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泗阳县供电公司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谋划(报县政府)3
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谋划
**县供电公司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坚持以“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和“六项提速提升提效行动计划”为纲领,深入开展“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加快电网建设,创新服务举措,有力保障了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是主要指标完成良好。1—9月,全县全社会用电量1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5%;工业用电量8.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9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1%。最高负荷为40.3万千瓦,同比增长2.81%;业扩申请报装容量26.52万千伏安,同比减少21.07%,完成报装容量23.18万千伏安,同比减少5.77%。
二是安全基础有力夯实。深入开展春季及迎峰度夏安全大检查,排查治理隐患1173条。督查作业现场440次,查处违章80人次。配合政府开展线路通道清理、召开现场会2次,清理树木10万余棵,整治隐患86处。组织应急演练和防汛防台工作,有效应对台风“麦德姆”。深刻吸取昆山“8·2”事故教训,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全力确保青奥期间安全稳定。
三是电网建设有序推进。主动对接苏北电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密切呼应地方发展需求,超前做好电源布点和项目储备,补强电网薄弱环节,优化完善网架结构。建成投产220千伏**南输变电工程、35千伏爱园变电所改造工程、110千伏**南— 泗淮等2个线路工程。110千伏**南—河埝双回线路工程获得省公司流动红旗。启动“一流配电网”建设,全面推进18个乡镇规划设计。
四是供电服务更具质效。坚持政府项目会办、“总经理特派员”机制。开展开展“服务争做标杆,助力**发展”、“智慧苏电、幸福民生”活动,推广“美丽•心”服务法,实施业扩报装“直通车”工程和零散居民业扩报装“1+1”服务。推行错峰指标分片包干,坚持政府主导落实企业有序用电。扎实开展农村用电安全宣传。实施高危及重要用户“季度巡检”,协助做好客户端设备运维管理。圆满完成高考、中考等重大活动保电50余次。
五是经营绩效稳步提升。细化落实“二十四节气表”,建立重点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按专业召开同业对标分析会,加强关键指标攻关,以点带面促进指标提升。深化依法治企,规范办公用房、用工管理。深入宣贯国网通用制度,推进“五位一体”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基于流程的基础管理提升”活动。实施“班组精益化管理推广年”活动,公司两项QC成果获省公司一等奖、三等奖。优化集体企业运转模式,做强做精核心业务,打造区域电力工程施工标杆企业。
六是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高质量召开民主生活会,落实存在问题整改。开展“红线制度”宣贯教育、“岗位权力与廉政风险”排查预控行动。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举行高温“送清凉”慰问,开展班组减负调研,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举行“爱心助学,扶贫 2 帮困”和“金秋助学捐助”活动。参加县第三届运动会健身舞比赛,获团体二等奖,与县纪委联合举办“庆五一”足球友谊赛。实施为员工办实事工程,落实离退休老同志“两项待遇”。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强化舆情管控,公司内外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电网网架结构依然薄弱。2010年以来,公司累计投资20.86亿元建设改造**电网,但是由于我县电网建立在农村电网的基础上,历史“欠账”太多,当前的网架结构依然薄弱,全县仍然有部分乡镇无电源布点,供电线路半径过长。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我公司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
二是电网运行环境需要优化。今年以来,我县发生10千伏配网跳闸300起,其中27.94%是由于树木碰线、外力破坏等不可控原因导致的。电力线路通道树木清理,需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常态开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车辆撞杆、施工机械碰线、挖掘机挖断电缆等外力破坏导致的停电事故居高不下,需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
三是客户用电管理亟需加强。用户原因导致跳闸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年以来已发生17起,占比达7.94%。主要原因是部分高可靠性用户未建设第二路电源和配备应急电源、用电设备未能定期“体检”、值班电工配置不足等。需有关部门进一步督促用电企业严格按照规定,配足值班电工,建设第二路电源和配备应急电源。
三、2015年工作谋划
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围绕“一个大局”、筑牢“两大基础”、把握“三个重点”、实现“四项提升”。
围绕“一个大局”: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
筑牢“两大基础”:一是筑牢“安全稳定基础”;二是筑牢“优质服务基础”。
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把握“一流配电网建设”重点;二是把握“安全用电”重点;三是把握“依法治企”重点。
实现“四项提升”:一是实现“服务水平”提升;二是实现“供电环境”提升;三是实现“电能质量”提升;四是实现“作风建设”提升。
2015年重点工作举措:
一是严抓细管,确保安全稳定。严格落实设备主人职责,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全力防范大面积停电事件。扎实开展季节性安全大检查活动,切实做好缺陷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电网设备可靠稳定。紧紧依托政府力量,着力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常态开展电力线路通道清理,营造良好运行环境。认真谋划、准备、落实迎峰度冬措施,确保电网平稳度冬。
二是协调推进,加快电网建设。紧密对接地方发展规划,部署开展“十三五”电网规划。加快工程进度,全力确保110千伏泗水输变电工程按期投运,开工建设220千伏**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一流配电网”规划建设,重点打造新袁新城、**新城“一流配电网”示范区。对县重点打造的成子湖 4 片区和城南片区配电网建设予以倾斜和扶持。
三是主动作为,提升服务品质。坚持政府项目会办、“总经理特派员”机制,不断深化“服务争做标杆,助力**发展”活动。持续开展乡镇、园区走访,全力做好雨润广场、桃源绿岛、罗马都市以及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帮办服务。加强用电数据分析,及时报送用电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规范营销服务行为,全力抓好行风建设。加强高危及重要用户巡查,督促抓好隐患治理,提高客户端安全用电水平。紧密配合地方政府,扎实推进农村地区末级漏电保护器安装使用。
