质的管理,其核心价值应该在于服务。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人民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因此,任何工作的开展必须围绕人民群众展开。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还有群众意识的觉醒。以前人们对于一些事情漠不关心,而在现在看来会觉得这些事情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对这些事情的处理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或是提供建议。这在外部看来,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诉求的增多,人们自身参与社会管理的愿望增强。而在基层设立检察室一方面可以快速的接受群众对一些问题尤其是涉及法律问题的诉求,另一方面检察室自身在与群众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到了日常的社会管理中。

但是,目前对于检察室的建设也存在不少困境,首先就是面临法律层面的难题,《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派出检察室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这就导致了基层人民检察院在设置派出检察室时缺少法律上的指导,不能像设置派出法庭和公安派出所那样有详尽的法律作为参照,这是目前在基层建立派出检察室最大的障碍。其次,我国虽然经 济发展快,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乡镇基层的经济发展依然有很多地方比较弱后,如何在物质上保障检察室工作的进行成为一个问题。再次,在省院有关的座谈会报告中指出:矛盾纠纷80%发生在基层。因此,在基层检察室的人员配置上需要相当的高素质力量来满足基层纠纷的解决。基层检察室的建设由于没有派出法庭和公安派出所成熟,导致了在人员上也没有这两个派出机构充足,并且人员素质问题也不容忽视。这是制约派出检察室建立和完善的一个重要问题。工作人员的不足以及工作能力的欠缺是检察室工作开展最大的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以及考虑到今后检察室将要担负起的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职责以及职务犯罪预防的职能,我提出一下建议:

第一,检察室所要覆盖的乡镇以二至四个为宜。设立乡镇检察室要对这几个乡镇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考量,选取适合的乡镇作为检察室设立的地点,为便于今后参与社会管理打下基础。作为要设立检察室的乡镇,首先要具有对周边乡镇辐射能力强的特点,其应该处在一个中心的位置,交通便利,与其他乡镇能够做到互通有无,以最快的速度交换相关的信息。

第二,选取作为设立检察室的乡镇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一方面可以为检察室的建设及工作的开展提供比较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研究表明经济较强的地区,发生职务方面经济类犯罪的概率比较高,将检察室建在这样的地区,能够更好的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将职务犯罪尽可能的扼杀在初步阶段,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

实际上,对于检察院来说,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与基层职务犯 罪预防工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式下,各种社会矛盾处于一种高发的态势,尤其是当前群体性事件,而在这些事件中,干群矛盾成为一个其中更为突出的问题,很多人民群众反映在土地拆迁及其他一些补偿款问题上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一些人侵占这些款项,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困难,而这其中往往就涉及到了属于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职务犯罪预防问题。检察院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往往是一方面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向人民群众宣传,鼓励群众检举揭发各种犯罪线索,而这又是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因此,社会管理创新与职务犯罪预防两者之间密不可分。而检察室的建设,就是要将两者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依然会引起其他社会问题的出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是十分必要的。检察室在职务犯罪预防社会管理创新、维护和谐稳定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篇:乡镇检察室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乡镇检察室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 蔡仕强 ]——(2012-2-20)/ 已阅530次

乡镇检察室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以五华县检察院的三个检察室为视角 五华县人民检察院 蔡仕强

