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塘县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平塘县乡镇统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乡镇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下降,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整个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某种程度而言,已成为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一步摸清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归纳目前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改革乡镇统计工作制度和调查方法,理顺统计资料报送渠道,确保统计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已至关重要。
一、乡镇统计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乡镇统计机构及人员设臵情况。2011年,全县19个乡镇均设立有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但基本都是”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且多数乡镇统计机构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四无”的空壳机构: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人员均为兼职统计员,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没有相应的办公场所和条件,没有必要的办公设备,与没有设立统计机构的乡镇在基本上无任何区别。
全县乡镇共有兼职统计人员19人,兼职统计人员分别挂靠在乡镇党政办公室、人大办、信息办、财政所和农技站、农经站、农推站、农机站等乡镇机构。
(二)乡镇统计工作管理模式。现行管理架构是乡镇统计工作没有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只有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工作联系主要体现在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报表任务的布臵收集。由于乡镇统计人员的人事管理在乡镇,工作经费由本级财政负担,县级统计局对乡镇 统计工作没有业务经费和人员上的掌控权,导致县级统计局在乡镇统计工作和人员管理上没有发言权或建议权;同时,受工作经费的制约,县级统计局对乡镇统计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工作逐年减弱,甚至没有进行。
(三)乡镇统计人员队伍现状。由于乡镇统计工作基础薄弱,地位比较低,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技术手段作为支撑,没有强有力的手段稳定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导致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多数人员身兼数职,有本职工作、中心工作、包村任务等等,统计工作被视作副业,真正从事统计工作的时间并不多;二是人员变动频繁,虽然《贵州省统计管理条例》规定乡镇统计人员的变动,应向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没有执行,乡镇往往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配备和调动,有的乡镇对统计人员一年一换,有的几个月一换;三是统计工作专业性强,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县级统计局的统计业务培训又跟不上,有的乡镇统计员甚至连统计指标都看不懂;四是由于乡镇统计工作条件艰苦,待遇极低,乡镇统计员没有加班补助和岗位补贴,对统计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想干、不愿干、不认真干统计工作,是乡镇统计人员队伍中最普遍、最现实的问题。
(四)乡镇统计报表工作量。从平时收集和这次调研的情况看,乡镇统计主要是以农业统计为主,主要统计农业产值、生产条件、主要农产品产量、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情况、耕地面积等。不包括大型普查和一次性调查,乡镇统计年报共有18张基层表,56800个指标,季报有4张基层表,980个指标,定期报表有7张基层表,3920个指标,存在报表过多,指标庞杂,准确性难以保证等问题。
(五)乡镇统计数据的采集方式。目前,全县乡镇一级统计数据的采集仍然采取全面统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村统计员采集填报,乡镇统计人员汇总上报;二是乡镇统计人员直接采集并汇总上报。
村统计员采集填报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村统计员多由文书或会计兼任,由于农村劳动力中年轻和有文化的大多外出务工,村统计员普遍存在年老体衰和文化偏低的现象;二是没有报酬等原因,导致村统计员没有责任心,上报的报表普遍存在质量问题。
乡镇统计人员直接采集并汇总上报,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只重视数据结果,不重视数据产生的过程,导致一些乡镇统计人员看领导脸色行事,编造统计数据,或参考上级部门的计划数和调控数上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二是由于乡镇财力弱,没有经费,硬件设施跟不上,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差,加上乡镇统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数据采集非常困难,质量不高,乡镇统计源头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在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也有个别乡镇的统计人员在实践中逐渐摆脱全面统计的束缚,探索调查加推算的方法。如苗二河乡的统计员,由于从事统计工作时间长,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统计调查能力,加之乡领导比较重视统计工作,给统计员安排的中心任务少,在时间、经费和交通工具上提供一定的保障,统计员可以经常深入村组和农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注意收集、调查统计基础资料,同时从财政所、防疫站、农经站等相关部门取得有关数据,加以推算。通过调查推算的数据,虽然不能做到绝对准确,但也基本能反映经济发展趋势。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乡镇统计人员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乡镇人员编制紧张。随着乡镇综合改革的深入,19个乡镇兼职统计人员大多挂靠在乡镇党政办、信息办、经发办、财政所和农技推广中心等乡镇机构,这些分属于不同部门的兼职统计人员既不便于县统计局统一进行管理和业务培训,更不便于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职能,容易受部门因素的影响。
乡镇工作条件艰苦,人员流动轮换频繁,再加之各乡镇政府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随时更换、调动统计人员,造成统计队伍不稳定。有些乡镇一年要更换统计人员三、四次。乡镇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续性,造成新老统计人员交接不清,统计资料丢失,统计数据前后衔接不上等严重后果。
