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摘 要:会计集中核算,可以有效提高核算质量,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对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的有效措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的审批与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会计集中核算及其作用
所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保证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以及财务自主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取消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与出纳人员,设立报账人员,统一在财政部门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收入直接纳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而支出由财政直接支出[1]。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单位原来在银行的所有账户均被注销,现有收支项目全被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有效避免了资金的不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会计施行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原会计和出纳人员被报账人员取代,统一接受核算中心管辖,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得到了切实保障,有助于财政部门作出合理的决策,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职责更加明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事业单位与核算中心之间的矛盾 从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可知,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是保证原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所有权的独立,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主管领导不愿意配合核算中心的监督、检查工作,把财务管理责任推给核算中心,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弱化,对自己的服务职责严重缺乏有效认识。施行集中核算以后,核算中心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账簿上面,同时又得不到事业单位的完全配合,使得会计核算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之间矛盾凸显,资产管理非常薄弱,财政核算中心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集中核算模式无法反映真实经济内容的缺陷 事业单位施行集中核算以后,会计中心往往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多个单位的账目,核算中心大厅“一对多”的工作模式,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责分离,失去了对事业单位行为是否真实的有效监督[2]。事业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只能是依据票据本身来判断,会计核算中心忙于日常的报账、结账和记账工作,根本无法对发票内容的真实性加以证明,使得会计监督职能受到严重制约。
2.3 核算中心与财政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 核算中心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大量的会计资料审核,人少、工作量大,不可能直接参与财政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对财政职能部门的相关业务流程、监督重点、政策变化等无法知晓,信心上面严重不对称,再加上核算中心审核的票据本身都无法对单位经济内容的真实性予以反映,自然就无法完全代替财政部门对企业实行财政监督了。站在财政职能部门的角度,自认为通过集中核算就完全掌控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会计活动,反而形成了新的监管盲点,造成核算中心与财政职能部门在工作对接上存在缺陷。
2.4 会计法方面的矛盾 《会计法》相关条款明文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立会计账簿,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会计集中核算将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相分离,把各单位的账簿和会计凭证交由核算中心管理,使得单位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彼此独立。最终导致会计集中核算与现行《会计法》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3.1 加强事业单位报账员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要清楚地认识到,实施集中核算,并没有改变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也不减少各部门的财务职责,实行集中核算以后,单位领导人员要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报账人员施行统一持证上岗,据实登记会计账簿,加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定期与核算中心对账,领导签字前就会计事项的真实、合法性予以说明,向核算中心报账时也要就票据和单位经济活动予以汇报。财政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报账人员接受学习与培训,学习内容要针对性强、培训效果要显著,以便短时间内提高报账人员的会计专业水平。同时加强《会计法》等财政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提高报账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发挥报账人员会计监督的纽带作用。
3.2 加强监督制度管理工作 完善单位内部监督制度,防止单位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在单位内部设立固定资产专项管理人员,对资产的验收、领用如实登记,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确保账目和实物一致。对于领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有效地催还,确保资产送还后完好无损,一旦出现资产损毁,追讨使用人的相关责任。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积极配合财政职能部门和核算中心对资产的不定期抽查,以便上级部门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3.3 强化核算中心工作职能转化 核算中心作为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重要纽带,代表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使财政监督和管理,所以必须对核算中心的职能进行有效转换,让其从基础的核算职能向财政管理职能转化[3]。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要不断的转变观念,要充分发挥对预算信息的反馈与控制职能,发挥财政部门施行集中核算的真正意义,达到从核算向管理职能的有效转变。政府部门要制定统一、有效、科学的财政支出标准,使中心核算人员在日常支出票据的审核工作中有标准可依,管理上有依据可言,同时要增加核算大厅工作窗口,有效分解核算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更好地行使管理职能,使核算服务于监督高效统一,提高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水平。
