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11年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总结
中共XXX委员会 XXX人民政府 关于2011年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
工作总结
2011年我乡认真按照目标责任书下达的“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通知,结合我乡发展实际,很抓第一生产力工作,增条措施,务求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我乡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现将我乡党政一把手2011年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制,确保推进“一抓一”工作落到实处
我乡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机制,设立了科技管理办公室,按照党管人才重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逐步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科技工作格局。
二、强力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努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为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乡围绕加快产业发展,认真落实科技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大科技型农业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
我乡加强农业科技的扶持力度,今年开展了2次专题研究科技工作,累计落实科技资金2万元,强化政策导向,大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氛围,形成能够极大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体制机制。
我乡以农业两法、两条例为指导思想,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为目标,坚持抓好农业技术推广,以农业技术培训为依托,搞好各类良种及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全年新增科技示范户10户;新建林竹示范基地和生姜示范基地各1个;大力推广了林竹和生姜种植、培养技术;新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455亩,总产4085吨。
三、构筑服务支撑体系,筑牢科技农业发展基础。
为加快我乡农业发展,我们大胆探索,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进行体制创新,制定了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建立“以人为本”服务机制,加强科技型农业的服务和支持,引导科技型农业的发展,筑牢科技农业发展基础。
1、增强服务意识,落实服务制度
把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纳入学习教育和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广大干部以强化公共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建设为工作重点,以农业为服务对象,从农业最不满的事情抓起,从农业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农业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切实改进了机关工作做作风。
落实服务制度。坚持“首问责任制”,凡农业所问询的第一工作人员,属于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立即办理,前置条件不具备、手续不全的作好解释指导,不属于本人职责范围的要引导办事人员到相关科室办理。公布全体人员的服务电话,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积极推行跟踪服务、导办服务、限时服务等,及时帮助农业排忧解难。
2、规范政务服务,促进投资软环境建设
创新服务理念。努力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理念,树立“服务就是公务员的天职”、“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要高效率”等理念,宁愿麻烦自己千次,不让农业多跑一次,积极为农业服务。
健全自我完善改进机制。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投诉响应机制和服务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对突出的典型问题、服务对象不满意的问题和多次反映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认真查找在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不断完善工作制度、措施,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把农业满意不满意作为检查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进一步健全农业参与的评判机制。
四、加强监督,完善服务评价制度
强化监督,建立农业走访制度和农业联系会议制度,由我乡委会领导带队,走访了辖区内的全部农业。全年共组织了3次科技宣传活动,向农民宣传了我乡投资软环境工作取得的成绩。
完善服务评价制度。全面开展行政效能暨发展环境测评工作,通过农业评议,克服了工作中的不良现象,提高了服务质量,促进了投资软环境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建立科技管理服务工作站,贴身服务农业
按照“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目标要求,我乡高度重视,经过乡党委认真研究,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科室,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在工作方法上得到了提高和进步。今年,我乡对科技农业服务站建设匹配了2万元经费,购置了相关设备。科技农业服务站启动以来,我乡通过组织园区农业会议,走访农业、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平台服务,积极动员农业加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六、2012年科技农业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强领导
进一步完善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机制,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整合
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逐步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科技工作格局。
2、加快载体建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进一步推进林竹产业和生姜产业的建设;完善蓄水、电力、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
3、培育和引进市场主体,完善产业链
依托“XXXX”的地理优势,加快传媒资源的整合,打通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资源通道。
二0一一年X月X日
第二篇:2008年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总结
