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省农业厅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1年标准化果园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果业是山西省的优势农业产业,是全省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也是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产业。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山西省农业厅在全省水果生产优势区实施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为指导各有关单位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特制定《山西省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本指南要求,尽快做好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
一、项目安排的总体思路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围绕“山西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及2011年全省农业发展重点,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思路。集中资金推进全省水果优势区域的建设,突出优势区域的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和标准化果园创建,充分发挥其示范性、辐射带动性,促进全省水果生产向“无公害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转变,以实现增 1 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二、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项目的投资区域 根据《山西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的总体规划、《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和省农业厅确定的2011年全省农业发展重点的布署和安排等,确定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投资区域(范围)为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吕梁、忻州、长治、晋城等市的50个水果生产基地县(市、区)。
三、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和申报条件
1、项目实施主体(申报单位)
项目实施主体为市、县级的果业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果业部门和具有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村民委员会、水果专业合作社。
2、市级申报条件
(1)领导重视果业发展,对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力度大,组织措施得力。
(2)申报单位技术力量雄厚且能严格执行有关财经纪律,最少有2名高级农艺师和4名农艺师组织和参与项目的实施。
(3)在项目实施区主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3、县级申报条件
(1)项目区的领导重视果业发展,对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力度大,组织措施得力。
(2)项目申报单位技术力量雄厚且能严格执行有关财经纪律,最少有1名高级农艺师和2名农艺师组织和参与项目的实施。
(3)项目区必须是果树栽培适宜区域,具备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的条件且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4、申报果园条件。
(1)果园果树品种优良,同一树种果园连片面积达到100亩以上。
(2)果园果树生长整齐一致,植株健壮,病株率低于5%;主栽品种和授粉树搭配合理,品种纯正。
(3)果园至少已应用我省近年推广的果树生产“十项技术”中的两项(十项技术为:果园生物覆盖、果实套袋、高光效树形、铺反光膜、病虫害连片综合防治、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技术、疏花疏果、人工授粉或果园放蜂、穴贮肥水等果园旱作技术)。
(4)果园的水果生产、销售情况良好,有80%以上的果品作为商品果销售,或有部分果品出口。
(5)果园园主技术素质高,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四、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支持环节及补助标准
1、果园间伐减密、高光效树型改造补助
进行果园间伐减密,达到群体结构合理。苹果采用自由纺锤形或小冠开心形;梨采用小冠疏层形;葡萄采用多主蔓篱架式或“Y”字形。
支持环节:拉绳、开角器、保护剂、有机肥等农资的购置,技术资料印刷。
补助标准:购置拉绳、开角器、保护剂、有机肥等农资亩补助为100元。技术资料印刷每份补助0.4元。
2、花果管理综合技术推广补助
积极推广人工授粉或果园放蜂。实施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技术,提高果品质量。
支持环节:果袋、反光膜等农资的购置,技术资料印刷。补助标准:购置果袋每个补助0.025元;购置反光膜每亩补助80元。
3、果园生物覆盖补助
果园实行生物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缓和树势、早果丰产,有利于提高果品着色和含糖量,有利于提高果品质量。支持环节:草籽和秸杆的购置,技术资料印刷。
补助标准:草籽每公斤补助30元,秸杆覆盖每亩补助60元,技术资料印刷每份补助0.4元。
4、果树品种更新换代补助
果树品种更新换代和无病毒苗木的推广应用,促进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支持环节:良种苗木和接穗的购置,技术资料印刷。补助标准:良种苗木每亩补助80元,良种接穗每亩补助50元,技术资料印刷每份补助0.4元。
5、果园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补助
果园配方施肥是合理利用肥料,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果园土壤结构,促进果品生产向优质高效型转变。
支持环节:相关肥料购置和果园土壤测定费用等。补助标准:相关肥料购置和果园土壤测定费用等每亩补助60元。
6、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补助
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够有效防治果园病虫害,科学合理利用农药,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果园生态环境,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性。
支持环节:有关防治材料和病虫害测报仪器的购置。补助标准:有关防治材料和病虫害测报仪器的购置每亩补助70元。
7、技术培训补助
举办无公害水果标准宣传和生产技术体系推广培训班,提高果农技术素质和果园管理水平,提高果园生产科技含量和果园生产效益。
五、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项目的建设规模及投资申报规模
2011年全省共建设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50000亩。6个一县一业水果生产基地县(吉县、大宁、万荣、芮城、平陆、隰县)每县按60万元规模申报,其它重点县重点搞好水果标准示范园建设。申报水果标准示范园由各市组织,每市申报1—5个标准示范园,按照项目申报情况择优扶持。
第二篇:水源镇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工作总结
水源镇地处永昌县城以东55公里处,同武威、民勤相邻。交通便利,永民公路、河清公路、金武公路横贯全境,达到村村通油路。镇域总面积598平方公里,辖11个村,85个社,有5161户,21179人。主要种植玉米制种、露地蔬菜、葵花籽等作物,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典型的井灌区,加之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和技术优势,对发展无公害蔬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项目完成情况
