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浅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会计委派制一词是在1998年1月22日闭幕的中纪委二次全会提出的,其内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现行常见做法是将各单位的帐户取消,只设置报帐员,报帐员负责各单位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和报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严格会计监督,发挥会计的扩展职能。变预算管理的各自核算为“中心”集中核算,变分散会计监督为集中会计监督。会计集中核算后,有什么好处呢?有没有弊端?在这里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会计集中核算有利的方面:
第一、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在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内部管理和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会计信息已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监督,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成为公共需要,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形式也就得以实施。
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原有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作业方式。通常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提供诚实守信,二是监管者严格执法。在原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奖金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职务升迁、评先评优与单位领导好恶紧密相连。会计人员在处理各项任务特别是对外报告事务,往往依附于某种力量的支配下处理事务,假帐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会计核算机构的工作人员隶属于政府财政部门,与核算单位相脱离,处在一种比较超脱的地位,能真正独立自主的处理各项业务,能有效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政府财政部门选 调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后,对中心的会计人员实行岗前培训,上岗后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后的理论水平及业务技能,进而规范其会计核算行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中心调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人员,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帐,集中核算,正确合理地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严格按帐务处理流程操作。着重强化事前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二、加强会计监督的作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会计监督,防止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等违法现象的发生。这种监督并不是按书本、制度“硬卡”的监督,而是一种广义的、更高层次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会计核算过程由“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增强了会计监督的公开性。过去,不管单位领导人的批示是否符合规定,会计人员都得办理,如果事后遇到“检查”,会计资料都在单位,还可做“技术处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收支经过单位审批后都要由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开支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帐户,而且,其会计资料也要由会计核算中心保存,整个过程在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实行这种办法后,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单位领导对各项开支的审批更加认真、谨慎,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经常事先向会计核算中心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或者有关具体会计 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对各部门、各单位每笔、支出的审核,解决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缺位”的问题,增强了会计监督的全程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报帐员把经过单位领导审批后的单据拿到会计核算中心报帐,首先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审核会计的初审,然后经过主管会计复审,对超过主管会计审核权限的,还要经过主任或更高审核。例如,陕西省从2000年7月1日成立省经机关会计核算中心以来到2001年间经过审核,拒付各种不合理支出121次,其中超标准的会议费、差旅费、电话费、不符合规定的补贴、补助以用各种违规罚款等,金额达1386万元;拒付应列入政府而擅自办理的业务支出4笔,金额136万;拒付不符合规定向二级单位甚至无拨款关系的单位拨款8次,金额55万元;纠正和完善各种原始会计资料85份,涉及金额达1312.3万元。从而,将有效地阻止单位财务收支中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的支出。
第三、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帐户,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高度更加灵活,防止财政资金沉淀在一些部门而使用率不高,为财政统筹财力、优化配置财力资源创造了条件,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利于精兵简政,节约行政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不设会计人员,只保留一名报帐员,这样大大减少了财会人员,节约了经费开支。同时各行政单位从繁琐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业务工作,从全局角度加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财务计划。
第五、有利于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重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有利于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会计核算中心集中了大量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审计部门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即可比较全面了解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对于以往审计中发现的界线较模糊的定性,能做到更加清楚、准确,最直接的是“小金库”问题的认定,各行政事业单位除规定允许其保留之外的帐户和资金都应视为“帐外帐”、“小金库”。
二、当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主要存在的问题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理财机制、年度预算收支计划的编报等都没有改变,但是会计核算职能和管理权移至核算中心,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约束了单位的支出行为。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心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那么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呢?
