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定清真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保定清真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现状概况:保定清真寺小区基地位于保定市古城东南,用地东临城市次干道环城东路,南邻城市次干道环城南路,北靠城市次干道裕华东路,西临城市支路穿行楼南街,基地总用地面积13.8公顷。现状内为古城区主要伊斯兰回族社区,有一组重要的清真文物建筑,包括清真寺、清真女寺、清真东寺。住宅现状多为低层平房,少量为多层住宅;公建现状包括地区行署南院,市妇幼保健院等较大的公建。
规划主要宗旨:
1.将通过对该社区的整体改造,以恢复清真寺文物建筑的风貌,提高住宅建筑与环境的整体质量,实现局部保护,整体改造,保持伊斯兰回族社区风貌的目标;并与古城区的风貌保护目标协调一致。
2.通过整体改造的实施,提高小区市政、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水平。
3.对清真寺文物建筑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高度、体量和尺度进行总体控制。4.通过增加公共绿地、广场和休闲设施提高环境质量水平。
5.通过公共建筑、公共停车场、公厕及市政设施的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6.对重要的现状公建加以保留,减少开发成本,预留改造的可能。7.适当增加沿街公建及商业建筑规划,提高土地开发的收益。8.合理组织区内外交通,做到通而不畅,限制外部交通穿越。
第二篇:居住小区设计说明简介(改)-1(本站推荐)
设计方案
一、概况
“”坐落于新五中302国道西侧,南河及嘎呀河两条河湾交汇处。小区占地约3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9万平方米(不含地下停车场),容积率约1.81,日照间距1.7,绿化率大于30%,建筑密度小于30%,居住户数 6000户。
二、理念
本着环保节能的原则,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立足城市新形象的塑造,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理念,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商业氛围与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作为设计重点。将“城区·蓝湾国际”建设成为具有学校、医院、商城、老年公寓、幼儿园、金融、休闲、健身、娱乐等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新型、高标准生态化小区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滨水”居住环境,成为蛟河市城区西部的新形象的一大亮点。
三、方案
以项目策划及产品定位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将临街商业门面进行深化及完善,同时将住宅单体设计多次推敲,小区以一条中央景观轴为中心,形成内敛的形式。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小区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推出具有精品意识的高尚生活区,诗意的栖居环境,体现健康向上的生活哲学。设计方案注重对现代高尚休闲、娱乐、居住理念的体
现。场所的建立,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在设计中,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从微观的建筑角度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视角看其整体性。把区内景观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引入每户中,着重突出滨水园林特色与公共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与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使区内居者在尽情享受阳光、清凉林风、清新空气的同时,与现代生活、便捷资讯紧密联系在一起。
城区〃蓝湾国际工程项目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第二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第三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
(一)结构
小区分为两个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沿景观道路和滨河路布置,主要目的是将主要道路人流引入,商业建筑设计的主旨是营造特有的商业氛围;居住功能区紧紧围绕中央景观轴形成丰富的居住形式。在经济效益上增加了沿街商铺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活力,也大大方便了居住区内部居民的生活和消费,并能受周边的经济带动共同发展。
(二)建筑设计及造型
住宅户型争取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客厅与餐厅都有大面积的采光窗;沿街商铺,结构布置上可灵活分隔,方便业主,立面材料主要为花岗岩与落地玻璃相结合,统一安排广告位,在营造商业氛围的同时不失高雅的品位。
建筑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与现代气息,既体现楼盘本身引领时代潮流的领袖风范,又充分反映了其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领先品质。同时,在阳台、窗、檐口等细部处理上也力图做到亲切生动,营造自然的居家风格。总体上给人以细腻、精致、优雅的感觉。使建筑形式清新典雅而又符合现代城市气氛,建筑造型表现出一种韵律,增强亲切感和生活氛围。建筑风格统一而又不千篇一律,使小区必将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景及强烈的可识别性。
(三)布局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1、住宅布局
以连接南北两侧地块景观大道为结构主轴,以南北景观带两侧各自形成四个主要住宅组团。组团本身即是扩大的院落,各组团中心的景观节点均与小区结构轴相联系,形成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龙纹”布局形态。整个小区结构脉络清晰,为后续管理的低成本化创造了条件。
2、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充分体现区位性与方便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居住小区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考虑现有地块使用的便利性,设
计市政景观路(主轴)和滨河路布置兼具内外服务功能的商业部分。在小区的中心布置容纳100名孩子的蓝湾幼儿园,20000平米的大型超市,在小区北侧设置会所(含游泳池),中心区域设置托老所、老年公寓及老年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中心、健身房、美容、咖啡、茶座及金融、医疗、娱乐等服务功能,从而使小区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区服务。小区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
3、交通布局(1)商业部分交通
滨河道路及东西向市政景观道路设车行、步行道路(人车分离道路系统);消防通道结合绿化景观设置,形成环路。
(2)小区部分交通
