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操作型课程考查计划 第四共同体
参与制定本计划人员:孟敏、周圣云、袁丽、郝莹、尚海涛(第四共同体)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操作型课程考查计划
为了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用好省教研室编著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尽可能大地发挥本课程的价值,推动本课程扎实有效运行,现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予以细化,请老师们在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注意收集学生成果,整理相关过程性资料。同时,以下内容也是评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落实课程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
一、考查点:撰写研究报告。
考查办法:由学生结合自己开展本研究主题时的相关研究情况,撰写一份研究报告。(20分钟)
1、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格式正确、环节齐全。
2、研究报告的内容充实、资料详实。
3、书写工整,语言优美。
4、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研究报告。
二、考查点: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成果展示的方式方法。
考查办法:A、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列举出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可以进行成果展示的方式方法,并能分别举例说明。(1、学生能够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列举出不同形式的成果形式。如:研究性学习一般用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课件研究过程和结果。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成果表现形式一般有调查报告、倡议书、宣传画、板报、手抄报、照片、录像、情景再现等。劳技成果有作品展览、实物模型、设计方案评比、操作过程演示、种植养殖成果展示等。
2、学生能够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列举出成果展示活动的不同方式。如:个人研究成果汇报会、实物展览会、编辑报刊、制作网页等。)
B、选择一个自己研究过的项目,设计一块展板,展示自己或者小组取得的 研究成果。
1、作品美观大方。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作品。
(考查从以上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题目。20分钟)
三、考查点:走进低碳生活
考查办法:
1、熟练说出什么是“低碳生活”;举例说明作为一名小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可以选择哪些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站在一名小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份低碳生活计划。(考查从以上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题目。20分钟)
1、学生能正确列举出不少于6种的低碳生活方式。
2、低碳生活计划环节齐全、切实可行。
3、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考查点:走进动画片
考查办法: A、通过表格的方式展现动画片的由来,要求内容丰富、资料准确,并对比长辈和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的情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发现;B、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出一件动画作品。(20分钟)
1、能说出不同的剪纸方法,并熟练操作。
2、能剪出一幅完整剪纸作品。
3、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作品。
四、考察点:学编中国结
考查方法:A、动手制作一个沙包;B、动手制作一个笔袋;C、动手制作一件布贴装饰(从以上三项活动中任选其一完成)(20分钟)
1、制作的作品美观实用;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五、考查点:小小设计师
考查方法:A自备材料,制作一件 “个性相框”作品;B、“为小鸟安个家”,制作一个鸟巢;(20分钟)
1、制作的作品美观实用;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考查点:可爱的家乡
考查方法:A、制作一份“家乡资料调查表”、“家乡资料卡”;B、写一份“我做家乡小导游”的导游词;C、以“我为家乡做贡献”为主题,写一下自己的方法措施;(20分钟)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指导思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综合实践课逐步建成了一种以校为本、校内外兼承的研究性学习的道路。为了使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得以更广泛的铺开,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学校及周边有利环境,开展以学科教学为龙头,辅助实践性研究的综合实践课及以校本专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相关主题活动。因此,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把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融进实践活动中去,产生主题性实践活动,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在具体实施时三到六年级每周安排两节,并严格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所有课时不得移作它用,教导处将不定时进行随堂听课检查。
另外,除了课表上安排的课时,鼓励指导教师要有吃苦精神,鼓励他们还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不可忽视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二)教师落实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专职的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对从事这门课程的任何一个教师来讲,都将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目前还没有专职的教师,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我们学校在教师落实上作了如下安排:
1、三、四、五、六年级各班班主任(多数为语文教师);
2、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家长及教师组成“导师团”,共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实施策略:
1、制定活动目标:
(1)跳出以往研究的小圈。前面的探索我们走的路可谓是举步维艰,成绩也取得了一点,经验也积累了一点,但综观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我们的研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资料探索的方法做研究的层面,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故我们要让学生在这学期通过观察、调查、研讨、实践等多种方法,从更广的角度去研究和开发这们课程。
(2)继续走学科整合之路。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自己感兴趣的、想研究的主题,所有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主题,积极参与课程内容的建设。这不是几个教师的任务,每个教师都要求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进入课堂。各班在整合的基础上选出2-3个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活动。
(3)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校外、家庭的资源服务于课程的建设,学校、校外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特色,在这一块上好好地动一番脑筋,做做文章。
(4)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5)三、四、五年级提供一个大的研究主题,每一个班再根据学生实际,班级实际生成小的研究主题,这作为体现学校科技特色的必选课题。之外每班还可自选1-2个课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的选题原则。
2、开展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 :一是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建设好能体现科技特色、学校特色的宣传阵地。
开发农村资源 : 一是与本乡企业挂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二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这一点这一学期要引起重视。
(2)定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开展活动。
本学期,各年级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各班、各年级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并要教师坚持边实践边反思的原则,根据计划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及时整理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过程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学期末完成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汇编工作。
(3)加强学习与指导。
对教师的提升,这学期不仅要加大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力度,且要有的放矢地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价值大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念等。在学期中,学期末各年级各推荐一堂面向全体教师展示,其余教师也要认真上好这门课,不得移作他用。再则,要组织教师研讨优秀案例,定期反思总结,还要开展自由式研讨活动和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教师的素质及时对这门课程的全新认识。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并加以整理,指导学生能运用调查、观察、询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研究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研究活动安排:
1、必选课题:
现在为每个年级提供一个必选课题。各班可在这一课题下自主选择确定一个小主题展开研究。如以班为单位,班与班之间不能重复,如以年级为单位,年级与年级之间不可重复,制订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三年级:我们的校园(历史、植物、教师、学生、食堂„„)
四年级:快乐的节日(由来、风俗„„)
五、六年级:我爱我家乡(历史故事、环境卫生„„)
2、自选课题:
本着“问题从学生中来,研究在学生中进行”的原则,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求每个学生从学习、生活、娱乐中,从学校、家庭、校外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是不明白的问题,每人至少三个。然后,带领学生先来筛选,再进行整理,自主选择,最后组成研究小组开展“我想研究„„”的研究活动。
(五)评价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建好师生成长记录袋是我们评价的主要方式。对于每个学生和教师,要能及时保存好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主要采用汇报、成果作品展示、研究报告、观察日记、竞赛等。要求做到三个认真:一是认真准备,计划;二是认真上课;三是认真总结。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建立稳定的训练基地充分利用劳动技术训练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四、活动安排
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为了确保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积极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特提出如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积极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的生活以及求知的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着眼于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注意有利于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改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构想
1、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实和未来需要,关注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体验。
2、研究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努力重塑学校文化,营造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
3、将“综合实践活动”及“师资建设”整合起来进行研究,即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方位关注为特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教师驾驭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为切入点,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水平和课程建设。