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是一把双刃剑,有好有坏,我们要充分认识集中核算的重要性,明确核算中心作为预算执行部门的重要作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今为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总结与完善,才能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我国财政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第二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摘要:会计集中核算,可以有效提高核算质量,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对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对策;会计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的有效措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的审批与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一、会计集中核算及其作用
所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保证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以及财务自主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取消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与出纳人员,设立报账人员,统一在财政部门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收入直接纳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而支出由财政直接支出[1]。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单位原来在银行的所有账户均被注销,现有收支项目全被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有效避免了资金的不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会计施行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原会计和出纳人员被报账人员取代,统一接受核算中心管辖,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得到了切实保障,有助于财政部门作出合理的决策,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职责更加明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事业单位与核算中心之间的矛盾 从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可知,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是保证原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所有权的独立,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主管领导不愿意配合核算中心的监督、检查工作,把财务管理责任推给核算中心,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弱化,对自己的服务职责严重缺乏有效认识。施行集中核算以后,核算中心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账簿上面,同时又得不到事业单位的完全配合,使得会计核算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之间矛盾凸显,资产管理非常薄弱,财政核算中心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集中核算模式无法反映真实经济内容的缺陷 事业单位施行集中核算以后,会计中心往往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多个单位的账目,核算中心大厅“一对多”的工作模式,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责分离,失去了对事业单位行为是否真实的有效监督[2]。事业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只能是依据票据本身来判断,会计核算中心忙于日常的报账、结账和记账工作,根本无法对发票内容的真实性加以证明,使得会计监督职能受到严重制约。
2.3 核算中心与财政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 核算中心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大量的会计资料审核,人少、工作量大,不可能直接参与财政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对财政职能部门的相关业务流程、监督重点、政策变化等无法知晓,信心上面严重不对称,再加上核算中心审核的票据本身都无法对单位经济内容的真实性予以反映,自然就无法完全代替财政部门对企业实行财政监督了。站在财政职能部门的角度,自认为通过集中核算就完全掌控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会计活动,反而形成了新的监管盲点,造成核算中心与财政职能部门在工作对接上存在缺陷。
2.4 会计法方面的矛盾 《会计法》相关条款明文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立会计账簿,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会计集中核算将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相分离,把各单位的账簿和会计凭证交由核算中心管理,使得单位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彼此独立。最终导致会计集中核算与现行《会计法》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3.1 加强事业单位报账员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要清楚地认识到,实施集中核算,并没有改变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也不减少各部门的财务职责,实行集中核算以后,单位领导人员要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报账人员施行统一持证上岗,据实登记会计账簿,加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定期与核算中心对账,领导签字前就会计事项的真实、合法性予以说明,向核算中心报账时也要就票据和单位经济活动予以汇报。财政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报账人员接受学习与培训,学习内容要针对性强、培训效果要显著,以便短时间内提高报账人员的会计专业水平。同时加强《会计法》等财政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提高报账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发挥报账人员会计监督的纽带作用。
3.2 加强监督制度管理工作 完善单位内部监督制度,防止单位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在单位内部设立固定资产专项管理人员,对资产的验收、领用如实登记,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确保账目和实物一致。对于领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有效地催还,确保资产送还后完好无损,一旦出现资产损毁,追讨使用人的相关责任。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积极配合财政职能部门和核算中心对资产的不定期抽查,以便上级部门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3.3 强化核算中心工作职能转化 核算中心作为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重要纽带,代表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使财政监督和管理,所以必须对核算中心的职能进行有效转换,让其从基础的核算职能向财政管理职能转化[3]。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要不断的转变观念,要充分发挥对预算信息的反馈与控制职能,发挥财政部门施行集中核算的真正意义,达到从核算向管理职能的有效转变。政府部门要制定统一、有效、科学的财政支出标准,使中心核算人员在日常支出票据的审核工作中有标准可依,管理上有依据可言,同时要增加核算大厅工作窗口,有效分解核算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更好地行使管理职能,使核算服务于监督高效统一,提高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是一把双刃剑,有好有坏,我们要充分认识集中核算的重要性,明确核算中心作为预算执行部门的重要作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今为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总结与完善,才能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我国财政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群.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策略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26-27.[2]苏玉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思考[J].金融经济,2013(06):181-183.[3]张红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与完善[J].北方经济,2012(08):109.(1)果承租人撤销该租赁,撤销给出租人造成的损失由承租人承担:
