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帮扶机制信息(大全)

时间:2019-05-12 17:0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失地农民帮扶机制信息(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失地农民帮扶机制信息(大全)》。

第一篇:失地农民帮扶机制信息(大全)

元氏县形成较为完善的失地农民帮扶机制

“被征地农民帮扶中心” 挂牌成立

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相关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元氏县创新思路,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率先挂牌成立了“元氏县被征地农民帮扶中心”,对失地农民进行集中帮扶,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失地农民帮扶模式。

一、转变思想,变“社会负担”为“腾飞标志”,转变对失地农民的认识,提高服务积极性、主动性。元氏县人社局通过广泛宣传、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干部职工消除了对失地农民的误解和偏见。长期以来,认为失地农民需要给钱、给物、给政策,为社会增加了负担。现在,人社局干部职工普遍认识到,工业化和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民脱离土地,转而从事非农产业,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途径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 农民让出土地, 从农村走向城市,是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人社局认识到,应该给予他们基本的保障, 使他们也能够享受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二、挂牌成立帮扶中心,变分散服务为集中服务,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服务质量。长期以来,对被征地农民多头管

理,无序管理,导致他们求助无门,求助时往往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如:养办老保险跑到社保局;办医疗保险到医保中心;讨要工资到劳动监察大队;找工作到就业局;办低保到民政局;争议仲裁到人社局;司法救助到司法局……对于一些年老农民来说,别说去跑这么多家单位,就是记住这么多机构恐怕也十分困难。缺乏一个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帮扶机构。元氏县被征地农民帮扶中心的挂牌成立,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方便了群众办事。元氏县被征地农民帮扶中心设有社会协调、社会保险服务、就业培训与指导、劳动维权等四个服务窗口,并建立了完善的外部联系网络。工作人员实行AB角互补,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到需办事项后能办理的立即办理,不能办理的委托有关科室或部门办理,并负责督促按时办结,不让群众跑二趟。被征地农民需要办理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等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这里解决,真正实现了一趟办结、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被征地农民。目前,帮扶中心紧张有序的开展工作,被征地农民纷纷前来办理业务。

二、侧重就业帮扶,变“输血”为“造血”,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而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土地法实施条例》,被征地农民安臵补偿费属于货币安臵。这种安臵方式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的特点,在实践中广为应用,但却给被征地农民今后的生活与就业埋下了诸多隐患,所以被一些农民称之

为“一脚踹”,即给点钱就完事。实际上,被征地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缺乏技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很多人失地的同时即失业。基于此,元氏县人社局建立了针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帮扶机制,脚踏实地地实施了有倾向性的奖励措施。一是企业招用被征地农民,并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享受一定的补贴;二是就业岗位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三是人社局出面,在征地时与用地单位协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被征地农民;四是对吸纳被征地农民达到一定数量的二、三产业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五是鼓励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在贷款贴息等方面给给予政策优惠;六是通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升被征地农民群体素质,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七是发挥人社局职能优势,搭建用工企业与被征地农民就业服务对接平台,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解决进企业务工障碍;八是针对被征地农民的特点,适当开发公益岗位;九是安排被征地农民专场洽谈会,把就业岗位送到被征地农民的家门口;十是积极与被征地农民及有关单位协调,形成失地农民与用地企业双赢的合作机制。

三、从养老、医疗入手,建立完善的被告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大量的农民不仅失地、失业,成为一个典型的弱势群体,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国民”待遇。一方面,他们失去了土地,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另一方面,虽在外打工,但并未真正成为的城镇居民,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未被

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畴,不能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养老、医疗、就业等各种社会保障,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门、保障无份”的三无农民,丧失了基本的国民待遇,滋生出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针对此问题,元氏县人社局着力建立和完善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元氏县根据实际情况,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最基本的保障入手,建立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就业保障等在内的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已经就业的,归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尚未就业的,鼓励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由于农民自行负担或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办法行不通,探索出了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政府承担部分在年度财政或从土地出让金中按比例列支;村集体承担部分从土地补偿费中开支;个人承担部分从安臵补助费中列支。此外, 还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了部分资金用于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保证了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

