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7:1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邓叔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近进一步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增加,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了各阶层、集团利益的变革和争夺,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这其中农村基层组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现行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到,对农村基层组织能否监管到位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关联。但凡对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到位的地方社会稳定,信访问题少,发展较快,反之,社会各类矛盾突出,信访问题高居不下,甚至高速增长,近期笔者通过对多个乡镇的调查分析,在此粗浅的分析一下对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对策思考,以供参考。

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机制的缺失或乏力,对村级监管不到位,对组级却无从监督。

一方面是有制度不执行,监督乏力不到位。如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执行,作为乡镇党委政府也没有认真监督查处,造成村委会权力失衡,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引发出各类矛盾或群众上访。另一方面是无制度可依,规范不到位,村小组财务如何规范没有明确规定,缺乏有效监督,大量的村集体财产被少数村组干部掌握、挥霍,如一些村小组干部

利用公款吃唱玩乐,只需一张白条就可做账,做公益事业开支均可以白条、收款收据入账,甚至出现数千、上万元款项均用白条做账,群众意见很大,还有一些小组干部都喜欢挤占挪用组集体财务,时间一久,占为已有,群众对此也是非常气愤,经常为此而出现一些新矛盾和上访事件。

二、少数干部习惯了家长式作风,不喜欢受监管。

近年来,群众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有少数村干部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阅历和资格,习惯于家长式作风,老子“本村第一”,老子说了算,如笔者亲身经历一件事:某村发生了洪灾,上级下拨了一笔灾款,由于资金有限,通过了村民代表评议,把灾款分配到了一些重灾户家中。后来有一农户找到支书家来问:“我受了灾,灾款为什么没有我的份?”这位支书跳出来说:“我讲的就是不给你”。那位农户立即火了,幸亏我们旁边的人当即给他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但农户多少还是带着一丝郁闷离开了支书家。还有一些极少数村干部,看到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依仗着自家房头大,经济实力强,扮演者地霸角色,鱼肉在家的老人小孩,打着为集体修机耕道、修水渠的幌子,根本不找修路、修渠所要经过的田土的农户商量,任意毁坏农户的田土,毫无补偿。为了自己从中捞取利益,把非法采洗、冶炼等严重破坏植被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引进来,强行霸占农田土地,没给补偿,即使给也是象征性的给一点,你爱要不

要,群众敢怒不敢言,三、部分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上的村务监督机构被人操纵形同虚设。

《村民委员会》第三十二条规定,村委会成员及其近亲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然而有部分村却反其道而行之,村务监督委员会直接安排自己的一些亲信,更有甚者干部自己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被干部自己操纵着,成为玩偶。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群众密切关注的事项公不公布也可以,或者形式上公布一下也无所谓,重大村事务活动和财务开支应由会议讨论决定也是走过场,权力、财务失去了监督,村民看不到真相。

四、有些临时性的民间组织刚开始信誉度高,受群众欢迎,但对他们很难监管到位,由于利益驱使,到后来有可能背离群众。

许多地方的干部和群众之间总有一层隔阂,干部做得再好,群众总不信任,或许是因为前几任有个别干部让群众“彻底失望”的缘故。特别是有集体经济的村群众凝心特重,许多干部无所适从,然而村总要发展,总要做事,于是在村民中应运而生某某项目筹备委员会,某某项目工作小组等民间组织,干部不参与其中成员,但为这些民间组织创造工作环境,这样党员干部自己蛮清白,群众对选出来的这些民间组织也蛮信任。然而,现在对这些临时成立的民间组织的监管

缺少有效的制度。监管机制一旦缺失,在利益趋势下这些民间组织一有机会可能背离职责,如虚报工程量,放宽质量监督等,从承包商上捞好处,占有、挥霍工程款等等。笔者了解到,有一个不到300人的自然村,人平集资了2300元,通过了各方筹款修通了一条造价近100万元的水泥路。路是通了,可经估算筹委会主任身上还有几万元集资款就是不肯结算,拖着尾巴,死活不肯拿出来,工程款就村里欠着吧,好像与他无关一样,大有其奈我何之意。

五、许多群众对村里的事务,财务习惯于听从干部安排,缺乏监督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青壮年进城务工的农民队伍进一步壮大,留守在家的大多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在家的小孩不懂事不参与村里各项事务,在家的许多老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心存余悸,对村里的各项事务不闻不问,习惯于村干部说了算,干部说什么,自己做什么。至于为什么要做,怎么个做法,做到一个什么程度,他们很少追问,对干部的监督更是意识浅薄,少了群众的监督,干部在侵害群众利益方面就在所难免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思考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乡镇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监管力度。

乡镇党委和政府是监督和管理农村基层组织的责任主体,要建立严格规范的考核机制,将党务、政务、村务办事

等各项公开制度和涉及群众参与监督的工作具体化、细节化和常态化,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充分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及时的介入、深入调查,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勇于严厉处置违法违纪行为,要对村组干部特别是有集体经济来源,资金较好的村时刻敲醒警钟,经常深入群众家,了群众心声,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监管做到防微杜渐。

二、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延伸监管触角。

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抓住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甚至可能产生腐败的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即村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不仅是对公开制度的完善,更是对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的完善,从而可以避免干部的家长式作风,充当地霸行为等不良现象的工作方法。积极推行村情发布,村民点题发布,建立村务主要信息平台等做法,让群众看得懂,分得清。在村级设立纪检联络员延伸乡镇的监管触角,同时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村小组干部或临时性成立的民间组织进行监督管理,如出现挥霍、侵占集体资产、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群众可依村规民约的约定诉之以法。

三、进一步完善村务监督机构,让其真正发挥好监督作用。

有些地方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看成是把村委会成员选出就万事大吉,至于其他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务监督小组等机构成员的推选就不当回事了,即便要推选也是工作粗糙、随意性强,村务监督机构成员多数被村干部兼任或他们的亲信当任,与《村民委员会村组法》的精神背道而驰。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可以受村民会议委托决定村里的重大事项,评议村委会成员的工作,撤销或变更村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因此村民代表、村务监督机构成员的推选尤为重要。多数地方以前的做法是,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小组推选若干人村民代表或村务监督机构成员,但还是让热中于操纵的操纵者有可乘之机。如果把这些代表或监督成员名额让农户自由组合进行推选,那效果就会不一样,都是相互信任或有一定的利益共同体才能组合到一块,那么所推荐出来的代表或监督成员肯定会负责得多,从而也就会对基层组织形成有效的监督。

四、转变干群观念,让基层组织处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多数都是一些老人小孩,对村里的各项事务、财务都是漠不关心,一切事