(二)乡镇统计人员兼职多,新手多,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全县乡镇统计人员均为兼职人员,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有的是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既没有评估本辖区经济数据的能力,更无法对村、居委会上报的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经济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准确判断。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承担包村、计生、秋种等中心工作,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兼顾日益繁重的统计数据采集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充裕的时间实地调查收集或核实数据,迟报、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资料等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工作时间没有保障,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数据质量就很难保证。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乡镇统计人员政治地位低,待遇差。部分乡镇反映,一些统计人员一直没有干部身份,从事统计工作名不正、言不顺,开展统计工 作有畏难情绪。统计部门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其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像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能为政府增加收入,提供资金。统计只生产数字,在一般人眼里,无需求助统计部门,对统计部门安排的工作也无心去做,更懒得去做。统计人员布臵的报表,有的应付了事,有的甚至不搭理。尤其在乡镇,催报报表困难更大。抽样调查,企业不愿协调配合,入户登记,居民冷嘲热讽的情况时有发生。统计工作又是劳神费力的工作,在当前财力普遍困难的情况下,依靠地方财政拨付乡镇足够开展工作所需的统计经费根本不可能,有的乡镇连报送报表的差旅费、电话费、交通费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福利补助,严重挫伤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乡镇统计人员事务工作多,培训机会少。目前各种统计调查任务越来越多,统计指标越来越细,乡镇统计员一个人要负责所有专业的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接受专门培训、进修统计业务、调整知识结构的机会很少。除事务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外,乡镇统计人员培训机会少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培训经费缺乏,乡镇统计工作大多无业务经费;二是对乡镇统计人员的培训少,特别是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少,往往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培训乡镇统计人员。
(五)基层统计经费紧张,行政事业费增加与业务工作增加不相适应。调研所到乡镇均反映,统计业务经费从上世纪80年代统计机构改革、经费上划后,20多年间基本上没有增加。由于工作量增加,物价上涨,当初核定的业务经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
由于我县尚处于“欠发达、欠开发”时期,财政比较困难,除一些比较大型的调查项目外,平时基本上很难从地方财政中得到资金支持以 补充基层业务经费的不足。乡镇统计机构的经费更为困难,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无专门的业务经费。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到边远山村开展工作,往往需要乘坐交通工具,有时还需要留宿,但相应的交通费、食宿费却无法报销,只能自掏腰包;同时,不少乡镇反映,农村住户调查经费太少,国家对农户的补贴标准太低,直接影响调查积极性,目前由于补贴太低问题,克度镇农村住户调查工作尚未落实。
(六)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农村经济的新发展和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改革创新。然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上报时间、报表内容、填报方法仍沿袭老的一套模式。同时,现在使用的统计数据处理程序不统一,加大了基层统计人员应用上的难度,不利于各专业之间数据的整合。再就是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目前,乡镇统计人员还有相当部分人员使用原始的算盘和计算器等手工计算工具,统计手段落后,效率低,跟不上网络时代发展的步伐,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
(七)宣传力度小,调查对象配合差。调研所到的乡镇均反映,统计工作宣传力度很不够,特别是针对基层的宣传太少,社会上对统计的认识还很片面,调查对象的理解和配合较差,工作难度很大。
三、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深感我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非常薄弱,与日益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不适应,这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解决乡镇有专人干事的问题
目前,全县19个乡镇都是由1名兼职统计员承担乡镇的全部统计工 作任务,而兼职统计员的编制相当部分是归属于其他不同的垂直管理部门,统计人员不但要承担乡镇统一安排的各项阶段性中心工作任务,由于自身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这部分人自然要尽力做好所属部门安排的工作,其用在统计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难有保证。因为这样的现实,统计人员不安心统计工作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最近两年,相当部分乡镇统计人员更换频繁,有的一年更换4次统计员,上报报表有时连人都无法联系上,更不要谈数据质量了,人一换,原始资料的交接也出现问题。我们认为,这种兼职统计人员承担日益繁重统计工作任务、难以保证工作质量的现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乡镇统计作为统计系统数据最初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好坏、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数据质量,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带来的后果必然会误导各级决策机构的正确决策,因此,加强乡镇统计工作,切实解决有专人干事的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1、实行以县直管乡镇统计员的方式。县直管乡镇统计员有利的因素有:一是乡镇统计员能充分行使《统计法》赋予的独立统计调查权,由于人财物不受制于乡镇,其工作只对县统计局负责,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的因素;二是有利于统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乡镇统计工作的质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县级统计局根据阶段性工作的需要,能够集中乡镇统计人员开展一些综合分析和大型普查的攻坚工作,以有效弥补县局人员不足的问题。
2、在乡镇设独立的统计人员编制(2万人以下乡镇1个编制、2万人以上乡镇2个编制),实行乡镇与县统计局双重管理的模式,以乡镇管 理为主,但人员调动必须征得县统计局同意。这样的方式,能相应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稳定性,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但这一方式也有其明显不足,主要是受干扰的因素未能从管理体制层面有效消除。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迫切需要出发,第一种方式较为彻底,可能的情况下,应首选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也能解决有相对固定人员干事的问题,比目前的情况也有很大改进,这是退而求其次之选。
(二)改革目前农村统计全面报表模式,建立以县为总体的抽样调查制度
农村和规模以下企业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加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负担,这种大而全的统计方式,与现阶段的统计基础和人员力量严重脱节,与其在这种不切实际的大而全中苦苦挣扎,不如改成既能满足国家、县级需要,同时还能满足地、县级需要的以县为总体的抽样调查方式,因为把样本点搞准的难度和工作量,要远远低于全面搞准统计的难度和工作量,果真如此的话,不仅是乡镇统计工作者的福音,能够大大减少基层工作量,更是保证整个统计系统数据质量的有效之举。
(三)乡镇(包括直报企业)向县统计局上报统计资料,应全面推行电子表格代替现行的纸介质报表
