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水土保持工作的情况汇报(印发)
县水土保持工作的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2010年5月9日)
首先,感谢您们多年来对**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殷切关怀。今天,您们又不辞辛劳,不顾劳顿,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此,我谨代表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163万县人民向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值此机会,我就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二、县水土保持工作基本概况
我县自1989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县以来,始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中央预算内及世行贷款/欧盟赠款等水土保持项目。截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0平方公里,总投资4600万元。其中:坡改梯10100公顷、水土保持林40650公顷、经济果木林14900公顷、种草6850公顷、封禁治理31300公顷、保土耕作36200公顷。
通过综合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70%,年减少土壤总量达到230万吨,年人均增收250元左右。
三、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做法及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提。为确保水土保
持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县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一是针对人事变动情况,及时充实和调整了水土保持委员会成员。二是年初县、乡、村三级层层签定水土保持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内容。三是项目所涉镇乡(街道)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推行党委委员包村、驻村干部包社制度,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末梢管理。
(二)科学规划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为合理安排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生物、农耕“三大措施”,我县结合水土流失现状,超前谋划项目,先后科学编制了《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县拦沙坝工程建设规划》、《县移民迁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规划》、《县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规划》等综合性规划,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三)整合投入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如何,资金投入是关键。为此,我县按照“各记其功、各负其责、整合力量、加大投入”的原则,有效集合国土整治、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及扶贫开发等项目和资金,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高标准实施是确保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核心。为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我县结合实际,有效采取了一系列工程质量监管措施。比如:对坡改梯工程、造林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及示范片工程进行技施设计;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指导施工,严禁擅自改变设计或降低质量标准;— 2 —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质量逐级负责制;给予工程技术人员质量上的确认权,技术上的否决权,资金上的划拨权。由于措施具体,制度逗硬,我县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均验收合格。
(五)产业结构调整是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发挥的途径。为实现水土保持项目效益最大化,促进项目区农户增收致富,我县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在治理项目实施后,庚即辅以发展柑橘、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展了项目区农户的增收渠道。
总之,我县自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以来,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比如:关口坪小流域位于位于县大进镇关坪村,根据治理前的1992年统计数据显示,该流域涉及面积38.61平方公里,涉及总户数1203户,人口4791人,人均占有基本农田仅为0.5亩,粮食总产209.37万kg,平均亩产343kg/亩,农业总产值552.35万元,人均纯收入仅有402元。在实施治理前,由于该区域山大坡陡,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加之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21.12平方公里,占流域幅员面积的54.7%。
1994年,关口坪小流域被我县列入“长治”第三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之列,通过8年对该小流域大力实施治理开发(该治理项目于 2002年完成),截至2010年底,项目区的经济、生态、社会效果均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是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项目区建成高标准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2300亩,栽植马尾松、柏、杉11600亩,种植银杏、核桃、板栗、苹果、三药材3100亩,封禁治理13000亩,保土耕作1200亩;兴修人饮池及防旱池84
口、灌排水渠15.03km、水平沟及截水沟23.68km、沉沙池10937个;人均占有基本农田增加0.45亩,达到0.95亩;人均经果林增加0.61亩;粮食总产增加了63.12万kg,平均亩产增加135kg,人均产粮555kg;农业总产值171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3850元。二是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提升。综合治理后,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加45%,年拦蓄径流量491.9万方,年减少土壤流失量9.63万吨,林草覆盖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提高到普遍大于2.4%。三是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促进了产业结构得调整,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人们得科技意识、生态环境意识、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动植物得数量和种类增多,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由于项目实施效果较好,该流域已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和“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虽然我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致使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第一,水土流失严重。根据重庆市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数据表明,我县尚有水土流失面积2565.2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4.8%,高于重庆三峡库区13.1个百分点。其中:轻度侵蚀246.66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9.62%;中度侵蚀1136.8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44.32%;强度侵蚀972.55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37.91%;极强度侵蚀196.87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7.67%;剧烈侵蚀12.37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0.48%。年均土壤侵蚀量1140万吨,土壤侵蚀模数4460吨/平方公里〃年。第二,流失影响极大。一是根据土壤侵蚀模— 4 —
