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招管局半年工作总结
市招管局半年工作总结
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招管局和招投标中心遵循“网络化、规范化、电子化”的发展思路,抓住平台建设、制度建设、交易操作、市场监管四个重点,以创建面向全国的起点公平、交易公正、过程公开的市场环境为目的,打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阳光交易平台”为宗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呈现的良好运行格局,为服务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不断完善“合肥模式”,招投标监管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交易规模有新突破。上半年共完成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拍卖四大领域招投标项目1667个,中标金额294.37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累计达到97.09亿元,与上年度同期相比,中标金额增加40%,节约和增值资金合计增加38.2%,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二)“合肥模式”影响力再提升。今年以来,中央纪委七室主任黄晓薇、监察部执法监察室副主任王大同先后来到合肥招投标中心调研,对合肥招投标体制改革和市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外省市,如湖北、浙江、辽宁、宁夏、四川、新疆等省,重庆、深圳、南昌等省会城市先后有78批次来合肥考察学习“合肥模式”,并在体制改革、机构设置、市场建设、编制经费安排等方面“克隆”或借鉴“合肥模式”。黑龙江的XX市、内蒙古的XX市还派专人驻点全程跟踪学习,以推进地方招投标体制机制改革。在我省,除阜阳、宿州正在按“合肥模式”着手进行招投标体制机制改革外,全省17地级市中有14个城市借鉴“合肥模式”进行了招投标体制机制的改革。耿延强秘书长还应邀参加XX市招管局成立揭牌仪式并致辞,招投标“合肥模式”影响力正覆盖全省,走向全国。
(三)“合肥模式”辐射效应和品牌影响力凸显。上半年,我们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重点做好对外地进场项目的服务保障,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星级化“保姆式”服务,实行招标项目全程代理代办,开展上门服务、业务培训、干部挂职交流等,提升规范化服务的质量和品牌。成功举办了XX市市政工程重点项目和XX市重大投资项目推介会,并引进一大批有实力企业参加后续招投标活动;XX市委市政府特别研究决定将8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200万元以上的园林绿化项目都进合肥招标投标中心交易。上半年外地进场交易项目104个,预算金额为40.3亿元,中标金额32.18亿元,合肥招投标中心也已成为省内招投标交易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招投标平台。
二、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层次和竞争力
(一)制度创新实现再突破。上半年,以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着力查找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招投标程序和规则,先后制定出台了《评标过程视频直播管理暂行规定》、《合肥招标投标中心诚信投标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外单位使用市招管办专家库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评标委员会评委须知(修订)》、《合肥招标投标中心窗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继续实施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便民式服务。
(二)信息化建设实现再提升。一是网上招投标系统研发稳定推进。开发了县区业务受理网上申报系统、特邀监督员计算机随机抽取系统、小额零星项目定点单位自动抽取系统和保证金网上支付系统,实现招投标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二是加大网上招投标工作创新力度。在建工程招投标阶段推行图纸电子化,即招标人在申报招标项目时须同时提交施工图cad电子文件光盘,不再向投标人提供纸质图纸,投标人直接从网上下载电子图纸,无纸化操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社会资源,实行了绿色交易,每年可节约资金近千万元。三是加强网上招投标系统安全保障措施。推进电子证书发放工作,已累计发放证书836把,造价员证书205把,项目负责人27把,为实行电子化招投标奠定基础。四是进一步完善招投标门户网站。以合肥招标投标中心网为主体,相继建立XX市产权交易中心、安徽省版权交易中心、安徽省环境能源交易所等10多个子网站,打造区域型、综合性的招标投标门户网站。目前门户网站总访问量突破3000万人次,日访问量突破10万人次。
(三)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现再突破。一是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共查处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放弃中标资格等违法违规案件27起,记录不良行为39条,对18家存在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个人作出限制6个月进入合肥招标投标中心交易资格的处理,维护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二是实行评标现场直播。在中心建立评标直播室,对评标现场进行同步直播,实况播放画面,由市场各方主体对评标现场进行实时全程监督,做到招标人放心、中标人满意、未中标人服气,实现阳光评标。三是不断加大标后监管力度。招投标中心与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开展招标采购产品质量检测的合作,积极构建第三方检测机制;强化约谈制度,共组织约谈会60余次,做到严格督查与热情服务相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行招投标市场与项目实施“两场”联动,深入一线,督促中标企业全面履约合同,促使企业不再重投标、轻标后管理,实现均衡发展。四是加强开评标现场监督。实行特邀监督员库随机抽取办法,从已建立的37人特邀监督员库中电脑随机抽取、语音自动通知,对项目开评标过程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监督员”的一对一现场监督,保证监督的规范、有序。
(四)统一平台服务功能实现新拓展。一是专业产权市场建设稳步推进。通过主动上门搜集、平面和网络媒体征集、举办招商推介会等方式多渠道和手段,建立交易项目库,目前,已征集文化版权交易项目52宗,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共计2.77万亩、林权流转面积213亩,为专业产权市场开拓打下良好基础。二是与中科大管理学院共建教研实训基地。1月份,中科大管理学院合肥招投标中心教研实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通过与中科大管理学院开展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招投标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合肥要素大市场加速建设。目前,要素大市场基础工程施工完毕,正在进行上部结构施工,计划今年年底完成钢结构施工,2012年6月主体完工。四是与兄弟城市工作交流不断加强。上半年,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主动对接蚌埠、巢湖、宣城、铜陵、马鞍山、黄山等地招投标机构,接纳来自宣城、巢湖、霍山、鄂尔多斯等城市共11人次交流学习,参加南方十城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联席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扩大提升“合肥模式”对外影响力。
三、以机关建设为抓手,工作效能和单位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一)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整改提高,注重实效。针对去年评议结果,充实调整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市招管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XX市招管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任务分解表》,进一步确立了评议原则、评议对象、评议内容、评议方法和评议要求,将评议工作分解到每一个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务求评议活动取得实效。二是广开渠道,开门纳谏。4月10日晚,耿延强秘书长走进合肥电视台“都市直通车”直播间,通过电视访谈向公众解读如何开展招投标流程、规范招投标各方行为,并现场解答观众咨询,使广大市民更进一步了解招投标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到三县、各开发区、滨湖新区、市直相关部门及大型企业开展调研,上门服务,征求意见。通过面对面的解疑释惑,不仅更好地宣传了招投标工作,而且解决了工作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有效实现“三大服务”宗旨。三是宣传广泛,工作透明。在门户网站设立政务公开栏目,各中心设立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宣传专栏,上报信息20余条,加大了宣传力度;编印图文并茂宣传画册、政策文件汇编、办事指南等,主动做好政务公开;编制《员工手册》,实行ab岗工作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二)机关党建工作进一步夯实。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市创先办部署,各支部开展了创先争优专题组织生活会及党员领导干部评议点评活动,同时扎实推进新一轮公开承诺工作,各支部、每位党员结合工作实际公开承诺,公开承诺书66份。二是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6月24日下午,市招管局邀市委党校汪秀坤教授作“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讲座,6月30日,耿延强局长结合建党90周年给局、中心全体人员作党课报告。三是深入开展“七个一”活动。组织全体新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巢湖西梁山、合肥大蜀山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各支部书记先后到帮扶对象和困难党员家中,开展访贫问苦;各支部先后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建党伟业》、《永远的忠诚》,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以及开展党建论文征集活动,征集论文4篇,进行了一次党性党风党史学习教育;6月30日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对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等,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市招管局机关党委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三)招标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一是抓用人机制改革。年初,将业务处副处长、工程部代理一科科长两个职位拿出来,公推竞选。同时,开展上派下挂,选派黄华、吴荣智两位同志赴XX市招标中心学习交流,赵佳到市政府秘书二室实习锻炼,锤炼了队伍。二是抓绩效考核。按照制定考核实施方案,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服务效率、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严格奖惩,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三是抓对外宣传。制订了《市招管局2011年度对外宣传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向新闻媒体投稿,促进对外宣传,中央、国家、省市及境外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招投标工作稿件106篇,编写简报17期,编发各类信息近600条,数量和质量均比去年有新的突破。四是抓自律。招投标中严格执行挂牌上岗,方便群众监督;推行微笑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廉政教育,增强廉政意识,做到警钟长鸣,确保廉洁自律。
