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公害胡萝卜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县2000亩无公害胡萝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工作总结
一、项目单位概况
××县××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县××镇××村,是一家从事蔬菜、水果种植、储运、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合作机构,成立于2010年12月,法人代表××,注册资金××万元。自成立以来,合作社大力倡导反季节无公害设施栽培技术,现建有蔬菜标准化产业园一个,总规划面积5000亩,以种植优质胡萝卜、礼品西瓜、百合、草莓、生姜、香芋、大葱为主,已建成100亩设施蔬菜基地、600亩百合基地、300亩生姜基地、200亩香芋基地、蔬菜清洗分选包装加工生产线和1万亩外销蔬菜基地集配中心。合作社现有社员144名,各类蔬菜种植专业技术人员10人,销售人员7人,蔬菜储藏库28间,各类运输车辆5台,在××、××、××、××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每年生产和营销各类蔬菜20多种,是××县最具影响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2012年,被××县农业局评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实施过程及完成情况
项目从2014年5月份开始实施,8月中旬完成了2000亩基地的土地平整工作,期间并施足了基肥,安装了滴管,9月中旬2000亩优质胡萝卜全部种植到位,12月底正式采摘。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2000亩胡萝卜基地,平均亩产6000斤,实现 胡萝卜年总产6000吨,市场批发价1元/斤,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剔除项目总投资657万元,创利润543万元;大力推广优质胡萝卜品种及栽培技术,辐射带动合作社成员及周边百姓种植无公害胡萝卜600余亩,促进菜农每亩增收500元。
2、社会效益。实施本项目,带动了优良胡萝卜品种的规模化生产,胡萝卜产品质量、数量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通过改善基础生产条件和设施农业建设,有效提高了项目区胡萝卜的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等主导措施,农田耕地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建设胡萝卜科技社会化服务平台,提高了基地的社会服务化水平和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进一步推进了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基础。
3、生态效益。通过田间基础工程改造,显著改善了耕地质量,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有效促进了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提高了项目区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三、项目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组织管理措施
1、科学选点,合理布局。坚持因地制宜、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基地建设,项目所在地××镇××村交通相对便利、土地连片平整且有水源保障,建设面积也是根据实际需要供应区域而定。通过无公害胡萝卜示范基地建设,不仅满足了当地及周边的供应需求,而且实现了外调其它区域销售的目标。
2、登记造册,强化管理。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对××、××等村部分无力耕种或粗放经营的菜地,按照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入股、拍卖等方式进行适当调整,推广种植优质无公害胡萝卜,确保示范基地的规模性和整体性。
3、依靠科技,提质增效。加强科技培训,着力提高菜农素质。一是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和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种植专家有针对性地对项目区菜农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菜农的业务素质;二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对菜农进行农药的安全、合理、科学使用进行指导;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在产前、产中、产后对菜农进行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中耕管理等技术环节的培训,努力提高菜农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项目实施期间,累计培训22场(次)、累计授课136课时,参加培训的菜农3000人(次)。
(二)生产技术措施
按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制定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管理制度》、《××蔬菜专业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既定的制度与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无公害生产基地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1.采取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虫品种;②种子处理:主要有温汤或药液浸种、高温干热消毒、适用药剂拌种等;③适时播种;④深翻整地,施足腐熟基肥,合理轮作、间作;⑤改进栽培方式、加强田间管理。(2)生物防治。主要使用植物抗菌剂:包括井岗霉素、多抗霉素、庆丰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及新植霉素等。(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①熟悉病虫害种类,了解农药性质,做到对症下药;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③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吡呀酮、腚虫咪、阿克泰等;④严格按照 农药使用说明书上标的使用倍数或亩用量幅度范围的下限用药,不随意增减。配药时使用称量器具,如量筒、量杯等;⑤交替轮换用药,防止单一长期使用一种农药使病虫产生抗性。
