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宿豫区供销合作总社
关于2011年宿豫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情
况
汇
报
2011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和省社有关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关文件和宿政发[2010]82号文件精神,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社大力支持下,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大力推进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大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加快农产品流通有形和无形市场建设,强化农产品营销推介力度,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工作情况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领导,我区成立了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分管领导担任,区农工办、农委、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商务局、供销总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供销总社,建立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组织保障。同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任务层层分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全面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建设,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
明确各乡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负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今年曾4次召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座谈研究,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2、多措并举,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
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市场,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龙头,城区珠江路农贸市场、城东农贸市场为重点,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华东农业大市场是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总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占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将建成市场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检验、电子结算、深加工、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八大中心,成为上海曹安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等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供应基地。为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区供销总社今年多次与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常州等地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联系,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牵线搭桥,先后组织4批人员到上述各地进行考察,建立合作关系,并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其中区供销总社为其争取100万元,文件已到。华东农业大市场已于11月21日正式开业运营,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营业还不够繁荣。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承载能力,改变小城镇面貌,各乡镇均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一加四”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先后有6个乡镇新建了集贸市场,7个乡镇进行了扩建、改造。
到目前为止,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共有23家,2011年全区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已超过16亿元。
3、加大无形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
在抓好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我们认真抓好农产品无形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我们先后成立了肉鸡、蔬菜、瓜果等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各协会均把组织农产品销售作为协会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除主动与各地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经纪人加强联系外,还将协会网站当成农产品准则的重要渠道,定期在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动态,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确保我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影响面。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重点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培训工作,尝试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方式。
4、注重实效,实现“农超对接”,取得了积极成效。农超对接,就是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生产经营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这种对接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消费者在超市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既方便又卫生,质量安全得到保证,购物环境干净、整洁,也不烦心。我们宿豫区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比较快、面积比较大的县区,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不少基地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特别是一些大的超市,如:蔡集、丁嘴、曹集、顺河以及黄墩等乡镇基地的蔬菜、水产品相继和大的超市对接,把农产品输送到超市,如苏果、华诚等,就苏果而言,全年销售各类鲜活农产品可达700余万元。
5、积极组织和引介与外地农产品市场对接、洽谈合作。
2011年,我们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到我区考察,组织区内农产品经纪人、基地负责人外出参观,洽谈签订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推动双向合作,促进双盈互利。先后邀请南京众彩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苏州南环桥市场、无锡朝阳市场、河南商丘市场、上海曹安市场、山东寿光市场以及嘉兴果品市场负责人到宿豫考察,并组织部分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经纪人到南京、常州凌家塘、嘉兴等地市场考察,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常年产销合同,同时学习他们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为市场运行奠定了基础。
6、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我们重点加大对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研究会办项目建设工作,明确区交通局、供销总社为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全程帮办服务,并且安排工商、质监、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市场建设提供帮扶,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7月14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华东农业大市场会办会,决定成立华东农业大市场市场管理办公室,由工商、农委、供销、商务、公安等部门专门派人进驻华东农业大市场,进行现场帮办。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免收区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规费,建筑营业税按规定征收后,按实际征收额的60%奖励给投资方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项目建成运营后,市场经营主体实际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奖励。除区政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措施外,区有关部门还积极加强项目对接,向上争取“农超对接工程”、“新网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快我区农产