四是精益管控,实现经营绩效。全面落实依法治企要求,梳理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管人、管财、管物的常态机制。切实加强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和现场管理,积极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以“目标管理、流程管理、问题管理、时间管理”为抓手,深入实施同业对标、绩效管理、综合计划和预算管理等管理工程,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素质。
五是创新实践,推进“三个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市公司、县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形成常态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常态开展检企共建活动。深入开展“三进三出、三年挂村”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党员服务队、红马甲志愿服务、爱心帮扶等公益活动。
第二篇:国税局报政府材料(2011亮点和2012谋划(终稿)
市国税局汇报材料
进入2011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工作全局,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丹东市国税局工作会议的部署,落实为国收税,为民聚财的工作宗旨,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创新思路,大胆出招,狠抓落实,强化监督,全局工作呈现出形势明,思路清,措施实,落实稳,见效大等特点,在税收收入及税收管理上取得一系列成绩,成效显著,亮点频出,全市国税工作实现了稳步发展。
一、克服不利因素,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逐步减弱,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缓慢恢复,但由于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银行信贷政策趋紧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市部分企业销售收入及税收收入呈现较大波动,同时由于源根金属减收较大,影响了全市国税收入,增加了我局组织收入的难度。但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我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深刻领会东港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第一要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不断强化征管,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采取风险管理,行业化管理,不断加大稽查力度,实现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截至目前,我局完成东港市 政府全口径任务 49984万元,为全年任务的94.5%,增收77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41716万元,减收2989万元,同比下降6.7%(主要是源根金属减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收7331万元,同比下降29.4%);消费税完成59万元,增收17万元,同比增长28.8%;企业所得税为8143万元,增收3233万元,同比增长65.8%,;利息所得税完成96万元,减收154万元,同比下降61.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725万元,为市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指标的96.2%,增收484万元,同比增长3.7%。
如果剔除源根因素和汤池因素,截止1-10月份,我局政府考核口径完成 36774 万元,增收8988万元,同比增长32.3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9324万元,增收2510万元,同比增长36.84%。
二、认清形势,做好税收预测分析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税收工作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要想做好税收工作,必须对经济环境进行科学判断和分析。为此我局定期召开由主要领导主持,各科室和基层征收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税收经济形势分析会,从各个角度分析我市税收工作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查摆各种可能存在的税收增收及减收因素,商讨应对措施,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形成了覆盖基层征收单位,业务科室,局领导的三层税收分析制度,从宏观上 把握了企业动态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税收收入实现情况,及时发现薄弱环节,为作出合理决策,监控税源,加强征管提供有力保障。
三、统一思想,明确税收征管工作新思路。
收好税是税务部门的职责所在,而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核算方式也逐步趋向于电子化,专业化,团队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更好的加强税源管理,我们确定了税源管理新思路:即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不断强化税源管理,实现潜在税源向现实税源的转变,确保应收尽收。
四、创新手段,实现税收管理新突破。
在实际工作中,我局创新管理手段,以税源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不断突出“信息化,专业化”的理念,实现税源管理方式的与时俱进,取得显著成效。
——合理分类,有效管理。为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提升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我们在充分考虑到企业差异性的前提下,合理配臵人力资源,采取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对于重点企业和高风险行业,我们实行了业务科室、征收单位、稽查部门协作联动的团队式的管理;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 业,实施行业、特定类型等差别化管理;对个体工商户,按照有利税源管理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和税收定额管理,推进协税护税。我们还于今年分别在汽车零售、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等行业开展了行业税收管理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初步掌握了上述行业生产经营的规律,建立了行业管理模型,积累了行业管理经验,为下一步开展全部行业的税收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树立税收风险理念,开展税源和税收征管状况一体化分析工作(以下简称一体化分析工作),加强纳税评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依据省局部署,我们开展了2011年上半年一体化分析工作,通过对涉税数据的深入分析,查找征管工作中存在的涉税风险并形成疑点库,针对疑点问题开展了税收风险应对专项评估工作,完成了8项超预警值指标的分析工作,对13项预警指标进行了排查落实,直接清除6项预警指标,7项指标的预警级别呈下降趋势,税收征管质量得以提高,季节性停业由原来的1,205户下降为83户,下降幅度为93.11%,对查账征收小规模企业、税负为零的企业以及出口退税企业进行了清理,共进项税转出210万元,补交增值税18万元。