务都是干部说了算,这样很不利于基层组织接受监督。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让干部群众转变这种思想观念,如可以在广播上、墙报上、标语上、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上反复宣传、教育,激发群众热情,使群众的观念逐步转变到关心村里的各项事务上来,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关心家乡的发展,这样有利于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监督村干部办事。

五、加强奖励和处罚力度,让基层组织自觉接受监督。

在多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经济待遇很低,他们的工作动力只能靠党员的奉献精神在支撑,从而使相当部分村干部在实际利益少和工作负担重的压力下消减了干事激情,弱化了工作责任心。因此要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人才。第一,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加大激励措施,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第二,为解决长期坚守在基层的村干部后顾之忧,可结合当前的新农保工作为村干部投保,可以采用定岗不定人,村五大头由上级党委政府一年投保若干钱,不够年限卸任的由本人续交。第三,在政治待遇上,加大关怀的力度,对工资成绩优秀在群众中威信高的予以表彰。对工作出色的村干部予以提拔重用,或招聘到乡镇工作,对工作不努力,或存在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村组干部要敢于下决心进行严厉处置。

第二篇: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为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后进村整顿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工作现状,提升我区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加强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区委就村级党组织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对全区行政村进行了一次拉网式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区农村党的建设总体上是好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看到了缺点和不足。

一、村级组织建设现状

我区共有3个乡镇,38个行政村,一个资产管理委员会。村书记、主任“一肩挑”12个村,村“两委”委员305人,交差任职88人,农民党员2128人。近年来,在“和谐社区(村)创建”、“ 精神文明建设”、“ 三向培养工程”、“ 农村社区试点”、“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陈宏发,“五个好”村书记李扬等一批先进典型。近五年新发展党员近400名,极大地改善了党员的年龄结构,提高了党员整体文化水平,为村级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村党组织核心地位受到挑战

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越来越受到村民关注,村委会地位逐渐上升,村党组织地位迅速下降。具体表现为村主任强势,“两委”不合谐村数量在增加,“两委”交差任职比例低(只有28%的党组织成员当选为村委会成员),村支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全区村支委共161人,年龄50岁以上有93人,最大的支委67岁,初中以下文化占76人)。

问题存在原因:

1、村书记队伍管理教育不到位。存在有能力、有影响的易失控,不犯错误的没能力,年纪大的“混日子”现象。本次走访的村级党组织中,真正有规划想干事的负责人并不多,多数村只把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或寄希望于上级的政策、资金和物资支持。更有甚者以上级政策不支持,村民致富有门路等理由掩盖自己的不作为。同时,来自上级的约束也相对不足。

2、村班子自身建设不到位。村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明显少于社区,有的村只有到了“七一”才找党员开个会,旅个游、吃顿饭层面上,对党员进行教育更是奢望。有的村级组织缺乏有效手段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致村部和村民活动场所破旧,活动经费不足,活动难以开展。有的村“两委”班子主观上不作为,总以资金不足、没有场地为借口,少开展、不开展活动,造成了一些党员与群众没区别,甚至党员不如群众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党在农村的形象。

3、党员队伍不能涵盖所有乡村能人,村党组织后备人才奇缺。通过调研发现,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五个:一是有的村书记嫉贤妒能,怕发展了乡村能人,顶了自己的 2 位臵,故意拖着不予发展。二是少数村书记业务素质偏低,不会做发展党员工作。三是有的村入党靠自然成熟,村党组织不闻不问,坐门等客,对入党申请人漠不关心。四是个别村受家庭、宗派势力影响,在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上意见不一致,通过不了。五是部分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个别党员自身形象不好,在群众中威信低,影响坏,致使申请入党人数逐年减少。全区现有农民党员2128名,其中55岁以上1050名,占总人数的49.3%,35岁以下250名,只占农民党员总数的11.4%。

(二)执行力差、不能因地制宜和缺少创新

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党建方面一直很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最近几年出台的:“双述双评”、“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四议一审两公开”等一批制度都很好。但一进村就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许多好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挂在墙上,没能认真执行,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当遇到村里的个性问题时很难收到良好效果。另外,新形势下我区农村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种养殖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大幅下降,城郊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明显,现有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现状。农村社区工作还在探索阶段,许多相关政策制度还没有落实,对于大量入城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还没有抓起来。由经济大发展推动的收入激增与村民的社会文化娱乐生活要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突出。

问题存在原因:

虽然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相应的执行力,区、乡、村三级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方面,因为没有相关制度制约,各乡镇对村务、村财政的监督形同虚设,乡镇多充当村报帐员角色,对村里的大事知道的少、管的更少。例如:村委会一届只有三年,有的村领导却敢签署10年以上的长合同,给继任者造成工作上极大的被动,给村级财政造成极大损失。对村书记、村主任制约手段少,没有硬手腕,不少村35岁以下党员几乎没有,后备人才几乎为零,乡镇党委也拿不出好办法来。书记一干几十年,想换没人选,严重降低了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村主任为民选产生,多数家里条件好,乡镇对其制约手段多为扣工资,这对他们几乎没用。失去有效制约的公权力往往为私人所用,这也是干部不想事、不干事,想私事、办私事的根源。2008年以来,区纪委查处案件70件,涉及村“两委”成员的达29件。乡镇一把手抓党建刚刚推开,各乡镇对解决村级组织近年出现的新问题的热情不高,投入不多,创新无力。用旧思想旧制度去管新情况的多,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推出新举措的少。

(三)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多年来,市区的东西延伸和北扩使我区产生了“城中村”现象,***进入了城区管理序例。由此出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土地征占上访、土地出让金分配、农民如何市民化等一系列过去从来没遇到过的新问题新矛盾,成为当今我区农村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问题存在原因:对于新兴事物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村级组织对突如其来的城市化和大量的土地出让金,在心理和经验上存在着严重的准备不足。另外个别村干部有私心,处事不公又缺少有效监督导致事态严重,村民上访。还有些村干部怕得罪人,影响自己连任而丧失原则,对村民代表一些无理要求听之任之。大部分村“两委”干部缺乏远见,在土地征占过程中没能很好地保护集体资产,失去了集体收入和创收能力,丢掉了党建工作的基础。

三、对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班子建设,强化后备人才培养

针对农村党员发展难、村干部选拔难、新农村建设缺人才的问题,在严格选任标准的基础上,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任渠道,培养后备力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严格选任标准,创新选拔机制。不为换届而换届,对没有适合人选的村不能为了完成换届的任务而降低用人标准,同时加大上级选派力度、探索村干部跨村任职等方法,保证村干部有本领能干事。

