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时间:2019-05-14 16:3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第一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摘 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入的国库收付体制改革,很多地区的财政部门通过单位会计核算来规范预算,从而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率得到提升并且保证其安全性,然后组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单位范围内的相关部门活动的经济核算,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库的一些收付改革进行集中核算,并归纳出这其中的意义和利弊,然后提出一些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利弊;改善措施

财政国库的集中收支是通过国库的单一体系进行集中的收支方式形成的,这种方法的步骤是先由相关的预算单位提出相应的申请,然后通过国库进行集中处理或者一些预算单位进行审核后,给一些收款人的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支付的过程。在国库的集中支付制度之下,不同的银行主要通过网络进行清算,因此财政的支付账户和相关的预算单位在进行支付后账户都应该处于零余额状态,要想实现国库的集中支付,就必须有一个集中的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能够连接到业务部门、国库和集中支付机构,并且还能够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对一些预算和支付发布实时的命令,通过将国库的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集中在一起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它们两者的优势集中起来,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会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财政的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之间的关系

国库的集中支付影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资金管理,这使的国库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还能够提高国库的资金支付管理水平,国库的集中支付下的会计集中核算的大前提:主管部门都是财政部门,并且它们的核算部门也都一样,都是为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核算,国库的集中支付和会计的集中核算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财政对于一些政府的资金有更强的调控作用,并且这两个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存在给国库集中支付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国库集中支付作用下的会计集中核算仅仅改变了国有资金的调配方式,但是预算单位的预算命令下达并不受到任何影响,相关单位对于资金的控制权也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会计核算中心为一些预算单位开设了一些零余额账户用以实?F国库的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强有力的保证了国库资金集中支付的安全,并且会计核算也担任了监督的任务。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这种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步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财政逐渐进入了集中核算的领域,这是一项非常基本的财政改革措施,在会计集中核算的改革之前,会计的预算单位常常有很多流水账的情况出现,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基本预算单位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改正。同时,还要将基层会计工作不积极这一情况进行根除,经过多年的改革可以发现,在实行这种核算方式之后,基层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已经逐渐正常,从而可以得出会计集中核算非常适合基层预算单位的结论。

2.通过实施这一制度,有效的改善了以前那种资金层层调拨而导致的支付分散的情况,简化了拨款的流程,保证了资金的正常周转,保障了国家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3.这种支付方式的本质是改进了我国的传统国库拨款模式,适应发展越来越快的经济要求,政府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个预算部门进行拨款,逐渐实行了按需拨款,在此之前都是由财政部门直接给预算单位进行拨款,没有考虑到各个预算部门对于资金的真实需求,这种拨款导致了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是拨款不能满足预算部门的需求;另一种情况就是拨款数多于预算单位的需求。这就导致了预算单位会有余款留存账户,这两种情况对于财政资金的效益都非常的不利,但是在改革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

4.我国最近几年对于腐败行为给予了严重的打击,腐败行为的根源就是财政方面出现问题,在实施这种新的核算方式之后,有效的遏制了腐败行为。还有就是这种制度为国家的预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数据,在预算的执行上进行一定的规范,从而确保了国家财政收支得到了顺利的实行。

三、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

1.往往拨款数和需求不符。当没有办法将预算所需要资金全部下拨时,只能在事情办完后在进行补偿,这是因为在进行拨款时这部分不足的款没有办法提前预知,所以通常会在资金下拨和使用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内存在了很多的不利因素,预算单位在进行资金预算时并不能预测到这部分备用资金的金额,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阻碍了一些业务的发展。

2.流水没有精细的数据。很多预算单位的账务流水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直接的监管,这就导致了很多资金的去向不明,国库资金也存在着流失的风险,这给国库的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综上所述,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有效的解决资金乱花问题,并且还能够解决资金调拨不足或者过剩的问题,还能够为一些单位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使我国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颖.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两种制度的融合[J].环球导报.2014.[2]杨霞.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J].经济生活.2012(26).

第二篇: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利与弊

会计集中核算是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工资统一发放改革,政府集中采购改革后的又一项重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我们两年多来的实施情况看,运行较为平稳,进展比较顺利。在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县县直机关自2001年正式运作,至今经历了财务移交、业务试转、人机并行、调整柜组、规范操作五个阶段。在运行初期,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会计业务和电算化知识的集中培训,面授2500多学时,使26名工作人员基本掌握了会计电算化技能。到2000年5月份,全面甩掉了手工记帐,账务处理的规范化、统一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我们又根据实际修订完善了会计岗位职责和各项制度(从单位报账到审核及业务流程、资金管理、电算化操作等)。并对单位报账员进行适时的业务培训,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操作,坚决纠正了过去那种账户设置乱、银行开户乱、会计档案乱的“三乱”现象,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管理权、考核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杜绝了过去那些假发票、假报表及假账的出现,改变了一些单位不顾财经法规违规列支的现象,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工作,能够依法大胆地抵制一些违规行为,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使会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 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对报账单位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据正规,手续完备的,及时办理资金结转报支手续。对不合理,不合规的票据,则坚决拒付,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严格支出管理,保证每笔资金都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由于按月向单位报送会计信息,向政府报送收支报表和单位资金结余情况,既避免了一些单位无限度向财政伸手要钱的现象,又为政府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强化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通过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来看,财务监督乏力现象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因素。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成现在的“阳光作业”,由于会计监督作用的阵地前移,使各单位的收支都通过会计中心的账户进行核算,在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一些单位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遏制。这样,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经常事先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有关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规支出,使得假票等违规现象日益减少。据统计,几年来核算中心对纳入县直机关核算的117个单位先后拒付不合理开支****笔***.**万元,纠正不合规票据****张***万元。