全镇种植蔬菜2万亩,其中夏季蔬菜6800亩,秋季蔬菜13200亩。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5000万吨,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在方沟、北地村发展日光温室240座,520亩,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大型果菜类,在北地、华家沟等村搭建早春式塑料小拱棚480个,120亩,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在北地、东沟村搭建移动式塑料大拱棚80座,400亩,种植辣椒制种、陇椒等蔬菜。引进美国红辣椒、西红柿、甘蓝、娃娃菜、大白菜等名优新品种8个,发展业主、大户56户,形成专业基地村5个,专业社36个,蔬菜种植农户2530户。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镇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副组长,由农技中心、财政所、项目实施村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选项目、引资金、办培训、抓示范、育大户、找业主、建基地、带农户、寻市场、搞服务等工作。
2、搞好宣传发动
为使项目顺利实施,镇上召开镇村社三级干部会议,宣传永昌县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关政策,讲解种植无公害蔬菜生存的重要性,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之春”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举办无公害蔬菜种植培训班,镇上编印《水源镇种植信息指南》,印发各类科技资料等形式。共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260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万多份,通过培训农民群众,增强了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意识。
3、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以蔬菜无公害生产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的贡献率。一是镇财政投资1万元,从省农科院等地,先后引进大白菜、甘蓝,娃娃菜、美国红辣椒等名优蔬菜新品种8个。二是推广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时期,先后引进推广有机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辅助生物肥等6个品种。三是大力推广蔬菜病虫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严禁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生物农药18种,同时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用药种类、用量、次数、浓度和施用时间。四是改革生产技术,全面提倡合理轮、间、套作,提倡垄作栽培和设施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蔬菜产量。五是严格控制植物生长激素和保鲜剂的使用,提倡自然生长成熟,降低产品污染,确保风味品质。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技术服务。
4、大力发展业主农业、大户农业。
蔬菜生产、病虫害较多,技术性特强,传统的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难以确保蔬菜生产无公害技术的全面贯彻落实。去年以来,我镇高度重视蔬菜业主和大户的发展,如扶持业主任峰争取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自身投资近10万元,在华家沟村建起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一个。同时镇上还出资2万元,扶持奖励蔬菜大户50户。
5、建立蔬菜协会。
为了让蔬菜生产在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标准(无公害)、连接市场、适销对路、增加生产效益,逐步走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我们以大户为龙头,通过协会+基地+农户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6、围绕“科技示范园区”,发展专业特色经济村社。坚持一村一品,一社一色,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因地制宜,逐村合理规划,现已建成北地、方沟2村反季蔬菜、华家沟村秋季复种蔬菜、永宁干红辣椒、东沟村保护地蔬菜等专业村4个,专业社36个,蔬菜基地总面积达2万亩。
7、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以及避免污染、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建立了我镇规范化的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坚持选择水质资源、土壤、生态环境和大气无污染的地域,并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质进入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加强对菜农培训,使他们准确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合理使用肥料、农药,以生产高品质的无公害蔬菜。
三、存在的问题
1、政策问题。目前,我县尚无明确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无公害蔬菜,也无政策严禁有害蔬菜产品进入我县市场的措施。因此,大量有害蔬菜源源不断涌入我县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2、投入问题。我镇是在2011年被县委、县府确定为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缺乏财政支农资金的扶持。
3、规模问题。我镇有10万亩基地,经过农科院检测,符合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但缺乏政策、资金投入,目前仅建成2万亩。
4、发展蔬菜生产需进行农民技术培训,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扶持业主大户。目前,乡镇贫困没有这项经费来源。
5、水利设施。我镇水利设施多建于80、90年代,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甚至废弃。
6、产品监控体系。无公害蔬菜属于绿色食品的范畴,在生产基地、环境、栽培、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加强监控体系的建设,避免部分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扰乱市场,影响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
1、立足项目,促进发展。积极争取省、市、县涉农项目,搞好项目申报,科学实施,认真做好项目包装,加大项目落实力度。通过项目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以此促进我镇无公害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2、出台政策,发展业主和大户。制定优惠政策,对率先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农户,每亩补助650元的生产资料,并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加强指导、培训;对蔬菜业主、大户的用地进行协调,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对镇级业主、大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并给予500元/户的奖励。
