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广校18年上半年工作要点总结
农广校2018年上半年工作要点总结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广校2009年上半年工作要点总结2010-06-27 22:55:4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广校2009年上半年工作要点总结农广校2009年上半年工作要点总结(2)
2009年上半年,我校经历人员调整,在市农委大力支持下,工作做到了顺利交接、无缝对接,在学历教育、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实现有效延续和扩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学历教育,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1、落实“百万中专生计划”,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今年各地普遍重视招生工作,积极加强部门联合,整体发展较
为均衡,全市农广校预报中专招生计划310 人,占全省中专招生计划30%以上,合作高等教育招生129人。凤阳县农广校积极克服“坐在家里等生源”的传统办学方式,不断拓宽渠道和思路,做到向主管部门勤汇报、多请示,争取领导重视;主抓本系统生源,做好本系统的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和学历提高;加强跨行业联系与合作,吸引返乡农民工积极参加“百万中专生计划”培训,抓好中专以上生源的组织招生,为农村培养有用人才;扩大社会招生为补充,编印了4000份中专招生简章,扩展生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严格资格审查,严肃统考纪律,提高学员素质。根据中央和省广校统一部署安排,2009年3月6日统一组织全市广校系统2007、2008级14个专业617名中专在校生第一次年度统考,全部通过考试。根据省广校《关于做好2006级毕业学员颁证验印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合肥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市认真执行
2006级中专毕业生毕业颁证工作制度,6月份集中对148名中专毕业学员进行登记、资格审查和颁证,确保毕业学员按期毕业、安全毕业。
二、拓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1、抓好“阳光工程”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广校采取与企业联合、与中介机构联合等多种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全力开展“订单、定点、定向”培训,开辟了具有地源特色的电动缝纫工、电子操作工、计算机应用、建筑工、保安等多种相对稳定的专业,抵御经济危机影响,扩大当地就业率,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截至五月底,全市农广校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1770人,占全年计划45%。
2、大力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应用技术能力。今年全市农广校承担了800名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为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各地集
中力量,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全椒广校组织人员集中力量已累计办班18天,培训总人数300人,共培训900人次,现场指导8次,指导总人数300人,现场指导400人次,手把手、面对面传授水产立体养殖高效种养模式,有效促进农民实现生产技能提升、经营思路拓宽,为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收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全力组织创业培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一是组织2008年创业培训学员开展理论联系实践学习活动。二是认真实施承担的2009年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规划。4-5月份,组织开展基层调研,征求专家意见,精心实施开班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6月20日,将举办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开班,集中第一期200名学员培训。通过培训,将增强新型农民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壮大产业实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完善教学管理,提高全市广校整体实力。
1、教学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大声像教学、实践性教学的力度,明光广校精心制作甜叶菊高校栽培技术电视片深受好评;三是引导学员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增强就业资格和能力。
2、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我市广校办学水平得到中央农广校的高度肯定。根据中央和省广校统一部署,完成全市县级分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和复评工作,天长、凤阳、明光、南谯等4家分校被评为a级县校,其中天长分校、凤阳分校位列全省14个a级县校的第一名、第三名。根据我校实际,聘请8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农民创业指导员,将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提升农业科技培训水平和档次。
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督促指导,力争中专学历教育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大专以上联
合办学稳步推进。
2、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全体系“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如期完成,加快学员职业技能鉴定发展步伐。
3、发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能作用,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有效地组织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
4、强化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农广校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系统岗位培训;二是加强教学培训的管理和检查督促;三是加强工作调研;四是加强信息服务;五是建立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人才资源库;六是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专职教师聘任与《教师聘书》发放工作。
5、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2009年农民创业培训,确保11月底完成承担的600名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任务。
第二篇:农广校2009年上半年工作要点总结
2009年上半年,我校经历人员调整,在市农委大力支持下,工作做到了顺利交接、无缝对接,在学历教育、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实现有效延续和扩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学历教育,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1、落实“百万中专生计划”,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今年各地普遍重视招生
工作,积极加强部门联合,整体发展较为均衡,全市农广校预报中专招生计划310 人,占全省中专招生计划30%以上,合作高等教育招生129人。凤阳县农广校积极克服“坐在家里等生源”的传统办学方式,不断拓宽渠道和思路,做到向主管部门勤汇报、多请示,争取领导重视;主抓本系统生源,做好本系统的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和学历提高;加强跨行业联系与合作,吸引返乡农民工积极参加“百万中专生计划”培训,抓好中专以上生源的组织招生,为农村培养有用人才;扩大社会招生为补充,编印了4000份中专招生简章,扩展生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严格资格审查,严肃统考纪律,提高学员素质。根据中央和省广校统一部署安排,2009年3月6日统一组织全市广校系统2007、2008级14个专业617名中专在校生第一次统考,全部通过考试。根据省广校《关于做好2006级毕业学员颁证验印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合肥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市认真执行2006级中专毕业生毕业颁证工作制度,6月份集中对148名中专毕业学员进行登记、资格审查和颁证,确保毕业学员按期毕业、安全毕业。