实现了税收风险的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有效地释放了税收管理中的风险,同时通过规范管理手段,建立规章制度等长效机制,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出现。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质效。我们充分利用现 代化手段,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努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依靠自身力量研发了出口退税预警评估软件,实现了出口企业各项数据的实时查询,实时预警,有效地加强了出口企业的管理,截止10月份,共进行实地评估核查6户,调整进项税额51万元,补增值税61万元,对防止骗取出口退税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此项工作得到了辽宁省国税局的高度赞扬,于8月份在东港召开了现场会,并向全省推广我局经验。同时我局利用从税收征管系统和金税系统中抽取的数据,对全市涉油企业进行核查,共确认62户用油企业成品油抵扣进项发票不合理,作进项税额转出127.25万元,补缴税款22.7万元,课征滞纳金1.1万元。此次核查规范了成品油零售企业发票开具管理,堵塞个别企业利用成品油专用发票虚抵进项税额的漏洞。
五、突出纳税服务的核心地位。
我们牢牢把握住纳税服务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将纳税服务工作融入到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中,不断转变纳税服务理念,树立征纳双方平等地位,创新纳税服务手段,提升办税效率。为了解决实体办税服务厅纳税人排队等候的拥挤局面,我们全面开通了网上办税服务厅,实现了办税方式的新突破,纳税人可以全天候网上办税,此举不但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也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和办税成 本。为了使企业享受到原汁原味的税收政策,我局举办了5次现场辅导会,邀请局内业务骨干和税务事务所人员为企业讲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同时我们发挥税务部门与企业联系密切,熟悉企业情况的优势,基层征收单位积极配合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对各类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开辟新项目办税绿色通道,全力支持项目发展,尽快实现达产,尽早实现税收。
六、落实税收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我局自觉融入到建设“文明 幸福 魅力新东港”的浪潮中,以支持企业发展,促进东港经济腾飞为己任,注重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在继续落实好国家已经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基础上,重点做好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调整、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有效的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截至目前,我局共审批办理出口退税 20359万元,民政福利企业退税 2329 万元,按照相关政策对65户企业进行了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先备案,对72户企业进行了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后备案;对符合农林牧渔增值税免税条件的50户纳税人进行免税资格认定。
七、坚持依法治税,打击税收违法行为
我局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 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不断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开展经常性税收执法检查,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查处各种涉税违法案件,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截至目前,我局共查补入库税款314.62万元,入库率100%,有力的打击了税收违法行为。
2012年工作思路:
坚持以组织收入工作为中心。
——组织税收收入、完成收入任务是税务部门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东港最大最直接的贡献。国税局全体干部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充分估计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东港经济发展工作中。强化各项组织收入的有效措施,加快入库进度,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税收计划。
——强化督导调度促收入。加强税收预测和调度、狠抓收入指标考核奖惩,各征收单位“一把手”对收入工作负总责,实行“一票否决”,将组织收入工作与岗位责任制密切挂钩,重奖重罚,突出组织收入硬指标的作用,确保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坚持“领导包片、部门包点”的收入督导机制,市局班子成员每月至少要拿出一半的时间深入到基层,对各单位 税源状况、收入形势、应对措施等进行预测、督导、调研,实事求是地算好收入帐。
不断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以税源管理新思路为指导,继续完善户籍管理、申报征收、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随时掌握各类行业、重点企业以及各税种的收入变化情况,确保各类税源不跑不丢,不拖不欠,形成的收入都能够及时足额入库。紧紧抓住金融、房地产、水产品加工等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大户,认真做好预缴工作。
——深化纳税评估工作增收入。进一步树立税收管理风险意识,强化一体化工作和纳税评估工作,对一体化工作中发现的疑点问题要查清,查透,预警指标逐步减少,加强疑点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确保发现的征管疑点能够最终落实到增加税收收入上来,切实提高纳税人的税收贡献度,把我局的征管质量和效率提到一个新的层次。
深入开展依法治税工作。
——整顿税收秩序保收入。结合个体税收定额核定系统,进一步加强定期定额的税收核定管理,实现个体定额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挖掘个体税收增长潜力。做好各项退免税管理。严格审批各项退免税申请,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坚决取消其减免税资格。重点做好重大违法案件查处,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重点税源企业检查,税收专项检查整治 等四项主要稽查任务,年内力争查办几起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推行综合治税助收入。进一步完善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措施,政策措施互通、资源情报共享,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在税务登记、停废业管理、评定纳税信誉等级、整顿税收秩序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增强管理合力,达到堵漏增收的目的。