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升级改造。今年5月份,由区供销社牵头,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申报国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争取资金300万元。
二、2012年工作打算
1、继续落实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关扶持政策进行梳理、研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确保用足、用透上级扶持政策。
2、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主体,依托肉鸡、蔬菜、水产、生猪等主导产业,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完善全区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创建“五好”合作社为载体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拓宽业务渠道,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
3、加大农产品市场管理服务力度。全面强化华东农业大市场帮办,市场管理办公室抽调有关部门选派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精兵强将负责帮办服务,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开业经营筹备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加强对城区和乡镇农贸市场的管理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我区农产品市场安全规范运行。
4、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重点围绕第十三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第九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和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省社举办海峡两岸农产品展销会,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加
农产品销售活动,不断扩大销售范围,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高效农业基地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竞争力。
2012年1月9日
第二篇: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宿豫区供销合作总社
关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对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大力推进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大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加快农产品流通有形和无形市场建设,强化农产品营销推介力度,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
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领导,我区成立了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分管领导担任,区农工办、农委、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商务局、供销总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供销总社,建立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组织保障。同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任务层层分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全面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建设,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明确各乡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负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今年曾4次召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座谈研究,有
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二、多措并举,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
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市场,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龙头,城区珠江路农贸市场、城东农贸市场为重点,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华东农业大市场是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总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占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将建成市场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检验、电子结算、深加工、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八大中心,成为上海曹安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等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供应基地。为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区供销总社今年多次与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常州等地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联系,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牵线搭桥,先后组织4批人员到上述各地进行考察,建立合作关系,并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其中区供销总社为其争取100万元,文件已到。华东农业大市场已于11月21日正式开业运营,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营业还不够繁荣。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承载能力,改变小城镇面貌,各乡镇均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一加四”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先后有6个乡镇新建了集贸市场,7个乡镇进行了扩建、改造。到目前为止,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共有23家,2011年全区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已超过16亿元。
三、加大无形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
在抓好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我们认真抓好农产品无形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我们先后成立了肉鸡、蔬菜、瓜果等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各协会均把组织农产品销售作为协会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除主动与各地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经纪人加强联系外,还将协会网站当成农产品准则的重要渠道,定期在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动态,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确保我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影响面。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重点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培训工作,尝试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方式。
四、注重实效,实现“农超对接”,取得了积极成效