五、下半年的工作安排
(一)总体目标
围绕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公共服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市场结构优化和市场资源合理整合重组,培养发展市场要素,积极开拓交易领域和范围;招投标的社会地位和贡献进一步突出,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有大幅度提升。到2011年年底,努力实现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拍卖四大领域交易总额达到700亿元,建成区域一流、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要素市场。
(二)、主要任务及重点措施
1、抓规范,健全完善招投标监管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将《合肥招投标监督管理办法》(第126号市长令)列入人大立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来巩固和扩大招投标体制改革成功,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监管。二是进一步推进标后监管,研究制定《招标项目标后监管暂行办法》等制度,成立由监察、财政、审计、建设、建工、交通、水务、招投标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小组,对全市合同履约中和已履约完成的项目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变“一招就了”为“一招就管”。三是进一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外地市招投标机构的诚信体系联建、共享,逐步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
2、抓创新,不断促进招投标管理现代化。一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项目招标投标全过程实行电子化、网络化和规范化,有效降低招投标成本、提高招标效率、增强招投标透明度,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进一步规范。二是全面推行网上投标、远程评标,实现标书电子化,评标异地化,有效解决本地评委“常委化”现象、最大限度地屏蔽评委信息、节约评标成本、提高评标效率。今后凡是技术标打分的项目以及重大、敏感性项目,一律采用远程评标方法;本市评委比较少或专业比较特殊的,也要推广使用远程评标法。三是加强对各类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开发利用好企业会员库、专家评委库、造价咨询库、小额零星项目库等专业库,发挥专业库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四是改革创新招标文件审查方式,大力推行招标文件和招标公告示范文本,加大对招标文件和公告关键条款、标准的层层把关、审核,明确责任,严格奖惩。
3、抓开拓,不断做大做强招投标市场。一是进一步拓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扩大进场交易的公共资源项目范围,力争凡是进行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都要依法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化公平竞争的方式统一在招投标中心规范运作。二是发挥“合肥模式”的示范辐射效应,强化市场规范,提升服务水准,进一步拓展外地市场,吸引和服务更多的外地市政府投资项目进入合肥招标投标中心交易,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做好协调和服务。三是以合肥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契机,以产权市场发展为重点、为龙头,积极推进文化、版权、环境能源、农村产权、交通运营权、动漫产业等业务开展,拓展要素市场功能。四是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尽快成立市场发展处,逐步将合肥区域内的中直、省直国有资金项目和非国有投资项目纳入中心,实现差别化管理方式,同时加强对社会招投标代理中介机构的监管,发挥招投标代理机构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
4、抓效能,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结合全市开展的“创先争优”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开展作风专项整治工作,推行“马上就办”工作方法,形成“马上就办”工作风气。同时积极开展规范法、标准化、星级化服务创建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坚持一次性告知原则,不断推进行风政风建设。同时,抓教育,通过各种丰富多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改革创新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应急应变能力、腐败风险控制能力,整体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推进招投标工作的新飞跃。
第二篇:市招管局工作总结
市招管局工作总结
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招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跨越进十强”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起点更公平、交易更公正、过程更公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为目标,充分履行招投标监管和服务职能,着力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体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招投标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围绕业务抓拓展,在保项目促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一)交易规模不断攀升。1-10月份,合肥招投标中心共完成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拍卖四大领域招投标项目3338个,交易金额823.41亿元,中标金额691.32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累计达到210.75亿元,与上同期相比,完成项目增加17%,预算金额增加40%,中标金额增加41%,节约和增值资金合计增加24%。1-10月份,中心完成财政非税收入1.3亿元,上交税收2662.3万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二)交易质量不断提升。在交易业务量日益增长和繁杂的情况下,抓住重点,分清缓急,以最快的速度,招最好队伍、建最佳工程,招最好企业、保优质采购,招最好客商、促招商引资,保障了全市大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1-10月份,顺利完成了滨湖中心、阜阳北路高架、徽州大道与高铁南站衔接段工程、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土建施工,龙腾家园、临湖社区安置房、福禄南园安置房建设,XX市规划馆、博物馆馆内布展设计,环巢湖旅游道路桥梁设计,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规划设计,第三届住博会住宅产业化材料协议供货定点单位,XX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专业设备采购,曙光商厦10年经营权转让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以及各开发区、工业园区、滨湖新区的工业项目,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工程、招商引资等重点项目。吸引了中铁、中交系列等中字头大型央企和一大批特级、一级施工资质大型国企单位参与我市大建设。1-10月份,完成大建设项目323个,预算金额278亿元,中标金额181.74亿元,节约资金96.26亿元,节约率34.62%。
(三)交易领域不断拓宽。今年以来,在确保重点交易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以要素大市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文化、版权、环境能源、农村产权、广告经营权、动漫产业等新兴业务开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市场的业务拓展。2012年5月,合肥招标投标中心被正式确定为全省法院涉诉资产(非国有)进场交易平台,即将建成覆盖全省法院的拍卖公告发布、网上报名、网上竞价等全流程网上业务系统,为各级法院提供便捷、高效的涉诉资产处置平台。
二、围绕制度抓规范,在制度体系建设上书写新篇章。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统一市场的监督管理,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继续深入推进在市级政策、部门文件、内部管理三个层面的招投标市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结合《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施行,报请市政府出台了《XX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相继制订并出台了《XX市招管局(招投标中心)重大项目招投标服务保障和管理暂行办法》、《XX市属县(市)、区招投标项目集中管理实施方案》、《合肥招标投标中心电子竞价交易规则》等制度、规范性文件40多项,使各类招投标管理与服务活动更趋规范、科学、高效和透明。尤其是结合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发展趋势和招投标工作实际,组织起草了《XX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条例》,已经市人大会议一审通过,将上升到地方人大立法高度予以出台。《条例》的出台将为合肥招投标工作向公共资源交易转变创造条件,为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发展开启新的路径。
