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试模与模具验收技术培训小结
“科学试模与模具验收技术”培训小结
4月27日有幸参加了华南注塑技术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余成根教授讲授的“科学试模与模具验收技术”课程,学习了科学试模与模具验收技术的核心内容。余教授授课生动,旁征博引,信息量较大,培训效果良好,课下体会反思,现汇报如下。
1、本次培训系统学习了科学试模目的、试模流程、国外试模主流技术、试模工艺参数设定、模具验收标准及方法等内容,深入剖析了国外试模八大内容及试模过程中需检讨的十大内容,并以宝洁公司的试模规程,艾美特等知名企业的产品作为经典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本培训课程使我重新认识了试模的重要性,深刻领会了试模方法及精要,为公司PC成品性能测试模具的试模验收、日常使用维护保养提供了借鉴方法,特别是对于测试样条的制备规范、样条稳定性控制方面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内容,后期将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研究进胶平衡性、保压工艺、锁模工艺、冷却工艺等工艺参数对测试样条品质的影响,经验证、归纳、提炼,形成标准化的测试样条制备方法,避免盲目调机,可作为分析部门、研发部门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资料。
3、PC属于高分子领域,下游终端客户中注塑或挤出品生产厂家占比居多,这对售后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较高要求,需要熟悉甚至掌握原料性能,模具结构、注塑机操作、注塑工艺及缺陷分析与改善技术等专业知识。目前公司欠缺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改性加工、模具及流道设计分析等专业人才,现有技术人员从业时间短,经验明显不足,已严重制约产品品质提升、产品推广试用等工作的推进。建议加速吸纳业内资深专家,以老带新,内培外引,通过现场技术服务练兵,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专业功底的技术服务团队,保障PC试用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4、大风公司现有加工成型设备配置少,难以切实有效开展材料应用性能评价工作。建议依托售前售后技术服务,结合市场推广情况,逐步配置各型注塑机、热流道模具等现代化专业设备。
工程中心 邱琪浩
2014-5-8
第二篇:冲压模具试模安全规程
苏州精亿捷冲床试模安全规程
一、(1)非模具调试人员严禁操作
(2)二人试模时必须分清主担当负担当
二.(1)架模准备:清扫冲床前地面,测量模具大约闭合高度,打开冲床汽阀打开电源(暂不打开马达)
(2)使用叉车前确认拨叉是否牢固,叉模具边缘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搭边,确保在移动时安全。移动模具时身体任何部位不得处于模具下方。
(3)叉模时叉车接近台面前在升高,模具推入冲床台面时应二个人同时喊话用力,将模具拉入冲床台面,架模位置尽量使冲床和模具压力中心重合.(4)初步调整冲床滑块高度在开机,点动滑块至上模座大约5MM—10MM时确认冲床钟点盘再次调整滑块高度。
(5)冲床点动致六点时开始锁模,锁模垫块不应低于被锁模板高度,但也不能太高,先锁紧上模后在下模半锁紧,完成后用扳手敲击压板确认是否锁紧.(6)在开机前主担当须口头询问其他人员是否可以开动机床,得到准确答复后在开机。必要时再次用扳手敲击压板确认是否锁紧.三.逐步调整模具闭合高度,除复合开料、单纯冲孔模不用打死外,成形、刻印须滑块下到到最佳闭模状态,锁紧下模。严禁滑块压紧模具时调整滑块高度
四:在冲床上需要身体部位接触模具内部维修时,应按下冲床急停蘑菇开关,关闭冲床,在模具内放60*60*80高度的安全块,确保万无一失在进行。完成开机前务必确认取出安全块维修(45#钢外部喷黄色油漆)
四.拆模时先上升滑块高度在打至下止点松开压板,及时取下压板点动上升滑块,确认安全后打至12点在拆模,试模完成后关闭气阀及电源。搞好现场5S.制定:皇甫启武审核:
第三篇:模具维修、改模及试模程序BSMP-N751-12
模具维修、改模及试模程序
1.目的为提高公司产品品质,加强修模、改模效果追踪及进一步改善,协调生产部、质量部、技术部之间的运作,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产品的修、改模及所有新、旧模的试模。
3.职责
3.1技术部:及时出具各种资料并跟催修、改模试模进度;
3.2质量部:提供修模样件及各种资料,确认试模产品是否符合客户标准;
3.3生产-设备部:应严格按照既定方案或图纸完成修、改模工作;
3.4生产部:确保需修改的工模及时送达维修地点,并负责安排修改后的工模进行试模;
4.流程
4.1修模、改模的时机:
4.1.1工厂质量信息反馈涉及的修模、改模事项,质量部修模或改模的有关资料及样件提交至技术部,由技术部主导与生产-设备部商讨修、改方案。
4.1.2在产品嫌弃策划过程中,涉及修模、改模事项,由技术部主导与生产-设备部商讨修、改方案。
4.1.3生产部和质量部在生产过程中,因模具而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由生产经理确认是否需要修模、改模,要修模或者改模的,由生产部主导与技术部商讨改进方案。
4.2修模、改模方案的确定:
4.2.1确定修模、改模方案时,技术部应参照交货期的需要、产品外观及功能方面的限制;
4.2.2生产-设备部按照工模结构的特点,与技术部共同商讨改进方案,如有不同意见,应立即提出修正方案,4.2.3综合两个部门的意见后确定修模、改模方案,由生产部或技术部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4.3修模、改模的执行步骤:
4.3.1技术或生产部根据确定后的方案填写《报修单》,并附样件,涉及装配结构内容的需要附上必需的产品图纸及相关配件;
4.3.2技术或生产部将《报修单》送生产-设备部主管签收,并要求回复完成时间;
4.3.3修模或改模完成后,生产-设备部填写《试模通知单》,通知生产部安排试模;同时填写《报修单》,写明完成日期、维修要点及修模费用,交由质量部确认结果;
4.4试模执行步骤(含试新模):
4.4.1凡新模和经过修改过后的工模,原则上均要求试模,如属省模,由技术部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试模;