第一、会计集中核算不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有核算、监督、预测、分析、决策,而会计核算中心只强调会计的监督,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其他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第二、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部门预算工作尚未到位。现行粗放的、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成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的要求已越来越不适应,其弊端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分散支付,使用效益不高,财政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单位分散管理财政性资金的现状,实现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 2 付,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键全,政府各部门财政性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强化了收支管理,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预算监督机制也很不健全,人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还相当薄弱,预算执行不力的矛盾相当突出。
第三、缺乏配套的政府采购机制。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这一制度的建立,要求各级政府的公共支出要以法定的程序,主要通过竞争招标采购的方式从市场上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政资金的管理体制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同时也能对政府采购进行源头控制,有效杜绝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浪费现象。然而,由于目前政府所涉及的范围太窄,规模小,主要是对专控商品(如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贵重商品)实行了政府采购,在西方,采购性支出一般占财政支出的30%--40%。而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缺乏规范管理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存在相当的随意性,许多单位需要的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想通过政府采购往往未能实现,而只能维持原有的采购方式。比如,温州市原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归口的33个单位,年行政经费支出约6000多万元,其中一大块经费是用于办公用具、用品的购置、业务印刷、会议、接待、房屋修缮及车辆燃料、维修等,由于没有政府采购的介入,缺乏配套的政府采购机制,集中核算的优势也难以得到很多的发挥。
第四、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实行集中核算,虽然预算单位对资金支配权不变,各财务审批事项由单位负责人负最终责任,但是资金支付权移至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应该对资金支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否则,核算中心就失去存在的意义。然而,由于现行的经费支出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执行起来较困难。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自立名目发放福利奖金的现象时而发生。实行集中核算后,经常会产生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这也是摆在核算中心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预算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加以解决,以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第六、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后,取消了单位银行账户,由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核算账户,集中办理收付,进行统一会计核算;预算单位不再设会计人员,实行报账员报帐制度。所以,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从各地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情况来看,都普遍存在着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比如,深圳市福田区行政事业单位原有会计人员超过350人,而核定给会计核算中心的编制只有60人,其中还包括正副主任、计算机维护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负责全区170左右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费支出工作,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如果核算中心人员长期超负荷有工作,势必造成诸多不良的后果。
第七、会计集中核算后,领导对报帐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单位报帐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报帐会计是由单位领导提名,经财政部门同意的,具有一定财务管理知识和会计核算基本技能,负责单位报帐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传递等工作的财务 人员。然而从目前报帐情况来看,许多单位的报帐会计或是无会计从业经验,3 或是由其它工种的人员(如人事、办公室后勤人员)兼职,这与实际意义上报帐会计的概念是大相径庭。报帐会计的素质的参差不齐,造成了单位之间会计信息质量好坏不一,受理报销的凭证存在缺手续,不符报销规定,粘贴不规范等诸 多问题,给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会计核算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报帐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向报帐会计了解单位情况,却一问三不知,会计核算中心难以掌握单位真实的财务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领导重视力度不够,其认为自已单位只要把报销单据拿到核算中心就算完成任务了,诸不知这项工作并不简单。首先,报帐会计要熟悉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地区的有关规定等;其次熟悉本单位职能、预算和收支情况;第三要看懂凭证、帐本和财务报表等。如果会计核算中心把帐做完,报表出来了,并详细给报帐员讲解相关内容,报帐会计对自已单位会计资料的理解不透,给领导一汇报,他们听的一知半解,这势必给单位决策事项带来影响。可见报帐会计这个岗位的重要性,所以要引起我们的领导足够的重视。
第八、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困难,主要包括;
1、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可能就一些会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使得资料提供、具体问询、问题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2、会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因现行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由所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由谁对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及怎么签证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为逃避核算中心会计监督,一些单位违纪行为可能更隐蔽,已经出现了“下沉”所属二、三级单位和外移其它相关单位及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等现象,如有些单位与关联单位商定,将应收的管理费、租金、投资分红等收入不纳入核算中心,直接在对方单位列支。这样,审计查处违纪问题难度加大。
4、由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及其对各单位的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会计核算上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对专项经费、往来款项核算上列支串户和不够明细,将增加具体审计的难度。
三、对会计集中核算不足之处提点建议
第一、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核算中心员工疲于应付处理凭证、帐务,没有时间调查研究、处理问题。比如,江山市市级机关会计管理核算中心在去年一年中,每天每位核算员要处理800多张原始凭证,还要打印记帐凭证,就如来料加工一样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去单位调查研究,帮助单位处理有关财务、会计问题。如资产管理、往来帐清理等,如果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帐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向管理型转化。
第二、强化预算管理,加快实行部门预算的进度。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和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 4 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公共支出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的职能范围和作用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对于强化政府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扩大政府范围和规模,能实行公开招标的,都要按规范的程序实施政府采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度。逐步建立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做好单位所需采购的物品统计、成本核算、采购资金划拨等工作,通过强化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有计划、高效率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第四、开通远程报帐系统和远程查帐系统。会计核算中心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转机制,必须立足于电算化和网络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日常工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量。
