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8号编制实名制摸底工作总结
泾川县东街小学文件 泾东小发„2012‟8号
签发人:吕斐英
泾川县东街小学机构编制实名制摸底
工 作 总 结
县编办、教育局:
根据泾川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泾机编„2012‟3号)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调查摸底的通知》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了加快进度,提高工作效率,紧急召开了教职工实名制摸底动员大会,安排部署我校实名制信息调查摸底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作法
(一)提前调查摸底,认真制定方案
为保证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在深入学习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对全校实有人员开展了一次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全校人员底子。结合本校实际工作需要制作了“人员花名册”、“编制实名制公示榜”等一系列表格,并拿出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实名制摸底登记程序、实施方法和步骤。登记程序为:个人申报填写基本信息——办公室审核——张贴公示——公示无异议——正式上报县编办。
(二)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宣传发动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县上今年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泾川县东街小学实名制摸底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并确定专人办理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调查摸底业务,同时组织召开实名制登记工作会议,让所有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目的、意义,确保了工作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做到环环相扣,丝毫不乱,保证了调查摸底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推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在实名制摸底登记过程中,我校按照文件要求在确定在编人员名单报编办审核后,在公示栏所张榜公示在编和非在编人员情况。公示期七天,接受社会监督。
二、两点体会
(一)工作任务要全面完成,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的全面落实牵涉到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了全面完成这项工作任务。我们在工作中抓住思想认识这个根本,通过各种途径统一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多次在大小会议上提到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文件精神,研究具体情况,达成了共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正确引导,让教职工认识到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项中央有精神、省市有部署、现实有要求的工作,是一项势在必行、非搞不可的大事,从而减轻了工作阻力,保证了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工作任务要全面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到目前为止,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还没有具体的法规政策依据可循,大家只是按机构编制系统自上而下提出要求实施。因此,工作的实施效果往往决定于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我校的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实名制工作进度能及时保质保量完成,所有工作都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没有影响全县汇总进度。
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主题词:
实名制
调查摸底 工作总结
抄报:县编办、县教育局 泾川县东街小学
2012年6月8日印发
共印5份
第二篇:编制管理实名制自查报告
编制管理实名制自查报告
市教育局:
根据市委、政府办《关于对全市机构编制人员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精神,加强机构,规范人员管理。我中心小学接到通知后,针对文件要求,认真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我中心小学事业单位名称规范,所辖各小学(园)单位名称也规范,无对外加挂的牌子。
2、现有教职工与工资花名册一致,无存在“吃空饷”人员,雇人顶岗人员,不存在人员混编混岗现象。
3、在去年编制实名制公示后,市教育局从我校编外聘用人员中借调2人(陈芳、沈小英),现有离岗退养人员3名(男58周岁,女53周岁),在编制实名制后退休5人,死亡1人,从中宁划入14名(其中曹金明已退休),市教育局二次应聘调入21名,具体增减情况见统计表。
市编办:
根据市编办《2011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考核实施方案》(淮编办[2011]78号)文件要求,市供销社高度重视,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编制管理总体情况
市供销社机关行政编制22人,其中县级领导职数5人,科级领导职数9人,县级非领导职数1人,科级非领导职数5人。2011年调入县级领导1人,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录取3人。直属事业单位市供销社职工学校编制18人。我社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上均按照规定管理。同时,认真及时执行市委、市政府、市编委研究决定的机构编制事项,没有违反管理权限和程序设立机构,没有擅自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无机构编制违纪违规情况发生。严格执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配及管理。
二、行政和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严格执行上级批准的行政改革方案,落实“三定”规定,按时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按时间节点完成实名制信息录入、核对、报送工作及公示、登记工作,没有违反规定的行为。
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情况
规范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工作,实时汇总登记管理数据,建立规范的档案库。没有出现抽逃、转移开办资金的行为和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行为。认真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事业单位市供销社职工学校虽然教学业务停滞,仍坚持正常年检。
四、机构编制日常管理情况
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管理,并在编制册和台帐中进行实名登记管理。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2011年新进人员均 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并及时办理入编手续。另外,机构编制统计年报及专项统计工作,都及时完成。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社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没能及时补充年轻的公务员,队伍老化比较严重。二是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业务认识不够,出现年检任务没有全面完成的现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会同组织、财务、监察等部门,定期组织督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争取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三篇:强化编制管理措施,推行实名制管理