【内容摘要】如何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通过探讨检察机关设立乡镇检察室参与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检察室运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检察室从合理设置、正确履职、严格管理、不断创新四个方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从而认为检察室参与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关键词】检察室 社会管理创新 探索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特殊作用、担负重要使命。当前,各地检察机关为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积极试点设立基层检察室。设立基层检察室拓展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领域,检察室立足本职,面对基层,贴近群众,服务大局,对于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起到了很好效果。但是,一些地方的检察室存在设置华而不实、工作流于形式、人员严重紧缺等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试以五华县检察院设立的三个检察室为视角,就如何加强检察室建设、更好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设立检察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健全司法体系、强化法律监督的需要。一方面设立检察室具有宪法和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组织机构形式由法律规定。根据人民检察组织法第2条规定:“省一级人民检察院和县一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林区等区域设置人民检察院,作为派出机构。”条文中“根据工作需要”“等”等字眼,对检察机关派出机构作出了不完全列举的规定,为设立乡镇检察室预留了法律空间,因而设立乡镇检察室符合立法精神,具有宪法和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设立检察室完善了法律监督体系。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在乡镇分别设有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有自己的基层“阵地”,而检察机关没有乡镇一级的检察机构,在基层信息不通、耳目不聪,无疑使检察机关对基层的法律监督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现状,使得我国宪法构筑的行政权、审判权、监督权三权架构出现漏洞,与宪法立法初衷不符,更难以适应我国现有的国情。因此,积极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在重点乡镇、街道设立派出检察室,将法律监督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使原来的“两所一庭”体制变成了“两所一庭一室”,从机制上完善了乡镇一级的司法体系。

(二)是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发展大局的需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乡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特征是广大农民再也不依附依赖于土地,广大农村已在向城镇化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但是,在这历史性大变革中,也暴露了出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目前,农村尚存在相当数量的严重暴力、黑恶势力、破坏农业生产和侵犯农民生命财产犯罪,出现了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贪污腐化、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土地政策调整、征占农村土地等引发了一些显性的和潜在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农村纠纷不断增多。而乡镇检察室正是密切同群众之间的关系,重心下移,检力下沉,把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的最有效载体。以五华县为例,该县面积达3226.06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1.47%。总人口105万,其中农业人口89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4.76%,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地广人多,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利益纷争错综复杂,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检察机关创新服务民生新平台助推社会矛盾化解,势在必行。因此,设立乡镇检察室,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立足检察本职,维护社会稳定、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是检察机关服务绿色的经济崛起发展大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三)是加强基层建设、推进检察改革的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检察机关的执法主体80%在基层,检察事业的基础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发展希望也在基层,基层检察院建设在检察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基层检察院经历了30 余年的发展,但是基层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能力、队伍建设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由于检察工作的专业性和相对独立性,基层检察院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谋划工作,把群众关注点作为检察工作着力点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法治需求。适时发展乡镇检察室,通过与基层群众“零距离”面对面的接触,发挥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作用,既有利于基层检察机关畅通监督渠道,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检察机关的基层知名度和认可度,走检察专业化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之路,又可以让检察人员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接受他们的评议和监督,提高检察队伍的群众工作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检察院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和检察机关形象。

二、乡镇检察室设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设置模式不统一。有些地方在乡镇检察机构的设置在决策前缺乏必要的调查论证,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存在一哄而上,搞一刀切的情况。表现为:检察室名称不一,五花八门。如派出检察室、检察站、乡镇巡回检察室、检察联络室、检察工作联系点、检察法律服务室;报批程序不一,形式各异。有的报上级检察机关批准,有的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有的报当地党委批准,有的多头报批;机构编制不一,地位尴尬。大部分乡镇检察室或类似机构没有行政级别和固定编制,也有个别如珠海市的横琴检察室有行政级别和固定编制,还有个别如陆丰市甲子镇检察室有编制,但只保留了机构设置,无实际人员,也没有开展工作;人员配备不一,随意性大。有的安排干警“客串”,定期办公。有的安排干警驻点蹲守,长期办公。有的甚至聘请外单位人员担任检察工作联络员,协助工作。例如五华县院,现有在职人员77人(其中院领导9人),内设17个科室,有些科室甚至只有一个人,平时工作任务重,案多人少,没有多余的人员补充到派驻检察室,只能采取部分干警“兼职”检察室,定期驻室办公的办法。