***2008年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总结
2008年,是我镇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严峻挑战和诸多发展机遇的一年,也是镇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率领全镇干部狠抓落实,全面贯彻*委办[2008]118号、安组通[2008]46号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
指导和支持下,依托科技强实增效,三个文明建设结硕果。为总结经验,找出差距,现将我镇2008年“一抓一”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1.科技培训工作落实。一年来,养殖业科技培训达2次,种植业科技培训达4次。
2.畜牧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全年畜牧产业产值实现11708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7个,生猪三级良繁场3个,养殖LY杂交猪215头,全镇养殖优质能繁母猪2852头。全年实现山羊出栏13500只,生猪出栏5.10万头。
3.科技经费落实。全年投入科技工作的经费达本级财政的1%。
二、工作措施
我镇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围绕“一抓一”这个中心,狠抓落实了“两个重点”(努力提高劳动素质,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健全了“三个机制”,树立了“三个意识”,构建了“三个结合”,依托科技推进了全镇战略性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健全科技兴镇机制,确保“一抓一”畅通。
一是健全领导机构。为切实加强领导,镇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专职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于经济发展办,并充分发挥农经、农技、林业、畜牧、水管和专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村依托多功能活动室,组建了村支部书记任站长的科技推广站,在全镇形成了“横向到各行各业,纵向到农户”的科技网络和管理体制。
二是健全了投入机制。开展的科技投入机制是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户、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集资、引资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是健全奖惩机制,为督促科技项目落实到村、到社、到户,确保实现增收任务,年初分解科技项目到各村社,镇党委、政府与各部门、各村委会、各驻村干部签订责任书,定人、定岗、定奖惩,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实施考核,层层兑现奖惩,奖惩逗硬。
(二)找准“一抓一”切入点,树立“三个意识”
一是树立科技意识。按照科技工作总方针:“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托科学技术,勇攀科技高峰”落实各项工作。我镇是农业大镇,村多社多农户多,镇大面广范围宽,除城镇工作外,绝大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为此,我镇科技工作主要面向农村,加大了科技宣传阵势,在全镇组建了科技宣传网和科技指挥网络,一个学科技,应用科技的热潮已形成。
二是树立示范服务意识。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科技推广靠样板,样板是科技的浓缩。譬如:我镇组织力量在抓好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品种上展开了“
十、百、千”示范活动,水稻强化栽培亩产达650公斤,玉米亩产达到450公斤,小麦亩产达380公斤,油菜亩产达200公斤;推广实施国家优质专用小麦内麦17号、川麦42号补贴供种到20个村,187个社,3791户农户,供种16093公斤,面积达8470亩,围绕通贤柚品质和产量,搞了通贤柚增甜实验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这些示范既给农户创收了丰厚的效益,又达到了典型推广,重点突破,辐射带动之功效。
三是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农业生产诸要素市场化,由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决定其价格,产品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为此,我镇无论是企业还是农业,以市场为先导,特别是在农业上,扩大了市场畅销,经济效益好的油菜、优质蔬菜、通贤柚种植面积,在蔬菜方面引进优良品种,种植优质高效蔬菜,重点抓大棚蔬菜生产,以提前上市占领市场获取丰厚效益。
(三)围绕“一抓一”工程,抓住着力点构建“三个结合”。
一是“一抓一”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一年来,我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主要抓了稻田养鱼2000亩,蔬菜种植3000亩,油菜4000亩。
二是“一抓一”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三是“一抓一”工程与劳动者技能培训相结合。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我镇面宽范围广,农业生产实行统防统治难度较大。
(二)由于粮食、畜禽价格相对其它产品偏低,农民的科技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基础条件差的村,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较缓慢,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思想意识有待增强,科技素质尚需提高。
(四)农民增收缓慢,投入科技生产资金较困难。
四、2009年工作打算
切实抓好“一抓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第三篇: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总结
***2008年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总结
2008年,是我镇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严峻挑战和诸多发展机遇的一年,也是镇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率领全镇干部狠抓落实,全面贯彻*委办[2008]118号、安组通[2008]46号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指
导和支持下,依托科技强实增效,三个文明建设结硕果。为总结经验,找出差距,现将我镇2008年“一抓一”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1.科技培训工作落实。一年来,养殖业科技培训达2次,种植业科技培训达4次。
2.畜牧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全年畜牧产业产值实现11708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7个,生猪三级良繁场3个,养殖ly杂交猪215头,全镇养殖优质能繁母猪2852头。全年实现山羊出栏13500只,生猪出栏5.10万头。
3.科技经费落实。全年投入科技工作的经费达本级财政的1%。
二、工作措施
我镇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围绕“一抓一”这个中心,狠抓落实了“两个重点”(努力提高劳动素质,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健全了“三个机制”,树立了“三个意识”,构建了“三个结合”,依托科技推进了全镇战略性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健全科技兴镇机制,确保“一抓一”畅通。
