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益林总结及工作打算
生态公益林管理“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总结以及“十二五”计划和2011年工作重点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是充分发挥林业“三大效益”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按照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的安排部署,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临沧市大力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稳步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公益林面积达705.44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5%。两类林比例为33.5:66.5。在公益林中,国家级公益林494.42万亩,省级公益林203.34万亩,地方公益林7.68万亩。
到2009年底,全市实施补偿的公益林面积达697.76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494.42万亩,省级公益林203.34万亩。全市共聘请护林员2030人,平均每人管护公益林3475亩。
二、“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完成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和两类林调整。2004年,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的安排部署,在1999年全市森林区划界定的基础上,我市全面开展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同时,为促进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给林业产业留足空间,又组织开展了两类林调整。经国家林业局核查认定,全市公益林面积642.6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361.37万亩,地方公益 林面积281.23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0.9%;商品林面积1437.33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9.1%。经过2008年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和集体林改后的调整,全市公益林面积为705.44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5%;商品林面积1402.1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6.6%。商品林面积超过公益林面积,在生态受保护的前提下,为农民得实惠,产业得发展提供了林地保障。
(二)启动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和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2004年,云南省正式启动了非天保区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省林业厅安排我市第一批补偿面积288.72万亩。2006年7月,第二批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启动,省厅下达我市第二批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为109.33万亩。同年,省级公益林补偿试点启动,我市南汀河和小黑江源头及两岸林地纳入补偿试点,面积为35.63万亩。到2009年底,全市纳入中央和省财政补偿的公益林面积达697.76万亩,其中纳入中央补偿的重点公益林面积为494.42万亩, 纳入省级补偿公益林面积为203.34万亩。每年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金4600多万元。
(三)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
采取林业、财政双线责任管理,层层签订公益林补偿目标管理责任状,把重点公益林管护任务、责任、资金层层落实到单位和人员。
(四)完善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一是抓制度建设。在省厅制定出台《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云南省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云南省编制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县级 实施方案操作细则》等办法规章基础上,市县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为加强公益林管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抓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进一步营造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为公益林保护管理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目前全市共建立了永久性宣传牌碑112块。三是抓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绩效评比和奖惩制度,每年定期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进行检查考核,切实做到了“资源增长、资金安全”。四是抓基础。初步建立了市、县二级分类经营与公益林管理机构,通过分期分批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和管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生态效益逐步显现。通过四年多来实施中央和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我市公益林管护力量有效增强,管护效果明显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具体成效如下:一是全社会保护森林和生态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以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为契机,带动了县(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与除治、森林资源监测和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装备得到充实。较好的解决了我森林资源管护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的面貌;三是以国家重点公益林为核心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为我市重点公益林的保护提供了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来源,缓解了长期以来生态公益林资金 3 不足管护不到位的被动局面,有效遏制了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现象的发生;四是公益林区自然环境逐步恢复,灾害性破坏明显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六)初步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另一方面,随着中央和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为临沧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护林人员通过“工资”的方式可为家庭年增加收入4000——6000元。其三,不少地方依托公益林资源,积极开展合理经营利用,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森林食品、药材、林特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2010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全面完成国家级公益林分级区划工作。
为建立健全临沧市国家级公益林区划体系,2010年2月至3月,根据省林厅、财政厅的统一部署,按《云南省国家级公益林分级区划操作细则》,及时组织开展了全市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同时编写县级区划报告及市级总体报告。分级区划结果为:临沧市纳入中央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面494.42 万亩,本次分级区划中,总规模不变,共划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其中一级公益林177.70 万亩,二级公益林312.28万亩,三级公益林4.44万亩。按权属分,国有林259.02万亩,集体林137.69万亩,个体林97.71万亩。