(二)职能定位不突出。高检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中规定了派驻检察室的职能,但仍不够全面具体,不能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人民检察院职责。由于没有法定职责和明确的职能定位,各地检察室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五花八门,有的片面强调侦查办案,有的则强调为检察院其他部门提供案源,有的重点从事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受理信访举报工作等等,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法律监督中的作用。甚至产生三种不良倾向:一是职责泛化,认为检察室包打天下,大包大揽,“份内”的事干,“份外”的事也干,什么都做,最终什么都做不好;二是职责虚化,工作只停留在协调和服务上,不敢大胆履行监督职责,监督不到位;三是职责异化,主次不分,脱离法律监督职能开展工作,把主要精力用在协助政府处理拆迁、土地征用纠纷等检察职能之外的工作上,充当了当地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

(三)内部管理不规范。目前,各基层检察院对乡镇检察室的管理尚处于松散无章的状态,有的由具体业务部门协调管理,如反贪局、控申部门等,有的由政工部门或办公室等综合部门统一协调管理,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部门。其次,乡镇检察室与检察院各科室之间的工作对接尚未形成制度化,工作关系没有理顺,仅靠乡镇检察室“单打独斗”,难以将一些重要矛盾及时化解,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另外,由于上级院未将乡镇检察室工作列入考核的范围,各基层院在设置乡镇检察室后,将更多的精力集中本院各条线有考核指标的工作上,而对乡镇检察室如何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如何实行规范管理却较少涉及,结果是想管就管、不想管也没什么大问题,反正未列入上级考核范围,不会对全院总体工作造成什么影响。这样,管理上的不到位,使乡镇检察室不能走上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严重制约了其健康有序开展。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据了解,大部分地区的乡镇检察室的经费由派出检察院自行解决,少部分地区的乡镇检察室的经费由派出检察院和所在乡镇共同解决,也有个别乡镇检察室的经费由财政统一支出。由于经费的保障没有合法、稳定的来源,检察室在装备上受到了限制,有的借用乡镇政府的办公用房,与综治办或信访办等部门一起合署办公;有的租用当地的房屋作为办公和生活用房;有的因技术装备落后而制约了一些工作正常开展等等,这些实际困难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的整体执法效能和执法形象。同时,由于大多数乡镇检察室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基层检察院在设立乡镇检察室时,增加的人员、办公经费的开支还要从现有经费中挤占,靠自筹经费加以解决,特别在经费保障不充裕的欠发达地区就显得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地方只好在规划设置上则能省则省、能减则减,物质装备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导致乡镇检察室工作的发展处于软弱无力的状况。

三、检察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一)要认真谋划,科学设置。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高检院应该通过司法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提交一个修改检察院组织法的建议,明确在乡镇设立检察室的规定。高检院要进一步对派驻检察室建设的选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基层检察院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拟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布局、数量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向当地编委申请增加机构编制,机构规格与基层检察院的内设机构相同,原则上可与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对应设置。其名称可统一为“xx人民检察院派驻xx(驻在地名称)检察室”。检察室的设立、更名和撤销,应报上级检察院和当地党委备案。检察室应有专门的办公楼,统一规范,融入检察机关独有的检察元素外观标识,并配齐人员,配备车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施,常年办公。检察室的设立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乡镇人口数量、地理环境、交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实行重点区域先行,稳步推进,做到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巩固一个。如五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东西相距71.59公里,南北长为87.99公里,有16个乡镇,五华县院根据各乡镇的地域、人口、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实际情况,在其中经济和交通较为发达、人口数量较多、辐射面较广的安流、华城两个乡镇和工业园区设立了检察室,选址合理,运作规范、效果明显。