二是建立起了多元化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元氏县人社局为被征地农民建立起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通过窗口集中办理,引导被征地农民加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县人社局还与人寿保险公司合作,把商业保险作为了重要的补充模式, 为被征地农民投保大额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使被征地农民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

四、变坐等求助为主动上门服务,转变服务理念,方便群众办事,搭建用工企业与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服务对接平台。元氏县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乡、村劳动保障平台和乡村大集,将劳动法律宣传单、务工手册、“春风卡”送到被征地农民手中。并且建立起了被征地农民信息库,开展了送岗位、送培训活动。人社局筛选出了一批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的用工信息,利用网络、通信、新闻媒介、宣传单等形式,搭建了用工信息对接平台,及时将招工信息通知到失地农民,并组织他们与用工企业进行劳务洽谈。今年以来,在县城南部工业开发区和机械制造装备基地等被征地农民相对集中区域举办了3场被征地农民专场洽谈会,把就业岗位送到了被征地农民家门口,达到了职工、企业的双赢。

通过宣传,广大被征地农民已经形成了“有事找帮扶中心”的观念,办事群众络绎不绝。方中村的被征地农民杨九同高兴的说:“原来我们办事跑好多趟,跑好多地方,现在好了,有事就来这里,方便多了!”(王光辉)

2012-5-28 5

第二篇:帮扶机制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形成“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现就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工作原则

建立健全对口帮扶机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阶段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小时经济圈(以下简称“一圈”)是全市发展水平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具有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条件;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以下简称“两翼”)是全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转移人口、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一圈”对口帮扶“两翼”,有利于加快构筑“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切实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把对口帮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合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一圈”区县要顾大局,讲政治,以帮扶“两翼”区县(自治县)加快发展为己任;“两翼”区县(自治县)也要主动抓机遇,迎挑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合理把握对口帮扶原则。一是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对口帮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富民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实效为标准,在互助中寻找合作项目,在合作中谋求发展机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一圈”的产业、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综合优势和“两翼”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优惠政策等独特优势,促进“一圈”产业升级,缓解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制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两翼”人口转移,疏解环境压力,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由“一圈”有对口帮扶任务的区县政府和北部新区管委会牵头,重点企业、大中小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共同组建对口帮扶集团,完善“一圈”企业到“两翼”投资兴业的利益机制。三是坚持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结对区县(自治县)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抓典型,通过示范带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推进,促进结对区县(自治县)全面发展。四是坚持长期稳定、力度不减。“一圈”对口帮扶“两翼”是长期的战略性制度安排,2015年前结对区县(自治县)保持不变,市级部门对帮扶项目进行政策支持的原则保持不变。

二、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促进产业联动。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核心在产业协作,“一圈”区县要着眼于发挥“两翼”的资源优势,支持结对区县(自治县)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等产业;引导企业到结对区县(自治县)建立制造或采购基地,培育优势互补型产业链;帮助有条件建设工业园区的结对区县(自治县)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促进工业向园区集聚;积极探索对口支援异地办园,完善税收分成等政策措施,力争每年投产2家规模以上的企业;把结对区县(自治县)的招商项目纳入总体计划,一同策划,一同宣传,一同招商,主城各区和北部新区力争每年为结对区县(自治县)至少引进2个规模以上投资项目,其他区县至少为结对区县(自治县)引进1个规模以上投资项目。对已签订投资协议或意向的项目,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其尽快开工,早日投产;对已落户“两翼”的企业,结对区县(自治县)应适时回访,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实行新增耕地指标市内统筹、有偿调配使用制度,优先收购“两翼”区县(自治县)新增耕地富余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用于对口帮扶项目。

加大融资支持。“一圈”区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财政性资金无偿支持结对区县(自治县),重点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乡镇文化站、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搭建投融资平台,支持结对区县(自治县)中小企业发展和开发园区建设。“两翼”区县(自治县)要学习“一圈”区县的投融资经验,用好本地银行存款,争取更多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积极吸引市级投资集团参与本地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