(2)值的公允价值波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归于承租人;
(3)承租人能够以大大低于市场租价的租金继续该租赁至第二个期间。
而美国和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关于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中没有这三项规定。
且在租赁开始日,我国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取代了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和美国租赁会计准则中普遍使用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进行比较,来确认该租赁是否为融资租赁。
我国租赁会计准则更多地借鉴了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做法,对融资租赁的认定考虑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不同之处在于,国际租赁会计准则中特别提出了另外三种情况有可能导致某种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而这三种情况因为涉及公允价值或承租人的未来信用担保,在我国目前的租赁业状况下没有相关的监督机制,因此我国租赁会计准则没有将此内容包括在内。所以对融资租赁的界定范围,国际租赁会计准则要比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和美国租赁会计准则考虑得更全面一些。
在认定手段上,美国租赁会计准则以量化的指标为标准,而我国和国际准则更侧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种做法一方面提高了认定的灵活性,但另一方面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可能形成随意操纵会计信息的隐患。
三、承租人账务处理的比较研究
承租人在确认租入资产的同时,要确认一项长期负债。对于如何计量租入资产和长期负债,存在三种不同作法:(1)直接将应付租金的金额确认为一项资产,并按相同金额确认一项负债。这种作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但是采用终值来计量现时资产和负债,计价基础不科学;(2)将应付租金的现值确认为一项资产,将应付租金确认为长期负债,二者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这种作法能够反映承租人为租赁资产所付出的代价,但资产按现值计价,负债却按终值计价,计价基础不一致;(3)资产和负债的金额都按照应付租金的现值确认,不记录未确认融资费用。这种作法的优点是计价基础科学、一致,但不能反映承租人为租赁资产所付出的代价。
1、国际租赁会计准则中承租人租入资产和相应负债的确认方式
国际租赁会计准规定承租人采用净额法对融资租入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即在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均以在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出租人应收到的各种补助金、税款减免后的净额入账,或者以等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入账,采用两者孰低的原则。
2、美国租赁会计准则中承租人租入资产和相应负债的确认方式
美国租赁会计准则认为,在融资租赁之下,租赁资产的风险和利益已经转移给了承租人,因此承租人确认的资产和相应的负债金额均应等于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即最低租金付款额与承租人担保余值、不按约定续约时应支付的罚金或租赁期末低价购买租赁资产的价款之和的现值。如果该值大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则资产和负债均按公允价值入账。
3、我国租赁会计准则中承租人租入资产和相应负债的确认方式
我国在租赁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前,承租人按照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前面谈到的三种作法的第一种,后来的租赁会计准则改用了第二种处理方法,即总额法。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将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负债,同时将两者的差值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同时指出,如果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也可以采用第一种作法。这里的“比例不大”,通常是指融资租入资产总额小于承租人资产总额的30%(含30%)。也就是说,承租人既可以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也可以采用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记录租入资产。
4、承租人账务处理比较结果分析
美国租赁会计准则、国际租赁会计准则与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对于承租人租入资产的性质认定采用了一致的方法,即在租赁开始日,对租入资产进行资本化处理。但是对于相应的资产及负债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如果不考虑出租人可能收到的各种补偿金或税款减免以及承租人不续约时应支付的罚金,那么国际租赁会计准则与美国租赁会计准则对承租人融资租赁时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方式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净额法且入账金额的计算方法相同。而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对于承租人融资租赁的资产和负债认定采用了总额法。这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在租赁开始日记录未确认融资费用。
四、出租人账务处理的比较研究
正如同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对于租入资产的确认方式及金额在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美国租赁会计准则和我国租赁会计准则中的规定不尽一致一样,对于出租人租赁债权即应收租赁融资款的确认,三个准则的规定也存在着不同。
1、国际租赁会计准则中出租人租赁债权的确认
国际租赁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出了租赁投资总额、租赁投资净额、未确认融资收益等概念。其中,租赁投资总额=(出租人角度)最低租赁付款额+未担保余值
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付款额+未担保余值-(二者现值)
租赁投资净额=租赁投资总额一未实现融资收益
并指出,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所确认的租赁债权为租赁投资净额。
2、美国租赁会计准则中出租人租赁债权的确认
美国租赁会计准则从出租人的角度把资本性租赁又迸一步分为直接融资租赁,销售型租赁和杠杆租赁。尽管不同类型的融资租赁方式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从本质上分析,无论哪种类型的融资租赁,其出租人租赁债权的确认依旧围绕着租赁投资总额、租赁投资净额和未确认融资收益等基本概念。其中,租赁投资总额=最低租赁付款额+未担保余值
租赁投资净额=租赁投资总额-未实现融资收益
未实现融资收益=租赁投资总额-租赁投资总额的现值
根据美国租赁会计准则,无论是销售型租赁还是直接融资租赁,在租赁开始
第三篇: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
