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年煤炭基金管理工作总结
2007年煤炭基金管理工作总结
和2008年工作思路
自2007年8月,煤炭基金管理处成立以来,在基金开征之年,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在办公场所和人员都没有完全到位的条件下,我处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我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团结一致、群策群力、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克服困难、辛勤工作,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一、完善基础办法,为做好可持续发展三项经济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奠定制度基础。
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是国务院赋予我省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省煤炭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做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对促进煤炭工业的集约发展、内涵发展和绿色发展,对促进全省生态恢复、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在整个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中,属于中枢和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三项经济政策,即,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 发展资金政策。为了做好三项经济政策试点工作,最基础的就是要制定符合中央政策精神,符合山西省情实际,严密、规范、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一是先行制定出台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基础办法,推动可持续发展基金政策的及时启动。《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于2007年3月,由财政部批复我省,从2007年3月1日起执行。为了及时启动基金征收工作,我厅会同省地方税务局制定了《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经省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通过后,省政府以第203号令下发全省执行。为了规范基金征收入库管理工作,会同省地方税务局、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制定下发了《关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收入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晋财预[2007]25号)。二是完善可持续发展三项经济政策的其他基础管理办法,推动三项经济政策的全面启动。按照财政部的批复精神,我们对203号政府令中没有涉及的基金分成入库与使用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对转产发展资金提取使用管理办法的批复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在原有办法稿的基础上,对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两个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报经省政府通过后,于2007年10月底由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分成入库与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晋政发[2007]39号)、《关于 印发山西省煤矿转产发展资金提取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晋政发[2007]40号)和《关于印发山西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提取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晋政发[2007]41号)。三个办法的下发,加上已经发布的《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03号令),标志着试点工作中的三项经济政策措施管理办法体系基本完善。
二、实施精细管理,强化社会监督,确保可持续发展基金规范征收,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就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工作来讲,要做到规范征收和应收尽收,主要应把握好两个环节,一个是管理环节,一个是监督环节。管理要做到精细化管理,监督要强化社会监督。在征收管理上,我们着力于这两个环节。在可持续发展基金开征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征收管理的两个最重要环节,征收标准和计征产量的规定都比较粗放,在规定粗放的情况下,具体征收就难以做到精细。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我们主要做了六项工作:一是科学制定煤种征收标准。第203号政府令对2007年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种征收标准只作了简单规定(焦煤20元、无烟煤18元、动力煤14元)。实际执行中发现三大煤种归纳不很科学,对国家规范的14个煤种如何归类到暨定的三大煤种没作具体规定,导致实际执行中确定矿井适用征收标准的主观空间很大,不 仅不利于实现基金应收尽收,更重要的是为滋生腐败现象留下了空间。对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14个煤种和不同地域的个别煤种,根据煤种和地域价格情况通过增加调节系数的办法,对2008年的煤种基金征收标准及工程煤基金征收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印发了《关于公布2008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晋财煤[2007]8号)文件。二是精细确定各个矿井的适用征收标准。为掌握全省近2000座生产矿井的现采煤种和核定产能情况,我们会同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煤炭工业局,投入大量工作精力,在反复三次工作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各矿井煤种和产能的明细情况,通过公示核实后,按照2008年的煤种基金征收标准,对每个矿井的适用征收标准作出精细规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全省各生产矿井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晋财煤[2007]9号)文件。三是提高出省口查验补征标准。为促进基金在生产环节应缴尽缴,强化生产环节征收,作为配套措施,我们对出省口查验补征标准按1.5倍进行了提高,印发了《关于出省口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补征标准的通知》(晋财煤[2007]6号)文件。四是建立炼焦用煤环节查验补征管理体系。为强化对炼焦用煤环节查验补征管理,完善基金征收管理体系,我们会同省地方税务局,制定下发了《关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洗精煤环节查验补征有关问题的通知》(晋财综[2007]47号)文件和《关于印发〈煤炭可持续 发展基金炼焦用煤环节查验补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晋财综[2007]48号)文件,对焦炭、洗精煤和洗选煤过程的副产品(中煤、泥煤、煤矸石)的查验补征基金标准作出了规定。五是着手规范核定产量的管理。计征产量的管理,核心是核定产量的管理。按照国家要求,我们已安排省地方税务局起草了核定产量管理办法,尚有待进一步征求意见。六是逐步加大征管工作的公开和透明度。为强化对征收工作的社会监督,11月份,我们把全省所有生产矿井的采煤煤种和产能情况在山西日报予以公示,并用8天时间会同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对企业所反映情况进行核实;按照省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的要求,会同省地方税务局,从2008年1月起,建立对全省各矿井可持续发展基金缴纳情况进行定期公布的制度。
