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植保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2016年植保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植保植检站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农业工作面临复杂形势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农委的正确领导和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我县的植保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加强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防治信息,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积极推进专业化防治,强化植物检疫执法,安全、高效地控制了病虫草害,促进了农业生态安全,为实现全县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总结如下: 1 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今年由于气候特殊,病虫害发生呈现新的特点。
1.1 麦油病虫
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偏重至大发生,小麦白粉病偏重至大发生、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麦田灰飞虱较前两年有所减少,油菜蚜虫偏轻发生,其他虫害轻发生。
小麦赤霉病见病早(5月2日见病,比前两年早一周),田间菌源充足,为近五年来最高年份(4月上旬调查枝带菌率1.64%,高于大发生的2012年的0.99%),自然病穗率和病指分别高达58.7%、41.1,达大发生程度。由于政策推动、决策有力、措施到位,防效明显,最终防治大田病穗率为平均2.71%,病指1.46,平均防效达85%以上。
小麦白粉病3月7日见病,比早发的去年还早5天,发生程度为偏重至大发生。4月25日普查,病田率77.78%,病株率平均47.17%,病叶率平均26.63%;5月20日后考察,大田病株率平均68.9%,最终病叶率平均44.6%,病指19.8,发病程度与上年基本持平。
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白穗率增加,发生程度重于前两年。乳熟期调查,全县加权平均病田率49.33%,病株率16.4%,病茎率10.9%,白穗率0.77%,病情略重于上年。
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发生程度略轻于去年。后期考察,系统田最终病茎率20.3%,病指7,大田最终病茎率平均7.6%,病指平均3.4,比上年略低。
麦田灰飞虱。冬后调查虫量为近几年最低。
麦蚜、小麦吸浆虫、麦粘虫、油菜蚜虫等除局部发生危害明显,总体都发生偏轻。
1.2 水稻病虫
今年水稻病虫总的发生特点是:草害重,纹枯病中等,穗瘟、迁飞性害虫、稻曲病、螟虫等发生较轻。
纹枯病见病早、但前期扩展慢。7月15日始见,比去年早5天,前期发展缓慢。8月13日普查:移栽稻病田率86.67%,平均病穴率21.59%,病株率1.38%,高于前两年同期,直播田病田率6.67%,病株率0.37%,略低于前两年。9月5日普查:移栽稻病田率100%,平均病穴率33.28%,病株率6.43%,与前两年相当。直播田病田率56.67%,病株率5.32%,高于去年同期,与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9月30日最终调查,病田率100%,病穴率40.81%,病指7.11,高于前两年同期。
稻瘟病、稻曲病发生较轻。
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发生均较轻。稻纵卷叶螟四(2)五(3)、六(4)亩蛾量均低于百头。白背飞虱二、三、四代移栽田平均百穴虫量均低于20头,直播稻田亩虫量均低于5万头。褐飞虱百穴虫量均低于5头。
水稻螟虫发生普遍较轻,但个别田块二代大螟发生较重。稻蓟马、椎实螺、稻叶蝉局部发生较重。稻蓟马和椎实螺主要发生于直播田,早茬较重,自生麦苗较多的田发生较重。叶蝉今年发生较为普遍,但发生程度低于前两年。移栽田最高虫量达百穴538头,直播稻田亩最高虫量达21.46万头。轻于上年。
1.3 玉米病虫
玉米螟各代次蛾卵量均不高,但幼虫危害均重于常年。一代危害株率8-56%,平均24.8%,二代危害株率平均15.64%,而前四年同期平均为5.15%。
红蜘蛛在中后期发生期长,危害普遍。8月20-22日调查危害较重田占27.27%。
蚜虫后期虫量较高,但玉米已老健,危害较轻。
棉铃虫三、四代重于常年。三代百株残虫0-12头,平均2.55头,前10年平均为0.12头,四代百株残虫0-80头,平均13头,前10年平均为4.68头。
粗缩病偏轻,但较4年略有回升。
褐斑病发生期偏早,发生程度重于常年。8月6-8日调查,重病田占13.64%,病株率0-86%,平均25.45%,前五年平均为14.86%。
纹枯病、小斑病、锈病等病害发生均较轻。
1.4 蔬菜病虫
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是:蔬菜病害中等偏重发生,与常年相当,虫害轻于常年。霜霉病中等发生,与常年发生程度相当,为我县棚室蔬菜多发病害,主要危害黄瓜、西葫芦、莴苣、丝瓜、白菜等。灰霉病发生程度与常年相当,中等偏重发生。瓜类白粉病中等发生,发生晚且轻于去年。主要危害黄瓜、西葫芦、南瓜、西瓜、甜瓜等瓜类蔬菜。炭疽病和病毒病偏轻发生。潜叶蝇总体中等偏轻发生,略重于上年。烟粉虱中等偏重发生,菜青虫、小菜蛾中等偏重发生。2 主要工作实绩
主要体现在“六强化、六促进”上。
2.1 强化病虫调查监测,促进防控决策水平提高
首先是认真调查,细致分析,把准虫(病)情。在抓好常规病虫测报的同时,加大偶发性和次要病虫的调查力度,确保不漏查,扩大调查面和调查次数,努力提高测报准确率,对主要病虫调查到各村组,次要病虫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二是及时发布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确保时效性。全年发布病虫信息16期,向省市业务部门汇报虫(病)情34期。准确率均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并继续与县电视台合作,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和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专题讲座,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病虫害预警能力和服务水平。
