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淄博市农机安全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淄博市农机安全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农机局安排,淄博市农机监理站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并迅速成立了调研小组,先后到沂源、淄川、桓台、高青等区县对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农机手(户)进行了座谈,并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工作交流,查阅了大量资料,认真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保证了调研数据和情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现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机安全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机监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安全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组织开展了“文明监理、优质服务”活动,在科学管理上花力气,在安全源头上下功夫,在基层建设上投力量,在治本措施上出新招,努力构建安全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三大防线。在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牌证核发,层层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不断加大田检路查力度,深入开展农机安全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截止2007年12月底,全市各类拖拉机保有量28168台、挂牌数8693台、挂牌率31%。
二、主要工作
1、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责任制。年初市站根据市局与省站的布置与要求,结合全市农机工作的实际,研究确定了全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年度任务目标,实行市站与区县站签订农机安全年度目标责任书,区县站与乡镇站、村、农机手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全市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四级安全管理网络。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建设。几年来,我市开展了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农机监理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活动,先后制定了《农机监理业务工作流程》、《农机监理人员行为规范》、《农机事故倒查规定》、《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10多种有关牌证核发管理、安全技术检查、执法监督检查、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等规定,明确了监理业务工作岗位设置及责任要求,从制度上制约和规范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开展。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市区县农机监理系统,始终把宣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作放在首位,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机手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搞好三个结合、一个发挥,一是把宣传教育和目标管理相结合,二是与年度检审结合起来,利用年检时间人员集中的有利时机,向机手以案释法,三是和开展农机安全专项集中整治活动相结合,利用田检路查与机手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四是把每年3月份(年检前)确定为全市农机安全宣传月,充分利用集市咨询、黑板报、发放明白纸、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宣传形式,提高了全社会的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普及,扩大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的影响面。
4、开展“文明示范”窗口活动,提高农机监理服务质量。几年来,以部、省、市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行风评议”等活动为契机,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制定了《便民服务十项规定》推行了政务公开、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社会监督制等,简化办事程序,方便机手。开展了办牌证到村、检审到村、安全宣传到村、技术服务到村,实行零距离服务,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广大机手的好评。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机手满意率达到97%,桓台、淄川、高青、沂源、张店五区县分别被评为部、省、市级“文明示范”窗口单位,本站被评为全国农机监理行风评议先进单位。
5、“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为目标的全省“十百千万”示范活动,经过两年努力全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已创建农机示范乡(镇)13个、示范村72个、示范户312个。为基层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加强年度检验,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技术状况。年度检验工作是法律法规授予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加强农机监管,保证农机安全作业的重要措施。各区县根据各自实际,总结出“重心下沉、进村检审、方便机手、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机手自觉年检的积极性,为改变过去对拖拉机“眼看、手模、耳听、锤子敲”的传统检测模式,经过两年的设备的考察、试用及资金的争取,今年在全市全面推广使用检测仪器、检测机车,提高了检测质量,消除了事故隐患,使全市的农机检测水平得到了突破性进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7、开展农机专项整治,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近年来,各级农机监理机构,克服困难,根据不同季节农机作业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整治检查重点,对“黑车非驾”和违章载人、人货混装等行为进行整治。市区县积极探索乡村道路安全管理新模式,加强与公安、安监等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加强合作、部门联动,市农机局、市公安交警、市安监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拖拉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促进了全市农机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
8、建立全市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全面提升农机管理水平,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市农机监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为全市监理业务办理、信息传递等,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对掌握上下工作动态,提供了极大帮助,实现了资源共享。
9、拖拉机“交强险”实现了全市统一。最大限度的确保了机手利益,增强了出险后机手的自救能力。
三、存在问题
1、对农机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有的区县、乡镇政府未将农机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范围。
2、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率、年检率不高,违法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现象仍然存在。