农超对接,就是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生产经营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这种对接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消费者在超市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既方便又卫生,质量安全得到保证,购物环境干净、整洁,也不烦心。我们宿豫区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比较快、面积比较大的县区,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不少基地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特别是一些大的超市,如:蔡集、丁嘴、曹集、顺河以及黄墩等乡镇基地的蔬菜、水产品相继和大的超市对接,把农产品输送到超市,如苏果、华诚等,就苏果而言,全年销售各类鲜活农产品可达700余万元。
五、积极组织和引介与外地农产品市场对接、洽谈合作
2011年,我们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到我区考察,组织区内农产品经纪人、基地负责人外出参观,洽谈签订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推动双向合作,促进双盈互利。先后邀请南京众
彩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苏州南环桥市场、无锡朝阳市场、河南商丘市场、上海曹安市场、山东寿光市场以及嘉兴果品市场负责人到宿豫考察,并组织部分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经纪人到南京、常州凌家塘、嘉兴等地市场考察,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常年产销合同,同时学习他们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为市场运行奠定了基础。
六、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我们重点加大对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研究会办项目建设工作,明确区交通局、供销总社为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全程帮办服务,并且安排工商、质监、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市场建设提供帮扶,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7月14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华东农业大市场会办会,决定成立华东农业大市场市场管理办公室,由工商、农委、供销、商务、公安等部门专门派人进驻华东农业大市场,进行现场帮办。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免收区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规费,建筑营业税按规定征收后,按实际征收额的60%奖励给投资方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项目建成运营后,市场经营主体实际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奖励。除区政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措施外,区有关部门还积极加强项目对接,向上争取“农超对接工程”、“新网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快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升级改造。
2012年3月15日
第三篇: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
作汇报材料
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关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情况情况
区供销合作总社
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大力推进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大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加快农产品流通有形和无形市场建设,强化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交易会,逐步完善,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使之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
报如下:
一、完善机制,多措并举,突出重点,加强骨干市场培育和市场体系建设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领导,我区成立了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分管领导担任,区农工办、农委、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商务局、供销总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供销总社,建立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组织保障。同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任务层层分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全面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繁荣,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和市场繁荣中遇到
1、问题。明确各乡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负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
作。曾多次召集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座谈研究,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2、多措并举,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市场,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龙头,城区珠江路农贸市场、城东农贸市场为重点,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华东农业大市场是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现已建成投入运营,集市场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检验、电子结算、深加工、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八大中心,成为上海曹安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等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供应基地。为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区供销总社今年多次与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常州等地大型农产品
批发交易市场联系,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牵线搭桥,先后组织6批人员到上述各地进行考察,建立合作关系,并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其中区供销总社为其共争取280万元帮扶资金。包括其它部门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资金近1000万元。目前市场运行良好,全市水果、水产都在华东农业大市场批发,蔬菜有70%以上批发在华东农业大市场交易。在市、区供销总社的共同努力下,华东农业大市场新上一个冷链物流项目,占地100亩,建成近2万平方米冷库,总投资亿元,工程正在施工,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承载能力,改变小城镇面貌,各乡镇均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一加四”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到目前为止,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共有17家,其中农产品标准化建设10家,直销直营店28家,蔬菜平价店15家,各类经纪人有150多人。
2014年全区农产品市场交易额超过70亿元;其中华东农业大市场交易额超近60亿元。
3、加大无形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在抓好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我们认真抓好农产品无形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先后成立了肉鸡、蔬菜、瓜果等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各协会均把组织农产品销售作为协会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除主动与各地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经纪人加强联系外,还将协会网站当成农产品准则的重要渠道,定期在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动态,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确保我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影响面。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重点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培训工作,尝试农产品网上销售交易4万吨,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网店33家,发展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15家。