2.2 强化防治组织推进,促进病虫防控措施到位 2.2.1 三麦后期病虫防治
以实施好“一喷三防”项目为抓手,立足病虫“重发生、大流行”,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药肥混喷”的防治策略,深入宣传发动,营造防治氛围,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把握好不同类型田的麦子抽穗扬花进程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分类确定施药日期和用药次数,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确保全面用药防治。大麦在齐穗期(抽穗80%)用药一次,小麦田确保用好两次药,首次用药在见花至扬花始盛期(扬花率5—10%,大面积在4月底5月初),隔5-7天使用第二次药。
今年中央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早,落实好,引领和示范作用大,有力地推进了以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为确保“一喷三防”项目顺利实施,县农委、县财政局严格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的文件要求,联合制订了《***2016年小麦“一喷三防”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采购杀菌剂**吨、叶面肥**吨,我们选择**镇作为小麦一喷三防防控示范区,项目资金采购杀菌剂**吨,对**镇小麦种植户进行全覆盖补助,其他**个镇区街道及农林场圃,按照小麦良补面积实行按比例全覆盖,保补助物资发放公开、公平。县电视台在专题节目中对“一喷三防”补助政策进行了专门宣传,县农委、县财政局同时印发“一喷三防”政策问答到村、到户,说明“一喷三防”补助方法、补助范围、补助物资、补助标准,并在赤霉病防治之前所有补助物资就按要求全部到户。全县亩均防治近**次,共挽回小麦损失**亿斤。
2.2.2 油菜菌核病防治 坚持“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防治策略,抓住三个技术关键点。一是适期防治,用好两次药。在油菜盛花初期,即主茎开花株率达95%时(其中渠南略早,沿海偏迟),进行第一次防治,其后隔5—7天再进行第二次防治;二是优选药剂;三是药肥混喷。
2.2.3 水稻病虫害防治
坚持抓住适期、主攻主要病虫、兼治次要病虫、合理药方的总战略,实行分类指导,打好阶段性总体战,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一是明确防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以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尤其穗颈瘟)等为重点,兼治螟虫(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曲病、白背飞虱、褐飞虱等其它病虫;二是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综合防治。对恶苗病、穗颈瘟等以防为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在策略上明确“切断毒源、治虫控病、综合防治”的思路,按照“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治策略,在技术上采取农业措施、物理方法与药剂防治相结合。从选用抗耐性品种入手,全面推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耐性强的品种,同时大幅度减少对稻瘟病高感品种面积。对稻飞虱采用了“治上压下”的防治策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突出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能。在推进方式上采取典型示范与大面积统防统治相结合以村组为单位,全部实行统一购药、统一配方、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在实施内容上,则坚持抓住适期,一药多治,病虫兼治。
2.2.4 玉米病虫防治
尽管今年玉米病虫害发生属于偏轻年份,但我们在病虫监测及防控工作上丝毫未有放松。从科学制订防控策略,抓住防治关键时期,运用综合防控措施方面入手,扎实开展防治工作,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对玉米螟采取“狠治一代,巧治二代,注意防治三代”的防治策略,褐斑病、小斑病、锈病的防治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一般玉米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偏低,但品种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首先不种高感品种,其次加强化学防治。对于二点委夜蛾防治方面,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未播种田播前旋耕灭茬,减少成虫产卵量,破坏幼虫栖息地,已播种田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使玉米出苗后根部裸露,恶化幼虫适生环境,同时用撒毒饵、撒毒土、喷雾等方法进行化学防治。
2.2.5 蔬菜病虫防治
针对我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我站示范推广了“选用抗病品种、高垄窄畦三沟配套、高温闷棚预防病害”,“性诱剂、黄板、杀虫灯诱杀蔬菜害虫”,“应用BT、农抗、链霉素、病毒制剂等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等四项绿色防控技术。为加快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让菜农尽早掌握技术要领,我站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还根据本地实际,利用新技术、新农药药效试验在示范区进行现场展示,杀虫灯杀虫效果展示,黄板诱蚜和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诱捕器与性诱剂诱蛾效果展示,使用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多杀霉素(菜喜)、印楝素、短稳秆菌、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对比试验效