(1)农机监理的执法手段薄弱,执法环境差,是导致挂牌率、年检率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对违法、违规的人员及车辆,没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缺乏应有的力度,而且一年弱于一年,违章者不但得到相应的处罚,反面得到了经济实惠(不交任何费用),示范效应导致违章者日渐增多,守法者日渐减少。通过调研,普遍反映存在三个方面问题:首先农机执法缺少法律依据,农机监理法律法规存在缺失和不足,《道交法》只规定了拖拉机该谁管,却没有如何管,怎样管的实施细则,只赋予了农机部门对拖拉机实施牌证管理的行政许可权,却没有对该许可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的职权,监督手段严重缺失,路查权、扣车权、处罚权规定不到位;二是《道交法》实施后,给农机监理工作造成的困境,基层农机监理人员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不干是不作为,干了可能又是乱执法,农机执法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举步维艰。其次是《道交法》实施后,农机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管理上的相互配合还缺乏一个有效的配合合作机制,远没有形成足以震摄违章的合力。由于相关配套法规没有出台,农机没有上路检查权(指乡村道路外),没有公安交警的配合,农机监理只能望路兴叹,而由于警力不足等原因,交警对边缘地区疏于管理,目前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管理,面临公安无力、农机无权的管理“真空”状态,违法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蔓延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助长了无牌脱检行为的发生。
(2)机手对年检收费认同程度底,农机手感到经济负担沉重,削弱了机手对挂牌、年检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汽车类型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尤其是小型拖拉机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等原因,在短途运输市场所占分额大幅削减,有着逐步退出运输市场的趋势,经营拖拉机的收入降低,据调查拖拉机作业收入不齐,其收入与所在地区经济状况及机手的经营能力有很大关系,在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机手在万元左右,欠发达地区年收入只有二、三千元,燃油费上涨相对机手不堪重负,而农机、交通、税务、工商、保险等相关部门向机手收取的各项费用逐年提高,如农用小型拖拉机公路养路费,国家规定按4个月交纳,(共计400元左右),但区县交管部门都按全年12个月征收,因此机手为减轻经济负担而不挂牌、不年检数量增加。
3、基层农机监理制度不健全、不理顺、工作不到位。县乡(镇)农机监理机构直接担负着,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使命,但在近几年的改革中,县级农机监理力量减少,乡镇农机站撤并,使农机监理力量日渐薄弱,有的区县多年来没有乡镇农机管理机构,所有监理工作都是区县站直接面对全县机手,全市只设一人兼管农机的乡镇农机管理站不在少数,基层农机监理力量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
4、农机执法规范化程序不够,需进一步完善。有的区县对享受政府补贴的农业机械管理不到位。
5、农机监理技术装备落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开展。
四、对策与建议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完善农机安全政策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水平为重点,从抓好农业生产环节、重点农机具和重要农时季节的安全生产入手,坚持依法行政、文明监理、优质服务、转变思想观念,改善监理手段,提高监管能力。构建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强化农民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水平,改善农业机械安全运行状态,不断提高挂牌率、检验率和持证比,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理水平,确保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落实。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促进安全生产与农机化同步协调发展,坚持依法监理的原则,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科技兴安”的原则,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提高农机安全监理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4、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推进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积极配合好本市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5、落实扶持政策,把落实农业机械扶持政策与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相结合,鼓励支持农民购置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淘汰、更新、高耗能的农业机械,研究制定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保险等支持政策,引导农民,遵章守法、安全致富。
6、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当地政府工作考核内容。把农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逐级下达到基层,分解到行政主管部门,形成一级抓一级,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7、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把农机安全生产与农机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督促农机监理机构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履行职责,落实防控措施,确保责任到位。
8、强化农机事故应急处理职责,按照统一指挥、分级分责、属地为主、快速反应、依靠科学、依法规范、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落实应急处理工作责任制,及时妥善处理农机事故,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理和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9、加强责任制落实检查,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严格按照“责任倒查,过错追究和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追究责任,建立农机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0、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农机安全组织,明确乡镇负责农机监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村委会在农机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推进农机安全村建设,支持和鼓励建立农机安全互助组织,加强安全自律,建立健全与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安全联系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基层农机安全监理体系。
11、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素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机监理人员培训工作,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教育,严格按照农机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录用农机监理人员,推行考试员、检验员、事故处理人员资格考试,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农机监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
12、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执行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及标准,完善岗位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实行承诺服务和首问负责制,推行一站式业务办理模式。
13、规范牌证核发,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操作人员牌证业务,严把考试关、检验关,对不符合标准要求,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和未经考试和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不准办理牌证,严禁跨行政区域核发牌证。
14、搞好安全检查,建立健全与安监、公安、交警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严格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