三、建立月度报表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基金征收动态。为了全面掌握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进度情况,及时分析、研究、预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形势,为领导决策、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0月下发《关于报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情况月报的通知》(晋财办煤[2007]1号)文件,建立起月报分析制度。
四、各方密切配合,圆满完成2007年度基金征收任务,科学制定了2008年度基金征收计划。
2007年基金征收工作启动后,我们在大量测算的基础 上,报经省政府同意,下达省地税局2007年度基金征收任务100.7亿元。截至年底,全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累计征收103.1亿元,完成年度征收任务的102%。按征收环节划分,生产环节征收72.23亿元,占征收总额的70%;代扣代缴环节征收29.19亿元,占征收总额的28%;查验补征环节征收1.66亿元,占征收总额的2%。按生产环节的基金企业类型来源划分,大型企业(90万吨以上)上缴34.44亿元,占生产企业缴纳总额的47.7%;中型企业(45—90万吨)上缴5.66亿元,占生产企业缴纳总额的7.8%;小型企业(45万吨以下)上缴32.13亿元,占生产企业缴纳总额的44.5%。按生产环节基金煤种来源划分,动力煤上缴42.57亿元,占各煤种上缴基金总额的58.9%;无烟煤上缴18.22亿元,占各煤种上交基金总额的25.2%;焦煤上缴11.44亿元,占各煤种上缴基金总额的15.8%。以上结构划分表明,税务是基金征收的绝对主力军,煤运、销办和焦炭集团是不可缺少的征收配合部门;生产环节是基金的主要征收环节,代扣代缴是重要的征收环节,查验补征在配合和促进上述两个环节提高征收效率上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与动力煤是基金的主要来源。基金征收任务的圆满完成,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地税部门的领导重视、征管得力和整个地税系统的辛勤努力;查验补征部门的协密配合,市县政府的积极支持;以及各级各类企业对上缴可持续 发展基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根据2008年煤种基金征收标准,按照全省生产矿井采煤煤种和核定产能情况,我厅比较准确的测算了2008年基金征收计划,并按谨慎原则,报经省政府同意,编制出2008年基金收入预算145亿元(其中省级收入预算为93亿元),我厅以晋财煤[2008]3号文件向省地方税务局下达了145亿元的征收任务,并就2008年进一步加强征收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
五、做好移交和衔接工作,启动并做好基金收支预算管理。
按照厅里的安排,我处接管了基金收支预算管理职能。在做好收支预算管理,特别是支出预算管理职能有序交接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监督审核2007年有关部门预算处室的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工作,截至年底,共安排支出 40.13亿元,执行预算的60.49%,其中:扣除项目支出4.45亿元,用于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16.51亿元,用于转产发展10.59亿元,用于解决因采煤引起的其他社会问题8.58亿元。二是制定了基金征收管理业务费的内部管理办法,并下达征收、稽查和查验补征等征收管理部门业务费1.05亿元;三是按照基金的使用方向规定,编制出2008年省级基金支出预算。
六、制定具体操作办法,规范保证金和转产资金的管理。省政府晋政发[2007]40号和41号文件于2007年10月底下发,规定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转产发展资金政策从2007年10月1日起执行。为体现政府监督作用,使两项资金确实发挥出对环境恢复治理和企业转产发展的积极作用,我们起草了《山西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专户管理办法》和《山西省煤矿转产发展资金专户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待修改完善后下发执行。
七、精细化和公开化双轮驱动,推动可持续发展基金收支管理上新台阶。
2007年,基金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需要今后逐步加以规范的问题。2008年基金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精细化和公开化为双轮驱动,强化征收、提取和专户管理,做到按规定征收(提取)、应收(提)尽收(提),最大程度地提高征收和提取效率;强化支出管理,做到资金按规定用途和比例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办紧事、办好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三项经济政策措施确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推进山西的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山西作出应有贡献;强化稽查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规范三项基金(资金)的征收、提取和使用。
(一)继续强化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工作。抓住征收标准和计征产量两个主要环节,着力精细管理和社会监督两个重要手段,继续强化基金征收管理。一是适 时出台核定产量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组织地税、煤炭工业局制定《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核定产量征收管理办法》,做好对计征产量的管理,最大程度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建立全省各生产矿井可采煤种、现采煤种和核定产能情况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生产矿井基金适用征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调整的主要因素有:现采煤种发生变化的,核定产能发生变化的,在建矿转为生产矿的,现执行标准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的,前三种情况核实后,于次月下文调整,第四种情况在08年前半年全部解决。三是建立公开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1、在全省范围按年度公布全省各生产矿井上缴基金情况;
2、在各市范围公布煤炭企业核定产量情况;
3、公布全省各生产矿井基金的适用征收标准。四是研究并完善炼焦用煤环节查验补征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焦炭集团在查验补征中的作用。五是适时对2007年基金征收管理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规范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转产发展资金的管理工作。
一是要在2008年一季度前,制定出台《关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专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煤矿转产发展资金专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两项资金的专户开设、监管职责、存储管理、资金拨付和监督稽查都作出明确规定,提高两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效益,为全国全面推开积累 经验。二是指导各市对两项资金的监管工作,推动各市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展开对省属以上煤炭开采企业两项资金的监管工作。