三、围绕服务抓提升,在完善信息化手段上迈出新步伐。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的信息化建设。一是网上招投标工作取得突破。在成功实施网上公示公告、网上递交投标文件、网上询标和网上开评标试点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网上询价模块、货物类和服务类评标系统模块,正在加快远程和异地评标系统建设,进一步推进了招投标工作的信息网络化、投标电子化、评标程序化的建设进程。二是保证金管理平台正式运行。成功开发了保证金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保证金系统自动计息、自动退还等功能,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高效性、便捷性”。三是版权交易和涉诉资产交易系统研发运行。为创新版权交易形式,提高版权登记效率,推出了版权网上登记系统,实现了网上版权登记、交费和领证。为配合全省涉诉资产交易工作的推进,与省高院对接合作,自主设计研发了安徽省人民法院涉诉资产交易中心网、业务管理系统及竞价系统,为涉诉资产处置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不断的创新,合肥招标投标中心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凭借全程实现无纸化操作和人性化的电子化服务,荣获“全国政务服务类电子政务优秀应用案例”奖项。
四、围绕监督抓管理,在强化市场监管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共查处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放弃中标资格等违法违规案件35起,记录不良行为51条,对7家存在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做出限制6个月以上进场交易资格的处理,对履职不力的15名专家做出了限制6个月以上评标资格的处理,维护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一是强化标前准备。标前会同招标人、造价咨询单位等制定招标时间安排表,强化重点环节节点时间安排;实施重点重大项目评审会议制度,标前组织业主、清单编制单位、招标代理机构向专家介绍项目基本概况、评审重点和工程、采购要点;设立重大项目课题和实施小组,精心科学编制针对性招标文件,并与业主就招标文件、现场施工管理、采购产品验收等不同要求进行沟通,使招标更加精细化,更具针对性;实施招标事项标前备案审查制度,对招标文件、答疑进行备案审查,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二是加强现场监管。在实施开评标现场直播、特邀监督员随机抽取的基础上,再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5名社会民众招投标义务“特邀监督员”,让社会民众更直接的参与招投标现场监督。三是加强标后跟进。实施业绩公示制度,对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中标单位的业绩实行网上公示,纳入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强化约谈制度,对大建设项目、社会关注度高、涉及民生的项目等在定标后发放中标通知书前,与相关部门约谈中标企业,宣贯法律,重申纪律,敦促签约和履约;实施招投标市场与建设现场联动制度,深入建设现场一线,加强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督促项目顺利实施;实施投诉案件外出调查和核查制度,对投诉人反映的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有弄虚作假、伪造业绩、串标、围标等行为,会同纪检、重点局等部门到外地进行调查取证,确保案件处罚事实确凿,证据充分;推行督查建议制度,办理案件过程中,对自身部门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发出督查意见书,明确需整改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堵塞工作漏洞。
五、围绕县区抓指导,在健全招投标体系上开辟新视角。
今年以来,把推进各县(市)区招投标市场建设和规范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先后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发区进行调研,并通过季度招投标业务例会和月度报表的方式,全面了解县(市)区、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进展情况。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业务培训、网站建设、操作流程、专家资源共享和人员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在制度建设、业务拓展、信息化建设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实施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县(市)区一体化公共资源平台建设,促进了各县(市)区招投标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六、围绕队伍抓服务,在加强内部管理上推出新举措。
一是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扎实推进新一轮公开承诺工作,签订公开承诺书66份;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开展专题讲座和书记讲党课;深入开展“建党91周年”和“建国63周年”等活动。二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制定2012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采取开门纳柬,与“合肥论坛”开展政务公开网上问卷调查活动,提升我局工作效能。三是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按照“政务公开标准年”建设活动部署和要求,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方案》、《招标投标信息发布暂行规定》、《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等制度,充分利用中心的电子触摸屏和门户网站,将局和中心的职能、招投标信息、办事指南、有关招投标政策、法律、法规,收费标准、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处罚程序、处罚措施及处罚结果等全部及时进行公开,打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四是实施廉政风险防控。通过个人找、群众帮、部门查、领导点、集体定“五位一体”的形式,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存在的风险,积极主动查找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共查找出廉政风险点126个,做到了单位、部门、岗位、职责、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六落实。五是完善人才机制。今年以来,市局与巢湖分局实施人员互派,交流了8名干部;推荐了1名干部赴XX县乐桥镇基层挂职锻炼;拿出3个中层干部岗位开展竞争上岗,充分锤炼了队伍。六是优化绩效评估。深入开展“定绩、评绩、比绩、核绩”活动,制定局和中心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分级对部门和人员进行量化考核,设置23项部门和27项目个人考核指标,将绩效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对每个干部职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比,并公开评比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七是强化学习培训。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每月末开展招投标项目操作教学会、案件查处分析会、项目监管案例研讨会等,对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操作、监管细节进行分析、解剖,查找招投标过程风险点,优化招投标工作流程,提升招投标整体形象;建立员工“工作周记”制度,按照“执行体现态度、过程保障结果、体会促进成长”的理念,引导广大员工养成工作有计划、执行有措施、结果有分析的习惯。同时进行考评,切实规范工作行为,提升工作效率。2013工作安排
2013年,我们将围绕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和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快市场结构优化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资源合理整合重组,培养发展市场要素,积极开拓交易领域和范围;进一步增强招投标的社会地位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在区域至全国范围内提升影响力;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运行的现代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和协调顺畅的市场关系,推进科学、规范、高效的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到2013年年底,力争实现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拍卖四大领域交易总额达到1000亿元。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范有序”,不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结合国务院《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学习贯彻和我市招投标工作实际,在《XX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出台的基础上,推进和完善一系列的市场配套制度建设,根据不同公共资源的特点,建立适合其公平交易的特别规定,切实维护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和有效竞争,巩固和发展“合肥模式”改革的创新成果。二是完善业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已修订的有效最低价评审办法,进一步健全有效最低价评审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外来交易项目协调和服务流程,健全完善财政投资类项目自行代理、其他社会中介机构代理进场交易、中直和省直及市外项目进场交易等整套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三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结合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理流程,促使各类交易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结合廉政风险点防控管理工作,进一步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完善防控措施,保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规范和安全运行。