(二)认真开展全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责任制执行情况检查工作。
为切实加强我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管理,确保国家和省级公益林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今年4月,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由公益林管理站和计财科相关人员组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检查组对凤庆、云县、耿马、沧源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进行了重点检查考评。通过检查,全面总结了我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三)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审核审批工作
根据《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对公益林区补植抚育和林区道路建设等项目建设实行项目管理。2010年,共审核批复了6个公益建设项目的作业设计: 2条的林区道路建设(五老山林区道路建设14公里、沧源….);1个公益林区抚育作业(五老山196.8公顷的公益林区抚育);2个补植补造作业设计(耿马大兴乡公益林区补植补造700亩、沧源县公益林区补植补造4887.3亩);1个植物园建设(沧源)。
(四)积极做好工程建设征占用公益林调整工作
随着各项建设工程的不断上马,我市已纳入补偿的公益林不可避免被补征占用。为确保公益林面积不减少,对补征占用的公益林进行了“占一补一”调整。今年共调整各县区上报征占用公益林地材料16件,面积1050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9件、调 整面积1000亩;省级公益林7件、调整面积150亩。
(五)配合省审计厅做好2005年至2009年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审计调查工作。
四、“十二五”发展规划及2011年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充分利用报纸、(二)进一步修订完善县级实施方案,打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础。
(三)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滞后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安全使用和发挥效益。从2010年起,凡林权权属为个人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进入“一折通”方式兑现。
(五)进一步健全公益林资源档案和监测机制,及时准确反映公益林动态情况。
(六)进一步创新公益林经营机制,切实加强公益林的管理保护和科学利用。
第二篇:电力公司总结及工作打算
2005年工作总结:
(1)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2)采取有效措施,安全生产保持了良好局面;(3)强化经营管理,公司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4)加强企业“内质外形”建设,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农电工专业化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5)坚持“四个服务”,落实“三个十条”,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化;(6)全面完成城网任务,电网建设实现新突破;(7)深入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取得优异成绩;(8)多产企业健康发展,稳健经营;(9)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电力公司总结及工作打算。
当前,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公司安全生产基础还不够牢固,距离“可控、在控、能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自满情绪和松懈思想。个别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力,安全生产工作存有隐患,装置性违章没有彻底消除,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
二是经营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营业普查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业扩报装工作还应进一步规范,电价及电费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确保电价政策的执行到位。财务成本控制还需进一步控制,节支的力度还应该继续加大。我县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负荷少,电量在全市最低,经营压力较大。因此,2006年应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开拓电力市尝增供扩销方面加强研究,制订措施,努力增加供电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是职工及农电工素质有待提高。部分职工及农电工的素质不适应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服务质量和服务技能上看,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和工作的要求,仍存在有活没人干,有人不会干的现象,特别是部分青年职工不注意学习,不注重个人修养,工作面前束手无策。
四是机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司机关代表着公司的形象,体现着公司的作风,反映着公司的水平,在公司内质外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统领作用和示范作用。但是,当前公司机关建设与“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2006年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和聊城供电公司“两会”精神,按照聊城供电公司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以创一流同业对标为主线,突出“一个中心”,努力实现“两个巩固”、“三个提高”、“四个确保”,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步伐。
“一个中心”:以“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中心,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深化精细化管理”活动。
“两个巩固”:巩固优质服务取得的成绩,巩固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农电工专业化改革取得的成果。
“三个提高”: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大力实施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个确保”:确保电网安全和企业和谐稳定,确保绩效管理实现常态运转,确保同业对标各项指标的先进性,确保全面完成与聊城供电公司签订的经济合同指标。
2006年公司的工作目标是:
1、完成购电量4亿千瓦时。其中:购网电3.2亿千瓦时,购小火电0.8亿千瓦时。
2、售电量3.84亿千瓦时。
3、售电平均电价540元/千千瓦时。
4、高压综合线损率4%,0.4千伏线损率≤10%。
5、实现销售收入18360万元,上缴税金81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
6、确保电费回收率100%。
7、多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1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
8、深化创建无违章企业工作,全年实现安全生产三个一百天,力争全年无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
9、巩固城农网改造成果,加快电网建设步伐。
10、深化“彩虹工程”常态运行,全面落实“三个十条”,供电服务承诺兑现率100%,确保推进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11、深化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向国一流供电企业迈进。
12、保持2005已获得的荣誉称号,并向更高的先进目标迈进,保持企业和谐稳定,行风评比“保三争一”,工作总结《电力公司总结及工作打算》。
2006年八项重点工作:
(一)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要落实科学的电网安全观,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6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职责规范》,强化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和监督,落实安全性评价查评问题的整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反事故斗争和创建无违章企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素质,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二)强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水平。