内容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政府采取的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举措。本文通过论述会计核算的概念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构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国家财务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现象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消除这一现象,我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严格监督,使国家资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做到资金的合法使用,有效使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资金的优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还相当薄弱,存在许多漏洞。因此,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的措施。
二、会计核算的定义
所谓会计集中核算,是为防止信息失真,加强监督的一种措施,在财政部门设置会计核算中心,由政府专门人员负责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实行会计监督工作。而原来在事业单位设立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会计岗位等都将被逐步取消。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利于将监督与服务融为一体。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执行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和规范,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和做假。但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实践执行中是不完善的,比如说对单位的支出行为有所约束,影响了办公速度。总体来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与核算相分离
财务管理在原单位照样执行,而核算工作被独立出来,加强监督,这就造成了严重的脱节,影响财务工作的效率。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到,财务管理和核算是一体的,二者密不可分,如果分离,会造成两个部门的抵触与不合作。
(二)预算不规范
财务预算很重要,但现行的预算制度是粗放的、传统形式的,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严重的造成资金分散,效益降低。会计核算制度虽改变了这一现象,但管理还不够健全,收支还存在漏洞。
(三)采购机制匮乏
政府采购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依靠过竞争性招标采购的方式,了解市场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是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的采购机制范围小、规模小、缺乏统一管理,政府人员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发挥。
(四)经费开支太随意
会计核算有资金支付权,就应该对支出的金额和用处有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但目前会计核算还没有制定出经费支出的统一标准,因此会出现一些因支付不明确而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五)监督面窄
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有限,不可能把监督工作做得面面俱到。因此,会计核算只是在形式上起到监督作用,在实践上还不完善,给他人造成了可乘之机。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一)沟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主要负责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的预测、控制和分析。而会计核算主要负责资金的出纳,这两个单位都是经济活动的枢纽,作为会计核算,要和财务管理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二)加强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负责把各类不同性质的财务资金反馈到各部门的预算中,统筹规划各个单位的资金使用。因此,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并加强管理,有利于会计核算更好的执行。
(三)制定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制度的实行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制定可行的、统一的、科学的经费开支标准,有利于保障会计核算开支的不浪费,也不会给其他人员可乘之机。
(四)完善内外监督
会计核算不仅要加强内部的监督,保证开支的合理,合法,而且要保证外面的监督,如采购等,只有内外兼治,才能彻底完善监督体制,保证会计核算的执行。
(五)激励与约束并行
一方面要实行激励,鼓励会计核算人员提供满意的、优质的服务,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约束机制,制定明确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如若违反,则要受到处分和制裁。
五、小结
会计核算制度是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新近推出的会计改革制度,对于我们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实践的运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重要问题,我们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所以,晚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总之,要完善会计集中核算,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法,还要从根本上从传统观念中转变思想和观念,使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相适应。当然,对于传统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部分,我们也要积极的借鉴和尝试,同时还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路径探析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一、会计集中核算内涵及实践成效1.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学术界关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笔者比较倾向以下的定义。所谓会计集中核算就是指在保持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体,综合财政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单位财务开支审批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财政收入一个账户,财政支出一个漏斗,资金管理一个渠道”的要求,取消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各单位的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并设立会计核算结算中心,由会计核算结算中心统一管理、集中资金结算。①2.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成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建立“财政性资金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使用权归单位”的财政管理体系,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
⑴规范了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由于基层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受个别领导主观臆断的影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未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原始凭证形式性审核不到位、会计处理不规范、内部监控不到位,形成了大量的流水账、断头账。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⑵某些方面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在自设账户、自行核算的情况下,不少单位始终存在“真账假做,假账真做,查出是你的本事,查不出是我的运气”的侥幸心理,这就导致了隐匿收入、乱支滥用、贪污浪费、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的时有发生。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产生,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