4、注重实效,实现“农超对接”,取得
了积极成效。农超对接,就是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生产经营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这种对接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消费者在超市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既方便又卫生,质量安全得到保证,购物环境干净、整洁,也不烦心。我们宿豫区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比较快、面积比较大的县区,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不少基地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特别是一些大的超市,如:丁嘴、曹集、顺河等乡镇基地的蔬菜、水产品相继和大的超市对接,把 3农产品输送到超市,如苏果、普玛特、千百美、大润发、华诚等,就苏果而言,全年销售各类鲜活农产品可达余万元,全区各超市、学校、企业销售农产品超亿元。
5、积极组织和引介与外地农产品市场对接、洽谈合作。我们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到我区考察,组织区内
农产品经纪人、基地负责人外出参观,洽谈签订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推动双向合作,促进双盈互利。先后邀请南京众彩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苏州南环桥市场、无锡朝阳市场、河南商丘市场、上海曹安市场、山东寿光市场以及嘉兴果品市场负责人到宿豫考察,并组织部分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经纪人到南京、常州凌家塘、嘉兴等地市场考察,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常年产销合同,同时学习他们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为市场良好运行奠定了基础。
6、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重点围绕举办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加农产品销售活动,不断扩大销售范围,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高效农业基地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竞争力。
7、积极打造宿迁品牌农产品展销街。
由市农委牵头,在华东农业大市场创建农产品精品展销街,该精品展销街由本市的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宿豫区、宿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洋河新区、湖滨新区等三县五区组成,汇集各县区名特优农产品,把精品街办成全市一流的展销街,是永不落幕的农产品展销会,把全市各类品牌农产品向外推介,提高宿迁农产品知名度,带动华东 4 农业大市场进一步繁荣。
8、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我们重点加大对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研究会办市场繁荣工作,明确区交通局、供销总社为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全程帮办服务,并且安排工商、质监、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市场建设提供帮扶,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华东农业大市场会办会,决定成立华东农业
大市场市场管理办公室,由工商、农委、供销、商务、公安等部门专门派人进驻华东农业大市场,进行现场帮办。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免收区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规费,建筑营业税按规定征收后,按实际征收额的60%奖励给投资方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项目建成运营后,市场经营主体实际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奖励。除区政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措施外,区有关部门还积极加强项目对接,向上争取“农超对接工程”、“新网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快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升级改造。
二、2015年打算
1、继续落实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关扶持政策进行梳理、研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确保用足、用透上级扶持政策。
2、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主体,依托肉鸡、蔬菜、水产、生猪等主导产业,整合优势
资源,加快完善全区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创建“五好”合作社为载体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5农产品经纪人拓宽业务渠道,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力争2015年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交易额达80亿以上。新增直营直销店5个,蔬菜平价店3个,发展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6个,农产品物流网2个,力争网上交易额达5亿元,新建万吨冷库1个。
3、加大农产品市场管理服务力度。全面强化华东农业大市场帮办,市场管理办公室抽调有关部门选派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精兵强将负责帮办服务,大力加强对城区和乡镇农贸市场的管理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为市场早日繁荣而不断努力。
4、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全国各地举办各类农展会,加大参
与力度,积极组织参展,向外推介宿豫的名特优农产品,特别对省社举办的海峡两岸农产品展销会,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加农产品销售活动,不断扩大销售范围,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高效农业基地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竞争力。虽然我们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其它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抓实抓好,为宿豫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市场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5年1月6日
第四篇: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建设调研对策
近年来,**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自治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加大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以现代日光温棚为主要形式的设施农业产业,从集中联片到规模种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了确保加快我市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一、我市设施农业农产品规模布局及农产品
批发市场的现状
农产品种植规模及布局:目前,我市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20.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较大的集中联片区主要分布在利通区的金积镇、东塔寺乡、郭家桥乡、孙家滩开发区,青铜峡的叶升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盐池县城西滩、红寺堡开发区乌河塘等乡镇,同时各市县区也有一定数的小规模种植区。据统计部门统计资料表明,2008年,市区设施农业农产品产量近900万吨,主要品种为辣椒、黄瓜、番茄、茄子、西瓜,年产量达到65万吨,占总产量80%以上。按照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区)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25万亩。