一是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按照一流的工作标准,进一步修订公司现有的规章制度,加大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规范高效运转。强化综合计划管理,增强计划的严肃性,提高执行力,严格督查督办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兑现。以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和全面预算管理,狠抓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切实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加强成本管理,减少各种非生产性开支和预算外开支。加强资产管理,完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积极开源节流,内部挖潜,努力节支增效。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审计成果应用。
三是强化经营管理。要始终坚持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在细化、量化、深化管理上下功夫,向指标要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切实做好电费回收工作,完善邮政代收电费业务。深化供电所管理,巩固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农电工专业化改革的成果,规范基础管理工作。
四是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坚持“守土有责、度电必争“的原则,千方百计提高市场占有率,努力增加供电量。做好大客户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工作,及时掌握电量变化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电力市场的调查和预测,跟踪招商引资情况,掌握重点工业项目的进展情况,为项目用电提供便利条件。
五是加强营销管理,2006年要继续抓好营业普查工作,千方百计抓好电费电价管理,建立电费回收可控、在控机制,防范欠费风险,确保实现电费回收月清月结,确保电费回收双结零。规范营业和计量管理,完善变电站计量点和计量装置配置管理,加强用电稽查工作,加强与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合作,将正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保持打击偷窃电的高压态势。
(三)继续抓好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确保指标的先进性。一是充分体现管理特色,健全完善同业对标指标体系,逐步形成公司、部室、班组和岗位4个层面,以及安全管理、资产经营、营销服务、电网运行、人力资源、电网建设和党群工作等7个领域“四横七纵”的指标体系。二是真正将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建立覆盖全员的责任考核体系,制定严格的考核细则,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定期进行检查,严格兑现奖惩,确保责任压力到位。三是要眼睛向内,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指标水平。四是大力推行标杆管理,认真筛选我们的标杆单位,借鉴先进单位在指标管理上的经验,加强交流学习,扎实改进管理,持续改进指标水平。
(四)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农电管理和农电工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设,深化企业各岗位工作流程和供电所工作标准化流程,加强工作过程控制,不断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全员工作效率。要加强农电管理,强化农电安全管理,按照《供电所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标准,规范农村低压设备的安全管理,强化全员安全意识,落实新“安规”和新反措要求,确保农电安全无事故。进一步推行农电工专业化管理,完善营销抄、核、收分离和邮政储蓄划拨工作,确保农电管理基础更加牢固,进一步巩固农电规范化管理的成果。
(五)深化“彩虹工程”,落实“三个十条”,建立优质服务水平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服务常态机制,推广“一柜通”式人性化服务方式,完善95598服务系统功能,深入贯彻《电力监管条例》,维护电力市场秩序,主动接受市场监管和社会监督。制定和完善落实“三个十条”的保证措施、激励和约束手段,真正做到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坚持“彩虹条”管理制度以及明查暗访的有效形式,认真受理客户的合理投诉,积极查找、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对客户投诉问题的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工作,力求从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要进一步深化优质服务,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加强窗口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客户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客户代表的职能作用,提高客户代表信息传递的速度、效率和效力。对示范窗口实行动态管理,以示范窗口建设带动规范化窗口建设。
(六)深化内质外形建设,大力实施人才素质工程。深化内质外形建设,首先要加强“四好”(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在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开拓创新、风险防范和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的能力。其次要完善人才标准,加强岗位素质分析,明确不同专业和岗位的能力需求,强化队伍的开发导向。三要把员工希望自身进步、收入提高的意愿转化为提高学习力、提高工作业绩的内在动力。四要深化用工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员工动态管理。大力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五要加快分配体系创新。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改革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实施以岗位薪点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加大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和工作业绩的关联度。
(七)加快三产发展步伐,努力提高多产效益。多产企业发展事关职工切身利益,要在巩固主业基础的前提下,本着“积极稳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慎重投入,注重产出,规避风险,适时壮大做强公司现有多种产业规模。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稳步提高外部市场份额,积极参与外地工程招投标。同时,强化成本意识,管好电厂,把节能降耗和燃煤采购作为重点常抓不懈。加强监督考核和内控机制建设,努力节支增效,通过突破三产,延伸职工利益,科学规避市场风险,确保稳健经营。
(八)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开展“爱心活动”,建设爱心文化,是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和集团公司党委的重要部署,是实现安全长治久安、队伍稳定和谐、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奉献爱心、营造和谐、确保平安、促进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三抓一创”工作思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爱心活动”,建设爱心文化,就是大力倡导“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实施“平安工程”,建设平安文化,就是牢固树立“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理念,巩固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各单位要立即行动,制定具体方案,创新载体,抓好落实,激发广大员工求上进、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广大员工要立足本职,积极推动公司更快更好发展,切实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打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2012总结及2013年工作打算