4、将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并重点研究和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软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的建设。
三、课程实施的目标
(1)亲近与探索自然:
主要对本地区(三宝)的自然环境,开展一些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实践活动,如对扎兰河流域的环境状况、沉陷区治理、周边社区调查等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的态度和行为。
(2)体验与融入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3)认识与完善自我:
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活动过程设计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6)、帮助教师树立现代课程意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
1、方案设计型: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主设计实施方案与其他学生交流。
2、实践活动型和自主探索型:让学生根据自我设计的方案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索方案的实施价值,在实践活动中,教者应始终处于指导地位。
3、专题研讨型: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4、成果交流型:可以是图片成果展示交流,可以是课件展示交流,也可以是书面的成功过程经验或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
五、课程实施的策略
1.课时集中安排与分散安排相结合的策略
科学合理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以弹性课时为原则,集中、分散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使学生在开放时空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对社会、自然、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2.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策略
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要求,同时也根据我校生源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制订分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做到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3.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内容的有机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4.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的策略
结合实践活动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到校外社会活动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六、课程的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学校、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建立学校课题组领导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全面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导管理、研究策划、操作实施。
第二阶段:(培训阶段)
1.教师培训:在综合实践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①着力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远教的空中课堂看示范课,让教师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②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指学生开展研究学习的能力。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学习的具体方法,包括课程设计、组织与协调、研究方法指导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方法与能力。
2.学生培训:为全体初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讲座。
①校领导动员报告。
②专任教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讲座,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了解这一课程的特点。
③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凝聚和导向作用,使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提高认识和产生兴趣。
第三阶段:
1、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人员根据自身优势,采用个人承担、多人合作等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确定课程研究内容。
2、积极促进各科教师参与和主持相关的实践活动,由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需要大量的教师或其他有关人员参与,所以,学校初中的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各班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学生按课题班级内成立人数为7~10人的合作研究小组,制定方案,通过调查、文献资料搜集、上网查询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成研究小论文。
第四阶段:
进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
1、着手征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及论文。
2、汇编“校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设计方案”。
3、向上级教研室推荐优秀作品
4、组织全校公开教学观摩课。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发挥学科研究中心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以大力贯彻与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带领学生领略课程的新奇性与学习的迫切性,带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各方面的体验。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全面提高。以第三届校本课程评比为契机,重塑校园文化,提升校本特色,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进程。
二、总体目标:
1、发挥学科研究中心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师资培训力度,通过主题活动强化队伍成长。
2、以A级优质课比赛为契机,发现并培养新生力量,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3、通过开设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协助本片开展好联片教研活动,通过联片教研提高视导片整体师资队伍的进步和成长。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领会新课改理念。
2、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过程中问题,集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制定好本学期基地活动计划和联片教研计划。
2、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2个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要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4、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5、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王坟初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等要求,切实规范学校课程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特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一、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其设置在于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等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对推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课时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领域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指定领域。除此之外,还应该整合“五个一”成长工程、千名名家进校园、学生社团、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班团队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等内容,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7至9年级每周3课时。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每周1课时,单独排入课程表;其它课时用于安排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活动内容。
三、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一)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认真落实课程方案要求,规范课程设置,将综合实践活动同其它学科课程一样,呈现在课程表上,并在中小学课程管理系统中公示。做到按时开课,任何学科、教师不得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课时计入相应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
(二)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立足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加强校内实践活动场所的建设,通过建设专用活动场地,更新或改进仪器、设施配备,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加强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地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等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特色鲜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科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以整合的方式处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之间的关系,要充分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拓展,结合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课题的形式将有关内容融合在一起实施,不能简单地把综合实践活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或指导常规,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要强调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杜绝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学生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的关系、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关系、规范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以及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等。
(四)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1.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等级评价。评价以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表现为主,兼顾效果。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重要内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表现计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必备条件,同时纳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2.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享受与其它学科任课教师同等待遇。科学合理地评价任课教师的工作情况,定期检查、指导、监督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将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并作为教师晋级、晋职和评优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