(三)建立基金收支情况的月报告制度和季度收支情况分析制度。
一是每月10日之前,根据征收和查验补征部门、各市财政部门对三项经济政策的收支情况分析,以及有关支出部门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支出情况编写三项经济政策收支管理动态,报财政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领导和厅领导。二是每季度末召开一次三项经济政策收支管理情况分析座谈会,总结情况,输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对策。
(四)按照基金使用规定、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厅领导安排,做好基金的收支预算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基金征收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基金征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基金征收管理工作上新台阶,确保2008年度基金征收任务的圆满完成。二是按照基金使用规定,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基金使用管理程序,制定基金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做好基金的支出预算管理。三是对基金安排的项目,按规定组织做好项目投资评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研究探索、试编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长期资金使用规划。
(五)指导基金稽查总队开展稽查业务工作。一是积极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山西省煤炭基金稽查管理办法》。二是指导基金稽查总队开展稽查业务工作。
(六)指导各市开展基金征收和支出管理工作,以及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转产发展资金的专户监管工作。积极督促市县财政部门成立煤炭基金管理内设机构,从机构、人员上保证“三项经济政策措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七)组织对未来几年煤炭市场分析与预测专题研究,为三项经济政策的调整奠定理论基础。
二○○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本级煤炭价格调节基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本级煤炭价格调节基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发〔2009〕53号)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治区本级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指煤炭开采企业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缴入自治区本级的政府基金收入。
第三条 基金的预算编制、审批、执行以及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基金纳入政府基金预算,按照“统一征收、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国库集中收付”的原则管理。
第五条 自治区财政部门负责基金预算申报事项的审核、预算草案编制、预算下达和监督管理。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和各盟市财政部门负责基金使用建议计划的申报和基金预算的执行。
第二章 预算编制和审批
第六条 基金预算的编制要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体现中心工作,突出保障重点。
第七条 基金预算内容包括基金收入预算与基金支出预算,以前基金结余也应在基金预算中反映。基金收入预算根据上征收任务完成情况和本征收任务及征收标准调整变化情况等确定;基金支出预算根据基金收入情况,按照规定的用途、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编列。第八条 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和盟市财政部门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基金的用途,按照基金预算编制要求,统一编制基金使用建议计划,报送自治区财政部门审核。
第九条 基金主要用于:
(一)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和平抑市场物价;
(二)在市场物价显著上涨时,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
(三)困难煤矿和煤矿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社会保障补助;
(四)矿区环境和生态恢复治理;
(五)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产补助;
(六)城市优抚对象和特困家庭供热补贴;
(七)农村牧区贫困户冬季取暖用煤补贴;
(八)煤炭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经费补助;
(九)煤炭沉陷区治理及矿区移民搬迁补助;
(十)矿区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补助;
(十一)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支出项目。第十条 自治区财政部门根据基金收入预测和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盟市财政部门项目申报情况,按照以收定支、结余结转以及需解决事项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本级基金初步安排意见,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列入基金预算。
第十一条 在坚持主要用途不变的前提下,自治区财政部门可根据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对属于一般预算支出范围的支出内容,调入一般预算列支。
第十二条 财政部门根据基金征收预计完成情况及地税部门上征管经费支出使用情况,合理安排当年征管经费。征管经费要纳入地税部门的部门预算统筹使用。
第十三条 基金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科目按照自治区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预算执行
第十四条 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和盟市财政部门是基金预算的执行主体,要认真落实基金执行的相关责任。
第十五条 基金支出预算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自治区财政部门下达基金预算。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和盟市财政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基金预算,不得随意调整。预算执行中,发生基金使用事项终止、撤销、变更、追加预算的,属于自治区的基金预算支出,必须按照主管部门提出意见、财政部门审核、自治区分管主席审定的程序报批;属于盟市的基金预算支出,要向自治区财政报批。
第十六条 基金预算执行中出现减收、影响预算平衡的,财政部门应提出调整预算收支意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对于超收收入当年一般不动用,应结转下安排使用。