(二)要突出特色,明确职责。高检院《意见》规定了检室室的工作职责。笔者认为,检室室要突出检察特色,明确监督职责,努力把检察室建设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线平台,打造检察工作的新亮点。一是服务基层群众,减轻群众诉累。协助乡镇党委建立由乡镇党政统一领导,“两所一庭一室”分工牵头,各基层单位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维护和谐稳定,减少社会对立,将社会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发现、收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全面掌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根源,提出解决对策建议,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笔者认为,检察室可以发现、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但不能承担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立案等工作,检察室应更多的配合内设业务部门办理案件。三是突出法律监督,拓宽工作领域。将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的立案、侦查、审判和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检察室的监督视野,收集、发现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及诉讼中的违法问题,使检察监督更直接、更快捷、更方便、更有效。四是参与平安建设,提升执法形象。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违法犯罪青少年等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以及运用检察手段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

(三)要加强管理,规范运作。一是加强内部管理,资源配置到位。检察室所需的人财物不能依赖于当地乡镇镇委、镇政府,建议由县级以上财政拨出专款,由基层检察院统一管理,办案办公经费统一拨付,办公用品装备统一购置。同时,须加大对检察室的经费投入,尤其是网络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流转畅通。二是合理配备人员,选好人用好人。每个乡镇检察室要配备3到5名检察干警,将综合能力强的检察官派驻检察室任职或者将年轻干警充实到检察室,加以重点培养和锻炼。笔者认为,绝对不能从社会上聘请人员行使检察权。由于人员紧缺,一些检察室采取返聘部分离退休干警的做法,这一做法可以借鉴。如五华县院3个检察室均是返聘刚退休不久的3位院领导担任主任。去年7月,华城镇两个村发生冲突,集体械斗一触即发,华城检察室主任获悉后,利用其经验丰富、协调沟通能力强、具备做好群众工作的优势,做了大量调解工作,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很快平息了事件。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制度管理。包括建立轮流派驻机制,由于检察室工作条件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所以驻室干警要实行轮岗换岗,以3至5年为宜。要建立激励制度,对工作出色的干警优先提拔使用或向相关组织部门推荐提拔使用。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度》、《文明接待规范》等规章制度,确保检察室工作规范有序。要对乡镇检察室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建议由省院制定标准,将乡镇检察室工作列入考核的范围,纳入省院统一考核。

(四)要力求创新,不断完善。首先,着眼自身,不断完善实践中总结出的有利于提高检察室工作效率、提升服务大局和执法为民的能力、促进执法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好做法。如完善文明接访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健全与当地司法、公安、法庭、信访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等。要优化检察权配置,推进内部管理方式的创新。笔者认为,检察室可定位为基层检察院的一个独立部门,作为一个内设机构,属院党组直接管辖,基层院办公室为检察院其他内设机构与各检察室之间的联络部门。其次,着眼社会,致力解决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在检察环节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如建立服务当地党委中心工作协调保障机制,积极发挥近距离接触基层、获取各方面信息比较迅速的优势,立足检察职能,主动协调本院其他职能部门为乡镇、园区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再次,立足服务,推进服务措施的创新。如设立“农村干部警示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通过开设“检察官讲堂”及举办“检察开放日”等活动,运用近期查办的典型案例,对农村基层干部及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使检察宣传工作深入田间地头,送进农户家中。

参考文献:

郑红,发展乡镇检察室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人民检察,2008年第22期 邵长生,重构乡镇检察室,人民检察,2009年第2期

曹志瑜,乡镇检察室的立体解构与回溯性发展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张和林、严然,关于广东省检察机关开展驻镇(街)检察室等类似机构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广东省检察院专题调研,2010年第1期 张金锁,立足检察职能 延伸工作触角 创新社会管理,检察日报,2011-07-15 程宗林、汪凌鸿,乡镇检察联络室制度探析,正义网,2011-09-08

第三篇:试论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职务犯罪预防探析

试论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职务犯罪预防探析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惩治职务犯罪形势仍十分严峻,只有惩防并举,才能彻底铲除滋生职务犯罪的土壤。因此,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文章在分析职务犯罪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预防职务犯罪的新途径。