4.4.2生产-设备部填写《试模通知单》交由生产部,要求生产部回签试模时间后,通知技术部和质量部试模地点及时间;
4.4.3生产部应及时尽量在回复日期内完成试模,如确因生产需要,无法按时试模时,需要通知相关部门,并更换试模时间,技术部负责试模追踪;
4.4.4生产部在开机试模时应通知技术部、质量部负责人,由其派人或亲自参与试模;
4.4.5试旧模时,生产部将试模产品交由质量部验收,由质量部填写《报修单》验证修模结果;试新模时,技术部做初步验收;
4.5.6技术或质量部对试模产品验收后,应在4H内发出《试模报告》,验收不合格之产品,质量或技术部应再提交修模、改模资料至生产-设备部,对工模进一步修改;
第四篇:小学劳动与技术培训个人小结
小学劳动与技术培训个人小结近日有幸,参加了这次由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培训。通过为期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其实,在此之前,我对这门课程了解得并不多,也不够深入。我之前认为,这门课并不值得重视,课堂组织难度大,在学校属于吃力不讨好的类型。大家都不重视,很多时候都被其他的课占用了。通过学习,我知道这门课的课程性质和其他课一样,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都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起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观摩学习四节优质示范课,我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各位老师在课堂上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难点。可以说,这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这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堂,这才是学生能真正获得发展的课堂。
通过学习,我自己也有了一些启发。我觉得在学校,虽然劳动与技术课不受重视,但是我要把它重视起来,让学生把它重视起来,让它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第五篇:试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试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子曾曰
首先,从科学与技术所面对的对象来看,科学主要面向的是自然界未知领域,是自然而然的世界,科学主张或竭力减少主体的干预,突出对象的客观实在性;技术面向的主要是自然界中已知的世界,是“为人”的世界甚至是人造的世界,强调人对世界的参与、控制、改造,突出主体的能动性。当然凡事不可极端,未知与已知并非绝对,绝对的未知不可了解(甚至不知其存在),绝对的已知又不可能存在,所以有时科学、技术的对象又那么接近、那么一致,比如医学和医术的对象都是人。如果世界、事物、现象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视为一个“已知—未知”系统,那么科学的对象更倾向于未知的部分、侧面、角度,技术可能偏重于已知的部分、侧面、角度。
其次,从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的目的的角度来看,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认识、揭示、预测客观世界及其发展,从而获得有关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将直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技术实践的目的在于利用客观规律干预、调节、控制、改造自然界或创造人工世界、人造物,使其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但直接丰富的是人的物质财富。从间接的角度看,无论科学是为满足人的好奇心、求知欲还是了解上帝的意图;无论技术创造的是衣、食、住、行的物资,还是艺术的载体、科学研究的仪器和工具,他们的“终极”目标无疑都是为人的。科学与技术的目的是“大同小异”的。当然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加剧,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现象,但那与目的无关。
再次,从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所采用的方法来看,科学研究活动因其是以未知世界为对象,揭示客观规律为目的,所以它常采用归纳、实验、数学—演绎、假说—验证等方法;而技术实践是以已知为对象,利用客观规律来调控外物,所以它常用的方法有分析、设计、操作、方案—试验等等。也有学者强调,科学方法具有“从特殊到普遍,从具体到抽象,从整体到分析”的特点;而技术方法“从普遍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从要素到综合”。
最后,从科学研究和技术实践的成果来看,科学的成果是客观规律,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当然客观规律客观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历史”问题,但科学活动却把“唯一”正确的结果作为追求目标,同时,在科学活动和结果中蕴含着“精神气质”;而技术实践的成果是自然界被干预、改造了以后的状态和人造物,技术活动总希望获得的有效技能、方法、途径越多越好,在技术实践中也体现了“技术精神”。
最最后,科学精神与技术精神显然不同。科学精神和技术精神是如今的一个时髦的话题,但结论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科学精神包括求真、平等、自由等三个方面,这虽与众多学者的见解不尽相同,但也并不很矛盾。而技术精神似乎可以包含着对自然的利用、控制、征服的肯定,以及对效率、有效性的追求。但似乎人们对科学精神更多的是赞扬,而对技术精神不仅阐释者很少,并且多是诋贬之词。这更多的涉及的是科学的价值和伦理的问题,是否恰当姑且不论,但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