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17:5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第一篇: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巩固创建成果 打造美丽乡村 ——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创建“中国美丽乡村”是县委县政府继打造中国竹乡、首个全国生态县之后的第三张国家级名片,也是社会全面进步和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洛四房村在上级指导帮助下,严格依照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要求,紧紧围绕“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周密筹划,大力宣传,精心组织,发动群众,稳步实施,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洛四房村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规模调整有了新的突破,在村容村貌的脏、乱、差现象上有新的改变,在群众的计划生育、接受教育等思想观念、法制意识上有了新的提高,村民们互让互谅,温馨祥和,笑脸相迎,和睦共处,呈现一派和谐新村新气象。

(一)重生态抓建设,村庄环境得到新改变

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全村共投入540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占地10000㎡的四季园广场,内设露天舞台、灯光篮球场、健身路径、农村书画创作室、农耕文化长廊、蚕桑文化长廊等。完成了洛四房到竹根村安市自然村联网公路道路硬化(道路宽4.5m,长1550m),对校园路及河滨路的破损水泥道路重新铺沥青,新硬化入户道路1890㎡。全村道路主干道宽度3.5m,长10500m,已全部硬化。进户道路2m, 已完成硬化364户。西苕溪南溪坟山坝至梅园里自然村河道贯穿中心村村庄,全长500m,其中下半段200m于2004年已完成整治,07年对上半段300m河道进行了清淤,修筑三面光水渠,通过整治,河道内无淤泥、垃圾、改善了河道面貌,提高了利用功能。2007年在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被命名为“新农村电气化示范村”。

大力实施生态美化工程。以美化村容村貌,提升村庄品位为目标,今年在中心村范围内对墙面墙体进行了仿古式改造,拆除危房1380㎡,违章搭建钢棚100㎡,粉刷裸体房1100㎡,围墙安装大刀片110m ,房屋刷白7400㎡,围墙刷白10150㎡。以增加绿化、美化视觉效果为目的,对村主干道及12省道两旁道路进行绿化,种植了红叶石楠、玉兰树、金森女贞色块、桂花、香樟等20多种苗木,新增绿化面积4000㎡。农宅旁绿化、庭院绿化各具特色,通过对公共场地、农户庭院绿化以及浙大苗木基地的建立,中心村建成区绿化面积已达32020㎡,绿化率已达到33%。2006年,我村就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以立足长远、保护生态为宗旨,建立生态林管护制度。落实专职护林人员2人,并在生态公益林区主要入口设臵明显标示牌,全村现有公益林面积1000亩,全部纳入保护范围,保护率达100%。同时对村林场50亩板栗林套种毛竹进行生态修复,目前长势良好,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全村无出现25度以上毁林开垦的现象,生态修复率达98%。经济林生态修复合格率达到95%。

大力提高防污治污水平。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对全村生活污水进行无动力湿地处理。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建成“三格式”污水处理池322只,受益农户322户,污水处理率80%。多年来一直出台政策补助对农户厕所进行了改造,现全村改造386户,占全村总农户的96%一家规模养殖场已建立沼气池,畜牧排泄物得到了有效治理。同时,村每年投入近4万元经费用于保洁,并指派一名干部负责抓落实,聘请了3名专职保洁员及7名临时清洁员,与他们签订了长期保洁协议,对中心村的卫生公厕进行保洁管理及对村主干道、村内沟河、居民垃圾投放点、垃圾回收箱的垃圾每日进行清理,将日产垃圾全部运往县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垃圾处理率100%。

大力保护利用现有生态资源。由于我村是蚕桑种养地区,全村干部群众环保意识较强,村内无污染企业、无工业污水、废气排放,并且地理位臵优越,处在西苕溪西溪与南溪交叉口,地下沙层较厚,水资源特别丰富,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水质均达到环保要求,目前,全体村民都用上了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自来水,进户率100%。

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推广普及。清洁能源利用是我村的一大亮点,2005年我村与皇明太阳能公司合作共同打造“太阳能第一村”,今年在小康示范村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全村累计已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85台,占村民总户的95%,安装太阳能路灯85盏,太阳能杀虫灯2盏,太阳能草坪灯7盏,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9%。

大力推进便民设施完善。为更好地服务村民,提高村委会办事效率,按照县民政局的要求,新建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一大厅一公栏三站四室”。其中卫生服务站根据安政发[2005]44号《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已纳入乡卫生院,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按照《安吉县首批美丽家庭创评办法》,本着推进全村精神文明新风的宗旨,我村经过自评、互评、公评、审评等程序,共评选产生县级文明户37户,县级美丽家庭户31户,美丽家庭创评达标率83.8%。

(二)强工业稳农业,农村经济实力取得新跨越

村班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以工带农、以农促工、以商促活,引导群众因地制宜从事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鼓励群众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千方百计壮大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打造家庭工业平台的决心不动摇。在县委、县政府 “奋战五年、再造安吉”的号召下,村班子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目标,立足现有,外引内联,筑巢引凤。一是想方设法扩大发展空间。积极盘活闲臵土地,对荒山、废地进行平整,今年共新增工业用地10亩,努力缓解因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用地紧张的局面,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诚心诚意引进资金企业。以最深的诚意,最大的决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主动走出去引进项目与资金,并与在外地办企业的村民取得联系,鼓励他们回村投资创业,为他们提高优惠创业条件。三是竭心尽力优化服务质量。企业投资创办过程中,我们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专人负责协调,全程跟踪服务,力争让企业满意,让集体受益。例如土地报批、用电申请以及帮助企业抗击雪灾等环节上,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今年我村已引进企业2家,引进资金245万元。目前,全村共有工业企业42家,总产值153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实现工业产值5700万元,销售收入5200万元;茶叶加工企业18家,实现工业产值11781万元;特色产业明显,茶叶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7%。