强化编制管理措施,推行实名制管理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隶属白城市。全县现有人口36.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1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40%,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县级财政收入2007年才突破亿元关口,而每年仅工资性支出就在2.5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小、财政基数低、贫困人口多、就业压力大。鉴于这样的县情,近年来,通榆县人事编制部门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在服务中体现职能,在改革中寻求突破”的原则,通过不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手段,强化日常监管,大力精简人员编制,敞开减人“出口”,严堵增人“进口”。使全县行政事业编制出现负增长局面,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选准人事编制工作与经济社会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通榆县人事编制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工业、根本在生态”三个发展定位,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突破口,重点对经济管理等部门进行了改革和调整,2005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序列内工作部门4个,撤销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直属机构7个。在2009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在大力整合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同时,为开发利用好通榆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组建了县能源开发建设局,为全县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综合开发利用起到了机制和组织保障作用。近几年通榆依据事业单位的属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重新界定事业单位的职责。在保持中小学校和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或任务已完成、失去存在价值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的事业单位适当加以合并,提高规模效益;对任务不足,效益差的事业单位,进行规模建制方面的压缩或予以撤销。通榆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减少了144个。较好地解决了机构庞大、职责交叉、人员臃肿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汲取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作法,积极探索编制管理新方式。
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通榆县是在不断加强管理,并制定了相关约束机制,但从总体来看,收效甚微。从2000年开始我县几乎每年都有组织的开展了清理在编不在岗工作,但每次清理之后不久又都有新的“吃空饷”、“冒名顶替”“小病大养”现象发生。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是人事编制管理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新课题,带着这个课题,2006年通榆县选派了4名有人事编制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强的干部远到湖北省郧县,学习他们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做法,湖北省郧县是实行编制实名制最早的县份之一,他们在编制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信息化公开程度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学习回来后,结合通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全县编制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时向县领导汇报了外出学习考察情况及下步的打算,得到了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后,2006年4月由县编办、人事、财政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检查的同时,我们对各单位在岗人员的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身份证号、照片等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为全县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创建“三位一体”编制管理模式 为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手段,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透明度,我们在使用单位继续使用《机构编制管理证》的基础上,推行人员编制管理证制度,就是对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经县机构编制部门严格审核后,核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证书》,“证”上附有个人影像资料、自然状况、财政拨款方式、工作变动及工资发放等基本情况,做到一人一证,“终身”编号,证随人动,无编者不予建“证”,无“证”者不予办理人事编制相关手续。从而实现了单位使用《编制管理证》、个人持有《编制管理证书》、编办存有《编制管理台帐》三者相互印证完善的编制管理体制。
一是通过对个人核发编制证书,使党政群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得到进一步确认,防止出现混编混岗问题。二是通
第四篇:推进编制“实名制”搭建编制管理工作平台
推进编制“实名制”搭建编制管理工作平台
Post By:2010-3-4 14:22:26
当前,编制管理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如何保持政府适度的规模,提高政府效能;如何进一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机制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搭建一个有利于操作和推进的平台。从目前机构编制管理的实践来看,这个平台就是中央提倡并正在大力推进的编制实名制管理。
一、编制实名制是加强和完善编制管理的有效载体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将机构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紧密结合,严格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和人事管理的政策规定,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定编到人,并将编制数额和配备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的一种管理制度。其目的是要对机关、事业人员定编定岗到人,实行一编一人一卡制度,有效控制人员编制总量,堵住超编混编、“吃空饷”等漏洞,实现管编与管人的有机结合,管数量与管结构的有机结合,从而控制政府规模,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政府效能。
1、有利于整合职能。无庸置疑,编制部门是实施编制管理的主体。但长期以来,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条块分割管理使编制管理跳不出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思维定势,编制工作难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应有的效用。现实中的机构编制管理诸环节实质上是由多个部门分别行使的。各相关部门由于工作的立足点不同、侧重点不同,在履行职能上与编制部门职能有一定的错位或缺位。如:组织部门为加强领导班子力量要不断地更新和配备干部;人事部门为缓解就业压力、增强机关事业单位活力,要不断扩充人才队伍。纪检、财政部门侧重于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投入编制管理方面的力量相对弱小。虽然这些部门在编制管理上有一定的共识,但要真正形成协调沟通、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实行编制“实名制”,则可以通过编委及其办事机构沟通协调,整合相关部门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职能,统一贯穿到“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在各部门之间架起沟通联动的桥梁和纽带,形成编制管理的整体合力,确保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也确保编制工作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规范操作。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是“糊状”的粗放式管理,决策随意化、程序模糊化、监督表面化,导致管理流程出现了很多的漏洞。编制“实名制”则以编制证、台帐、数据库、系统网站以及制度、机制等为管理载体,设定规范的程序和工作流程,把点式管理变为线式管理或者面式管理,把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把粗放管理变为精准管理,从而控制编制和实有人员不合理的增长态势,形成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合理、有序变动的管理机制。