15、强化宣传教育,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普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农机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
16、推进农机监理工作信息化。加快本市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统一、高效、安全适用的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开通网上查询,实现监理业务网上办理和信息共享。
17、加强基础设施装备建设,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加快安全技术检测设施、驾驶员考试设施和安全检查用车装备等基础设施装备建设的步伐,积极推广质量可靠,先进适用的安全检查、宣传教育、检验、教育、事故处理等农机安全监理装备,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水平。
第二篇:关于乐陵市农机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关于乐陵市农机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2004年以来,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机监理机构人员少,人员老化,乡镇机构不健全,技术装备差,安全设备缺乏,监理车辆老旧,软件不软,硬件不硬,办公经费不足的弊端凸显出来,队伍稳定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对农机安全生产极为不利。随着农机化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农机安全生产问题日趋突出。
随着《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掌握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了解农机事故发生情况,总结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向上级主管提供决策依据,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调查,现就此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农业大县,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89个自然村,人口65万,农机总动力90万千瓦,大中小拖拉机2100台,联合收割机1500余台,全市驾驶操作人员15000余人,总的形势:驾驶操作人员文化水平、技术水平较低,各种机具的技术状况较差,形成农机事故隐患,造成安全形势严峻,根据调查数据,根据我们平时掌握的农机生产事故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农机事故发生的分散性。农业机械作业地点分布于田间、场院、乡村道路等广大农村地区,因此其事故的发生也遍布农村广大区域,具有分散性。
2、农机事故的隐蔽性。由于农机事故发生的分散性,即使双方事故也多发生在邻里乡亲之间,不向农机监理部门报告,而是自行处理,加之农村信息不畅,农机监理部门很难掌握事故情况,呈现隐蔽性。
3、农机事故发生季节性强。农业机械事故多发生于“三夏”,“三秋”的大忙季节。这时期农民为了抢收抢种,各种农业机械投入使用,满负荷作业,驾驶操作人员疲劳驾驶操作,机具的维修保养也无暇顾及,导致事故多发。
4、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任何事故几乎全部与人的因素有关,农机事故也不例外。调查几乎60%左右的机手是初中以下文化,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民机手安全意识、守法意识、操作技术素质差,安全生产知识少,主动学习培训的少。调查数据表明,60%以上的农机事故属于无牌无证,不办理牌证机手也就失去了学习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的机会。因此,存在重使用、轻维护、违章载人,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违规操作、多拉快跑等现象,非常普遍,直接导致了各类农机事故不断发生。
二、存在问题
1、《道交法》实施后,农机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管理上的相互配合还缺乏一个有效的配合合作机制,远没有形成足以震摄违章的合力。由于相关配套法规没有出台,农机没有上路(乡村道路)检查权,没有公安交警的配合,农机监理只能望农机违章车辆横行于路上而兴叹,农田作业、乡村道路、边缘地区疏于安全管理,目前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管理,面临公安、农机管理出现“真空”状态,违法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蔓延、猖獗,得不到有效遏制,助长了无牌无证,有牌证不参检、不参审行为的发生,形成安全隐患。
2、机手对年检收费认同程度底,农机手感到经济负担沉重,削弱了机手对挂牌、年检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汽车类型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尤其是小型拖拉机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等原因,在短途运输市场所占分额大幅削减,有着逐步退出运输市场的趋势,经营拖拉机的收入降低,燃油费上涨相对机手不堪重负,因此,机手为减少运营成本不挂牌、不年检,不办证数量增加。
3、对农机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市、乡镇农机管理机构不正规,基层农机监理制度不健全、不理顺、工作不到位。市乡(镇)农机监理机构直接担负着,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使命,但在近几年的改革中,市级农机监理力量减少,乡镇农机站撤并,使农机监理力量日渐薄弱,有的乡、镇多年来没有乡镇农机管理机构,所有监理工作都是直接面对全市机手,全乡、镇只设一人兼管农机的乡镇农机管理站不在少数,基层农机监理力量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
4、农机执法规范化程序不够,需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办公装备软件不软,硬件不硬。
5、农机监理技术装备落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办公经费不足,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开展。
农机的作业环境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农机在田间作业时,因高低不平,作物高矮不一等诸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农田作业机组的安全可靠性,而且农机多行驶在乡村和田间的土路上,多坡道、窄道、弯路、,路面条件复杂地形复杂,非常容易引发事故。
三、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
1、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三四轮运输车具有二重性,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上道路行驶,即涉及农机安全生产,又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按照目前法律法
规规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属农机监理机构管理,但上道路行驶又归交警部门管理,农用三四轮车牌证属交警管理,但从事农田作业,安全管理又属于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责。上述机动车主要活动于广大农村,面对当前的形势,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主动适应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农机安全管理的措施要尽快赶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窗口单位活动。政府向服务型过度是必然趋势,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是政府机关的一个缩影,更要树立服务于先的思想,寓管理于服务。一是开展技术服务。在农忙时节,深入田间地头,给机手讲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开展拖拉机、配套农机具以及收获机械等农机的维修和保养。二是开展便民服务。在年检审和机车初检上照时,简化办事程序,实现检验登记、技术检测、喷字等项目的“一条龙”式服务。三是加强技术装备建设。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设备,提高检测科技含量,在信息查询、档案管理、证照制作、数据统计等方面,为机手提供便捷、快速、可靠的服务。要继续开创建“文明窗口”单位活动,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服务周到、操作规范。从我们国家来看,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呼声,日益高涨。对农机安全监理而言,优质服务是大事所趋,只有过硬的服务,才是发展的前提。