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道路设计与居住区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整体道路交通系统以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为框架,同时,宅间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机结合,使二者自成体系。规划注意协调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依据居民出行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妥善设置小区出入口。小区道路分三级:小区级主路(宽7米),小区级次路(宽4米),宅间路(3米),区内道路曲径通幽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穿越性交通。小区车行道
路格局为一站式。步行则主要通过小区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小区无障碍设计。
小区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小区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小区景观
(3)停车
静态交通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及用户的方便,充分考虑停车场的安排。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按每户0.3个停车位进行规划布置。主要方式是:结合小区道路的路边式停车或住宅架空停车入库。
4、绿化景观系统
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设计,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以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群绿地,将水体绿化、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化系统,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
利用小区内建筑布置的形式营造小区中心的主景观轴。主景观轴结合休闲广场,古亭及硬质铺地、绿化形成界面丰富而连贯的景观带,同时由主景观轴向小区各组团中心延伸,形成各组团中心的次景观核心。各组团轴之间形成或保留原有形态优美的大型乔木,绿楔与主轴的交汇处形成新的景观节点,进一步强化了主景观轴。组团内部各院落绿化以朴实、自然为原则,种植多样的地方树种,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常绿、落叶、色叶、香花的搭配,形成生态植物群落,既满足生物学特性,又注重绿化景观效果,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以植物的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形成各组团院落的绿色景观特色。
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小区户外环境变成充满诗情画意、最易居住的仙境。
(四)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等市政设施。
1、在热水方面一改传统的各户自行安装热水器,采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系统,造型美观,适应建筑风格,与建筑完美结合,集中供水分户计量,达成集成化、模块化设计,达到节能、安装、操作、使用方便的目的。
2、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也称为地温空调)作为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的能量来源。
地源热泵系统的冷热源是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即可供热、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
高品位能源(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其能量来源是低温热源,对环境没有污染,效率高,能够适应建筑物制冷和供热的环保、节能要求。
3、采用三网合一的信息通讯网络,即“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五)物业
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水电、家政等方面推选规范化服务,配备物业管家,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工作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四、优势
(一)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
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以及级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二)留有改造余地增强小区的可持续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设计。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三)强调适度的人车分离,营构人性化的社区空间环境
既为步行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社区休闲环境,也为行车者提供便捷的交通、停车及入户线路。
(四)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强调绿地景观系统的均好性,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五)节能低碳,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 在基础设施上,摒弃传统的电能、各自为营产品,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产品、设施,最大限度地营造绿色节能低碳小区。
“城区〃蓝湾国际”必将成为区域内的明星楼盘。
第三篇: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设计理念
我的居住小区设计以和谐为首,当提到和谐二字,我想到的更多是圆。根据人类学术思想,中国人的特点更倾向于圆神方智合一型,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周易、阴阳五行图也是根据圆来展开,而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一”字,正所谓天人合一,万物归宗,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本居住小区以圆为中心向四方展开,以向心式布局为主,围合式布局为辅,远观可以看做绽放的太阳花,近观中心局部为一只大螃蟹,所谓河蟹河蟹,取和谐之音译同。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住宅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小区主要的景观为中心广场区和中心的水景区,中心有小岛,岛上有凉亭可供人休闲娱乐,中心广场和水景区旁边围绕的是低矮的低层住宅区,再外围围绕的是高层住宅区,这样设计可以使全小区的居民看到中央的风景,进一步达到向心式布局的目的。
绿化系统——由绿化广场区、以及道路两侧和住宅旁内有若干组团状、片状绿化带组成,更有大片的草地。绿化区内分为多层绿化,形成点、线、面立体绿化结构,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中央四周的四大块W型均为绿化保留区,可以使居住在不同片区的人就近享受到绿意盎然的景色,并且在每一块的W型草地上均有小水池,水池被更小的广场分割,居民空闲时可以在此纳凉、带小孩娱乐、野餐,让居民足不出“区”就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也是和谐之所在。
