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教学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17:1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教学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篇: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教学工作总结

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教学工作总结

平塘中等职业学校 岑仕群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课程的教学。《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是电子应用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强、知识联系范围广、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技能操作较专业的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一定要促进学生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专业维修操作技能的提高。回顾本学期的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教学研究,组织实施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其内容和知识的编排上虽然注意了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仍然存在章节结构不合理、理论概括性不强、实例电路分析欠条理以及章节故障检修学生能力培养不突出等缺点,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基本情况,在《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课程教学中,实施模块式的教学方法,拟定模块教学实施计划、模块内容、模块目标、模块考核等内容。如将《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八个模块:电视机基本原理知识模块、开关电源电路模块、同步分离及行场扫描电路模块、公共通道模块、解码电路模块、遥控电路模块、彩色电视机的新技术模块、彩色电视机的整机故障检修模块。

二、完善教学环节,投身教学工作。⒈ 认真拟定每学期教学计划。

⒉ 备好课,写好理论教学 教案及实训教案并完善模块考核配套内容。

在备课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各知识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彩色电视机工作原理及维修技术。并查阅大量的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知识点。

⒊ 上好课。课堂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理解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大大简化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注重全面提高学生应用分析能力;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多次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创造性的使用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做”三位一体,并突出“学”与“做”,其过程以学生为根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专业社会实际,突出德育教学、就业教育,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与学习氛围。

⒋ 重视实训教学。《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强调技能操作的专业技能课程。在强化学生课堂理论知识消化的同时,更加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每一模块都安排有较系统的实训内容。实训过程中,结合视频实训室设备情况及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保证学生实训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彩色电视机维修技术及仪表、仪器使用能力,同时,注重规范操作章程与实训纪律,提高学生安全操作意识。

⒌注意分层教学,完成课后辅导。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课程知识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对视频技术维修兴趣小组,进行培训与指导,力求动手操作技能的提高,以使在实训教学中,以点促面,进而面面开花。

⒍定时检查作业与实训报告。

⒎ 强调模块技能考核。模块式的教学内容既独存体系,又环环相扣。《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模块式考核分识图、作图考核与元器件识别、故障维修考核。通过模块考核,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了什么,就能做什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

三、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在组织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利用可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大大拓宽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开拓了视野。

当然,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还有很多的教学工作要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本人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已,努力工作,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已的教学教研水平,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电子整机教学工作总结

电子整机装配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简阳机电工程学校电子整机装配工艺与技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本人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按时出勤、上课、组织学生晨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听课、及时反思,使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于所教班级14春幼护班、14春计算机一班、14春计算机二班期末成绩的总结:、14春计算机1班共计42人,参考41人。优生率59.5%,合格率90.5%。

14春计算机2班共计48人,参考46人。优生率77.1%,合格率93.8%。

对两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情况分析来看,两班的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优生率计算机2班达到了75%以上,相对来看,计算机1班情况较弱,对于计算机1班的情况我认为:主要是有几个后差生,我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上对其有所松懈,对于几名后差生,在新学期的教学上,应该采取独特的教育方式,一对一严格补习。以上为我任教的两班的期末情况分析。

二、其次,我分析了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中职学生普遍底子差,基础薄,所以针对这个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三、再次,我做到认真备课。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的体会是:上好一堂课很难,但是要备好一堂课更难。在备课之前,必须对所有内容进行熟悉,参考大量相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确定重难点,同时,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教法,备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更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授课做出反思,总结其中不足。并按照单元内容整理重点短语,归纳分发给学生,以便记忆。多鼓励,少批评。为了使学生更爱开口,在练习中,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加交际的信心。

授课之后,做到精讲精练。在每单元结束时,会针对该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精简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习题或是从调研题选择,抑或是从其它套题或网络上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复印后供学生演练。

四、认真批改作业。坚持布置适量的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形式多样化。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在作业中得以直接体现出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作业,课上利用时间统一详细讲评每个错误;对于学生不该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及时纠正。