市场现状:**市目前已形成规模的综合农贸市场有35个,其中,按地域分,利通区7个,青铜峡市10个,盐池县8个,同心县6个,红寺堡开发区2个,太阳山开发区2个;按功能、设施、特色、规模划分,专业批发市场2个(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东郊农产品批发市场),批零兼营33个。具有冷藏、交易大厅2个(如: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西湖菜市场等);露天6个,遮阳大棚27个,其中库容在1000吨以上的3个(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按市场特色划分的,具备清真特色的2个,如:西湖、涝河桥;按上联基地、下联超市(配送网络)划分,有6个,其中农产品超市8个;按投资主体和所有制性质划分,集体所有制17个,如:利通区的东郊市场、盐池县的西街市场、红寺堡开发区农贸市场等,公司制股份合作制4个,如: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青铜峡市南市场、小坝商城市场等,独资民营14个,如:盐池县综合市场、同心县的河西综合市场等,还有部分乡镇所在地的市场;按具备工商、税务、商务部门准入条件,国家定点的5个,如东郊批发市场、涝河桥市场等;按规模划分,年交易额在3亿元以上的1个(涝河桥市场),1亿元以上的3个(东郊市场、青铜峡小坝商城),5000万以上的2个。
从市场现状中看出,综合市场多、专业市场少,缺乏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且规模小,无上规模的农产品冷藏库。
二、**市设施农产品销售暨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2008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区的设施农产品销售出现了卖菜难和滞销问题,**市场上的辣椒批发价每公斤不到0.80元,并且无人问津,菜民情绪低落,忧心忡忡,一时间,街头巷尾谈辣色变, 谷贱伤农、菜贱伤棚,种植大棚户弃棚撂棚现象时有发生。
经调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近年来我市大棚菜的产销基本属无订单种植和销售,主要销售方式为小规模的蔬菜经纪人进入棚区实地采购,各大棚户亲自向餐厅、批发市场销售,价格随行就市,几乎没有以销售合作社的形式组织销售,无专业固定的销售队伍,因而导致2008年辣椒等蔬菜的滞销、烂椒、农户弃棚现象。农产品是很脆弱的产业,蔬菜更加脆弱,虽说2008年辣椒价格下滑低迷与年初因受冻灾影响而错过上市季节有关,但从中也暴露出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在销售环节上,组织化营销程度低、流通网络少,缺乏龙头企业。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经纪人(果蔬),但普遍单打独斗跑“单帮”,产品销售渠道单
一、狭窄,压级压价的现象普遍存在。市场流通体系网络不健全,功能不完善、不专一,缺乏一定规模、一定数量的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
2、在包装、运输、冷储、加工环节上,存在着分级包装水平低,无专用运输设备、冷链设备和销售体系。据有关资料表明:国际上80%的蔬菜通过冷链物流配送,我国仅有5%,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品加工保鲜、加工冷链建设,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率为60-80%,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2.4:1,农产品分级率已经达到100%。而我市几乎无统一规格的包装箱、蔬菜冷藏、冷储冷运式的冷链设施,果蔬深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加工率不足30%,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6:1,农产品缺乏统一的规格标准,缺乏统一的注册品牌和统一分级包装,农产品分级包装率不足30%,致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挤压损耗严重,受污染而质量下降,损耗达25%以上,等次、售价降低,产品增值低,影响菜农收入。
在**40多个市场中,其中综合性的农贸市场有35个,占市场总数的90%,以蔬菜、水果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仅有3座(东塔乡龙二蔬菜批发市场),至今未有一座市场有冷藏蔬菜的设施
(只有肉类有冷藏设施),且市场交易品种多,大宗主要品种交易市场少,逢集赶早集的市场多,全天候交易市场少,市场所处位置与设施农业片区偏离,交通不便,市场面积小,设施简陋,为市场服务的单位少(金融网点、电信、电子显示市场信息发布系统等)。这些情况制约着我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关键因素是市场网络体系不健全,与山东寿光市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寿光市人均拥有0.8亩设施果蔬生产面积,平均每个乡镇就有1.5个产地批发市场,每个产地批发市场覆盖面积仅为80平方公里,产品从产地进入当地批发市场运销距离不到5公里,每万亩果蔬基地就拥有2个农贸市场、5.7家经营公司、180个蔬菜运销专业户、协会、联合体、经纪公司等中介组织、1100多名营销人员,从而实现了“在寿光没有卖不出去的菜”。而我区,人均仅拥有0.15亩蔬菜生产基地,其中设施农业仅有0.07亩,每5个乡镇才拥有1个批发市场。就我市而言,农产品市场也较少,且不专业,每个产地批发市场覆盖面积多达上百平方公里,农产品从产地进入批发市场平均运距达40多公里,每万亩蔬菜基地才拥有1.7个农贸市场、3个运销组织、70多名营销人员,从市场网络到营销组织、到营销人员、到运储设备远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产品的销售,无法走向或参与市场大流通、大竞争的舞台。
3、在设施农业农产品种植环节上多年来出现过两个现象:上年啥贵,下年就种啥,这种现象菜稍多价即低贱,菜稍缺价即暴涨,对种植户种植下一茬菜产生了信息误导。农民种植随心所欲,盲目性较大,缺乏准确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的引导,导致种植面积大,品种杂、分散;种植品种多、品名多、同品种种植集中联片区小规模小且分散,同品种菜由于种植时间不一,造成上市时间参差不一,无法形成规模产量和满足集中采购量。
4、在农产品种植流通信息上滞后,不对称,缺乏健全的、准确的收集、分析、发布系统。
三、**市(区)农产品的优势及销售潜力
虽然我市在设施农产品销售上存在着以上问题,但只要我们抓住市场,发挥我市优势,加快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及辅助设施体系建设,制约农产品销售这一瓶颈,将会彻底改变。
市场空间:根据与农民经纪人座谈调查,目前,我市及周边市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本地大路菜未上市前,市场交易的菜70%为外省区菜,本地蔬菜供应量不足15%,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区实际生产能力约为360万吨(2008年),全区每人年均消费360公斤蔬菜计算,年蔬菜需求总量为220万吨,由于我区的蔬菜品质优势好,360万吨中的70%即250万吨销往外地,满足我区供应的也就100万吨,尚需120万吨外地菜补充,如将流动人口计算在内,需求缺口将会更大。
品质优势:我市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出产的蔬菜无污染、口感好、营养丰富;其二,近几年我市实施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战略,已认定的产地无公害种植业面积达到90%以上,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稳步上升,优良的品质和全面的认证管理体系使我区瓜果菜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基于以上优势,我市及我区的设施农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空间较大,销售区域已扩展到周边的陕、甘、蒙、青,甚至已延伸到新疆、山西、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港、澳等省区。随着设施农产品规模的扩大,标准的严格提高,品质的提升,营销队伍及组织的壮大,冷链系统的建设,我市的蔬菜销售空间将更加广阔。
四、**市设施农产品销售对策及市场体系建设
(一)加强对设施农业的组织领导。成立“设施农业办公室”,下设种管组、信息组、营销组。在具体工作开展上实行“三同时”,即:种植区大棚建设与农产品市场同时布局规划、种植与销售同时服务,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同时规划建设农产品市场。
(二)加快建设和完善全市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目标,首先要营造快速发展的环境,必须完善市场体系,抓好市场营销。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一次政府常务会议上要求,要像重视生产一样重视市场流通,市场的建设要跟得上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形成全区专业市场网络,提高集散速度。寿光、东莞的经验启示,外地的经验表明,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需要现代化的流通业作支撑。