公建系统——广布在居住小区各个地方,由中学、幼托、医院、邮局、物业、派出所、消防、水泵房、煤气站、地下停车场、垃圾房、小型超市、饭店酒楼、社区活动中心、体育馆、变电站、银行&通讯服务中心&代缴费中心等组成。中学在居住小区的左下角,临近W型绿化,接近主干道,有利于放学后学生家长开车接送和附近家长接孩子时等待的,并且中学临近小型超市便利店、饭店,方便家长学生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等。幼托分别在左边中侧和右下角,这里完全是人行道,保证了小孩人身安全,并且一个离超市等生活用品区很近,一个离医院邮局很近,临近主干道又不在主干道旁,十分方便。水泵房、煤气站、垃圾房等公建设施隐藏在绿化带旁接近道路又不至于太明显,这样使儿童不便于接触,十分安全。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老人中心)、体育馆等位于居住小区的右上角,这里离繁华的商业区(超市、饭店、酒楼等地)比较远,有利于老人的疗养和人们的休闲娱乐。医院、邮局物业等集中在右下角,方便居民办事,医院临近主干道,方便其他地方人们在此就医。
道路系统——以人车混行为主,人车分行为辅,并形成回路,各地块均有出入口方便居民出行。小区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26m,小区内道路红线宽度10m,内有多个环形车道,便于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进行汽车的分流,并且环形道路使汽车减少穿过居民区的次数,有利于汽车在居民区内的减速行驶。道路两旁的路灯集中在交叉路口处,让车主驾车更加安全。
住宅系统——住宅系统是在居住区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照理说应是每个组团都应有比较完整的公建来配套,但是超市、停车场等设施按居住组团配套的话这使得布局杂乱无章,因此设计中每个组团在配置了满足其必需的公建前提下,居住区级的公建集中布置。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居住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住宅周边有简单的绿化,这样使得行人在外面走过不至于窥视到他人隐私。高层住宅下5层作为商业使用,商铺林立也可以方便居民在此购买生活必需品。
第四篇:居住小区规划任务书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
适用年级:2011级城市规划专业
时间:2013年11月
课程题目: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一.课程目标
1.进一步了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势,熟悉和掌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的相关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于居住区设计中;
2.熟悉和掌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基本掌握小区规划结构、住宅布置、道路网设计、绿地及公建的规划布置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3.进一步培养应用设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城市住区规划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规划设计意图的表达能力,包括方案设计、表现、绘图、技术文件编写等能力。
5、掌握居住小区规划中有关的定额、指标的选用和计算方法。
二.居住小区基地
地点: 要求学生在本市自由选地规模:15公顷左右
三.基本要求
1.分析用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关系,范围在60公顷以上,含所选用地。充分利用
地形和环境条件因素;
2.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开发强度适宜;
3.满足卫生要求,有良好的日照、通风等条件,日照间距不小于1.8;
4.住宅高低错落,高、中、低层比例适宜,以多层为主,高层小于30%;
5.根据当地特色及条件,选择住宅类型,布置小区建筑群,突出空间合理性与特色;
6.各项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应按人口规模配建小学、托幼、商服、活动中心等;并根据居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确定小区公共建筑项目规模;
7.确定小区规划结构,道路交通组织方式,满足停车要求,可适量考虑地下停车场;
8.注重环境景观,形成整体性、连续性的绿化系统,满足绿化指标绿地率35%;
9.局部地段进行室外环境及设施设计,包括室外活动场地、设施小品等。
10.根据有关定额标准,确定小区人口规模和各项用地规模,计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四.成果内容
1.图纸: 尺寸 550mm×800mm,着色,手工制作,不允许贴图
(1)总平面图,比例1:1000
(2)主要方向沿街立面图,比例1:1000
(3)小区中心绿地平面图和断面图,比例1:500
(4)住宅单元平面选型图1:200
(5)群体鸟瞰图1张
(6)分析图(比例自定)必选分析图:区位分析图、功能结构分析图、绿化系统分析图、交通系统分析图
自选分析图:空间景观分析图、公共设施分析图、概念生成图等
2.设计说明、技术经济指标及用地平衡表。
五.参考资料
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
2.[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
3.[当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精选(1、2集)] 韩秀琦
4.[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南及实例评析] 武勇
5.[居住区规划设计] 朱家瑾
6.[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胡纹
7.[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邓述平
8.[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白德懋
9.[居住区设计规范(2002版)]
六、进度计划
第五篇:规划设计说明(范文)
一、项目概况
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
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2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住宅设计规范》
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规划设计原则
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 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 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 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 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 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由此可见生态居住区必须遵循一下原则:
3.1、联系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本居住进行规划定性,将本区作为城市中有机的“组成元素”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小区与周边城市在空间、功能、交通上的相互关联,有效地整合周边的城市空间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区域内部的开发价值。3.2、舒居性原则(生态观)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以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3.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在空间组织,景观塑造,建筑单体到环境细部设计等全方面地贯彻“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体现设计一定的超前性和先导性,强调小区的个性化、识别性。
3.4、市场化原则(经济观)
本区采用统一规划,灵活实施的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实际开发相互结合,这样有利于起步与滚动发展。同时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四、设计理念
本规划引入生态住区的概念,以人为中心,以研究人的居住行为为出发点,以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居住与绿化环境结合这样一种格局。强调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营造居住、游憩两相宜的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舒适便捷、卫生安全、高效和谐的居住地。为了达到高容积率与高绿地率之间的和谐;车行交通与居住绿地之间的和谐;居住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绿化环境之间的相互渗透。
设计者在内部方案比较与论述的基础上使用仿生设计(有机疏散理论),改良四合院,等手法结合当今流行的规划设计理论,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并且独具匠心的设计也形成本规划的特色:
4.1中国传统民居组合-四合院的改良
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布局上,四周设有围墙,内部有通道,和隐蔽的花园,构成一个与外界隔绝别有洞天的世界,住宅内的屋宇均朝向内花园,从每个房间观赏的院内景色各不相同。巧妙的实现了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的过渡。而代表着封建礼教的四合院并不适应现今生活,所以我们对四合院进行改良成为,半围合的院落,既保留了四合院的生态性,与宜居性的有点,又适应了当今生活与交往的方式。
这种围合所形成的院落绿地有几个好处
1、住宅的遮挡,使人的视线并不是一望到底,从而形成的院落为半私密空间,为居民间交往,于休息提供了空间
2、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形成了小的气候环境,即风水学中的藏风聚气。
3、步行空间内的布局使人流并非直线运动,而是折线运动,形成了有趣的角落空间,可以放置室外家具(遮阳伞,茶桌)以此来避免单调,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同时为人群活动的多样性提供场所。
4.2可观赏性与可参与性结合的绿地系统 运用人的行为学原理,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设置不同的绿化节点我们认为绿地系统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的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它是由城市人们的生活需要对自然美好环境的向往而产生的,所以人的景观的感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本规划通过可观赏性核心水景+可参与的院落组团绿地共同组成整个小区的绿化空间。设计了休闲步行道,观景平台,跌水,喷泉等可观赏性景观,同时考虑到,住区景观的实用性,也为了避免居住区景观的平直单调与枯燥的问题,本规划特意通过建筑的围合来营造院落空间使人停留,供人们游乐。
4.3智能小区和生态小区的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住宅智能化程度为标志的现代生活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本区以高科技的手段为住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另外从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生态的考虑。
五、总体规划
1、规划结构:一环两片,根据用地分析将小区40%用地划分为保障区用地,60%用地为开发区用地,即“两片”,通过区内环路(即“一环”)的方式,将其两区有机区分开,形成若干院落,并运用“十字型”带状中心绿化将其有机的连系。
考虑到居民生活购物的需求,以及牡丹路的商业价值,沿牡丹路主入口处向区内延伸设置底层商业服务带,商业上设计多层住宅,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而“十字型”景观带,则是划分内部三个居住组团,根据有机分散理论设计的核心绿化带,是小区的主要的公共绿化空间,承担改善环境,美化空间,观景的职能。
基地内住宅以四合院的形式进行布局,并用绿化带将他们自然分隔开来,通过建筑的半围合,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从而组成院落绿地。
2、道路系统
居住区内道路设计依据居住区道路简单便捷的原则,以内环路的道路组织模式解决小区的车行交通,使区内交通拥堵情况减少至最低,社区中心则结合小区的景观,设置步行道。
出入口设计:
沿牡丹路开设小区出入口,通过内部商业街和景观大道与小区内部的核心绿地空间相接。小区南边预留两个出入口,将来二期开发与其连接。
道路分级:
主环路宽6米,入户路宽4米,小区步行景观道路宽1.5-3米。
停车:
停车部分,机动车以地面停车为主,结合部分地下停车。
3、绿化景观
本规划在居住区内部分为若干组团,组团的布局形式采用前面所提到的四合院的布局仿生布局方式,而院落之间的空隙则构成了居住区的“十字型”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在空间上划分为开放空间,并且通过各种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广场,使社区的景观从中心向周边延伸,形成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公共绿地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一条极富特色的水系景观休闲带,将适当的引入水元素,水景社区将成为这两个社区的独特亮点
同时每个组团内部的布局形式,采用改良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又围合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使每个居住组团都是各自的院落并与中心景观形成对景关系。这种院落在空间上为半开放与半私密空间,这样就形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前绿地,分级有序的绿化系统,从空间上讲形成了开放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这样一种过渡。
而在绿地的功能上讲,开放空间为观赏性绿化,就是说他的主要职能是提升小区的品质,美化空间环境,同时,院落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这样一种可参与的绿化空间,即观赏性景观与参与性景观的结合。
所以通过这种分级有序的绿地空间,将小区将设成为都市中的一片绿洲,一片宁静之土,为居民提供一个交往与休息的室外活动场所,增加小区的归属感,与适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