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单位取消了原来的会计岗位,所有的账务核算交由会计中心、各单位只保留1—2名报账员。降低了行政成本。据统计,纳入县直机关集中核算的单位原有会计人员256人,现在会计中心的会计核算人员只有24名,极大地降低了核算成本,况且,我们以服务核算单位为已任,按照有关规定和单位业务需要,除办理正常业务经费外,还为单位单独开设基建、专款及事业费明细账套18套;又根据实际情况,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满足了单位的需求。

五、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得到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一是我们组织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枷耄侔臁癢to”知识讲座,学习了朱镕基总理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构筑牢固的会计职业道德防线,使所有的业务人员能够成为一名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的合格会计人员。二是针对进去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全面学习有关制度、办法,并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寻找差距,修改和完善各种内部核算、控制制度,保证核算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三是开展技能比赛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解决核算人员业务不熟,操作不精的问题,定期开展会计业务知识考试,账务处理展评和微机操作演示比赛,推选优秀柜组,树立学习榜样。

六、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寻找对策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个别单位思想上重视不够,致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上产生脱节现象。一些单位虽然账务已交到会计核算中心,但是单位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及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则出现无人负责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单位片面认为单位会计岗位已取消,单位内部不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碰到财务检查,就让检查人员到会计核算中心来查账务,单位预算管理底子不清,忽视了内部的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底子不清,固定资产与实物无人保管和登记,一次次的固定资产清理,报来的底册,一次与一次不同,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很大,查不明原因,造成会计中心账务无法进行调增调减。再就是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如计算机、小汽车等,会计中心没有接到调拨文件,更不能对其进行账务处理,致使账实难以相符。

(2)如何提高会计人员与职业判断能力,保证帐实相符方面有待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人员在公开、透明的运作环境下,对所有预算单位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核算程序进行核算,完全能够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预算单位报账时,对于是否发生了此笔业务,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心中无数,只能依据单位报账员提供的单据是否规范合法来判断,只要单据合规有效,手续齐全,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中心人员都必须给予核销。

(3)现行的财务制度与各单位的实际之间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的财务制度中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出租车费报销等等;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很少,几乎没有。为了搞好工作,一些单位出现挪用、拆借专项资金的情况;三是会计档案管理难以连续、完整的保管。由于实行集中核算前,会计档案保留在原单位,自2001年实行集中核算后的会计档案却保留在会计中心,一方面造成核算中心的负担,另一方面各单位查阅也不方便,造成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不完整,前后缺乏连续性的状况。

(4)不利于会计其它职能的充分发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专职会计人员与单位接触少,不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只强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弱化了会计预测、分析,决策等其他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以上问题的出现,有的牵扯到政策方面,有的属体制问题,有的属于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对此,除了加大宣传,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各方支持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第一、积极向主管单位、分管领导、上级业务部门多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工作上的主动,同时也希望上级部门出台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办法。

第二、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宣传、贯彻实施《会计法》,定期与各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举办有关财经法规知识讲座,使单位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发挥纪检、审计、财政、税务部门的职能,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清点资产、查实家底,严格堵塞漏洞,完善单位财务制度。

第三、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法》的实施。针对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强与纪律监察部门的联系,听取和征求他们的意思,适时改进我们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有关财经法规,对那些应该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的,需要办理控购手续的超标准等等问题,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办法执行,而且,及时催促单位清理往来账务,加强备用金管理,从不同角度防止违法乱纪问题的出现。

第四、完善《内部审核报账办法》,对各项经济业务支出,除了执行省、地、县有关开支标准外,对那些上级规定不明确或没涉及的,则执行各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规定。对超出财务制度规定标准而又属于合理或非开支不可的支出,在单位进行详细说明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给予报销。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原因,区别对待。比如:现行的差旅费开支标准是1997年制定的,其中的住宿费报销标准与现实差距太大,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住宿费普遍超标,而要做统一的修改条件还不成熟,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除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外,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核标准,区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集中核算办法,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第三篇: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利与弊浅析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利与弊浅析