一是健全领导机构。为切实加强领导,镇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专职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于经济发展办,并充分发挥农经、农技、林业、畜牧、水管和专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村依托多功能活动室,组建了村支部书记任站长的科技推广站,在全镇形成了“横向到各行各业,纵向到农户”的科技网络和管理体制。
二是健全了投入机制。开展的科技投入机制是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户、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集资、引资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是健全奖惩机制,为督促科技项目落实到村、到社、到户,确保实现增收任务,年初分解科技项目到各村社,镇党委、政府与各部门、各村委会、各驻村干部签订责任书,定人、定岗、定奖惩,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实施考核,层层兑现奖惩,奖惩逗硬。
(二)找准“一抓一”切入点,树立“三个意识”
一是树立科技意识。按照科技工作总方针:“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托科学技术,勇攀科技高峰”落实各项工作。我镇是农业大镇,村多社多农户多,镇大面广范围宽,除城镇工作外,绝大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为此,我镇科技工作主要面向农村,加大了科技宣传阵势,在全镇组建了科技宣传网和科技指挥网络,一个学科技,应用科技的热潮已形成。
二是树立示范服务意识。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科技推广靠样板,样板是科技的浓缩。譬如:我镇组织力量在抓好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品种上展开了“
十、百、千”示范活动,水稻强化栽培亩产达650公斤,玉米亩产达到450公斤,小麦亩产达380公斤,油菜亩产达200公斤;推广实施国家优质专用小麦内麦17号、川麦42号补贴供种到20个村,187个社,3791户农户,供种16093公斤,面积达8470亩,围绕通贤柚品质和产量,搞了通贤柚增甜实验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这些示范既给农户创收了丰厚的效益,又达到了典型推广,重点突破,辐射带动之功效。
三是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农业生产诸要素市场化,由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决定其价格,产品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为此,我镇无论是企业还是农业,以市场为先导,特别是在农业上,扩大了市场畅销,经济效益好的油菜、优质蔬菜、通贤柚种植面积,在蔬菜方面引进优良品种,种植优质高效蔬菜,重点抓大棚蔬菜生产,以提前上市占领市场获取丰厚效益。
(三)围绕“一抓一”工程,抓住着力点构建“三个结合”。
一是“一抓一”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一年来,我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主要抓了稻田养鱼2000亩,蔬菜种植3000亩,油菜4000亩。
二是“一抓一”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三是“一抓一”工程与劳动者技能培训相结合。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我镇面宽范围广,农业生产实行统防统治难度较大。
(二)由于粮食、畜禽价格相对其它产品偏低,农民的科技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基础条件差的村,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较缓慢,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思想意识有待增强,科技素质尚需提高。
(四)农民增收缓慢,投入科技生产资金较困难。
四、2009年工作打算
切实抓好“一抓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
项工作具体做好以下四个结合:
(一)围绕“一抓一”工程,继续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经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一产业,提升二产业,壮大三产业。
(二)围绕“一抓一”工程,继续抓好新农村工作,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标准,进一步做好四方村、板桥村、庆丰村三个
示范村的各项工作。
(三)围绕“一抓一”工程,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加大科技扶贫济困力度。
(四)围绕“一抓一”工程,继续抓好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多渠道培养农民技术员,开展技术扫盲活动,促进科技贡献率的增长。
2008年11月30日
第四篇:关于2010年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目标任务工作总结
成都市XXXXXXXXXX管理委员会
关于2010年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 目标任务工作总结及2011年人才工作思路
2010年我委认真按照《关于下达XXX2010年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目标任务及考核细则的通知》(X组发[2010]81号)精神,结合XXXXXXX发展实际,创新人才和科技工作,大力抓好以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人才建设工作,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制,确保推进“一抓一”工作落到实处
我委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工作机制,按照党管人才重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逐步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科技工作格局。
二、提高认识,多方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我委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提到战略性的高度,积极推进人才强工战略,以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契机,以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为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加快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一是制定工作计划,加强人才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年初,制定了管委会人才工作安排意见,落实责任、工作分工,同时 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双争双创”活动,加强对新华彩印、博瑞印务等人才开发示范企业的动态管理,及时了解争创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三是抓好企业高管人才工作。着力发挥高管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建立和完善了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高管人才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经济项目制度和定期走访企业制度,宣传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发展政策,强化科技兴企意识,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进步步伐。四是为产业发展培育人才。制定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举办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协助我区专业相关部门开展专业培训。五是抓好人才载体建设。通过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增强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和承载能力。