3、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一是通过编制卡片和电子数据库,准确掌握人员信息。克服在人员编制统计上实际存在的“口径靠说、数字靠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情况,方便领导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将编制落实到人,提高了用人单位对“进人必须有编,用编必须申报”的认识,有效杜绝“吃空饷”、混编混岗和随意调整人员编制等情况的发生,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权威。三是能有效控制人员编制总量,防止人员无序增长,减轻了财政负担。四是改变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只注重编制总量的审批和控制,对具体工作人员的比例和结构等情况缺乏监管的状况,坚持按岗选人,按需进人,优化人员结构。
二、编制实名制促进了编制管理的精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管理模式:建立《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卡》、《个人编制管理卡》和人员编制台帐三位一体的实名制管理模式。《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卡》实行双证管理,由编办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编制卡中包括编制类别、编制数量和在职人员数量,可随时查阅受编单位的人员结构和超空编情况。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分别建立《个人编制管理卡》,卡片中包括姓名、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岗位、职务、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各单位人员编制出现变动,要随时进行审核登记,新进编人员在办毕同意调动手续后入帐、入册、建卡;对死亡、调出和退休人员等,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核销手续。同时,建立与编制管理卡片相配套的电子管理台帐,将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内设机构职责、人员结构、人员信息等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实现编制日常管理的微机化。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在编人员、超编人员基本信息库”,对行政事业性质的在编人员和超编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让在编人员的身份认定有凭有据。
审批程序:对增人上编、减人下编、人员编制变更、办理时间等进行严格规定,明确审批程序和权限。用人单位在申报使用空缺编制时,必须提出专题申请,专题申请中需同时报送拟用编人员的原工作岗位、身份、学历、专业、拟用编类别、拟安置岗位等真实信息。编制部门在收到用人单位申请使用空缺编制的请示后,将对该单位的机构编制、在职人数、人员结构、及拟进编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严格做到“三不受理”,即单位没有空缺编制的不予受理,不符合人员身份的不予受理,不符合人员总体结构比例的不予受理。经研究同意使用空缺编制的,由编制部门向用人单位下发《控编通知单》,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凭《控编通知单》办理相关手续,并由用人单位到编制部门入册建卡。
约束机制:会同人事、财政等部门研究建立编制管理与经费预算管理相配套的工作机制,把编制与经费挂钩,完善和强化编制、人员、工资的一体化管理,做到财政预算中的人员经费、审批工作计划和调整工资等必须依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进行,实现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的对应一致。未经编办出具《控编通知单》,人事部门不予办理调动手续;未经编办出具《工资集中支付人员审核通知单》,人事部门不予办理工资套改手续,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
三、推进编制实名制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编制实名制是一项涉及纪检、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系统性工程,亟需在相关部门之间真正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动态科学管理机制,同时机构编制系统内部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顺次递进的管理流程,形成符合实际、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一种科学、崭新的编制管理模式。为此,一是要明确责任。编委是推进编制实名制的责任主体,编委的办事机构以及纪检、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责任单位,在编委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既有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有协作,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二是加大投入。充分认识到机构编制管理是巩固国家政权和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认识到编制实名制是提高政府效能、改善财政质量的长远意义,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起包括网站、数据库、台帐、证(册)在内的编制实名制软、硬件管理系统,提高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和层次。三是完善制度。落实中央颁发的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法规性文件,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规范编制实名制管理程序。
2、因地因时制宜。当前机关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超编、超领导职数、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是影响推进编制实名制进程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历史遗留的。二是新产生的。既有人为的主观原因,也有阶段政策导致的客观原因。面对推进编制实名制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各类问题,必须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办法,循序渐进,稳妥推进。一是逐步消化。对历史遗留的超编问题要逐步进行消化,不强调一步到位,先摸清底子和情况,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进行编制调剂;或对职能弱化,但人员富余的单位,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连人带编划转到职能强化,人员不足的单位。二是坚决清退。主要是解决混编、混岗和借用人员问题。要坚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将混编、混岗和借用人员退回,实现归位、归岗。另外实行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因行政编制人员少,军人安置等政策性原因造成混编、混岗和借用的,可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采取编制冲减和总量内调剂的办法解决混编、混岗和借用问题。三是把住进口。要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新产生超编问题,严把入口关,新进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编制实名制规定,严格用编审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避免再出现超编进人,无编安置和超职数配备领导现象。