第五、加强核算单位报帐会计队伍建设,规范报帐会计的报帐工作。我们要编制<<报帐会计工作细则>>使报帐工作 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定期的对报帐会计进行业务知识、业务技能、法津法规的培训;举行优秀报帐会计评比等活动来提高报帐会计素质。
第六、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由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也大为集中,必须加强内控,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接受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第七、会计集中核算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审计机关应认真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虽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它不能代替审计,不能理解为会计监督加强而审计监督削弱了,相反更应该认为这是强化审计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任务不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但审计的内容、重点、方式方法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要不断研究探索,创出新的工作思路,以取得更大成效。
综上所述,会计集中核算虽有诸多的好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会计集中核算,既不要以为会计集中核算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要认为会计集中核算一无是处,只有正确对待利与弊,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路径探析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一、会计集中核算内涵及实践成效1.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学术界关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笔者比较倾向以下的定义。所谓会计集中核算就是指在保持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体,综合财政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单位财务开支审批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财政收入一个账户,财政支出一个漏斗,资金管理一个渠道”的要求,取消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各单位的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并设立会计核算结算中心,由会计核算结算中心统一管理、集中资金结算。①2.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成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建立“财政性资金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使用权归单位”的财政管理体系,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
⑴规范了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由于基层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受个别领导主观臆断的影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未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原始凭证形式性审核不到位、会计处理不规范、内部监控不到位,形成了大量的流水账、断头账。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⑵某些方面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在自设账户、自行核算的情况下,不少单位始终存在“真账假做,假账真做,查出是你的本事,查不出是我的运气”的侥幸心理,这就导致了隐匿收入、乱支滥用、贪污浪费、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的时有发生。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产生,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
⑶有效地节约了单位的行政成本。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各单位不必在设置专职的、业务熟练的会计核算人员,只需要设置一名具备简单财务知识的报账员(这种报账员可以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相关规定进行聘任,只需要保障所聘任人员基本的薪酬和社会保险等即可),这样就可以缩减各单位会计人员人力成本支出,有效地节约行政成本。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1.缺乏规范的部门预算管理基础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对于不符合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核算中心有权予以拒绝,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预算的执行。
然而,由于我国目前预算科目基本上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设置的,没有体现部门预算的性质,也不能称其为部门预算。即使个别试点②编制了部门预算,预算编制也过粗,没有细化到每个部门及每个项目;预算仅仅勾画出一个大致的框架,着重对预算总额的控制,缺乏实施细节的指导。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只局限于预算支出的总体性审查,不涉及到支出的细节性审查。
2.弱化单位财务参与管理的职能
各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不仅在于核算和监督,还在于通过对核算结果的财务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然而,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各单位撤销了财务机构,仅保留一名报账员,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独立于各单位之外,基本上不了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致使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与经济活动管理系统的其他环节相脱节,不能通过核算结果及时发现和反馈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致使会计集中核算片面强化财务机构核算和形式上的监督职能,而弱化财务核算直接参与经济活动①向毅川:《乐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四川会计》,2001年第9期。
②从2000财政开始,国务院报全国人大的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四个试点部门的部门预算是部门的综合预算。管理的职能。
3.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尚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依赖于高效成熟的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这一信息保障系统要求所有财务统管单位及其二级法人代表(负责人)、财会人员同时参与,才能解决好资金的全过程控制、财务审查、往来结账、报表汇总、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实时财务监控和数据交流等问题,并使数据系统安全运行。①然而,现实中的会计集中核算却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的网络构建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选择1.加快实行部门预算的进度和强度我国要加快进行预算改革,推进部门预算制的执行,配合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工作。所谓部门预算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笔者认为,部门预算编制应采用综合预算形式,按照“定员定额、科学预测”的原则统筹安排各单位的资金,一定要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和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②2.强化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职能首先,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会计核算中心行政上隶属于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在为提高各单位会计核算服务,为上级部门、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当好决策参谋。其次,加强与各单位和报账人员的沟通。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自己工作,注意自身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与各有关方面、有关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双方的信息传递及时到位,以消除误解,加深理解和沟通。再次,逐步将收费管理纳入核算中心的管理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在工作规范和成熟的基础上,也应该尽快研究制定收费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切实的监控,对收入进行有效的管理。