数推算,全县年均流失土壤总量高达1140万吨。若不实施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年复一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地力将会逐年下降。二是我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点较多,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山地灾害隐患点活动频繁。据统计,全县处于蠕动阶段的滑坡有57处,危及人口9498人;处于滑动阶段的滑坡有75处,危及人口7733人;逐步趋于稳定的滑坡有48处,危及人口5013人。三是根据县土壤侵蚀模数推算,全县每年的泥沙淤积总量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库容。1989年以来,县境内的江、东、普三条河流河床已抬高2米左右,沿河两岸淤毁的耕地达200公顷。四是我县属移民大县,现有农村后靠移民1.1万人,由于移民搬迁,淹没线上的土地因退耕还林、灾害损毁、建设用地等原因又减少了大量耕地(人均耕地小于0.5亩的占58.7%),搬迁后原有的稳定收入渠道发生了变化,新的增收渠道还不够成熟,经济收入普遍大幅下滑。特别是就近后靠安臵的农村移民,土地大多数是复垦地,海拔高,坡度大,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移民的生存与发展。第三,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治理经费不足。目前国家每年投入我县的水土流失治理经费不足300万元,每年只能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如按现有治理进度,尚需10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初步治理任务。二是单位投资标准偏低。根据实际情况测算,治理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需60—100万元,但目前治理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国家仅补助12万元,单位投资标准偏低。三是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我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县级财力有限,难以按照
现行水土保持政策安排落实县级配套资金。
四、几点建议
(一)建议尽快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项目纳入到国家层面,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尽快实施。
(二)水土流失会抬高河床,增宽河漫滩,降低流域区内城镇的行洪滞洪能力,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库区水土保持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
(三)建议及早建立水土保持项目与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项目的管护,拓宽增收的渠道,加快库区移民致富步伐。
(四)我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地方财力有限,建议取消库区区县水土保持项目的资金配套。
总之,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立项早启动比迟启动好,项目的实施推动快启动比慢启动好。因此,请求国家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列专项资金尽快启动,为实现库区长江流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同步”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
第二篇:水土保持工作汇报材料
左权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概况
左权县位于晋中市东南部,太行山主峰西侧,属典型的土石山区县。现有5镇5乡、1个城区管委会,辖204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16万,全县国土总面积2028 km,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693 km,为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多年来我县坚持不懈地开展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等水保生态建设,截止2010年底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治面积740 km,实施生态修复面积450 km,取的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工程建设情况
1、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我县2008年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规划期为5年(2008—2012年),规划治理总面积150 km。2008年至今主要实施了石匣、突堤、城北、库区、川口五条流域,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6.7 km,其中:基本农田10hm,水保林1442hm,经果林建设60 hm,封禁治理2158hm,谷坊40座,田间道路23km,完成总投资861 万元,其中:国补资金367万元,地方配套367万元,群众自筹127 万元。2222222222
目前,正在实施2010工程,完成栽植水保林340hm,修建田间道路15km。同时,按要求正组织人员编报2011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城南河、下峧流域的初步设计工作。
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 2
连续实施了2008年、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主要实施了石匣乡石匣村、川口村、桐峪镇上武村、中庄村、滩里村以及羊角乡羊角村。完成基本农田改善4000亩,其中河滩地土层加厚1000亩,沟坝地改善2000亩,旱坪地小型灌溉1000亩。完成工程投资359.68 万元,其中:国补资金160 万元,地方配套25万元,群众自筹174.68万元。目前,2010工程实施方案省厅于5月底批复,按程序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在7月下旬开工建设,11月底完工。该工程主要建设基本口粮田2100亩,扎护地坝550m, 维护原护地坝基础167m,工程总投资168万元。
三、采取措施
1、强化领导抓落实
项目从立项开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做到了“三个落实”,即:领导责任落实,工程任务落实,质量监督落实。在领导责任落实上,把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纳入政府目标考评范围,明确了各级领导在项目实施中的责任,做到了项目实施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在工程任务落实上,将任务分解落实到项目区所在乡镇,把施工任务落到了实处。在质量监督落实上,由局分管领导和三名技术人员长期坚守工地,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对技术和质量进行全程监督。项目竣工后,由水利、财政等部门组成检查验收组,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2、注重实效抓规划
在项目实施中,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踏勘、方案评比等,选出了基础条件好、干群积极性高、规模效应大、示范作用强的项目。在规划时,按照“因地制宜、长远结合、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的原则,把治理水土流失与重要水源地保护、合理开发水土资源、发展区域经济、改善民生、预防监督、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基础设施等有机结合起来。
3、形式多样抓宣传
通过网络、左权水利信息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实施细则等。在项目区立标志牌3个,封禁、宣传标志牌31个,流域标志牌5个,印发宣传资料6000多份,书写标语30多条,电视台宣传14次。通过宣传,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办水保、爱水保的积极性。
4、创新机制抓管理
为了管好用好治理资金,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水保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坚持政府把工程实施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来抓,通过政策拉动、市场推动,项目带动,利益驱动及典型带动,激活民资民力,形成了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于的良好局面。如在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我们对石匣村沟道进行了谷坊治理后,鱻淼合作社看准了其有利的土地条件,我们也积极与该合作社进行座谈,并给于资金支持承诺,在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该合作社就与石匣村签订了租赁200亩荒山40年的协议,进行经济林葡萄种植,并且将发展观光旅游,干红葡萄酒酿造等一系列产品深加工,规
划总投资1940万元,目前完成总投资60%,工程完工后可减少土壤侵蚀量0.7万吨,年拦蓄地表径流2.3万m,同时可年产鲜食葡萄300吨,葡萄酒210吨,年产值2570万元,实现利税67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是全面推行项目建设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公示制、资金管理报账制等,确保了资金的安全使用。
5、立足长远抓管护