坚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方针不改变。一是注重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07年投入10万元对西苕溪南溪坟山坝至梅园里300m河道进行清淤治理,修建三面光水渠。08年追加投入5万元,在村农业园区新建机埠一座,修建三面光水沟250m,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受益面积达800亩,增加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方便村民生产,今年我村又一次性投入5万元对磨刀坑及小山坞林区道路进行拓宽修复,林区道路宽度达到3米以上,郁密度>23,大大方便了村民生产活动。二是注重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在村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今年进一步完善了村多功能教室,添臵了投影仪等设备,为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创造了条件。我们每年2-3次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蚕桑、茶叶、吊瓜等养殖、种植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使从事一产为主的农户受训达到每户至少1人,覆盖面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坚持白茶主导产业不动摇,深挖农业内在潜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提高粮食综合能力,加快老桑树改造步伐。全村白茶种植面积510亩,其中300亩白茶种植在本村以外土地上,完成老桑林改造面积450亩。全村水稻、果蔬、油菜等作物播种面积1055亩,优良品种应用1055亩,测土配方施肥900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045亩,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率95.3%,全村没有出现耕地抛荒现象。三是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土地流转,发展优高农业,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村经济联合社与部分农户签订了5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引进了浙江大学后勤集团园林绿化公司来我村建立绿化苗木基地610亩,本村村民王闰明也建成了48亩红叶石楠基地,并按要求装上了喷灌设施,实现了标准化种植。

坚持农工并重的发展思路不偏移。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向二、三产业发展,使农村群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大大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臵,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为86%。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一产和三产的兴旺发展,一、三产业的发展又为二产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实现了工、农、商的协调稳步发展。我村已有86%的农民由一产转向二、三产业为主。2008年全村农业产值1531万元,三产产值279万元,其他收入25万元。

(三)抓和谐促文明,全面发展取得新进步

建制度抓廉政赢得公正信任。几年来,村委会一班人根据形势发展,始终坚持“四个文明”一手抓,建立了党组织、村委、村经济合作社等一整套村务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行为,以制度来保证廉洁。一是确保决策机制透明。对重大事项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恳谈,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才实施,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率100%。二是确保管理制度落实。以争创“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为抓手,对村级事务和财务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村务公开栏及时、全面地向全体村民公开,严格按村务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满意度为98%。三是确保监督作用发挥。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的管理和使用,对群众关心的其他敏感问题,无论大事小事,村民代表都全程参与,确保全村各项工作都在群众的监督下运行,既促进了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和谐、又保证了党员干部勤政廉洁,使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村务事业发展迅速。

抓班子带群众获取满意民心。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基层各项工作的核心、舵手,班子工作团结不团结、尽心不尽心、得力不得力,关系到村经济发展的命运。洛四房村委一班人,人人都能顾全大局,工作上互相补台,互相提醒,互相促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班子成员都深感为民之责,勤谋富民之策,团结一心共同干事,全心全意谋益民之利,尽心竭力办利民之事,带领全村经济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自身要求上,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党员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干部党员首先不做,从不向集体和群众利益伸手,通过“帮、带、扶、推、教”,促进村民共同致富,全村村民对村班子的满意率达到100 %。2001-2002年度被评为县级“五好村支部”,2005年被县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创建先进村党组织。

重预防抓引导打造平安农村。英国著名危机管理学家迈克儿.里斯特指出: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为此,在安全管理上,我们以“平安村”创建和“民主法治村”创建为契机,狠抓安全问题的预防。一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群众法律素质明显提升。二是健全完善预警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信息预警、快速联动、应急处臵机制。三是加大问题调解力度,专门设立了村综治调解室,对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农村经常出现的及时进行调处,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因小问题引发大矛盾,小苗头引发大过错、小隐患酿成大事故。四是加大社会治安管理,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全村各类矛盾纠纷发生件次明显减少。今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纠纷15起,成功调解15起,调解率100%,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无群众群体上访现象,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连续5年获得安吉县“平安村”称号。2007年被评为 “平安社区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四星级民主法制村。五是加大消防安全防范。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村经常组织对所辖范围内的企业进行生产安全检查,督促企业业主增添消防必须器材,同时利用板报、宣传画、录像等形式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制定消防规划。村还成立了义务消防队,配备了相应的消防设施。

重文化创名牌提升村庄品味。早在90年代初期,洛四房村就已经是湖州市塔山蚕种场和安吉县蚕种场的育种基地。在漫漫岁月的雕琢中,洛四房村的蚕桑生产对民风、风俗影响深远。洛四房村以蚕桑文化为耙点,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在四季园广场增建了蚕桑文化长廊,突出蚕桑文化,与原来的农耕文化相呼应。在文化教育方面,村首先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其次经常邀请教授、专家来村为成年人授课。组织村民学习理论、科技知识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提升村民的理论素养。兴建了阅览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农民书画创作室、健身路径、灯光篮球场等一批文化活动场所,组建了篮球队、象棋队、乒乓球队、女子健身双球及伞舞队等健身队伍,经常开展活动,多次参加县、乡举办的各种演出并获奖,在10月份举办的“中国美丽乡村节”上,伞舞队获得表演二等奖。除雨天外,每晚都有50余人在四季园广场跳舞,村民参与热情高涨,同时吸引了附近村的村民也来参与其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使洛四房村的文化品位有了新的发展和升华,农村文化氛围浓厚。2006年被评为市级文化示范村。

(四)重保障谋福祉,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使洛四房村村民对于各类养老保险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全村企业职工参加保险 人,村干部参加保险 人,被征地农民 人,参保率达 %。

着力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9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为96%。每年4次为群众上健康知识课,全部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农村卫生服务达标率为100%。

积极完善低收入农户帮扶措施。全村2007年低收入人口33户,72人,低收入人口占全村人口比重为5.8%。通过村干部及党员与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提供农业技术指导、信息、介绍就业等措施。2008年低收入农户脱贫28户,脱贫率85%,帮扶结对率100%,危房改造率100 %,低收入户保障水平95%,人均年纯收入超过6000元的人口比重占全村的87%。全村16—18周岁年龄段人口是57人,在高中阶段入学的人数为55人,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6%。