重点培养后备人才。将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纳入区委组织部干部人才库统一管理,将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列为区委对乡镇,乡镇对村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强化“三向培养工程”,提速村组干部后备人才的培养。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优先他们中选拔群众威望高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干部。切实将包村干部工作抓起来,奖勤罚懒。对家族势力影响党员发展的村,乡镇党委应采取适当方式保证没有家族背 5 景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二)确立发展模式,给各村指路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我区村级组织建设的最大瓶颈是没钱办事,中央、省市区的匹配资金和项目毕竟有限,修了这家的桥就没钱去铺那家的路。说到底要解决村级组织党建工作的难题就首先要解决发展问题。其次是“城中村”问题,村子基本上失去了农村的所有特征,村民身在城区身份为村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圈,也不便于管理,从而生发出大量问题,只有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两条可供参考的发展道路,即“两进一退”模式。

两进:

**村模式。***乡**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体现出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在其他村以极低的价格出让集体资产时,村里以股份制形式把两个企业保留下来。二十多年里,两个企业为村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致使企业效益大不如前,他们不等不靠,自己想办法谋出路,筹资兴建了***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仅此一项年收入就增加达80万元。

传统强村的典型----**村模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扎实的基层党建工作,优越的地理位臵,雄厚的工农业底子成就了**模式。马金模式也是目前为止我区农村党建工作可见的成功标杆,是大部分村的发展方向。

一退:

***乡**资产管理委员会模式。**资产管理委员会前身**联社,幅员东起**,西达**桥,南到***岸,北至铁路。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快,**联社成为第一个城中村,随着农村功能的逐渐弱化直至完全丧失,2004年改制成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变行政村为纯经济组织,委员会只为村民管理集体资产,舍弃了村务工作。2010年**资产管理委员会用资产赢利为45岁以上村民全额办理了养老保险,为每名青年人交纳了15年的保费。现有在册村民126人,全部城市化,且和谐稳定,村民过上了市民的生活。**资产管理委员会模式应具备条件:

1、村级组织要有一定的物业财产(相对现金财产可保值增值)。

2、村民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不出不进通过自然减员达到去农村化)。

3、要有科学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对管委会的财务进行监督(纯经济组织毕竟不同于行政村,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4、村民同意。

(三)重视教育培训,提升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定期组织全区统一培训。在换届的同时,就要统筹纪检、组织人事、财政、民政、农林水、交通、计生、公安、检法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村级组织所需业务知识进行培训。

订单式培训。按各乡镇实际需要定期选派相关部门优秀干部下乡进村对村干部进行小集中或点对点订单式培训。

加大教育力度,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村属性。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目标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他们的未来与现实表现挂钩,才能使他们真正在村级组织各项建设中施展自己全部才华。

(四)提高待遇,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村干部每年单靠上级转移支付开支,收入已明显落后于外出务工人员。各乡镇要建立村干部工资与村民收入同步上涨机制,要探索建立村“两委”成员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保证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在《离职村干部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基础上,扩面提标,让为党工作一辈子的老同志在晚年能得到党的关怀,让老同志与时俱进地分享改革成果。

(五)加大投入,缩小各村硬件差距

加大对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配足、配齐相关设施设备,集中精力解决个别村村部建设问题。

(六)强化制度建设,打好依法治村根基

针对选举,建立村“两委”干部任期内工作承诺项目化管理制度。对任期内不能兑现竞选承诺的干部要进行问责,对一些庸官懒官要及时查办。进一步规范村“两委”工作职责,杜绝越权办事。建立包村干部定期汇报制,村财乡管制度,执行财务联审,强化日常审计,深化乡镇一把书记抓党建活动,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力的监督。建立全区统一的考评制度。

(七)强化城乡共建,提速村级集体发展

调研发现,我区开展的城乡共建活动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举措。通过“一帮一”、“ 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让区直部门党组织和优秀社区去帮助和扶持农村脱贫致富、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 8 果。

(八)坚持一村一档,实现村级组织建设项目化 给全区38个行政村建立影响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急需解决问题档案。实行一村一策,一村多策,多村一策的个性解决办法。由组织部统一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对能解决的问题监督速办;对需多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进行协调,限期办;对近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定期考核,时机成熟立刻办。通过解决矛盾纠纷,开展有益活动、为村民办实事好事,提升村级党组织地位和工作满意度。

第三篇:浅谈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基层组织换届是关乎农村基层发展头等重要的政治大事,也是关乎农村稳定、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更是关乎党在基层的领导地位能否得到巩固的头等大事。组织好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推进农村又快又好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政治保障。但是目前农村基层组织换届仍然存在了不少困境和问题,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急迫的、必要的,也是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问题,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认真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

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事关基层政治、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事关党在基层领导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贯彻落实。做好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确保农村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维护党在广大农村地区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更是维护人民当家做主地位不动摇的重要核心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新的困惑。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急迫的、必要的,也是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难题

1、合适人选难确定。一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在村人员青壮年少。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加快了区域之间的人员流动,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以老年人、妇女和小孩为主,党员更出现严重的年龄老化现象,缺乏年龄党员力量成为制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造成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缺乏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农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现有干部队伍平均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现脱节现象,而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党员进入基层党组织较少。三是后备干部缺乏,年轻干部锻炼较少。农村基层基本上都没有建立后备人才库,后备干部缺乏,而年轻干部往往缺乏经验,或受到其他干部的排挤,得到的锻炼机会较少,造成年轻干部成长缓慢,接手较慢。四是原任干部工作欠细致,难获群众信任无法连任。有些村干部由于工作不够细致,或在工作中以权谋私,伤害了群众,失去了群众的信任,造成经验丰富的干部无法在选举中获得连任。

2、宗族影响难消除。农村长期存在的宗族矛盾,在换届选举中如果引导不力,将会造成严重的宗族争端和派别对峙,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矛盾冲突和暴力事件,给农村的稳定带来恶劣的影响。而这种宗族势力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的,在选举中往往表现出不同家族、宗派、姓氏房界之间不是推选真正服务基层的优秀干部,而是推选出各方利益的代言人。于是明争暗斗、相互攻击、互拉选票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换届选举的依法顺利进行。

3、选民热情难调动。农村基层选民由于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较低,对民主选举的认识不够,参与政治的热情不高,对待选举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参选的积极性不高。有些村的村民由于对某些村干部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而对选举产生麻木、失望的情绪,以“谁当选与我无关”的心态对待选举。有些村的村民则表现出对选举的“过分关注”,“热情过高”,甚至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或往届村干部堆积下来的问题搬到选举当中,纠缠不清,以此作为扰乱选举的“筹码”,企图达到破坏选举的目的。