果展示等,收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显著。
2.3 强化技术宣传培训,促进技术普及率稳步提高。
今年对主要病虫防治宣传力度大于以往各年。在县电视台制作《看**—致富路》专题栏目8期,播出32次,适时播出各阶段重大病虫防治技术,并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省卫视和浙江卫视发布整屏植保信息210次;同时,为了便于广大农村干群掌握水稻病虫的防治技术,我们共印发专题材料9期计45万份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资料,由本站技术人员通过农村集市或直接送至在稻田作业的农民手中,并现场解答农民所提的技术问题,制作宣传条幅1200条。还通过《今日**》报纸宣传刊出病虫防治专版6期,指导农民防治,普及了防治技术,推进了防治工作。并配合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巡回讲课等活动,派出专人进行培训指导和宣传发动。
2.4 强化项目引领作用,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我县病虫专业化防治从2009年开始起步,当年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植保专业合作社有16个,最初两年发展较快,2011年发展到51个,2012年增加到70个,2013年发展缓慢,仅新增2个,总数达72个,2014年增加到78个,去年新增5个,累计总数达83个,今年新增3个,现共有86个。今年全年统防统治面积384.45万亩次,比上年增142.85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为58%。其中小麦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为94.85 万亩,占小麦病虫防治面积的53.25%,比上年增57.25%;水稻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为289.6万亩,占水稻防治面积的59.74%,比上年增85.6万亩,增加5个百分点。全程承包95000亩,比上年增11000亩,其中水稻71000亩,小麦24000亩。为及时控制病虫害,保持农业高产稳产,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2.5 强化绿色防控,促进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
为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提升农作物病虫防控技术水平,我县通过农企合作,共建防控示范区,绿色防控工作取得了新成绩。2.5.1病虫害防控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我县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程度重,防治不力的水稻田穗颈瘟大流行,我们通过准确测报、科学防治,主要病害发生和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示范区稻麦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到2%以下。蔬菜病虫防治示范区通过黄板诱杀、性诱杀、灯光诱杀和使用生物农药,蔬菜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8%以内。
2.5.2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次数 稻麦绿色防控示范区减少杀虫剂农药使用次数3次,蔬菜绿色防控绿色示范区减少杀虫剂使用次数4次。
2.5.3.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不断提高。遵循安全、有效、简便、科学性原则,不断创新和集成生产上效果好、经济成本低、操作上简便易行、农民易于接收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典型带动,农民对于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知晓率达到85%以上,能够自觉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民达到65%以上,同时让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了解绿色防控的作用,形成了重视和应用绿色防控的社会氛围。
2.6 强化植物检疫执法 促进农业生产安全
通过“一”、“二”、“三”、“四”植物检疫专项工作机制,即一期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二项执法检查-春季和秋季种子市场检疫执法检查,三阶段产地检疫-小麦、杂交稻、常规稻,四次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对加拿大一枝黄花采取四次边查边除,春季先一次化除,再一次人工铲除,秋季化学补除,最后再搞人工清除扫残。全年共组织开展防除91.2亩次,其中化除累计50.5亩,人工铲除累计32.7亩,复耕复种累计8亩。全县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遵守植物检疫法规的意识、检疫签证及执法检查程序的规范程度明显提高;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良种繁育基地的审核许可、产地检疫、种子市场检疫带证情况检查、对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新传入的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普查和疫情监控、防除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全年共对21264亩三麦、13450亩常规水稻和1280亩杂交水稻种子繁育基地开展了产地检疫,生产检疫合格小麦种子1040万公斤、大麦种子19万公斤,常规水稻种子807万公斤、19万公斤杂交稻种子,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编号25个,产地检疫签证面积及合格种苗数量较上年大幅增加。