狠抓民风推进移风易俗。村班子成员主动做移风易俗的领头人,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不赌博酗酒、不参与迷信活动,不违法犯罪。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倡导全村村民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文明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目前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良好的文明村庄风气已经形成。2005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以净化民风、规范管理为目标,落实殡葬制度。自殡葬制度改革以来,我村就对“三沿五区”及村中心范围内的坟墓进行整治,并在村林场专门安排了一块空地建造公墓,同时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引导,努力改变村民传统思想和观念,殡葬制度改革以来,村民死亡遗体火化率100%,全部到公墓安葬,生态公墓及坟墓治理率100%。

通过美丽乡村创建,我村的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收入得到明显增加,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总体生活质量有质的飞跃,村民综合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三、主要体会

(一)加强领导是前提。在创建工作中我们体会到,领导高度重视,工作才能推动,才能统一全体村民的思想,才能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位,才能形成群策群力,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深入宣传是保证。宣传教育工作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宣传到位,人们的思想认识才能跟上,工作才有保障。为此,我们始终把宣传教育贯穿创建活动的始终,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狠抓宣传发动,搞好学习取经,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力争形成合力,积极开拓进取,切实完成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

(三)狠抓落实是关键。对照规划和实施方案,对每一项细节工作要做到定期汇报和定期检查,从支部书记到村民组长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既要兼顾创建特色,又要注重发挥地方优势;既要集中统一,顾全大局,又要发挥个人才干,尊重群众创新,真正把形成的合力贯穿到各个工作环节,切实把工作落实到末端,确保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四、下步打算

(一)以全面提高村民素质为突破口,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上台阶。村民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为此,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村民素质,积极引导和带领他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生态、绿色经济,全面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以制度创建为切入点,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有序。以完善管理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长效化,做到工作有所依,活动有据查,促进各项工作的合理化、规范化、合法化。

(三)以示范点创建为着力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现。将以示范点建设为着力点,做到典型引路,全面推广,切实加强示范点的功能辐射,拉动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推进。

在整个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创建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我们将以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实干,切实将洛四房村建设成“村美、户富、班子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共洛四房村村委员会

洛四房村村民委员会

二00八年十二月 11

第二篇:尚书圩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范文)

尚书垓村弘扬尚书文化打造精品村庄

尚书垓村位于皈山乡西北部,600多年前,因村庄农家娃杨振普官至礼部尚书而闻名,得名尚书垓。全村村域面积5.9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7030亩,竹林面积6200亩。下辖3个村民小组,325户,人口1140人,3个党小组,50名党员。

近年来,尚书垓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挖掘尚书文化,积极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一、完善基础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1、落实村庄建设规划,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完成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规划+覆盖全村,并依法报经上级部门批准实施。规划以中心村为重点,其它2个自然村通过中心村辐射联接,突出尚书文化内涵,房屋依山而建,整体错落有致,立面以白墙黑瓦、马头墙、石雕等仿古建筑为主,与尚书文化融为一体。村内各类建设项目均严格按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批,并依法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同时加大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的整治力度,提高村民法律意识,使得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村庄建设规划内无违章建筑。

2、加强村庄道路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投入60万元对县道严省线三步岭段、村庄连接道路南坞至三步岭段进行拓宽改造及石硬砌筑,按规范进行施工,标志标牌醒目,道路两侧进行

1美化绿化,种植了450多棵杨梅等行道树,设臵了32只高杆路灯。对3条进户道路进行硬化,共新铺柏油路面4600平方米、水泥路面1300平方米。投入15万元在三步岭处新建1座县内唯一的仿古徽派木质公交车停靠站。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8%,已建道路完好率达100%。

3、注重环保,加大治污力度。投入20万元按标准新建1座大型垃圾收集房,改建村主干道沿线7只小型垃圾房,配备垃圾清运车2辆,向农户免费发放332只环保垃圾筒。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每年落实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垃圾清运,由专人打扫村道及公共场所卫生。每月25号为村保洁日,专门成立巾帼保洁队,打扫卫生,美化环境。投入10万元对村内河道、沟渠、水塘进行整治加固,治理率达87%。在三步岭、中心村、工业企业、农家乐等处新建了集中式大型污水处理池3座,新建有分布式无动力湿地污水处理池23个,修复和改造污水处理池19个,铺设排污管道2500米。全村共有标准公共厕所7座,2008年建94户农户厕所,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

4、加强村庄绿化,实现绿色家园。投入10万元采购各类花卉苗木绿化彩化村庄,累计绿化面积25300平方米。在植树节期间,发动全村开展“美丽家园、绿色守护”主题植树活动;在尚书公园、休闲长廊、三步岭、主干道等处种植红枫、杨梅等450余棵,布臵鸡冠花、一串红等各类花卉1000余盆;建设1个占地3亩的花卉培育基地,专供村绿化美化,节省绿化开支;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美化农户庭院,村统一采购观赏类花卉苗木1500余棵,以“自助餐”形式由农户选领栽种,如栽不活按成本价补树

苗款。

5、加强林业保护,加大坟墓治理力度。成立由村委主任任队长,各村民小组长及部分党员骨干为成员的7人护林小分队,落实各项管护职责,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在生态公益林区2处主要入口设臵生态公益林保护标志牌。加强现有坟墓治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三沿五区”及村中心视线范围内的坟墓进行彻底治理,集中整治3起乱葬乱放事件,坟墓整治率达100%。

二、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

1、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家庭工业建设。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大户的培育,以白茶、吊瓜等经济作物种植为重点,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示范基地的模式组织生产培训,积极为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培育现代家庭工业,目前村内有以毛竹加工为主各类企业7家,毛竹特色产业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78%。新建集吃、住、游为一体的大型农家乐一家,发展特色旅游业。