3、建立应用体系。一是法律体系。包括历年来出台的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配套措施,以及具体操作程序、各项规章制度等。坚持编制就是法律,依法管理人员编制。二是绩效评估体系。把编制管理和单位的职能、任务挂起钩来,通过科学量化的手段定期对单位领导班子以及主要领导进行绩效评估,并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三是成本核算体系。把财政预算与编制总量控制结合起来,对应审批核定的编制总量确定财政预算,消除编制与实有人员脱节而造成的损耗,节约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四是监管体系。健全监管体系,进行动态管理。当人员编制状态发生变化后,要及时调整和更新各类台帐和资料。对在编人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一定范围进行公开,公示纳入实名制管理人员名单,充分发挥12310机构编制管理举报和投诉电话的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篇:强化编制管理措施,推行实名制管理
强化编制管理措施,推行实名制管理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隶属白城市。全县现有人口36.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1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40%,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县级财政收入2007年才突破亿元关口,而每年仅工资性支出就在2.5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小、财政基数低、贫困人口多、就业压力大。鉴于这样的县情,近年来,通榆县人事编制部门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在服务中体现职能,在改革中寻求突破”的原则,通过不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手段,强化日常监管,大力精简人员编制,敞开减人“出口”,严堵增人“进口”。使全县行政事业编制出现负增长局面,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选准人事编制工作与经济社会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通榆县人事编制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工业、根本在生态”三个发展定位,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突破口,重点对经济管理等部门进行了改革和调整,2005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序列内工作部门4个,撤销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直属机构7个。在2009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在大力整合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同时,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为开发利用好通榆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组建了县能源开发建设局,为全县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综合开发利用起到了机制和组织保障作用。近几年通榆依据事业单位的属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重新界定事业单位的职责。在保持中小学校和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或任务已完成、失去存在价值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的事业单位适当加以合并,提高规模效益;对任务不足,效益差的事业单位,进行规模建制方面的压缩或予以撤销。通榆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减少了144个。较好地解决了机构庞大、职责交叉、人员臃肿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汲取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作法,积极探索编制管理新方式。
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通榆县是在不断加强管理,并制定了相关约束机制,但从总体来看,收效甚微。从2000年开始我县几乎每年都有组织的开展了清理在编不在岗工作,但每次清理之后不久又都有新的“吃空饷”、“冒名顶替”“小病大养”现象发生。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是人事编制管理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新课题,带着这个课题,2006年通榆县选派了4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名有人事编制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强的干部远到湖北省郧县,学习他们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做法,湖北省郧县是实行编制实名制最早的县份之一,他们在编制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信息化公开程度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学习回来后,结合通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全县编制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时向县领导汇报了外出学习考察情况及下步的打算,得到了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后,2006年4月由县编办、人事、财政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检查的同时,我们对各单位在岗人员的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身份证号、照片等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为全县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创建“三位一体”编制管理模式 为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手段,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透明度,我们在使用单位继续使用《机构编制管理证》的基础上,推行人员编制管理证制度,就是对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经县机构编制部门严格审核后,核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证书》,“证”上附有个人影像资料、自然状况、财政拨款方式、工作变动及工资发放等基本情况,做到一人一证,“终身”编号,证随人动,无编者不予建“证”,无“证”者不予办理人事编制相关手续。从而实现了单位使用《编制管理证》、个人持有《编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制管理证书》、编办存有《编制管理台帐》三者相互印证完善的编制管理体制。
一是通过对个人核发编制证书,使党政群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得到进一步确认,防止出现混编混岗问题。二是通过核发个人编制证书,证书上的照片为编制核查工作提供了便利,有效扼制了一些人员“冒名顶替”现象。三是通过核发个人编制证书,澄清了人们对编制的模糊认识,使同一单位的人员不同的工资渠道问题得到确认。四是通过核发个人编制证书,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通过加强编制实名制管理,敞开人员“出口”,严把进人“入口”,几年来,使全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减少了547人,差额拨款人员减少了212人。在2008年省政府提出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的目标要求后,通榆县将深入推行编制实名制与控制行政事业编制增长有机结合起来,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使全县行政事业编制首次实现了“负增长”良好局面。
二OO九年十一月四日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