3.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首先,要着力委托具有专业实力的财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开发出一套更为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为会计集中核算的推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财务软件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可升级性,为日后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做好预期和准备。防止出现一旦财务制度变更就要完全更换财务软件情况的发生,节约行政成本的支出。其次,要尽快在财政统管单位内实现财务数据联网,便于财务统管单位与财务结算中心的远程报账、对账和报表传输。当然,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后,应立刻着手委托专业的培训机构对会计结算中心的专职会计人员和相关各单位的报账员进行业务培训,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技巧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参考文献1.孟菊香.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索.财会通讯,2006(6):78-79.2.陈剑秋.会计集中支付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理论观察,2007(5):169-170.3.王亚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9(33):262-263.4.陶娜.浅析我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铜陵学院学报,2006:37-38.5.陈红.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09(5):125-126.①罗颢:《对会计集中核算和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与建议》,《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第7期。
②曹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分析及展望》,济南大学图书馆,2005年6月。
第三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国家对于行政单位核算的要求逐渐提高。随着经济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种集会计核算、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财政管理形式应运而生。本文对会计集中核算制推行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很多行政部门及事业单位都有了来源于财政拨款以外的预算外收入,而且比重还将越来越大,传统的分散设置账户的资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监管和治理腐败工作的需要,也不能为国库管理制度的深入改革打下良好基础,必须从根本上予以纠正和解决,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对会计集中核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必要性
(一)会计集中核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趋势
会计集中核算的使用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存在的一些弊端,保证政府的作用从导向型向调整型转变,促进市场经济的协调稳步发展。此外,会计集中核算的应用在政府职能的变换上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政府从经济竞争的核心中脱离出来,从而有利于在后续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市场进行有效地引导和调控。
(二)会计集中核算与公共财物管理制度协调配合,实现了事业单位收支的有效管理
随着财政改革的发展,一系列新的财物管理措施被逐渐提出,比如采用综合核算手段对内外财物进行集中统计、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等。会计集中核算的出现为这些新措施的实施与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打牢了新措施的实施基础,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平衡的控制具有较好的监控效应。
(三)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为财政部门提供了准确的会计信息和基础资料,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有序性和计划性,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运用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大为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及其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中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会计核算中心虽然已经问世并开展工作,但是,相应的配套法规却没有及时出台,核算中心在开展工作时没有现成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导致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组织形式上没有合法的地位,法律职责也不是非常明确,在这种背景下,设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往往难以树立其权威,更不利于发其核算中心的作用,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就导致核算中心无法发挥出就应有的预期职能。
(二)模式上的缺陷
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负责多个单位账,采取大厅式的工作模式,使会计人员与会计主体分离,从而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
(三)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的单一性
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仅监管了支出,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会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票款分离,收费收入直接上缴国库,而单位则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中心不作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
(四)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脱节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中心只对各单位账目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而对于财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管理,仍然由单位进行。因此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账目容易存在登记不实、账目不明或者财务资产流失等问题,最终导致单位固定资产与核算中心账目不符的现象。另外,会计核算部门对单位固定资产后续控制不到位,也会引导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产生。
四、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完善对策
(一)健全预算监督机制
在部门预算方面要加强控制,保证部门所有财政资金均能够统一的反映在预算当中。进行部门预算时,还应该对单位和部门的各项资金进行统筹考虑,运用综合预算的形式进行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应该包括预算内外的全部资金。一定要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制定出定员、定额标准,使预算管理改革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各单位可以提前编制预算,适当延长预算的编制时间,尽量使预算能够细化到各个部门,甚至各个项目。另外,外部环境的好坏对会计集中核算质量影响也较大,所以,财政部门要对单位预算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其中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下达、资金的拨发和资金的使用,甚至到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
(二)制定符合实际的开支标准
?F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存在着重大的差距,对于核算中心来说,要在现有经费开支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和坚持规定的制度,正确处理好现实开支报销和经费开支标准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经济单位经营的具体形式。企业的经营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是企业经营品种越为单一,经营范围越狭窄,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加快会计核算中心职能转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会计核算中心应该改变核算模式,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核算中心视作单纯记账机构的观念,使会计核算中心在支出监督方面做到:监督有标准,管理有依据。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使服务与监督并存,寓监督于服务中。
五、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推行,不仅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也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集中核算还提高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克制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违规或违法现象。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快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对不足进行本质分析,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不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1]齐永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0(4)
[2]郑庆光.刍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对策[J].财经界,2011(12)
[3]邓天林.会计集中核算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2(1)
第四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