第十七条 凡纳入自治区政府采购目录的基金支出,在预算编制和下达时要明确执行政府采购事宜。各部门应及时将资金分配下达到具体实施地区和单位。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按照自治区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对基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基金拨付,应根据核定的支出预算及基金收入入库的进度办理,并保证用款单位的用款需要。
第十九条 部门和单位使用基金时,应严格按照资金渠道,在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内使用,不得擅自改变支出用途。
第二十条 基金征收部门和基金使用部门及单位,应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要求及时报送关于基金收入、支出情况的报表和文字材料。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要合理调度、及时拨付基金。出现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规情况的,财政部门可暂缓或停止拨付财政专项资金。
第二十二条 各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自治区关于基金的财务管理规定,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第二十三条 预算终了时,基金使用部门应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及时编报基金决算草案。基金决算草案应在对全年基金收入和基金支出进行清理核对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调整收支数字,转移资金。
第四章 绩效评价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对基金逐步实行绩效评价制度。自治区财政部门会同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财政基金项目支出的效益分析和绩效考评。具体绩效评价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建立基金使用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基金使用单位作为基金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基金管理,自觉接受监督。财政及有关主管部门要对基金实行跟踪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加强资金管理。审计部门要对基金的分成入库、分配、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监察部门要对基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违纪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基金使用责任追究制度。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清责任,严肃处理。对截留、挪用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地区和单位,将收回财政投资,取消该地区或部门下一基金申请资格,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盟市可比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基金预算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太原市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使用管理办法
太原市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太原市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使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八年七月十六日
太原市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科学合理使用,促进节约型社会以及绿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指煤炭开采企业依照《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上缴的政府非税收入中留成我市使用的资金。
第三条 基金的安排,使用范围、使用审批程序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基金的使用执行“规划先行,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国库支付”原则。
第五条 市政府为市级基金安排使用的主体。市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的收支预算管理,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基金安排使用的综合平衡和投资计划管理,市相关行业、领域主管部门依据部门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 各县(市、区)基金安排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使用范围
第七条 基金主要用于企业无法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产煤地区)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其他社会性问题。
(一)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主要治理内容包括:煤炭开采所造成的水系破坏、水资源损失、水体污染,大气环境和矸石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退化,土地破坏和沉陷引起的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
(二)资源型城市、产煤地区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主要支持领域包括:重要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煤化工业、煤炭工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工业、旅游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发展等。
(三)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支持领域包括:分离企业办社会,棚户区改造,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等。
第八条 基金用于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型城市(产煤地区)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三个方面的支出,原则上按50%、30%、20%的比例安排。
第九条 市级留成基金首先用于省政府确定的可持续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配套,然后按照上述范围和比例安排其他支出。基金总量至少70%的比例应用于生态环境治理、转型转产发展和社会事业方面的重大项目。市级留成基金的使用情况每年末上报省发展改革、财政部门。
第十条 县(市、区)留成基金应首先用于市政府确定的可持续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配套,然后按照上述范围和比例安排其他支出。县(市、区)留成基金的使用情况每年末上报市发展改革、财政部门。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政府应编制基金使用规划。市级基金使用规划由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根据《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组织有关部门分别制定环境生态治理规划、资源型城市(产煤地区)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报经市政府批复后实施。要建立健全基金使