三、强力引导,努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为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委围绕加快产业发展,打造XXXXXXX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技产业扶持政策,不断优化科技企业发展环境,大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大科技型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
(一)发挥区位优势,加大科技企业引进力度
为加快我区创意产业聚集,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信息流和物流优势,我们以“银海信息服务产业园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以软件开发、信息产业为重点的科研基地建设,并以此为产业凝聚核心,吸引涉及信息服务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产业园,以带动和形成以成都为基地,辐射全国的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二)加快高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提高工业园区科技项目孵化能 力
依托入驻的高科技龙头企业,引进成长型、科技型孵化企业,培育新兴企业、培育产业化产品,加快企业向生产型、规模化发展,缩短研究、孵化向规模生产的周期,使XXXXXXX成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由于工业设计企业为新兴设计企业,我们着重于对工业设计企业的培养,为加快工业设计总部的发展,我们引导、协助建立了工业设计培育平台,一是依托西南泵阀建设的泵阀设计平台,二是依托银海建设的银海信息平台,为工业设计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我们自行建设了企业服务平台,在加快园区创意产业企业聚集同时,引导、培育园区创意产业中工业设计的比重,为下一步建设工业设计总部经济做好铺垫。
(三)加大资金扶持,优化科技企业投资环境
我委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导向,大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氛围,形成能够极大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体制机制。一是凡争取到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无偿资助的项目,管委会都从多渠道协助其落实配套资金。二是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支持,协助本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省、市重点项目,积极争取省市贴息资金,全力落实配套资金支持。三是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引导、联系金融、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支持,形成放大财政贴息资金的调研报告,逐步建立健全了以政府资金引导、风险投资主导、银行资金为后盾、企业自筹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四)构筑服务支撑体系,筑牢科技产业发展基础。为加快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我们大胆探索,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进行体制创新,制定了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建立“以人为本”服务机制,加强科技型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引导科技型产业的发展,筑牢科技产业发展基础。
1、增强服务意识,落实服务制度
一是把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纳入学习教育和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广大干部以强化公共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建设为工作重点,以企业为服务对象,从企业最不满的事情抓起,从企业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企业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切实改进了机关工作做作风。
二是落实服务制度。坚持“首问责任制”,凡企业所问询的第一工作人员,属于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立即办理,前置条件不具备、手续不全的作好解释指导,不属于本人职责范围的要引导办事人员到相关科室办理。公布全体人员的服务电话,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积极推行跟踪服务、导办服务、限时服务等,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争当“优质服务标兵”。
2、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结合我区工业发展的重心,为进一步优化工业总部基地的投资软环境,工业总部基地本着“贴近企业、服务企业”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的服务力度。
3、规范政务服务,促进投资软环境建设
一是创新服务理念。努力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理念,树立“服务就是公务员的天职”、“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要高效 率”等理念,宁愿麻烦自己千次,不让企业多跑一次,积极为企业服务。
二是健全自我完善改进机制。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投诉响应机制和服务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对突出的典型问题、服务对象不满意的问题和多次反映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认真查找在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不断完善工作制度、措施,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把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检查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进一步健全企业参与的评判机制。
4、加强监督,完善服务评价制度
一是强化监督,建立企业走访制度和企业联系会议制度,由XXXXXXX管委会领导带队,走访了园区内的全部企业,向企业介绍我区的投资软环境工作,宣传了我区投资软环境工作取得的成绩,请企业对我区的投资软环境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请企业对我区的投资软环境工作进行监督。