[论文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职务犯罪预防 预防新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期,但同时也是诸多社会矛盾的高发期,职务犯罪屡发,且涉案金额大、涉案人数多、案件社会影响大、教训深刻。由于职务犯罪主体的特殊性,给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对国家形象的损害不可估量,因此,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很严峻。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惩治不能有效杜绝职务犯罪,只有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才能彻底铲除滋生职务犯罪的土壤。不注重解决源头性、根本性问题,“边打边犯”、“前腐后继”的现象就难以避免。在全社会都在日益重视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如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职能,也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这就要求检察机关把预防职务犯罪与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的理念来加大职务犯罪预防力度,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预防职务犯罪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中央领导多次指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可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肩负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而职务犯罪预防也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职务犯罪作为严重的腐败现象,是引发社会问题的最危险因素之一,且往往与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伴生,食品药品安全、强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管理等领域出现的职务犯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社会管理中的漏洞。因此,更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这一过程还可以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更加阳光、公正的外部环境。

检察机关应深刻领会中央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以服务大局为第一要务,树立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面,除了加大遏制职务犯罪力度之外,应当围绕检察监督职能定位在促进社会管理中发挥的功能作用,以执法办案工作为依托,找准切入点,找出职务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最大限度地减少职务犯罪,保障国家机关秩序的正常运行,并积极探索通过预防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管理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的现状与不足

(一)结合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实际分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现状

检察机关秉承惩防并举的方针,在打击职务犯罪的同时,高度重视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由最初仅个别检察机关设立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机构到现阶段各级检察机关均设立职务犯罪预防机构,随着预防职能的不断落实与完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已取得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法律监督职能,将查办职务犯罪与预防相结合,取得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的双丰收,预防工作更是一年一个台阶。

1.建章立制、侦防结合。该院党组十分重视预防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预防权限。同时,制定预防工作细则,细化工作职责,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融入到具体检察业务工作各个环节。在办案实践中,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是突破整个案件的关键所在,而剖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预防办的一项经常化工作。因此,预防办人员参与案件办理,是提高案件侦破率的一大保障。2010年以来,该院预防办人员参与反贪、反渎侦破案件10余起,有效地提高侦防协同作战的能力。

2.个案跟进,预防措施有实效。预防办人员及时跟进自侦部门向发案单位发出的检察建议,并及时采取走访、座谈、查看制度等形式,跟踪督促了解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如2010年,在查办蚌埠市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该单位有些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存有漏洞,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对此,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检察院及时向该高校发出《检察建议书》,提出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人员管理、增强法制观念等建议。该高校党委十分重视,针对《检察建议书》提出的具体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同时建立长效制约监督机制以堵塞漏洞,《检察建议书》为他们敲响警钟,消除了隐患。

3.抓住预防重点,巩固办案成果。一是深入基层农村开展涉农职务犯罪专项预防。近几年该院查办农村基层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成果明显,仅2008年一年就立案侦查14起。通过对14起涉农案件的调查分析,该院从法制教育宣传、制度建设入手,积极开展农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首先与各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会同乡镇党委、纪委、财政局、经管站等有关部门从健全农村财务制度入手,建立村级“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村级资源、资产、资金实行规范化管理。其次,与土地征收机关和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警示教育和宣传,阻却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利益取得的客体来源。

二是注社会热点,开展行业预防。针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及药品、医疗器材购销中的“回扣”现象等热点问题,2011年,该院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试点,根据《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件规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对蚌医附院药品、医疗器材购销等医疗领域中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出实施意见,预防工作重点是与预防和查处药品、医疗器材购销中的“回扣”现象,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医疗利益。