3、完善体系,提高品质。进一步完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蔬菜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测,确保蔬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
4、
第三篇:2012年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012年中药材标准化 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申报单位:大同市果树工作站 项目责任人:黄红宙
项目编制人:黄红宙 冯志高 张国恒
联系人及电话:黄红宙 0352-5354749 *** 编制时间:二O一二年二月
大同市2012年中药材标准化 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药材走向世界、国内外对中药材的需求增加,必然实行规范化标准种植,使中药材栽培按自身生长条件而生长和“地道性”原则,对本地气候、水质、土壤进行监测,规范种植,生产出的中药材达到无公害、无污染、緑色药材的标准。这是人们健康的需要,也是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可持须发展、增收增产必由之路。
二、立项依据
“世界黄芪在中国,中国黄芪在山西,山西黄芪数在浑源”,这一称号是当之无愧的。北岳恒山脚下的大同市浑源县,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更是我国著名的黄芪之乡,该县生产的正宗北岳恒山黄芪畅销世界各国,倍受用户青睐。浑源黄芪品质好,药效高,大部分是多年生黄芪,甲苷的含量绝大部分大于0.04%,完全符合中国《药典》对中药材质量的要求,同时多年来本着优质无公害,纯正道地的原则,严格按照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走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浑源县全县宜芪面积33万亩,现有芪面积23万亩,其中野生面积为4万多亩,大部分是人工种植黄芪。为了真正地将黄芪产业规模化,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现在浑源县共有八大公司从事黄芪的销售及加工,已经开发了两大系列38个品种,远销东南亚及港澳地区,为当地的农业创造了极大的财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项目区的黄芪生产规模和效益可观。货源充足,多年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体系,销售渠道稳定,加上可靠的质量和较高的知名度,遍及国内外的大中型药材市场。
大同市果树工作站有四名高级农艺师,八名中级农艺师,再加上浑源县当地众多的芪农和专家,技术力量雄厚。我们认为,黄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我市实施切实可行,条件非常优越,前途光明。
三、项目方案设计
(一)项目目标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完成黄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2000亩,其中,北芪种苗繁育基地200亩,黄芪示范基地1800亩。同时,要严格按照中药材GAP生产标准要求认真完成。
(二)项目实施地点、实施规模
项目实施地在浑源县官儿乡,黄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
(三)技术措施
1、选地与整地
黄芪是深根植物,故应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排灌条件,阳光充足的地块。一般秋、冬季翻地,整地要深翻(30~45厘米),并结合翻地施足基肥,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亩,饼肥50公斤/亩,过磷酸钙25~30公斤/亩,按照中药材GAP生产标准要求,要大量使用生物菌肥和专用肥料。
2、黄芪的繁殖播种
黄芪的生产种植一般不用直播法,用育苗移栽法,因为直播繁殖法用种量大,且生长不整齐,而育苗移栽可节约用地,节约用种子,且移栽后植株生长健壮,根茎生长整齐,便于收获。而且商品质量好,产量高。
(1)种子处理
黄芪种子硬实,种皮透性和吸水性差,若播前不作催芽处理,则种子发芽率低。生产上一般以温水浸种结合机械处理。
A、沸水催芽:将种子放入沸水中不停搅动约一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至40℃,再浸泡2小时,并将水倒出,种子加覆盖物闷8~12小时,待种子膨大或外皮破裂时,可趁雨后播种。
B、机械处理:将种子置于石碾上,放厚些,快速碾数遍,待种子碾至外皮由棕黑色变为灰棕色时即可播种。或种子拌入2倍的细沙揉搓,种皮擦伤即可带皮播种。
(2)育苗移栽
做一苗床(宽1.5米),每年3~4月将经过处理的种子撒播于床面,覆土约1.5厘米左右。或条播,行距33厘米,开浅沟,深约3厘米,将种子均匀撒播沟内,覆土1.5厘米左右,亩用种子15~20公斤,播后半个月即可出苗。苗期注意排水防涝,灌水防旱,除草防病等。
在当年秋季(10月),选择条长,苗壮(少分枝),无病虫伤斑的幼苗移栽,行株距为20厘米×7厘米,一般采用斜栽或平栽,沟深一般不超过10厘米,栽后踩实或镇压,亩栽苗1.2~1.5万株。
3、田间管理
黄芪在生长过程中首先要搞好中耕除草与间定苗,当苗高6~10厘米时,按株距6~8厘米进行间苗,结合间苗进行一次中耕除草;苗高8~1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以保持田间无杂草,地表层不板结。
黄芪“喜水又怕水”,若气候不是特别干旱,一般可不浇水。雨季湿度过大,会导致根部腐烂,黄芪幼苗死亡,故应特别注意排水,充分降低土壤湿度,以利根部正常生长。施肥方面,应结合中耕除草施肥,由于黄芪的生长期长,需肥量比较大,施肥时尽量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或专用肥料,尤其应以含磷、钾量高的肥料为主。
(四)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1、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
支持环节为组织编制适合本区域的优质道地药材品种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补助标准为4万元,开展本区域优质道地品种的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工作,补助标准为每亩补助100元,组织专家在本区域内开展主要品种的技术培训,补助标准为每次2万元。
2、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1)编制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需经费4万元。(2)开展技术培训两次,每次2万元,共需4万元。(3)购买良种5万元,种苗4万元。(4)购买生物肥料5万元,生物农药3万元。(5)试验补助费5万元。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18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2万元。
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机构
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组,领导组还有农业局、财政局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参加。技术组由市果树站和浑源县农业局有关技术人员及恒山黄芪开发有限公司和中药材协会的专家组成,使项目建设在组织领导,资金落实,项目实施等方面得到保障。
(二)精心管理,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项目区要精心管理,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要做到三条:一是要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认真把好质量关,二是资金使用要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项目上。三是要实行审查登记制度,对项目区的芪农要严格进行登记,并建立档案。