二是完善服务评价制度。全面开展行政效能暨发展环境测评工作,通过企业评议,克服了工作中的不良现象,提高了服务质量,促进了投资软环境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建立成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工作站,贴身服务企业 按照高科技成都建设专项目标要求,我委高度重视,经过办公会认真研究,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科室,积极开展该项工作,鉴于该项工作,内容新,专业性强,我委指派专人认真参加由成都市科技情报所举办的业务培训会,对该项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工作 方法上也得到了提高和进步。同时,我委对服务站建设匹配了经费,购置了相关设备,开通了可视远程会议。为进一步发挥服务站作用,我委通过区科技产业局邀请了市科情所到园区进行指导,根据园区情况共同商讨发挥平台服务企业的水平。同时也和市科情所签定了“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工作站任务协议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站的工作内容。2009年8月4日,“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XX工业总部基地服务工作站”在管委会挂牌。平台服务工作正式启动。服务站启动以来,我委通过组织园区企业会议,走访企业、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平台服务,积极动员企业加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六)打造XX国家级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基地
打造XX国家级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基地,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XX工业总部基地出版传媒总部项目为载体,以园区企业为主体,以新技术和市场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因势利导的作用,合理引导社会资金,大力推进传统出版印刷产业向数字出版传媒产业转型,打造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布局科学、效益显著的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基地,加快形成产业聚集,进一步提升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园主要以银海信息、火炬动力港等总部楼宇为载体,大力发展以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为重点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依托银海信息中心的集聚效应,吸引信息服务产业及其相关联企业入驻,重点培育系统集成、软件应用服务、IT咨询服务、数据管理等信息服务产业上下游企业,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提高信息技术服务层次和水平,与成都高新区“天 府新城”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四、2010年人才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进一步完善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工作机制,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逐步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科技工作格局。
(二)构建企业人才管理网络
构建企业人才管理网络,完善企业信息平台中人才管理内容,建立人才台帐,发挥人才示范岗宣传作用,逐步向人才管理计算机网络化过渡,提高人才动态管理水平,进一步适应新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格局。
(三)加快载体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推进新华发行集团“新华之星”文化总部基地、博瑞传播“创意成都”大厦、四川日报“四川传媒总部”、成都日报“成都传媒总部”等商务楼宇建设;二是完善电力、通讯、光纤、道路、景观及市政配套等基础设施;三是规划建设产业孵化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型数字传媒企业。
(四)培育和引进市场主体,完善产业链。
依托新华发行、四川日报、博瑞传播的内容信息资源和集成服务平台优势,加快传媒资源的整合,打通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资源通道。引进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技术服务商、营销服务商等市场主体,整合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建立数字出版、数字发行、数字影音和数 字游戏平台,完善数字传媒产业链。
(五)创建数字传媒品牌,营造良好产业氛围。
一是积极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接,努力完成XX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的申报及授牌等工作,打造区域品牌;二是创办在中西部有影响力的数字传媒交流活动平台,打造节会品牌。
(六)完善公共服务,构建支撑平台和体系。
一是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由高校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组成的服务体系,为数字传媒企业提供资本运作、法律咨询、项目包装、技术咨询、战略咨询等服务;二是搭建信息交流、展示交易、知识产权保护、共性技术和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
(七)制定配套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数字新媒体,针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自主创新奖励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推动数字传媒产业发展,鼓励技术输出、服务输出和版权输出,优化数字传媒业发展环境。
(八)逐步培育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特色小园区
1、以项目业主为依托,以特定的优惠扶持政策及政策审批杠杆(如房屋产权证办理)为手段,逐步引导形成特色小园区。
一是将博瑞创意成都项目培育成文化创意产业园; 二是将五冶大厦项目培育成西南区域总部大楼;
三是将火炬动力港一、二期项目培育成西南勘测、研究、设计产业园; 四是将银海芯座一、二期项目培育成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
2、以政府资源为基础,以准确产业定位为入驻条件,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培育独具现代特色的专业产业小园区。
一是以管委会的名义,租用已建成的汇融国际项目1-2栋塔楼及佳霖谷项目(相对低价,租5-10年)或其他成熟的项目楼宇,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如双供电回路,双网备份等,确定准入条件下,以低房租或相对优惠的扶持政策吸引符合我区“1+4”产业定位的特色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如电子商务产业园、创意设计展示园。
二是以区工投公司为抓手,盘活创意园区核心区域的现有土地资源,按特色产业园区进行规划和筹建,吸引特定的产业项目入驻,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影响及带动区域形象提升作用较强的专业产业园区。
3、以市级金融功能区XX段为依托,针对XX段还在建设期情况,筹建其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综合服务特色的金融总部服务区。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2005年党政一把手抓科技抓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二○○五年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及第一生产力