(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的不足

1.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撑

检察机关既是打击职务犯罪的职能机关,也是依据检察职能进行预防职务犯

罪的重要部门。从目前来看,我国法律对打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作出了明确、系统的强制性规定,但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律规定却明显滞后,只能在党和政府的少数文件中见到高度概括的条文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使得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原则、主体、职责、程序和法律责任以及检察机关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专门职能机构的法定地位、具体法定职权等方面的立法相对缺失,导致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p打击职务犯罪应当秉承“惩防并举、标本兼治、预防为主、预防为先” 的控制理念,但在职务犯罪领域,通常表现出的却是“惩治为主、惩治为先”。预防工作一般都是在职务犯罪被惩罚之后,未能从源头预防职务犯罪,使得职务犯罪痼疾难治,具有明显的事后性和滞后性。这主要是因为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思路仍较大程度上依赖侦查部门来开展预防工作,没有凸显其自身独立的特点,未能真正发挥预防职能的作用。

因此,在思维观念上,要厘清惩防之间的辩证关系,把预防摆在职务犯罪控制的首位。加大对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投入,提升其职能作用,在侦查办案中,要变打防分离为相互统一,真正做到打防并举,从而实现惩治和预防的相辅相成。

三、探索预防职务犯罪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打击和惩治腐败形势仍十分严峻。检察机关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管理大局,部署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参与途径、完善各类预防举措,提高预防质量和实效,推进和落实社会管理创新。

(一)强化预防工作思维,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针对预防工作特色不鲜明、效果不理想的现实状况,在工作中,需转变工作思路,真正遵循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更加注重做到事前预防。应着力强化预防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识,拓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职能,强化对社会管理形势的分析,提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

1.法律监督职能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预防职务犯罪虽然在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里有规定,但是法律对预防职务犯罪的程序、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等都没有具体的规范,更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理论基础的立足点,就是法律监督。加强法律监督职能,任务是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核心是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目的也在于通过维护法制,保证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防止腐败,维护公平正义。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从源头上探索遏制和防范职务犯罪的治本措施,其本质也是促进有关单位、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保证权力运作正当合法。由此可见,法律监督和预防是相辅相成的,预防和监督的目的是一致的。

2.社会共同预防的现实性。基于法律监督而产生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权应是一项具有行政属性的启动程序权,但不是一种能够作出实体决定的行政权,检察机关只是这种实体行政权的启动主体。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无论是个案预防还是系统预防、专项预防还是重点工程预防,都是为了让这些有权作出实体决定的单位进入决定的程序,堵漏建制,自觉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建设。

(二)摸索预防的具体措施,有效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中,在原有预防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摸索通过综合运用检察建议、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预防咨询等措施,以有效的预防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1.综合运用检察建议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

职责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由检察机关提出堵漏建制的措施,引起发案单位及相关行业关注,督促和推动被建议方根据建议完善工作制度,补充防范职务犯罪的内容。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管理,产生预防效果。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检察建议类型单一,级别较低,且有的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得落实情况不到位,影响预防效能发挥。要深化职务犯罪预防类检察建议的预防效能建议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结合案件分析、预防调查、专项治理、法制宣传等提出检察建议,将预防工作更进一步地融入检察建议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最大程度地统筹预防资源,调动制作检察建议的积极性;二是结合预防具体措施拓展个案类检察建议以外的形式,进一步提升检察建议的领域影响力,延伸检察建议的社会效果;三是借助网络平台,发挥行业的联动作用。针对个案制发检察建议时,对一些能够反映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抄送所有联系单位,以此发挥领域预防体系上下指导作用,促进行业全面整改。

2.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是指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与政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经法院依法判决有行贿罪的个人和单位建立犯罪档案,以便有关单位或个人查询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这是预防职务犯罪发生的一种方法,也是强化法律监督的关键切入点。它实现了查办职务犯罪和其他行政执法活动中所形成的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了检察机关预防与行政主管部门自身预防的有机结合。

检察机关应充分利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定期分析贿赂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犯罪预警。这一系统的应用,可以使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对不良信息的监测,加强对不法行为的监管,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有序。