4、遗留问题难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财务、农村土地纠纷、旧村改造、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矛盾和问题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妥善的解决和处理而不断积累。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换届选举中会被某些人所利用,作为扰乱选举和破坏选举的“工具”,从而使得矛盾和问题不断激化,在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时便集中爆发,对换届选举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换届选举活动进展停滞不前、选举失败。

5、“两委”工作难协调。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受阻,其中的原因不能忽视村“两委”的不协调。有些村“两委”矛盾突出,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工作难以开展、“党政分家”;有些村“两委”干部各自的“支持派”在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中会出现“各自保帅”的情况,竞争“白日化”甚至竞争趋向不当、违法,严重者还出现斗殴的情况。“两委”干部的不默契,工作分工不明确,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不到发挥,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6、各方利益难平衡。目前,随着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和山地池塘等集体资产的投标、租赁,以及其他集体资产的迅速增加,或者是由于姓氏、宗族观念的影响,又或者是一些村由若干个自然村所组成,基层农村被人为地分割成为不同的利益群,不同的利益群之间互不相让,恶性竞争,甚至为争夺利益不惜大打出手,长期以来形成利益群之间的对峙僵持。在党组织换届选举时,不同利益群为推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而使矛盾尖锐化、复杂化,从而使换届选举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7、干部待遇难改善。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由于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较差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工资拖欠成为“家常便饭”,许多农村干部不得不为生计另谋“第二产业”,另找“副业”。于是出现干部“离岗”,不正常上班的现象,形成了“走读干部群体”,有些在外务商的干部,长期在外,很少回村,只能靠“遥控指挥”。而这种现象,造成基层干部不了解村情,不熟悉民情,对新情况、新问题没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更无法及时处置,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拉大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而渐渐失去民心。

8、参选目的难调控。在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中,参选人的参选目的日益多元,难以控制,其中当然不乏一些人品好、素质高、有文化、有能力、懂管理的人想当村干部,想为集体作贡献,想以自己的能力改变农村的面貌,为村民、百姓干点实事,但也有一些村民为了私欲而参加竞选。他们中有的为了“名”,有的为了“利”,有的为了“脸”,有的为了“权”,有的为了“一口气”,有的为了“一个官”。竟选目的不同,致使一些村干部当选后,在村务工作中,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纪律松驰,作风飘浮,脱离了群众,损害了党群干群众关系。

9、贿选行为难杜绝。虽然以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一直存在贿选现象,但由于这种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从之前的“地下活动”转向了“光天化日”。有的竟选者为了如愿当选,不惜采取送钱送物、请客送礼、组织人员游说等手法拉票;利用亲戚、朋友、宗族的关系相互拉票;乱承诺许愿、开空头支票,蛊惑人心,甚至威慑、恐吓拉拢选票。现在农村贿选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宴请和送礼,借人情往来之名,行贿赂选举之实。而中间派和拥有较多选票的家庭成为贿选的重点对象。

10、年轻干部难“上马”。农村基层组织换届,年轻人往往难以进入班子,年轻干部难以“上马”,很多老支部书、老干部往往凭着老资格、老权威顺利当选,而年轻干部由于不被群众所认识而缺乏竞争力。有些干部甚至倚老卖老,担心年轻干部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而对他们进行排挤、打击,有能力、高学历、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难以进入基层组织,造成基层组织年龄老化,后继无人。

二、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基层后备干部不足,年轻干部奇缺。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问题十分突出,长期没有建立基层干部后备队伍,干部队伍缺乏新鲜血液,新老交接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年轻干部的缺乏,优秀人才的流失,回乡大学生没有受到重视,干部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意识淡薄等诸多的原因,造成现在农村基层后备干部的严重不足。加之农村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相对狭小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村基层难以吸引人才、难以留住人才的现实状况。许多农村地区连本地成长起来、培 养起来的大学生都没有足够重视和吸纳,外地人才又因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排斥而难以立足,本地人才流失、外地人才失利,从而造成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奇缺。

2、群众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综合素质较低。农村基层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当较低,多为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甚至有不少文盲,观念保守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民主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对民主自治、民主选举认识不高,在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当中往往表现得更加明显。具体体现在:一为“跟风投票”,对选谁当基层组织的干部没有自己的主意,随大众、逐大流,出现“墙头草”的现象;二为“意志不坚强”,特别是面对贿选,更是“抵挡不住诱惑”,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不对自己手中的选票负责,有的甚至出现谁给的钱多就投谁的不健康心理;三为“亲情投票”,不管贤能与否,只选自己的家族和宗派。

3、群众当家做主意识不强,政治热情冷淡。在基层农村的很多地方,有不少群众对待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十分冷淡,对谁能当选表现出漠不关心,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处之。群众当家做主的意识不强,对法律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不重视,许多人表现出重经济不重政治的心态,他们只是关心自己口袋里的钱能否越装越鼓,对于让谁来当自己致富的带头人满不在乎。正是由于他们当家作主的意识不强,没有农村基层建设的主人翁精神,对政治的热情低迷,觉得手中的选票“并不值钱”,才让那些投机倒把、胡作非为的贿选分子有机可乘。

4、干部为民服务意识较弱,遗留问题累积。在农村基层,很多人都把村干部当作是“官”,不少干部依然以发号施令、“下命令”来布置工作,对群众摆官架、显官威、打官腔,对群众爱理不理,甚至粗鲁对待。农村基层干部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使不少工作都处于被动和孤立状态,群众对工作不配合,对干部意见大,有些村干部滥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和亲戚谋私利,侵蚀集体资产,贪污腐化,从而丧失民心,形成了相当大的民怨、民愤。加上农村因土地、补偿款等历史遗留问题的累积,在换届选举中会形成一个集中爆发点,给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增加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换届选举的正常、顺利进行,不利于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5、“两委”班子关系缺乏协调,交叉任职率低。现在农村基层大部分还是“党政分家”,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相当而言还比较低,这种情况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原因,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不少村“两委”班子关系紧张,“各自为政”,“两委”之间缺乏沟通,合作意识较差,协商配合较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率低,干部队伍臃肿,缺乏战斗力和工作激情,工作出现推诿拖拉,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些村委会主任以为自己是村民大会选举出来的,便对村中事务我行我素,村委会说了算,脱离党的领导搞“自治”,特别是财务管理,党支部更是缺乏监督手段,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难以发挥。