(二)突出“要素交易”,不断拓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和范围。在确保服务好市属重点投资项目的基础上,以合肥要素交易大市场建设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合肥地区的中直、省直国有资金项目和其他非国有投资项目进入中心交易,进一步推进文化、版权、合同能源、农村产权、涉诉资产交易等业务开展,加快招投标市场结构升级;积极开拓全省范围内新型专业市场业务,争取异地土地项目以及非公有产权项目进场交易;进一步发挥“合肥模式”的示范辐射效应,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中部地区为主攻方向,加强与外地先发地区市场之间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外地市场,推进区域性、特色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
(三)突出“科技促建”,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全流程的“网上招投标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报名、网上受理、网上开评标、网上支付和网上监控系统功能,利用网络通信和安全保障技术,积极推进多城市之间的异地评标网络和远程评标系统建设,着手编印《合肥招标投标中心网上招投标系统管理使用手册》,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共享,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二是加强电子化专业库建设。推进企业会员库、专家评委库、造价咨询库、小额零星项目库等电子化专业库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发挥专业库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三是完善oa办公系统功能。结合招投标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和需求层次,在oa办公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融合、行政管理功能和业务管理功能等方面进行完善,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四是谋划要素大市场信息化建设。为顺应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的要求,提前介入、积极谋划要素大市场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公共资源特点和交易需求,建立联内通外、结构清晰、职责明确的信息化服务、保障和监管系统,更好建设国内一流、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场所。
(四)突出“诚信联建”,不断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管。一是加大项目招投标监管力度。强化源头监管,加强招标事项事前备案制度执行情况督查,保证备案事项严格执行;严格规范招标程序,对缩短招标时间的特事特办项目,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二是加大投诉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违规案件的公开曝光度,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信力。会同纪检、建设等部门深入开展招投标专项执法检查和针对限额以下项目操作等方面的专项督查,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招投标专项执法检查的范围逐步延伸到中介组织和社会代理机构,并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加强部门和行业间联动。加强与审计、监察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招投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及时移送线索,共同查处问题;探索成立招投标仲裁委员会,负责招投标投诉中相关疑难复杂问题的研究和认定,提出具有权威性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各县市区及外地市招投标机构的诚信体系联建,进一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四是加强招投标的信息公开。进一步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在现有信息发布渠道基础上,加强与全国有影响力的招投标机构网站进行信息联网发布,以吸引众多知名客户群体,提升招投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在在招标信息、招标条件、招标结果公开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公开征集、遴选社会各阶层人士走进招投标中心,现场监督评标过程,增加招投标活动的公开透明度。
(五)突出“系统发展”,不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是促进县市区招投标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区招投标机构场所的规范化建设,不断出台、完善制度体系,堵塞漏洞,减低风险;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把工程、采购、产权等业务逐步向下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辖区全覆盖。二是加强对各县市区招投标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从人员培训、外出考察、信息化建设,到专家系统无缝对接等给予全力支持,以完善县(市)区招投标机构的市场服务功能。三是完善市县(区)二级平台联动体系。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服务共管、效益共赢”的原则,完善信息发布、咨询服务、评标专家库、信用评价、投诉受理、监督管理等“六统一”的运行机制,实施市县(区)招投标工作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整体全面发展。
(五)突出“创先争优”,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一是完善中心服务功能。提前谋划要素大市场的场所和管理标准化建设,对中心现有各项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不断健全中心服务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着手制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中心)服务运行规程》,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完善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招投标服务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二是深化项目跟踪服务。对招标信息发布、标前会议、评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公示、合同履约等重要环节开展跟踪服务活动,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平、公正、规范运行。三是深化专家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专家“入库”和“出库”流程,全面实行专家“聘任制”;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采取专家自评、部门测评、群众网上评议的方式,对专家的评审水平、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公开测评,纳入专家诚信档案;进一步加快专家资源结构调整。将专家从仅仅满足招投标业务发展需要向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重大项目规划提供咨询、服务、论证、评估方面转化,将专家库打造成招管局乃至全市的“智库”,为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六)突出“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抓手,支持和鼓励干部职工参与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用人机制,推动干部竞争上岗、交流轮岗,切实引导和推动干部职工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二是加强流程管理和廉政建设。落实绩效考核办法,严格实施奖惩,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局面,确保各类交易规范运作。狠抓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的监督,不断健全廉政建设惩防体系和招投标责任追究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部室的工作绩效考核挂钩,防范招投标队伍风险。三是加强基层党建和人文建设。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发挥党团工青妇的作用,健全组织生活,增强团队精神,多管齐下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服务高效、充满活力、行为廉洁的人才队伍。
第三篇:市招管局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计划
市招管局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计划