我县县局的计算机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应该说基本符合要求,但恰恰在统计数据源头的乡镇(直报企业)统计工作中,计算机应用在很多乡镇和企业还是空白,纸介质报表的方式还一直沿用至今,这不能不说是统计工作的一大缺陷。在这方面,人事部门的干部报表和工资报表的上报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人事部门的基层报表,早在10年前就已全部 实现电子化,基层报表单位只有通过了计算机的审核校验才能生成上报报表,校验报表时出现的所有问题必须由上报单位自行解决后,初级汇总单位才可能接收到上报报表。同样是层层汇总,人事部门报表出现问题是解决在基层,而统计系统的报表问题却一直要累积到上级汇总单位。这样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统计的发展,必须尽快加以改变,全面推行电子报表替代手工报表的模式。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县统计局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其从大量繁杂的数据录入中解放出来,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做一些分析研究和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服务等方面工作,更重要的还能有效减少统计数据的差错率,达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
(四)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
大力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地、县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从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屡次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切实维护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让广大调查对象能如实、按时上报统计报表和配合统计调查工作,把基层统计人员从大量耗时、费力、无休无止的催收报表工作中解脱出来。依靠执法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统计指标体系、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要搞好基层统计工作,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加大基层统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一是县统计局应积极 向上争取,增加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基层统计人员,特别是乡镇统计人员的培训;二是县统计局利用现有的培训手段,针对基层统计人员,特别是乡镇统计人员的需要,增加我县县乡统计人员培训班次,持续开设系统的培训课程;三是向上争取,力争建立县地两级统计局基层统计人员工作交流机制,尤其是加强乡镇统计人员之间的交流,组织他们相互观摩学习,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事业的根基,是源头数据质量的关键,维系着统计事业发展的命脉。在现行政府统计体制下,乡镇统计工作因其承担相当部分原始统计数据的采集职能,决定了它是统计数据的重要源头,是防止统计数字虚报、瞒报和漏报,保证综合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实是这第一道关口却成了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今天,我们认真审视统计系统科学发展的关键点在哪里?毫无疑问,统计数据的源头就是我们科学发展的关键点,这是统计工作从下到上层层汇总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经济结构日益多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关注民生与社会和谐,统计对象日趋复杂的当今时代,统计系统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已成为决定统计系统自身能否科学发展,统计能否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准确决策依据的重大问题,从体制和机制上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平塘县统计局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二篇: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乡基本概况:xx乡位于xx市最北端,是全市唯一的xx乡,全乡四面环水,形似孤岛。2008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8个村调整为现在的四个村,有96个村民小组。全乡行政区划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17100人,4500户,全乡耕地面积21000亩,属于人多地少的地区。
当前我乡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根据国家统计方法制定内容适应适应经济体制发展形势转变的需要,乡镇统计的方法制度和统计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乡镇统计工作除了农业统计外,又逐步增加了综合、劳动工资、和规模工业等统计内容。国家的农村抽样调查也逐步扩大,建筑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抽样工作逐步转移到基层,各项普查工作任务直接压了乡镇统计员身上了。因此乡镇统计工作繁重琐碎可想而知。然而乡镇统计人员地位低,难以提拔,待遇差等,造成大多数统计人员不愿意从事统计工作。尽管乡里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不是专职人员,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的甚至一年几换。由于统计人员 经常调换新人,而新人往往由于缺乏对综合性较强的统计工作的了解,一时难以胜任。并且新换人员往往是非专业人士,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造成统计资料的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数据打架、瞎估冒评等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根据(统计法)规定,要撤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
2、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法制意识薄弱。乡镇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往是附带性工作,统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其它工作上,统计员不能专心搞统计工作,造成乡镇统计员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统计必备的知识,难以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再加上乡镇统计人员的人、财、物权在当地党委、政府,统计人员常常不得不按领导意图更改统计数据,造成虚报、瞒报、甚至造成闭门造车现象。
3、统计服务不到位。由于乡镇统计工作繁琐,报表较多;而统计人员少、兼职多、业务素质不强、统计工作附带性强等特点,统计人员无瑕开展统计优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再加上统计人员地位低、待遇差,部分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热情,统计工作也往往局限于马虎应付,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上报和国家大型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4、对统计的投入不足,统计办公条件差。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乡镇当前存在财政紧张,不用说大型普查经费,就连正常的统计办公经费也难以保证,统计人员的差旅费、电话费都是自己垫付,更谈不上福利补助。乡镇统计人员工作繁琐、地位低、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严重挫伤了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对当前乡镇统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乡镇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为做好乡镇统计工作,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素质,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乡镇统计工作水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现提出如下思考与探索。