6、关系复杂利益冲突突出,缺乏大局意识。农村基层关系错综复杂,特别是集体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乡村,各利益群之间为争夺利益而争端不断,有些利益群会把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当做是争夺利益的“最好时机”,以为当上村干部之后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身以及本利益群谋取利益。在换届选择中各利益群为争“第一把交椅”而激烈竞争,花钱买选票、请客吃饭、拉拢人心等不当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严重破坏选举的正常秩序和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这些参选人缺乏大局意识,为自身利益而不惜牺牲农村的未来和希望,片面短浅地看待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将其视为“捞财谋利”的渠道,而非真正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推荐人才。

7、农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干部待遇较差。大部分农村基层地区经济欠发达,没有成行的企业扶持,没有成规模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边远、老区、山区等偏远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更是薄弱不堪,有的甚至出现入不敷出、无法维持正常的办公运转,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工资拖欠情况严重。而基层干部的工作量相对较重,低收入与高工作量之间的严重矛盾冲突,造成一些有能力、有胆识、有才干的年轻人对农村基层干部缺乏信心,这也是农村基层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个别村出现“一官难求”情况的重要原因。

8、相关法律法规贯彻不力,贿选屡禁不止。农村基层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一些村干部自身法律观念不强,不知法、不懂法,甚至可以称之为“法盲”。而对于法律法规的宣传手段有限,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换届选举的相关法律法规得不到很好的宣传,群众对相关的法律制度不知晓,对相关的法律程序不了解,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处罚不知情,从而使换届选举工作出现有法不遵、有法不依的现象。农村基层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贯彻不够力,落实不到位,使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出现了一些法律的漏洞,贿选现象屡禁不止,花样百出。

9、干部培养意识明显不够,能力难以发挥。由于农村基层长期以来形成的宗族观念和本位思想,导致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大局意识,担心年轻干部对自身的地位构成威胁,因而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意识低,培养力度不够,培养热情不高,使大部分的年轻干部得不到全方位的培养,能力难以得到发挥。甚至有的基层党组织限制发展年轻党员,长期不发展党员,导致基层党组织缺乏新生力量,给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后顾之忧。

三、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问题的对策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必须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换届选举中发挥领导作用,规范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制度,加强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为基层党组织的假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扶持。其次应该明确责任。基层党组织必须明确自身所负有的责任,切实担负起组织赋予的职责,教育好、管理好、培养好党员,负责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带领广大党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带领广大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释放最大的能力。再次应该加强建设。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用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基层党组织的健康、活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素质。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前期的宣传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发动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在农村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白话戏、木偶戏、电影、谜语等多种途径,着重宣传《组织法》《选举法》等与选举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家喻户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为换届选举造势。对外出的村民和党员,可以采用发信函、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将换届选举的相关情况及时告知他们,让他们及时了解选举的进程。对干预选举的宗族、帮派,应加强正面教育,灌输法律知识,避免在换届选举中出现极端行为。同时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增强群众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让群众珍惜法律赋予的权利,投好手中神圣的一票,行使好手中的投票权。

3、多办实事,多出实绩,积极推行惠民政策。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多为民办实事好事,以实绩和成果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在换届选举中获得支持提供实际保障;以业绩和成绩赢得群众的赞誉和肯定,为在换届选举中赢得票源提供有力保证;以满意的答卷回报群众的选择和信任,为在换届选举中争取连任提供有利条件。在获得支持竞选成功之后,应该将此作为工作的动力,全面推进基层组织的各项建设,积极推行惠民政策,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不允许将基层党支部作为谋取私利的平台和“升官”的跳板;不允许将基层党支部当作收刮民膏的渠道和横行霸道的媒介;不允许在换届前大肆许愿发誓、大开“空头支票”,当选后一事无成、“占着茅坑不拉屎”。要把改善民生、改变农村面貌、改造农村环境当成己任,并将其作为参选的目标来看待,切实为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建设加油出力。

4、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转变观念,深化基层组织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农村建设的意识,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党组织,摈弃官本位思想,改善干群关系,转变群众对干部的畏惧心理,拉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实现群众对干部的信赖和支持。信赖来自于群众的认同,支持来自于群众的肯定,只有真正为民服务的政府才能赢得群众的好评,只有真正为民服务的干部才能赢得群众的拥 护。随着农村发展和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农村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倘若基层党组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农村的发展要求,又谈何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这种违背《党章》,违背民众意愿,违背时代发展要求,违背社会变革需求的基层党组织又如何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呢?这样的干部队伍又如何能在换届选举中赢得支持呢?

5、明确分工,理顺条块,逐步实现“一肩挑”制。在基层换届选举中经常会出现“两委”矛盾激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村委会以为自身是村民选举出来而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基层党组织弱化,“两委”分工不明确所导致的。解决这个问题,“两委”必须明确分工,理顺条块,而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逐步实现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彻底消除“两委”“各自为政”的情况。各村应根据自身的村情,逐步实现“一肩挑”制,这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减少“两委”意见不合、矛盾激化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可以避免在 “两委”换届选举中出现过多的派别和宗教冲突。

6、理顺关系,平衡利益,增强顾全大局意识。农村基层相对比较复杂,在换届选举前期,应做好各参选对象各方面情况的调查摸底,如竞选目的、综合素质、家族关系等方面。及时理顺各方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矛盾,化解各方冲突,将各方的矛盾激化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将换届选举当作是矛盾爆发的“战场”,以实现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增强各方的大局意识,鼓励各方以博大的胸怀面对换届选举,避免将换届选举推向复杂化、尖锐化,应树立集体观,把真正有能力、高素质、有干劲、有威望的人选进基层干部队伍,优化基层组织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的水平,真正使换届选举成为选“才”的途径,而非矛盾激化的场所。

7、发展经济,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干部待遇。农村要发展,关键在经济;农村要人才,经济是前提。只有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为农村“招才引才”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农村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吸引外来投资,夯实经济基础,逐步提高农村干部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有技术专长的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吸引更多有能力、有冲劲、有方法、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人才进入基层干部队伍,优化农村基层组织队伍结构,为基层组织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后备人才队伍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和保障。

8、完善法制,健全机制,保障基层组织换届。法律保障是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是确保基层组织建设的坚强后盾,是保证农村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只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够保证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也才能保证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依法依规、合法有序进行。应修订和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适时调整和完善各项法规,广泛征求意见,积极采纳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尽可能地将法律漏洞堵死,避免让一些心怀不轨的人钻了法律空子。应建立健全机制,优化用人选人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推选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严明纪律,以铁的纪律确保基层组织换届选举风清气正。