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县相比、与先进典型相比,特别是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玉米锈病、水稻白叶枯病等病虫害防治还要进一步加强;在蔬菜上乱施农药现象仍然存在。菜农对安全科学用药意识较薄弱,在病虫害暴发时 “病急乱投医”,增加施药次数、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技术到位率低。由于目前乡镇农技部门人员变动较大,村级缺乏农技人员,许多植保工作动态、病虫发生防治技术不能及时传到基层,给植保新技术、新农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我们的工作还有明显不足,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4 2017年工作初步打算
2017年我们将在“三个着力”上下功夫,全面做好植保工作:
4.1着力提高病虫测报水平,实施分类指导。在秸杆还田面积增加、作物结构调整力度大、病虫发生更复杂、防治要求更高的情况下,按照省站测报办法,规范开展病虫测报,在抓好系统虫情观测的基础上,加强面上虫情普查,全面准确把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植保信息,确保时效性,确保病虫测报准确率都在95%以上,提高植保服务水平和效果。
4.2 着力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实施绿色防控。充分发挥农业栽培防控作用,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突出抓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总体战,确保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4.3 着力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实施精准用药。坚持绿色防控,进一步健全专业化防治组织,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完善其运行机制,提高专业化防治覆盖率。
4.4强化植物检疫执法工作
切实搞好加拿大一枝黄花有等害生物疫情普查和监控防治。严格产地检疫、加强调运检疫,加强种子市场检查,严防危险性、检疫性病虫害传入、传出,确保全县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4.5 加大新农药的推广力度
根据病虫防治需要组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特别是要做好省市联推品种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第二篇:农业局植保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农业局植保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2015年,在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全市植保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力攻坚,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重点工作
1、农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控工作特别是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307.49万亩次,防治面积4150.29万亩次。经防治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86.81万吨。实际损失粮食19.4万吨,占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527万吨)的3.68%,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2、积极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今年省下达全市小麦“一喷三防”补助项目面积489万亩,补助金额2206万元。按照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的要求,我站于5月9~10日对补助物资进行采购。共采购物资892.8202吨,其中杀虫剂397.3188吨,金额1105.6万元,品种为吡虫啉、高氯氧乐果、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乐果、氧乐敌、马拉硫磷;杀菌剂157.0399吨,金额660.4万元,品种三唑酮、丙环唑、多抗霉素、腈菌唑、烯唑醇、多菌灵;叶面肥338.4615吨,金额440万元,品种为磷酸二氢钾。
此项工作从省厅安排部署到补贴物资发放到麦农手中只有9天时间,时间急,任务重,压力大。张明局长亲自向市政府领导汇报此项工作,争取领导支持。在张局长的指导和协调下,在局主管领导的参与下,我市从5月8日到10日共用3天时间完成了采购方案制定、采购公告发布、聘请专家、企业报名、企业资质审查、竞争谈判、确定供货企业、签订供货合同等项工作,顺利地完成了采购任务。从采购到发放各个环节都比较迅速及时,补助物资于5月15-16日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促进了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实现全市小麦安全生产发挥了应有作用。此项工作在全省第一个完成,得到省里的肯定。