3、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将农机安全生产上升为政府行为。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必须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增加资金投入,增加资金投入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检测设备的更新,网络自动化管理,安全宣传工作,监理装备现代化等,可以说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是农机监理部门的首要职责,也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才能扭转农机安全生产不利的局面。
4、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规范化建设。重点是抓好农机监理系统行风评议活动,全面提高农机监理队伍整体素质,通过评议活动的开展,初步实现“制度建设明显完善,监理业务明显规范,工作关系明显协调,监理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的目标。
第三篇:郓城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郓城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郓城县是农业大县,农机大县,21个乡镇,1033个自然村,人口130万,耕地99173公顷,农机总动力1373091千瓦,大中小拖拉机12009台,农用三轮、四轮运输车150000余台,联合收割机1871台,各种配套农机具200000余件,全县驾驶操作人员150000余人,总的形势:驾驶操作人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较低,各种机具的技术状况较差,形成农机事故隐患,造成安全形势严峻,根据调查数据,根据我们平时掌握的农机生产事故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农机事故发生的分散性。农业机械作业地点分布于田间、场院、乡村道路等广大农村地区,因此其事故的发生也遍布农村广大区域,具有分散性。农机拖带农具作业及挂接农具或者在入库、停放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也易发生事故,存在自伤现象。
2、农机事故的隐蔽性。由于农机事故发生的分散性,即使双方事故也多发生在邻里乡亲之间,不向农机监理部门报告,而是自行处理,加之农村信息不畅,农机监理部门很难掌握事故情况,呈现隐蔽性。
3、农机事故发生季节性强。农业机械事故多发生于“三夏”,“三秋”的大忙季节。这时期农民为了抢收抢种,各种农业机械投入使用,满负荷作业,驾驶操作人员疲劳驾驶操作,机具的维修保养也无暇顾及,导致事故多发。
4、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任何事故几乎全部与人的因素有关,农机事故也不例外。调查几乎60%左右的机手是初中以下文化,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民机手安全意识、守法意识、操作技术素质差,安全生产知识少,主动学习培训的少。调查数据表明,60%以上的农机事故属于无牌无证,不办理牌证机手也就失去了学习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的机会。因此,存在重使用、轻维护、违章载人,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违规操作、多拉快跑等现象,非常普遍,直接导致了各类农机事故不断发生。
5、环境因素,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农机事故的特殊性、分散性、农村信息闭塞等多方面原因,使农机事故统报渠道不畅,农机监理部门原来所掌握的事故数据,只是冰山一角,大量农机事故并没有反映出来,这也导致各级政府对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认识不足,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
二、存在问题
1、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率、年检率不高,违法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现象仍然存在。农机监理的执法手段薄弱,执法环境差,是导致挂牌率、年检率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对违法、违规的人员及车辆,没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缺乏应有的力度,而且一年弱于一年,违章者不但得到相应的处罚,因不交任何费用,错误的认为得到了经济实惠,示范效应导致违章者日渐增多,守法者日渐减少。通过调研,普遍反映存在三个方面问题:首先农机执法缺少法律依据,农机监理法律法规存在缺失和不足,《道交法》只规定了拖拉机该谁管,却没有如何管,怎样管的实施细则,只赋予了农机部门对拖拉机实施牌证管理的行政许可权,却没有对该许可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的职权,监督手段严重缺失,路查权、扣车权、处罚权规定不到位;二是《道交法》实施后,给农机监理工作造成的困境,基层农机监理人员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不干是不作为,干了可能又是乱执法,农机执法正处在进退两难的路口,举步维艰。其次是《道交法》实施后,农机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管理上的相互配合还缺乏一个有效的配合合作机制,远没有形成足以震摄违章的合力。由于相关配套法规没有出台,农机没有上路(乡村道路)检查权,没有公安交警的配合,农机监理只能望农机违章车辆横行于路上而兴叹,农田作业、乡村道路、边缘地区疏于安全管理,目前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管理,面临公安、农机管理出现“真空”状态,违法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蔓延、猖獗,得不到有效遏制,助长了无牌无证,有牌证不参检、不参审行为的发生,形成安全隐患。
2、机手对年检收费认同程度底,农机手感到经济负担沉重,削弱了机手对挂牌、年检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汽车类型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尤其是小型拖拉机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等原因,在短途运输市场所占分额大幅削减,有着逐步退出运输市场的趋势,经营拖拉机的收入降低,燃油费上涨相对机手不堪重负,因此,机手为减少运营成本不挂牌、不年检,不办证数量增加。
3、对农机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县、乡农机管理机构不正规,基层农机监理制度不健全、不理顺、工作不到位。县乡(镇)农机监理机构直接担负着,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使命,但在近几年的改革中,县级农机监理力量减少,乡镇农机站撤并,使农机监理力量日渐薄弱,有的乡、镇多年来没有乡镇农机管理机构,所有监理工作都是县站直接面对全县机手,全乡只设一人兼管农机的乡镇农机管理站不在少数,基层农机监理力量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
4、农机执法规范化程序不够,需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办公装备软件不软,硬件不硬。
5、农机监理技术装备落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办公经费不足,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开展。
不容回避的另一个现实是,全面履行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需要经费做保证,特别是乡镇基层单位,农机分布在基层,农机作业在基层,乡级安全组织也在基层,而如果人员工资不能保障、最基本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重心在农村,乡镇农机站、村级安全员是农机监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县级农机监理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些人员,抓好源头管理。没有各级政府的对农机安全管理的合理投入,无法顾及纯投入性质的安全宣教和安全检查工作,有关农机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根本无法落实,势必造成农机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农机事故上升,最终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阻碍农机化发展,影响农村稳定。因此必须加强源头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村两极安全组织的作用,才能有效提高机具的牌证率,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农机作业安全。
农机的作业环境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农机在田间作业时,因高低不平,作物高矮不一等诸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农田作业机组的安全可靠性,而且农机多行驶在乡村和田间的土路上,多坡道、窄道、弯路、,路面条件复杂地形复杂,非常容易引发事故。
