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江镇新园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总结
长江镇永丰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总结
根据县农业局示范项目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实施要求,为确保我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有效调整种植业结构,缓解城乡居民吃菜难,将环境条件好、交通便利、运输方便的长江镇永丰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地定为示范基地。一年来,我们做到了从选地、整地、作物布局、架棚以及种到收进行了全程的技术服务,同时开展了多场次现场培训和逐户实地指导,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预期结果。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的副食品结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群众反映良好。现将具体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在长江镇永丰村,总面积150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0亩。
二、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蔬菜栽培属于集约型生产,从种到收,要求精耕细作。加上生育期短,复种指数高,所以在选地、整地、肥水等管理方面都要求较严格。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栽培措施,来加强项目顺利进行,并开展好现场培训。通过各组努力,开现场培训100人次,发放资料500份,让受训人基本掌握种植管理等技术。
(一)大棚蔬菜栽培示范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有围栏的地块进行架棚。
2、品种:选择抗病喜温的细菜为主,如黄瓜、番茄、辣椒等。
3、布局安排:为了充分利用设施优势,提高设施利用率。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特点,安排适宜的蔬菜品种。掌握早春以育秧和苗菜为主,秋冬以延长作物生育期、保鲜为主的原则。
4、肥水管理:要求每亩底肥施足有机肥2500—3000公斤,深翻细耙。以育苗为主的品种,对育苗床要进行精细整理,使其墒面平整而无大的土粒,土壤湿度要适中,然后进行撒播后再覆盖一层细土肥;如要移栽,当植株长到2—4片真叶时,按品种特性、植株大小、叶片的伸展程度来确定好株行距后,进行移栽,浇足定根水。由于大棚内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快,管理不当,易造成植株缺水或烧苗等现象发生。所以,蔬菜栽培后的管理很关键:作物定植后,为了提高地温,促进新根生长,以关闭大棚保温,这样有利于缓苗,而缓苗期过后,要随时掌握大棚内温湿度,进行通风,这样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
(二)露地蔬菜栽培示范
露地蔬菜示范是以辣椒主要,连片种植80余亩。在技术上主要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
(1)选择适宜品种:选较耐寒,对低温适应性较强,座果节位低,早熟丰产的辣椒品种,如湘研1号、湘研9号等。
2(2)培育壮苗
① 制作苗床。用一半腐熟垃圾或风化塘泥,与一半非茄果类菜园土混合,加20%的糠灰及3%的过磷酸钙和5%发酵后的菜籽饼充分混匀,再施2%左右的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
②浸种催芽。浸种之前先行种子消毒,用55—60℃温开水浸泡种子,并恒温浸烫30分钟。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5—20分钟,捞出后用塑料袋密闭2—3小时,再用清水洗净。消毒过的种子用30℃温水浸泡5—6小时。将种子捞出用洁净湿纱布包好,置于25—30℃的条件下催芽4—5天,多数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③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前,保持苗床土面温度25—28℃,齐苗后温度可降至在20—25℃之间。幼苗出现2—一3片真叶时,进行一次分苗,并用25%多菌灵500倍液喷施1次。此时,白天温度保持在23—28℃,夜间可降到15—18℃。在大棚内保持床土见于见湿,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可用稀粪水追施两次,再用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混合液叶面辅助追肥1—2次。苗期用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病害3—4次。定植前10天,开始逐渐加大放风量炼苗。
(3)定植与合理密植:冬季深翻冻堡,开春后整地做畦,施足基肥。每亩施菜饼100公斤,土杂肥5000公斤,人畜粪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25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早熟栽培要在 3 定植前7一10天扣好塑料大棚和小拱棚,以提高土壤温度。当定植土10厘米深地温保持10—12℃时方可定植.早熟栽培每亩定植4000—5000株。4月上、中旬定植,在膜上按株距30厘米打穴,一般每亩定植4500一5000株。
(4)田间管理:定植时浇水不要太大,栽后第二天浇一次缓苗水,5—6天后再浇1次水。缓苗后至始果期前,控制浇水,进行蹲苗。辣椒膨大期,要加强浇水追肥。盛果期可追1次尿素或腐熟人粪尿,促进果实膨大。从始果期至采收末期还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与尿素水溶液2—3次。春夏露地栽培缓苗后至开花前,要中耕两次,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随即浇水l一2次,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如是地膜覆盖栽培就不必进行中耕。
(5)病虫害防治:辣椒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青枯病、疫病、病毒病等。炭疽病、软腐病、青枯病可用好力克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疫病可用安泰生,每隔7—10天喷1次。病毒病主要是通过防蚜避蚜来减少病害发生。
辣椒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蜡等。蚜虫用金点子喷雾,15天左右防治1次。棉铃虫和烟青虫用2.5%敌杀死乳油喷治。
长江镇农技站
2011年12月
第二篇:水源镇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工作总结
水源镇地处永昌县城以东55公里处,同武威、民勤相邻。交通便利,永民公路、河清公路、金武公路横贯全境,达到村村通油路。镇域总面积598平方公里,辖11个村,85个社,有5161户,21179人。主要种植玉米制种、露地蔬菜、葵花籽等作物,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典型的井灌区,加之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和技术优势,对发展无公害蔬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项目完成情况
全镇种植蔬菜2万亩,其中夏季蔬菜6800亩,秋季蔬菜13200亩。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5000万吨,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在方沟、北地村发展日光温室240座,520亩,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大型果菜类,在北地、华家沟等村搭建早春式塑料小拱棚480个,120亩,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在北地、东沟村搭建移动式塑料大拱棚80座,400亩,种植辣椒制种、陇椒等蔬菜。引进美国红辣椒、西红柿、甘蓝、娃娃菜、大白菜等名优新品种8个,发展业主、大户56户,形成专业基地村5个,专业社36个,蔬菜种植农户2530户。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镇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副组长,由农技中心、财政所、项目实施村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选项目、引资金、办培训、抓示范、育大户、找业主、建基地、带农户、寻市场、搞服务等工作。
2、搞好宣传发动
为使项目顺利实施,镇上召开镇村社三级干部会议,宣传永昌县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关政策,讲解种植无公害蔬菜生存的重要性,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之春”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举办无公害蔬菜种植培训班,镇上编印《水源镇种植信息指南》,印发各类科技资料等形式。共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260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万多份,通过培训农民群众,增强了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意识。
3、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以蔬菜无公害生产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的贡献率。一是镇财政投资1万元,从省农科院等地,先后引进大白菜、甘蓝,娃娃菜、美国红辣椒等名优蔬菜新品种8个。二是推广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时期,先后引进推广有机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辅助生物肥等6个品种。三是大力推广蔬菜病虫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严禁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生物农药18种,同时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用药种类、用量、次数、浓度和施用时间。四是改革生产技术,全面提倡合理轮、间、套作,提倡垄作栽培和设施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蔬菜产量。五是严格控制植物生长激素和保鲜剂的使用,提倡自然生长成熟,降低产品污染,确保风味品质。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技术服务。
4、大力发展业主农业、大户农业。