2012年以来,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及区、市人口计生工作会和贯彻落实全国两个会议暨2012年上半年全区人口计生形势分析会落实情况固原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市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以控制人口增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为中心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与进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据统计,截止今年9月底,全县期末总人口为 人,共出生 人,政策符合率达到 %,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 ;全年共落实女扎852例,置环6127例,“少生快富”工程255例,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 %。
二、狠抓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
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和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是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县人口计生局组织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乡村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开展“三查两补一治疗”工作,加强孕前孕后管理,建立起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提供优质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县查环查孕2974例,综合节育率达到88%。与此同时,县乡两级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不断强化征收手段,征收兑现率明显提高,历史欠账明显减少。
三、创新体制机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全县县乡村三级“三包”、“两抓”和“一联”帮扶人口计生工作“321”工程于2011年启动,2011年继续引向深入,成为我县人口计生工作的一个亮点。“三包”即县四套班子领导包乡镇、包机关、包企业,力争年内创“三无”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两抓”即乡级主要领导抓好一个创“三无”活动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各抓好一个新农家示范户;“一联”即县营重点企业每一个企业联一个乡级计生服务所,力争一至三年内实现乡级计生服务所全部达标。县四套班子24名成员包抓全县15个乡镇区、31个县直机关和15个重点企业;96个县直单位负责人包抓全县96个行政村;15个县重点企业包抓15个乡级计生服务所建设达标。县人口计生局积极协调县乡有关单位和部门,狠抓工作的落实。该工作从去年启动以来,在我县已初步形成良好态势,全县已投入帮扶资金130多万元,使乡所村室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综合服务功能有了明显提高。在今年的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受到县委书记周涛的充分肯定,他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加大检查督查力度,以此为载体,在全县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合力。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2012年,县人口口计生局紧紧围绕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地实际,依托我县红色人口文化的内涵突出本地特色。在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前后及春节、无宵“两节”和5.29计生协会成立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我县在县城举办了5次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奖励扶助政策宣传挂历画4000余张,发放以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流动人口管理、计生生殖保健等内容宣传品7000余份,投资5000多元在县城红旗路制作计生宣传灯箱版面2个,“两节”期间在县城红旗街展出,在县城东与太长高速公路连接处,县城西和信电厂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周边主要街道制作了5华里长的计划生育固定标语牌;投入20多万元在八路军总部旧址砖壁、王家峪、太行龙洞等红色旅游专线制作了贯穿全境的人口文化墙,全县各乡镇和重点村建起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一条街,县人口计生局投入10多万元在各乡镇所在地和147个重点行政村在重点路口和大街墙面粘贴了长6米高2.5米的新的山西省《条例》彩瓷文字宣传版面。
五、严格执行政策法规,认真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今年,县人口计生局协调全县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人口计生工作的法定职责,实行综合治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在干部任免、考核、晋升及评先、评优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一票否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对本辖区、本部门人口计生工作不能完成主要指标,形成失控局面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今年,县纪检、组织、人事和人口计生等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办法》,对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干部选拔录聘用、晋级、晋职、评先、评优等方面行使“一票否决”权。据统计,共涉及单位49个,个人318人,评先、评优先进单位49个,先进个人142人,晋升职称54人,入党对象审查61人,选聘19人,其它6人,否决集体2个,个人1人。
六、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优先优惠政策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计生家庭优先优惠政策。我局与县乡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注重人口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和相关部门优先优惠政策的衔接。各级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政策措施,县人口计生工作领导组出台了创建“新农家”示范户优惠政策;我局与县科教局制定了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中对计生户优先的政策,全县309名独生子女、双女户享受了“两免一补”照顾,对农村独生子女领证家庭子女升高中实行加10分优待,我县今年共有12人享受加分优惠;卫生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出台了在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对计生家庭优先优惠的办法;县民政部门在办理低保时,对城乡计生家庭优先,共有92户、240人享受了低保待遇,资助计生困难家庭25人上了大学,资助金额5万元;县扶贫办、县人口计生局联合出台了在扶贫开发移民并村中实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优先向124个计生户倾斜;县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优先批给宅基地等。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出台和落实一系列对计生家庭的优惠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使计生家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2011年,全县审核4+2各种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764人,其中退二孩指标18户,独生子女户1240户,特别奖扶5人,独生子女伤残4户,国家奖扶和特别奖扶对象466人。
七、信息通报形成制度,形成部门合作齐抓共管