3、依法开展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为控制检疫性农业有害生物传播和危害,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安全,2015年植保站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执法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产地检疫程序,严格产地检疫申报手续;严把农作物种子和农产品调运检疫关,使检疫性农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办理小麦产地检疫72批次,产检面积10992亩,生产合格种子3615900公斤,其中市站57批次,5500亩,生产合格的种子2198150公斤;实施调运检疫601批次,共检疫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种子1625245公斤,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3067772株,其中市站小麦65批次、264365公斤,玉米17批次、15285公斤,棉花2批次、800公斤,蔬菜2批次、14公斤。另外,组织全市植保系统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春、秋季两次检疫联查,在检查活动中做到全面检查,不留死角,保证全市农业生产未受到检疫性病虫害的威胁。
4、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扎实推进。2015年全市建立不同组织形式的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298个,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植保专业化组织175个,从业人员达到3707人,持证上岗的1609人;高效植保机械总装备数量达4063台,拥大型(日作业>150亩)的机械施药机械455台。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12.9万亩,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面积达275.6万亩次,覆盖面积170.36万亩,其中小麦“一喷三防”30.36万亩,麦田杂草防除130万亩,蝗虫防治10万亩。此项工作纵向比,植保专业化服务日作业能力有2011年的3.9万亩提高到2015年的12.9万亩,增长230.76%,有较大提高,横向比,与邯郸、邢台、沧州、石家庄还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数量少,大型植保施药机械少,日作业能力小。此项工作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XX市普惠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有专防队员35人,大型植保机械11台,小型植保机械100台,日作业能力3500亩。同时还能提供耕、播、收等机械化服务。该社是我市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典型。
5、绿色防控技术得到示范推广。2015年全市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67万亩,蔬菜33万亩。主要工作:抓好示范区建设。在3个省级蔬菜生产示XX县(XX市、XX县、XX县),18个部级蔬菜标准园、9个省级蔬菜产业园全部建立了绿色防控示范区。在粮食生产核心区涉及的13个县市均建立2000亩的核心示范区。蔬菜上大力推广了防虫网物理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技术;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害虫技术;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技术;色板诱杀蓟马、粉虱、蚜虫技术等。同时加大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的推广应用,科学使用低毒化学农药(XX市为国家级蔬菜绿色防控示XX县)。小麦、玉米上主要采用隐蔽用药技术。XX市为全国蔬菜绿色防控示XX县。示范基地为XX市高官庄润雅蔬菜园区。该园区占地面积1270万亩,有温室260栋,大棚100个,生产瓜果蔬菜16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
6、认真开展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集成技术示范。今年在XX县、XX市实施面积各1万亩。在实施过程中明确示范区域、明确实施主体、明确试验示范设计、明确调查内容、明确调查方法,进行实地测产。在10月7日、8日分别到XX县和XX市进行实地测产,在今年夏玉米病虫害整体发生较轻的情况下,与对照比亩增产5%左右。
7、进行试验、开展调查。在XX县进行了冬小麦病虫草防治与未防治试验,求证小麦病虫草为害损失。试验证明在小麦生产管理中,开展病虫草防治是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科学防治的小麦产量、千粒重分别为497公斤、39.96克,未防治的分别为60公斤、31.06克,两者相比,未防治的产量和千粒重分别减少87.68%和22.27%;未防治小麦蚜虫的产量和千粒重分别减少20.46%和13.5%;未除草的产量和千粒重分别减少52.5%和11.46%。开展了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成本调查。在全市17个县(市)对2010年至2014年每个农药实际使用量(折百含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为:2010年大田作物亩农药使用量、亩成本分别为101.15克、15.38元,果蔬作物分别为206.13克、30.26元;2011年大田作物亩农药使用量、亩成本分别为104.38克、16.86元,果蔬作物分别为324.47克、29.14元;2012年大田作物亩农药使用量、亩成本分别为106.74克、16.61元,果蔬作物分别为296.81克、29.75元;2013年大田作物亩农药使用量、亩成本分别为105.81克、16.84元,果蔬作物分别为325.18克、31.84元;2014年大田作物亩农药使用量、亩成本分别为83.77克、14.37元,果蔬作物分别为272.65克、18.95元。
从以上统计数字看,2010年到2014年农药使用量呈下降趋势,得益于农药科技水平的提高、先进植保机械的应用和综合防治措施的推广。但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农药使用量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2011年玉米二点委夜蛾严重发生、2012年三代粘虫爆发、2013年二点委夜蛾和三代粘虫先后较重发生。
