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广德在全国煤炭工业统计年报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适应发展要求 确保数据质量
为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进一步做好统计服务
-----在全国煤炭工业统计年报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王广德
(2011年4月26日)
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在南京召开2010年统计年报汇审会议,核实各单位统计数据,交流研究煤炭统计工作,这是全行业一年一度的大事。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向到会的各单位有关领导和统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今年4月16日-17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四次理事会议和第七次全国煤炭科学技术大会。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以及有关部委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煤炭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对全国550万煤炭行业干部职工的关心和关爱,这次大会对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工业科学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需要进一步做好统计服务,提供有力的统计支撑。我们这次召开的统计年报会议对于把握煤炭工业发展形势,明确煤炭工业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我就煤炭工业目前形势和与任务以及行业统计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当前煤炭工业的形势和任务
(一)总体把握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
2010年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为77.2%和 70.3%。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但不均衡。成煤时代长,成煤期多,开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中国煤炭资源赋存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垂深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总量为5.5679万亿吨,绝大多数探明资源/储量集中于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万亿吨,占国内化石能源储量的94%。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煤炭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煤炭工业从落后的手工开采方式,到建设机械化、现代化的煤矿,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煤炭工业史上发展最快的5年。这5年,国家煤炭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市场化进程加快,行业发展环境改善,企业效益稳步提高;煤炭投资规模扩大,煤炭产能快速增长;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一大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取得成效;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企业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矿区环境面貌改善,职工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和谐矿区建设日新月异;总之,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1、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中国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23.49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
32.4亿吨,增加了8.91亿吨,年均增长1.78亿吨。5年累计煤炭产量160.45亿吨。中国煤炭年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46.9%,原煤年产量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0年中国重点产煤省区的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贵州、山东、安徽、河北、新疆等9省(区)年煤炭生产量达到1亿t以上,云南、黑龙江年煤炭生产量达到9000万吨以上,合计产量28.8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8.8%。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成就。2010年新开工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矿井规模2830万吨/年,15个大型煤矿项目竣工投产,增加煤炭产能5880万吨/年,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8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7.5%。最突出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4.33 亿吨,居全国首位。2011年该市产煤将达到5亿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市和宁夏自治区宁东开发区组成的能源“金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煤炭发展最快的地区。
铁路煤炭运力大幅度提高,2010年运送煤炭20亿吨,比2005年提高87%。大秦铁路总长1089公里,2010年煤炭运输量突破4亿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运行。神黄铁路总长815公里,2010年煤炭运输量达到1.6亿吨。
2、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步
“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累计关闭小煤矿9234处,淘汰落后产能近5亿t。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中,2010年煤炭产业集中度比上年度提高了三个百分点。
基本建立了以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型现代化矿井为主体,以中小骨干矿为补充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上下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机制。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山西焦煤、山西同煤和陕西煤化5家亿吨级、10家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4%。全国3000万吨及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计20家,原煤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近50%。
3、煤炭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机制,一大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取得重大进展,行业科技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大型矿井建设钻井法、冻结法和注浆法凿井技术与配套装备取得突破;大型矿井综合机械化、自动化采煤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制开发取得新进展,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取得成功,年产1000万吨工作面成套装备井下工业化试验顺利;煤矿瓦斯、水灾、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装备研发取得新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介、跳汰等选煤设备已基本满足年生产能力400万吨大型选煤厂的需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和煤制烯烃技术取得突破,煤矿矸石充填开采、井下地热和矿井水循环利用等矿区环境治理技术取得进展。煤矿装备质量和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对煤炭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9.9%。
目前,全国共建成359处安全高效煤矿,合计煤炭产量10.17亿t,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井工矿平均生产规模259.4万吨,综合单产14.8万/吨(个•月),原煤工效15.0吨/工。
4、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
“十一五”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490亿元人民币,是“十五”煤炭采选业投资总额的5倍多,是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全国有16个行业投资开办煤矿。