因此,我市要在近几年扶持培育、改造升级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特色原产地批发市场上狠下功夫。借鉴河北省沽源县、邻近省区甘肃省榆中市做法(沽源县全县建设96座恒流库、13个大型蔬菜交易市场、20多个专业合作社、1000多名农产品经纪人),(兰州市榆中县政府扶持、社会自然人投资在定远镇建设冷藏库4座,库容6万吨)。改造和扩建各市县区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先期先改造利通区东郊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加东郊批发市场的预冷、储藏、保鲜设施和运输工具,新建金积镇冷库和大庙桥产地批发市场,郭家桥乡蔬菜果品原产地批发市场,完善东塔乡龙二批发市场,提升扁担沟辐射孙家滩地区的果蔬批发市场,扶持培育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三)加快培育发展设施农产品销售网络。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引入全国知名蔬菜营运企业、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公司、农产品精益物流公司、专业销售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经纪人、果蔬物流配送中心(公司)多元销售的流通格局,大力培育发展产后分拣、包装、储藏、保鲜、配送、运输等综合物流服务。扶持建设市县(区)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主领、组建农产品运销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骨干批发市场中心,以直销配送、连锁超市等为补充,以现代物流为依托,现代金融交易、信息检测、储藏等技术为支持,以良好的企业经营和多元资金投入机制为保障,以稳定有序、规模化的农产品经销商队伍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四)上争政策扶持,下保政策措施到位。千方百计争取中央及部委关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农村流通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项目扶持资金,积极招商引资,吸收社会资本投资农产品市场建设。制定一些有利于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并保障政策措施到位。借鉴寿光、东莞、榆中等市县对建设扶持农产品市场政策制定我市扶持发展农产品市场政策。寿光市和东莞市为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寿光市政府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初期,对市场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定编定员、定工资,当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对市场进行改制并入深圳农产品股份公司;东莞市在农副产品市场立项、建设、政策发展环境上给予了极大的优惠支持,对市场建设用地给予了最优惠的政策,特事特办,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以土地租赁的形式为市场提供建设用地600亩。政策的扶植,让寿光和东莞农产品批发市场轻装上阵迈向快速发展的通路。
(五)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销售市场的信息体系。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各种信息平台,重视与各市县(区)、外省区的大中特型农产品市场网络平台对接,加入国家农业部农产品信息发布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信息网络和信息档案。在种植前,开展设施农产品市场形势、市场信息发布会。种植定苗时,应打好与各产地蔬菜上市的时间差。种植定苗后,建立片区、棚设施农产品信息档案,摸清片、区、棚面积、品种、茬次、上市时间、产量、销售方式趋向意向;摸清外省市各大公司超市与我市设施大棚户进行定单种植、采购、销售情况;摸清我市各大设施农产品营销组织、中介人、经纪人销售推销我市农产品的意向。在各大城市超市,聘用兼职常驻推销信息员,定期、定情召开**市设施农业农产品市场分析会,积极参加设施农产品推介会、洽谈会,做好网上信息采集和发布。培养和聘用一批农产品产地信息员,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系统,为设施农业农产品销、供、产提供准确、快捷的综合信息服务。
(六)加快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及质量安全是农产品流通的通行证、身份证、进入超市门槛的资格证。参照借鉴河北沽源县在主产区推行产地编码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为外销蔬菜建立产地“身份证”,引导和要求农民从源头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全过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的标准化、无公害、质量安全要求的操作模式发展设施农业,确保农产品质量率、商品率、安全率明显提高,提升农产品的“绿色品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原产地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整顿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
第五篇:2010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宿豫区2010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情
况
汇
报
2010年,我区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突出肉鸡养殖、蔬菜种植两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华东农业大市场和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建设,强化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培育,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力度,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领导,我区成立了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分管领导担任,区农工办、农委、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商务局、供销总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供销总社,建立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组织保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全面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建设,明确由区交通局、供销总社为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各乡赴会均明确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负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经常召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座谈研究,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二、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市场,我区高度重视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龙头,城区珠江路农贸市场、城东农贸市场为重点,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华东农业大市场是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总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占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将建成市场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检验、电子结算、深加工、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八大中心,成为上海曹安市场、无锡凌家塘市场等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供应基地。为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区供销总社多次与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常州等地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联系,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牵线搭桥,建立合作关系,并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服务业发展等扶持资金150万元。目前,华东农业大市场招商展示中心已经完工,精品交易区A、B组团4万平方米已经封顶,并于5月8日、7月25日分别举办了项目合作启动仪式和开盘活动,预计2011年上半年可投入运营。珠江路农贸市场是宿豫城区最早的以零售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先后多次改建更新,目前仍是我区进场交易人员最多的农产品市场。城东农贸市场由宿迁万豪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800万元,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设有商铺142间、摊位524个,于2008年初投入使用。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承载能力,改变小城镇面貌,各乡镇均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一加四”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先后有6个乡镇新建了
集贸市场,7个乡镇进行了扩建、改造。目前全区农产品市场总占地面积达21万平方米,交易摊位1万余个,从事市场经营人员2万多人,2010年全区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已超过15亿元。
三、突出实效,着力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