二、主要措施
1、全面部署,提早安排。为做好全年工作,力争工作的主动性,对各项工作提早安排部署,召开专门会议5次,下发各种工作方案和通知30余个。3月初印发了《2015年XX市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意见》,3月11日发布201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趋势预报。为做好今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及时转发省站《2015年小麦“一喷三防”物化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发布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导建议。为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6月中旬印发《2015年XX市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意见》,有效地实现了植保防灾减灾,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2、准确监测,及时预报。为及时准确掌握全市主要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我站严格按照部、省测报调查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病虫监测预报工作,特别是重点抓好小麦吸浆虫、蚜虫、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散黑穗、东亚飞蝗、棉铃虫、盲蝽象、玉米螟、粘虫等重大病虫及二点委夜蛾等新发病虫的监测预报。实行周报制度,专人负责,及时、准确报送病虫信息。在做好田间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的基础上,及时发布病虫预报,指导全市防治工作的开展。全市累计发布病虫预报48期,按时上报省站小麦病虫害周报、小麦吸浆虫日报和物化补贴日报等158期,有力指导和推动全市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病虫害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中、短期准确率达到90%以上。针对今年7-8份的气候条件适宜粘虫发生,加之今年部分夏玉米田除草效果不好,预计今年三代粘虫可能在局部区域严重发生,7月初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重点监测三代粘虫,避免造成严重损失。XX县植保站8月5日调查上报,全县玉米田粘虫发生面积4500亩左右,其中部分地块发生严重,面积1200亩左右,单株幼虫平均10头以上,最高的单株幼虫30头以上。8月6日,市植保站一行4人深入到粘虫发生地块实地调查虫情,指导农民开展防治,截止到8月8日XX县防治完毕,对玉米未造成大的危害。8月7日以农业局名义下发《关于做好三代粘虫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迅速组织开展拉网式虫情普查,增加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在杂草较多地块进行重点调查,确保不留死角。同时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防控技术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现场指导、印发明白纸、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粘虫的识别特征、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的必要性,提高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导农民科学选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等有效农药品种,准确掌握用药浓度和剂量,尽量避免高温时段施药,做到安全防护、科学施药、保证效果。
3、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的任务要求和安排部署,我市为按时将小麦“一喷三防”补贴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市局及时成立了小麦“一喷三防”领导小组,指导各县(市、区)小麦“一喷三防”物资分配和喷防工作;二是严密监测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发布病虫信息,指导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农民适时防治,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三是强化督导检查,针对补贴物资的分配、发放、登记造册、上墙公示、技术宣传、指导情况、统防统治等工作深入到乡、村,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一喷三防”工作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举办各种形式的“一喷三防”培训班60场次,印发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要点、麦田恶性杂草雀麦防治技术要点、小麦“一喷三防”补贴物资使用技术等明白纸240万余份,在关键期举办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电视讲座43期,同时各村还利用高音喇叭每天广播防治技术,各县(市)开通植保技术咨询服务热线电话,昼夜有人值班,确保顺利开展“一喷三防”工作。为控制病虫害,抵御干热风,预防了小麦早衰,实现小麦丰收做出了贡献。
