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困难群众的救助1
给困难群众的救助,千万不能打折扣
贵州都匀 宋青桦
2012年4月
民生是当前最大的公务,抓好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就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的重要表现。但如何体察人民疾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证困难群众的吃饭和穿衣问题,恐怕很多基层掌握解决民生问题的执政者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识。本人为何要说“给困难群众的救助,千万不要打折扣”。国家给予困难群众的救助,是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是党委、政府的关怀,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重要举措。他们为何要打折扣,要优亲厚友,做这种伤害人民感情,损毁党委、政府形象的龌蹉行为,发人深省。你对不起人民,人民绝对不会对得起你,你打人民救助的折扣,人民就打你人品官品的折扣;你优亲厚友,占为己有,人民就孤立你,视你为硕鼠,在背后戳你脊梁骨,让你一生在幽怨和不安中生活,这样的道德沦丧和痛苦,恐怕没有哪个有良知和责任的人愿意奉行。
每个价值取向正确的人都知道国家实施的救助救济,是 “聋哑痴呆傻、老弱病残孤”及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不容践踏,不容亵渎。2012年春节期间,我市下拨的救灾款粮物,个别乡镇以“六个一”的标准(一桶油、一瓶酒、一块肉、一袋米、一箱水果、一件衣裳)慰问困难群众,而我们在按照发放单位提供的三联单进村入户询问老 百姓的过程中,有的只得了“两个一、三个一、四个一”,最多的也只得了“五个一”,都打了折扣。剩余的那些款物都去哪里了?询问陪同督查的干部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问题出在哪里?领导决策他用,还是干部截留,只能拷问他们的良心和道德。有的是这样操作的:负责发放的是领导干部,在操作过程中他们的三亲六戚足额发放,甚至超额发放(有个村主任就一人领取了四份春节慰问物资)。
但是特别需要帮助和关心的人,却在艰难的环境苦苦挣扎。罗芝猛的母亲,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太婆,耳朵半聋,腿脚有些不方便,家有孩子四个,三个女儿已经外嫁,一个不成器的儿子(罗芝猛)外出打工,留下了衣衫褴褛的老婆子孤独留守四壁空空的家里,老婆子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生活极其艰难。我们问及是否得到政府慰问物资和救助的时候,也许触动了老人内心深处,泪流满面,凄苦的境况让我内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痛。她说没有得到任何的救助,但是村干部说已经给了她了。我们为了证实是否属实,在她的家里四处查找存放粮食的专用袋子,但的确什么也没看到,我拿出了100元钱给她,让她改善一下生活。后来经村干部电话联系罗芝猛,这个令该家庭走入困境的败家子把领来的救助粮拿去姨妈家酿酒喝了,臵其母亲的生存于不顾。我认为在这方面,村一级干部是失职的。我们当场要求该乡镇的分管、民政干部、村干部今后要重点关注这户人家,防止非正常情况发生。
研究这些情况,不难发现滋生问题的土壤。一是领导干 2 部责任心不强,为民办实事好事的觉悟还不高,没有爱民如子的情怀,捞取利益好处的私心仍然长期存在。二是党政领导一个人说了算,拆东墙补西墙,不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物专用的原则,牺牲困难群众利益,满足部分心怀不轨人的利益。三是暗箱操作,一切规定和程序不公开,随便给一点作表示。老百姓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以为他们做得很好,其实他们在玩瞒天过海之术,上欺骗党委政府,下忽悠人民群众。四是一线基层干部责任意识淡薄,账目不规范,原则不坚持,领导怎么指示就怎么做,以致资金、物资成了领导任意支配的资源,造成权力干预民主,失去公平性。五是村组干部私心重,想方设法捞取利益好处。主要体现在优亲厚友,平均分配。比如有个乡镇一个村主任领取四份春节慰问物资,这四份物资一个是其父亲,一个是其胞弟,另外两份是自己的。虽说是代领签字,但是否真的代到了被代带领人的手上,我们不得而知。六是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畏惧村组干部刁难的情绪,使得为民办事的“天平”发生倾斜,臵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于不顾,以致打折扣、优亲厚友、中饱私囊随之而来。
自古以来,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践踏大众意愿的任何政党和组织,最终都要被大多数人所唾弃。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要干的事情不是代表一小部分人,而是代表一个政党的形象,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社会先进文化,代表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如我们这些基层干部代表的方向搞错了,偏离了,在人民群众正义的大潮中能坚持多久。最近3 几年来爆发出来的群体事件,都充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当从这些事件当中吸取教训,不能再重蹈覆辙,不能再慑于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的淫威,臵广大人民群众于不顾。千百年来的中外历史证明,只有广大胸怀正义的人民才是社会真正的主人。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爱民如子,视民如亲,人民才会拥护和爱戴。领导干部不仅仅代表自己的做人做事品德,同时代表的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执政理念。领导干部就是一面反射国家、社会的镜子,这面镜子必须光亮,无私的将自己所接纳的光全部反射;党员领导干部更是一面旗臶,走在哪里都要把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毫不保留的送给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们的手上,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一反一正的哲理我们必须铭记,否则将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损毁党和国家的形象。