二、拓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1、抓好“阳光工程”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广校采取与企业联合、与中介机构联合等多种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全力开展“订单、定点、定向”培训,开辟了具有地源特色的电动缝纫工、电子操作工、计算机应用、建筑工、保安等多种相对稳定的专业,抵御经济危机影响,扩大当地就业率,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截至五月底,全市农广校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1770人,占全年计划45%。
2、大力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应用技术能力。今年全市农广校承担了800名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为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各地集中力量,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全椒广校组织人员集中力量已累计办班18天,培训总人数300人,共培训900人次,现场指导8次,指导总人数300人,现场指导400人次,手把手、面对面传授水产立体养殖高效种养模式,有效促进农民实现生产技能提升、经营思路拓宽,为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收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全力组织创业培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一是组织2008年创业培训学员开展理论联系实践学习活动。二是认真实施承担的2009年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规划。4-5月份,组织开展基层调研,征求专家意见,精心实施开班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6月20日,将举办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开班,集中第一期200名学员培训。通过培训,将增强新型农民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壮大产业实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完善教学管理,提高全市广校整体实力。
1、教学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大声像教学、实践性教学的力度,明光广校精心制作甜叶菊高校栽培技术电视片深受好评;三是引导学员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增强就业资格和能力。
2、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我市广校办学水平得到中央农广校的高度肯定。根据中央和省广校统一部署,完成全市县级分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和复评工作,天长、凤阳、明光、南谯等4家分校被评为a级县校,其中天长分校、凤阳分校位列全省14个a级县校的第一名、第三名。根据我校实际,聘请8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农民创业指导员,将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提升农业科技培训水平和档次。
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督促指导,力争中专学历教育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大专以上联合办学稳步推进。
2、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全体系“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如期完成,加快学员职业技能鉴定发展步伐。
3、发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能作用,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有效地组织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
4、强化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农广校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系统岗位培训;二是加强教学培训的管理和检查督促;三是加强工作调研;四是加强信息服务;五是建立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人才资源库;六是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专职教师聘任与《教师聘书》发放工作。
5、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2009年农民创业培训,确保11月底完成承担的600名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任务。
6、以机关效能建设统揽全局,做好委交办的各项工作,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争取招商引资工作有所突破。
第三篇:2007年农广校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农广校是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分校,所从事的教学、培训工作为公益性事业,其职能是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培养不离乡不离土的农民知识分子,达到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之目的。2007年**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自治区农广校的正确指导下,在州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民素质教育”
开展工作,发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精神,使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现将本工作总结如下。**农广校下设三所分校,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各一所。共有在职教职工24人,另有兼职教师110人。本中专学历教育开设有5个专业,汽车摩托车维修、农村党建、会计统计与审计、现代乡村综合管理、计算机操作;开设语种有汉、维两种。2007年注册新生374人,毕业183人,现有在籍学员604人。下设三所分校均建有教室,各项教学设施设备配备齐全。
一、一年来所作的主要工作:
(一)农民培训工作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农广校为农服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三进村”辐射带动明显,“菜单式”培训工作进展顺利,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科技书籍宣传单23000册,播放实用技术片70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4条。1、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开展情况按照加强农广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工作思路,我校制定了《**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实施方案》,选择了4个村120户作为试点,选派二十名中、高级农广校教师及农业技术专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辐射带动6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在农业生产期间,下村队集中或分散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使科技示范户良种普及率100%。同时又积极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膜下软管滴灌技术”、“沼渣沼液的科学应用”等几项主推技术,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辐射带动,每位示范户不同程度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各项实用新技术,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2、“菜单式”培训工作按照自治区农广校安排,**校在全州选择了条件较好的精河县、博乐市作为“菜单式”培训试点单位。州、县、市均制定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对村队农民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培训需求和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培训内容以切合地方特色的棉花滴灌技术、沼气池建设、沼渣沼液利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为主。在全州下上推行节水滴灌、农村沼气利用的大环境下,农广校的“菜单式”培训既为政府所欢迎,又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真正做到了“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效果良好。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007年,我州温泉县农广校被列入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县,培训任务为1000人。在自治区农广校、农业主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根据县域经济地域条件的实际特点,项目实施单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批次的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以建筑工、商铺营销人员、宾馆服务员等工种。培训1000人,转移就业率96%。根据自治区农广校、主管局对“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检查的通知,州校及时组织项目校进行了认真自查,对档案资料、培训、发证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管理,确保了项目的有效实施。主要做法是:首先对拟转移人员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准确掌握了县、市劳动力资源数量及发展走势,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二是利用星期天和集市赴乡镇场进行广泛宣传,张贴培训简章,悬挂横幅;三是按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聘任专业教师授课;四是从中央农广校订购阳光工程培训资料及光盘,并将阳光工程教材《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免费分发给每位学员;五是与轧花、纺织、建筑公司、商铺等企业、公司、个体经营业主建立用工需求信息,使培训就业有机结合;六是完善培训档案,建立长效机制;七是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加强领导和管理。
(二)招生工作今年,**农广校的招生工作安排部署周密,有宣传、有方向、有重点,取得较好成效。共招生374人(注册),完成任务的134%,远远超出自治区组织部、农广校给我校下达的280人的招生任务。具体做法是:一是继续贯彻自治区组织部、农业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优势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新党组通字〔2005〕25号)精神,开展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重心主要在出台文件、理顺关系、联合检查上。依托地方党委政府争取经费支持(学费分摊),组织、农业部门联合招生、检查,并将招生情况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书一并考评,完成村干部中专学历教育招生89人,(占招生人数的24%)。二是开展“职业教育初中分流班”试点工作。紧紧依靠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贴的优惠政策,
第四篇:农广校XX年上半年工作要点总结
农广校XX年上半年工作要点总结
XX年上半年,我校经历人员调整,在市农委大力支持下,工作做到了顺利交接、无缝对接,在学历教育、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实现有效延续和扩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学历教育,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1、落实“百万中专生计划”,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今年各地普遍重视招生工作,积极加强部门联合,整体发展较为均衡,全市农广校预报中专招生计划310 人,占全省中专招生计划30%以上,合作高等教育招生129人。凤阳县农广校积极克服“坐在家里等生源”的传统办学方式,不断拓宽渠道和思路,做到向主管部门勤汇报、多请示,争取领导重视;主抓本系统生源,做好本系统的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和学历提高;加强跨行业联系与合作,吸引返乡农民工积极参加“百万中专生计划”培训,抓好中专以上生源的组织招生,为农村培养有用人才;扩大社会招生为补充,编印了4000份中专招生简章,扩展生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严格资格审查,严肃统考纪律,提高学员素质。根据中央和省广校统一部署安排,XX年3月6日统一组织全市广校系统XX、XX级14个专业617名中专在校生第一次统考,全部通过考试。根据省广校《关于做好XX级毕业学 员颁证验印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合肥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市认真执行XX级中专毕业生毕业颁证工作制度,6月份集中对148名中专毕业学员进行登记、资格审查和颁证,确保毕业学员按期毕业、安全毕业。
二、拓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1、抓好“阳光工程”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广校采取与企业联合、与中介机构联合等多种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全力开展“订单、定点、定向”培训,开辟了具有地源特色的电动缝纫工、电子操作工、计算机应用、建筑工、保安等多种相对稳定的专业,抵御经济危机影响,扩大当地就业率,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截至五月底,全市农广校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1770人,占全年计划45%。
2、大力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应用技术能力。今年全市农广校承担了800名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为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各地集中力量,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全椒广校组织人员集中力量已累计办班18天,培训总人数300人,共培训900人次,现场指导8次,指导总人数300人,现场指导400人次,手把手、面对面传授水产立体养殖高效种养模式,有效促进农民实现生产技能提升、经营思路拓宽,为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收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全力组织创业培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一是组织XX年创业培训学员开展理论联系实践学习活动。二是认真实施承担的XX年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规划。4-5月份,组织开展基层调研,征求专家意见,精心实施开班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6月20日,将举办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开班,集中第一期200名学员培训。通过培训,将增强新型农民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壮大产业实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完善教学管理,提高全市广校整体实力。