坚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要紧紧围绕全市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的工作目标,努力做好各项税收工作,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培育税源、加强征管方面多下工夫,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多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全力配合政府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畅通招商企业办税绿色通道,创造促进投资发展的良好税收软环境。充分调查和了解企业纳税服务需求,强化项目就是税源的意识,对新项目税收征管、服务工作,各征管单位要提前介入,为纳税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超常规的、更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企业加快建设、开工生产和销售进度,力争早日形成新的税源。积极配合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今年的已开工项目做好跟踪管理工作,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第三篇: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谋划
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谋划
一、今年目标完成情况和主要工作
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三大指标增速进位。今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68亿美元,同比增长32%;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增长34%;服务贸易额增长20%;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5亿,同比增长14.3%;预计,进出口将突破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口岸工作有新突破,铁海联运全面提速。争取到上海铁路局投资2亿元打造蚌埠铁路无水港,省商务厅支持打造皖北货运集散中心,合肥海关支持蚌埠申建皖北保税物流中心。对外贸易有新进展,进口增幅居全省首位。建立包保服务工作制度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开展“两贴近、两到位”系列服务活动,全市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数达到116户。利用外资有新成效,对外合作稳步推进。组织参加了2013皖港经贸交流活动等重大招商活动,共签约外资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额15.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额9.6亿美元。项目建设有新创举,中心商圈激活加快。跟踪全市重大商贸项目28个,其中,续建项目20个,新建项目2个,竣工项目2个,前期谋划4个。蚌埠国际汽车城、万达广场、义乌国际商贸城等19个项目列入省级调度的“861”重点商贸流通项目,总投资235.2亿元。内贸流通有新格局,划行归市全面启动。启动小商品批发市场划行归市试点工作,开展新一轮XX市商业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形成大流通、大商贸、大市场格局。电子商务有新模式,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引导实体经营者开拓电子商务经营;推动海吉星、禾泉农庄、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企业加快电商发展的步伐。惠民工程有新成果,民生商务深入民心。“五位一体”放心工程进展顺利,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改造40家农家店(直营店)、2个乡镇商贸中心。新建和改造菜市场5个,农产品进超市30家。扩大消费有新举措,全面监管确保安全。积极引导消费。深入开展“百家品牌展销、百场消费促进”活动,参展企业1000余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投资签约达15亿元以上。行政审批有新提速,商务执法全面加强。率先实行领导窗口坐班、业务科室负责人“上门问诊、窗口坐诊”、前后方在线联动“会诊”等制度,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酒类流通、特许经营、成品油、生猪屠宰、典当拍卖、融资租赁等专项检查,“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国际范围看,国际商务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加大,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贸易摩擦增多,人民币汇率上升,外贸、外资、外经面临形势严峻。全国范围看,宏观经济变数增加,物价上涨,银根紧缩,企业融资困难,消费市场和内贸流通领域压力巨大。明年,我们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加快建设商贸中心城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总揽全局,解决我市商务领域改革不够彻底、外贸出口结构欠优化、内贸流通体制不够健全、现代流通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争取全市商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三、明年商务改革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一)发展目标
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6%。
(二)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协调,着力把口岸及流通做“畅”。加快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工作,完成铁路无水港建设;推动铁海联运发展,提升蚌埠口岸国际物流聚集功能;推进徽商物流园区建设,使全市物流业向集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二是打造载体,着力把外贸进出口做“强”。培育进出口领军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短缺原材料,做大进口规模;推进国家级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出口创新基地建设,组织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打造出口载体;推进进出口孵化,壮大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三是引强攻新,着力把招商引资做“优”。重点引进五百强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在引进重大关联性、链条长的项目上下功夫;大力推动外资项目向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投入,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引导商业地产项目理性、健康、有序发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培育新的增长点。