三、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
1、农机监理系统是为农村、农业、农民即“三农”服务的部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属于行政执法行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必须纳入公务员管理体制,人员工资和安全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一般事业单位不具备依法行政的主体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明确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执法地位,为此,必须理顺关系,实施公务员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队伍稳定,解决好根本问题,各种困难才能应刃而解。必须以法律、地方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性质明确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当然,各个机构的编制要依据农业机械的管理数量而定。
2、健全各级农机法规,为农机安全监理创建合理的执法空间。国务院已颁布实施《道交法实施条例》。同样,也应出台一部法规明确规定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性质、人员编制标准、经费来源,服装标志、装备建设,执法保障等,使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规范管理。农机安全监理是行政执法行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法制性,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各级,必须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和人大的重视和支持,尽快出台或修订农机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确定农机监理机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和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界定农业机械牌证管理范围,增加对变形拖拉机、农田挖掘机、推土机等农田作业机械实行牌证管理的行政许可,消除农机具的安全生产隐患。
3、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三四轮运输车具有二重性,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上道路行驶,即涉及农机安全生产,又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按照目前法律法规规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属农机监理机构管理,但上道路行驶又归交警部门管理,农用三四轮车牌证属交警管理,但从事农田作业,安全管理又属于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责。上述机动车主要活动于广大农村,面对当前的形势,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主动适应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农机安全管理的措施要尽快赶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窗口单位活动。
政府向服务型过度是必然趋势,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是政府机关的一个缩影,更要树立服务于先的思想,寓管理于服务。一是开展技术服务。在农忙时节,深入田间地头,给机手讲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开展拖拉机、配套农机具以及收获机械等农机的维修和保养。二是开展便民服务。在年检审和机车初检上照时,简化办事程序,实现检验登记、技术检测、喷字等项目的“一条龙”式服务。三是加强技术装备建设。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设备,提高检测科技含量,在信息查询、档案管理、证照制作、数据统计等方面,为机手提供便捷、快速、可靠的服务。要继续开创建“文明窗口”单位活动,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服务周到、操作规范。从我们国家来看,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呼声,日益高涨。对农机安全监理而言,优质服务是大事所趋,只有过硬的服务,才是发展的前提。
5、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将农机安全生产上升为政府行为。温家宝总理指出:搞好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必须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增加资金投入,增加资金投入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检测设备的更新,网络自动化管理,安全宣传工作,监理装备现代化等,可以说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是农机监理部门的首要职责,也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才能扭转农机安全生产不利的局面。
6、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规范化建设。重点是抓好农机监理系统行风评议活动,全面提高农机监理队伍整体素质,通过评议活动的开展,初步实现“制度建设明显完善,监理业务明显规范,工作关系明显协调,监理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的目标。同时,还将关注各地事业单位改革动向,争取监理系统大部分单位实现参照公务员管理。要进一步严格执行农业部42、43号令以及拖拉机登记、驾驶证申领两个业务规范,全面实施拖拉机号牌等5个标准,细化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科学检测,进一步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行为。
第四篇:淄博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淄博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按照淄博市委《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调研活动的通知》的有关部署要求,淄博市农机局组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组,深入区县、镇、村,采取座谈会、询问、查看档案等形式,对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研,摸清了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发展思路。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淄博市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发展建设。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弱到强,实现了蓬勃发展,无论从发展速度、区域分布、发展途径,还是从组织方式、组织结构、服务功能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合作社已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截至到目前,全市已建农机合作社159个,分布上基本达到了每个农村、乡镇办事处有近2处工商注册农机合作社,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合作社入社成员总数达4870个(户);服务农户的数量达14万户;机具数量达1.2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2770余台,配套农机具5000余台(套),联合收获机达3200余台;资产总额2.4亿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2.14亿元;配套设施面积10.7万平方米;2011年作业服务总面积800万亩,其中:跨区机收作业面积350万亩;2011年服务总收入2.2亿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1.9亿元,修理服务收入1030万元,其他收入1180余万元;预计2012年底全市农机合作社数量170个。
二、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特点
(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机部门通过加强引导,政策扶持、做好服务,使农机合作社在机械装备、库房建设、办公设备与过去相比都有了新的提升。在机械装备上,农机合作社通过购机补贴都拥有10台以上大型机械,并且有配套机具,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在库房建设上,合作社通过自建、租赁等方式,库房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合作社设施建设面积达10.7万平方,近一半农机合作社拥有200平米的标准车库,50个合作社达到省“五有”标准;在办公设施上,基本配备电脑、服务车等现代办公设备。多数合作社还配备了维修车间。基础设施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改善了过去农机合作社机械多、存放难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统一管理,增强了自身综合实力。