五、项目效益评价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首先,黄芪是项目区农民的主产业,但是由于多年来的传统种植模式,产量低,品质差,市场低靡,广大药农的经济收入增长缓慢,通过该项目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必将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的药农会严格按照GAP生产标准要求,创造品牌和质量意识,大幅度提升市场价格,会给项目区和周边辐射区的广大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据初步测算,项目的实施会给当地农民纯增收益200万元。其次,该项目的实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科学化种植的典型,为做大做强黄芪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农民经济收入增加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村经济得到繁荣,农民安居乐业,和谐共处,收到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再次,通过高标准黄芪示范基地的建设,会遏制黄芪乱采乱挖的现象,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为浑源县黄芪肥羊,羊育黄芪这条生态链提供保障,具有极为广泛的生态效益。
第四篇:2008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2008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畜牧业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名称: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依据: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畜牧业项目规划方案。
三、资金总额:约400万元。
四、项目投资目标:重点支持猪、牛品种改良站和种猪场公猪站建设,每项目拟投入20—40万元,用于扩充或更换先进的品改设备、仪器,增强服务手段和功能,逐步完善全省猪、牛品种改良网络,为广大农村养猪、牛的农民提供良种服务,促进猪、牛品种改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项目申报的条件:
1、省、市、县猪牛品种改良站(中心);
2、已领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种;
3、申报单位须在区域范围内承担相应的猪、牛品种改良工作任务。
4、当地政府重视,群众有较高的积极性。
重点是东西两翼、粤北等经济欠发达、优良畜禽品种覆盖率较低或饲养方式较落后地区,近年来已资助过的单位不纳入本次支持范围(原已列入续建项目投入资金未达到规划要求的除外)。
六、项目申报与审批程序:
1、项目申报单位向所在地同级畜牧(农业)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报书》(附件1)、《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2)一式五份;
2、地级市畜牧(农业)主管部门对申报项目提出初审意见,择优推荐并与市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省农业厅。省直属单位申报的项目,直接将材料报送省农业厅。
3、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组和专家委员会以函审或会审、实地考察等形式对项目申报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和评审。
4、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根据畜牧兽医办公室的的推荐意见和专家的评审意见,综合平衡后提出立项方案,经厅领导审批后,列入计划。
5、项目实施前,承担单位必须逐级上报《项目实施方案》一式五份(附件3),经省农业厅批准后,签订《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合同书》(附件4)(一式五份),下达项目经费,组织项目实施。
6、项目申报材料(含市农牧、财政部门联合上报文件,申报书、可行性报告等)须于2007年10月10日前送省农业厅农机办或畜牧兽医办公室。
七、项目实施
1、项目标牌
项目批准实施后可在示范基地设臵标牌,标明示范推广目标、主要技术内容和项目承担单位等。
2、执行情况报送
地级市农牧管理部门要经常以简报、网络信息、工作情况动态反映等形式向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建立考核制度。项目承担单位须于每12月25日前,将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工作总结,逐级上报畜牧(农业)主管部门审核,然后报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
3、资产登记和档案管理
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专门档案,对形成的资产逐项进行登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使用办法。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和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图片、声像材料等,也要建立专门的档案。资产登记和档案管理应有专人负责。
4、资金使用与管理
项目资金根据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及其《实施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项目资金主要由议案专项资金、主管部门配套资金和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和企业投资等部分组成。
议案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实施中所需仪器设备装备购臵、试验费等,不能用作单纯的简单扩大再生产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对项目资金单独立帐、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
项目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对项目经费到位、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单位,项目管理办公室有权停止拨款直至终止该项目。
八、监督检查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项目管理办公室及时进行调整或终止项目执行:
1、配套经费和自筹资金、人员、材料等条件不落实,严重影响项目实施;
2、没有按照计划实施,没有完成考核指标;
3、项目承担单位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项目不能正常实施;
4、由于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项目不能正常实施;
5、逾期不报送实施情况报告;
6、立项后半年不能正常实行。
对撤消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对已做工作、经费使用、已购臵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提供书面报告,并报项目管理办公室核实备案,问题严重者将追究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的责任。
九、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
要将基地建设纳入地方发展规划;省和地方优先支持基地农机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各级政府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相关配套政策,努力为基地建设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在不断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积极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进入基地投资建设。加强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基地建设。