以上就是本人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其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下个学年提高自我,共同提高所教年级的电子技术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一如既往,多学习,勤反思,多向前辈学习,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2014年7月1日

第三篇:典型电子整机与电子产品营销教学大纲

《典型电子整机与电子产品营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书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并参照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结合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编写而成。

本书包括典型电子整机产品的营销策划和典型电子整机产品的销售两部分。上篇以市场营销学知识为主线,以液晶电视机和多功能一体机为典型,依次对电子整机的定位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分销渠道策划和促销策划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下篇以微波炉、洗衣机、液晶电视等八种常见电子产品为样本,分别介绍了产品的买点、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护常识以及不同的销售技巧,使学生在掌握常见电子产品性能的同时,学习基本的销售方法与技巧。本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特色和课程综合化的教育理念,按照“模块—项目—任务”的结构组织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工作过程与工作环境,内容深浅适度,符合中职生心理特点。

本书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电子电器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用书。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掌握营销环境的概念

2、认识营销环境和企业营销行为的关系

3、掌握间接营销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对营销行为的影响

4、掌握直接营销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对营销行为的影响

5、了解营销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6、能对特定企业环境进行SWOT分析

7、能把握分析环境的基本方法

8、能准确判断竞争对手,并制定营销竞争战略

9、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

三、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典型电子整机产品的营销策划(50学时)

项目一

电子整机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

(10学时)项目二

电子整机产品的产品策划

(10学时)

项目三

电子整机产品的价格策划

(10学时)

项目四

电子整机产品的分销渠道策划

(10学时)项目五

电子整机产品的促销策划

(10学时)

(二)、典型电子整机产品的销售(94学时)

项目一

小家电产品的销售(16学时)

1、先理解小家电产品的基本构成

调幅收音机电路的原理

调频收音机电路的原理

2、理解原理之后对小家电产品的销售进行策划,以及把策划方案付诸实施。

项目二

声像家电产品的销售(20学时)

1、理解声像家电产品的构成

影碟机、宽屏电视机、数码相机、数码高清电视机、DV高清摄像机、家庭影院等一些最新声像产品的机构及原理。

2、对这些产品的销售进行策划,并把方案付诸实施。项目三

空调制冷产品的销售(25学时)

1、理解空调器的结构原理。

2、调研空调的销售市场,对其进行销售策划并把策划方案付诸实施

项目四

办公电子设备的销售(33学时)

1、掌握办公电子设备的构成及其优越性。

2、对办公电子设备进行销售策划并把策划方案付诸实施。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合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考核与评价

1.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注重学生爱护工具、节省原材料、节约能源、规范与安全操作和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评价。

2.体现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倡导采用表现性的评价方式。

3.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可做进一步的细化,考核与评价的标准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第四篇:电子整机维修实习音响设备实训大纲

《电子整机维修实习--音响设备》实训大纲

一、实训性质、目的和任务

音响设备维修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一门专业技能训练课。通过典型家用音响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及维修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音响设备的结构、检测程序、调测和维修方法,能排除常见故障。

二、实训的基本要求

1.在掌握收音机、录音机及收音机的典型整体结构、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能看懂一般收录机的原理图和装配图。能初步看懂多波段立体声收录机的原理图。

2.能正确检测音响设备常用和专用元器件的性能,掌握其代换原则及方法。掌握常用音响集成电路的使用和在路测量方法。

3.能正确组装中波收音机和单声道盒式录音机,掌握其各单元电路和整机的调测方法。

4.掌握排除音响设备常见故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能根据收音机、单声道盒式录音机的故障现象或测试果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故障部位,并能规范操作、排除故障。了解一般组合音响的使用、调测和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5.通过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化操作的习惯、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实训内容和要求

实训1:收音机的安装与调测

实训内容:

1.中波收音机的组装。

2.调整和级晶体管的工作点、中频频率、频率范围及统调。

3.测量最大输出功率及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4.检查和排除组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

实训要求:

1.正确安装,操作规范,符合工艺要求。

2.掌握粗调和使用仪器调整两种方法。

3.掌握使用信号源、示波器及毫伏表的测量方法。

4.会判断和级或整机工作是否正常,能查出故障原因,予以排除。

实训2:收音机的维修技术

实训内容:

1.排除调幅收音机的觉常见故障

2.调频及调频立体收音机鉴频器和立体声解码器的调整

实训要求:

1.能看懂原理图和装配图,熟悉各级元器件的分布及信号流程。

2.能识别收音机各种常用元器件,掌握其质量标准及测量方法。

3.掌握收音机的安装顺序及焊接技术。

4.掌握收音机的调试原理及方法。

实训3:盒式录音机芯实验

实训内容:

1.机芯各功能振作试验。

2.电机的主要性能检测。

3.新型机芯一些特殊功能的使用。

4.录音机芯性能的简易测试。

实训要求:

1.掌握机芯的构造,能叙述各机构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机的构造、机械稳速及电子稳速的工作原理。

3.了解轻触机芯、双速机芯、自动选曲机芯及自动翻转机芯的工作原理。实训4:单声道录音机的安装与调测

实训内容:

1.录音机各部分电路的组装。

2.录音机各项性能要求的调整。

3.录音机整机实验。

4.收录机整机实验。

实训要求:

1.能看懂原理图和装配图,熟悉各元器件的分布、放音录音信号流程及偏磁和抹音方式。

2.掌握录音机专用零件(磁头、磁带、话筒及接插件和开关)的种类、性能及质量标准,并学会检测方法。

3.掌握录音机的安装顺序及焊接技术要求。

4.掌握放音、录音频率补偿方法

实训5:收录机的维修技术

实训内容:

1.收录机原理图与印刷板图对照技能训练。

2.收录机的拆卸与组装。

3.判断收录机故障部位。

4.排除收录机的常见故障。

实训要求:

1.能较熟练地在板图上找到与原理图对应的电路及元器件。

2.会分析成品收录机的组装特点,会进行拆卸与组装。

3.会根据故障现象利用各种功能开关操作判断故障的大体部位。

4.会维修一些低档单声道貌岸然或立体收录机,能排除一些常见故障。其中包括:付印全无声、收音正常但不能录音、放音正常但不能收音

实训6:组合音响的使用与维护

实训内容:

1.模拟电唱机的使用。

2.激光唱机的使用。

3.卡拉OK机和环绕立体声机的使用。

4.组合音响中几种特殊功能的使用。

实训要求:

1.掌握模拟电唱机的使用方法。

2.了解激光唱机的使用方法。

3.了解卡拉OK机和环绕立体声机的使用方法。

4.了解音调控制、频率均衡器、显示系统、数字调谐及遥控器的使用方法。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由于实训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实训技能,因此评分项目中实训操作情况(包含实训动手能力、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所占的比重较大。在实训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给出比较准确的评分。具体实施如下:

(1)对实训目的明确,实训原理清楚。能迅速分析、判断和处理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独立完成 操作,实训误差较小,能严格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评优。评分为A

(2)实训目的明确,实训原理清楚。能顺利完成操作,能较好的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评良。评分B。

(3)实训目的和实训原理清楚。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教师提示后能完成操作,基本上能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评及格。评分为C。

(4)实训目的和实训原理不清楚。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教师提示后仍不能完成者,不能较好的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评差。评分为D。

每次实训的预习情况、操作情况和实训报告得分之和为每次实训得分。该门课程各次实训的平均分为该课程的总评成绩。

第五篇: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1章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及内容

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什么是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控制原理的发展史和主要内容

技能:通过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发展进程了解本课程主要的任务 教学重点: 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任务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进度: 本内容为4学时,其中1.1、1.2、1.3节2学时,1.4、1.5、1.6节2学时。参考资料:《现代控制工程》 绪方胜彦著,科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及内容