“十一五”期间,全国已取得采矿权的煤矿14423处,总产能超过36亿t。
5、煤炭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突破
煤炭行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大同塔山煤矿等11个矿区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矿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2010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50%左右,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煤矸石电厂装机容量增加2600万千瓦,煤层气(瓦斯)抽采产业化发展,抽采量达到88亿m3,利用矿井水约38亿m3。
6、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150亿元,地方政府投资4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535亿元,均用于煤矿安全改造。在确保煤炭产量稳步提升的同时煤矿事故起数由2005年的3306起减少到2010年的1403起,下降57.6%;事故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5938人减少到2010年的2433人,下降5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2.811下降到2010年的0.749,下降73%。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成效显著,到2010年底全国保留小煤矿总数为9334处,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5.533下降到2010年的1.417;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与2005 年相比瓦斯事故起数由414起减少到145起,死亡人数由2171人减少到623人,煤矿整体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煤矿安全形势的好转给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7、和谐矿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安排就业510多万人,为2000多万职工家属提供了生活保障。大型煤炭企业积极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加大矿区环境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投入,一大批煤矿工人喜迁新居,矿区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5年的1.94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4.2万元。
8、煤炭工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对外开放领域拓宽,开放水平提高,一批大型煤炭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煤炭企业在国外投资办矿和煤矿设备出口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08年中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09年净进口煤炭1亿吨。2010年中国进口煤炭1.65亿吨,出口煤炭1903万吨,净进口1.46亿吨,其中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越南、蒙古和俄罗斯分别进口5503万吨、3696万吨、1805万吨、1660万吨和1159万吨。
(二)今年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煤炭产销量增加,市场需求旺盛,进口减少,出口略有增加,库存缓慢下降,价格基本稳定。全国煤炭市场继续保持供需基本平衡,受多重因素影响,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供应紧张与宽松现象同时存在。
1、主要指标
煤炭产量大幅提高。据快报,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完成7.92亿吨,同比增加6059万吨,增长8.3%。
煤炭销量稳步提升价格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煤炭销量完成7.6亿吨,同比增加4854万吨,增长6.8%。
煤炭运量继续增加。一季度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55319万吨,同比增加6210万吨,增长12.6%,全国主要煤炭中转港口发运煤炭15627万吨。
煤炭进口下降,出口略有增加。1-3月份全国出口煤炭578万吨,同比增长1.3%,3月份当月出口259万吨,同比增长14.5%;1-2月份进口煤炭2332万吨,同比下降18.8%,2月份当月进口676万吨,同比大幅下降47.6%。
煤炭库存减少。截止3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2.08亿吨,比年初下降了4.3%。其中,煤炭企业库存4820万吨,比年初减少280万吨,下降5.5%。
煤炭企业收入与利润平稳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2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517.59亿元,同比增长31.13%。应交增值税290.35亿元,同比增长16.59%。
协会初步统计,1-2月64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实现利润252.41亿元,增长17.86%。应交税金总额271.73亿元,同比增长16.7%。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1-2月份完成全国煤炭采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52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1.1个百分点。
2、当前煤炭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是煤炭企业货款回收压力加大,承兑汇票增加。随着国家控制流动性措施的实施,各大钢厂、焦化厂、发电厂、水泥厂等贷款难度加大,企业的运营资金周转困难,现金流出现了问题,支付煤款增加了承兑汇票的数量;二是国家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为了保持物价稳定和控制通胀,国家加强对电煤稳定供应和价格的调控,并将组织对重点省份开展煤炭价格专项检查;三是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降低煤电比重。从一季度的数据看,水力发电量同比增长30.9%,核电同比增长19.4%,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50%以上,而火力发电量仅增长11.7%,增幅明显低于其它发电形式。四是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将给煤炭调运带来变化。
3、下一步煤炭市场变化趋势
我们分析,下一步煤炭市场变化趋势主要是:
煤炭供应稳步增长。近几年煤炭投入高速增长,现有产能规模大,且集中释放。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底,全国合法矿井规模超过36亿吨,在建规模12.3亿吨。2010年,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70亿元,增长23.3%。“十一五”时期的煤炭投入高于建国以来到“十五”期间投入总和。山西、内蒙古等主要产煤省区的煤矿整合使产能规模继续扩大。同时,煤炭转运能力增加,随着包西、太中银等多条铁路运输通道的投产及京沪高铁的开通,将使煤炭产能得以释放。
煤炭需求增长趋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国内煤炭需求还将保持适度增长。但考虑到我国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力度,煤炭需求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方面,随着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煤炭需求增幅将有所趋缓。另一方面,从各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看,各地经济指标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且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如果满足各地发展需要,煤炭还将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煤炭进口将维持高位。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世界煤炭需求快速恢复性增长,2010年,美国、澳大利亚、印尼等世界煤炭主要产煤国的煤炭产量都出现增长,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煤炭进口增加,国际煤炭价格一路升高。2011年以来国际煤价继续高涨,日前日本与澳大利亚最终敲定的2011-2012财年的煤炭进出口长协价格达到129.8美元/吨,同比大幅提高32.5%,高于国际现货价格,并创出历史新高,在国内煤价相对稳定、国际国内价差拉大的情况下,现货煤炭进口将有所减少,但是预测全年煤炭进口量将继续保持高位。
从近期市场运行情况看,仍存在着一些影响市场平稳运行的因素。总体来看,展望全年,煤炭市场供需将维持供需基本平衡、总量略显宽松、结构性过剩与区域阶段性偏紧并存的态势。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部分区域可能呈现阶段性的偏紧。
(三)正确认识中国煤炭工业今后时期的发展要求