2.采取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1)增施有机肥,平均每亩施用有机肥3.5~4.5吨;(2)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有效地解决叶类蔬菜增施氮肥与控制硝酸盐含量之间的矛盾;(3)配合施用生物肥,提高肥效的同时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3.新品种引试推广。主要引进三个优良品种。(1)日本黑田五寸人参---属早熟耐热品种,长5寸(17厘米)有余,径粗超过3.5厘米,重达350克,亩产一般2500公斤,高产达3500公斤以上。(2)坂田七寸---属中晚熟胡萝卜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耐贮运,适宜保鲜加工出口,较抗白粉病和根线虫。(3)早春红冠---利用胡萝卜三系配套最新培育的介于日本黑田类与欧洲南特类中间类型的春播一代杂种,实现了根型圆柱形、颜色三红、生长速度较快、抗抽薹性强的完美结合。
四、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申请财政资金总额××万元,主要用于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蔬菜种植技能培训、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具体资金投入情况为:
(一)良种引进安排财政扶持资金××万元,补助标准35元/亩。
(二)雇请专家进行栽培技术指导,安排财政扶持资金××万元,补助标准2000元/人/次。
(三)蔬菜种植技能培训安排财政扶持资金××万元,用于技术资料购置、开展技术培训等发生的费用。
(四)网络平台建设安排财政扶持资金××万元,用于添置网络及收集资料设备、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建设、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和维护发生的费用。
(五)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安排财政扶持资金××万元,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差旅服务等管理、实施试验示范农户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补贴、劳务补贴、专家现场指导、加强产品科技储备等费用支出。
××县××蔬菜专业合作社 2015年1月15日
第二篇:2008年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工作总结
湖南省东山峰农场
2008年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
工 作 总 结
自我场被国家农业部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以来,我场在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整治与基地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制定和推行标准化、加强与大专院校技术合作、推进有机农业转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一、农场简况
东山峰农场地处石门县西北山区,距县城125km,紧邻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处于220m至1516m之间,四周青山环抱,树木葱郁,方圆百公里内无任何工业污染。
农场总面积6093公顷,其中:茶园533公顷,耕地1000公顷,林地3906公顷。全场辖15个农业队,总人口5300人,其中农业人口3800人。农场以茶叶、高山蔬菜种植为主,兼有磷矿、滑石矿开采和梅花鹿养殖。1990年,农场生产的“东峰”牌云雾绿茶被农业部首选为全国首批茶叶“绿色食品”,同年参加全国名茶评比,以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2000年参加韩国国际名茶评比获国际金奖,2005年被湖南省茶叶协会授予“湖南十大名茶”称号,“东峰”牌茶叶被评为省著名商 标。东山峰生产的云雾绿茶不仅保持了“绿茶食品”称号,且于2005年起通过IMO有机茶叶产品认证。2000年我场开始“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现已建成高标准基地200公顷,主产品韩国白玉春萝卜畅销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大中城市。2003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南省“放心菜”生产基地,2004年被列为“绿色食品”——“壶瓶山”牌白萝卜涵盖的范围,基地统一实行“绿色食品”生产管理。
二、2008年主要工作情况
2008年是我场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的第三年,我场按照国家要求,强化基地建设与管理,完善质量追溯系统和标准的制定,与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发挥了示范基地农场的示范带头及幅射作用。
1、强化领导与责任
为了加强领导,农场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农场场长覃事君亲自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对全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副场长陈鄂专职抓茶叶、白萝卜生产及质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并对茶叶、白萝卜的质量安全负责。农场经济发展科、农牧技术推广服务站、财税科等部门从技术、物资、资金等各方面全面协调配合,使无公害农产品示 范基地建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以有力的保障。
2、加强基地建设
除继续完善“有机茶推广示范项目”建设:新建有机茶园500亩、有机茶大棚示范园2亩、有机茶检验检测室外,还连续三年每年扩种良种茶园300亩、举办有机茶专业培训四期;农场还筹资50余万元修整蔬菜基地园间公路5公里;已硬化乡村道路5公里,今年列入乡村道路硬化计划7公里多,完善蔬菜基地农业设施,进行了基地农电网改造和公路改造。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基地园间绿化水平,提升基地农业生产环境质量。
3、加强技术培训