一提到自动化很多人就会问自动化是什么?所谓自动化就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的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自能活动。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放大人的功能和创新的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古代,很多的能工巧匠就发明了许多原始的自动装置,以满足生产、生活和作战的需要。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以下几种:

(1)指南车

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具有能自动离合齿轮系装置的车辆。指南车是一种马拉的双轮独辕车,车箱上立一个伸臂的木人。《宋史·舆服志》中对指南车的构造和各齿轮大小和齿轮数都有详细的记载。

(2)铜壶滴漏

即漏壶,中国古代的自动计时装置,又称刻漏或漏刻。漏壶的最早记载见于《周记》。这种计时装置最初只有两个壶,由壶上滴水到下面的受水壶,液面使浮箭升起以示刻度(时间)。

(3)饮酒速度的自动调节 宋朝仇士良著的《岭外代答》(公元1178)蹭记载中国南方和西南方部落村民的一种习俗,就是常用长0.6米以上的饮酒管饮酒。在这种竹制饮酒管中有一条银制小鱼,作为可动的开关(即浮子式阀门)。这种阀门可用来保持均匀的饮酒速度。

(4)记里鼓车

中国古代有能自报行车里程的车制,是东汉以后出现的,由汉代改装而成,车中装设具有减速作用的传动齿轮和凸轮、杠杆等机构。车行一里,车上木人受凸轮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一次,以表示车的里程。

(5)漏水转浑天仪 公元2世纪,中国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创制的一种天文表演仪器。它是一种用漏水推动的水运浑象,和现在的天球仪相似,可以用来实现天体运行的自动仿真。

(6)候风地动仪

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的一种观察地震的自动检测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检测地震信号的大小和方向。

(7)水运仪象台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苏颂、韩公廉等人制成的水力天文装置。它既能演示或能观测天象,又能计时及报时。

中国古代人民在原始的自动装置的创造和发明上作出了辉煌的成就,也为后来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动化的发展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发展。

公元一世纪古埃及和希腊的发明家页创造了教堂庙门自动开启、铜祭司自动洒圣水、投币式圣水箱等自动装置。17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多种自动装置,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法国物理学家B.帕斯卡在公元1642年发明的加法器;荷兰机械师C.惠更斯于公元1657年发明的钟表;英国机械师E.李在公元1745年发明带有风向控制的风磨;俄国机械师H.波尔祖诺夫于公元1765年发明了蒸气锅炉水位保持恒定用的浮子式阀门水位调节器。

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自动化技术形成,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调节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公元1968年法国工程师J.法尔科发明反馈调节器;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PID调节器。这是一种模拟式调节器,现在还在许多工厂中采用。

随着自动化装置的广泛应用,就暴露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许多人就对自动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质疑。自动调节器和控制对象组成自动调节系统。有许多科学家对自动调节系统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公元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J.麦克斯韦尔用微分方程描述并总结了调节器的理论。公元1876年俄国机械学家H.A.维什捏格拉茨基进一步总结了调节其理论,归结为只要研究描述自动调节系统的线性其次微分方程的通解。公元1877年英国数学家E.劳思、1895年德国数学家A.胡尔维茨提出代数稳定判据,沿用到现在。公元1892年俄国数学家A.李雅普诺夫提出稳定性的严格数学定义并发表了专著。他的稳定性理论至今还是研究分析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20世纪40~50年代局部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防空火力控制系统和飞机自动导航系统等军事技术问题,各国科学家设计出各种精密的制动调节装置开创可防空火力系统和控制这一新的科学领域。

与此同时,在工业上已广泛应用PID调节器,并用电子模拟计算机来设计自动控制系统。20世纪50年代研制出了电动单元组合仪表,这些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并使得构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更简便、更工程化了,我国也能生产系列化得国产气动单元组合仪表QDZ型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DDZ型,在国内使用很广。