为了推进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科学、有序地正常运行,根据县政府办下发的专门文件,我局积极协调县公安、卫生、民政、统计、工商、建设、人民法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了人口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综治、公安、工商、卫生、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实施人口出生、引产、死亡统计监测、节育、婚姻登记等信息通报制度,与其同时,规定了各部门互相通报的具体时间和事项,出台了相关规定,集中解决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呈现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八、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可靠保障
今年以来,县人口计生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年初向县委、县政府和县财政局作了人口计生经费预算的报告,要求不断加大对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全县人口事业经费、计生家庭奖励费和各项重点经费的足额预算。2011年全县人口事业经费预算投入458万元,其中奖励经费25万元,免费服务经费26万元,村级计生专干补贴30万元,计生经费194万元,人均计生经费达到15元,做到了足额预算,足额到位。为确保我县计划生育政策内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和为县乡人口计生技术服务和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九、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
在人口计策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机构的稳定,各乡镇保留计生办,核定计生助理员公务员编制18名,保留乡计生服务所为全额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8名,配备村级计生服务员381人,确保县乡村三级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网络的健全;二是注重乡级计生专干的待遇落实。根据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精神,基本理顺了县聘用的临时计生专干37人的待遇问题,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了正式聘用手续,并将他们充实到乡镇计生助理员、流动人口管理员、社区计生管理员和微机操作人员的岗位上,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认真落实省市精神,全面提高村级计生信息员的工作待遇,由原来的每月50元工资增长到现在的每月120元,总额增加32万元,进一步提高了村级计生信息员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抓好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对县站技术人员定期培训,选送10名乡镇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赴市、县专业医疗机构培训进修。通过培训,县站乡所技术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在今年全市举办的科技大练兵比赛中,我县共获得集体奖三等奖一个,个人单项三等奖三个,为我县争得了荣誉。以不同方式举办村级计一专干业务培训班,全县380多名村级计生专干参加了培训,同时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培训计生专干500多人次,78名村级计生专干参加了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中专函授班,在洪水镇和蟠龙镇设立了两个函授教学点进行集中学习。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技术培训,人员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今年初开始,全县村级计生信息员2011年续聘、考核工作全面展开。2011年8月至9月,县人口计生局对全县基层计生专干进行了综合素质业务培训,全县共有425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基层计生专干的综合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经考试合格后全部颁发了聘书,目前聘用工作已经顺利完成。
十、加快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一)县计生服务站改扩建工程基本竣工。XX年,经国家、省、市发改委和人口计生委批复,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综合服务楼建设项目被列为长治市XX年农村基层计生服务设施建设国债资金项目,同年下拨国债资金50万元。但由于县城建总体规划变动,我县计生服务站项目选址先后三次变更和配套资金未及时到位,致使该项目一拖再拖,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使该项目尽快实施,XX年年底,县人口计生局根据我县实际,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新的建设方案,即在县计生服务站原址主楼东侧(属计生服务站后院)向南延伸建3层单面楼,主楼再加l层,主楼两侧延伸加盖一跨四层的新方案并得到批复,工程总建筑面积1414.9 m2,总投资184万元。县财政落配套资金80万元,加已到位国债资金50万元,尚有缺口资金56万元。该工程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了主体工程和主楼基础加固。(二)乡镇计生中心服务所建设完成主体工程。我县洪水镇、故城镇两个计划生育中心服务所建设项目列入2011年全国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之一,并下拨项目资金47万元。该项目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县人口计生局负责监管。为进一步加强对该项目的领导,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去年12月16日分别成立了由县人口计生局局长和项目实施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项目监管和实施领导组。该项目总投资157万元,总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现已落实到位中央补助资金47万元,自筹40万元,缺口资金70万元。站址勘察、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并于今年2月中旬开工建设,目前故城镇服务楼主体和洪水镇服务楼主体工程已经结束,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年底将竣工并投入使用。
十一、人口数据大集中工作进展顺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大集中工作是人口计生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年初及时召开了包括县乡两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计生助理员和微机管理人员参加的会议,出台了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对人口数据大集中工作进行了集中业务培训;投入经费30多万元,添置更新了设备,为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县人口计生局注重人口信息数据单机版的质量,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对源头数据进行了核对,确保数据库准确率达到了98%以上,数据信息按月及时变更,15个乡镇(区)全部更换了电脑和打印机,并按照省市要求联网并正常运行。