3.通过预防咨询帮助单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检察机关通过电子邮件、热线电话以及当面咨询等方法,帮助分析存在职务犯罪的原因,为咨询单位提供职务犯罪预防方案,并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分析系统内职务犯罪的新情况,从检察机关专门预防转变成与社会预防相结合,是检察机关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三)职务犯罪预防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构建与完善

一般来说,在任何一个系统中,制度、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预防职务犯罪、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要加强机制建设,机制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取向,它以固有功能预防职务犯罪,以刚性的惩戒震慑预防职务犯罪。

1.建立推动行业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联动机制

社会管理的内容应以推进保障民生为重点,因此,可以加强与涉及民生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结合行业发展情况,查找这些行业在社会管理中的制度疏漏以及职务犯罪隐患。同时,重点突出专项预防工作的常态化,针对一些行业、领域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预防措施,建立与食品药品、教育、国土等部门共同开展专项治理的工作联动机制,集中时间、精力开展整治行动,实行统一指挥、统一检查和评估,提出解决行业问题的措施。

2.建立预防工作反馈机制以评价参与社会管理的效果

定期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公众通报,还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深入群众专访等形式调查了解群众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状况以及效果的评价,征求群众对预防工作参与服务社会管理的建议。根据群众所反馈的建议,进一步分析

如何改进预防工作,从而提高预防工作的实效。

3.建立健全全局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职务犯罪预防作用

建立协调机制,可以设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协调机构,实现预防工作与社会管理机制的对接。目前,在很多区域都有相类似的协调机构等,而且根据不同地区打击腐败的实际情况,有必要探索建立吸纳本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在内的职务犯罪预防机构,形成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体职能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共同商讨对区域内职务预防工作的协调指导、政策的协商制定、区域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研究等,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部门应积极参与,与协调机构互相配合、强化信息交流、信息共享。通过多方协商、联合行动,提高预防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综合效能。

4.侦防一体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侦防一体化机制是检察机关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要机制,该机制是从检察工作内部的协调运作出发,更加注重预防与自侦部门干警的配合,它以领导机制、协作配合机制、信息交换机制、考核机制等多种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基础,协调预防与自侦部门共同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信息互通,降低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益,有利于在打击职务犯罪的同时开展行业预防、专项预防,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

5.构建职务犯罪心理预防机制

通过分析研究职务犯罪的心理特征,探索构建职务犯罪心理预防机制。如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国家公职人员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将职务犯罪预防检察权纳入相关法律制度中、加大对职务犯罪惩处力度等,这将促进检察工作融入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之中。构建职务犯罪心理防御体系,力争使国家工作人员能够自我调节,达到不想、不敢和不能从事职务犯罪的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总之,检察机关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形成促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新途径。通过各项预防措施,增强执法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减少腐败动因,促进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充分发挥预防职务犯罪在化解矛盾、服务大局中的积极作用,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促进国家工作人员正确履行管理职责,保证社会管理权得到正确运用。

第四篇: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共 3 大题,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单选

2、判断3、4、9、10、12、14、15未找到对应的课件)

1、2007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A、第三十六次

B、第三十七次C、第三十八次D、第三十九次

2、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

A、法制B、纪律

C、学习D、宣传

3、在影响党群关系的党内因素中,()是最根本的因素。

A、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B、党的阶级基础变化

C、党组织本身的变化

D、社会组织兴起4、2003年“非典”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最为重大,充分暴露出我国传统公共安全观和(公共安全管理)的弊端。

A、安全管理

B、公共管理C、医疗管理D、社会管理

5、()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根本利益所在。

A、公共服务B、公共安全

C、公共建设D、公共管理

6、公共安全的特征不包括()。

A、复杂性B、破坏性

C、时效性D、关联性

服务职能转为由社会组织或其他机构承担。

A、“权力政府”B、“负责政府”

7、广东政府要从“万能政府”向()转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管理和

C、“有限政府”D、“服务政府”

8、200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转发了(),标志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A、《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C、《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