1、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今后五年,我国明确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通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将从8.3%提高到11.4%,提高3.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将下降,增幅将回落,但煤炭总量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煤炭在中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很难改变。
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在全国GDP增长7%的条件下,预计到2015年中国煤炭生产量将达到38亿吨以上,年煤炭净进口量2亿吨左右,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
2、“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煤炭工业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高度关注和支持煤炭工业发展,确立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能源发展方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制定了《“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为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望未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非化石能源和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等已成为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煤炭工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资源约束强化、环境压力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繁重、安全生产难度增加等挑战。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煤炭工业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十二五”时期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规模化、现代化,走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发展道路;把增强科技进步和组织创新能 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真正摆在煤炭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3、中国煤炭工业总体开发布局将大规模地由中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统筹规划全国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的指导思想,从今年起,煤炭开发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西部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主要运煤大通道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为西部大规模开发布局创造了条件。一大批现代化矿井(露天)将重点在西部地区动工,将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东、云贵煤炭基地建设,启动新疆煤炭基地建设,依托以上煤炭基地建设若干个大型煤电基地。
4、“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工业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努力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实现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抓住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减少煤矿和工作面个数,提高单井产量,合理集中生产,努力实现煤炭行业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二是实现由粗放的煤炭开采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安全高效开采转变。加大煤炭行业重大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性技术研究,推动煤矿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大型化、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大型煤矿形成安全高效集约化发展模式,中小煤矿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煤炭企业管理由经验决策转向信息化、系统化、科学化决策上来,推动煤炭生产向安全高效、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是煤矿安全实现由控制伤亡事故向职业安全健康转变。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把煤炭工业发展建立在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全行业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明显好转并向根本好转迈进。
四是实现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转变。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与消费布局特点,以资源开发为龙头,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煤炭价值空间,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推进煤炭深加工转化,促进煤炭产业升级。
五是实现由资源环境制约向生态环境友好型转变。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研发,推进煤矿绿色开采,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机制、以最少的资源和环境消耗,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2011年煤炭工业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的五年是煤炭行业所经历的极不平凡的五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煤炭经济伴随着国民经济大起大落,煤炭市场时好时坏,紧随而来的节能减排又给正处于恢复期的煤炭行业带来了更大压力。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行业统计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迫切需要翔实、可靠地数据做为行业决策的依据。煤炭行业广大统计人员在各级相关管理部门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2010年行业统计工作再次受到国家统计局的年度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行业各级领导和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2010年以来行业统计完成的重点工作
2010年以来行业统计完成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完成了《煤炭工业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办法》的修订工作。为适应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煤炭工业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和统计数据质量,从2009年6月起,我们组织行业内各方面专家、学者,在1989年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制订的《煤炭工业计划与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修订本)》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从煤炭工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运销和基本建设、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勘察设计、地质勘探各方面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对煤炭工业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办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修订。目前,《煤炭工业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办法》作为煤炭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之一,国家统计局已批准执行,目前正在抓紧最后的编辑校印,很快将下发到全行业实行。这次修订工作,由于相隔二十年,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反复修改反复研究,到最后达成一致,全体执笔研究、编辑、审核人员付出了辛勤努力,受到协会领导的充分肯定。显政部长称赞说,编写组为行业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编写组的同志再次表示深切的感谢!