十二、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取得明显效果。在早期教育方面,根据中央《决定》中“关于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强化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和培养”的精神,按照省市要求出台了《关于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试点项目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开展早期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开展早期教育,对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婴幼儿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和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出生缺陷干预方面,责成县人口计生部门联合卫生、药监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出生缺陷干预实施方案,通过宣传普及出生缺陷科普知识,实行减少缺陷出生和缺陷儿治疗控制的“三级预防”,产前筛查、产后访视和产前b超检查率达到80%以上,最近还请市县医学专家在全县进行了“出生缺陷知识讲座”,有育龄妇女1200多人参加。同时向全县孕妇免费发放叶酸,使出生人口缺陷率明显下降,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方面,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人口计生、卫生、药检等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的打击“两非”领导组;二是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医药部门存在的问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人口计生、卫生、药检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药市场监管力度,定期不定期对县乡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网点进行专项检查;三是根据人口计生、卫生、药检三部门联合下发了《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通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以关爱女孩和社会性别平等为主体的宣传活动,对医务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全县人口出生性别比保持在106.8,属正常值范围;五是在孕前优生检测工作上,我县按照省市要求,出台了《关于开展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实施方案》,人口计生、卫生、宣传、教育、工青妇等单位和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参与,依托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网络和医疗保健机构对育龄妇女进行孕前免费优生检测,全县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通过实施孕前优生免费检查,对高危目标人群采取了干预措施,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今年以来,我局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中,实行综合治理:一是出台了《武乡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工作方案》,积极协调综治、公安、工商、卫生、建设、人口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集中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信息通报制度;二是健全和完善机构。在全县各乡镇、社区和重点企业配备流动人口专职管理人员50多人,做到了有人管事,有人理事,确保了机构、人员和待遇三落实;三是县、乡人口计生部门建立了全国联网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信息反馈率达100%,有力地推进了流动人口的科学化管理。全县流动人口登记建卡率达到96%,宣传率达到85%,持证率达到82%,验证率达到96%,服务率达到80%以上,长效节措施落实率达到95%以上。做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今年,我县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不松懈,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中,在县乡村进行了流动人口清查验证活动。
一年来,通过全县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和全体人口计生专干的奋力拼搏,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与省市要求、与先进市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2011年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松劲。紧紧抓住以“双女户”结扎为重点的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提高长措落实率和及时率,尽可能减少政策外怀孕和政策外生育,人口出生率、符合政策生育率等各项人口计划指标严格控制在省市指标要求以内,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同时要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及时足额征收,使征收社会抚养费真正起到限制超生的作用。二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要不断完善人口计生部门与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按季互通出生、节育、婚姻登记等信息的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好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其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个案信息全部纳入我县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率先实现全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一盘棋”;要继续抓好增补叶酸干预、风疹疫苗干预出生缺陷项目,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出生缺陷知识,预防出生缺陷发生,同时抓好共产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生育申报和查处工作,有效遏制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生育的势头,维护正常的生育秩序。三是继续深化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要继续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倡导性别平等理念,加快人口计生服务网络规范化建设步伐,打造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能力和素质,满足广大育龄群众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的需求,彰显人文关怀,构建温馨计生,建立健全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制定并落实对女孩家庭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使女孩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受帮助。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由于我县部分计生专干素质偏低,计生服务技术力量薄弱,不仅严重制约了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县开展等级服务站所室的创建、全省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的创建目标。为此,今后要继续推行“县聘、乡管、村用”的村级计生专干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村级专干进入退出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以女性为主、年轻化、知识化、会服务的村级计划生育专干队伍。大力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加大县乡村计生专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县站乡所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使县站乡所尽快通过省市达标验收,为争创全县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和优质服务先进县创造良好的条件。五是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十送·五到家”活动。按照省市要求,在全县集中开展“十送·五到家”的活动,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计生家庭为中心,为群众送去温馨、舒适、安全、人性化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做到宣传教育入心入脑,优质服务进家进户,奖励扶助关爱到户到人,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全县人口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人口形势还不容乐观,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任重道远。同时还存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员素质偏低,县乡计生服务站所持证技术人才短缺、县乡计生服务站所建设配套资金不足等问题。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抓住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不断攻坚克难,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四篇:工作打算