促进劳务合作。“一圈”区县要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并做好村干部、重点产业大户和基层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社会保障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属地企业积极吸纳结对区县(自治县)的劳动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吸纳结对区县(自治县)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主城各区和北部新区力争每年培训、吸纳就业1000名以上,其他区县力争每年培训、吸纳就业500名以上;积极为结对区县(自治县)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廉租房、阳光公寓等,主城各区和北部新区力争每年解决200人以上,其他区县力争每年解决50人以上。

加快人口承接。“一圈”区县要完善转移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优先承接结对区县(自治县)人口转移定居,同时也要积极吸纳“两翼”其他区县(自治县)人口定居,有条件的区县应尽可能多地承接“两翼”地区人口。渝中区、大渡口区、万盛区、双桥区等面积较小、承接人口能力有限的区,可采取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人口转移。

强化科技帮扶。“一圈”区县要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提高科技水平,引导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建立技术转移协作机制,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力争每年组织20人次以上的科研人员到结对区县(自治县)提供实用技术和科技咨询服务,每年互派10名左右农业科技人员挂职。

推动教育互助。“一圈”区县要引导属地高校、重点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从合作办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入手,帮扶结对区县(自治县)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鼓励教师到结对区县(自治县)学校支教,力争每年互派10名以上教师和10名左右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支持结对区县(自治县)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做好学生公寓建设,资助教育设备,改善办学设施;开展助学活动,主城各区和北部新区每年资助结对区县(自治县)失学和贫困学生1000名以上,其他区县资助结对区县(自治县)失学和贫困学生500名以上。

加强卫生资助。“一圈”区县要帮助结对区县(自治县)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力争每年帮助培训医务人员20名以上,互派医务人员交流10名以上,支持一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中心医疗设备或药品。

增进干部交流。结对区县(自治县)每年要互派5名以上干部挂职,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一圈”区县每年要从属地大中型国有企业中选派2名以上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到结对区县(自治县)的骨干企业挂职。

各结对区县(自治县)可以据此协商确定具体帮扶任务。鼓励各结对区县(自治县)因

地制宜探索帮扶新模式,特别是对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结对区县(自治县),尤其要突出自身实际科学确定帮扶目标任务。

三、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整合扶贫集团对口支援扶贫工作重点县、主城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等多方资源,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形成合力。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市政府由黄奇帆常务副市长、谭栖伟副市长负总责,市级部门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移民局、市扶贫办具体负责,评估对口帮扶绩效,提出工作任务。二是强化市级部门职责。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农办要指导结对区县(自治县)构建产业链,对帮扶项目优先给予信息服务、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支持;市教委要指导结对区县(自治县)开展教育互助,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市科委要促进结对区县(自治县)科技成果转移;市公安局要完善户籍政策,促进“两翼”人口向“一圈”转移;市财政局要完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市人事局要优先安排结对区县(自治县)的人才交流;市劳动保障局要加快完善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市国土房管局要完善用地政策,优先安排帮扶项目建设用地;市卫生局要促进“一圈”医疗卫生资源向“两翼”区县(自治县)覆盖和共享;市移民局要推进三峡库区对口帮扶区县(自治县)异地办园;市扶贫办要指导结对区县(自治县)开展扶贫开发;市建委要加强对结对区县(自治县)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市规划局要促进城乡规划统筹;市统计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统计体系。三是落实区县(自治县)责任。结对区县(自治县)政府要各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对口帮扶工作,确定专职部门负责日常工作,每年定期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加强协商对接。结对区县(自治县)间要加强工作联系和信息沟通,建立健全对口洽谈、定期互访、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主要领导每年率队互访、交流衔接和落实对口帮扶任务;突出各地实际,充分磋商、科学制订结对帮扶行动规划,编制和实施计划,工作目标和任务要落实到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并配置相应的政策资源。“一圈”有帮扶任务的区县要将本行政区域内的优势企业、事业单位吸纳充实为对口帮扶集团成员,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明确任务,推动工作。“两翼”区县(自治县)要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为帮扶企业提供用地、规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好帮扶资金和物资。