二是初步开发建立煤炭行业数据采集系统。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快,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更加准确、快捷的掌握行业信息。而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汇总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煤炭行业数据采集系统作为“十一五”期间统计处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等部委的关怀下,在广大行业统计人员的支持下,在协会统计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已初步建成投入使用。通过培训,绝大多数统计人员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能够通过系统上报数据。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实现统计信息化,提高统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极大地解决和发展统计生产力,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对统计数据的干扰,切实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减轻统计人员的负担,有着重要意义。
(二)关注国家统计改革,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切实为行业发展做好统计保障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1年的春天被称为中国统计的变革之春,有着不同往常的意义。到会的代表们都已经注意到,在这个不同往常的春天里,国家统计局接连推出了一系列统计制度方法的调整改革,力度不小。最主要的有六项。其中三项与价格统计有关。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二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简称PPI),三是房价统计改革。其他三项调整分别涉及工业、投资和贸经统计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起点标准,由过去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统计起点标准从以往项目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总的来说,这些改革措施都是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制度方法的规范性,中国统计正朝着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向努力。
国家统计局即将推出的几项新举措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建立主要统计指标环比制度。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等。二是准备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三是推进工业增加值科学核算。为积极稳妥推进GDP核算制度改革,今年上半年将在全国进行以工业企业为重点的“三上企业”的核查,以便为科学核算工业增加值,进而为推进GDP核算制度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统计改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进一步推进统计工作规范统一、公开透明,要着力推进行业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建设行业数据采集软件系统、统计直报系统,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努力开创统计科学发展新局面。下面我就行业统计发展提几点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新的《煤炭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2010年协会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修订完成了新的《煤炭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协会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结合国家统计局要求,统筹各方面需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认真研究完成了两年一次的统计报表制度修订工作,并通过了国家统计局审核,现已制发到各省局煤炭管理机构和全国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关事业单位。新的《煤炭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对一些重要的标准、方法做了必要的改革和规范调整,这些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2011年,各单位要严格按新的制度、标准和方法要求,认真组织贯彻实施。
2、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切实提高统计能力和煤炭行业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新形势下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统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感,不断提高统计践行党的宗旨、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强化推进统计改革、推动统计发展的责任感。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第一意识,始终恪守“不出假数、真实可信、准确完整”的职业操守,谨记“以求真务实为天职,视数据质量为生命”的从业要求,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3、进一步提高协会统计与行业各级统计部门的工作协调性
煤炭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虽然经过这几年的整合、重组,煤炭企业数量已经有了大幅度下降,但是统计直报队伍却不断增加,目前已达三百多人。随着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队伍还会继续扩大。而协会统计一直处于工作重、人员少的状态,仅仅依靠协会统计部门与直报人员联系很容易疏漏。尤其是由于行业统计的专业性分工,各单位综合、生产、财务、劳资、投资大都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协会报表的填报单位和报送渠道目前还存在一些盲点,导致有的单位报表报送不全,指标不全面、数据不完整。这就需要各单位重视综合统计部门的作用,强化行业各级综合统计部门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发挥企业综合统计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做好劳资、财务、投资等专业报表的填报工作,消除盲点,确保行业各类统计数据的完整性。
4、协会统计要继续努力服务政府、服务会员单位
随着企业和行业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行业数据分析在政府工作、企业决策和政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方面对煤炭市场和煤炭行业运行各项数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煤炭管理机构需要协会给予数据和情况咨询。协会统计部门和行业各级统计机构要继续努力为政府和会员单位做好统计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
5、抓紧完善数据采集系统软件,为行业统计尽快发挥作用
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是煤炭行业统计手段的一项重要改革。经过前面两期的专业培训绝大多数统计人员已经能够熟练使用该系统报送数据,但是在系统试运行阶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各单位密切配合完善。希望各单位重视,尽快实现统计数据全部网上采集和全行业数据共享。
各位代表!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做好今年的统计工作,关乎煤炭行业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让我们牢记使命,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更加坚定地信心、更加积极地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全面开创煤炭行业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二篇:曹建明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讲话摘要
曹建明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讲话摘要:2012年检察工作主要任务
2011年12月23日 07:18 2012年检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六观”和“六个有机统一”,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保障,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目标,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察工作水平,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一、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律服务。
(一)积极服务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找准检察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完善服务措施。一要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二要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三要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和环节的职务犯罪。依法查办发生在国家重点投资领域、资金密集型行业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中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犯罪。继续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认真抓好“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南水北调工程专项预防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职务犯罪。四要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合法权益。五要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的案件。