⑶有效地节约了单位的行政成本。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各单位不必在设置专职的、业务熟练的会计核算人员,只需要设置一名具备简单财务知识的报账员(这种报账员可以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相关规定进行聘任,只需要保障所聘任人员基本的薪酬和社会保险等即可),这样就可以缩减各单位会计人员人力成本支出,有效地节约行政成本。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1.缺乏规范的部门预算管理基础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对于不符合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核算中心有权予以拒绝,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预算的执行。
然而,由于我国目前预算科目基本上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设置的,没有体现部门预算的性质,也不能称其为部门预算。即使个别试点②编制了部门预算,预算编制也过粗,没有细化到每个部门及每个项目;预算仅仅勾画出一个大致的框架,着重对预算总额的控制,缺乏实施细节的指导。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只局限于预算支出的总体性审查,不涉及到支出的细节性审查。
2.弱化单位财务参与管理的职能
各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不仅在于核算和监督,还在于通过对核算结果的财务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然而,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各单位撤销了财务机构,仅保留一名报账员,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独立于各单位之外,基本上不了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致使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与经济活动管理系统的其他环节相脱节,不能通过核算结果及时发现和反馈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致使会计集中核算片面强化财务机构核算和形式上的监督职能,而弱化财务核算直接参与经济活动①向毅川:《乐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四川会计》,2001年第9期。
②从2000财政开始,国务院报全国人大的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四个试点部门的部门预算是部门的综合预算。管理的职能。
3.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尚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依赖于高效成熟的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这一信息保障系统要求所有财务统管单位及其二级法人代表(负责人)、财会人员同时参与,才能解决好资金的全过程控制、财务审查、往来结账、报表汇总、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实时财务监控和数据交流等问题,并使数据系统安全运行。①然而,现实中的会计集中核算却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的网络构建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选择1.加快实行部门预算的进度和强度我国要加快进行预算改革,推进部门预算制的执行,配合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工作。所谓部门预算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笔者认为,部门预算编制应采用综合预算形式,按照“定员定额、科学预测”的原则统筹安排各单位的资金,一定要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和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②2.强化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职能首先,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会计核算中心行政上隶属于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在为提高各单位会计核算服务,为上级部门、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当好决策参谋。其次,加强与各单位和报账人员的沟通。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自己工作,注意自身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与各有关方面、有关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双方的信息传递及时到位,以消除误解,加深理解和沟通。再次,逐步将收费管理纳入核算中心的管理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在工作规范和成熟的基础上,也应该尽快研究制定收费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切实的监控,对收入进行有效的管理。
3.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首先,要着力委托具有专业实力的财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开发出一套更为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为会计集中核算的推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财务软件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可升级性,为日后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做好预期和准备。防止出现一旦财务制度变更就要完全更换财务软件情况的发生,节约行政成本的支出。其次,要尽快在财政统管单位内实现财务数据联网,便于财务统管单位与财务结算中心的远程报账、对账和报表传输。当然,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后,应立刻着手委托专业的培训机构对会计结算中心的专职会计人员和相关各单位的报账员进行业务培训,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技巧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参考文献1.孟菊香.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索.财会通讯,2006(6):78-79.2.陈剑秋.会计集中支付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理论观察,2007(5):169-170.3.王亚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9(33):262-263.4.陶娜.浅析我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铜陵学院学报,2006:37-38.5.陈红.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09(5):125-126.①罗颢:《对会计集中核算和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与建议》,《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第7期。
②曹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分析及展望》,济南大学图书馆,2005年6月。