1943~1946年,美国电气工程师J.埃克托和物理学家J.莫奇利为美国陆军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基于电子管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和自动计数器。195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小组研制成世界上第二台存储程序式电子数字计算机——离散变量电子自动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为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程序控制和逻辑控制以及应用数字计算机直接控制生产过程奠定了基础。我国也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研制大型电子数字计算机,并研制出了“银河Ⅲ”电子数字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末起至今进入综合自动化时期。复杂工业、复杂工业过程和航天技术的自动控制问题,都是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单经典的控制理论的直接应用遇到了困难。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对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出现电子数字计算机控制化的化工厂,20世纪60年代末在制造工业中出现了许多自动生产线,工业生产开始由局部自动化想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专用机床组成的无人工厂,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用柔性制造系统组成的无人工厂。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英等国的科学家们注意到人工智能的所有技术和机器人结合起来,研制出只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会在工业生产、核电站设备检查及维修、海洋调查、水下石油开采、宇宙探测等方面大显身手。

从古到今,自动化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自动化是新的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

自控原理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需要一定的工程背景,利用数学知识较多。它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方块图等效变换。针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利用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专业课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一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1)什么是自动控制

无人直接参与

利用外加设备或装置(控制器)

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被控量)自动按预定的规律运行

(2)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工业、农业、导航、核动力

生物、医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它许多社会生活领域

2、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1)经典控制理论(以反馈理论为基础)(军事)以传递函数为基础

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2)现代控制理论

(宇航)以状态空间描述为基础

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 数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3)智能控制理论(发展方向)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

3、反馈控制理论(闭环控制理论)

(1)自动控制系统

被控对象、控制器按一定的方式连接所组成的系统

最基本的连接方式是反馈方式,按该方式连接的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原理

控制器对被控对象施加的控制作用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例1

人取物

反馈控制原理就是偏差控制原理

通常,我们把取出输出量送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相比较产生偏差的过程,称为反馈。

在工程实践中,为实现反馈控制,必须配有以下设备:

测量元件、比较元件、执行元件

统称为控制装置

4、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外作用 有用输入:决定系统被控量的变化规律

扰动:破坏有用输入对系统的控制。如:电源电压的波动、飞行中的气流、航海中的波浪等

(2)给定元件

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参据量)如书的位置

(3)校正元件(补偿元件)

结构和参数便于调整的元部件,以串联或反馈方式连接在系统中

1、开环控制方式

不存在输出到输入的反馈,输出量不参与控制(1)按给定值进行控制

(2)按干扰进行控制(即前馈控制,对干扰进行补偿)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分类以及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一、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最基本要求)稳定性:系统在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 1、稳定

2、不稳定

稳定性:

(1)对恒值系统,要求当系统受到扰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能够回到原来的期望值。

(2)对随动系统,被控制量始终跟踪参据量的变化。

稳定性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不稳定的系统不能实现预定任务。线性系统稳定性,通常由

系统的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2 快速性

动态性能 调节时间、上升时间

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稳定高射炮射角随动系统,虽然炮身最终能跟踪目标,但如果目标变动迅速,而炮身行动迟缓,仍然抓不住目标。准确性

稳态误差 有差系统 无差系统

在参考输入信号作用下,当系统达到稳态后,其稳态输出与参考输入所要求的期望输出之差叫做给定稳态误差。显然,这种误差越小,表示系统的输出跟随参考输入的精度越高。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教学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及其作用

2.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建立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教学重点: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进度:本内容为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预备知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及作用

在研究控制系统的性能时, 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就是建立起能以足够的精 度反映系统工作实质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各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在 静态条件下(即变量的各阶导数为零), 描述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 ,称为静态模型;在动态过程中,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微分方程描述 , 称为动态模型。由于微分方程中各变量的导数反映了它们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 例如在运动过中 , 一阶导数表示速度 , 二 阶导数表示加速度等 , 因此 , 微分方程完全可以描绘系统的动态特 性。本章主要研究控 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简称数学模型。