蔬菜生产、病虫害较多,技术性特强,传统的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难以确保蔬菜生产无公害技术的全面贯彻落实。去年以来,我镇高度重视蔬菜业主和大户的发展,如扶持业主任峰争取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自身投资近10万元,在华家沟村建起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一个。同时镇上还出资2万元,扶持奖励蔬菜大户50户。
5、建立蔬菜协会。
为了让蔬菜生产在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标准(无公害)、连接市场、适销对路、增加生产效益,逐步走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我们以大户为龙头,通过协会+基地+农户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6、围绕“科技示范园区”,发展专业特色经济村社。坚持一村一品,一社一色,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因地制宜,逐村合理规划,现已建成北地、方沟2村反季蔬菜、华家沟村秋季复种蔬菜、永宁干红辣椒、东沟村保护地蔬菜等专业村4个,专业社36个,蔬菜基地总面积达2万亩。
7、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以及避免污染、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建立了我镇规范化的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坚持选择水质资源、土壤、生态环境和大气无污染的地域,并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质进入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加强对菜农培训,使他们准确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合理使用肥料、农药,以生产高品质的无公害蔬菜。
三、存在的问题
1、政策问题。目前,我县尚无明确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无公害蔬菜,也无政策严禁有害蔬菜产品进入我县市场的措施。因此,大量有害蔬菜源源不断涌入我县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2、投入问题。我镇是在2011年被县委、县府确定为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缺乏财政支农资金的扶持。
3、规模问题。我镇有10万亩基地,经过农科院检测,符合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但缺乏政策、资金投入,目前仅建成2万亩。
4、发展蔬菜生产需进行农民技术培训,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扶持业主大户。目前,乡镇贫困没有这项经费来源。
5、水利设施。我镇水利设施多建于80、90年代,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甚至废弃。
6、产品监控体系。无公害蔬菜属于绿色食品的范畴,在生产基地、环境、栽培、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加强监控体系的建设,避免部分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扰乱市场,影响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
1、立足项目,促进发展。积极争取省、市、县涉农项目,搞好项目申报,科学实施,认真做好项目包装,加大项目落实力度。通过项目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以此促进我镇无公害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2、出台政策,发展业主和大户。制定优惠政策,对率先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农户,每亩补助650元的生产资料,并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加强指导、培训;对蔬菜业主、大户的用地进行协调,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对镇级业主、大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并给予500元/户的奖励。
3、完善体系,提高品质。进一步完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蔬菜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测,确保蔬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
4、
第三篇: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总结
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科技推广项目总结
设施农业是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迁双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发展高效无公害设施蔬菜基础,着力推广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在市县发改委的组织、指导和监督下,通过宿迁双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大学和泗洪县四河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三方共同协作,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四河乡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技推广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现将有关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实施单位:宿迁双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系由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作为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基地投资3000万元,建设集大棚种植、特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大市场建设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面积2000亩。公司现有各类技术与管理人员28人,其中高中级专家5人,初级技术人员11人。并成立了泗洪县四河乡蔬菜生产合作社,主要从事优质蔬菜及其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目前主要产品有:四河大白菜、四河花心萝卜、以色列番茄等优质蔬菜品种。由于产品质优价廉,并符合市场需求,销售状况一直都供不应求。
二、项目实施情况
1、优质、高产、抗病蔬菜新品种选用技术示范推广
2008年5月份以来我们引进了美国大红品种泰世特、以色列粉红品种粉泰、荷兰黄椒品种罗尼奥、黄瓜幸运3号:系荷兰引进水果
型一代杂交种等蔬菜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推广面积达2500亩,有500多农户参与这项新品种试种,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亩增收1500元。
2、农民技术培训
为了让更多群众学习到更多的无分害蔬菜生产技术,主要在项目区,通过广播、电视、技术讲座、培训、科技入户等形式,对菜农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实用技术培训与技术宣传,推广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及精确栽培技术。目前共培训6次,培训人员1000人,印发培训资料1000多份,主要培训:设施蔬菜壮苗培育技术、设施蔬菜测土配方精确施肥技术、设施蔬菜环境生态调控技术、设施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精确防治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
3、组织保证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在组织领导和行政管理方面,建立以县发改局、县财政局、乡政府、县农林局、扬州大学、宿迁双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部门主要领导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从组织管理、组织协调、日常管理、资金保障、人员安排等方面,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成立以扬州大学霍中洋副教授为首席专家,县农林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示范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其次,成立以乡农服中心姜华主任为组长,乡政府、农服中心、村组主要负责人为主的项目实施小组,主要负责项目主要技术措施的落实。
4、精心实施
对实施区内的村农业主任、种田大户、重点农户进行蔬菜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的技术培训,分阶段发放“明白纸”到每家每户,同时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的技术宣传。项目组以小组为单元设立重点展示区或核心示范方,组织农民进行现场观摩学习。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进集成技术的示范应用。目前有150个蔬菜种植大户撑握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为推动四河蔬菜产业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宿迁双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第四篇:x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
绿 色 的 收 获
——xx县能禹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
初春二月,笔者来到xx县能禹镇,一位农民欣喜的告诉笔者:“今年蔬菜价格好,今年我种了1亩茄子,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都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的好处。”