3、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加强引进和培养基地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应通过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吸引从事农机化科研、教学和推广的优秀人才投身基地建设;应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要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企业家。
4、加强基地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
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基地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基地建设有章可循。通过加强基地的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示范基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机制与环境。
十、项目评价与验收
(一)评价与验收标准
1、项目实施方案与合同书是基地验收的主要依据;
2、机械化水平的具体指标应根据示范基地的类型,结合当地实际,专家论证后确定。
(二)验收准备
项目实行自下而上验收。项目所在地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自检,经地级以上市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验收后,向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提出验收报告。
验收报告主要包括:
(1)项目实施方案与合同书(复印件);
(2)项目工作总结报告。包括合同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措施,机具投入及使用情况,当地农民的认识和社会效果,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存在问题及建议等;(附有关证明材料)
(3)项目技术总结报告。包括实施方案、技术规范、技术应用对比试验和总结、机具操作规程等;
(4)项目所在地畜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的自检报告;
(5)地级市畜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的验收报告。
(三)检查验收
由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
十、附则
对不能按本指南规定及合同书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和填报有关资料报表的,将予以批评、通报直至取消项目承担资格,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项目承担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本指南由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畜牧兽医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1: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2: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4: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合同书
二OO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陕西省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申报指南
附件:
陕西省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申报指南
一、总体要求
重点围绕陕西省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建立区域特色鲜明、技术水平先进、示范带动效应明显、产业链条长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以此为平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进入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农业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科技承包和建立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等,加快科技成果在农村的示范与推广应用。
二、支持重点方向
(一)种植业
着力建设一批代表我省优势的粮食、蔬菜、果树、花卉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培育行业创新和科技创业能力。重点支持:
1.粮食类:优质高产小麦、超高产玉米等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2.蔬菜类:设施蔬菜、沙地马铃薯、高产高效甜瓜等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3.果树类:苹果、猕猴桃、红枣、樱桃、花椒、核桃、茶叶、蚕桑等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4.花卉类:名优花卉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二)畜牧业
重点建设一批代表我省畜牧产业优势的肉牛、奶牛、生猪、羊等家畜新品种快速扩繁、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及质量控制技术示范基地,加快家畜新品种产业化进程。重点支持:良种肉牛养殖、高产奶牛养殖、生猪养殖等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三、申报要求及条件
(一)陕西省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创业示范基地)内必须具有创新创业实体,如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能够有效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化经营。
(二)创业示范基地要有一定的建设基础,择优从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中遴选。
(三)创业示范基地应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与示范能力,产业明晰,经济效益显著。具体条件如下:
1.创业示范基地应当选择当地优势农业产业。
2.创业示范基地拥有稳定、长期的科技示范场地,进行技术引进、开发和集成,并有一定的创业示范规模,种植业示范面积在千亩以上,养殖业示范规模牛千头以上、猪万头以上、羊万只以上。
3.创业示范基地要与现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12396信息服务、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等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要有稳定的省、市、县三级技术依托单位和5人以上的创业技术团队,且能够长期驻扎示范基地从事科技开发、科技培训、科技咨询与服务工作。
4.基地创业人员须携带技术成果进入基地开展创业活动,参与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每个科技创业示范基地转化科技成果数量应达到5个以上。
5.创业示范基地主导产业开发和生产的主营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
6.创业示范基地推广的品种必须是经过审定(或认定、登记)的品种,推广的技术必须是成熟先进的技术,并符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
7.创业示范基地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设立创业示范基地管理协调小组,由主管科技的负责同志任组长,科技、农业等有关部门参加,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市、区)科技局。
8.创业示范基地所在县(市、区)政府重视支持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