**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招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跨越 进十强”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起点更公平、交易更公正、过程更公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为目标,充分履行招投标监管和服务职能,着力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进
一步完善服务体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招投标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围绕业务抓拓展,在保项目促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一)交易规模不断攀升。1-10月份,合肥招投标中心共完成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拍卖四大领域招投标项目3338个,交易金额**亿元,中标金额**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累计达到**亿元,与上同期相比,完成项目增加17%,预算金额增加40%,中标金额增加41%,节约和增值资金合计增加24%。1-10月份,中心完成财政非税收入**亿元,上交税收**万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二)交易质量不断提升。在交易业务量日益增长和繁杂的情况下,抓住重点,分清缓急,以最快的速度,招最好队伍、建最佳工程,招最好企业、保优质采购,招最好客商、促招商引资,保障了全市大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1-10月份,顺利完成了滨湖中心、*北路高架、**大道与高铁南站衔接段工程、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土建施工,龙腾家园、*社区安置房、福禄南园安置房建设,合肥市规划馆、博物馆馆内布展设计,环巢湖旅游道路桥梁设计,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规划设计,第三届住博会住宅产业化材料协议供货定点单位,**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专业设备采购,曙光商厦10年经营权转让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以及各开发区、工业园区、滨湖新区的工业项目,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工程、招商引资等重点项目。吸引了中铁、中交系列等中字头大型央企和一大批特级、一级施工资质大型国企单位参与我市大建设。1-10月份,完成大建设项目323个,预算金额*亿元,中标金额**亿元,节约资金**亿元,节约率34.62%。
(三)交易领域不断拓宽。今年以来,在确保重点交易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以要素大市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文化、版权、环境能源、农村产权、广告经营权、动漫产业等新兴业务开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市场的业务拓展。**年5月,合肥招标投标中心被正式确定为全省法院涉诉资产(非国有)进场交易平台,即将建成覆盖全省法院的拍卖公告发布、网上报名、网上竞价等全流程网上业务系统,为各级法院提供便捷、高效的涉诉资产处置平台。
二、围绕制度抓规范,在制度体系建设上书写新篇章。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统一市场的监督管理,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继续深入推进在市级政策、部门文件、内部管理三个层面的招投标市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结合《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施行,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相继制订并出台了《**市招管局(招投标中心)重大项目招投标服务保障和管理暂行办法》、《**市属县(市)、区招投标项目集中管理实施方案》、《**招标投标中心电子竞价交易规则》等制度、规范性文件40多项,使各类招投标管理与服务活动更趋规范、科学、高效和透明。尤其是结合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发展趋势和招投标工作实际,组织起草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条例》,已经市人大会议一审通过,将上升到地方人大立法高度予以出台。《条例》的出台将为**招投标工作向公共资源交易转变创造条件,为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发展开启新的路径。
三、围绕服务抓提升,在完善信息化手段上迈出新步伐。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的信息化建设。一是网上招投标工作取得突破。在成功实施网上公示公告、网上递交投标文件、网上询标和网上开评标试点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网上询价模块、货物类和服务类评标系统模块,正在加快远程和异地评标系统建设,进一步推进了招投标工作的信息网络化、投标电子化、评标程序化的建设进程。二是保证金管理平台正式运行。成功开发了保证金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保证金系统自动计息、自动退还等功能,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高效性、便捷性”。三是版权交易和涉诉资产交易系统研发运行。为创新版权交易形式,提高版权登记效率,推出了版权网上登记系统,实现了网上版权登记、交费和领证。为配合全省涉诉资产交易工作的推进,与省高院对接合作,自主设计研发了安徽省人民法院涉诉资产交易中心网、业务管理系统及竞价系统,为涉诉资产处置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不断的创新,合肥招标投标中心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凭借全程实现无纸化操作和人性化的电子化服务,荣获“全国政务服务类电子政务优秀应用案例”奖项。
四、围绕监督抓管理,在强化市场监管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共查处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放弃中标
资格等违法违规案件35起,记录不良行为**条,对7家存在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做出限制6个月以上进场交易资格的处理,对履职不力的15名专家做出了限制6个月以上评标资格的处理,维护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一是强化标前准备。标前会同招标人、造价咨询单位等制定招标时间安排表,强化重点环节节点时间安排;实施重点重大项目评审会议制度,标前组织业主、清单编制单位、招标代理机构向专家介绍项目基本概况、评审重点和工程、采购要点;设立重大项目课题和实施小组,精心科学编制针对性招标文件,并与业主就招标文件、现场施工管理、采购产品验收等不同要求进行沟通,使招标更加精细化,更具针对性;实施招标事项标前备案审查制度,对招标文件、答疑进行备案审查,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二是加强现场监管。在实施开评标现场直播、特邀监督员随机抽取的基础上,再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5名社会民众招投标义务“特邀监督员”,让社会民众更直接的参与招投标现场监督。三是加强标后跟进。实施业绩公示制度,对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中标单位的业绩实行网上公示,纳入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强化约谈制度,对大建设项目、社会关注度高、涉及民生的项目等在定标后发放中标通知书前,与相关部门约谈中标企业,宣贯法律,重申纪律,敦促签约和履约;实施招投标市场与建设现场联动制度,深入建设现场一线,加强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督促项目顺利实施;实施投诉案件外出调查和核查制度,对投诉人反映的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有弄虚作假、伪造业绩、串标、围标等行为,会同纪检、重点局等部门到外地进行调查取证,确保案件处罚事实确凿,证据充分;推行督查建议制度,办理案件过程中,对自身部门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发出督查意见书,明确需整改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堵塞工作漏洞。
五、围绕县区抓指导,在健全招投标体系上开辟新视角。
今年以来,把推进各县(市)区招投标市场建设和规范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先后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发区进行调研,并通过季度招投标业务例会和月度报表的方式,全面了解县(市)区、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进展情况。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业务培训、网站建设、操作流程、专家资源共享和人员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在制度建设、业务拓展、信息化建设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实施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县(市)区一体化公共资源平台建设,促进了各县(市)区招投标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六、围绕队伍抓服务,在加强内部管理上推出新举措。
一是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扎实推进新一轮公开承诺工作,签订公开承诺书66份;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开展专题讲座和书记讲党课;深入开展“建党91周年”和“建国63周年”等活动。二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制定2012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采取开门纳柬,与“合肥论坛”开展政务公开网上问卷调查活动,提升我局工作效能。三是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按照“政务公开标准年”建设活动部署和要求,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方案》、《招标投标信息发布暂行规定》、《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等制度,充分利用中心的电子触摸屏和门户网站,将局和中心的职能、招投标信息、办事指南、有关招投标政策、法律、法规,收费标准、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处罚程序、处罚措施及处罚结果等全部及时进行公开,打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四是实施廉政风险防控。通过个人找、群众帮、部门查、领导点、集体定“五位一体”的形式,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存在的风险,积极主动查找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共查找出廉政风险点**个,做到了单位、部门、岗位、职责、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六落实。五是完善人才机制。今年以来,市局与巢湖分局实施人员互派,交流了8名干部;推荐了1名干部赴庐江县乐桥镇基层挂职锻炼;拿出3个中层干部岗位开展竞争上岗,充分锤炼了队伍。