工
作
总
结
二○○五年护家乡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及第一生产力工作在县委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三农”、服务于人才、服务于全乡经济发展大局,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人才队伍的作用,调动人才队伍积极性,为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加强对科技和人才的领导
党政一把手重视科技和人才工作,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开展决策、组织、实施各环节,始终贯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各行业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参与的人才工作领导组,统筹领导科技和人才工作,组织制定了科技和人才开发的规划和实施意见。把科技和人才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并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同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按照领导班子成员各自分管范围、行业和实际工作情况,实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政班子成员分别联系村、学校、企业等,实地指导新兴科技示范、开发、运用,以点带面,促进全乡科技和人才工作的平衡发展。党委、政府专题研究科技和人才工作五次,建立了科技和人才工作专门班子,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把科技和人才工作纳入班子成员和单位的目标考核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及负责人评优受奖的重要依据。
二、认真贯彻科技政策措施
认真贯彻各项科技政策措施,促进人才和科技水平上台阶。一是建立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党政一把手对全方位如何提高科技种养业、资源开采业等产业贡献上进行了认真研究。以“三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建设。根据各村实际,以烤烟、粮食、蔬菜、养殖等项目为主,以“支部+协会”模式,建立健全了农场、天堂村的优质肉牛养殖协会,红响、中坝、兴阳、凤田、桂香等村的烤烟、粮食、生猪养殖,蔬菜种植等示范基地和协会。建立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加大科技推广运用力度,派出9名科技指导员蹲村指导示范,建立健全协会章程和各项制度,照章运作,规范管理,大力提高服务农村群众的能力,为促进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有力条件。二是狠抓新技术实验示范和推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凤田、桂香两村实施水稻规范化栽培600亩,在农场村实施了玉米新品种的品比示范栽培,取得了较好效果。大力宣传微耕机耕作技术,通过现场示范、实地操作,吸引了不少农民前来咨询、订购,为减轻农业体力劳作,提高全乡农业机械化水平奠定了基础。三是重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应有作用。积极关心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轻装上阵,把精力投入到全乡经济发展大局上来。在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病防治工作期间,充分发挥畜牧兽医人员的作用,积极为他们生活、工作提供了便利和经费保障,确保禽流感和猪链球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积极协调、引进资金210万元对龙洞煤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龙洞煤厂的产量。五是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采取群众会、宣传车、印发资料、科技场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提高广大群众对科技知识的吸引力、影响力。
三、加强人才科技队伍建设
人才是生产力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坚持“人才是间接生产力”的理念,大力加强人才科技队伍建设,促进人才“有为”、“有位”。一是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培养100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100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100名村级后备干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乡共组织小春培训现场会13次,组织示范参观现场10个,其中为县政府提供小春生产现场3个,共印发资料6500份,培训人次达2800人次,办板报8期。3—7月采取多种形式对烤烟、粮食、畜牧等种养业大户开展内容丰富的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培训。开展人才工作“双争双创”活动,全乡规划9个示范单位、40个示范岗开展示范活动。实施乡土人才工程,30户种养示范大户、30名经营管理人才、300名中青年种养技术能手进入乡土人才资源库进行动态管理。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劳务培训和输出。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单
一、信息不灵等现象,全年共组织4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并发放外出务工《就业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全年共有序输出外出务工人员300余人。三是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开展以《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要内容培训共3次,培训人次达420人次。
四、经费投入保证了人才科技队伍建设
全乡科普宣传、科技推广、科技示范、科技开发运用,科技人才开发等工作经费全部予以保证,列入财政预算实报实销。重视和关心科技人才的学习,鼓励他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并规定凡通过自考、函授等途径取得国家承认第二学历的,取得毕业证书后可向财政报销1000元学习费用,极大地调动了人才队伍自觉更新知识的积极性。经费的保障有效解决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通过努力,2005年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90%以上,实施了1500亩高荞酸油菜和500亩优质牧草。全乡落实烤烟面积5265亩,占计划任务的105%,烤烟专业大户256户,共收购烟叶119万斤,占计划任务的119%,较上年增长了56.5%,实现产值453.9万元,龙洞煤厂技术改造后税费较上年翻了一番,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
二○○五年全乡人才科技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离县委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在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制度方面需积极探索;三是宣传力度不够等。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进一步总结和改进,为创造科学、有序的人才环境和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护家乡委员会
二○○五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