二、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

数学模型的建立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分析法和实践法。

分析法是利用控制系统或其 组成元器件所依据的物理或化学规律,来建立数学模型并经实验验证。

实验法是通过对实际控制系统或元器件作用一定形式的输入信号,用求取控制系统或元器件的输出响应的方法来建立数学模型。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 , 建立合理的系 统数学模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控制系统能否实现给定的任务。

三、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种类

时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和状态方程。复数域中常用的有传递函数、结构图。

频域中有频率特性 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建立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线性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用微分方程式来描述的, 用解析法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 :(1)根据系统或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 确定系统和各元器件的输入 / 输出 量;(2)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依照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或化学定律,按技术

要求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并考虑相邻元器件的彼此影响,列出微分方程式或微分方程组;(3)消去中间变量,求得描述输入量与输出量关系的微分方程式;(4)标准化, 即将与输入变量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右侧 , 将与输出变量有关的各项

放在等号左侧, 并按降幂顺序排列。

一般情况下, 设描述线性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式如下 :

式中 , c(t)为系统或元器件的输出量;r(t)为系统或元器件的输入量;系 数 a 0 , a 1 , „ , a n 及b 0 , b 1 , „ , b n 与系统或元器件的结构及参数有关。一般的物理可实现系统,总有 n ≥ m , 上式又 称为 n 阶微分方程式。

例题:已知无源网络如图所示 , 试写出它的数学模型。

解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写出

式中 , i 为设置的中间变量, 是流经电阻R和电容C的电流

消去上式中的中间变量i整理的

当电阻R和电容C均为常数时 ,RC无源网络的数学模型为一个一阶 常系数微分方程 ,令RC = T , 则式可写成

式中, T称为RC网络的时间常数。

第三节 项目二:求取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线性系统 ———— 满足叠加原理

非线性系统

设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

例:枢控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输入量ur 输出量ω(n)建立数学模型: 由局部(元件)→ 系统

传递函数结构图的组成:信号线(变量),函数方框图,综合点,分支点

传递函数结构图:子方框图

系统结构图既保留子系统的原貌,又反映系统的结构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结构图的变换和简化:(按代数运算规则,原则:保持变换前后输入输出关系不变)

4,节点移动 例:求传递函数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 建立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结构图的组成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 是将系统中所有的元、部件都用方框表 示 , 在方框中表明其传递函数, 按照信号传递方向把各传递函数方框依次连接起来组成的一种图形。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不仅能够清楚地反映系统的组成及信号的传递过程, 而且能够表示出系统信号 传递过程中的数学关系。因此 ,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一般包含 4 种基本单元, 如图所示。

(1)信号线 : 带有箭头的直线 , 见图(a)。箭头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 直线上标记信号 的时间 函数或像函数 , 如 r(t)或 R(s)。

(2)引出点:又称测量点,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见图(b)。从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在数值和性质方面完全相同。

(3)比较点:又称综合点,对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加减运算,见图(c)。“ + ” 号表示相加, “” 号 表示 负 反馈 , 这是一个负 反馈的闭环控 制 系 统。由结构图(a)可 以写出

C(s)= G(s)E(s)(8)E(s)= R(s)-B(s)(9)B(s)= H(s)C(s)(10)

整 理式(8)、式(9)、式(10)得到

则等效传递函数为:

(11)

式 11)表示 的是两个方框反馈连接的等效传递函数 , 如图(b)所示。式表示 的也就是负 反馈闭环控 制 系 统的传递函数。当 反馈传递函数 H(s)= 1, 即单 位反馈时 , 称这样的负 反馈闭环控 制 系 统为单 位反馈控