以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和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为技术标准,结合欧盟有机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有机茶生产技术培训,使全场农工都熟知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全面掌握有机茶园产地环境条件要求、有机茶园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的控制,熟悉《农事活动记录本》的填写要求,能针对茶园特点和自身条件,设计有机茶的产出模式,分别建立有机茶大棚茶园、有机茶名优茶园和有机茶大众茶园。以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清洁化生产法以及欧盟有机质量控制标准,对所有从事有机茶加工、包装、运输、储藏、销售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 训,使每个人都全面掌握各项技术要领和清洁化生产的要求。掌握《生产记录》的填写要素及产品批号编制方法,确保生产各环节符合有机茶加工技术质量标准。按照NY5196-2002《有机茶》标准及欧盟NO〃2092/91法规要求,建立有机茶质量可追溯制度体系。使每一位从事有机茶生产的人员都掌握产品批号的编制方法,真实、完整、准确地填写各种卡片、记录、资料,自觉遵守质量可追溯制度。以“绿色食品——白萝卜”生产技术规程为主对所有蔬菜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并从生产技术控制、投入品使用和控制、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种培训4期,16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使每一个生产一线的职工都了解和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提高了全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4、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前期工作
为建立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监督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场完善和落实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我们每年印发《农事活动记录本》1500余份,并由经济发展科与生产队干部督促农业职工如实填写,该记录本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一切农事活动都有严格的记录要求,农业职工要准确地记录种植、培管、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等。建立了地块档案,完善了农产品采收标签等工作,使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既切实可行又易于农业职工掌握。为了使质量追溯 系统落到实处,农场组织编制了《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立完善的茶叶生产记录制度、内部质量控制制度、鲜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茶叶加工技术规程、环境质量控制规程、建立从鲜茶叶收购、生产、加工、包装、贮运、营销茶叶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建立从生产队到总场的信息网络,配置专用电脑,建成农场内部局域网,建立茶叶产品安全监管、追溯与召回公共服务平台,建立EAN/UCC标识追溯系统等作了充分而深入的研究,为全面建设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5、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我场先后与常德文理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茶叶产业发展。院校每年派出专家学者来农场实地考察指导工作,为茶叶生产人员讲授专业知识,派出在校学生来场实习,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院为农场专门制定了《茶园病虫草害防治方案》,完善了茶叶加工工艺,改造了生产流程,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
6、狠抓农业投入品管理
农牧技术服务站将茶树、白萝卜常见病虫害的对症用药方法编成小册子近2000份发放到每个农业职工家庭,使职工对哪些农药是禁止使用的、哪些农药是限量使用的、哪些农药是允许使用的以及具体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都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我们还依据石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在茶叶和高山蔬菜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部分农药的通告》加大了对违禁经营、储运、使用农药的查处力度,三年来没有发生违禁用药事件。全力推荐有机肥、农家肥的施用,对每亩茶叶、白萝卜化学肥料的施用量人分别作了最高限定,使有机肥的施用量较往年有了大幅度增加。农技部门和农业队干部在生产季节和病虫害高发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查禁违规农药、肥料。使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农药的使用得到了有效的监管。
7、综合防治降农残
从维护茶园和蔬菜基地的整体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保持茶园、蔬菜基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创造不利于害虫孳生且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将各种病虫害控制在阈值以下。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通过品种改良,加强栽培管理,增强茶树、白萝卜自身抗逆能力。采用了诱蛾灯来部分降低害虫虫口密度,今年新安装频振式诱蛾灯100盏,使全场诱蛾灯达到300盏;今年,农场自筹资金近5000元购进黄色粘板免费发给职工悬挂于茶园中,平均每亩约挂30块,经农技人员实地观察,对茶蚜虫、小绿叶蝉有相当的捕杀效果。当确需用药时,首先选用生物源(BT)、植物源(苦参碱、印楝油)、矿物源农药,最后选用化学农药,从而极大可能地控制农残。在虫病情预报下在最佳时期统一集中用药,并绝对保 证安全间隔期。从而有效地降低农残。经多次抽样检测,我场茶叶、白萝卜农残量全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相当一部份茶叶达到了有机茶标准。