2、成立毛竹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化、产业化、合作化道路。为进一步深化林杈改革,促进林业发展、林农增收,2008年成立了毛竹专业合作社,毛竹专业合作社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在充分尊重林农意愿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引导林农加入毛竹专业合作社,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现代化林业经营组织,促使林业集中经营、规模经营,解决生产经营中劳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难等问题。首批42户林农已加入了毛竹专业合作社,召开了毛竹专业合作社股东大会。

3、加强农业培训,推广新技术。2008年全年开展农民技术

培训12次,邀请县农业专家为农户进行林业、白茶、吊瓜等培育技术的知识培训,为茶农传授种茶、茶叶加工、茶叶销售一条龙服务的新技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定期播放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使从事一产为主的农户受训达到一户一人,覆盖面达到100%。通过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今年新增28名农民就近进厂上班,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率为75%;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86%。

三、发展公共事业,实现和谐发展

1、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30万元对村委办公楼和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便民服务中心,达到“一大厅一公开栏三站四室”要求,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达480平方米。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确保饮水安全。安装饮用水管道5公里,新增受益农户102户,经检测饮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100%。注重农村消防工作,制定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设有消防规划牌,建有15人组成的义务消防队,配备大功率消防手抬泵1台、消防水带2条、灭火器5只,在村2处醒目位臵设臵消防宣传标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08年前已共计投入9万元对3处危房进行改造,危房改造率达100%。

2、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家庭”创评。按照《安吉县文明家庭创评管理办法》和《安吉县首批美丽家庭创评办法》,经过自评、互评、公评、审评等四关程序,全村共评选产生村级文明家庭121户,乡级文明家庭78户;初步推荐产生县级文明家庭37户,其中推荐产生县级美丽家庭32户(占县级文明家庭户的86.5%)。

2、弘扬尚书文化。通过三年多的建设,占地约30亩的尚书公园初具规模,四周景色怡人,内有石马、金榜题名牌坊、尚书像、九曲回廊桥、老年活动室、阅览室等。2008年村又投入60万元建设了名人堂、文化长廊、尚书门楼等一系列永久标志性建筑,提升了尚书文化品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建成村综合档案室1个,配臵档案柜3只,建立健全了村档案制度,实现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目前已申报市级档案示范村。

3、繁荣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投入8万元建成永乐戏台1座,为各类文艺演出提供场所,组建了锁呐、扇子舞、秧歌等乡土文化队伍,参加县、乡文化汇演达16场次,在今年县里的美丽乡村文艺汇演中扇子舞获得了三等奖。为鼓励农民子女勤奋学习,村出台政策对考取大学本科的学生予以通报奖励。投入25万多元建成了一座标准化农村医疗服务站,设有门诊室、输液室、治疗室等科室,基础医疗器械齐全,站内全科医生、护士共3人,能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方便了村民就近就医。2008年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8%,资金能及时到位,并按时上报名册。村干部、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6%。开设健康学校,组织动员村民参加健康教育课,动员率达100%,在中心村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宣传图片。每年组织村民参加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0%。

第三篇:11玉华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做大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休闲美丽乡村

——玉华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今年初,安吉县委、县政府作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战略决策,这为全县建设生态文明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结合点,对充分增强我县的生态经济实力、弘扬生态文化的活力、彰显生态环境的魅力,从而推进农村的物质、精神、政治、生态文明的新跨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玉华村迎难而上,今年自行申报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

玉华村素有“鄣南诗村”的美誉,古代文人墨客描写玉华的诗多达四五十首,玉华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驻地玉华山得名,现有农户179户,总人口608人。鄣吴溪穿村而过,各小溪常年水流不断,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玉华村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并保持着较完整的原生态面貌,静美如画,颇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山村韵味,庙家坞“柳暗花明又一村”世外桃源般的和谐安宁更是休闲养生的理想之所;另外,金銮殿、天官坟以及昌硕大师祖坟遗址均坐落于境内。且农民书画氛围浓厚,建有书画苑一座,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属较为典型的农家休闲旅游之地。

在今年的创建过程中,玉华村紧紧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创建目标,以人为本,群策群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上下同心,并且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具有本村特色的创建之路,那就是:“做大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休闲养生基地”,创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现将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创建意识

做任何事情,思想统一是关键。中国美丽乡村创建今年是第一年,也是难得最大的一年,为使全体村民都明白我县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目的与意义,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由联系村分管领导亲自抓,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以及相关的奖励办法。有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玉华村先后数次召开了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了层层的宣传、发动,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积极响应。在此基础上,村两委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实行村两委班子人员工作领办制,排出具体的时间表,倒推逼进来抓工作。

二、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创建,提高创建效率

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仅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有别于以往的村庄环境整治,不是仅仅做好表面文章就行得通的,要立足长远做规划,要真正能体现创建的长效。为此,我村多次召集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以及村里的企业主等各方人士商量村庄的发展布局,对村庄规划进行了多次的论证,由安吉县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鄣吴镇玉华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今后村庄的建设将严格按照规划来执行。同时,为了在创建过程中充分体现

鄣南诗村的文化内涵,并且保留我们原生态的村庄环境,我们专门聘请了杭州合成创设设计事务所为我们设计村庄的环境规划,深度挖掘昌硕故里的历史文化,设计师在多次的实地踏看,翻阅有关昌硕先生的书籍,并拜访鄣吴的民间艺人、文化名人,听取村里老人的详细讲述后,“玉华十景”应运而生,在整个创建的环境提升过程中,我们都是围绕“荷塘披瀑、玉勺亲月、野渡横舟、结庐隐吏、竹篱步道、蕉荫长潭、峻伯书台、龙庭问茶、昌硕祖墓、凉亭古道”这玉华十景来做足文章,做好文章。既突出了我们的文化特色,又保护了一些原生态的古迹,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创建的工作效率。