四是加快建设,着力把商贸项目做“大”。加快商贸流通网点建设,在引进知名商业企业上下功夫,提升我市商贸业整体水平;重点推进鹏欣水游城项目、国购广场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划行归市工作,合理布局,增强辐射力。五是培育主体,着力把消费市场做“活”。做好限上企业培育,实现消费新的增长点,构建“蓄水池”;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推进安徽省知名品牌“五进”活动,拉动消费增长,激活市场消费潜能;加强行业管理,指导行业协会规范运作,以协会发展促进行业发展。六是创新模式,着力把电子商务做“实”。加速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和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应用,重点推进盛妆美业等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引进淘宝大学、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等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提高园区影响力和辐射力;积极打造o2o模式本地生活电子商务主流平台;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业,加快物流、仓储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七是扎实推进,着力把试点工作做“亮”。稳步推进中小商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在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服务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指导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在扩点、便民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试点建设,争取提前完成。八是扶优建新,着力把商业街区做“特”。从引导消费、促进消费、扩大消费出发,加快商业街区建设,准确定位,建成“城市名片”,实施商贸“五街十巷”工程,打造本土版的“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吴江路”。
第四篇:2011年政府副市长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谋划
2012年分管工作计划
(2005年10月)
201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实干、创新、有为”的工作要求,坚持积极有为的工作姿态,带领分管科局扎实苦干,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在财税工作上,坚持开源节流,重点抓好组织收入,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26.7%,增幅再创历史新高。积极压缩一般开支,全力保障事关全局、事关发展的重点支出。全年共完成支出 亿元,有效保障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同时,组织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财务大检查,深入整顿了财经纪律。在监察工作上,以优化环境为主线,积极开展了民主行风评议、机关效能建设、治理公路三乱等活动;在全市25个职能科局推行了“窗口全程服务代理制”;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开播了社会公德教育栏目,开通了优化环境“空中热线”。同时,加大力度,先后查处了多起阻碍发展、损害群众利益、影响黄骅形象的典型违法违纪案件,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上,一手抓提高再就业能力。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为企业搞好用工中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手抓完善社保体系。突出做好企业养老保险、补发历史拖欠养老保险金、维护破产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等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950个,失业人员再就业1336人,输出劳务人员2760人;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960人,失业保险扩面862人,工伤保险扩面2300人,医疗保险扩面6192人;补发历史拖欠养老金78万元。在人事工作上,围绕优化环境,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了《股级干部管理规定》;加大了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度,吸收了27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同时,积极搞活人才市场,向京、津等地输送大中专毕业生43人,减轻了就业压力。在支铁工作上,扎实深入地开展群众工作,积极协助拆迁征占,确保了铁路建设顺利施工。同时,千方百计协调铁路方关系,争取落实西环南伸工程资金,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已争取到位资金400万元。
2012年分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以财税改革为主线,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以环境建设为主线,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以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增强经济发展的凝聚力;以创新人事管理机制为主线,增强干事创业的活力,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一、抓好财源建设,力争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 积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着力培育一批重点财源、税源,为财税增收打好基础。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税务、人行之间的收入监控制系,实现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跟踪管理,提高对全市财政收入形势的预测和监控能力,加强预算收入征管,力争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实现财政收入总量突破5亿元大关,为全市经济发踏上更加快速高效发展的轨道打造平台。