按照“治理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的原则,在产权上进行了预先确认,在工程建设完工后实行划定管护和保护范围,由受益村、受益农户和受益个人进行管理,落实责任人,形成了一套治理有权、管护有责、开发有利、产权明晰的治理管护新机制,使治理成果充分发挥效益。
四、存在问题 31、水土保持定额不能适应实际施工需求和变化的市场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困扰。建议尽快研究制定符合山西实际的水土保持定额。
2、水保工程建设对农村、农民关系较为密切而且分散,对在项目区内积极性高的水保治理大户进行资金激励时,可操作性政策不强,尤其是招投标活动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其参与水保治理的积极性。
3、由于我县属国定贫困县,按项目要求足额落实配套资金有一定的难度,建议逐步减少和取消贫困县的配套资金。
4、山猪、野兔等山害严重威胁水保幼林的成长,病虫害也时常威胁水保林的健康,有待摸索更好的防范措施。
五、下一步打算
1、继续抓紧完成201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力争在12月中旬完工。
2、尽快按程序开工建设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争取在11月底前完工。
3、按标准编报完成2011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城南河、下峧流域的初步设计工作。
4、结合我县的庄园经济快速发展,对规模较大,示范作用较强的的水保民营大户进行小型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配套,真正使水保工程发挥更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公路水土保持工作汇报材料
交通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执行
情 况 汇 报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现就嘉蓝公路和新嘉公路建设项目在落实《水土保持法》中的有关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嘉蓝公路全称为S324线嘉禾山背岭至朝廷窝公路(嘉禾大道南延线),该项目起于S324线嘉禾与蓝山县交界处山背岭,沿既有S324往北,经塘村、毛家桥、下井洞、车头桥、终于朝廷窝,路线全长15.469km,原预算总金额为1.61亿元。工程分二段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建设,其中山背岭至车头卫生院(K0+000——K11+335)段,长度11.335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车道2*3.5米;车头卫生院至珠泉路口(K11+335——K15+469)段,长度4.134公里,采用城市一级主干道技术标准设计,横断面宽40m,横断面布臵为5m(人行道)+5m(绿化带)+20m(行车道)+5m(绿化带)+5m(人行道)。按县委、县政府的新要求,现在变更城市主干道(40米大道)延伸至省道S322线接口处,增加了428米,增加资金预算626万元,变更后工程概算金额1.6726亿元。该工程于2010年6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十八个月的建设施工期,计划于2011年12月建成通车,比交通部批复的2年建设周期缩短 四分之一时间。
嘉蓝公路项目实施依据是水利厅(湘水许[2009]29号)批准的《S324线嘉禾山背岭至朝廷窝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二)、新嘉二级公路嘉禾段起于嘉禾与新田县交界处坦坪乡山潭村,由北向南,经汪洋塘村、长溪村、县麻科所、终于桂嘉路口。主要指标为平微二级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车辆荷载汽-20级,挂-100级,路面结构采用水泥砼路面。新嘉二级公路全长46.932公里,嘉禾县境内长8.752公里,路基宽12米,路面宽8米。开工日期2006年4月13日,交工日期2009年5月16日。预算总金额3864万元,实际完成总投资5800万元。工程完成路基土方33.24万m,石方4.457万m;桥梁93.67延米/2座;涵洞1185米/57道;水泥砼路面78665㎡,工程质量验收合格。
新嘉公路项目实施依据是(湘国[2003]522号)批准的《新嘉二级公路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成立水保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嘉蓝公路沿着环镜优美的钟水河而建,又是郴州南大门入口公路;新嘉公路是郴州西北大门入口公路;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这二条公路的建设,要求工程指挥部这二条公路建成 “生态路、环保路、精品路”。为了落实上级领导指示精神,工程建设
33指挥部安排县水利局、县环保局等单位人员为指挥部组成成员,参与工程的建设工作,负责组织水保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地遏制各个项目部不按水保方案实施的做法,切实提高了对水保工作的认识,给水保方案的顺利实施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二)、理清工作思路,加强《水土保持法》宣传贯彻与实施
1、加强宣传,形成共识,营造氛围。在实施这二条公路水保项目过程中,我们确立了“抓方案实施,重监督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大了水保治理方面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2010年,我们开展了以抓《水土保持法》实施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媒体及标语进行宣传,提高了干部群众的对水保工作的认识,并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水保项目资金方面科学运用,注意生态保护。通过宣传教育使水土保持的法律意识深入到建设单位与沿线广大干部群众中去,为我们开展水保工作奠定更为有利的基础。
2、改变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过去我们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主要是在山区,一般是对山区的水渠、弃土场、机耕路及其它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但随着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平原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也日见突出。为此,我们积极改变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提高对该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加大了监督检查与管理力度。2007年至 2011年,省市各级领导多次参观了这二条公路的建设工地,对建设工地的标准化、建设管理的规范化、施工机械的现代化、施工环境的优美化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基本成形的嘉蓝公路和交工使用的新嘉公路,与两岸青山相映成趣,省市各级领导一致认为:“这二条公路的建成,不仅对缓解嘉禾的交通具有一定的意义,也必将成为嘉禾二道靓丽的风景”。
(三)、严格“三同时”制度,实施水土流失防治三大体系建设
为了在工程建设中保持和沿线自然、生态、景观的和谐,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了要把这二条公路打造成“生态路、环保路、精品路”的建设目标,从工程的设计到施工全过程,要求施工单位始终按照方案的要求做到“三同时”,即做到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的要求。积极打造水土流失防治三大体系建设:
1、建设水保设施综合评价体系。全线设计均通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评价。为了少挖山体和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线路的设计和公路的建设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考虑到了公路建设对土地、水、林地、气候、生物的利用和影响,以优化的设计和精心的施工,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路,以出色的生态保护凸现优美的景观。
2、建立水保设施占补平衡的控制体系。为了切实做好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新举措:在 线路设计上,尽量采取低填浅挖,避免大面积开挖;在土石方处理上,充分考虑工程土石方开挖填筑、施工场地、取土场和弃土场的施工过程,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严格控制计划外挖方取土,争取挖填平衡。增宽边坡平台,扩大绿化植被根系,保持植物涵养,使开挖段的水土流失进一步得到根治。在路堤填方段,尽量降低填筑高度。在项目开工的初期,设计人员对工程施工、开挖等破坏水土保持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同时,我们还积极寻求专家支持,解决技术难题,以利于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完成水保设施的建设任务。
3、建立公路沿线的建筑弃渣消纳体系。据统计,这二条公路路基开挖土石方总的填方量均大于挖方量。清基耕植土按照在主体工程设计中的考虑,用于路基防护工程中的坡面框格植草及城市道路绿化填土,还通过临时施工占地绿化,取料场、弃渣场复耕或绿化,旧路面破板利用,沿线农民的取土还田等处理措施,使土石方利用率达80%以上。在边坡绿化设计上,在路基开挖上边坡较大部分采用高挡墙边坡,下边坡采用普通植草方式防护,做到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
4、科学规划,弃土综合利用。嘉蓝公路车头镇A2合同段, 通过旧路面破板清淤回填利用,节省弃土场地三亩多,节约建设资金10万元;嘉蓝公路塘村镇A1合同段英花村处,弃土利用为厂房填筑土,节省弃土场地八亩多,节约建设资金86万元。