能禹镇是xx冬早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全镇6300多户农户,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000多亩,蔬菜外销量达20000多吨,蔬菜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去年以来,能禹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建设的决定》精神,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促进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宣传发动,努力提高群众认识
为提高群众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把群众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到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上来。能禹镇采用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同时,抓住州农业局在能禹镇搞试点的机遇,积极邀请州县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到7个村委会,召开群众会、团员会、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会议,向广大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知识的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激发了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抓好干部培训,提高干部服务素质
为切实提高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多方邀请懂科技、精通生产技术的科技专家,对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将生产环节的措施要点,禁用农药的名称、种类等技术资料印发到干部手中,督促干部加强学习,做到能熟记、会运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强化监管,堵死源头
发展无公害蔬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是重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号召农户认真清理家中留存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动进行销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商部门认真清理整顿农药销售门市,强化市场监管,严禁禁用农药的销售,对剩余的禁用农药,责令其限期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保证。
四、搞好基地示范,发挥带动作用
在州、县农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的广泛调研、分析、对比,能禹镇把摩诃村委会集中连片的1460亩种植区和龙泉村委会近3000亩的生产区域作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建立高毒高残留农药警示牌,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清楚标明,对农户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格监督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用化肥。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程要求,对示范区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采用物理杀虫方式,安装杀虫灯,有效杀灭害虫,减少蔬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州县农科部门专家,及时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极积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进行。
五、干部驻村包社,狠抓科技措施落实
为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能禹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驻村包社制度。通过领导挂点、干部包村,把宣传做到一家一户,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指导帮助群众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
由于措施有力,落实到位,2002年能禹镇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1826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外销量达30532.2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总产值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 %。建成了摩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龙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02年,能禹镇摩诃村委会种植的“以色列119番茄”、“香研鲜食辣椒”,丙华村委会种植的“热坝番茄”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顺利通过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为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能禹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深入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
元谋蔬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耕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而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要使群众摒弃旧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能禹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提高群众对县委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决策措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性以及生产的极积、主动性,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干部素质,强化服务职能是基础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干部是基础。能禹镇首先对全镇机关干部进行科技培训,使干部熟练掌握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增强其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其次,强化责任的落实,采取干部驻村包社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应用所学知识、技术,积极引导帮助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顺利发展。
三、建立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是动力
元谋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些科技措施尚需试验、摸索、逐步完善,且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接受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只能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因此,能禹镇在州、县农科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分别在摩诃、龙泉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农民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初步掌握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措施,为加快推进创造了条件。
从长远看,能禹镇无公害蔬菜生产还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
由于发展无公害蔬菜需施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见效慢,价格比普通农药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无公害蔬菜生产出来后,由于没有及时申报质量检测认证,因此,无任何标识。上市后,只能同普通蔬菜混卖,价格优势难以体现,优质不优价,严重挫伤了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为此,要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通过质量检测认证的产品,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植名品名牌,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信用意识、特色意识。及时向工商部门办理商标注册登记。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在产品的包装上清楚标明产地、商标、认证标志等有关事项,不断改善蔬菜包装质量和条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严格区分与普通蔬菜的差异,有效解决无公害蔬菜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
二、强化市场检测,严把市场准入关
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交通运输、专柜开辟、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实行淘汰制,限制其产品上市交易。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逐步建立基地监测网络,合理布设田间生产、农药监测站(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三、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要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宽营销网络,要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多种途径,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参与无公害蔬菜营销活动。进一步扶持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扶持和发展各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科技专业协会,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以高效的运作机制,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无公害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四、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