D、《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

9、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是()。

A、协调社会关系B、规范社会行为

C、解决社会问题D、促进社会公正

理和法制建设三方面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建设。

A、英国B、澳大利亚

10、()托法规制约、行业自律、媒体素养教育相结合的“三合一”网络监管机制,注重从互联网准入、渠道管

C、韩国D、新加坡

1、新时期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A、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B、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C、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最终归宿

2、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受到弱化,主要体现在:()。

A、党组织的覆盖出现空白

B、一些基层组党组织的素质不高

C、党的基层组织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下降

D、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

3、欧美发达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做法,主要表现在:()。

A、政府扮演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B、秉持法治理念

C、非营利部门充分参与

D、重视社区建设

E、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F、建立危机应急管理体系

4、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5、社会组织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只手,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政府和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补充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移,建设适度规模政府

B、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助于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C、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增加提供各种公共产品

D、社会组织的发展不利于调节利益关系,促进公平正义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2、北京“枢纽型”社会组织以人民团体为骨干,首先要把人民团体做大做强,不能搞“两张皮”。()

3、我国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作为维护人民民主政权的重要力量,既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也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

4、“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很容易产生群体效应()。

5、没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会有社会主义。()

6、基层组织处在党联系群众的第一线,是党群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基层组织的状况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党群关系的走向。()

错错错错错错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8、总体上看,社区建设在我国是与城市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独立分开的。紧密联系的对

9、我国社会组织中,社会团体单位数最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经济实力最强。()

求经济增长,财政资金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足()。

错错错错

10、导致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的一个重要现实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单纯地追

战略层。()

12、网络社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使得我国的社会管理事业面临全新的挑战。()

设司“改名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前社会矛盾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内容的行为规范体系,是调整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手段。()

11、英国在危机的应对和恢复方面最为有特色的就是地方层级的运作机制,包括:铜色操作层,银色策略层,金色

错13、1998年机构改革中,国务院明确赋予民政部”指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原”基层政权建

14、当前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建设仍然处于滞后发展状态,在一些领域甚至出现了真空状态,成为导致目

15、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以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包括道德原则、规范要求等

第五篇:乡镇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模版)

乡镇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

当前基层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基层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将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

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工作的重点是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新型乡镇。

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

一、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基层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

一是用考评与目标管理加压力。建立健全机关干职工个人效能考评体系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意

识,提高干部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村、社区“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社区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四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五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全民创业之路。

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鼻子”。为此,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

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三、在管理上倾力保障服务,开创农村社会事业新局面,走和谐发展之路。

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围绕倾听民意,建立一年一次大走访的工作机制,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分点包干,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围绕解决民忧,建立乡镇政务中心,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办点干部下村领办、代办、协办、督办制。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围绕促进民安,落实人防技防物防设施,创建安全文明乡镇。

下载乡镇检察室建设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与社会管理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检察室建设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与社会管理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二)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二)共 3 大题,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请于 30 分钟内完成)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每题 4 分)1、(D)是新时期党群关系内涵和本质的集中体现。A、 全心全意为人民......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材料

    ﹡﹡﹡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材料今年以来,﹡﹡﹡乡积极精心谋划,扎实举措,紧紧围绕各时间节点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全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领导和部署,按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和《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文件精神,为抓住机遇、发展全镇经济,构建和谐,努力打造川西羽绒特色镇,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进一步加大我镇社会管理的力度,全面提升我镇社会管理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XX乡地处城郊结合部,与广汉城北新区规划发展区域相交,结合发展形势和XX实际,乡党委、政府确定了推进北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主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分步实施推......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方案

    XXX镇建立群众工作新机制 推动社会管理 创新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

    乡镇检察室建设理论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

    乡镇检察室建设理论与实践 ----以陇南市乡镇检察室建设为视角 高连城 赵玫 潘露亚 新时期,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理论的具体体现,是......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必须回答并创新探索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繁荣,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