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处将按照局党委部署和目标责任书要求,狠抓十项工作:
1、加大对乡镇水上安全工作的指导、督促和协调。进一步明确乡镇水上安全主体责任,专门管理机构,建立专项制度和投入机制。
2、加强水上安全巡航,保安全、保畅通。组织海事人员加大对煮水河航道巡航力度,及时纠正违章行为,确保不发生监管不力的水上重大责任事故,确保不发生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航道24小时以上堵塞责任事故。
3、加强渡口的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渡运安全。坚持对全市渡口的月查制度,加强节日期间和恶劣天气的专项检查。开展文明渡口创建活动,评选文明安全渡工,制定考核评比办法,投入一定的奖励资金。协助局里全力推进撤渡建桥工作。
4、突出抓好农用船日常监管。继续保持对农用船的高压严管态势,在督促各乡镇抓好农用船源头管理的基础上,将加大现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载客、超载、冒险航行等违法行为。同时,组织海事人员深入到集镇、村进行法律宣传咨询,努力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
5、突出水上安全专项整治。按照省海事局统一部署,继续开展“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船舶污染防治专项整治。重点专项治理辖区内无证吊机船舶、短途驳运船舶,集中整治水上加油站、加油船,检查船舶防油污设施设备的配备、使用情况。继续做好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认真把好船舶专项检查和签证关,确保从我市驶往上海的船舶符合规范要求。
7、继续开展运输船舶吨位丈量检查活动。以提升检验质量为根本,确保不发生新的“大船小证”、“证船不符”行为。不断优化船检工作程序,加强船检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检查。
9、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与协作单位的联动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演练。编制预算,多方筹资,重点实施辖区内重点水域、重点航段、重点部位现场监控系统建设。继续严格实施“12395”24小时水上事故救助处置值班,投入一定资金,配置救生、消防、防污染等救助设施。
10、强化服务意识,狠抓海事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海事公共服务职能,深入开展“提升满意度、提高执行力”主题教育,重点抓好海事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海事发展活力,着力打造海事服务品牌,提高海事的社会美誉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来管理人、约束人,着重在上下班考勤、请假、遵守海事十项禁令、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进一步规范管理,努力打造多干实事、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海事队伍。
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贯彻实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运业发展的意见》,牢牢把握“加快水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发展”这一主线,抓住“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永恒主题,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尽快适应新的体制;制定航道、港口建设规划,争计划上项目;突出水运市场管理,促进水运发展;强化监管措施,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杜绝发生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抓党风廉政,促政风转变,带行风创优,推动全市海事行业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一、重点抓好水上安全现场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一)围绕“县管、乡包、村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督促指导县、乡(镇)政府对乡镇船舶管理责任的落实,市局将不定期组织力量对重点县(市、区)、重点水域、重点航道、重点码头、重点时段、重点船舶、特别是“四客一危”船舶的巡航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督促整改落实,将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全力维护水上交通秩序。
(二)按省局要求,积极推进300GT以上货船和“四客一危”船舶安装GPS终端的推广工作,提高我市船舶动态监控效能,为海事事故调查处理、运输量统计提供真实科学依据。
(三)协助指导各县(市、区)海事机构尽快制定完善水上应急预案体系,对已进入全省水上支持保障体系项目笼子的市海事局机关、辰溪、溆浦、鹤城海事处的站房建设要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机关及相关部门政策支持,抓好各基层海事处监督车及鹤城海事处巡逻艇的配备。
四、转变观念,强化管理,全面提高船检质量和船员综合素质
(一)严格执行船检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运行V5.0发证系统,促进船检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突出抓好验船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想办法积极引进高学历造船专业人才和委培在职人员学习船检业务,储备后备力量,并确保验船师队伍稳定。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及时配置,更新船检工作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
(二)加强船员培训,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船员考试发证。根据目前新的海事管理体制,五等船员采取县(市、区)海事处集中办理培训考试,市海事局监督指导方式取消零散的考试发证;四等船员培训考试根据需要和船员相对集中的比例分片组织实施,力争在三年内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一个层次。
六、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深化水上安全专项整治
(一)新整合后海事机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明确责任,建立新的长效监管机制,市局将加强联系,做好协调,对各县(市、区)水上安全管理、航道养护区域进一步明确划分,制定安全监管,航道养护的考核办法。
(二)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重点开展运砂船超载、非客船载客、“三无”船舶、“大船小证”和“载重线标志”、非法汽渡无证经营等专项安全整治,务必收到实效。
(三)做好渡口渡船改造工作。今年是省交通厅确定渡船改造的最后一年,各县(市、区)海事处要广泛宣传,抓住机遇,争取赶上渡船改造最后一班车。
八、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
新组建的海事局、处,是水上行业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机构,工作专业性、政策性较强,依法行政素质要求较高,要全面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纲要》,重点推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
海事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水上交通行业管理法规,建立学习奖励机制,鼓励自学。市局今年将组织各海事处骨干开展行政执法和海事调查学习班各一期,邀请省、市专家学者授课,剖析案例,提高执法水平,同时,加大水运行业行政执法力度,规范行政行为。
八、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形势稳定
完成航运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保持行业安全形势的稳定。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确保安全形势稳定。