三、资源整合,统筹兼顾,加强项目结合,激发创建激情玉华村曾在去年成功创建县级生态村,全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已达到60%以上,今年又创建了市级生态村,结合农村爱国卫生改水改厕工程,我村出资15万元用于农户建设水冲式卫生厕所、三格式化粪池的无害化厕所及化粪池湿地池联建的补助,无偿拆除村域范围内所有露天粪坑,新建了无害化公厕1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3.30%;根据个别自然村住户分散的特点,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湿地处理进行污水处理,目前已建成污水湿地处理池86个,总容积达到198立方米,污水处理受益农户136户,污水处理率为75.98%;“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无害化垃圾处理模式在我村已经运行了三年多时间,村里长年聘请有固定保洁员,负责垃圾的收集和清运,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年增长,乱扔乱丢现象已然杜绝,垃圾入箱

率达100%。

今年鄣吴镇小流域治理工程也是我村创建美丽乡村的一个结合点。玉华十景之一的“玉勺亲月”,其实是一个亲水平台,在小流域治理项目玉华段施工过程中,整个亲水平台的基础部分都与该项目做了充分的对接,既大大节约了资金,也加快了创建的进度。村里在此基础上对中心村入口处进行了荒地治理,以绿化、菜园、荷花瑭、水幕墙、石篱笆等进行点缀,建设了“玉华龙庭”主题公园,使玉华龙庭变得豁然开朗,既大气又不失原生态。

所谓“梧桐树好凤来栖”,玉华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做好项目开发文章又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结合点。通过积极争取、洽谈,邀请投资商来玉华实地踏看,上海复筑投资有限公司在安吉投资休闲项目考察中,一眼就相中了玉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优美的自然风貌,以及这儿淳朴的乡村风情,总投资一个多亿的“龙庭〃心家园”项目顺利落户我村,项目主要是利用玉华龙庭原生态的山村美韵和文化底蕴发展休闲养生及文化创意产业。在此次美丽乡村创建中,上海复筑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案也提前加以运用,村口的停车场、玉华山楼的设计即取之他们的设计方案,这样既可防止项目进驻后的重复投资,也能加快项目的落地建设,可谓一举两得。

四、扬长避短,强势推进,以创建为契机,带领群众致富 美丽乡村创建的最终目的,是要带领农民致富。玉华村是个典型的山区行政村,林地资源丰富,共有林地7300亩,人均拥有林地12亩。近几年玉华村通过林道建设、毛竹低产林改造等手段,不仅打造

了2000余亩毛竹高效林示范基地,年人均增收200元,而且今年还被评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玉华村开办的4家竹帘厂和1家拉丝厂,安臵劳动力近百人,年人均收入在12000元以上。中药材的种植一直是我们玉华种植业的一大特色亮点,今年在原有元胡、贝亩等品种基础上,又成功引种了20亩杭白菊,每亩净收益2000元左右,我村的中药材种植也达到了近210亩的规模。同时我村的养殖业发展也居全镇之首,年产10万羽竹林放养鸡,深受上海、杭州等地客商的青睐。自开展美丽乡村创建以来,群众自发参与生态农业、休闲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此村里专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兴办家庭工业的奖励制度,对于当年兴办的农家乐业主、家庭工业户主一次性给予5000元的奖励。今年12月初,玉华村第一家农家乐—龙泉山庄开张营业。受昌硕遗风影响,我村爱好书画的人比比皆是,书画夜校也应运而生。今年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与我村开展共创美丽乡村结对,利用暑假期间开办了书画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学员的整体水平,如今夜校的学员每年为扇子厂画扇面,最多的一年收入可在一万元以上。

通过创建美丽乡村,我们有几点体会:

一是心要齐、劲要足。美丽乡村创建任务重、工作量大,村班子是火车头,要统一全村上下的思想认识,不定时召开会议,讨论创建工作细节,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实行责任分片承包制,将工作与年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起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要发动群众主体参与。创建单靠我们村班子四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调动全村群众的积极性,把心拧在一起,在政策处理、房屋拆除、围墙粉刷等各个阶段,全村百姓都体现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集体意识,支持村里的创建工作。

三是要做好项目结合。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我们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多的资金投下去,到底能回报我们什么?通过一步步的探索,我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那就是要做好项目的结合,发展文化创意和休闲产业,把城里人引进来,让村民搬出去,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富裕了村民的腰包。

美丽乡村创建,我们克服了资金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的多种困难,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所有的创建任务,但离县委县府提出中国美丽乡村的十六字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玉华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美丽乡村!

玉华村党支部、村委会

二OO八年十二月

第四篇:村创建美丽乡村情况汇报

***村创建美丽乡村情况汇报

***村地处***。全村现有 *个村民小组,***户****人,共有党员**名,*个党小组。主要以劳务输出和种植、养殖为主要产业,20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荣获**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市卫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市先进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年**市委市政府授予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生态经济型新农村示范村为目标,稳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在协调发展、村强民富、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等方面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组织,深入宣传,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积极创建市级美丽乡村。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合理规划。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多次调查研究,讨论座谈,多方征求意见,结合本村地理位置、土地情况、产业结构等制定了发展规划。对深山居住的农民实施搬迁,建立了3处移民点;对泥泞土路、出入不便的村主干道、居民小巷进行了水泥硬化;对主干道安装了路灯、并实施绿化美化; 1 合理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养殖业;对街道进行整治,做到宽敞干净整洁。经过多年的努力,村庄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居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建设。村两委班子根据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筹集资金1500万元,建立了70户259人的移民搬迁点,解决了居住环境问题,成为我村一处靓丽风景;筹资160余万元,实施主干道和居民小巷道路改造硬化、饮水、亮化等工程,解决了村民方便出行、生活等问题;筹措资金220万元,对街道进行了整治,实施了绿化、文化项目提升等工程。现在村主干道进出畅通,路面全部硬化,村内巷道硬化基本完成,路网布局合理。农户饮用水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饮水安全达到全覆盖,居民基本生产生活用电保证率达到了100%,土地、山林全部完成了确权登记。合理配置建造了村庄内公厕7座,做到了专人管理,保持干净整洁。