(二)积极服务和保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把关注和保障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要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征地拆迁、安全生产、扶贫开发、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的职务犯罪,继续抓好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着力推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二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涉农检察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民权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深入开展集中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专项工作,保障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三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长效机制建设,增强公开性、执行力和可持续性。健全检察长接待日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推进视频接访、联合接访、下访巡访等工作,加强民生服务热线、查询服务窗口、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和“阳光检务”信息平台等建设。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和征求意见制度,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密切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三)积极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坚强保障。一要依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二要依法保障文化事业、产业健康发展。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以及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依法查办和积极预防文化领域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执法管理中的职务犯罪。三要依法促进诚信建设。依法打击诈骗等犯罪活动,健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机制,推动检察机关与有关社会征信管理系统联网对接,促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四要依法促进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把维护公共道德作为执法办案的重要价值追求,加大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行为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妥善处理相关案件,加强诉讼监督,使执法办案过程成为惩恶扬善的过程。五要依法促进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建设。
二、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加强检察机关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犯罪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拐卖儿童妇女等犯罪。依法打击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以及“黄赌毒”等犯罪。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促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二)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对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的社会管理。一要积极参与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严格依法掌握涉罪外来人员逮捕、起诉条件,促进平等适用不批捕、不起诉。推动建立管护帮教基地,探索涉罪外来人员管护教育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流动人口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二要积极参与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刑释解教人员进出监所评估、衔接管理、安置帮教、定期回访等工作,使其尽快融入社会。加强对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防止和纠正脱漏管,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开展。积极参与违法行为教育矫治试点,推动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提升教育矫治效果。三要积极参与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试点探索对涉罪未成年人捕、诉、监(监所监督)、访一体化。重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未成年子女的关爱,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四要积极参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五要积极参与信息网络服务管理。依法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促进网络信息规范有序传播。加强检察门户网站和网评队伍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三)积极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推动社会管理主体依法服务、依法管理。一要加大预防和查处社会管理领域职务犯罪力度。二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长效机制建设。落实中办、国办转发的《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健全与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案件咨询、重大案件情况通报等制度,加快推进“网上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认真开展调查处理举报、建议移送案件、立案监督等工作,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责。三要积极推动完善社会管理制度。认真分析执法办案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风险漏洞和制度缺陷,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完善和落实检察建议反馈、跟踪回访等制度,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警示、预防、督促、规范等作用。
(四)更加注重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切实把排查、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纳入执法办案各个环节,努力从源头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要认真贯彻“两减少、两扩大”的要求。加强与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沟通,统一执法尺度,减少不必要的羁押。二要加大涉检信访工作力度。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高度重视初信初访,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建立上下级检察院共同处理重大涉检信访案件制度,完善重信重访案件公开听证、涉检信访终结等机制,探索建立涉检信访救助基金,全面推进案件评查工作。三要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落实检调对接、法律文书说理、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刑事被害人救助等制度,及时妥善化解进入检察环节的矛盾纠纷。全面推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主动做好隐患排查、风险防范和矛盾化解工作。
三、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全面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
要高度重视、主动适应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修改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抓好各项执法办案工作,着力提升监督水平和实效,推进司法公信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批捕、起诉工作。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案水平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批捕、起诉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要认真落实“两个证据规定”。二要完善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办案期限预警等机制,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批捕、起诉阶段为盲、聋、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三要建立常态化的批捕、起诉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坚持对捕后撤案、不起诉、无罪案件进行逐案剖析,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和专项检查,严格错捕、错诉的认定和责任追究。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一要切实加大办案力度。加强举报工作,强化举报线索评估、研判和管理,完善不立案线索审查、复核制度。积极推进侦查信息、执法信息共享和公共信息快速查询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快捷高效安全的侦查信息查询系统。