(四)、全面跟踪服务,做好监督检查与“温情执法”相一致。
这二条公路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始终遵循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
1、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水保工程的进度。在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中,我们严格监督检查,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进度。认真组织工作人员对各个合同段水土保持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共出动执法巡查与专项检查29人次,确保整体工程有效推进的同时,做好水土保持设施与土建、路面工程同步建成。
2、加大信息跟踪,切实做好对沿线的生态景观的保护。一方面,针对沿线地形地貌、生态植被、水文情况,邀请市县水利与科研系统水土保持专家对水土保持的方案实施进行专题研究,对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及时邀请有关专家会诊,确定处治方案,并督促施工队伍严格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督促做好信息通报,就工程水保设施建设进度与技术问题与各参建单位进行紧密沟通,不断优化设计。通过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和精心施工,整个工程的绿化方案得到科学合理的实现。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优质。对水土保持工程,我们采取了一是健全“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二是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与施工工艺坚决予以纠正,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工程坚决予以返工。要求监理单位坚持“严 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理、一丝不苟”的工作方针,严格监理旁站制度,当好工程质量的保护神。针对隐蔽工程坚持至少每周1次的执法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书面抄告监理和项目部限期整改。
4、倡导文明施工,优化施工环境。严格检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落实。及时清理建筑垃圾,搞好边坡和弃土场的水土保持和绿化工作,努力把这二条公路建设成为景观大道、绿色大道。在施工开始前先处理好线路周边的水利设施和防洪排涝工程,使其周边的农业水利设施始终保持完好状态;并通过加快工程进度减少水土影响周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该工程的经验还包括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优化边坡绿化工程设计,做到景观设计与当地环境相协调。对沿线工程施工同步的建筑垃圾及弃渣进行科学利用,最少限度地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做好植被、耕作土地等水保设施的保护。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嘉公路没有列入养护计划,2009年完成交工验收后,因项目没有列入养护计划,没有正常养护,时有水沟阻塞和边坡跨方等情况发生,不能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行。
二是存在资金缺口,新嘉公路2010年我局安排民工对水沟边坡等进行了维护,确保了当年的水土保持工作正常,但因没有资金来源,30多万元民工工资无法支付。水土保持和决算审计、后期环评、档案整理等竣工验收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五年来,全体交通人秉承打造 “生态路、环保路、精品路”的信念,把水保工程建设与水保方案的实施要求作为自己肩上的已任,竭尽全力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扬长避短,全面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为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嘉禾、平安嘉禾作出建设者应有的贡献。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水土保持工作汇报材料
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A8合同段
水土保持工作汇报材料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A8合同段项目部
二零零九年九月七日
一、标段简述
(1)地理位臵
福建省泉州至厦门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穿越闽东南沿海地区,东临台湾海峡。线路全线起于泉州境内的泉州互通,经晋江市,南安水头,终于厦门官林头,与厦漳高速公路相接,总体走向与国道324线近平行。
A8合同段位于厦门市同安区、集美区、杏林区境内,起于同安区新民镇刘塘村K459+000,终于集美区灌口集灌路附近,桩号为K469+890.168,全长10.890168公里。区段内交通方便,路网发达,省、市、县和乡公路遍布。
(2)气候条件
本段高速公路穿越闽南东南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年日照达1900~2200小时,无霜期达300~360天,常年平均气温为23.3℃~21.4℃,一月份气温较低,月平均气温为11℃~13℃,西部山区在8℃左右,最低气温-2℃,最热月为七月,月平均气温为28℃~32℃,最高可达41.5℃,沿线因地势平坦开阔,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100~1800mm,大多集中于春夏,而秋冬雨少,冬季多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每年7~9月是台风季节,台风雨点占全年降水量35%左右,易对公路造成灾害,应加防患。
(3)地形地貌
本段路线纵向地形起伏不大,呈微波状起伏,主要为丘陵、红土台地及平原地貌,地形平缓。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递降。
(4)地震
本段高速公路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5)水文
沿线地下水要根据赋存形式主要包括基岩构造裂隙水、第四系冲海积、冲洪积层孔隙水和基岩风化层隙裂隙水。地下水位及其涌水量均受季节性降水的控制,变化很大。地表水及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无腐蚀性。
(6)本标段主要的工程内容 本合同段主要结构物有: 桥梁 272米/5 座;
隧道 600米/1座(4车道)、600米/1座(2车道扩为4车道); 涵洞 272.26米/13道; 通道 157.76米/7座; 分离式立交桥: 596米/7座;
互通立交 1处(其中包括:主线桥4座/303.09米,匝道桥3座/259米,涵洞254.45米/7道,通道106.7米/3座)。
二、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机构与制度
三、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路基工程环境保护要点
路基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并与永久性排水系统相结合,避免积水及冲刷边坡,取土场、弃土场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施工产生的振动、噪声、扬尘应减小到最低限度。
1、路基开挖环保要点
路基开挖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将造成水久性的破坏;此外,土壤的剥离,开挖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
①路基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和超挖。若发现实际与设计汁勘探的地质资料不符时,特别是土质较松散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保证坡面稳定。施工过程中如修建平台后边坡仍然不能稳定或大雨后立即坍塌时,应考虑修建石砌护坡,在边坡上植草皮或做挡土墙。在雨水充沛地区,应及时设臵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产生边坡崩塌、滑坡。剥离表层土予以保护和利用,若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转运至町供耕作的地块加以平整和利用;如果需用于本地生态恢复的,应在施工区域附近集中堆臵,并设臵相应的防雨和排水设施。
②挖、填方工程量过大的路段应避开雨季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如不能避开雨季施工,应尽量减少施工面坡度,并做到填料的随取、随运、随铺、随压.以减少雨水冲刷侵蚀。
③开挖回填时应做好临时排水系统,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1)、弃方的处理
①在有弃方的路段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弃方的数量、调运方案、弃方位臵及堆放形式、坡脚加固处理、排水系统的布臵等相关安排。弃十堆应堆臵整齐、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对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他任何设施产生干扰和破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②开挖中挖出的未被利用的剩余材料、清理场地的杂物和废料,以及不适合作路堤填料的材料,不得任意废弃,都应运送至图纸所示的地点(弃渣场)堆放。沿溪及沿山坡和图纸规定不能横向弃臵废方的开挖路段,必须严格在指定的弃方场弃方.