用项目库。县(市、区)级规划参照市级规划编制,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条 基金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分成的基金安排使用由各级政府统筹管理,纳入同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按规定安排使用。
第十三条 市级基金使用实行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凡使用市级基金的市属相关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应提出项目计划,报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县(市、区)属项目由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计划报同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核汇总,经县(市、区)政府同意后分别报送市发展改革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市发展和改革部门依据部门职责进行综合平衡。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要按程序组织对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论及市有关部门意见提出基金安排建议计划报市政府决定。
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基金实施项目建议计划,市发展和改革委编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投资计划,经市政府审定并报市人大审议后执行。市财政局根据煤炭产量、产能系数和征收标准编制全市和市级基金收入计划,并根据市政府审定的支出计划编制支出预算草案,报市人大批准后执行。
第十四条 根据审议批准的基金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按现行政府投资管理程序和财政预算管理规定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和财政收支预算,财政部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并加强对基金征收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对于生态环境治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社会问题等非经营性项目,主要采用投资、投资补助辅之以贴息方式;对转型转产等经营性项目,主要以资本金入股、贴息入股方式投入,辅之以投资补助方式。以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项目,要履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概算审批程序;采用政府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方式的项目,在按规定权限完成核准和备案程序后,再履行资金申请报告审批程序。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必须符合已经批准的规划,具备土地、环评、节能、安全等许可手续。
第十六条 基金投资项目要严格履行政府投资管理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基金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政府每年向本级人代会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时,应对基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和预决算做出报告。
第十八条 各级审计部门及市稽查机构应当加强对基金安排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和稽查监督,保证基金及时拨付和按规定使用,并对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保证基金应收尽收和严格按预算使用。
第十九条 市政府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应对使用基金的重大项目进行稽查,稽查结果向市政府报告。 第二十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基金安排使用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全程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基金安排使用部门违反本办法、超范围安排使用资金的,市政府责令其撤销做出的项目投资安排,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相关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基金使用项目主管部门或单位违反本办法、挪用所拨基金的,责令其改正,并全额追回所拨基金;情节严重的,取消本部门或单位基金使用资格,并建议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征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行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内政发﹝2009﹞53号)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煤炭开采的企业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缴纳人(以下简称“缴纳人”),均应缴纳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第三条 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工作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自治区地税部门负责征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地税机关的征收工作,并做好协调配合工作。第二章 征收管理
第四条 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标准按照原煤煤种的不同分别确定为:褐煤每吨8元,无烟煤每吨20元,除此以外的其他煤种每吨15元。煤种确定以缴费单位在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储量核实报告为准。
其他煤种因煤质差别,价格和利润不同,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标准个别需要调整的,可由各盟市人民政府在 不低于8元,不高于20元的幅度内拟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煤炭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调整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时,按照新的标准执行。
第五条 对开采原煤的企业,不论销售或加工生产其他煤制品均应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第六条 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在煤炭开采环节从量征收。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情况,实行查实征收或核定征收的办法。
(一)对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能正确记载和反映开采数量的企业,应实行查实征收的办法;
(二)对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能正确记载和反映开采数量的企业,可按煤炭销售量或使用量并参照资源税折算比换算成原煤的数量核定征收。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减征、免征或缓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一)缴纳人开采煤炭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遭受重大损失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一定时限内给予减征或免征。