提要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缺乏配套的政府采购机制,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分离等,本文对此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集中核算;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及意义
在研究、探索新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中,一些地区借鉴国外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做法,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对财政性资金实行统一核算,集中支付,等时机成熟再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发展。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不改变单位内部理财机制、资金支配权和财务管理职能的情况下,取消单位的现有银行账,由财政部门统一在银行开设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收付结算,集中进行会计核算。这是鉴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的财务收支管理较为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较为严重的现状而采取的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主要形式进行的一项改革。其作为一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崭新工作,在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源治腐、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与以往财政管理制度相比,这项改革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改变了资金的管理方式。取消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所有财政资金都集中在财政部门统一开设的账户;二是改变了收支的管理方式,单位所有的资金归财政部门直接收付,单位财务收支行为受财政部门的全方位监控;三是改变了会计的核算方式,由过去单位各自核算变为财政部门集中统一核算。这项改革的本质就是建立了“财政性资金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使用权归单位”新的财权关系。
二、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和低效率,不是财政不想监督,而是财政资金在下拨到单位后,其使用情况和方向不能通过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地反映出来,部门领导对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及在领导威慑下的做假动机,使得财政资金到了单位就成了“暗箱操作”,再加上“预算外资金”和“小金库”,使得部门利益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但造成财政秩序的混乱,也为腐败滋生造就了制度上的温床。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理财机制、预算收支计划的编报等都没有改变,但是会计核算职能和资金的管理权移至核算中心,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约束了单位的支出行为。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心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
(一)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部门预算工作尚未到位。现行粗放、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要求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其弊端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分散支付、使用效益不高、财政缺乏有效监督和控制等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单位分散管理财政性资金的现状,实现了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付,但由于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所以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强化了单位收支管理,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预算监督机制也尚不健全,人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还相当薄弱,预算执行不力的矛盾相当突出。实行集中统一核算,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核算中心有权予以拒绝,从而起到强化预算约束的作用。所以,集中统一核算有赖于预算编制的相应改革,也就是说,预算要细编,实行部门预算,支出预算要细化到每个部门及每个项目,核算中心根据细编的预算指标办理各项资金支付。而目前纳入核算中心管理的单位实行部门预算工作尚未到位,在支出方面随意性仍然存在,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非常薄弱。
(二)缺乏配套的政府采购机制。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这一制度的建立,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支出要以法定的程序,主要通过竞争性招标采购的方式从市场上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在西方,采购性支出一般占财政支出的30%~40%。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政资金的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同时也能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进行源头控制,有效杜绝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浪费现象。然而,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所涉及的范围太窄、规模小,主要是对汽车、空调、计算机等专控商品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而且缺乏规范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存在相当的随意性,使许多单位需要的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想通过政府采购制度往往未能实现,而只能维持原有的采购方式。所以,缺乏配套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机制,集中核算的优势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实行集中核算,虽然预算单位对资金支配权不变,各财务审批事项由单位负责人负最终责任,但是资金支付权移至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应该对资金支出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否则核算中心就失去存在的意义。然而,由于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执行起来较困难。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自立名目发放福利奖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实行集中核算后,经常会产生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这也是摆在核算中心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分离。实行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后,单位领导认为会计核算中心会把关,无需严格保管、审核财产物资;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员和会计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主体不变、预算体制不变、理财机制不变”的原则,认为财产物资自主权在单位,其职责是核算、监督。于是会计核算中心与结报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这使得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各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为突出,对往来款项的核对和清理有所放松。如果不加以解决,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问题势必更加突出,又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三、完善策略
(一)强化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监督体系。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将会计核算从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分离出来,即把财务管理人员留在单位,把财务管理的职能留在单位,把会计人员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把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然而,如果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到支付完了事后才来明确。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同时,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此外,集中核算的核心是把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的提供者,财政资金越过各个预算级次,包括主管单位、二级单位,进行直接支付。此时明确会计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会计核算支付中心至关重要。会计核算中心不能代表单位行使会计主体职能,更不是一个独立的权力单位,不能承担会计主体所承担的会计责任。会计核算中心既对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又要实行资金集中支付,两种职责的统一既意味着财政职能的延伸,又是预算管理强化的体现。