四、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的几点建议

1、延长农村基层组织任期,由原三年一选改为五年一选。目前农村基层组织任期为三年一选,三年一届,时间相对短促,第一年新当选干部要熟悉情况,第二年集中精力抓工作,第三年准备选举的相关事宜,实际上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很短,这不利于基层组织长远的发展。一是容易造成“短期效应”。三年的任期,容易让农村干部产生“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心态,其制定目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缺乏长远规划。二是容易造成“财政危机”。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选举成本较高,经费难以筹集,往往会加剧农村的经济负担,造成债务高筑、旧债未还又添新债的情况。三是容易加剧“宗族比拼”。农村基层的很多地方,每一次换届选举都会引发不同宗族之间的一次“比拼”,频繁的换届选举,使不同的宗族竞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次次激化,容易加剧矛盾,增加冲突的机会。因此建议延长基层组织任 期,由三年一选改为五年一选,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2、干部连选连任不超两任,确保基层组织永葆青春活力。目前农村基层的很多地方,党支部成员的任职时间相对较长,很多都是任职15~20年,有的甚至是20年以上,造成基层组织长期缺乏新鲜血液,而且容易形成倚老卖老的情绪,以“老资格、老权威、老威望”的姿态示人,严重影响新一届干部工作的开展,制约着年轻干部的“上马”和“放开手脚”工作的勇气。虽然老干部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有较高的威信,但同时,很多年纪偏大的干部的知识结构和科学文化素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工作缺乏创新和冲劲。因此建议干部连选连任不超过两任(即十年),同时吸收优秀的年轻人才进入干部队伍中,确保基层组织永葆青春活力。

3、强力推行农村“三务公开”,以实现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农村“三务公开”,即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是农村基层民主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使农村基层党情、村情、财情逐步实现透明化、发挥党员群众监督检查的重要窗口。农村基层必须强力推行“三务公开”,特别是换届选举前期,务必让党务、政务、财务公诸于众,让党员群众将票投得清楚、理性、合理,让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在阳光下进行。强力推行“三务公开”,实现农村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是工作的迫切需求,也是党员群众的迫切需要。让党员群众选得明白,让选举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现“三务公开”是关键。因此建议农村基层组织应重视“三务公开”工作,定期、定时将“三务”进行公开,有利于减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中的杂音,确保选举顺利进行。

4、积极推行干部下派制度,确保农村基层机构运转顺利。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时,有些支部缺乏人选,特别是女干部,倘若仍坚持在支部挑选,符合条件的人选十分有限,就有点“矮子队里挑将军,养老院里选壮丁”的感觉了。因此,在缺乏人选的支部换届选举时,可以考虑下派干部,特别是下派女干部,以补充基层组织的机构和干部队伍配置,从而确保农村基层机构的顺利运转。但是,下派干部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切不可作为一种长久之计来抓,在下派干部之后,应着重培养年轻干部,以“干部培养干部”,从而实现基层组织新老交替的顺利过渡

第四篇: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基层组织建设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诸如“五好支部创建”、“双培双待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管理”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支部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战斗堡垒得以巩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为稳定农村形势、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纷纷出现,农村工作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挑战。在某些地方,个别支部、个别干部身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事农村基层工作近三十年,现从村级的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支部活动开展以及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就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班子建设方面

1、村党总支书记难选

村级班子建设首先是人的建设,尤其是班长——总支书记的配备。一个优秀的总支书记要求政治素质过得硬,发展经济有思路,群众方面有基础,可是目前农村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村总支书记的选拔成为村级班子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原因是:(1)现任村书记个人综合素质达不到上述的三个要求。前些年,在选配支部书记时,往往侧重于行政管理型,能把化解民事纠纷、完成上级各项任务方面等事干好,就是好干部。但这些干部往往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村干部,已无法再干下去。现在相当一部分村总支书记文化程度不高、思路不广、办法不多、争先进位意识不够,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的能力不强,群众对此反响比较强烈。(2)具备条件的不愿意干。众所周知,现在村干部工资待遇较低。尤其是村级负责人,他们得到的报酬和他们的付出远远不成比例,与“按劳分配”严重脱节。而且由于多方面原因,他们工作风险大,容易得罪人,有时候即使是为群众办好事,但也未必能得到承认和理解。这些都使得一部分优秀人才对“村官”望而却步。(3)选拔配备的范围有限。大多只能局限于本村,跨村当村官缺乏群众基础,再有才能的人也很难开展工作。

2、村班子难配。

原因是:(1)由于农村干部岗位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素质稍高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渠道离开了本村,致使有的村选拔干部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因此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距较远。(2)选举出来的干部不一定能胜任工作。应当承认,目前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还没有高到没有私心的地步,村干部选举往往被大家族势力、经济实力等左右,同时受干部的结构、选举条件(如:年龄、文化、性别等等)的影响,会导致选上不能用,管用的选不上。有的人动机不纯,从当干部那一天起他就不是想如何为群众办点实事,而是为了个人的发家致富,或者是为了本家族的利益。此外小村并大村后,群众小村概念根深蒂固,干部分配还要兼顾到各个小村,这样就会出现选上的没有好职位,没选上的得安排好职位。(3)不靠选举不行。这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靠行政命令指派任命村干部是违法的。这就造成了有的人为了选票,工作没有力度,怕得罪人失票,选上后因曾有求于人拉不开手脚,因而完不成任务,尤其是计生手术之类的硬任务。

3、村干部难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几千年来的封建残余思想和观念,给村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金本位、等价交换等思想和意识开始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产生,干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造成对村干部的管理越来越难。这是因为:(1)由于决定某个村干部能不能干的主要是是群众,党委政府对其任免决定权严重削弱。因此他们在开展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宁愿得罪上级而倒向群众。因为得罪上级是一时的,下次选举还可以东山再起;但是一旦得罪群众是就一世的,他就有可能永远当不上村干部!这时候一些政策的落实就会遇到来自村干部自身的阻力。(2)村干部待遇低。有的人是为了面子当村干部,有的是碍于情面干的,当前的村干部报酬对其无太大吸引力,无论政治还是经济的。(3)当前农村的工作形势、环境都不大好,村干部压力大,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4)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还达不到现实农村发展的需要。绝大多数村干部还没有从旧的工作理念中转变过来,工作方法陈旧,“官老爷”思想严重。有的人见到利益就容易产生私心,处理问题时有失偏颇,缺乏公平。也有的缺乏气度,心胸狭窄,工作时只想到家庭家族利益、小团体利益。