1、改革乡镇统计管理体制。当前政府各项政策和管理对统计数据的依赖不断增强,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在很xx度上决定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我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乡镇一级统计管理是直接面向农户、面向个体私营单位的,也是任务重,工作条件艰苦,统计力量最薄弱的环节。鉴于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来源严重不足,运转困难,必须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为此,对乡镇统计工作可以实行工商、国税等部门模式,执行“垂直管理”的模式,当地政府协助管理,由上级管理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实行三权在上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性,而且可以减少当地政府对统计数据的干涉,从而确保第一手统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2、进一步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针对当前乡镇统计的管理较为松散的现状,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统计法.》以及现有的相关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目标考核制度》等配套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人、财、物以及各项统计工作,管理和约束乡镇统计工作,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真实可靠。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统计网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搞好当前乡镇的统计工作,必须要有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勇气,对当前乡镇统计工作进行大胆创新。首先要组建乡镇综合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的统计工作。其次要整合统计资源,健全统计网络。乡镇统计工作仅靠专职统计人员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在各村、各单位指定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加强对各村、各单位的组织和协调,整合各种统计资源,形成覆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报送渠道畅通的统计调查网络。
4、加大经费投入、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为了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对乡镇统计的经费投入可以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由县级财政予以保障。针对乡镇统计工作较为繁琐,工作量较大,而统计人员待遇却低的情况,可以由上级业务部门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要不断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这是促进乡镇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上级统计业务部门要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对从事统计业务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初任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三篇: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一
乡 镇 统 计 工 作
调研
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及时的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等职能。乡镇统计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农村统计数据的源头,特别是在当前,面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党委和政府都将“三农”问题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镇统计的职责:
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乡、镇的基本统计资料。
二、乡镇统计的工作范围及内容。
对当前农村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农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总产值及增加值的计算、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一些涉及农牧业、农村、农牧民的调查、普查。其中农业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构成、耕地变动、牲畜存栏、农业机械、化肥等能耗、水利建设等方面;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则较全面的反映出各个乡镇的基本情况、农牧业生产条件、乡镇经济情况、乡镇企业、乡镇机构、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生活等情况。
三、乡镇统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1、各乡镇统计人员变换频繁,县级统计部门无法控制。各乡、镇政府负责统计工作的同志由各乡镇安排,大部分又是年轻人,所以乡镇政府统计人员变换非常频繁。乡镇政府
在变换统计人员时,很少考虑统计工作连贯性、业务性的需要,随意性较大。各乡镇的统计人员很少有干五年以上的,一般是二、三年,甚至各别的一年换多个。这样的变换频度是很难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的。
2、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由于统计工作专业性强,人员变动频繁,基层人员统计业务培训总是跟不上步伐,造成一些统计员业务水平不熟悉,特别是新接手的同志反映统计工作非常难做。农牧业统计最原始的数据是由乡镇组织所辖各村的会计上报的,有些村会计由于对统计指标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统计数据从源头上就出现错误。
3、社会对统计认识和重视不够,一些统计人员统计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报表数字随意填写、改动,有些人报上来的数字不是错误连篇、逻辑不通,就是做过手脚。乡镇报表迟报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进度。
4、人为因素的影响太多。由于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政府对下级考核时会把耕地保护、人均收入、产值等指标作为重要依据。乡镇统计人员业务虽然受县统计局指导,但人、财、物都归乡镇管理,因此,其工作完全受制于乡镇领导,统计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5、与各部门的数据存在差异。
个别乡镇统计上报数据与农业、牧业、林业、民政等部门掌握的数据不一致,统计数据与其它部门的数据不一致,影响到统计作为法定数据发布部门的权威性,从而影响到整个统计系统的权威。
6、普查频繁,增加了统计部门的工作压力。