二、推进财政改革,建设高效节约型财税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新的市乡财政管理体制。坚持“既明确分配关系,又调动积极性;既减轻农民负担,又保障正常运转;既有利于促进乡镇发展,又提高市级调控能力”的原则,调整市乡分税 2 制比例,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测算收支基数,建立保持收入稳定增长,有利经济发展的市乡财政体制新格局。二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方式,本着“零基预算、集中财力办大事、预算内处统筹”的原则,在维持各部门上年预算收入和支出总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确保全市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法制化,更加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大事。三是推动政府采购扩面。以提高采购综合效益为重点,严格采购预算管理,实现政府采购向工程、服务类的新扩展,扩大采购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大引财力度,拓宽财税和项目资金来源渠道 在保证全部财政收入稳步增收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外来财源、税源,引进资金,借助外部力量发展自身。加强对上级政策的研究和搜集,加强与上级财税部门的协调配合,抓住扩权后省财政在资金调度方面的政策倾斜,积极争取上级国债资金、无偿资金的支持。
四、深入开展财务检查,继续整顿规范财经秩序
积极坚持“依法理财”,组织财政、审计、监察等职能部门,继续在全市开展财务大检查活动,深入治理整顿和规范财政财务管理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全市专项资金监管水平。同时,着重加强对上级专项资金、市本级部门支配专项财政资金、基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积极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因企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3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同时,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入保工作和试点乡镇村干部养老保险投保工作。在确保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年内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000人,失业保险扩面800人,医疗保险扩面2000人,工伤保险扩面1000人。全年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320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费2000万元、失业保险费240万元、医疗保险费600万元,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六、扩大就业和劳务输出,扎实推进就业富民工程 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就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坚持“致富农民必须转移农民”的思路抓好劳务经济。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联络,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6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00人,“4050”人员再就业24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6000人,不断扩大输出总量,提高输出质量。
七、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优化经济环境的多项措施
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竞争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在全市继续开展效能监察,进一步整顿工作纪律,提高行政效率。深入推进“窗口全程服务代理制”工作,选择20单位试行。同时,进一步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重点对大宗物品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等重点权力部位,实行全程监督;进一步完善重点权力运行部位关键环节的配套制度;对行政事业收费权、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等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作工作的落实。继续开展好由各单位、部门参加的“阳光服务”和“空中热线”活动,组织各重点单位和部门利用节假日,受理群众咨询和投诉,解决实际问题。深化下限收罚和予警不罚制度,对不涉及安全生产、损害群众利益或职工利益的违规行为,实行下限收罚制度,督促职能部门制定操作性强、界定明确的予警不罚办法,杜绝收费、罚款中的人为伸缩性。同时,积极开展专项 4 整顿工作,继续抓好中小学乱收费、公路三乱、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等重点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并积极制定配套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篇:公司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谋划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xx镇公司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产业振兴、“三大攻坚战”、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深化改革、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对全镇范围内所有新(在)建项目进行了统筹安排部署,制定了相应的时间倒排计划,认真谋划并切实推进2018年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xxxx小城镇建设项目:项目已按照任务要求完成前期实施方案制定,正在准备规划设计。由于此项目已暂缓实施,目前项目进展无最新情况。
二是xx蔬菜基地及樱花产业园建设项目:现已启动观光设施建设,完成蔬菜基地扩建。建设了港澳蔬菜种植区c亩,x亩莲花观赏长廊,x亩设施大棚,x亩樱花园,10亩停车场,x亩休闲垂钓中心,2栋民宿,小水果种植x亩,x株猕猴桃树栽种。
三是xx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产业基地建设,xx集团稻梦田园已建成x㎡的连栋大棚,60亩百合花园开园,蔬菜大棚35个,种植包含葡萄、草莓、圣女果、水果黄瓜、水果玉米等x多个品种的时令蔬果。智能大棚完成主体建设,目前安装玻璃。水稻博览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育秧,预计稻梦田园项目7月试营业。xx生态科技示范园已完成x亩苗木施肥,黄桃区增加套种林下经济作物50多亩,种植红薯、辣椒等作物,xx区共计套种林下经济作物150余亩;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园区主干道永长线、别银线已经完成外业勘测工作,道路设计正迅速推进,园区次干道正在开展外业勘测工作;基础设施水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已完成任务对接,正在进行规划设计,xx蔬菜基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规划设计已完成,已取得批复,正在施工。
四是xx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项目:项目已按照任务要求,完成前期实施方案制定。由于此项目已暂缓实施,目前项目进展无最新情况。