加强绩效考核。市政府对对口帮扶工作实行专项管理考核,结对区县(自治县)要在年初将商定的当年帮扶计划上报市政府,市政府统筹平衡后下发实施。市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移民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每年检查结对区县(自治县)执行帮扶计划的情况,评估帮扶效果,通报考核结果。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对口帮扶工作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总结成绩,部署工作。

附件:重庆市“一圈”对口帮扶“两翼”结对表

第三篇:长效帮扶机制

安装二公司长效帮扶机制方案

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企业的劳动关系不和谐,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其中职工生活困难是造成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解决职工生活困难是创建和谐企业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工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把帮扶解困工作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重点,充分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健全帮扶机构,完善解困措施,形成帮困长效机制,为职工筑起了抗御各种风险的防线,较好地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1当好第一“知情人”,健全“预警”机制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当好困难职工第一“知情人”,是做好帮扶解困工作的基础。多年来,我公司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过四个方面健全完善了预警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做好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健全帮扶机构为切实加强领导,公司工会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建立健全了由公司办公室、工会、等有关部室组成的帮扶中心领导小组,公司工会生活女工部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工会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帮扶制度,形成了上下统一、协调联动的帮扶体系,为做好帮困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3、开展分析调研为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把分析调研作为一项制度贯穿全年,组织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广泛开展调研工作,针对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患大病职工医药费报销情况、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找出造成困难的主要症结,增强帮扶解困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4、做好信息反馈健全了职工生活联络员队伍,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制定了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对职工生活困难、意见、要求通过联络员及时反馈,工会专人负责整理、分类,逐项落实,畅通了信息渠道。去年以来,职工反映的患大病花费高、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都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得到妥善解决。

5、建立完善档案在广泛调查摸底、审核确认基础上,健全完善困难职工档案,按照家庭人均月收入的高低分类建档,细化内容,并全部纳入全总困难职工帮扶管理系统,录入了困难职工档案,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达到了因人施助、分类帮扶、全面覆盖的目标,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6、当好第一“责任人”,完善帮扶机制为帮助困难职工尽快走出困境,承担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公司工会把帮扶机制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帮扶救助格局,为困难职工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线。

7、坚持对困难职工节期送温暖。公司工会把节期送温暖作为帮扶救助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坚持定期对困难职工进行集中走访慰问。今年两节,为困难职工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用送健康、送温暖来鼓励职工。同时还加大了节期补助的力度,为帮扶解困、维护职工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8、结对帮扶献爱心。在帮扶救助过程中,公司工会组织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制定帮扶措施,通过技能培训,使困难职工家庭尽快摆脱困境,减轻他们的家务负担。

多年来,公司工会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尽心竭力为困难职工办实事,让广大职工和家属真切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安装二公司

2011年9月14

第四篇:工会帮扶机制

“三色管理”构造和谐矿区

-----“红黄绿”三色档案创新帮扶机制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宣传政策的窗口、调解劳动关系的渠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展示工会形象的前哨。帮扶工作的形式,反映工会的维护职能是否进一步具体化。近年来,任楼煤矿工会帮扶工作按照帮扶活动的要求和工作职责,在上级工会和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拼搏进取,努力开拓,使我矿帮扶工作形成了“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帮扶与“造血”帮扶并举,短期帮扶与经常帮扶共济、工会帮扶与企业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针对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问题、就医问题和子女教育等问题,我们采取了种种措施,尝试了很多方法,确保了“三个不让”,即不让一户职工家庭因贫困而无法生活,不让一名职工因贫困而无法就医,不让一名职工子女因贫困而辍学;促进了矿区和谐稳定,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

一、任楼煤矿困难员工生活现状

任楼煤矿现有员工4840人,离退休职工255人。其中困难员工共有312户,工病亡遗属4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49户;

贫困职工的具体原因:

⒈供养人口多的家庭

这部分家庭一般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人口在四口以上的就有多户,占贫困人口总数的,有的家庭有好几个学生,每个月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遇到灾灾病病,和人情礼往,就得借钱。想要做点事儿以求转机,却苦于无资金。⒉伤、病、残的贫困家庭