8、推进有机茶转换
借助“有机茶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我们重点推行有机茶园转换。除新建有机茶园500亩外,我们还选择环境条件好、职工素质高、茶园条件好、种植管理技术到位的茶园由承包职工自己申请、农场指导进行有机茶园转换。全场已有520余户近3000多亩茶园申请了有机茶转换。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这520多户职工家庭都已掌握了有机茶生产技术,并从改造老茶园入手,以福鼎大白、碧香早、槠叶齐、桃源大叶茶等国内优良的茶叶品种改造老茶园,推行了低产茶园重修剪、半台刈复壮技术,使茶园丰产期延长。在推行机修机剪、机采技术的同时,在新改造的茶园上着力推广茶园覆草技术,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这3000多亩茶园基本上控制到了不使用农药,农业环境质量完全达到了有机茶产地环境标准,有机茶生产技术得以全面贯彻执行。
三、取得的成就
全场广大茶叶、蔬菜生产经营者在农场的组织协调下,强化管理,推行良种良法,推行有机、绿色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在促进产业化 经营与市场开拓,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促进新农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
1、茶叶产品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截止8月底,全场共采收鲜茶叶7761吨,创产值1169万元,比去年同期的5396吨,增产2365吨,产值比上年的1048增加121万元,鲜茶叶的增收为全场茶农人均增加纯收入318元。共生产茶叶产品1940吨,创产值20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产486吨,产值增加851万元,各种小包装茶生产增长3.27%,茶叶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80万元,实现税费75万元,为农场财政增收19万元,经济效益获得了显著增长。截止9月上旬,共生产白萝卜9800吨,创产值480万元。产品远销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大中城市。
2、良种良法推广显著加快
以福鼎大白、碧香早、槠叶齐等国内优良的茶叶品种为主的茶园改造全面进行,年改造面积在500亩左右,三年来,我场良种茶新扩种面积达1200亩。建立了良种茶母本园,推进无性系良种繁育。推行重修剪、半台刈、机修机采技术。开发了多品种小包装茶,调整了产品结构,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推行“绿色食品——白萝卜”种植技术标准,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强化“湖南省放心菜基地”管理。
3、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提高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推行有机茶生产,获得了有机茶认证,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体系,完成了《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组织无害化、清洁化生产。全场农业产业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农场通过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有300亩茶园通过了IMO有机茶生产、加工、销售认证;有3000余亩茶园进入了有机茶转换。
4、茶叶产业化经营与市场开拓有显著进展
在东山峰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运作下,促进了茶叶产业化经营,不仅开拓了国内市场,还部分打入了国际市场,同时带动了秀峰茶业、友谊茶场、茶科所茶厂、农垦茶厂,东峰茶业等一批民营茶叶产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茶园的管理与经济效益的提升,使东山峰茶叶产业逐步走向良性循环轨道。东山峰茶叶产品也多次获国际金奖,并获“湖南十大名茶”称号和“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集中机采带来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造成茶叶品质下降。二是每年因超规格标准而打下来的数千吨白萝卜被抛弃在路边、地头,既浪费了资源又形成了污染。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在“十五”时期,东山峰的茶叶产业走过了从上世纪末的低落到恢复的时期,“十一五”时期将是东山峰茶叶产业再创辉煌的大好时期。到2010年,东山峰茶叶总产量将达年产3000吨,产值过8000万元。其中有机茶产量将占总产量的25%以上;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将达到3000亩,年产量在2万吨以上,产值达到3000万元。
1、加速推进有机农业
三年内完成有机茶认证在3000亩以上,从而促进全场茶叶产业向优质、低耗、高效方面有超常规发展。促进高山蔬菜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白萝卜全面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2、推行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延伸茶叶产业链
重点是无性系良种茶和无公害、有机茶园培管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名优茶生产、茶园机修机采、茶园产地生物环境改善、茶叶加工质量安全技术的提升,建设建设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着手茶叶产业链的延伸工作,积极开发茶饮品和茶生物产品,充分利用茶园台刈下来的茶枝开展食用菌种植,促进茶叶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形成。引进一家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消化次品白萝卜,促进蔬菜总体效益的提升。
3、弘扬茶文化,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发展
东山峰获得了“常德市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并努力争 取“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后将逐步建设3—5处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农业观光旅游茶园,建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茶楼、茶馆。以茶文化促旅游休闲火爆经济,以旅游业促茶消费和茶产业经济的发展。