完善侦查指挥体制,依托检察专线网加快侦查指挥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区域侦查协作机制。大力推进侦查手段现代化建设,切实转变侦查方式。二要进一步加大查办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制定重大复杂案件专案调查规程,推动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干预查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处理机制,制定渎职案件适用法律和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等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努力在解决渎职侵权犯罪发现难、立案难、查证难、处理难上取得新成效。三要进一步规范侦查活动。制定初查工作规定,规范初查程序和措施。改革案件分级管辖制度,规范上级院对下交办案件和指定异地管辖程序。推进办案工作区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办案安全责任制和预案审批、看审分离等办案安全防范制度。四要深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推进侦防一体化机制建设,综合运用宣传教育、预防咨询、预防调查、检察建议等措施,深入开展个案预防、类案预防、行业预防。组织预防职务犯罪巡讲和宣传,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传优秀短片和公益广告评选活动。推进职务犯罪预防教育进党校和行政学院工作,加强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落实预防职务犯罪报告制度,推动建立社会化预防工作格局。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诉讼监督工作。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新要求,切实在加强薄弱环节、提高监督质量、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要落实和完善强化诉讼监督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对不该立案而立案进行监督的条件、范围和程序,完善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工作机制,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规范量刑建议的范围和标准,严格执行职务犯罪案件一审判决上下两级检察院同步审查制度。改革和完善不服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诉案件办理程序,强化检察机关内部制约。建立健全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制度,探索对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的监督,完善纠防超期羁押和久押不决工作机制,落实监管场所被监管人死亡检察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赔偿法,稳步开展赔偿监督,切实维护赔偿请求人合法权益。二要大力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第二次民行检察工作会议精神,规范民行检察监督行为,推进民行检察改革,加强民行检察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民行检察工作水平。围绕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继续推动完善民行检察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措施,积极稳妥开展民事执行监督试点和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工作。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推动解决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三要不断增强诉讼监督实效。正确处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与依法监督、规范监督的关系,注重监督措施运用的适当性、有效性,注重各种监督手段的综合运用和有效衔接,注重监督意见的跟踪落实,注重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四、深入推进检察改革,增强检察工作发展活力
明年是全面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部署的重要一年。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强化工作措施,加强检查评估,狠抓任务落实,确保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全面落实已出台改革措施。特别是要严格落实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程序改革,强化内部监督制约,确保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质量。坚决按照“全面、全部、全程”的要求,落实和完善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侦查监督、公诉部门要加强对同步录音录像的审查。继续推进铁检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死刑复核法律程序改革,建立和完善死刑复核法律监督机制。
(二)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适应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修订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完善执法办案程序规则、质量标准、监督制约办法等相关业务工作制度。针对执法中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整顿,逐步形成解决突出问题、规范执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执法办案考评工作,推行检察人员执法档案制度,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执法不规范导致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推进案件管理机制改革。以检察信息化为依托,积极构建统一受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督、案后评查、综合考评的执法办案集中管理机制。要正确处理案件管理与案件办理、监督与配合、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抓紧开发案件管理软件,构建案件办理、管理、统计一体的技术平台,实现办案网上运行、网上监督、网上考评。
(四)做好新一轮检察改革调研论证和检察理论研究工作。重点围绕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措施,提高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健全检察机关组织体系,优化检察职权配置,强化自身监督制约,完善执法管理、队伍管理和保障管理机制等问题,加强对检察改革的前瞻性研究,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进程,集中力量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的修改进行研究论证,及时提出立法建议。
五、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坚持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核心,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自身监督,夯实基层基础,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一)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广泛开展忠诚履职教育、执法为民教育、公正执法教育和廉洁从检教育。要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落实,突出检察实践特色,坚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入学习贯彻第十三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精神有机结合。促进检察人员牢固树立“六观”,自觉践行“六个有机统一”,切实做到“四个必须”。要大力表彰和宣传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推动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市、县级检察院为重点,加强新任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切实提高准确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局面、严格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强化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全面落实巡视、任前双重谈话和诫勉谈话、个人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等制度。高检院将继续组织省级院检察长述职述廉和报告工作,对已巡视省级检察院反馈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回查。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认真做好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
(三)深入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一要进一步深化检察队伍管理机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司法规律和检察工作实际的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健全检察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完善新进人员考试录用办法,进一步落实检察官遴选制度,加大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检察官任职人选工作力度。规范检察机关内设机构设置。二要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启动第三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评审,完善检察业务专家管理制度。实施青年检察官育才工程,加强实践锻炼和出国(境)培训。探索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双语检察人才培训基地,加大对西藏、新疆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中青年业务骨干培训力度。三要全面启动新一轮全员轮训。重点抓好执法办案一线人员培训和基层检察人员全员轮训。推进检察教育培训改革,完善检察教育培训体系,研究制定岗位素能标准和分类培训大纲,广泛开展实务技能培训和竞赛。提高教育培训基础保障水平。完善和落实西部巡讲、流动课堂等制度,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培训支持力度。