这是一部分绝对贫困的家庭,大多享受低保,由于伤、病、残等原因,收入低支出大,家里的钱大部分用来支付医药费用,这样的家庭既无遣使家里的生活有所改善,也无力使家里的境况彻底扭转,他们缺乏自我脱贫的能力,扶持这样的家庭难度非常大。

⒊从业人员少

有困难家庭是因为家中无一人就业,长期靠四处打零工谋生,艰难度日。

⒋有的困难户是工病亡遗属,家中失去顶梁柱,孩子多,上大学,靠遗属生活费维持生活。

二、积极探索帮扶“创新”之措,建立困难职工“三色”档案

如何把帮扶活动开展的既扎扎实实又有声有色,对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起初我矿为300多户困难职工建档案,职工困难程度底数不清,管理起来比较乱。从2009年4月份开始,将困难职工分为三个级别,从重到轻分别用“红、黄、绿”三个颜色的纸制成《困难职工档案表》,内容有申请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年实发工资、月平均工资、家庭直系成员、困难主要原因、进入三色档案的条件、车间工会的审核意见、矿工会的研究意见及历年救济的情况。这样,工会对困难职工的困难程度就了如指掌。

矿工会规定,对困难职工的救助一个季度研究一次,要求车间工会平时要掌握职工家庭的情况,发现达到困难职工标准要及时上报,及时救助,对“绿色”档案的困难职工家庭,必须一个季度走访一遍,脱困了就撤档,够条件的就进入。“黄色”档案的半年走访一遍,“红色”档案的一月走访一遍,由矿工会干部亲自走访,掌握实情,确定升降。进、出、升、降,都由职工本人审请,提供相关证明,车间、矿工会审核同意,然后张贴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我矿困难职工进入“红色”档案的是8户,进入条件是亲属或直系近期患大病(患病期间自理费用超过个人上家庭收入80%)、发生突发性灾难或事故职工;进入“黄色”档案的是12户,条件是

职工本人因工受伤在治疗期内的或因工致残的;进入“黄色”档案的是281户,低保户、工会伤(病)保职工、子女多,家庭负担重、公亡遗属、病亡遗属、伤残1—4级职工。

三、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多年的帮扶实践中,我矿各级组织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总结出了形式多样,符合实际,富有实效的帮扶工作,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是领导帮扶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帮扶、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对全矿余户特困户分别由矿、科(区)、队三级领导重点帮扶;

(二)是救济帮扶。矿党政工组织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送米、面、油和衣物,保证特困员工家庭生活有着落,衣食有保障。矿行政和矿工会每年都拿出资金对工病亡遗属、伤残员工、特困员工家庭给予特殊照顾,缓解其家庭困难;

(三)是精神帮扶。矿领导干部坚持经常到特困员工家庭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出谋划策,谈心鼓励,扶贫扶志;

(四)是岗位帮扶。近三年帮助多名家庭生活困难的地面或辅助员工调到采掘开一线工作,提高了收入;

(五)是就业帮扶。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优先安排特困员工家属拣矸子、烧锅炉、扎包脚布,每年可解决多名家属就业;

(六)是捐助帮扶。为突发意外的员工及时组织捐献活动,发挥群体帮扶作用。开拓一区职工魏征儿子患白血病全矿员工为其捐款三万多元;

(七)是助学帮扶。矿工会设立“金秋助学基金”,近几年为多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特困学生资助路费和发放困难补助万多元,为名困难学生申请扶贫贷款万多元;

(八)是低保帮扶。低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矿区工会的协调下,在矿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矿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烈山区民政局对我矿低保户进行了核查,停发了余户不符合条件低保户,新增了户低保户,并进行了重新建档和微机录入,实现了微机规范化管理。目前已为多户办理了低保金,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员工家庭的基本生活权益。

第五篇: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张村村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为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实践党的宗旨,村党总支决定建立如下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三送”和“两帮一”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进一步健全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为重点,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构筑一个支部牵头、组配合、党员参与的综合帮扶体系;建立一个指挥协调、部门联动、标准统一、资源整合的日常帮扶班子;形成一个制度健全、常年运作、动态管理、不断创新的长效帮扶机制,实现“存在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目标。