制 系 统。单 位反馈控 制 系 统的传递函数为

同 理 , 可 以推导 出 正 反馈闭环控 制 系 统的传递函数为

由动态结构图求取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

在 系 统结构图 简化过 程中 , 为了便 于进行方框的运算 , 往往需要移动综合点和分离点的置 , 或者移动 比较符 号“” 不能过 综合点和分离点。

(1)信号 综合点的 移动。信号 综合点的移动原 则是 : 保 证原 信号 不变 , 在 信号 综 合点移后 保 证 信 号 相 加的 代 数 和 不 变。综 合点 的 移 动 等 效 变 换 如 图所 示。其 中 , 图(a)所示 为综合点前 移等效变换 , 图(b)所示 为综合点后 移等效变换。

(2)信号 分离点的 移动。信号 分离点的移动原 则是 : 保 证原 各点信号 不 变 , 在 信 号 分 离点移动后 保 证该分支信号 不变。分离点的移动等效变换如图所示。其 中 , 图(a)所示 为分离点前 移等效变换 , 图(b)所示 为分离点后 移等效变换。

(3)信号 综合点的互换。在 结构图 简化过 程中 , 根据加法交换律 , 两个 或两个以上相 邻的信号 综合点位置 可 以互换 , 互换前 后 的结果 不变。

(4)信号 分离点的互换。在 结构图 简化过 程中 ,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 邻的信号 分离点位 置互换 , 完 全不会改变信号 的性质。

必须指出 , 在 结构图 简化过 程中 , 相邻的信号 综合点和分离点的位置 不能互换。

【 例】 某系 统结构图 如图所示。要 求简 化结构 图 , 并 计 算系 统的传 递函 数G(s)= C(s)/ R(s)。

解 由系 统结构图 3-14 看出 , 结构图 中包 含 5 个环节 : G 1、G 2、G 3、G 4、H , 简化结构图 的步 骤如下 :

系统结构图

(1)信号 综合点 A 后 移 , 见图(a);(2)方框 G 1 与 G 2、G 2 与 H 串联等效 , 且信号 综合点互换位置 , 见图(b);(3)方框 G 4 与 G 1 G 2 并 联等效 , 为方便 起见记为 W 1 , 则

W 1 = G 1 G 2 + G 4 方框 G 3 与 G 2 H 反馈等效 , 记为 W 2 , 则

(4)方框 W 1 与 W 2 串联等效 , 见图(d);简化的结果 为

下载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教学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整机原理-彩色电视机教学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教学工作总结

    xx中学电教工作总结本学期电教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下,电教设备的使用率高于往年,各学科资料软件运用较多,教师利用电教设备获奖较多,使学校的电教设备得到......

    电子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心得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2011年下期的电子技术与基础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子闹钟

    电子钟设计 1任务要求 1.1显示位置:屏幕中央. 1.2日期显示格式"时:分:秒. 1.312/24时制可调. 1.4在显示屏上显示提示语“CURRENT TIME IS:”和当前时间. 2工作原理 1时......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子密码锁)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系统总体控制方案的设计方法、8086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方法、控制算法的设计及硬件设计方法。复习并学习用软件编程......

    《微计原理》电子教案

    《微计原理》电子教案 一、 课程考试试题样卷题型及值分配 本课程考试试题主要参考书目为孙德文《微型计算机技术》。试题样卷题型及其分值分配见下表1: 表1:试题样卷题型及其......

    2013年中国电子整机装联设备发展不利因素分析[★]

    2013年中国电子整机装联设备发展不利因素分析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与装备制造同业的高速发展相比,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发展脚步就慢许多。由于我国的整个装备制造教育培......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子时钟)5篇

    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电子数字钟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计时精度很高的石英晶振(也可采用卫星传递的时钟标准信号),采用相应进制的计数器,转化为二进制数,经过译码和显示电路......

    电子教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

    电子教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 第1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80C51汇编,语言语句结构的基本格式伪指令的功能和应用汇编的概念 程序设计的步骤和基本方法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