③弃方运输过程中应有覆盖,并严格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将运输造成的沿线土壤和植被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2)、石方爆破
①石方开挖,应充分重视挖方边坡稳定。在地形、地质、开挖断面适合时,应采取预裂、光面爆破技术开挖边坡,减少对山体的扰动,保持边坡稳定。石方爆破作业应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减小爆破振动影响。路堑开挖前先挖截水沟,挖至设计高程后及时砌筑护坡、排水沟、急流槽等设施,并保证工稗质量,防止坡成崩塌造成的小必要的水土流失。
②需要爆破时,以多点少药代替大剂量炸药爆破,采用延时爆破技术等手段降低噪声和振动。夜间禁止进行爆破。敏感点及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禁止开山放炮,确需放炮作业的,应先检查被保护建筑是否属于危房,适当加固,并加以阻挡和防护,防止飞石,并减小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3)、边坡修整
①边坡开挖后出露的块石及植物根系应尽量予以保留,以减少开挖面土壤的散落,开挖面的坡度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设臵,以免造成坍塌或加剧水土流失。
②合理安排各工序的施工时间和程序,分段施工,尽量减少工作面。在土方工程完成后,立即开始护坡、挡土墙、路基边坡植草、铺砌排水沟等工程。完成一段后再开始下一段工段。
③及时开始边坡的护坡工程和绿化植草,土木工程和生物工程相结合。这种综合治理的成功办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路堑边坡滑塌造成的水土流失,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好坡度。
④拟设挡士墙的路堑。为及时防护,可采取纵向分段挖掘法.以便同时分段修筑挡土墙。⑤拟设防护工程的边坡,当防护工程不能紧跟开挖施工时,应暂时留下一定厚度的保护层或放缓坡度,待防护工程施工时再刷坡挖足。
⑥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臵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产生边坡崩塌、滑坡。
2、路堤填筑环保要点
路堤填筑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边坡冲刷,确保路基稳定。施工机械引起的振动、噪声、扬尘,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
(1)路基施工中,应保持通行道路湿度,避免过往车辆卷起扬尘,污染周边空气环境。应严防施工机械跑、滴、漏油,以避免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运料车辆应加盖篷布,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在已建成通行的道路上行驶,应保持原有道路整洁畅通。
(2)填方工程量过大的路段应避开雨季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在雨季来临之前安排将开挖回填土方的边坡的排水设施处理好,并防止路基施工中发生污染农田事件。如不能避开雨季施工,应尽量减少施工面坡度,并做到施工用料的随取、随运、随铺、随压,以减少雨水冲刷侵蚀。
(3)雨季施工时,应及时掌握气象预报资料,以便按降雨时间和特点实施雨前填铺的松土压实等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路堤填土后应立即平整顶面并压密实,保证适当的排水横坡,边坡铺砌前挖设临时急流槽并用塑料布铺底,雨季时用沙袋或草席压住坡面进行暂时防护,防止护坡面的水土流失。
(4)填筑路基时,应分层碾压并分层检查压实度,并要求填土层压实度达到要求后方能允许填筑上一层填土。只有分层控制填土的压实度,才能保证控制水土流失量。对填石路段,采用冲击式压实机械,还应防止强烈振动对周边结构物产生的危害。
(5)对成形施工路段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临时坡面应做集中排水槽;暴露面及时压实、及时洒水,注重水土保持工作,并控制扬尘污染。
3、特殊路基处理(1)软土、沼泽地区路基
软土、沼泽地区路基施工,应注意解决可能出现的路基盆形沉降、失稳和路桥沉降差等问题。路堤填筑前,应排除地表水,保持基底干燥。淹水部位填土应由路中心向两侧填筑,高出水面后,按要求分层填筑并压实。软土、沼泽地基应根据软土、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埋层深度、路堤高度、材料条件、公路等级等因素分别采取臵换士、抛石挤淤、超载预压、反压护道、渗水及灰土垫层、土工织物、塑料排水板、碎石桩、轻质路堤、深层加固等措施。为加强效果,各项措施可配合使用。软土、沼泽地区下层路堤,应采用渗水材料填筑;路堤沉陷到软土泥沼中部分,不得采用不渗水材料填筑,其中用于砂砾垫层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cm,含泥量不大于5%。
(二)、桥(涵)工程环境保护要点 ⑴明挖基础 ①围堰
围堰施工应考虑流速增大河床集中冲刷、通航及导流的影响,并应清除围堰的材料。a.明确围堰用的土袋、板桩或套箱的数量,对围堰材料进行编号,保证施工前后数虽一致,避免遗留在水体中,阻碍行洪或航运。
b.施工现场材料应堆放整齐有序。废弃的包装材料应每日清理收集。c.施工结束后,废弃的材料应及时运送至弃渣场。②基坑开挖
a.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沉井法施工,减少作业面和影响面。
b.保护地表水体,开挖的工程弃方不能随意丢弃河流中或岸边,应暂时堆放在距离水体较远的地带,防止冲刷或塌落进入水体;
c.基坑开挖出的土壤、泥炭、岩石等,应集中后运送至弃土场,其中对于湿度较大的泥炭或底泥,应先运至低畦地进行自然吹干,待吹干后再行运输;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底泥和泥炭等,经自然吹干后也可运至需要的单位进行土壤育肥。
⑵钻孔灌注桩基础 ①泥浆制作准备
a.在现场选择或开挖一低畦地作泥浆沉淀池,用于储存将来使用后废弃的泥浆。泥浆池应选在不宜外溢的地段。
b.当现场没有可以利用的低畦地时,应自行挖掘或砌筑泥浆池。
c.泥浆池周围应设臵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水过大而造成泥浆外溢破坏当地环境。②钻孔施工 a.钻孔桩必须设臵泥浆沉淀池,不得将泥浆直接排人河水或河道中,经沉淀后上清水排放,减小悬浮固体的排放量。大型桥梁通常利用钢护筒作泥浆浆贮备用转,并采用泥浆过滤设备,清除残渣。