在全面推进农产品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我区还认真抓好农产品无形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2008年10月,我区成立了肉鸡、蔬菜等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各协会均把组织农产品销售作为协会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除主动与各地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经纪人加强联系外,还将协会网站当成农产品准则的重要渠道,定期在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动态,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确保我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目前,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均已开通协会网站,编发协会工作动态20余期。为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影响面,我区在“中国宿豫”网、“宿豫农林”网设立农业产业协会、高效农业专题栏目,重点介绍全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推介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为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经纪人提供更加快捷、更加优质的农产品信息服务。
四、培育主体,大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
加大专业合作社培育力度,着力培育“四有”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区已经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464家,其中联合社3家,创建省级“四有”合作社9家、市级“四有”合作社8家。宿豫区福康果蔬专业合作联社由区瓜果产业协会牵头创力,是全省第四家专
业合作联社,共由13家专业合作社组成,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既保持了单体合作社的自主活力,又促进了合作社之间资金、人才、技术、土地、品牌、销路等资源的整合。仰化镇春雷蚕业合作社、丁嘴镇六里井蚕桑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通过“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经营,将蚕桑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善的产业化系统,除蚕茧销售价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外,合作社蚕农还可领取“二次分配”。两年来,两家合作社共发放“二次分配”近10万元,950余户蚕农受益。
积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经纪人组织农产品销售的重要作用。加强农产品经纪人与高效农业基地的联系,支持农产品经纪人牵头建设农业基地,确保每个农产品基地都有经纪人;积极鼓励农产品经纪人将本地农产品外销,使之成为组织农民闯市场的“领头人”。目前,全区已有农产品经纪人2200余人,每年可组织销售农产品近百万吨。
五、积极参与,有效组织农产品营销推介活动
积极组织罐头食品、龙嫂绿色食品、丰程渡实业、春绿粮油、天之香食业、玖久集团、丁庄大菜合作社等到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专项产销对接活动12次,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4个,销售农产品达1040万美元。认真抓好全市生态农业博览会组织工作,动员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参展,全面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2009年以来市生态农业博览会我区共组织23家企业、合作社参展,展
示农产品78个。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组织龙头企业、高效农业基地开展农产品直销。截止目前,我区已经在北京、南京、郑州、张家港等地设立农产品直销店12家,年销售额可达1.6亿元。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到我区考察,组织区内农产品经纪人、基地负责人外出参观,洽谈签订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推动双向合作,促进双盈互利。今年以来,先后邀请了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会长、江苏天盾农副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龙先生、南京农贸中心副总裁吕小萍女士等客商到我区陆集镇爱甘水梨、蔡集镇为民蔬菜、仰化镇隆达蔬菜、王官集镇天然湖水产品等专业合作社和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进行考察。今年分别在7月份、11月份组织部分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经纪人到南京、常州凌家塘、嘉兴等地市场,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常年产销合同。
六、加强扶持,全面营造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良好氛围
重点加大对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研究会办项目建设工作,明确区交通局、供销总社为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全程帮办服务,并且安排工商、质监、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市场建设提供帮扶,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免收区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规费,建筑营业税按规定征收后,按实际征收额的60%奖励给投资方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项目建成运营后,市场经营主体实际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奖励。除区政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措施
外,区有关部门还积极加强项目对接,向上争取“农超对接工程”、“新网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快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升级改造。2010年,成功创办“三星级”为农服务社16个、“二星级”为农服务社17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85万元。由区发改局牵头,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申报国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相关材料已经上报。以江苏万隆超市有限公司为主体,争取国家“新网工程”扶持资金50万元,省级资金40万元,丁庄大菜基地项目争取88万元。
七、2011年工作打算
一是制订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关扶持政策进行梳理、研究,在用足、用透上级扶持政策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出台全区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文件,使全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政策可依,2011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被列为乡镇考核项目。
二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流通主体,依托肉鸡、蔬菜两大主导产业,整合优势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效应,争取两年内全区肉鸡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百亿级产业。以创建“五好”合作社为载体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拓宽业务渠道,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
三是加大农产品市场管理服务力度。全面强化华东农业大市场帮办责任,从相关部门选派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人员负责帮
办服务工作。华东农业大市场经营期间,成立由农业、质检、工商、公安等部门人员组织的市场服务机构,全方位为市场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加强对城区和乡镇农贸市场的管理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我区农产品市场安全规范运行。
四是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继续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加各类农展会和农产品销售活动,不断扩大销售范围,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高效农业基地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
201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