针对给予人民的救助,被打折扣的问题,我从一个旁观和一个督查者的角度,心有所想和所悟:一是负责救助款粮物发放名单上报的的村组干部必须做到评选公开、公平、公正,采取民主评议的形式拿出享受的人员名单,实行第一步民主,杜绝优亲厚友。二是乡镇领导干部要深入村组随机抽查一些受助对象,测评村组工作的公平性,确保受之无愧,受之有理。基层群众的社会认识毕竟是浅显的,没有那么开明和理性,看到财物都会下意识的去争,因此只能依靠村组、乡镇党委、政府引导,确保救助救济帮助的是困难群众,而不是那些能争、会闹、使用伎俩的人。三是一切救助的标准 4 和数量自乡镇到村到组都进行公示,让老百姓成为监督员,避免每个环节出现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之下,我想没有哪个领导干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决民主决定。四是拿出一颗公心,一份爱民之情,一份责任意识,守住清贫,坚守廉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没有办不好的公事,就没有打折扣的理由和借口。
最后,我的忠告和期望: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是各级各部门务必真抓实干的重要工作,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要永远记住人民是社会的主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就要真心实意为民提供优质、高效、公平、公正、无私的服务。只有从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公务中才能干出令人民称赞,让党委、政府放心的政绩,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我省、我州、我市加快转型、加速发展、推动跨越的战略总基调,绘制完成国发„2012‟2号描绘的宏伟蓝图!
第二篇: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
一、临时救助对象
凡具有宜昌城区居民户口,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其他不可抗拒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
(一)城乡低保对象家庭。
(二)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点是低保边缘户。主要指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城乡低保标准50%以内的城乡居民家庭。
(三)区级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二、临时救助范围
临时救助针对救助对象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重点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救助:
(一)因患危重病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措施后,个人自负医疗费仍然很高,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
(二)因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过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不含自费择校)。
(三)因自然灾害或遇到突发性、不可抗拒性因素导致家庭特殊困难的。
(四)其他特殊情况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
三、临时救助标准
各地要针对困难家庭特殊困难,结合本地实际,按规定及时给予适度的一次性现金或实物救助,帮助他们缓解暂时出现的生活困难。临时救助一个家庭每年原则上只能救助一次。因病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原则上给予不超过800元的临时救助;全日制在校就读的困难家庭子女,原则上给予不超过1000元的助学;因其他特殊情况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原则上给予不超过500元的临时救助。
四、申请审批程序
实行属地管理。临时救助原则上以家庭为单位提出申请,由户主向居住地居(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宜昌城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附件)并提供居民户口簿或身份证、收入证明、医疗费用凭证、困难原因说明及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居(村)委会低保专干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方式,提交低保评议小组讨论、初审、公示,群众无异议的报街道办事处(乡镇)审核后报区民政部门审批。
—2 —
第三篇:城镇困难群众救助实施方案