六是优化绩效评估。深入开展“定绩、评绩、比绩、核绩”活动,制定局和中心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分级对部门和人员进行量化考核,设置23项部门和**项目个人考核指标,将绩效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对每个干部职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比,并公开评比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七是强化学习培训。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每月末开展招投标项目操作教学会、案件查处分析会、项目监管案例研讨会等,对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操作、监管细节进行分析、解剖,查找招投标过程风险点,优化招投标工作流程,提升招投标整体形象;建立员工“工作周记”制度,按照“执行体现态度、过程保障结果、体会促进成长”的理念,引导广大员工养成工作有计划、执行有措施、结果有分析的习惯。同时进行考评,切实规范工作行为,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围绕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和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快市场结构优化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资源合理整合重组,培养发展市场要素,积极开拓交易领域和范围;进一步增强招投标的社会地位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在区域至全国范围内提升影响力;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运行的现代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和协调顺畅的市场关系,推进科学、规范、高效的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到**年年底,力争实现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拍卖四大领域交易总额达到1000亿元。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范有序”,不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结合国务院《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学习贯彻和我市招投标工作实际,在《**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出台的基础上,推进和完善一系列的市场配套制度建设,根据不同公共资源的特点,建立适合其公平交易的特别规定,切实维护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和有效竞争,巩固和发展“**模式”改革的创新成果。二是完善业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已修订的有效最低价评审办法,进一步健全有效最低价评审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外来交易项目协调和服务流程,健全完善财政投资类项目自行代理、其他社会中介机构代理进场交易、中直和省直及市外项目进场交易等整套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三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结合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理流程,促使各类交易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结合廉政风险点防控管理工作,进一步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完善防控措施,保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规范和安全运行。
(二)突出“要素交易”,不断拓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和范围。在确保服务好市属重点投资项目的基础上,以合肥要素交易大市场建设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合肥地区的中直、省直国有资金项目和其他非国有投资项目进入中心交易,进一步推进文化、版权、合同能源、农村产权、涉诉资产交易等业务开展,加快招投标市场结构升级;积极开拓全省范围内新型专业市场业务,争取异地土地项目以及非公有产权项目进场交易;进一步发挥“合肥模式”的示范辐射效应,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中部地区为主攻方向,加强与外地先发地区市场之间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外地市场,推进区域性、特色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
(三)突出“科技促建”,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全流程的“网上招投标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报名、网上受理、网上开评标、网上支付和网上监控系统功能,利用网络通信和安全保障技术,积极推进多城市之间的异地评标网络和远程评标系统建设,着手编印《**招标投标中心网上招投标系统管理使用手册》,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共享,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二是加强电子化专业库建设。推进企业会员库、专家评委库、造价咨询库、小额零星项目库等电子化专业库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发挥专业库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三是完善OA办公系统功能。结合招投标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和需求层次,在OA办公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融合、行政管理功能和业务管理功能等方面进行完善,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四是谋划要素大市场信息化建设。为顺应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的要求,提前介入、积极谋划要素大市场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公共资源特点和交易需求,建立联内通外、结构清晰、职责明确的信息化服务、保障和监管系统,更好建设国内一流、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场所。
(四)突出“诚信联建”,不断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管。一是加大项目招投标监管力度。强化源头监管,加强招标事项事前备案制度执行情况督查,保证备案事项严格执行;严格规范招标程序,对缩短招标时间的特事特办项目,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二是加大投诉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违规案件的公开曝光度,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信力。会同纪检、建设等部门深入开展招投标专项执法检查和针对限额以下项目操作等方面的专项督查,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招投标专项执法检查的范围逐步延伸到中介组织和社会代理机构,并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加强部门和行业间联动。加强与审计、监察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招投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及时移送线索,共同查处问题;探索成立招投标仲裁委员会,负责招投标投诉中相关疑难复杂问题的研究和认定,提出具有权威性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各县市区及外地市招投标机构的诚信体系联建,进一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四是加强招投标的信息公开。进一步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在现有信息发布渠道基础上,加强与全国有影响力的招投标机构网站进行信息联网发布,以吸引众多知名客户群体,提升招投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在在招标信息、招标条件、招标结果公开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公开征集、遴选社会各阶层人士走进招投标中心,现场监督评标过程,增加招投标活动的公开透明度。
(五)突出“系统发展”,不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是促进县市区招投标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区招投标机构场所的规范化建设,不断出台、完善制度体系,堵塞漏洞,减低风险;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把工程、采购、产权等业务逐步向下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辖区全覆盖。二是加强对各县市区招投标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从人员培训、外出考察、信息化建设,到专家系统无缝对接等给予全力支持,以完善县(市)区招投标机构的市场服务功能。三是完善市县(区)二级平台联动体系。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服务共管、效益共赢”的原则,完善信息发布、咨询服务、评标专家库、信用评价、投诉受理、监督管理等“六统一”的运行机制,实施市县(区)招投标工作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整体全面发展。