(四)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决定,全面部署检察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发展和繁荣先进检察文化。深入践行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职业行为基本规范,健全和落实教育、宣传、自律、监督、考核并重的职业道德实施机制。大力宣传富有时代精神的检察英模和先进典型。重视机关和派出机构办公场所法治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具有检察特色的院史陈列室、图书馆(室)、“文化墙”等文化设施建设,推出一批检察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检察文化陶冶情操、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统筹整合各类检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检察文联和检察媒体的作用,增强检察文化软实力。
(五)切实加强纪律作风和自身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检察机关惩防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各项工作。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干部选拔任用、工程建设项目、科技装备采购、信息化建设经费开支的监督,推进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检务督察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警车、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以及“禁酒令”等各项禁令和纪律规定。突出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探索实行重大工作部署专项督办制度。严肃查处检察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完善重大案件剖析和通报制度,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
(六)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专项报告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基层基础工作。一是着力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全面落实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新一轮基层检察院建设规划。稳步探索和推进派出基层检察室职能规范化、机构正规化、运行标准化、队伍专业化、保障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工作水平。二是着力加快科技强检步伐。全面推进检察技术基础平台、信息化应用、办案辅助、安全保密、科学标准“五个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政法部门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研发和推广检察业务统一应用软件。以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为重点,加强检察科技装备建设。建立检察科技建设、应用和管理标准体系,出台检察技术协作办案规定,完善检察技术与各项检察业务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三是着力提高检务保障水平。认真落实《“十二五”时期检察计财装备工作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中央政法经费保障体制和投资保障机制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检务保障工作机制。各省级院要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制定实施新的市县级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制定实施检察机关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以“两房”为重点的办案办公条件全面改善,配合做好基建债务化解工作。推进检察援藏、援疆工作,落实对口援助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强化经费管理,积极推进预算、财务公开和内部审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程序,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创建节约型机关。
第三篇:王军民在全省煤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1-01-25
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
在全省煤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摘要)
2011年1月22日
王军民对“十一五”以来我省煤炭工业和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全省煤炭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懈努力,辛勤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政府监管监察水平明显提高,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较好地履行了监管监察职责。
在简要分析形势后,王军民说,这次会议主要是煤矿安全工作会议,各级各部门和煤矿企业要正确认识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时时抓,常抓不懈。
就做好2011年煤矿安全工作,王军民要求,全省煤炭系统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安全健康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要加大煤炭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资源利用率好、安全有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要继续深入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在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深化科技进步、深化预防为主上下功夫,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应急救援建设,不断探索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立足于早发现、早排除,重点突出“一通三防”、防治水、冲击地 1
压三大专业防大事故,突出机电、运输、顶板专业努力减少零星事故;要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工作,强化行政执法,把干部带班下井、安全准入培训、防“三超”等作为执法重点,对超层越界、破产改制、管理滑坡、回撤关闭、管理权上收的原乡镇煤矿等薄弱矿井重点防控,确保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王军民特别强调,煤矿井下发生死亡事故,无论何种原因,一律由煤监机构组织调查。
第四篇:在全市工业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统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省工业和能源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工业统计工作。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这是全市工业战线上所有同志辛勤劳动的结果。值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级领导和长期战斗在工业经济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5年,我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7%;今年1—9月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0.8%,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48亿元,增长32.4%,名列全省第4位,比年初上升了4位。目前,工业已成为推动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参会的部门和工业企业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战略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思想,坚持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的理念,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进工业快速高效发展,以强大的工业带动遂宁经济发展新跨越。
二、充分认识工业统计工作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统计工作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作。统计数字必须真实准确,才能客观反映出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也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统计失实,造成工作指导思想出现偏差,会使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多走很多弯路。工业如何抓?工业发展中存在些什么问题都要靠工业统计工作者提供大量准确的数据和调查研究分析资料,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提供基础性的科学依据。
各级各部门对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正确的清醒的认识,要进一步强化工业统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企业要按市政府遂府办函〔2006〕305号文件和市统计局提出的“八有”要求做好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准确、及时、全面上报统计报表,各级统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检查、指导、帮助工业企业尽快达到“八有”要求,为遂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搞好优质服务。