城镇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帮扶解困、构建和谐”的决策,扎实有效地做好城镇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根据《关于做好城镇困难群众帮扶解困工作的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资金来源、用途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困难群众生活问题,通过财政预算列支,城乡临时救助资金、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县长教育基金中分解安排,社会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03.5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应对意外灾害和突发事件,63.5万元由街道办具体负责救助困难群众,15万元由街道办和教育局共同负责救助供子女上学的困难家庭,15万元由县工会负责救助困难职工。
二、资金分配
通过集中入户调查,城镇常住户中有困难群众2904户、8642人,因大病、残疾、供子女上学、意外灾害、单亲失业等五种情况致困家庭922户,其中有576户生活特别困难,急需救助。针对以上情况和筹措的救助资金,初步拟定救助困难群众426户,其中救助供子女上学的困难家庭150户。由街道办将救助资金数
额和救助户数按调查摸底情况分配到各社区确定救助对象。(详见附表)
三、对象确定
各社区依据分配的资金数额和救助户数,遵照《民勤县城镇困难群众解困救助办法》第四章,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阳光操作,严格按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的程序,在入户调查的2904户中确定救助对象。并收集验证申请对象相关证明材料,建立健全初审对象档案。
四、救助标准
按照区别情况、分类施救的原则,救助对象按致困原因和困难程度分三类确定标准,一类:3000元,控制在救助户数的10%以内;二类:2000元,控制在救助户数的20%以内;三类:1000元。各社区参照《民勤县城镇困难群众解困救助办法》第三章,对救助对象进行分类确定标准。
五、救助方式
确定审批的救助对象实施年内一次救助,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社会化发放救助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救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救助。
第四篇:城乡困难群众救助政策doc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
一.门诊救助
一是对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实行全额救助;二是对城乡低保对象中一、二级精神病患者,门诊救助每人每年200元,包干使用,不结转;三是对其他城乡低保对象,门诊救助每人每年100元,包干使用,家庭成员可共享,不结转。
二.住院救助
一是对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后,剩余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全额救助;
二是城乡低保对象住院起付标准以下的部分给予全额救助;
三是实施一般住院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困难群众,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后,剩余医疗费用按医院级别予以不同比例救助:一级医院80%、二级医院70%、三级医院60%;一个自然内,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住院救助标准为20000元(含住院起付费);
四是实施大病住院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困难群众中患有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和门诊特殊疾病的和实施器官移植术及抗排斥治疗的,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后,剩余医疗费用不分医院级别,均按最高救助比例70%救助;一个自然内,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住院救助标准为40000元(含住院
起付费)。
以上住院救助中,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智力类、精神类残疾人和其他类伤残等级为一、二级的残疾人患者,同一级别医院救助比例上浮10%。
城乡困难群众补充医疗救助政策
问:哪些人可以申请享受补充医疗救助政策?
答:具有我县户籍,在一年内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报销和城乡医疗救助后,个人负担的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0.5万元以上(含0.5万元)的城乡低保对象、入院时年满60周岁未领取基本养老金或离退休费的对象、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城乡低保标准50%以内的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
问:补充医疗救助政策救助标准是多少?
答:
1、个人负担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0.5万元以上至1万元的(含1万元),超出0.5万元的部分按50%进行救助;
2、个人负担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1万元以上至3万元的(含3万元),超出0.5万元的部分按55%进行救助;
3、个人负担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3万元以上至5万元的(含5万元),超出0.5万元的部分按60%进行救助;
4、个人负担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5万元以上的,超出0.5万元的部分按70%进行救助;
5、城乡低保对象在同一救助比例的基础上上浮10%;
6、年最高救助金额为5万元。
问:怎样申请补充医疗救助?