(五)突出“创先争优”,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一是完善中心服务功能。提前谋划要素大市场的场所和管理标准化建设,对中心现有各项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不断健全中心服务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着手制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中心)服务运行规程》,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完善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招投标服务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二是深化项目跟踪服务。对招标信息发布、标前会议、评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公示、合同履约等重要环节开展跟踪服务活动,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平、公正、规范运行。三是深化专家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专家“入库”和“出库”流程,全面实行专家“聘任制”;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采取专家自评、部门测评、群众网上评议的方式,对专家的评审水平、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公开测评,纳入专家诚信档案;进一步加快专家资源结构调整。将专家从仅仅满足招投标业务发展需要向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重大项目规划提供咨询、服务、论证、评估方面转化,将专家库打造成招管局乃至全市的“智库”,为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六)突出“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抓手,支持和鼓励干部职工参与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用人机制,推动干部竞争上岗、交流轮岗,切实引导和推动干部职工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二是加强流程管理和廉政建设。落实绩效考核办法,严格实施奖惩,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局面,确保各类交易规范运作。狠抓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的监督,不断健全廉政建设惩防体系和招投标责任追究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部室的工作绩效考核挂钩,防范招投标队伍风险。三是加强基层党建和人文建设。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发挥党团工青妇的作用,健全组织生活,增强团队精神,多管齐下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服务高效、充满活力、行为廉洁的人才队伍。
第四篇:市招管局招标工作计划与市政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市招管局招标工作计划范文
XX年,市招管局将以党的xx届六中全会、省 一是进一步拓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扩大进场交易的公共资源项目范围,力争凡是进行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都要依法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化公平竞争的方式统一在招投标中心规范运作。
二是发挥“合肥模式”的示范辐射效应,树立“大招标”的理念,强化市场管理,提升服务水准,进一步拓展外地市场,吸引和服务更多的外地市政府投资项目进入合肥招标投标中心交易,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
三是以合肥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契机,以产权市场发展为重点、为龙头,积极推进文化、版权、环境能源、农村产权、交通运营权、动漫产业等业务开展,拓展要素市场功能。四是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逐步将合肥区域内的中直、省直国有资金项目和非国有投资项目纳入中心,实现差别化管理方式,同时加强对社会招投标代理中介机构的监管,发挥招投标代理机构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做大做强招投标市场。
四、进一步优化招投标流程。
一是规范投标报名,严格信息保密,限制和杜绝招标方和项目负责人泄漏信息的可能。二是规范招标文件制作,进一步优化各行业、分门别类的招标文件标准文本,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三是规范开评标,扩大“大众评委”范围,聘请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作为特邀监督员,参与招投标活动的监督。
市招管局招标工作计划范文建筑工程招标工作计划范文
XX年县招标工作计划范文
三、计划目标(一)总体目标
实施学前教育强基工程,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幼儿园增量部分以公办为主。“强基”重在加强学前教育园所建设,利用3年时间,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园所建设任务,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城乡人民普遍受益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年,全市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占总数6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
(二)目标
——20**年,学前教育园所建设全面铺开。大力发展城区公办幼儿园。努力建设农村幼儿园,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积极促进民办幼儿园。县(市、区)新建公办幼儿园122所、改扩建149所。全市创建1-2所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15所市级一类幼儿园。公办园招生人数明显增加,“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20**年,县(市、区)新建公办幼儿园113所、改扩建201所。全市创建2处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增加市级一类幼儿园15所。全市优质幼儿园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入园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20**年,建成1所市属达到省级标准的实验(示范)幼儿园。县(市、区)新建公办幼儿园138所、改扩建177所,全面完成公办幼儿园三年计划建设任务。每个县(市、区)均有2所以上幼儿园达到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标准。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和市级一类幼儿园标准。全市建成以公办为主体,以民办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学前教育特色突出,保教质量明显提升。
四、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园所建设(一)大力发展城区公办幼儿园
1.充分发挥县级实验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各县(市、区)要对现有 县级实验幼儿园进行改扩建,补充人员,完善设施、设备,在未来3年内均要达到12-15个班的办学规模,建设标准达到或超过省级实验幼儿园标准。没有县级实验幼儿园的县(市、区),要在20**年建成。实施“名园带动战略”,县级实验幼儿园要进一步借助自身优势,向区域内其他幼儿园辐射,输出理念、管理、师资、保教模式等资源。每所县级实验幼儿园至少要在城区、乡镇建立3个分园。分园既可以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也可以是县级实验幼儿园的附属机构。
2.多渠道建设资源整合式公办幼儿园。由于生源等因素影响,一些学校在今后3-5年内出现部分校舍闲置、师资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各县(市、区)要统筹规划、合理调配、科学安排城区教育资源。各级各类学校的闲置教育资源,经整合改建符合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且没有安全隐患的,均可用于举办幼儿园。
(二)努力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建设既是我市学前教育园所建设的重点,也是瓶颈和难点。各县(市、区)要提高认识,抢抓机遇,采取措施,有所突破。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确保剩余教育资源优先用于补给学前教育。
1.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20**年要基本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任务。每个乡镇都要在乡镇政府驻地建设1所规模在6个班以上的中心幼儿园,建设标准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要求;人口较多、经济条件好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规模要在10个班以上。增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联动示范作用,发挥资源优势,每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至少要联系2个村办幼儿园。
2.切实建好村办幼儿园。县、乡政府要分类指导,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将幼儿园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5000人口、1.5公里服务半径”的原则建设村办幼儿园,督促相关行政村落实相应的办园义务。要创造条件,积极改善农村现有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入园。
六、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一)建立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
严格执行幼儿园审批及年检制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卫生等部门审核幼儿园的办园资格。对审批注册的幼儿园定期组织年检并实行分类管理。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审核界定早期教育培训、教育咨询等机构的经营范围,防止无资质机构变相举办学前教育。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以县为主加强动态监管。实行信息年报制度,及时掌握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招生情况、收费标准、人员资质及工资待遇等情况。
(二)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