目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全国性普查比较频繁,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基本上是一个紧接一个,这样的普查频度给乡镇统计的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统计法制意识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统计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是统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上方保剑。借统计执法检查之机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乡镇领导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要加大惩处力度,对证据确凿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不能手软,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为才有位,要想乡镇能够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必须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促进乡镇统计人员和统计对象按《统计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统计。
2、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是业务性较强,联贯性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的稳定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因此,各乡镇应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要严格按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调换工作时,应征求县级统计部门的意见。在选调统计人员时,要确保统计人员的素质。
3、加强乡镇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人员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统计工作队伍是搞好乡镇统计工作的关键。有好的工作手段和条件,也有好的制度,但必须要有“人”去做,因此常言说“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到底靠人才”。农业统计的数据主要是由乡镇统计员上报而来的,因此,他们的业务水平、责任意识对乡镇统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统计员变动非常频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必要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并形成一种制度,从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方法理论、统计法制、各种统计指标的理解等方面展开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认识和业务素质。各乡镇统计员反映,他们对统计业务培训也有着强烈的愿望。
4、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统计法》规定,统计部门数据具有法定地位,所以在乡镇统计员上报来的数据与农业、牧业、林业、民政部门等的数据有些差异时,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变化趋势,为了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一定要经过认真的分析审核后才能公布。县统计局发现乡镇上报数与部门数据差别较大时,要先与乡镇联系、核实,如乡镇统计员的数据不是调查而来,又说不出不能保证可靠性,要求乡镇统计员重新调查,或者征求乡镇统计员的认可后以部门数取代之,而如果发现是部门的数据存在问题的,也会与其他部门沟通,告知其情况,要求他们改正,总之是要以数据真实为唯一标准。
5、纠正错误历史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由于各种原因,乡镇统计数里有一些多年来就存在的错误数据,比如:有的乡镇的上报的耕地面积偏少、有些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偏大,牲畜头数不实等,要赶紧想办法把它们纠正回来,把基数调到符合实际的水平,不能让错误的数据持续影响农业统计的质量。现在农业普查已经处于筹备阶段,农业统计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把各项数据调整准确。相信农业普查后,会对以后的农业统计工作提供更好的统计环境。
XX统计工作站
2011年11月5日
第四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科学指导乡镇统计工作 提升源头数据质量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xx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xx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20xx年,xx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20xx年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xx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20xx年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2009年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完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
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其有益之处非常明显,其关键之处是可以实现依法统计,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
(二)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
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乡村两级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性;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要努力实现乡镇统计计算机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调研报告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存在问题及建议难免缺乏深刻认识和可操作之处,但我们真诚希望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机,认真解读和破解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促进xx统计的科学发展和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高龙 横山统计
乡镇统计是了解掌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农村政策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反映“三农”工作的“晴雨表”.近年来,“三农”问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惠农政策持续强化,农村的村容村貌已经发生了深刻性的变化。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农业统计工作带来了复杂多变的困难和挑战。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是从源头上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和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因此,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统计局进一步加强了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为全区15个镇,3个办事处,1个农场统计所配备了1名公益性岗位统计协管员,同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硬盘、U盘等硬件,并且安装了OA办公及SV独立客户端软件。并统一制定了《乡镇统计所组织机构》、《乡镇统计所工作制度》、《乡镇统计所工作职责》、《乡镇统计所统计报表报送制度》、《乡镇基本情况统计》等相关规章制度,上墙悬挂,进一步规范了乡镇统计基础建设。