答:申请城乡困难群众补充医疗救助的对象,于每年10月8日至20日向户籍所在地的县民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县民政局于10月30日前完成救助对象初审及救助金额初核工作,并将所有相关资料报成都市慈善事业发展办公室审批。
问:申请补充医疗救助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答:1.救助对象书面申请书;2.救助对象身份证复印件;
3.救助对象低保证复印件;4.救助对象的“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结算表”复印件;5.救助对象的“成都市大病互助补充保险结算表”复印件;6.救助对象的“四川省医疗卫生单位统一住院费用结算票据”(未参保人员提供);7.县民政部门“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复印件。
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政策
一.救助范围
因危重疾病、人身意外伤害、火灾、教育支出过大等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困难急需救助的家庭。主要包括: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范围外,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低保边缘家庭;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覆盖范围,但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其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各镇(街道)认定的其他应予救助的人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临时生活救助范围:家庭有就业能力的成员不自食其力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法定赡(扶、抚)养人未按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因赌博、吸毒及其他违法行为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不思悔改的;拒绝管理人员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二.救助标准。
1.临时生活救助是一项非定期、非定额的救助,主要
依据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来确定救助标准,分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两种,以现金救助为主、实物救助为辅,在一年内,救助家庭因同一原因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家庭,原则上实行一次性救助,每年每户救助总额不超过1万元。如第二年仍需继续救助的,应按程序提出申请并报有关部门审核。
2.现金救助:符合救助条件的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困难精简职工因病在报销基本医疗、医疗救助、大病援助费用外,个人自付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救助2000-5000元,特别困难的,救助不超过1万元;其他困难群众救助200-2000元;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因子女入学,在慈善会、县教育局、县残联实施的教育救助外,家庭生活仍特别困难的,原则上可按照高中(中专)生,每人每年500-1000元、大学生每人每年2000-5000元的标准实施救助;因家庭成员遭遇车祸、溺水、矿难等人身意外伤害,在获得各种赔偿、保险、救助等资金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且影响到家庭基本生活的,救助2000-3000元;因火灾等突发性意外事故,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且影响到家庭基本生活的救助2000-3000元; 其他临时生活救助,根据申请人家庭具体困难情况确定。
3.实物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根据其家庭成员及需求情况,按照食用油10公斤/户.月、米15公斤/人.月的标准救助;需衣被救助的,经调查后,按实际需求实施救助。
三.救助工作程序 1.申请。申请临时生活救助的家庭,由户主或受委托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户口本原(复印)件、身份证原(复印)件、家庭成员(即父母、配偶、子女和未成年的兄弟姊妹)以及民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2.审核审批:村(居)委会受镇(街道)委托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料进行入户调查,并填写《双流县城乡困难家庭临时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符合条件的,提交村(社区)议事会评议并进行为期5天的张榜公示,群众无异议的,在上签署意见,连同有关资料报所在镇(街道)社会事务办(科)审核,2000元(含2000元)以下镇(街道)审批。超过镇(街道)审批权限需增加救助金额的,由各镇(街道)签署意见,将相关资料一并报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申请,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3.为及时快捷实施临时救助,对申请对象所需救助金额在一定额度内、且需求紧急的,县民政局科直接审批或授权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直接审批,但应在一个月内补齐所有申请审批手续。
双流县民政局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书
附件1
崇州市(年)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书
_____村(社区)委员会:
我是___乡(镇)___村(社区)___组村民,身份证号码是:_______,现年__岁,全家__口人,系____ 对象(城镇低保/城镇优抚/城镇三无/城镇其他困难家庭/农村低保/农村优抚/农村五保/农村其他困难家庭),现代表我家庭申请崇州市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原因:
我保证所提供的城乡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各项资料完全真实,绝对没有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如有任何隐瞒或与实际情况不符,我愿立即终止申请办理;如已申请成功,我愿立即退出救助资格,退回已发款物;因此所造成的后果概由自己负责。
申请人(或被委托人)签名、按手印: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