4、整合资源,统防统治。按照资金渠道、性质和用途不变的原则,积极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农技推广、植保工程、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资金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专业化防治,有利于解决一家一户防虫治病技术难到位问题,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今年,争取上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资金119万元,用于支持安新、涿州、博野、望都四个县(市)的小麦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工作。
5、技术集成,绿色防控。重点在全市3个省级蔬菜生产示XX县,18个部级蔬菜标准园、9个省级蔬菜产业园大力实施以抗性品种、微滴灌技术、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地膜全覆盖、po涂层棚膜、温湿度调控、夏季遮阴等调节改善小气候条件、加强和完善栽培管理等农业和物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的使用,在病虫发生防治适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结合交替轮换用药,控制用药量、用药次数,落实用药安全隔离期等措施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粮食生产核心区的13个县,通过示范推广抗性品种、进行种子处理、“一喷三防”、封杀结合除草、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科学合理用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结合农艺防控措施,确保绿色防控取得实效。
三、2016年工作思路
1、总体思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抓公益(监测预报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发生情况、发生动态),搞示范(植保新技新产品、新药械试验示范),严执法(植物检疫),防灾害(指导开展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和重大病虫害防控),求突破(社会化植保服务组织建设及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开展),促协同(争取XX市植保站支持,建设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基地),保安全(农产品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2、任务目标:对主要农作物生育期病虫草害实施全程监测预报,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中、短期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主要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种子繁育基地产地检疫率100%,种子等繁殖材料调出施检率100%;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蔬菜控制在10%以下。
3、重点工作:一是搞好以粮食作物为重点的病虫草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充分发挥全市植保服务体系的作用,重点监测对粮食、蔬菜危害较重,突发性、爆发性、流行性强和常发性的蝗虫;小麦吸浆虫、蚜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黑穗病;玉米棉铃虫、粘虫、玉米螟、大小斑病、褐斑病、茎腐病;蔬菜西红柿黄花曲叶病毒、灰霉病、疫病、西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粉虱类、小菜蛾等病虫。二是搞好重点病虫害防控。重点搞好东亚飞蝗和土蝗地面防控;麦田化学除草;小麦吸浆虫防治、小麦蚜虫防治、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玉米田化学除草、玉米苗期灰飞虱、蓟马、地老虎、棉铃虫的防治、大喇叭口期灌心防治玉米螟;及时防治蔬菜美洲斑潜蝇、烟粉虱、灰霉病、叶霉病、疫病等。三是抓好示范园区建设。搞植保示范园区建设,要和粮食高产创建、蔬菜标准园建设相结合,重点搞好专业化防治、大型施药机械、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使用的展示工作。加大先进植保技术推广力度,提高防治效果。四是搞好技术宣传和培训。印发植保防治技术宣传材料,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植保技术,提高植保防治技术的入户率。
4、主要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对2016年植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2016年植保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植保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二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县(市、区)要明确责任,把任务目标分解到人,确保各项植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三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植保的投入。各县(市、区)搞好信息反馈,做好政府参谋,充分发挥公共植保职能,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障植保工作顺利开展。四是广泛宣传,深入基层,搞好服务。加大植保先进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植保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做好技术指导,为农民搞好植保技术服务,提高全市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水平,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安全。
第三篇:2016植保工作总结
2016植保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