农科部门要研究制定适用于元谋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规范、栽培模式。要保证蔬菜生产达到无公害标准,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支撑,其中,涉及环境质量、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监测管理、栽培制度、病虫草综合防治、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等。通过这套技术体系的研制和应用来控制农药、销酸盐等的污染。要做好新品种、新肥药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和管理规范工作。各级农科部门要精心选育一批品质好、抗病力强的蔬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要继续完善蔬菜产品病虫害预警、预报制度,指导农户掌握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不断延伸产业链,走无公害产品精、深加工之路
蔬菜产业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少,蔬菜产品大多是鲜菜直接进入销售环节,一方面,不利于蔬菜保鲜、贮藏、运输;另一方面,由于菜季相对集中,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使蔬菜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难以体现。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着力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培强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第五篇:x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
绿色的收获——xx县能禹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初春二月,笔者来到xx县能禹镇,一位农民欣喜的告诉笔者:“今年蔬菜价格好,今年我种了1亩茄子,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都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的好处。”能禹镇是xx冬早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全镇6300多户农户,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000多亩,蔬菜外销量达20000多
吨,蔬菜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以来,能禹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建设的决定》精神,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促进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宣传发动,努力提高群众认识为提高群众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把群众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到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上来。能禹镇采用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同时,抓住州农业局在能禹镇搞试点的机遇,积极邀请州县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到7个村委会,召开群众会、团员会、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会议,向广大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知识的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激发了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抓好干部培训,提高干部服务素质为切实提高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多方邀请懂科技、精通生产技术的科技专家,对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将生产环节的措施要点,禁用农药的名称、种类等技术资料印发到干部手中,督促干部加强学习,做到能熟记、会运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强化监管,堵死源头发展无公害蔬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是重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号召农户认真清理家中留存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动进行销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商部门认真清理整顿农药销售门市,强化市场监管,严禁禁用农药的销售,对剩余的禁用农药,责令其限期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保证。
四、搞好基地示范,发挥带动作用在州、县农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的广泛调研、分析、对比,能禹镇把摩诃村委会集中连片的1460亩种植区和龙泉村委会近3000亩的生产区域作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建立高毒高残留农药警示牌,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清楚标明,对农户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格监督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用化肥。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程要求,对示范区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采用物理杀虫方式,安装杀虫灯,有效杀灭害虫,减少蔬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州县农科部门专家,及时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极积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进行。
五、干部驻村包社,狠抓科技措施落实为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能禹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驻村包社制度。通过领导挂点、干部包村,把宣传做到一家一户,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指导帮助群众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由于措施有力,落实到位,2002年能禹镇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1826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外销量达30532.2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总产值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建成了摩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龙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02年,能禹镇摩诃村委会种植的“以色列119番茄”、“香研鲜食辣椒”,丙华村委会种植的“热坝番茄”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顺利通过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为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能禹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深入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元谋蔬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耕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而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要使群众摒弃旧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能禹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提高群众对县委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决策措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性以及生产的极积、主动性,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干部素质,强化服务职能是基础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干部是基础。能禹镇首先对全镇机关干部进行科技培训,使干部熟练掌握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增强其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其次,强化责任的落实,采取干部驻村包社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应用所学知识、技术,积极引导帮助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