1、教学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大声像教学、实践性教学的力度,明光广校精心制作甜叶菊高校栽培技术电视片深受好评;三是引导学员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增强就业资格和能力。
2、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我市广校办学水平得到中央农广校的高度肯定。根据中央和省广校统一部署,完成全市县级分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和复评工作,天长、凤阳、明光、南谯等4家分校被评为A级县校,其中天长分校、凤阳分校位列全省14个A级县校的第一名、第三名。根据我校实际,聘请8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农民创业指导员,将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提升农业科技培训水平和档次。
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督促指导,力争中专学历教育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大专以上联合办学稳步推进。
2、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全体系“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如期完成,加快学员职业技能鉴定发展步伐。
3、发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能作用,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有效地组织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
4、强化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农广校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系统岗位培训;二是加强教学培训的管理和检查督促;三是加强工作调研;四是加强信息服务;五是建立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人才资源库;六是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专职教师聘任与《教师聘书》发放工作。
5、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XX年农民创业培训,确保11月底完成承担的600名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任务。
6、以机关效能建设统揽全局,做好委交办的各项工作,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争取招商引资工作有所突破。
第五篇:河北省农广校2011年工作要点
河北省农广校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动我省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一年。各级农广校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取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我省的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办学方式,培养目标由普通群体转向重点群体,由注重数量转到着力提高质量上来,抓住涉农中职免费教育的机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探索符合免费要求的办学模式,以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开展中专送教下乡教育和“阳光工程”涉农工种培训,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重点工作
(一)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
1、充分利用中职免费教育政策,积极扎实开展全日制中职教育。国家涉农中职免费教育政策的实行和我省送教下乡改革方向的确立,为农广校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条件。农广校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充分利用其办学体系的优势和农业部门办学的资源优势,按照省教育厅有关送教下乡、工(农)学结合、产教一体化的教改思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并适当扩大示范规模,继续在有条件的县校开办涉农专业全日制中专班,并在送教下乡教学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涉农专业全日制教育新的实现形式,真正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农民。2011年全日制中专涉农专业计划招生2500人,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
2、继续做好函授中职教育,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在开展好全日制涉农专业中职教育的同时,各级农广校一定不要忽视函授中职教育工作,要继续抓好农村“两员”(技术员、防疫员)的中专教育培养工作。没有举办全日制班的县校,要把函授中专的招生及教学工作作为2011年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绝不能放松。要学习廊坊、唐山、石家 1
庄、邯郸及丰南、武安等市县开展中专函授教育的经验,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积极谋划和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中专农民培养工作。2011年全省函授中专计划招生1500人以上。
(二)以阳光工程为龙头,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1、积极做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规范项目运行。随着国家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政策的变化,农广校系统已经成为我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力量,承担任务的份额不断扩大,农民培训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各级农广校务必加强项目操作管理,严格按照阳光工程项目规范运行,坚决杜绝申请的任务不完成、培训的课时不落实等问题的发生,将项目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使政府放心、农民满意。一要从自身培训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主动地与当地阳光办进行协调和沟通,争取承担培训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培训工作;二要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各类专业的培训规范组织培训,遴选培训教材,确定培训对象,保证培训学时;三要做好各类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包括培训计划、学员签到、培训台帐、培训情况实施记录、音像资料等等,以备项目主管部门和审计检查;四要在培训资金的使用上,按照国家政策,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套取骗取资金现象的发生;五要注意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工作。2011年阳光工程培训的规模力要达3万人以上。
2、围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和就业技能,扎实开展各类培训。各级农广校要充分利用培训资源优势,发挥农民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开展培训,围绕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发展需求开展培训,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把各类培训做实做活。
3、努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上新台阶。各级农广校要进一步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认识到这是一项有发展潜力、有作为的工作。要积极与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结合,稳步扩大鉴定规模。举办涉农专业全日制班的试点学校,要充分利用取得技能鉴定证书可以抵顶学分的有利政策,把技能鉴定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争取有2/3以上的学员获得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双证书,培养大批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同时,要不断加强全省农广校技能鉴定考评员和督导员的培训,逐步强化考评员队伍建设,强化鉴定质量检查和督导,确保鉴定质量。