——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联系制度和责任制。根据行业特点及时调整安全管理措施,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提高预防安全事故的能力,避免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水运企业安全生产主题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四级”监管网络,严格执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水上安全规律的研究,实施对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的重点监控,开展好安全隐患的治理和各项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生产考核评价体系,2006年至2010年安全评价指标要达到责任要求,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
——强化应急体制建设,完善各项应急预案。进一步强化安全应急体制建设,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加强指挥信息、应急物资保障、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处置应急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五篇:工作打算
一、提高监督的思想认识。现在,社会上包括在人大工 作的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人大是“二线工作”,到人大就是提前或变相休息,而监督又容易得罪人,顾虑与党委造成冲突、顾虑影响与被监督者的关系、顾虑个人得失,因而“怕”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不力。当前,有些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垂直条管部门和单位存在不愿监督、不受监督的现象,不少部门单位认为,自己单位本身有一整套的监督体系,人大的监督是多余的,垂直管理部门则强调自己是垂直领导,所以认为不应接受当地监督。解决好不敢监督和不愿监督的问题,就要加大《监督法》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认识。进一步克服人大工作同志“岁数大、到人大,过渡两年就回家”的消极思想,进一步提高受监督对象的认识,消除那种人大监督就是“找麻烦”、“挑刺”的错误认识,增强人大意识,做到理解监督,主动接受监督。
二、充实监督的力量。当前,会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实际在 职人员22人(司机工勤人员除外),平均年龄48.2周岁,其中50周岁人员11人,占50%,45周岁人员占86%,其中常委会领导和工委办主任干部整体年龄结构老化,年轻干部少,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现在迫需要县委酌情考虑,增加编制,为人大增加年龄适当的人,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提升人大干部队伍活力,充实监督力量。
三、提升监督的能力。应当承认,当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在存在专业人员少,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履职的开展和监督的实效。下一步,一是要苦练内功,加强学习和培训,建立和完善周五学习日和人大常委会学法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二是强化外功,借智借力,建立监督咨询专家库,积极听清各方面专家和代表的意见建议,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监督水平。
四、摆正监督的身份。当前,根据党委工作安排,人大常委 会领导及人大机关干部都要直接参与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人大与政府在经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各自应负的职责,削弱了人大的职能和权威,是一种角色错位。下一步,要在做好人大工作中推动中心工作,在参与中心工作中促进人大工作,做到既种好“责任田”,又种好“承包田”,既做好“运动员”,又当好“裁判员”。
五、明确监督的内容。要精选议题,从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和在执法检查、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及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等方面确定审议议题。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大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积极探索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审查监督,增加预算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事项开展监督,促进城乡居民更多更好的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强对政府依法行政和“两院”公正司法的监督,有针对性的开展执法检查,促进解决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六、规范和创新监督工作。人大工作具有法律性、程序性、规范性的特点,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更高的新要求,既要坚持规范化、制度化,又要改革创新,探索新方法。下一步,一是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规范审查对象,明确审查内容,严格审查程序。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同“一府两院”和部门单位对口联系,督促“一府两院”和部门单位将年终工作计划和总结、重大事项决定文件、重要工作动态通报到对口工委办。
七、提高监督的效果。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监督,监督 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人大《监督法》明确规定,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实施监督,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快建设有法可依,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次要保障监督的效果。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不监督就是渎职、监督不力就是失职、监督不到位就是不称职”的理念。
八、增强监督的跟踪及检查。实行人大监督在总体、过程及 个案相结合,既要全面统筹,又要一竿子插到底,一方面确立真抓实干的思想,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另一方面,建立整改意见交办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度,有一种铁面无私的狠劲。
九、改进常委会开会方式。实行分组审议和集中审议相结
合,实行发言人制度,为分组讨论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并有计划的邀请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提高决策的公开、透明。
十、完善乡镇人大工作。当前乡镇人大工作基础设施和干部 队伍薄弱,履职行为不规范,履职活动内容单一。会昌县19个乡镇只有3个建制镇配备了专职人大副主席,其余3个建制镇、13个乡都由党委组织委员兼管人大工作,没有配备专职人大干事,兼职的人大干事也比较少,这对人大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下一步,要按照县委《关于规范和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意见》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定位、职责,理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机制,推动乡(镇)人大工作发展。
十一、加强监督结果的运用。加强监督结果的运用就是要解决好如何问责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交办程序和人大代表建议督办制度,建立督办台帐、限期办理和办理落实反馈制度,切实做到及时交办、认真督查、真实反馈。对办理工作敷衍应付、落实不力的可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促其落实,并抓出几个典型,以维护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的严肃性和监督的权威性,真正达到预期的监督目的。
十二、发挥代表作用,加强代表联系,构建平台。加强代表小组活动和学习培训,探索培训新模式,增加培训效果,实现代表思想素质、履职意识、履职水平、引领发展能力的提升。落实代
表联系制度,创新代表联系方式,经常性走访、联系代表,听取代表反映民声民意,提出意见建议。坚持邀请代表参加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争取每个县人大代表都能参加。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力度,进一步完善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对口联系制度,采取上门督办、现场督办、重点督办、跟踪督办、延伸督办等方式,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