(二)内部管理不断规范,企业化运行越来越明显。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完善财务制度、机务管理、维修保养、安全生产、作
业管理等制度,提高了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水平,促进了农机合作社标准化运行、规范化发展。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实行统一签订合同、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机械调度、统一结算;对社员机械统一维修保养、统一年检年审;在利益分配上按制度执行;通过实施内部规范管理,减少了社员在机械维修、机械调动、联系作业方面的成本,提高了社员作业收入,增强了社员的凝聚力,为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三)创办投资形式多元,适应性越来越强。农机部门结合农村发展实际,积极培育多种创建主体类型的农机合作社。通过引导发展,农机合作社创办主体类型,由过去单一农机协会牵头创办发展到现在的乡镇农机站领办型、农机大户带动型、村农机大院牵头型、农机实体或企业创办型的四种主体类型。投入方式也逐步拓宽到财政扶持、银行贷款、群众自筹、集体入股、以地顶资、以物顶资、以劳代资等多种方式。目前,现有农机大户牵头创办的达95家、以村农机大院牵头创办的47家、农机站牵头创办14家、农机企业创办的3家。不同创建主体和投资组建形式丰富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形式,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适应了农村生产实际,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桓台县大田农机合作社适应当地的发展,在维修服务实体中心基础上成立了以维修为主的农机合作社,对当地的大部分农业机械进行维护维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服务内容多样,服务范围越来越广。随着综合能力的不断增强,农机合作社积极适应农业生产需求和服务市场的变化,服务内容向多样化发展。由原来单一的农田作业发展到现在的农机销售、维修和配件供应、土地流转、农业运输、农机培训、跨区作业、林果蔬菜生产等。基本形成了农田作业型、农机维修型、设施农业服务型、林果服务型等多种服务类型,涵盖了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合作社内容的服务多样化,较好地满足了农机户和广大农民的需要,农机合作社通过发挥装备、信息、作业、管理的优势,组织机手开展多种形式农机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农机手的经济收入。在作业形式上,合作社积极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和土地规模经营,作业价格比单机分散作业每亩低3-5元左右,实现合作社得利益、农民得实惠的“双赢”。各具特色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农田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机合作社在农机作业中,积极发挥配套机械多、机械动力大、组织化水平高、作业经验丰富的优势,实行统一管理,采取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的方式,开展各类农机服务,并实行规范标准化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每年平均8000亩以上,多者达20多万亩。如临淄朱台合作社积极实行粮食生产十统一服务,充分发挥组织化程度高、机械数量多、作业质量好的优势,承担了全镇的7.3万亩农田作业任务,受到了政府的肯定,群众的欢迎。在重点农时,合作社承担了全市农机作业能力的75%以上的任务,已经成为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主力
军。特别是近三年我市开展玉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中,农机合作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综合效益提升,发挥作用越来越显著。农机合作社通过加强规范建设,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一是提高了合作社和机手收入。据测算,机手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通过农机合作社作业,社员每年经济收入达5万元,多者达10万元,比单机分散经营要增加20%至30%的收入。临淄区朱台合作社2011年作业收入2100万元,社员孙长征收入达13万元。二是增强基层农机自我管理能力。农机合作社通过标准化建设,拢和农机户,整合机具、资金资源,在内部实行规范管理,并在组织机手培训、农机挂牌、年审、安全生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化项目等方面成为强有力的支点,有利于解决“基层农机管理机构不健全,农机无人管”的局面。三是促进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合作社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积极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据统计,近几年农机合作社共推广、大型联收机、小麦免耕机、玉米直播机1万余台,农机合作社积极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并通过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作业规范,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和标准化生产,保证了作业质量。各种新技术通过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合作社已成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四是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过去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耕种,土地分散,机手单打独斗,不利于机械大规模作业。现在通过对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整合,统筹安排农机具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机手单兵作战力量薄弱的局面和农户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农机作业集约经营,有效地支持、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周村裕农、张店傅家、桓台博信合作社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为规模化经营土地起到带动作用。
三、发展农机合作社主要做法
(一)行政保障,推动发展
近年来,淄博市农机部门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在组织领导上,省、市人大连续两年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视察,对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市局连续两年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的意见》和《开展农机合作社“五化”建设规范化推进年活动的意见》,并与各区县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市政府把“五有”专业合作社建设列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行动”项目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充分认识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机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计划,把工作列入区县考核重要内容,这些都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从全市看,领导重视、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合力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良好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典型示范,带动发展
农机部门注重典型带动,辐射发展,大力培育发展了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品牌效益良好的农机示范合作社。如:临淄朱台、桓台大田、仇星有影响的农机合作社等,通过多次组织参观学习、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其它农机合作社在发展上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辐射带动了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张店区傅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高青继伟农机维修部被农业部授予示范点。仇星农机合作社被授予全省明星农机合作社,并奖励资金15万元。通过典型培育挖掘,带动了全市创建农机合作社、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热情。