(三)进一步建设和巩固农广校科技传播阵地,开展大众化的农民教育
一要进一步办好农广校在省电台的《农科专家大讲台》直播节目,扩大专家队伍,丰富节目内容,圆满完成100期的播出任务,办出农广校特色。同时,市县农广校也要结合实际,在当地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开办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节目,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二要大力提升音像制作水平,丰富农业远程培训内容,拓展我省教育培训资源。一是要充分利用我省组织部门搭建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拓展农业科技教育传播渠道。二是要积极向中央电视台农业栏目和中国农业教育音像出版社提供选题,并按照有关要求制作出农业科技音像节目和课件。有条件的市县农广校要积极向省农广校申报选题,省校可提供制作支持,并对具有推广价值的农业科技节目或课件,将推荐给中央农广校或省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播出或出版。
三要进一步实施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工程。各市、县校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广播站长期发挥作用。这项工作重点是抓好典型,各市校要注意扶持和培养一批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设施完备、资料齐全、运行良好的广播站,以典型树形象,扩大农广校的影响。
(四)大力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
根据中央校的安排,今后每年的12月为农民读书月,各级农广校要按照中央校和省校的活动计划和要求,认真组织,大力宣传。通过赠送一批科技文化读物、组织“专家服务团下乡”、开展农民读书征文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力求把农民读书月活动开展得有特点、有声势、有效果。要利用冬春农闲时节,组织农广校体系专兼职教师深入农村扎实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推动“三进村”活动的深入进行。同时要注意培养典型,每个市校都要培养、扶持3-5个拿得出、叫得响的“优秀阅读村组”和10-15名“读书明星”,广泛宣传,以点促面,促进农民读书月活动的有效开展,带动更多的农民投身到学习之中。要认真落实中央校举办的首届“农广杯”农民读书征文活
动,在各市县普遍开展征文活动的基础上,举办送教下乡全日制中专班和继续开展“双带”的县校必须选送2篇以上征文,检验我省送教下乡和“双带”的教学成果。
三、要求
(一)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1年农广校系统要以抓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各级农广校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职业教育的文件、政策,掌握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学习省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规定,提高自身素质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是要下功夫抓好各教学环节管理,建立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研究制度以及教学检查制度,实现规范化办学;依据我省农村和农业发展需求,做好专业建设,适时开设、修订完善相关专业,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进一步探索教学新模式;加强学员管理,保证到课率和教学秩序;创新学习教材,提高实用性;规范和健全教学管理文件,完善教学档案;建立健全教学监控和督导机制,保证教学质量和规范办学。对此省校将召开全省教学管理现场观摩会,为实现教学规范管理提供标准和样板。
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要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能满足全日制教学需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必须做到规范,教学效果突出,学生满意。各级分校要制定教师参加业务培训计划及其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和知识更新。县级校要建立教师个人学习培训业务档案,并把此作为专职教师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依据。省校将根据教学需求,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和省校组织的师资培训。适当时候组织一定范围的教师讲课比赛,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近年来,各级农广校争取到的教育培训项目越来越多,如阳光工程项目、全日制涉农中职教育等,所涉及到的专项资金也越来越多,国家对涉农中职免费教育的免学费补助资金以及学生助学金、阳光工程培训费等民生项目资金的检查和审计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经常化。因此,各级农广校一定要严格按规定使用资金,规范操作程序,不截留、不挪用,确保资金的安全,保证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绝不能以任何理由违规使用资金,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一条铁的纪律,是不可碰触的“高压线”。这既是为了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也是为了确保干部自身安全,各级农广校每一位办学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这根弦,在这方面,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
(三)加强条件建设,为农广校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随着国家对涉农专业中职教育资助政策的推出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办涉农专业中职教育全日制班将成为农广校发展的一个方向,也将成为农广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各级农广校尤其是县级农广校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大力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举办涉农全日制中专班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具备了办学条件才有发展的机会。有条件的县校,要努力建设能满足全日制教学需要的办公场所、教学场地以及实验实习基地,配备教学所必需的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暂时没有硬件建设条件的县校,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条件的实现形式,充分利用社会办学资源,为我所用。只有不断加强条件建设,满足国家有关涉农专业中职教育对办学条件的要求,农广校才能承担起新的教育培训任务,从而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加强宣传,培树典型促工作
近几年,各级农广校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标志性的工作,在阳光工程培训、“一村两员”培养、“双带工程”、涉农专业全日制中专班、农民培训等方面有着自己的做法和经验。各市农广校在抓好整体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培树典型,做好标志性工作。每个市校要树立1-2个叫得响、过得硬的工作典型,要通过抓典型、树亮点,以点带面,搞好示范,来引导工作方向,体现工作水平,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同时,各级农广校要善于总结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并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农广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农广校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