第五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国家对于行政单位核算的要求逐渐提高。随着经济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种集会计核算、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财政管理形式应运而生。本文对会计集中核算制推行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很多行政部门及事业单位都有了来源于财政拨款以外的预算外收入,而且比重还将越来越大,传统的分散设置账户的资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监管和治理腐败工作的需要,也不能为国库管理制度的深入改革打下良好基础,必须从根本上予以纠正和解决,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对会计集中核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必要性
(一)会计集中核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趋势
会计集中核算的使用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存在的一些弊端,保证政府的作用从导向型向调整型转变,促进市场经济的协调稳步发展。此外,会计集中核算的应用在政府职能的变换上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政府从经济竞争的核心中脱离出来,从而有利于在后续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市场进行有效地引导和调控。
(二)会计集中核算与公共财物管理制度协调配合,实现了事业单位收支的有效管理
随着财政改革的发展,一系列新的财物管理措施被逐渐提出,比如采用综合核算手段对内外财物进行集中统计、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等。会计集中核算的出现为这些新措施的实施与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打牢了新措施的实施基础,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平衡的控制具有较好的监控效应。
(三)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为财政部门提供了准确的会计信息和基础资料,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有序性和计划性,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运用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大为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及其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中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会计核算中心虽然已经问世并开展工作,但是,相应的配套法规却没有及时出台,核算中心在开展工作时没有现成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导致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组织形式上没有合法的地位,法律职责也不是非常明确,在这种背景下,设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往往难以树立其权威,更不利于发其核算中心的作用,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就导致核算中心无法发挥出就应有的预期职能。
(二)模式上的缺陷
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负责多个单位账,采取大厅式的工作模式,使会计人员与会计主体分离,从而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
(三)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的单一性
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仅监管了支出,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会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票款分离,收费收入直接上缴国库,而单位则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中心不作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
(四)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脱节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中心只对各单位账目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而对于财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管理,仍然由单位进行。因此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账目容易存在登记不实、账目不明或者财务资产流失等问题,最终导致单位固定资产与核算中心账目不符的现象。另外,会计核算部门对单位固定资产后续控制不到位,也会引导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产生。
四、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完善对策
(一)健全预算监督机制
在部门预算方面要加强控制,保证部门所有财政资金均能够统一的反映在预算当中。进行部门预算时,还应该对单位和部门的各项资金进行统筹考虑,运用综合预算的形式进行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应该包括预算内外的全部资金。一定要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制定出定员、定额标准,使预算管理改革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各单位可以提前编制预算,适当延长预算的编制时间,尽量使预算能够细化到各个部门,甚至各个项目。另外,外部环境的好坏对会计集中核算质量影响也较大,所以,财政部门要对单位预算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其中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下达、资金的拨发和资金的使用,甚至到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
(二)制定符合实际的开支标准
?F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存在着重大的差距,对于核算中心来说,要在现有经费开支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和坚持规定的制度,正确处理好现实开支报销和经费开支标准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经济单位经营的具体形式。企业的经营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是企业经营品种越为单一,经营范围越狭窄,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加快会计核算中心职能转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会计核算中心应该改变核算模式,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核算中心视作单纯记账机构的观念,使会计核算中心在支出监督方面做到:监督有标准,管理有依据。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使服务与监督并存,寓监督于服务中。
五、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推行,不仅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也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集中核算还提高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克制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违规或违法现象。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快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对不足进行本质分析,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不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1]齐永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0(4)
[2]郑庆光.刍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对策[J].财经界,2011(12)
[3]邓天林.会计集中核算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