各县(市、区)要按照《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综治、公安、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安监、质监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协调配合,依托乡镇(街道)、社区组织,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安全责任制,按照有关规定,配足配齐安保人员及设施,健全制度,落实措施,严防儿童伤害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1.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两级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负责制定本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管理和指导监督。县(市、区)政府对本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负主要责任,负责幼儿园规划布局,公办幼儿园建设、公办教师配备与工资保障、公用经费筹措、各类幼儿园的审批注册、常规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本辖区学前教育发展和管理责任,负责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建设并办好中心幼儿园、社区幼儿园,扶持村集体办园。
2.各县(市、区)要调整充实托幼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任务,各司其职;要牵头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至2次联席会议,通报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的组织实施情况,研究制定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协 调解决学前教育园所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门要充实参与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落实学前教育的投入政策。规划和国土部门要落实城镇居民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建设的规划、用地。人社部门要制定和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代理、劳动关系、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职称评聘政策。
(二)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1.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学前教育。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幼儿园建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培训园长和教师。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学前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园和出资办园。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学前教育的资助与捐赠,按规定享受免税等优惠政策。
3.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市、县物价部门要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根据当地财政经费情况、办园条件、生均成本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核定幼儿园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根据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审核的办园成本确定收费标准,并报物价部门备案。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在核定的收费标准外收取建园费等费用。
(三)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市政府将对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纳入县(市、区)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督导和考核学前教育园所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各县(市、区)对已列入三年行动计划的公办幼儿园,要将规划目标逐年分解为目标,详细量化每年的建设任务,要具体到每一所幼儿园,主要措施要落实到主办单位,督促到施工单位,明确到使用单位, 加大调度和督查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第五篇:管局工会年终工作总结
管局工会年终工作总结
管局工会年终工作总结2007-12-08 00:49:1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管局工会年终工作总结管局工会年终工作总结(2)文章标题:管局工会年终工作总结
管局工会年终工作总结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2005年,管局工会在管局党委上级工会和机关党委的领导下,以“围绕中心、立足维护、提高素质、依法治会”为基本工作思路,充分调动、保护和发挥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北京邮政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就2005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发展杯”、“创新杯”和“全夜航”劳动竞赛活动,动员广大职
工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
2005年,组织全局职工紧紧围绕企业适度加快发展的目标,以促进企业效益增长和职工业务技能提高为重点,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功、合理化建议和选树劳模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了广大职工为发展企业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和岗位成才的自觉性。
开展“发展杯”劳动竞赛活动,以函件、储蓄、速递、发行业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内容,增强了考核的可操作性。开展“创新杯”劳动竞赛活动,以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和加快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进一步细化了考核标准。开展EMS“全夜航”劳动竞赛活动,以提高质量、时限、效益为重点。
年初管局召开了2005年劳动竞赛动员大会,总结了在竞赛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13个先进典型经验,编发了《营销典型经验材料汇编》。各基层工会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了合理化建议活动,一年来,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5045件、经济
技术攻关课题77项,其中1901件合理化建议、57项攻关课题得到实施,创收创效约4222万元。
为了促进全年经营任务的完成,2005年第四季度,我们组织开展了以国际、集邮、物流、保险专业为重点的“冲刺四季度,实现‘两个确保’、争创百名营销能手”的短程劳动竞赛活动;配合业务部门开展了“邮政职工绿卡消费伴我行”竞赛和“关爱绿衣使者,海航温馨奉献“机票优惠活动,促进了绿卡消费和机票销售的明显增长。
2005年我们加强了竞赛过程管理,开展了季度考评,推动了竞赛措施的落实,调动了参赛单位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职工营销创收的主动性,各专业涌现出一批创收百万元的营销员和营销能手。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是加强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57项攻关课题的实施,涌现了一批管局创新标兵和北京市创新标兵。
职工技协开展的“六小”活动取得
了较好成绩。中心局技协开展的降本增效“六小”活动,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东区局、南区局、汽运局技协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其中东区局“邮政智能移动营销系统”获得全国发明金奖。
二、认真做好劳模的选树和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培育企业崇尚劳模、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在管局党委领导下,认真履行劳模评选程序,经全局自下而上推荐,我局东四邮电局营业员沈智慧同志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田洪珊、韩伟、李梅、孙沂、郑广顺、赵树柏同志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百万庄邮电局、航空邮件交换站被授予“北京市模范集体”;永安路投递部投递员韩伟同志被授予“全国邮政十佳模范投递员”;赵东方、邹诗虎同志被授予“全国邮政百名模范投递员”。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我们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关于做好2005年劳模
大会期间对先进典型宣传的工作方案、劳模事迹报告会准备方案、劳模事迹展方案、劳模座谈会方案、劳模事迹巡回报告会方案等系列宣传方案;提出了劳模宣传“六个一“活动,即总结一个经验、制作一套光盘、抓好一次交流、下发一个决定、举办一次报告会、组织一次集中宣传报导,使劳模宣传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
管局召开劳动模范事迹报告会后,我们先后在18个单位组织了17场劳模事迹巡回报告,使3200多名职工受到了劳模先进思想和道德风尚的教育;我们还将劳模事迹制成20块展板,在8个生产单位的8000多名职工中宣传展览;各基层单位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劳模、比干劲、促发展”的学习交流活动;我们在工会信息网站编辑了《劳模风采》网页,发布了劳模活动信息24篇,将五位劳模的先进事迹录制成光盘对外宣传。
广泛深入地宣传活动,弘扬了劳模精神,培育了企业崇尚劳模、争当先进 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加强劳模管理,完善劳模信息,我们开展了劳模享受一次性补偿的调查,按时完成了北京市政府劳模荣誉津贴的发放工作和每年一次的劳模体检工作。
三、维权工作不断深化,维权效果更加显著
北京市第五次厂务公开工作会议明确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管局党委认真学习了北京市的有关文件,分析了我局现状。根据“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体到位、工会主动配合、纪委监督检查、职工积极参与”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提出了我局《2005年局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意见》,目的在于逐步实现“行政主体到位”,把我局的局务公开民主
管局工会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