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

1、支部缺乏凝聚力

一个组织,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当前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应当说是不够强的。原因有三个:(1)大环境使然。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一个转型期。行政部门乃至村级组织的工作方法正由过去的指令慢慢的转向指导,职能也应由过去的领导逐步转向服务。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基层党组织在这种转变中速度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工作方法老一套,缺乏活力,成效不显著,很难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到党的组织建设中来。(2)小环境决定。相比较而言,我们整个皖北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的发展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手中无米就唤不来鸡。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组织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群众有意见。我们不能抱怨党员群众功利心强,因为飞蛾具有趋光性,动物具有趋食性,人都具有趋财性。特别是经常在外务工的党员群众见惯了苏浙的发达,回到家再看到本地的落后,他们从心里就对当地的基层组织有一种无形的抵触心理。(3)社会发展转型中村干部各方面素质跟不上,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能给群众带来什么,群众求干部不如干部求群众的时候多。

2、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

受经济观念转变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党员专注于自己发家致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普通党员自身的优越感、荣誉感不强,和一般群众相比没有什么优先权,他们担心发挥模范作用影响自己致富。有能力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大多外出务工经商了,留在村里的党员本身素质就不高,年龄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年龄偏大,难以发挥带头作用。能力偏弱,无力发挥带头作用。

3、发展党员难

这方面原因有四个:(1)党组织吸引力减弱。过去党票是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现在农村发展党员要靠分指标,给任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党员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有责任没有报酬。各级组织对普通党员,尤其是农民党员只提要求,不给关怀,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2)个别村干部尤其是基层组织负责人心胸狭窄,怕有能力的入党后,在群众中威信超过了自己,担心这样的人将来会夺自己的“权”。为达到长期任职的目的,当这些人想入党时,不是举贤荐能,而是百般刁难,极力压制,优秀年轻人被他们拒在党的大门外。(3)有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宗族观念、小团体观念严重。发展党员大多是“圈子里的人”或听话的人。对那些想入党但平日跟自己关系不好或一般的人,怕将来选举时驾驭不了,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因此控制这样人入党。(4)发展党员观念陈旧、方法落后。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入党必须主动申请,组织没有必要去动员农民入党。同时,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如果组织不授意,自己不能冒然写申请,时间一长,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在消磨中便放弃了入党的念头。也有一些村支部书记思想落后、观念守旧,总是以老眼光、旧标准来衡量入党积极分子,总是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潜力,求全责备,不给那些不够成熟、但有潜力的青年以培养锻炼的机会,使一些思维活跃有经济头脑的青年难以在支部大会上通过。

我在下村调研时,曾经有个村书记这样说:农村想入党的主要有两种人,一是自己想当干部,或亲属亲信想当干部的人。另一种就是“少脑子的人”。这句话虽有偏颇之嫌,但也道出了当前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党员发展的尴尬。

三、党组织活动开展方面

面对农村基层党建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少基层党组织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主要因为:

1、无人组织。村干部报酬待遇偏低,与一些迅速富起来的农民相比,经济上差距较大,“付出”与“受益”不均衡。加上对村干部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干部开展组织活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在其位,不谋其政”。

2、无处开展。普遍缺少标准的、现代化的能够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活动场所,阵地建设步伐缓慢。

3、无钱办事。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比如学习沈浩同志,想组织党员干部到凤阳小岗去切身感受他的先进事迹,但经费从何处来。

4、无人参与。部分普通党员对开展活动没兴趣,参加组织活动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而且参加多了会影响自己发家致富。党员流动量大给活动开展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村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在外务工经商,有时党员大会一年也难开上一次。

5、活动方式老化,缺乏创新。受条件、组织者的能力水平限制。现在农村党组织活动还大多是开开例会、读读报纸、看看专题片等,形式内容都没有新意。有的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没有把组织活动作为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有的过分突出实用科技活动,弱化了政治理论教育;有的没有根据农村党员的文化层次,盲目照搬外地先进经验,操作性差。除非是硬性任务,一般情况下,没有党员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

四、制度建设方面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对党员管理出台了很多的制度,凡事都强调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事实上制度不仅有而且全,但是坚持的不多、落实的不够。很多制度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收在盒子里”的摆设,大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真正落实到位的太少了。这是因为:

1、有的制度标准定的太高。不要说普通党员,就是干部党员也做不到。世上没有不吃草的马,有些制度却“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如“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这些党员之所以没有职务、没有外出务工经商,应当说他们本身各方面能力、觉悟就很有限,我们却要把他们应推到一线办事管事,而且只给责任,不谈报酬。再比如“党员联系户”:按照当前农村实际情况,一个普通党员要联系20至30个农户,试问:普通党员有这些能力和精力吗?

2、有的制度千篇一律,不切实际。好多是上级在办公室统一弄好下发的,根本不考虑各支部的现实状况,城镇和偏远农村情况不同,支部的任务怎么可能一样呢?为什么要用同样的制度来管理呢?

(3)缺乏落实制度的必要的政治、经济保障和相应的监督措施。村级组织目前以自治为主,宗族势力普遍比较严重,受农村党员素质低、经费不足、监督机制不到位的限制,一些制度落实起来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

意见和建议:

1、严格落实村干部的“一定三有”,解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要让他们:(1)工作有保障---目前急需解决没保障、缺安全的问题以及待遇问题、保险问题(既要给政策又要给钱才行)、反对者无中生有的诬陷上访问题。(2)干好有希望。目前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村干部报酬转财拨,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等,这可以说是曙光初现,希望能够迎来更加灿烂的阳光,让我们的村干部在工作中得到组织上更多的政治关怀。(3)退休有所养。有几人真正能干到退休呢,应切实解决好离职后的问题。

2、积极为村干部松绑、减负、降压。现在好多部门行政行为、商业行为事事都让我们村干部去做,往往还用评比等机制来给他们加压,有时有的村一个月要迎接一两起来自上面的检查。上面千根线(文化、土地、综治、卫生、安全、计生、公安、民政等等),下面就一个小小的村委会的那么几个人,村干部工作负担太重、压力太大,这怎么能够让他们有心思搞好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呢?