通过对我区乡镇的统计基础工作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区的乡镇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力度,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镇(办)领导对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统计工作无足轻重,只不过是加加减减、计算汇总,极不起眼的重复劳动,不断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对农业统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认识不够,没将农业统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交接不到位 ,稳定性不强
统计工作默默无闻,干部流动难度大,统计岗位吸引不了人,年轻有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往往在统计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调整到新的岗位。导致一些镇(办)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仅2016年以来,有十多个镇的统计人员进行了调整,变动率达到60%以上。由于新老人员在交接工作时没有衔接到位,导致新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严重影响报表上报和数据质量,对全区汇总上报造成很大影响。
三、岗位不专,随意性较大
虽然配备了专职的统计协管员,由于不能做到专人专岗,导致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同时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由于乡镇工作的繁杂琐碎,导致了一人身兼数职,不能够专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专业业务工作当中去,()很少有时间从事真正的统计工作,更不要说深入了解乡情村情,加之时有兼顾其他工作,所以往往是“一人多岗”的情况。乡镇统计员只是将常规性的报表报送按部就班的向村级下发报表传达其报表内容,村级统计员对于统计工作的报表任务仅凭自己对报表的认识理解填写上报,随意性较大,长此以往,村级统计工作很难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并不同程度地出现迟报、漏报、等现象。
四、资料不完整,服务不到位
部分镇(办)由于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和村级报表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归档不够规范,这样不利于农业统计资料的积累。统计人员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步数据汇总整理上报,不能对历年的统计数据做出应有的分析、研究,忽略了统计服务职能;不能准确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变化过程,大大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的严谨性、严肃性和科学性;不能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价值不足。
五、数据来源基础不牢
村级统计工作是镇(办)统计数据的源头。从目前情况看,村级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多数村的统计工作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认识不足,同时兼顾家庭重担,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搞调查分析研究,对统计数据上报只能估算得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一些统计指标也不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
加大对统计法制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统计法律意识,让统计成为全民关心的事业,要让群众认识到统计数据与我息息相关。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严明统计执法纪律为提高统计公信力而努力。开展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让各镇(办)领导干部明白农村统计是统计调查工作的源头和基础,是整个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源头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关键。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是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统计法、充分发挥统计职能的必然要求,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农业统计方法制改革
目前大多数专业开展网络直报,但农业专业,仅有镇卡为网报直报模式,其他报表种类较多且仍为传统模式发纸质报表,逐级汇总上报,造成基层工作量加大。因此,农业统计应根据各级政府需要,减少全面调查,采取抽样调查、专项调查为主,一方面减轻基层工作量,另一方面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三、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
上层建筑的数据来源于基层,基层的数据决定着上层建筑对地区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乡镇统计工作要狠抓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统计产品的开发,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此,广大基层统计人员应深入到一线,挖掘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认识其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应站在群众的田间地头,同群众谈谈农作物种植及复种的时间、条件和施肥及产量效益等情况;应该去企业看看效益情况,了解本地区的区位资源优势,多出统计产品,为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建言献策。同时广泛地宣传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为农民朋友创收增加渠道。努力打造优质的服务性农村统计,将工作重点放在统计调查研究上,让每一个群众和门店经营人员都成为我们统计工作的重点调查对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开发统计新品、精品,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丰富的统计咨询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撑,树立统计公信力。
四、抓培训、稳队伍
基层统计人员不论是从业务方面,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需要及时加强培训。因此:1.要多举办基层统计人员统计业务培训班,集中学习理论知识、计算机程序和统计方法流程。2.要继续坚持以会代训,利用各种统计工作会议培训理论知识和工作流程。3.带出去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当前乡镇统计所统计工作由文书和统计协管员共同担任,文书工作繁杂,统计协管员即担任统计工作任务,同时兼顾乡镇其他工作,大多协管员还要住村,但工资待遇较低,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同时积极鼓励统计员考取统计专业技术职称,对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统计人员进一步提高工资待遇,这样既提高了业务水平,又稳定了统计队伍,促进统计工作健康发展,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对存在的问题对策和措施难免有不足之处和可操作之处,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多加交流和指导,共同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和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