按照中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和工业企业要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和能源统计工作,因此,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和工业企业一定要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大力支持能源统计工作。
三、加强领导,奋发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遂宁工业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不仅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省统计局的高度评价。因此,希望在座各位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促进统计工作上台阶。
(一)切实加强对工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工业统计是工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统计数据是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决策依据。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关心和重视工业统计基础工作,督促和检查“八有”目标的落实。各工业企业要在统计局和经委的指导下,做好本企业统计工作,确定企业分管领导,设置与统计任务相适应职能部门,充实和加强工业能源统计工作力量,创造条件地开展好统计工作。
(二)强化和规范工业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严格按照《市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统计基础工作的通知》(遂府办函〔2006〕305号)的要求,搞好“八有”基础建设,落实好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职责和任务。统计基础“八有”建设,重点是要配备统计人员和设备,并能实行联网直报,以便切实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从源头上确保工业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做到应统尽统,不重不漏。市统计局、市经委要根据“八有”基本要求,制定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严格划分新进规上工业统计范围,规范老企业退出条件,并加强分类指导和帮助,适时开展检查验收。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关心工业企业,牢固确立为企业着想的意识,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在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大中型企业要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小型企业也应保证统计工作所用计算机,并能进入互联网,能处理和应用统计报表,减轻统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使统计数据能准确快捷地报出。
(四)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问题,也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所关注,要求到“十一五”末单位GDp能源消耗与“十五”期末比要降低20%,并且将这个工作作为考核各地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能源统计工作,具体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同志应加强能源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市统计部门要采用分级分批的方式加强对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工业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认真负责地填报能源统计报表,为全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及节能情况提供全面、准确、翔实的资料。
同志们,工业和能源统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搞好工业能源统计工作,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新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市煤炭资源整合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煤炭资源整合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05年8月8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就推进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我省煤炭产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再次迈出新的跨越,是关
系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会议精神,立即行动起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按照建设新型能源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把我市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和有偿使用工作落到实处,做精做细,务求实效,力争在全省站前列。下面我讲二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省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对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晋中处于我省三大煤炭基地的中部,煤炭产业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我市煤炭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但是,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来看却是不容乐观。跟全省其它地市相比,一方面煤炭资源储量蕴藏丰富,全市国土含煤面积约12582.9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76.71,而勘探程度却普遍较低,后备储量不足,采储比例偏低;另一方面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起来表现为:小煤矿过多、粗放式开采普遍,煤炭加工转化程度较低,从而形成了集约化程度底、高强度开采,低水平利用、损失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现状,成为我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瓶颈。因此,正视我市煤炭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深刻领会全省会议精神,把握好方向,理清思路,才能够把我市的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扎扎实实抓出成效。
(一)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资源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此都曾作为重要指示。在2005人口环境资源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今年6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我省来看,去年4月省政府下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煤矿安全整治的决定》,今年1月又下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三大煤炭基地建设、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最近又制定出台了《关于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意见》,紧锣密鼓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说明什么?说明形势逼人,大势所需,我们必须站在纵览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真正把做好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
(二)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是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和资源管理方式的需要。资源开发方式和资源管理方式,多年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的资源开发方式和管理方式概括起来就是粗放式开发、计划式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实现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就是适应两个根本转变,从体制和机制上实现创新的重大举措。我市的煤炭资源截止2004年底全市煤炭矿山企业实际占用资源储量54亿吨,可采储量20.7亿吨,占全省储量的8.70,人均占有煤炭资源量1788吨,排名全省第六,人均占有率也排名第六。从数据上看居全省中游水平,但是,开发的现状却十分甚忧,全市现有各类煤矿440座,505个井,按生产规模划分大多数都是小型矿山。其中单井生产规模大于30万吨/年的矿井仅10个(不含夏门马井),占煤矿总井数的2,30万吨以下的小型矿井有490井(不含5个基建矿),占煤矿总井数的97,其中单井生产规模9万吨/年以下的矿井210个,占煤矿总井数的48。这些小煤矿都是过去在“有水快流”竞相发展时期建矿的,先天不足,地质储量不清,矿权设置布局不合理,生产技术条件差、资源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不及时加以解决,晋中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无从谈起。而通过实施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就能够对我们的资源开发方式和管理方式带来巨大的转变。一是可以解决“关小”的问题,2002年以来,尽管我市关掉了247对小井口,“小”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矿区面积太小,资源储量太少,矿权设置布局不合理,越层越界时有发生等,如:有个矿面积仅0.1平方公里,根本无法进行壁式回采布置。实施整合合并井田,优化矿区布局,就可以推行先进回采工艺,大大提高资源回收率。大矿兼并改造小矿,资源开发向优势企业集中,充分实现了低成本扩张,有利于培育一批中大型煤炭企业。二是可以解决“产权”的问题,资源产权不明,无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