(二)因生产经营困难,无力缴纳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后,在一定时限内给予减免。
(三)因临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暂无力缴纳煤炭价格调 节基金的,可向同级地税部门提出申请,由自治区地税部门批准缓征。缓征期限在内不得超过6个月。
(四)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减征、免征和缓征项目。
(五)凡符合以上减征、免征和缓征情况的缴纳人,应当向主管征收机关提出申请,由主管征收机关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初审后逐级上报上级机关进行审批。
第八条 煤炭生产企业申报、缴纳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时由主管税务机关受理并征收。
第九条 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管理经费,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内政发„2009‟53号)中确定的分享比例由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第三章 缴库办法
第十条 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申报表与资源税申报表合并使用,实行按月缴纳,自月度终了十日内申报缴纳。第十一条 实行查实征收办法和实行核定征收办法的企业,能够自行申报缴费的,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随同资源税一并缴入国库;对实行核定征收办法不能自行申报缴费的企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完税证》收取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随同资源税一并缴入国库。
第十二条 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按照自治区70%、盟市 和旗县30%的比例分成,就地缴入自治区级和盟市级国库(含旗县级),缴库时填列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第103类“非税收入”01款“政府性基金收入”99项“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盟市旗县的分成比例,由盟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缴纳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企业,不得拒绝、隐瞒、虚报和拖欠应缴纳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凡不按时申报、缴纳或拒不缴纳造成欠缴的,由地税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据相关规定及要求负责追缴。
第十四条 各级政府监察、审计机关及财政、价格部门要加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缴环节的监督检查。任何征收机关和单位不得任意调整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范围和征收标准。征收机关违反本细则规定征收、解缴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私自截留、挪用的,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罚,对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自治区财政厅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9年12 月1 日起执行。
第五篇:眉山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眉山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府发〔2008〕22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煤炭价格调节基征集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8〕12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是指我市按川府办发电〔2008〕127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减征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川府发电〔2008〕194号)要求,依法向市内煤炭生产企业征集的专项基金与省政府分成所得部分。
第三条
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公室在市财政局设立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专户,专款专用。
第四条
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本着“取之于煤矿,用之于煤矿”的原则,其主要用途:
(一)稳定煤炭市场价格,缓解供求矛盾;
(二)煤矿地质灾害治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三)促进煤炭资源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四)煤矿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瓦斯治理,较大安全隐患整治等;
(五)矿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后续非煤炭产业发展扶持;
(六)安全、科研以及煤矿职工教育和培训; 第五条
煤矿企业需使用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必须符合第四条规定之用途。企业应先向所在县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县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公室提出初审意见后,按程序报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公室。
第六条
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公室根据县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公室初审报告,每季度末组织市安监局、煤炭专家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提出评审意见,报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第七条
申请使用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项目经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按经费管理审批程序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八条
经批准使用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批准用途使用资金,每月向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公室报告项目进度。
第九条 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第十条
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使用单位擅自改变基金用途的,由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取消使用资格,收回投入资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眉山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公室(设在市经委)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