2008
年9月5日 11
湖南省东山峰农场
第三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云南重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目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建基地、创名牌,抓龙头、拓市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兴建了一批有规模上水平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67万亩。其中:优质稻3万亩,蔬菜4.02万亩,水产1.65万亩;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1万亩。其中:水果0.69万亩,板栗1.2万亩,优质稻2.5万亩,蔬菜0.7万亩。至2010年,全县已通过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品牌农产品共有13家企业36个产品,认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13.77万亩。其中:绿色食品19个,面积5.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17个,面积8.67万亩。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面积35.77万亩。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地12.43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地8.8万亩;无公害茶果产地13.3万亩;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地1.24万亩;无公害畜禽养殖鸭子1244万只、奶牛1万头、肉牛0.5万只、生猪19万头、鸡56.2万只、山羊2.1万只。
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和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力突破,又建成高效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高效蔬菜示范园区、高效粮食示范园区,以园区实现企业的聚集,引领示范力的增强,企业与基地的结合,农户与市场的联接,规模化、标准化的推进。
今年,根据市政府新一轮菜蓝子基地建设的要求,市政府 1
领导2月8日到现场实地考察,决定把马街镇蔬菜基地建设成昆明市第一片城市保障型有机蔬菜基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李副县长亲自召集农业部门相关人员专题研究,先后多次率领相关部门人员深入马街镇共同研究选点,成立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抽调人员抓落实。目前,已完成马街镇万亩绿色蔬菜基地规划,可行性方案、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并通过专家评审;3月底通过招商引资,与“广西丰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鑫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达成意向协议,以租用形式开发建设马家冲至西边和马街、前卫、兴隆片区约0.5万亩的绿色蔬菜基地,现在已组织13人与马街镇共同开展土地流转工作,预计4月底完成土地流转和移交,正式开展绿色蔬菜基地建设。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我局一边重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一边加大管理的力度,做到建设、管理并重。一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监管,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组织基地检查员深入基地一线,巡回检查,以严格的制度保基地清洁,打牢产品质量基础。二是严把申报关。针对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经检查,凡是环境条件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要求的,一律不予申报。三是深入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以会议、讲课、资料、田间指导、音像等形式培训农户,教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促增收。四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经营5种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违法行为,截堵违禁农药进入生产。四是大力推广集成无公害生产技术。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组织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技术,扩大无公害生产技术覆盖,增强科技支撑。六是强化农残检测,掌握质量动态。不定期地从蔬菜主产区及农贸市场分批随机抽取样品3000余个,检测合格率达98.6%。依据检测结果,及时指导农残超标的蔬菜产区农户正确使用药,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第四篇:水源镇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工作总结
水源镇地处永昌县城以东55公里处,同武威、民勤相邻。交通便利,永民公路、河清公路、金武公路横贯全境,达到村村通油路。镇域总面积598平方公里,辖11个村,85个社,有5161户,21179人。主要种植玉米制种、露地蔬菜、葵花籽等作物,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典型的井灌区,加之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和技术优势,对发展无公害蔬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项目完成情况