(三)政策引导,促动发展
农机部门积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采取优先补贴购机、实施项目带动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并积极争取财政、工商、民政等部门的支持,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在扶持政策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倾斜,放开机具台套补贴限制,有的区县还利用财政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累加补贴。2011年,用于合作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900余万元。连续四年有23个农机合作社得到省财政扶持,补贴资金达155余万元。张店区连续几年共争取100余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区内农机合作社的标准建设。通过实施政策扶持使农机合作社的机械装备更加优化,库房建设、办公设施得到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发展实力进一步壮大。带动了农机户依靠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力、凝聚力。
(四)服务指导,协助发展
农机部门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组织农机人员深入乡镇、农村、农户,按照“指导不领导,帮办不包办,扶持不干预”的原则,认真搞好各项服务,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做农户的贴心人,帮助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一是帮助其完善各项制度。在合作社的注册过程中,安排专人帮助草拟章程,完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机械安全操作制度等,并协调工商部门,为其注册提供便利。二是指导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主要是指导健全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农机经营户档案、农业机械档案以及财务档案等,通过建档,便于合作社外部和内部管理。三是协助其搞好办公、库房设施建设。帮助合作社按标准建立库房、办公室、维修车间。通过服务既解决了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也给合作社明确了建设方向,有利于合作社按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四是在作业服务过程中做好服务。通过做好作业信息、价格行情、天气预报、作业纠纷、油料供应、机具维修、农机技术等服务,最大程度为机手提供方便,保护机手的利益。
四、农机合作社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受规划土地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农机合作社办公场所简陋,现代化办公设施缺乏,特别是随着农机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农机具数量的增多,库房设施建设不能满足要求。建议政府为合作社棚库房建设提供土地支持。
2、缺少持续有效的政策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一次性投资大,农机户自身力量单薄,在资金、信贷方面缺乏固定扶持政策措施。建议政府为合作社发展给予长期有效的资金扶持。
3、发展不平衡。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区县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大、效益明显,有的区县数量少、规模小、整体力量单薄。农机合作社之间发展分层也较明显。
4、品牌建设和竞争力不足。随着农机合作社数量增加以及其他农民合作社数量的增多,一些技术力量薄弱,规范化建设程度较低的合作社在竞争中效益下滑,面临较大风险;一些原来较大规模的合作社因土地等问题面临进一步发展壮大难的问题。
五、下一步发展形势分析和发展重点
(一)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形势
分析当前形势,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已完全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和机遇。现阶段面临的形势主要有几个方面:
1、从全市农机化发展实际来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重点工作已经常态化。随着我市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要考虑下一步谁来中田、谁来作业的问题。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农机合作社必将承担大部分的农机生产工作,以依托农机合作社为服务主体的农机经营模式已成为农机化发展趋势。壮大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刻不容缓,不仅要长期列入农机工作重要日程,而且要重点纳入未来几年发展战略规划。
2、从国家有关政策来看,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了有利的发展环境。近几年,农业部、省农机办都相继于下半年前后召开了全国、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会、交流会,并分别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特别是全省提出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三项工程,把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工程作为一项重点,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合作社发展,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已大大改善,为我们坚定地开展这项工作树立了信心。
3、从今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来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实现农业和农机转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扩大农业机械数量对于我市来说已不是重点,对机械合理配置、优化结构、充分利用、增强适应性才是重点。农机合作社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组织化、集约化优势,大幅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机械效率,并有效成为农机农艺的结合衔接带,通过承包、订
单作业,有力推进规模化作业,促进土地快速流转和规模经营,完全符合了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机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及累加补贴资金要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有关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将优先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并协调好工商部门,争取免除登记及审检费等政策,减轻农机专业合作社负担;协调好当地政府,争取在农机库棚合理用地政策的支持;积极争取省级资金,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库房建设、办公条件改善、维修设备补助等。要求区县也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资金,扶持合作社的建设。