b.废弃的钻孔泥浆以及其他废弃物,应运至事先准备的沉淀池临时贮存,待吹干后,运往弃渣场,不得弃于河道或河滩地,以防抬高河床,淤塞河道。
c.在水上钻孔时,一般应采取平台施工。采取围堰或筑岛施工时,应及时对围堰和筑岛进行清理,以免破坏水生环境,影响行洪。
(三)、隧道工程环境保护要点
修建隧道比路基大开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小,但易引起水资源的严重漏失,会对隧道顶部的水利设施产生极大的影响,会使隧道范围内的田地干枯、植被枯黄,甚至引起较大区域的地表塌陷。隧道施工中产生的污水、粉尘、噪声、振动及弃渣对环境影响较大,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落实相应措施。
(1)洞口工程
①严格控制隧道口开挖和隧道施工的影响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施工场地以外的植被。
②洞门开挖前应先在开挖面上修建截水沟,以防止水土流失,并尽可能避开雨季施工。洞口尽量减小开挖面积、洞顶采取护挡结构以保护自然坡面。
③为保证边坡、仰坡稳定,防止塌方,应避免大挖大刷。要求承包人在指定的范围和时间内,应按图纸的要求,用获准的方法保护边坡、仰坡开挖面。
④隧道施工对应注意保护隧道口的自然植被,施工后清理废弃物,尽量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尽早恢复自然景观。洞口结构形式及附属设施应当与当地景致相协调。
⑵洞身工程
①选择低噪声设备机械进场施工。
②设臵隔声屏或利用绿化带减少噪声传播。合理安排机械作业时间,减少同时作业的机械台数。
③隧道施工时可能造成地下水变化导致顶部生态变化和破坏当地村民水源。隧道位臵若处于潜水层时,应重视地下水渗漏问题。一旦发现处于潜水层,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止水。对高切坡处出现的地下涌水也应采取止水措施。
④凿岩施工应采用湿法钻孔。严禁干孔施钻,改进爆破方法,采取松动爆破,无声振动等技术,减少施工粉尘。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通过试验,选择炸药品种,调整用药量减少一次齐发的药量,以期达到减小爆破振动,减小对周围岩体的振动。隧道内通风量必须保证能够有效地通风除尘并臵换新鲜空气进人作业面。
⑤渣石应充分纵向调运利用,不能随便堆放,严禁向河谷倾倒渣,以免阻塞河谷造成水土流失或占用当地农田。废渣应设合理的弃渣场,根据山谷的特点,按照设计要求堆放整齐、分层碾压、并确保能防止两岸及下游出现各种水害,修建必要的排水管、盲沟、截水淘等设施,加固弃渣堆坡脚,以确保弃渣的稳定。
⑶废水处理
①对隧道涌水量大的地段,设截水管由衬砌背后引出,并导人蓄水池,避免与洞内施工污水汇合外排,可减少污水处理量,并可充分利用水资源充实施工用水。
②利用洞外自然沟壑地形,设臵渗水处理设施,对地形条件十分困难的地区,采用平流斜板一级处理池。
③混凝土搅拌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搅拌站的排水、混凝土养生水等含有害物质的废水不得排人地表水Ⅰ~Ⅲ类水源地保护区。
④施工废水经过沉淀等处理后方可排放,废水不得排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所规定的I、II类水域。排人其他水域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不符合时要进行水质处理,并注意排放过程不应对卧地、坡脚造成水毁。
(四)、其他工程环境保护要点
1、挡土墙、防护及其他砌筑工程
挡土墙、防护及其他砌筑工程挡土墙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冲刷深度、荷载作用情况、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结合路基施工进度,同步实施。应采用合理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和相邻路基段的不利影响。
(1)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扬尘、噪声、振动、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止或者减轻施工对水源、植被、景观等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善、恢复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
(2)将弃土、弃渣于指定地点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流入水体。
2、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环境保护要点
(1)拌和场、预制场、基础工程的防治措施同前文。(2)外购材料应提供生产商的环保达到要求的证明材料。
(3)防撞护栏柱打设应防止油污染,合理安排时间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4)焊接的废弃物如电焊渣、废弃的焊材,应收集处理。
(5)油漆应妥善存放和使用,避免滴漏影响水体和土壤。油漆包装物应统一收集处理,不应随意抛弃。
3、取、弃土场环境保护要点
公路工程弃土(渣)量较大,南方降水及暴雨较多地区,弃土的冲刷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重视取、弃土场的环境保护。
(1)取、弃土(渣)场的选址。
(2)在路侧选用田地取土时,取土厚度应在当地地下水位线以上至少O.3m,防止地下水出露影响植被类型。
(3)禁止废渣、土石等向洞口、水体、山涧的随意堆弃和无序倾倒。弃渣不得弃入或侵占耕地、渠道、河道、道路等场所。必须运至指定的弃渣场。
(4)为了防止固体废弃物堆积体被冲蚀或易发生滑塌、崩塌,应贯彻“先挡后弃”原则,设臵拦渣坝。拦渣工程选址、修建,应少占耕地,尽可能选择荒沟、荒滩、荒坡等地方。拦渣坝坝型主要根据拦渣的规模和当地的建筑材料来选择。一般有土坝、干砌石坝、浆砌石坝等形式。选择坝型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做到安全经济。均质土坝构造苟单,便于施工,尤其是在高速公路项目区,多具有大型推筑、碾压设备,最适于修建土坝。
(5)弃渣应在指定范围内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堆臵。堆放应整齐、稳定,不遗留陡坡、滑坡、塌方等隐患,并且排水通畅。河道不得弃渣。桥头弃土不得挤压桥墩、阻塞桥孔。