全镇种植蔬菜2万亩,其中夏季蔬菜6800亩,秋季蔬菜13200亩。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5000万吨,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在方沟、北地村发展日光温室240座,520亩,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大型果菜类,在北地、华家沟等村搭建早春式塑料小拱棚480个,120亩,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在北地、东沟村搭建移动式塑料大拱棚80座,400亩,种植辣椒制种、陇椒等蔬菜。引进美国红辣椒、西红柿、甘蓝、娃娃菜、大白菜等名优新品种8个,发展业主、大户56户,形成专业基地村5个,专业社36个,蔬菜种植农户2530户。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镇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副组长,由农技中心、财政所、项目实施村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选项目、引资金、办培训、抓示范、育大户、找业主、建基地、带农户、寻市场、搞服务等工作。
2、搞好宣传发动
为使项目顺利实施,镇上召开镇村社三级干部会议,宣传永昌县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关政策,讲解种植无公害蔬菜生存的重要性,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之春”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举办无公害蔬菜种植培训班,镇上编印《水源镇种植信息指南》,印发各类科技资料等形式。共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260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万多份,通过培训农民群众,增强了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意识。
3、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以蔬菜无公害生产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的贡献率。一是镇财政投资1万元,从省农科院等地,先后引进大白菜、甘蓝,娃娃菜、美国红辣椒等名优蔬菜新品种8个。二是推广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时期,先后引进推广有机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辅助生物肥等6个品种。三是大力推广蔬菜病虫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严禁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生物农药18种,同时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用药种类、用量、次数、浓度和施用时间。四是改革生产技术,全面提倡合理轮、间、套作,提倡垄作栽培和设施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蔬菜产量。五是严格控制植物生长激素和保鲜剂的使用,提倡自然生长成熟,降低产品污染,确保风味品质。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技术服务。
4、大力发展业主农业、大户农业。
蔬菜生产、病虫害较多,技术性特强,传统的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难以确保蔬菜生产无公害技术的全面贯彻落实。去年以来,我镇高度重视蔬菜业主和大户的发展,如扶持业主任峰争取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自身投资近10万元,在华家沟村建起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一个。同时镇上还出资2万元,扶持奖励蔬菜大户50户。
5、建立蔬菜协会。
为了让蔬菜生产在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标准(无公害)、连接市场、适销对路、增加生产效益,逐步走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我们以大户为龙头,通过协会+基地+农户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6、围绕“科技示范园区”,发展专业特色经济村社。坚持一村一品,一社一色,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因地制宜,逐村合理规划,现已建成北地、方沟2村反季蔬菜、华家沟村秋季复种蔬菜、永宁干红辣椒、东沟村保护地蔬菜等专业村4个,专业社36个,蔬菜基地总面积达2万亩。
7、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以及避免污染、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建立了我镇规范化的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坚持选择水质资源、土壤、生态环境和大气无污染的地域,并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质进入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加强对菜农培训,使他们准确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合理使用肥料、农药,以生产高品质的无公害蔬菜。
三、存在的问题
1、政策问题。目前,我县尚无明确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无公害蔬菜,也无政策严禁有害蔬菜产品进入我县市场的措施。因此,大量有害蔬菜源源不断涌入我县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2、投入问题。我镇是在2011年被县委、县府确定为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缺乏财政支农资金的扶持。
3、规模问题。我镇有10万亩基地,经过农科院检测,符合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但缺乏政策、资金投入,目前仅建成2万亩。
4、发展蔬菜生产需进行农民技术培训,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扶持业主大户。目前,乡镇贫困没有这项经费来源。
5、水利设施。我镇水利设施多建于80、90年代,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甚至废弃。