2、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带动全面发展。放活市场,让合作社在竞争中发展,组织开展示范建设工作,联系、树立一批发展突出的典型,着力推进品牌化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示范合作社,并给予资金扶持。通过典型带动、品牌效应,加快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3、强化标准规范建设,推动长效发展。严格按照该市《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中的“五有”要求来指导合作社建设,即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健全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推动承包服务、订单作业、产销一条龙服务等服务方式;要引导合作社市场化、企业化经营管理,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4、加强组织领导力度,深入服务引导。农机部门将继续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当成当前今后农机工作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结合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具体目标,出台有力政策措施。在农机合作社整个建设发展过中,不断的强化指导、扶持和服务,创新服务方式,从管理服务部门的角度,有力推动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部署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第五篇:关于对平原县农机合作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平原县农机合作社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合村并建新农村建设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经过平原县农机部门因势利导和不懈努力,全县农村各种类型的农机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不但实现了机械技术规模的优化配置,杜绝了由于分散经营农民对农业机械重复购置造成的极大浪费,而且推进了农业生产农机化效率效益的大幅度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县农机合作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主要表现形式
平原县农机合作社是由农机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成立的农机服务经营专业合作社,已有张华镇三兴农机合作社、王庙镇爱军农机合作社、王杲铺镇永兴农机合作社已经工商依法注册登记,还有15处农机合作社正在注册中。主要采取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三民”原则,形成的主要模式是由能人牵头,农机手自由结合、集中与松散结合、协商管理与集中管理结合,合作社规章与民主协调结合,对机械实行作业效率、效益化管理。一方面,大部分由农机大户牵头,多个农机单机户自愿参加的基础上,本着“单户带机入股,全民自负盈亏,合作社民主管理、风险共担”的参社原则;另一方面,实行农机作业一条龙系列化服务,经营运转形式主要是:带机作业、免费维修、区域划分、信息有偿、责任明确、效益共享。农机合作社所服务的农户,大都是从种到收全部承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田保姆”;再一方面每个农机合作社都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机库、油料库、修配间等设施较完备,农忙季节合作社机械实行统一存放、统一调度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机械化成方连片作业和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几统一”服务形式的形成,农闲时可以各自为战,灵活经营,它的主要优势,一是有效地杜绝了农业生产因分散经营所事来的对农业机械重复购置所造成的极大浪费;二是大大提高了现有机械的作用和优势,农机合作社根据季节统分结合,机动灵活,即提高了服务功能,又降低了农机作业市场风险和交易费用。农机合作社的兴起和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农机作业效率,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深受有机户和农民的欢迎,真正实现了农民减负担、机手得实惠、社会得效益。
二、政策倾斜,推进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
全县已经工商注册的农机合作社3处,年内要求达到每个乡镇一处农机合作社,经济条件和机械水平高的乡镇要求达到3-5处,为帮助社区建立农机合作社,要在注册、选址、机械调配、技术人员培训等提供全力支持和帮助。为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平原县农机局计划提供如下政策倾斜:
(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入社农民将优先享受国家农机补贴政策。
(二)义务为农机合作社培训管理人员、机械维修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不断提高他们和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义务为农机合作社维修农业机械,及时解决他们的技术困难。
(四)对农机合作社进行建档管理,及时提供技术指导。
(五)建立农机合作社专门电话,随时解决他们平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争取上级政策扶持
为解决农机合作社机具存放、社址及管理等问题,平原县农机局已向国家和省级业务部门提交了“平原县农机合作社项目建议书”已经省级农机主管部门立项,同意每处农机合作社提供无偿资金5万元。现正立项操作中,计划年内全部到位。
四、制定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合村并建
在合村并建社区建设中,要发挥好农机部门的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合村并建社区建设工作,为推进工作发展,计划制定以下优惠政策:
(一)全力支持农机合作社筹建,推进全县农业生产农机规模化作业。
(二)农机管理依法收取的各类收费项目、标准、坚持最低标准,进一步减轻机手负担。
(三)坚持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不断优化农机机型结构。
(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五)对全县农业机械实行技术档案管理,定期进行技术检测,让全县农业机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六)免费对合村并建社区机手进行轮训,为断提高机手技术素质,每年培训机手120000人。
(七)通过农机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逐步推进形成“几统一”的农机服务形式扩大农机服务范围,不断减轻社区农民的劳动强度。
五、问题与建议
平原县农机合作社在兴起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服务规模化不高,大部分农机合作社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机具配套不全,农机服务暂时还不能形成大的规模;二是自发形成的合作组织多,系统化管理型的服务组织较少,组织化程度不高,欠缺内部管理机制的强化,在服务环节上需进一步加强引导;三是经营发展存在盲目性,合作组织内部合力不强;四是管理协调力度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领导重视。农机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农业和现实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自身效益,推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也符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建议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机合作组织新时期产生和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领导,通力协作,政策倾斜,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要政策扶持。对购买大型机械实施联合作业的,要加大扶持力度;在税收政策上应免征各种税费,提高农机合作社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农机作业用油和零配件供应要优先保证,优先补贴;支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机库、维修网点用地要优先给予保证。
三要加大信息扶持。对目前已发展起来的农机合作社,要及时准确地提供作业市场信息,根据季节要求和农业生产实际,作业项目应实行信息共享,统一安排,保证农机合作社有序进入农机作业市场,不断提高作业效益。
四要技术支持。各级农机部门应把人才培养提到发展农村合作社的重要位置,着重培养好带头人,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人纳入农机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他们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发挥好他们的骨干作用。
五是配套资金投入。建议财政实施财政贴息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安排专项贷款数额,动员鼓励民间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农机社会化服务,动员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服务实体以入股形式,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银行贷款、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
六要加强管理。政府部门应采取引导、扶持相结合的措施,以典型引路、示范推广、推动发展,通过不断发展状大农机合作社,不断推进农机规模化作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