三是建设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2012年,经过努力,先后筹资108万元,建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农村幸福院、村卫生室、文化娱乐广场、村民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设备齐全,规章制度健全,活动经常。村民普遍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村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全村5户五保户,实现了五保 2 供养,学前一年儿童全部入园,适龄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达到了全覆盖。

二、因地制宜,努力增收,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几年来,村两委班子认真规划,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模式。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我村耕地面积2309亩,林地7137.5亩,主要以劳务输出、干杂果种植和家畜养殖为主导产业,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花椒、核桃、蔬菜为辅,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本村主导产业占产业收入达到了75%以上,对本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

二是努力增收,发展规模产业。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村两委班子的责任,积极发展规模产业。全村规模养殖户13户,在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带领下,规模养殖户不断增加,提高了部分村民收入。本村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并高于本县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上。近三年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本县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

三是产业带动,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本村实际,村两委班子积极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2017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椒种植,在原有花椒1460亩的基础上,新栽花椒366.4亩。同时成立宝鸡市渭滨区晁凤花椒农民 3 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学习先进经验,动员群众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搞活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利用地域、气候条件,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利用离市区近的优势,发展牛、羊、猪、鸡等规模养殖;利用城乡结合部位,鼓励村民到市区自主创业,进行多种经营;利用在外工作人员,搜集信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村两委班子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产业带动,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

三、整治环境,建立长效,扎实推进土坯房屋拆除

我们按照“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了***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一是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经过持续环境综合整治,我村道路、房前屋后、墙体周围干净整洁,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了路灯,适宜绿化地段、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绿化美化,树种丰富,农家小院环境优美。我们以全长1050米的主街道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建设有村史村情墙、商贸一条街、文化传承墙、民俗风情墙等,体现了晁峪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修建仿古式文化墙140 米, 外围墙水泥粉墙716㎡, 围墙仿古式围墙拾脊230米,仿古式广场前文化墙31米 ,粉刷墙面6800㎡ ,水渠加盖板480米,水泥硬化580㎡, 桧柏(高2米,全冠)300 株, 白皮松(2米高)6株,绿化回填土方(深度50cm)453m³,通过整治达到了效果。

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我村设置了公益性岗位,目前配备了卫生保洁5人、绿化养护和公共设施维护2人,已从事其工作7年时间。我们认真抓好这类服务队伍管理,完善考勤制度,保证街道、各组巷道路、排水渠、村内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干净整洁,环卫设施、公共设施完好。村内合理设置了垃圾站(台)、垃圾筒,做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得到了全面整治,畜禽粪便得到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我们以村民小组长为各组“三堆”巡查清理责任人,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建立“三堆”清理长效机制。

三是扎实推进土坯房屋拆除。土坯房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实施拆除。我们以区、镇党委和政府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为契机,积极安排部署,多次进行思想发动,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宣传土坯房改造拆除政策,做拟拆除户思想工作。积极组织,统筹安排,分类施策,制定措施,建立台帐,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分组到户,做到拆除户满意,拆除土坯房220余户,保证了土坯房改造拆除工作稳妥推进,进一步美化了整体环境。

四、注重教育,倡导文明,建设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近年来,村两委会不断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倡导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注重教育,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多年来,村两委班子注重农民教育,积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 5 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 深入学习宣传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增强了自我教育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策水平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四位一体”、“基层党组织提升年”活动,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学习科学种养技术,提高务农技能,培训数量逐年增加,今年举办了种植、养殖培训班3次,共330人次。

二是倡导文明,不断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组建了文体活动团队,建设了3个文化活动广场,游园1处,设置了文体器材,每天由村上组织广场舞,村上组织或自发进行经常性文体活动。教育村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崇尚生态文明。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村风民风淳厚朴实、文明和谐。“十星级文明户”宣传全覆盖农户参评率高于96%,悬挂了“星级文明户”标识,统一了悬挂位置,大力宣传“星级文明户”先进事迹。

三是和谐稳定,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心、民心,积极引领全村人员发展各项事业。班子结构合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村“两委会”引领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强。我们积极进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到位,新农村建设、农村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落实措施。今年无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 6 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票否决事项。通过几年来的建设,我村民主法治健全,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安全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村村民委员会

2018年5月10日

第五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范文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我市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重建绍兴水城,重构绍兴产业”的战略部署,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促进农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实现了美村和富民两翼齐飞。

一、坚持科学规范,争创农村治污新业绩

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实,创新政策举措,扎实有效推进。全市共完成新增治理村527个,新增受益农户20、17万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各级各类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两次组织开展全市性工作督导活动,推动工作落实。组建市县两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团,共有专家126名,及时开展指导服务。举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类业务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二是加快项目进度。全市以县域为单位,全部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完成543个村的项目图纸设计。专门下发文件,加强对规划设计单位委托、终端设施及主要建材采购、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等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全市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开展了主要材料招标采购。坚持科学治污、典型带动,扎实推进市级3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建设,试点推广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等7项先进适用技术。三是确保工程质量。编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手册》,制定实施质量巡查、材料检测、招标采购、专家指导、月报统计、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设计指导性意见(试行)》,严把图纸审核关、材料质量、施工建设关、技术工艺关、监理监督关、验收评审关等“六关”。新昌县推出“一团一牌一碑一网一考核”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全市共整合落实15、2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市财政落实7500万元专门用于市本级的以奖代补。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中,新昌县、上虞区进入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第1类县(市、区),其中新昌县获全省第7名。全市各级广泛组织开展“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支持和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认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捐款超过3、5亿元。