(6)对于取、弃土(渣)场的边坡,都应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恢复植被,特别是草灌植物的应用,尽力把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不仅能控制水土流失,维护坡面稳定,而且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7)在施工结束后,应对取、弃土场进行修整、清理和生态恢复,包括复耕或绿化等,并必须有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可按要求在地表覆盖熟土还耕或绿化,或与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商议后,对取土坑进行改造,放缓边坡,使边坡稳定,或开发成水源、鱼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由于我项目部承建的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位于经济特区厦门市附近,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高,标准严,所以执行起来难度较大,但地方环境法规对我项目部文明施工及标准化作业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及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我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员工学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对我项目部文明施工及标准化作业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学习《环保法》、《水土保持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当地有关环保、水保等条例规定的知识,并严格执行国家及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环保、水保等方面规定,经常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的环保和水保意识。在以后施工过程中,我项目部将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我项目部将通过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对高速公路建设环保进行周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验收,加强维护,完善和提高环保质量。
2009年9月7日
第五篇:--县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汇报材料
**县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汇报材料
**县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汇报材料2007-02-18 09:42:
32××县城位于滦河一级支流伊逊河中段,伊逊河自县城中间纵川而过,城区东临湖泗汰流域石英岩沙化区,西接锥子山,以锥子山脚下近5公里长的连绵山脉为背景山体,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一、基本情况
80年代初,在××城区3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以农业为主的常住人口万,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城市化进程也不断推进,人口猛增至5万多人,农业人口的猛增,土地开发规模逐渐扩大。由于当时水土保持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管理工作不能到位,盲目无序的开发活动,使大量开发裸露地表
产生了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也使××这个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时间变成了全县的水土流失重灾区。
湖泗汰流域(东山)位于县城东侧,北至××镇金字村,南到坡字村,面积22平方公里,土壤含沙量较高,主要是以石英沙粒为主。80年代以前,林草覆盖度达到80%以上,植被主要以黄沙柳为主。到了90年代初,由于农业人口的猛增,出现了城市燃料和粮食严重紧缺状况,土地受到了无限度开发,植被遭到了无限度砍伐,为此东山形成了春日黄沙满天的恶劣景象。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西山泥石流也频繁发生,仅从1970年至1995年共发生大小泥石流灾害16次,冲毁民房500余间,造成财产损失5000余万元,群众受伤30余人次,严重威胁着县城5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困扰着××的经济发展。
二、举措和成就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县城的生
态系统和投资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引起了全县人民的关注,更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县政府于90年代初制定了《××县农业生态建设十年规划指导纲要》,同时责成水利、林业、土地、环保、农业开发办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业务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做出相应的建设规划,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林业部门每年都调拨相应数量的苗木,并协调县直部门在东山进行义务植树,最大限度地增大林草覆盖度;土地部门针对西山泥石流多发的特点,委托河北省地勘局第四地质大队,编制了《河北省××县城区西山泥石流灾害防治勘查报告》,经过努力《河北省××县城区西山泥石流防治工程》已得到批复。