除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外。公司成员积极按照党委政府关于党建、宣传、民调等日常工作。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市长唐杰、市委副书记韩波、常务副市长崔旺、副市长毛亚锋等市领导纷纷深入永红蔬菜基地及樱花产业园、xx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基地指导、调度项目建设并解决项目建设政策、资金方面难题。镇党委书记、镇长直接到一线参与项目建设进程,靠前指挥,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
二是齐心协力,营造氛围。
全体镇村干部发扬“5+2”“白+黑”精神,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在永红蔬菜基地及樱花产业园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负责项目的镇领导带领项目工作人员和华南村支村两委干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山林流转任务,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所有镇村工作人员服从项目建设大局,带头做工作,不讲条件、不论休息,坚持项目推进到哪里环境维护到哪里,做到了问题不过夜、矛盾不累积、工作不停滞,确保了项目进展和项目安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员汇聚一股气、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直面问题、攻克问题,在全镇形成了艰苦奋斗、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责任分工,目标明确。
5月2日,xx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指挥部揭牌,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及管委会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及时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介绍了项目建设情况,按照责任分工,讨论了指挥部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确定了xx现代农业示范园2018年工作目标是:建设“四大工程”、推进“三大产业”、实现“两大治理”、完成“一大服务”。xx镇公司成员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无违纪违规行为。在日常事务及项目现场,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方法灵活、机智果敢,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是组织协调,全面落实。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的新要求,镇政府将“四责四诺”、“五联五问”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开展夜访、恳谈,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将村民和基层村支两委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建议带到镇政府和韶山市委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我镇建设工作的指示,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结合xx镇发展需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xx镇建设工作的需求和建议。
三、2019年工作谋划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持续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结合我镇重点项目工作任务和“xx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计划安排,大力推进以“四大工程、三大产业、两大治理、一大服务”为工作重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美丽乡村、产业提升、xx建设、全域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在打造“3A旅游景区”、引进培育xx支柱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上持续发力,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突出、科学技术领先、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良好、村民共建共享的建设目标。
1.全面完成美丽乡村项目以及xx小城镇建设项目验收审计工作,完成前期项目资料汇编,做好汇报工作。
2.提前谋划,明确目标,找准核心,做到早准备、早动手、早见效。加强督促管控,保证质量,及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新闻、报纸、网站、微信等多媒体平台,努力营造示范园建设氛围,吸引创新创业人才、优质农业发展企业参与xx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提升xxxx小城镇影响力,实现xx美丽乡镇示范镇文化旅游服务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的xx化、品牌化包装。
4.完善具体工作机制,做到蓝图上墙、制度上墙、责任上墙、任务上墙、氛围上墙。
5.总结经验,学习借鉴,不断总结和梳理过去的经验教训,借鉴其它地区在xx镇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齐心协力继续抓好2019年重点项目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紧紧围绕建设xx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总体目标,结合“党建领航”工程,积极践行“四责四诺”,认真推进“五联五问”,激发“红色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在示范园项目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全面开展重点项目建设。
1.引导群众自觉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拥护者、执行者和监督者,有效保护示范园项目建设的成果。通过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招商活动,充分激发园区建设活力。
2.示范园将凝心聚力,按照“全域化发展、全景式打造”的理念,走出一条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农业可持续发展,经营主体和农民共营共富的智慧型xx示范园之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3.抓好产业融合,坚持“抓大不放小”的xx发展战略,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旅结合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指导、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高效运营,大力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全域振兴的新局面。营造优美农业景观、策划包装好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采摘农业等产品,为全力推出xx乡村旅游线路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