二、坚持建管并重,展现农村社区新风貌

以村庄环境美化为目标,全面惠及和精品培育并重,加快建设和加强管理并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打造江南新水乡。一是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在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基本实现“轮一遍”的基础上,按照全域覆盖的要求,结合“双清”、“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工程,以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名胜景区、城镇周边为重点,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村庄整治水平,目前诸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专业化、社会化保洁机制,积极采用舆论监督、行政问责等手段,深化农村环境整治保洁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如柯桥区从拓展“洁净乡村”竞赛活动、完善“双最”评选办法、启动庭院整洁户评选、区级领导挂职城乡环境“三长制”、加大奖惩力度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二是深入开展“四级联创”活动。以美丽乡村先进县、先进乡镇、精品村和美丽农家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年有12个乡镇、16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先进乡镇、精品村,全市建成各级美丽农家3、9万户。嵊州市围绕建设“和美越乡”,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名人圣地等美丽乡村示范区,成功创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三是有序推进空心村改造。选择村级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实施改造愿望强、村内空心区成片面积较大且旧房占比高、村集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项目能实现资金平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或节余的村开展空心村改造试点。全市当年新启动106个村开展空心村改造试点,累计完成27个村,完成改造面积1300亩,其中退宅还耕250亩,已安置农户近3000户,探索形成了“原地改造”、“土地收储”、“退宅还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模式。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全市确定了14个市级试点村(其中新昌县、上虞区的4个村被列入省级试点),各试点村因地制宜,在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确定了太阳能生态处理、自然堆肥等不同方式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诸暨市赵家镇采用沼气生态池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模式,建造完成160立方米的太阳能堆肥仓,可消化解决450人口一年的生活有机垃圾。

三、坚持人文特色,丰富村庄建设新内涵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历史文化传承弘扬的过程,通过深入系统发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深化和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一是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完成省第二批5个重点村、21个一般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省审评;确定第三批10个市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培育村。同时加快第一批省级重点村、一般村和第一、二批市级重点培育村的建设。全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共完成顶瓦修补4、57万平方米,墙体加固3、45万平方米,立面改造16、52万平方米,修复构件2974个,整体拆除不协调建筑2、11万平方米,修复村内古道31、4千米。二是加快农村文化培育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重要载体,按照“五有三型”标准建设,整合行政村现有文化阵地,建设农村文化综合体,全年全市新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73家。同时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菜单式”活动,明确了一批法制宣传、科技普及、安全教育、健康知识、文艺活动、礼仪礼节、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活动项目,努力提高农村文化礼堂实效性。推进农家书屋和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店建设,新建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店6家,累计建成35家。三是开展花卉进村庄试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花卉进村庄活动,倡导在村庄内路旁、树下、广场、隙地、门前、庭院广泛栽花栽果,培育建设一批体现当地文化传统、产业特色的花卉街巷、花卉公园、花卉之家,大力弘扬花卉文化,使种花、爱花、赏花蔚然成风。全市共有31个村开展花卉进村庄活动,10个村创建成首批市级花卉村庄。如柯桥区的王坛镇东村村利用农业产业基地优势,分别以梅花为主要花卉,打造花卉村庄,形成村庄新特色。

四、坚持创业创新,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优化农民创业环境,加快“美村”、“富民”的有机结合,把地域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经济、民宿经济、农事体验、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村新型业态。市政府专门出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扶持政策,全面实施乡村旅游“1112”工程,计划培育2000家乡村旅游特色经营户(农家乐经营户、越乡民宿、家庭农场)。诸暨市赵家镇依托美丽乡村先进乡镇创建,兴建农村电子商务园区,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其中最大的一家电子商务开业2个月就完成农产品销售200多万元。二是创新土地制度。积极推进以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柯桥区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实现农村宅基地跨村流转,允许农村宅基地在坚持“一户一宅”、法定面积和接收村同意的前提下,在镇乡域范围内调剂、购置。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发证工作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全市农房确权登记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建设,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物业经营、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多种发展模式,增强持续增收能力,鼓励村集体通过整理、收购、置换等途径,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和村庄整理节余土地,建设各类物业项目,使物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稳定而持续的收入来源。

【范文二: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荷莲村是务垟办事处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近年来,我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林水相依、绿水相融”的宗旨,带领村民积极开展创建美丽乡村活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鳌江镇荷莲村地处鳌江至平阳104国道中段北侧,村地域总面积780亩,其中耕地面积350亩,山地面积160亩;户数257户,总人口为870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供职于周边企事业单位,人均年总收入达到13575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环境水秀风光。

荷莲村设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39名。党支部和村委会共有13名(其中聘请5名)成员组成,两委班子结构扎实,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村民团结和睦,勤劳俭朴,村风进步。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春泥计划”实施工作先进村、温州市文明村、温州市“森林村庄”、温州市卫生村、温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温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示范点、温州市文化示范村、温州市2009村级计生“513”计划创建先进单位、平阳县“十百”工程先进集体、平阳县首届“十大魅力乡村环境优美”奖、平阳县“森林平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创建情况

近年来,荷莲村两委会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创建美丽乡村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

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十分重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的荷莲村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创建工作。在明确创建领导班子后,村两委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一系列的制度。同时通过村民代表会、党员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工程的目的、意义和目标,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著名的生态村参观考察,通过这些活动,统一了全村群众的思想认识,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形成了干群同创的局面。

(二)建设过程

荷莲村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不断加大村庄建设力度。在创建活动中,荷莲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花大力气进行解决。一是建造全村排污净化工程。荷莲村原有一座生活污水处理池,2011年再投入资金15万元新建一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利用两座污水处理池对全村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拆除所有的露天粪坑,家家户户均埋设排污管道和安装座便缸,彻底解决了乱排污水现象。二是硬化了全村的道路。从2007年开始,我村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100多万对本村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改造全村范围内道路,共发展通村公路硬化路面10000平方米,村内次干道硬化路面2400平方米;修缮河堤600米;设置河边安全护拦550米,新建路灯120盏,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三是做好饮用水工程建设。通过自筹资金和上级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蓄水池,做好管道的更换工作,切实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四是加强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对村庄范围内的露天粪坑全部予以拆除,并投入40多万元建造了生态公厕2所,蓄粪池2个,进行覆绿,在全村范围设置85个垃圾箱,配备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全村垃圾分类、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工作,对生活垃圾实现日清日运,保持村容村貌整洁。五是加强村庄绿化建设。近年来我村先后投入了70多万元用于村绿化及公共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内主干道旁新建花坛30多只,对村空闲地进行绿化,覆绿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在道路两旁种上花木,对违章建筑拆除地段进行复绿,真正做到见缝插绿、折旧建绿。同时建立一个小型式公园场所、标准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户外体育健身场所等设施,土地得到合理利用。2011年,为了响应县政府“森林平阳”的建设方案,也为了进一步打造“森林荷莲”,我村在塘河河边开展租地种树项目,目前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六是提高村民素质。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荷莲村更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阵地,充分利用基层党校、村民学校等阵地,对村民开展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生活的素养;抓教育,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保洁制度、长效管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了全村环境卫生保洁网络,使荷莲村的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的行动。