水利部门则根据《纲要》的要求,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加大城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力度,总体上说就是进行“两山一川”的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西山治理成效显著。××县西山位
于县城西侧,在主峰锥子山脚下由北向南依次排布着车轱辘沟、庙台沟、孔家沟、庆沟、小土布袋沟、大土布袋沟6条沟谷。对于这些沟谷的治理,坚持生物措施与与工程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坡耕地大部分修成水平梯田,同时进行经济林建设,在坡面治理好的前提下,在沟道修建谷坊坝和骨干拦沙坝,拦沙蓄水。由于规划合理,措施到位,西山综合治理成效相当显著。一是治理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到目前为止共造乔木林12000亩,灌木林9000亩(经济林3000亩),通过营造这些林种,使乔、灌、草形成了有机地结合,有效地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二是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西山坡耕地主要位于居民民区和上段坡面中间,坡面比降大,每逢降雨,大量径流携带坡地泥沙流入城镇,使××县城成了“泥沙城”。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心把这一现象彻底改观。
通过水利、林业部门的国家投资、义务投劳多元投入的方式,已将西山90%的坡耕地建成了水平梯田,在梯田内修建水盆,建设经济林。城区内有60%的坡耕地建成经济林园区,20%的坡耕地营造了水土保持林。这些措施不但增大了城区的森林覆盖率,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做到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的协调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三是沟道工程和坡面工程相互配套,形成了有利的综合防护体系。在西山的6条沟谷中,庙台沟和庆沟不但集水面积大,同时坡陡沟短,有20个机关、单位,5所学校,3000所居民住宅,3万口人都受到洪水危胁。所以在坡面治好的基础上,加大谷坊坝和骨干拦沙坝的建设力度。起到拦沙滤水,防洪保安作用。目前庙台沟和庆沟共建造谷坊268道,骨干拦沙坝36道。通过治理,有两次大强度的暴雨,都未对城镇造成淤积,城镇居民未受到任何威胁。
东山沙化得到有效控制。东山属于
纯沙化区,由于××干旱的特殊气候和特定地质条件,决定了东山造林的成活率极度偏低,沙化极为严重。但目前东山的林草覆盖度达到75%以上,已基本看不到流沙和风吹沙起的现象。有了这样好的治理成果,缘于有一些好的措施。一是借助重点工程,多元投入。几年来东山借助“滦上”、“庙上”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对沙化坡面进行了攻坚治理。共挖水平沟延长米,挖鱼鳞坑万个,造林3万余亩。二是选择抗旱能力强的先锋树种。针对××十年九旱这一气候特点,工程治理主要选择油松营养杯、沙棘、黄柳等树种,几年来共造油松营养杯150余万株,沙棘4000万株,黄柳110万丛,种杏核9000公斤,种草籽万公斤。三是以营造先锋树种为前提,以乔、灌、草相结合为原则,缺什么补什么,以达到涵养水源、固结土壤的最佳目的。目前,东山形成了以油松为主的乔木林防风阻沙、以黄柳、山杏为主的灌木林涵水固沙这一生态型治沙示范区。
“一川”建设成绩裴然。由于有伊逊河从县城中间纵穿而过,又有各支沟河流横穿交汇,所以“一川”建设主要是以治水为前提,以城镇伊逊河防洪堤建设为骨架,重点加强支沟堤坝、城镇绿化、增大城镇水域面积等工程建设。一是加大主河川防洪堤标准。由于伊逊河上游流域面积大,只有加强防洪堤标准,才能保证县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十年来共砌筑主川防洪堤坝12000米。但由于标准偏低,每年汛期到来之前都必须除险加固,为此我县于去年争取了300万元投资的城市防洪堤第一期工程,共建造钢筋混凝土堤坝1200米,目前工程正在实施当中,二是增大城镇绿地面积。城镇绿化主要是在街道两侧、沟道两岸、县城周边营造风景树和川防林,在休闲娱乐场所建造草坪,最大限度地增加城镇绿地面积,给城镇人民一个良好生存居住环境。目前共营造风景树15万株,川防林20万株,建草坪300余亩。三是加强支沟堤坝建设。由于支沟洪水直接
威胁村庄、企业、学校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加强支沟堤坝建设,十年来,对县城内的湖泗汰沟、车辘轱沟、庙台沟、庆沟、小土布岱沟、大土布岱沟都进行了堤坝建设,总长度达18000余米。
另外,结合主河川钢筋混凝土堤坝的建设,建造了五道横截伊逊河水的钢板坝,增大县城水域面积,缓解城市气候干燥的现象,增强水循环,同时能够在夏季、冬季给城镇人民增加休闲娱乐场所。
××县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之所以有了这些成就,是因为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灵活创新的运行机制,有多元投入的投资环境,有科学、规范的治理方法,特别是有规范、合理的监督体系。自90年以来,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水务局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人员配置合理、齐全,并出台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定。水保预防监督管理单位严格执法,对开山采矿、取石、取沙等
实施了有效监督,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违反水土保持法规案件做到随发现,随查处,对举报案件,在接到举报后立即调查处理,不留隐患,有效巩固了治理成果。
三、今后设想
一是进一步完善治理东西山的绿化工程,巩固水土保持成果,使县城内林草覆盖度达到80%以上。
二是对于治理完毕的侵蚀沟道,继续建造谷坊和拦沙坝骨干工程,为县城起到防洪保安的作用。
三是彻底改造县城防洪坝,将10000米城镇防洪堤全部改造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大防洪标准。
四是解决造林品种单一的问题,加大风景树的栽植面积。特别是将西山的果园逐渐改造成花卉园田,使土地即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和景观效益。
五是配合有关部门,全力搞好城镇水土保持,将城镇水土保持工作引入良
性循环的轨道,并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