(三)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一方面会计核算中心要加强内部控制与自我约束,严格操作,防范风险。由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也大为集中,因此必须加强内控,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将应纳入预算内管理而目前尚在财政预算外管理中“支流”和“转圈”的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其他收入等各种财政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纳入国库核算,进行有效监督;另一方面地方财政部门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接受财政内部监督部门、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财政局)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利.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23.[2]焦惠惠.关于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33.[3]洪玉显.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相关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11.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浅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浅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现实中实施的成效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构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存在的问题 完善措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已势在必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在“三不变”即: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变、资金使用权限和财务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深层次的重大改革。
1.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1.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1.2加强会计监督,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支出都必须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不合规定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开支不予报销;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单位在使用国家资金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1.3强化预算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的活动情况,核算中心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也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保证其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
2.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2.1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而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这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加上很多核算单位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同起来,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弱化。另外,由于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员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造成了财务内部监督工作的“空档”和“缺位”,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2.2 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
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使得资料提供、具体问询、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2.3 制度不健全,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常常会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报销事项。
2.4控制和监督职能弱化
首先,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导致核算单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其次,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往往只注重票据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而对票据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判断,一些单位为了使一些不合规的支出合法化,可能采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的手法进行报销。如何控制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
3.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3.1 加强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财会队伍建设
首先,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要切实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解决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的问题。其次,完善核算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加强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加强国家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3.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支出审批程序。
由于现行的资金支出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所以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及福利补贴制度,逐步规范单位各类分配支出标准,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同时,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一是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二是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三是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再对外提供;四是分单位建立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再次,严格凭证审核制度和实行财务会签制度。
3.3 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
会计集中核算,并没有改变核算单位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地位,且会计原始资料来源未变,会计核算基础未变,资金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未变。因此,核算单位负责人理应是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如果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掺进了杂质,出现了问题,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中心相关责任人员也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3.4 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
首先,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核算中心的职能要改变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应向预算执行约束、支付的直接监督、承担国库委托的单一账户、对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核算管理等综合职能方向上转变。其次,建立健全核算中心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等监督制约机制。核算中心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成立内审部门加强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引入财政资金效绩审计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总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较好地预防和阻止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从源头上制止了腐败发生的可能,为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务管理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尽管在实践中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流于形式,应实事求是、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促使其健康发展。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努力为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5).[2] 郭成林,财务集中核算之我见[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6-7)
[3] 王广东,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时代经贸 2008,10.[4] 利忠,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