三、美丽乡村创建成效明显

通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开展,不断抓好软、硬环境的建设,荷莲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今的荷莲村,村域内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成为了宜居宜业新荷莲。

四、下一步的创建工作计划

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继续完善我村的基础设施、绿化环境建设,同时在送香浃边修建生态园,开展因地制宜的农家乐项目,美化环境的同时增加我村的经济收入,带动我村经济发展。

【范文三: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三岔河镇新口村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处,与湖北团山接邻,交通便利,经济实力强劲,人居环境优美,村风文明淳朴。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3803亩,农户752户,总人口2924人。2014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结合我村实际,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改革创新理念为指导,围绕“四美一化”建设目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现将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抓好美丽乡村创建的宣传发动工作,召开美丽乡村建设群众动员大会,同时通过广播、宣传栏等方式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新增四块宣传橱窗,每月召开四次广播会,大力宣传环境卫生和文明创建,激发农民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做到全村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

二是召开党员群众会,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讨论研究,拟定了一个符合村情民意的整体规划和工作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编制已经完成初稿。

三是是统筹使用好各类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争取财政资金引导。二是全面整合涉农项目。争取部门支持力度,对所有涉农项目进行梳理整合,积极向国家、省申报建设项目。三是争取外援资金。加强与在外知名人士的联系、联谊,引导在外知名人士,对家乡的建设鼎力支持、无私援助,为创建工作争取更多的外援资金,为完成“规划”和“目标”筑牢坚实的经济基础。四是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村民围绕房屋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筹资筹劳建设美丽乡村。

四是突出村民自治管理。完善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各类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农村新型组织体系。加强“党支部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委会执行、村民组织监督”的自治模式。大幅提升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

五是因地制宜,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与日常各项工作相结合,为创建工作打下基础。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环境整治、公路、改水、电网改造、危房改造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约100万,完成总进度的85%。完成了集镇码头道路硬化延伸600米;码头街道损坏路面重建500米;改造隔离花坛8个;集镇码头亮化路灯整修50盏,2500米。新修田间碴石机耕道1500米;完成了老年文体活动中心新建;完成了村部整修改造;通过村民自治,发挥组长作用,农户自筹资金,疏理了全村2万米的毛沟斗渠;挖机疏通主干沟渠2000米。

产业发展方面总投入28万。发展蔬菜面积100亩;发展葡萄园面积20亩;新增养殖水面200亩;加扩蔬菜面积100亩。准备将新发展的两百亩南瓜,打造成“一村一品”。

环境整治方面投入25万。一是生活垃圾清理。修建回收仓库,逐步建立垃圾分类、废品回收体系;成立保洁员队伍,建立长效机制;集镇码头新增垃圾围和转运垃圾车辆;

2、养鸡场的粪便处理。6个养鸡场建高标准鸡粪发酵密封池6个。

启动的项目有集镇防控体系建设和电网改造。针对集镇码头有流窜作案的盗窃行为,准备在集镇码头安装摄像监控6处。本打算十月份完成,但因为资金不到位,被搁置。针对西线电压太低,灯都不太亮的问题,准备在集镇电力保障上增容改造,一是增容300千瓦的变压器一台,二是更换原老化线路3000米。需要投入资金32、5万元。现在已准备好电线杆两百多根。

下半年工作安排:

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按创建规划方案有序进行,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缺口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筹资筹劳。

明年工作重点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和文明创建力度,主要是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通过“道德讲堂”、“五好家庭”评比等活动的开展,树立道德模范典型,形成争先意识,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行为文明。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危房改造指标,完成部分危房改造。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下载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洛四房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昌村创建美丽乡村工作安排

    新昌村创建美丽乡村工作安排 一、 环境优美 1、 绿化带(中心村区,新昌至天井坞道路及防洪堤); 景点(王家井、塘坞口、车站)合计需投资35万元。已实施王家井和塘坞口景点,已投资2.7......

    美丽乡村(高原村)

    虹口乡高原村 虹口乡高原村地处都江堰市虹口乡北部,距离都江堰市区21公里,离虹口乡场镇3公里,属典型山区。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建有5个安置点和1个集中居住区,372户,850人。高原村......

    美丽乡村活动驻村工作总结

    美丽乡村活动驻村工作总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丽乡村活动驻村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针对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农业......

    创建美丽乡村自查报告

    一、加强领导,制定创建方案 “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创建工作启动后,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各村民小组成立了执行小组,为“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的创建提......

    美丽乡村创建汇报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中国美丽乡村论坛交流发言材料 中共安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唐中祥 2010年10月29日下午1:30 美林度假村1号会议厅 尊敬的各......

    美丽乡村创建总结

    永康市龙山镇下奠口村地处永康市东北部,距市区25公里。全村110户,总人口327人。近年来,随着村庄整治,“三清四改”,村庄绿化各项工作的逐步落实,下奠口村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全面......

    美丽乡村创建情况总结

    XX村“美丽乡村创建”情况总结 XX村共有村民XX户,总人口数XX人,其中党员XX人,村“两委”班子XX人。该村共有土地XX亩,其中果树XX亩,农民以种职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年均收入X......

    2014年美丽乡村创建阶段性工作总结

    2014年美丽乡村创建阶段性工作总结 2014年美丽乡村创建阶段性工作总结200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浙江安吉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长篇通讯,这是首次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