二、参与对象:

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村两委干部。

三、长效机制

(一)动态管理机制

1、明确帮扶对象:(1)年收入底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2)

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3)特困农业家庭和困难职工家庭;(4)品学兼优的中小学学生;(5)其他需要帮扶的对象。

2、掌握动态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支部要定期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分类建档,掌握日常变化情况,并设立帮扶对象信息库,及时更新信息内容。各村民组长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依托掌握管理对象的动态情况,切实加强管理,落实帮扶措施。

3、严格管理程序。凡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应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填写有关材料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核实后报乡民政办审查同意后,即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实现能进能出。要严格检审制度,定期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收支情况、生活状况进行核查,对通过帮扶后其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帮扶标准的,应在规定期限内退出帮扶范围。同时,要大力弘扬自强自立精神,提倡困难状况好转的帮扶对象主动退出帮扶。对刚退出帮扶的对象,要进行跟踪服务。

(二)职业培训机制

1、整合培训资源。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职业培训。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进行管理。对

困难家庭中的无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要有培训时间、培训专业、培训质量的明确要求。职业培训一律实行免费。要加强对择业观念的教育,摒弃把工作分为高低贵贱和眼高手低、过分挑拣的陈旧求职观念,树立自食其力、劳动光荣,市场就业、竞争就业、灵活就业的新观念。

2、注重培训实效。要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努力提高培训对象的再就业率。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年龄偏大人员、残疾人从事的职业工种,确定一批培训项目,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3、开展创业培训。把有创业愿望和较强创业能力的人员组织起来,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增强其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并进行创业指导,做好咨询服务和后续扶持工作,特别要与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相配套,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成功的创业带头人,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就业帮扶机制

1、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配合乡农业服务中心、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等部门要针对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选送脱贫治富的技术、项目。并加强技术指导。

2、鼓励灵活就业。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

3、组织和鼓励承包荒山、荒滩、土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

4、推进残疾人就业。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稳定集中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设托管保障体系。

(四)社会共建机制

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结对解困帮扶队伍,通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辖区内共建单位与帮扶对象结对,以及领导干部带头结对、党员与群众结对、群众帮群众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明确帮扶责任和帮扶目标。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五)帮扶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建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协调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对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

2、制度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各部门帮扶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并不断探索,有所创新,与时俱进。要建立健

全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的各项制度,规范帮扶救助工作,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做到应帮尽帮。

3、资金保障。建立以党员干部捐款为主渠道、社会各界捐赠相结合的帮扶资金筹集机制。

4、医疗保障。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为主要形式,确保贫困家庭有病能及时治疗。

全体共产党员要从维护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认真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积极参与其中,做到常关心、常联系、常走访,确保帮扶目标的实现。

张村党总支

2011年01月15日

下载失地农民帮扶机制信息(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失地农民帮扶机制信息(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脱贫帮扶机制

    学校教育脱贫结对帮扶计划 为了切实建档立卡户学生的帮扶力度资助力度,推进贫困家庭稳步脱贫,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中央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精准扶......

    留守儿童帮扶机制

    商丘市第七中学留守儿童帮扶机制 为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和“小手拉小手”爱心结缘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儿童,各班优......

    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青年路社区党员干部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为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实践党的宗旨,青年路社区党支部决定建立如下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贫......

    对口帮扶信息

    对口帮扶互利双赢 兰村学校侯艳菊 本学期,武安市兰村学校与北安乐小学、赵窑小学、贾家庄小学三所学校结成了对口帮扶盟校。 兰村学校先是选派优秀教师到北安乐小学送课;紧接......

    建立健全“四个机制”加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最终5篇)

    建立健全“四个机制” 加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激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XX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狠抓落实,发挥党内关爱的社......

    2011乡镇党内激励帮扶机制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心爱护老党员、病残及生活困难党员,有......

    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洪洞县“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洪洞县委组织部建立完善“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大力加强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台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