3、适当增加办公经费。2000年定的标准至今一直没变,随着物价的上涨,这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村级组织正常活动的需求了。

4、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力度,增强其集体主义观念、大局观念、长远意识。结合农村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发挥作用,受到教育。可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培训,创新培训模式,不要把培训局限在教室里,要把活动更多的安排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种养基地。通过各类培训途径,积极为党员干部“补脑”“充电”,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

5、出台相关政策。让普通党员有荣誉感,得到与其付出相应的回报。支部是核心,周围是党员,外围才是群众。核心发出的光和热,首先感觉到的应该是党员,其次才能是群众,若跨过党员直接给群众会出现“夹冷层”形成“夹生饭”(有违自然规律)。用政策、用光和热促进先进人物积极入党,让普通党员争做奉献。积极创造环境,激发普通党员的参政、议政热情。

6、在坚持和完善选举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政策。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愿意当村官,争着当村官。

7、提高农民基本素养,让“八荣八耻”深入民心。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受农民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素养不够高这一因素的制约。群众的各方面觉悟不高,使农村的各种工作落实起来阻力非常大。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素养、科技素养。给基层党组织、给基层党员干部创造一个和谐、舒心的工作环境。

第五篇:浅谈农村基层组织的问题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市委党校第四期妇干班:杜庆梅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代表了亿万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农村党支部自身建设不够完善。

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目前车库尔勒市农村一部分党支部在自身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分场)级其他组织不健全,如团支部、妇代会、综合治理等,有的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一切事务均由党支部包揽,各自无法开展活动。二是村(分场)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工资待遇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现实存在着一些差距,个别干部存在敬业意识淡薄,开创精神不强,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消极应付,混吃混喝的现象。三是村(分场)党支部领导能力和水平与形势不适应。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村(分场)党支部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工作负荷越来越重,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已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个别村(分场)党支部在解决一些的重大问题和纠纷上表现软弱无力,有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对驾驭局势的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强。

2.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和总体素质制约着党支部战斗力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员年龄偏大。在农村党员队伍中,党员年龄老化现象已比较严重。这部分党员由于年龄及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已经很难身体力行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在个别党员干部中,存在着因循守旧,守着 “旧观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象,这与党员年龄老化、特别是与“带头人”、“班长”的年龄老化有关,表现在缺乏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和锐意进取精神,缺乏实践创新,也就是缺乏工作创新。如:包头湖农场党员90名,退休党员34名,占37.8%,而35岁以下党员4名,占4.4%。

二是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包头湖农场党员90名,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8名,而初中以下的25名,这样的学历和知识结构,这样的文化素质,严重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很难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发家致富,低学历和文盲、半文盲的党员也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很好地学习掌握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际具体的工作中也就难以取得实效,就难以起到“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3、部分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少数农民党员为人民服务、为集体着想的意识不强,甚至讲“交情”不讲党纪,讲“关系”不讲原则,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二是部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没有充分体现,个别党员自己富了,却不能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

三是部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建设的思路和办法。

1.以思想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只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向心力。首先要认真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要求,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在农村党员中继续进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做合格共产党员,、教育和引导党员进一步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时、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的认识,从而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其次,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规范党组织活动制度和程序,坚持和健全党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组织党员开展各种联系群众、教育群众的活动。要关心老年党员退休村干部的生活,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发挥他们在进行传统教育、调解纠纷的作用。第三,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以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目的。主要应当采取加强管理、分类实施的办法,要根据党员的自身特点、年龄状况、文化程度等类别分别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在教育内容和管理方式上,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干部党员重点进行党性、法制、宗旨、廉政等方面的教育;对外出党员进行理想信念、组织纪律、无私奉献等方面的教育;对广大在家务农党员则要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从而激发他们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要求他们主要是在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上,在学好科技知识、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上,在遵纪守法、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等方面要发挥好作用,做好表率。

2.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针对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必须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从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农村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一是对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村优秀青年和优秀妇女要作为重点培养,继续做好组织共青团、妇联组织推优工作,扩大积极分子队伍。要通过集中辅导、电化教学、个别谈心、组织集体活动、压担子等形式,把更多的群众积极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从而为增添党员队伍的新活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注重培养吸收农村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大显身手的新的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把科技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科技带头人,把党员中的科技带头人培养成村(分场)干部。这样,不仅能够改变农村思想观念陈旧,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落后面貌,并且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也要严格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积极而稳妥地做好在社会各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3、大胆创新,优化组合,从而增强基层阵地的凝聚力和斗。

就库尔勒市的几个国营农场而言,是国营农牧企业,以前是农场下设几个生产队,但是每个生产队都要配有书记和队长,人员相对多,但是生产队的工作不仅有生产,还精神文明、基层组织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妇联等各项工作,书记、队长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也没有抓好。为了增强工作效率,减少企业开支,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优化组合,把原来的两个或三个生产队合并成一个分场,这样即精减了人员,又减少了企业开支,把党支部也合并在一起,使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从而也增强了基层阵地建设。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根据巴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好”标准,全市的乡镇(场)都在修建道路,目前,通往各村(分场)都是宽敞的柏油路。每个乡镇场根据各自单位的实际,对修建抗震房的农民给予补助,如普惠牧场给予补助5000块红砖,包头湖农场给职工免费划拨宅基地等。近两三年,大部分农民都住上了安全、干净的安居房。从而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也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

5、以一把手为核心,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一个地方的工作搞得好与差,关键在班子。因此建设一个“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工作得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领导群体十分重要。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配备上,应认真贯彻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使政治优秀、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有效地改善班子结构,增强乡(农场)、村(分场)两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针对现在一些农村基层班子存在着年龄、思想老化、能力弱化的问题,应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

6、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

效果。

为使农村党建工作富有生机与活力,应该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设计和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寻求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和最佳途径,使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和深化。

一是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开展主题活动,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结合经济建设开展主题活动,努力寻找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如在农村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活动。

三是结合改进作风开展主题活动,重塑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分期分批地开展评议活动,通过评议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权利单位的民主监督。

7、以明确责任,强化领导为保证,形成党建工作常抓不懈的保障机制。

为了使党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明确责任入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工作中应强化责任制,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的任务。将党建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划分,定出量化指标,层层分解落实,纳入基层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以责任书的形式予以确定,年终检查考核,逐项评比打分,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同时,以齐抓共管为目标,形成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最终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并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进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下载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市场价格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市场价格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和市场经济培育的不断成熟,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律法制建设也得到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市场价格体制经过多......

    浅谈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引言强化企业的会计监管,应该被看作是规范企业工作的前提和首要保证。会计工作在企业范围内属于基础性工作,一方面肩负起了企业效益的核算,总结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也......

    工商所企业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省工商系统企业登记管理暨第十二届理论研讨会论文浅谈工商所企业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七台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袁 发工商管理所全面实行“经济户口”管理和“巡查制”监管模......

    户外广告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户外广告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户外广告制作是在九十年代末期产生,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户外广告也引用了不少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并......

    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存在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几年来,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的实施,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基层组织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农......

    娄烦县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模版]

    娄烦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所思所盼,增强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县委组织部组成了专题调研组,深入......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2012年03月21日 10:27:54 发布者:赵苏霞 民盟市委理论研究课题组 (此课题荣获2011年度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优秀......

    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

    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旺盛的市场需求,巨额的利润,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