6、产品监控体系。无公害蔬菜属于绿色食品的范畴,在生产基地、环境、栽培、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加强监控体系的建设,避免部分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扰乱市场,影响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
1、立足项目,促进发展。积极争取省、市、县涉农项目,搞好项目申报,科学实施,认真做好项目包装,加大项目落实力度。通过项目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以此促进我镇无公害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2、出台政策,发展业主和大户。制定优惠政策,对率先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农户,每亩补助650元的生产资料,并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加强指导、培训;对蔬菜业主、大户的用地进行协调,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对镇级业主、大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并给予500元/户的奖励。
3、完善体系,提高品质。进一步完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蔬菜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测,确保蔬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
4、
第五篇:核桃示范基地建设
核桃示范基地建设指南(摘录)
(国家林业局
2011年6月24日 印发)
作者:营林股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7 更新时间:2012-4-26
一、基本要求
(一)建设主体。以核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户或种植大户等为示范基地建设主体。
(二)建设规模。相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新建核桃示范基地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抚育和低产林改造连片规模2000亩以上;最小连片面积不少于100亩。
(三)建设基础。交通便利,具备一定配套设施,示范基地主干道硬化,便于作业运输;水、电、路以及防护林体系配套完善,能够做到旱能浇、涝能排;示范基地主干道入口处设立植物检疫警示牌。
(四)确保质量。执行《核桃优良品种育苗技术规程(LY/T1883-2010)》、《核桃优良品种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规程(LY/T1884-2010)》等标准及规范。建立核桃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全过程跟踪,实现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产地环境要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的要求,逐步满足国家绿色或有机食品标准要求。
二、建设管理
(一)种苗管理。要把推广应用核桃优良品种放在首要位置,严格实行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推行“四定三清楚”制度,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订单生产、定向供应和品种清楚、种源清楚、去向清楚,确保示范基地建设使用优良种苗。
(二)土壤管理。大力推广科学增肥技术,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方法,加强树下管理,全面推行增施有机肥。积极推广生草栽培,要求草和绿肥种类与核桃无共生性有害生物,且为浅根、矮秆他非藤蔓类。旱季或冬季提倡树盘覆盖。保持树盘下及周边地表疏松。地表严重板结的,在非雨季适度中耕。
(三)栽培管理。新建基栽植前进行整地,平地采用条沟状整地,沟宽1— 1.2m,深度 0.8 m ;山地采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沟宽1.5— 2 m,深度 1.2m ;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灌透水沉实,填平后待定植;平地行向为南北,山地行向为沿等高线;根据品种特性、环境条件、管理水平等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同一核桃园,品种相对统一,园貌整齐,树势健壮,通风透光,丰产稳产。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基地重点进行树上整形修剪、疏花疏果、高接换头,嫁接优良品种,实现品种化栽培;树下进行扩穴施肥、修整树盘。
(四)肥水管理。开展测土测叶营养诊断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根据核桃不同品种物候期对肥料的需要量他土壤肥力情况,分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等方式进行施肥,力争做到配方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五)树体管理。降低树高,打开光路,提高质量。通过间伐、修剪等措施控制矮化密植园树冠。株间无严重交叉,树冠通风透光良好,无严重枝叶重叠,树冠内有害生物危害的枝条他枯枝少。植株生长整齐,树冠大小、高度、树形基本一致,缺株率≤2%。
(六)有害生物防控。加强有害生物预报,科学使用农药,推广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其他禁用限用农药。全面应用杀虫灯、性诱剂、粘虫色板等,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在可忍受经济阈值以下。大力推广安全间隔期用药新技术,加强农药科学使用技术指导,根据农药在不同期的降解规律,确定合理的用药时期,引导果农科学合理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和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在坚果中的残留,提高核桃质量安全水平。
(七)采收。严格执行农药、化肥施用后采收安全间隔期,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采收上市;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采收期,杜绝早采晚收。
(八)清园。将病残枝、落叶、箱袋等废弃物有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进行越冬有害生物的防控,保持核桃示范基地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