会计集中核算是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工资统一发放改革,政府集中采购改革后的又一项重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我们两年多来的实施情况看,运行较为平稳,进展比较顺利。在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县县直机关自XX年正式运作,至今经历了财务移交、业务试转、人机并行、调整柜组、规范操作五个阶段。在运行初期,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会计业务和电算化知识的集中培训,面授2500多学时,使26名工作人员基本掌握了会计电算化技能。到XX年5月份,全面甩掉了手工记帐,账务处理的规范化、统一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我们又根据实际修订完善了会计岗位职责和各项制度。并对单位报账员进行适时的业务培训,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操作,坚决纠正了过去那种账户设置乱、银行开户乱、会计档案乱的“三乱”现象,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管理权、考核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 的依附关系,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杜绝了过去那些假发票、假报表及假账的出现,改变了一些单位不顾财经法规违规列支的现象,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工作,能够依法大胆地抵制一些违规行为,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使会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 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对报账单位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据正规,手续完备的,及时办理资金结转报支手续。对不合理,不合规的票据,则坚决拒付,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严格支出管理,保证每笔资金都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由于按月向单位报送会计信息,向政府报送收支报表和单位资金结余情况,既避免了一些单位无限度向财政伸手要钱的现象,又为政府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强化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通过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来看,财务监督乏力现象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因素。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成现在的“阳光作业”,由于会计监督作用的阵地前移,使各单位的收支都通过会计中心的账户进行核算,在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一些 单位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遏制。这样,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经常事先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有关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规支出,使得假票等违规现象日益减少。据统计,几年来核算中心对纳入县直机关核算的117个单位先后拒付不合理开支****笔***.**万元,纠正不合规票据****张***万元。

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单位取消了原来的会计岗位,所有的账务核算交由会计中心、各单位只保留1—2名报账员。降低了行政成本。据统计,纳入县直机关集中核算的单位原有会计人员256人,现在会计中心的会计核算人员只有24名,极大地降低了核算成本,况且,我们以服务核算单位为已任,按照有关规定和单位业务需要,除办理正常业务经费外,还为单位单独开设基建、专款及事业费明细账套18套;又根据实际情况,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满足了单位的需求。

五、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得到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 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一是我们组织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

TO”知识讲座,学习了朱镕基总理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构筑牢固的会计职业道德防线,使所有的业务人员能够成为一名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的合格会计人员。二是针对进去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全面学习有关制度、办法,并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寻找差距,修改和完善各种内部核算、控制制度,保证核算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三是开展技能比赛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解决核算人员业务不熟,操作不精的问题,定期开展会计业务知识考试,账务处理展评和微机操作演示比赛,推选优秀柜组,树立学习榜样。

六、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寻找对策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个别单位思想上重视不够,致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上产生脱节现象。一些单位虽然账务已交到会计核算中心,但是单位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及财务管理,特别是固 定资产管理则出现无人负责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单位片面认为单位会计岗位已取消,单位内部不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碰到财务检查,就让检查人员到会计核算中心来查账务,单位预算管理底子不清,忽视了内部的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底子不清,固定资产与实物无人保管和登记,一次次的固定资产清理,报来的底册,一次与一次不同,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很大,查不明原因,造成会计中心账务无法进行调增调减。再就是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如计算机、小汽车等,会计中心没有接到调拨文件,更不能对其进行账务处理,致使账实难以相符。

如何提高会计人员与职业判断能力,保证帐实相符方面有待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人员在公开、透明的运作环境下,对所有预算单位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核算程序进行核算,完全能够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预算单位报账时,对于是否发生了此笔业务,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心中无数,只能依据单位报账员提供的单据是否规范合法来判断,只要单据合规有效,手续齐全,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中心人员都必须给予核销。

现行的财务制度与各单位的实际之间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的财务制度中 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出租车费报销等等;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很少,几乎没有。为了搞好工作,一些单位出现挪用、拆借专项资金的情况;三是会计档案管理难以连续、完整的保管。由于实行集中核算前,会计档案保留在原单位,自XX年实行集中核算后的会计档案却保留在会计中心,一方面造成核算中心的负担,另一方面各单位查阅也不方便,造成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不完整,前后缺乏连续性的状况。

不利于会计其它职能的充分发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专职会计人员与单位接触少,不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只强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弱化了会计预测、分析,决策等其他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以上问题的出现,有的牵扯到政策方面,有的属体制问题,有的属于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对此,除了加大宣传,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各方支持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第一、积极向主管单位、分管领导、上级业务部门多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工作上的主动,同时也希望上级部门出台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办法。

第二、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宣传、贯彻实施《会计法》,定期与各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举办有关财经法规知识讲座,使单位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发挥纪检、审计、财政、税务部门的职能,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清点资产、查实家底,严格堵塞漏洞,完善单位财务制度。

第三、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法》的实施。针对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强与纪律监察部门的联系,听取和征求他们的意思,适时改进我们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有关财经法规,对那些应该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的,需要办理控购手续的超标准等等问题,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办法执行,而且,及时催促单位清理往来账务,加强备用金管理,从不同角度防止违法乱纪问题的出现。

第四、完善《内部审核报账办法》,对各项经济业务支出,除了执行省、地、县有关开支标准外,对那些上级规定不明确或没涉及的,则执行各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规定。对超出财务制度规定标准而又属于合理或非开支不可的支出,在单位进行详细说明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给予报销。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原因,区别对待。比如:现行的差旅费开支标准是1997年制定的,其中的住宿费报销标准与现 实差距太大,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住宿费普遍超标,而要做统一的修改条件还不成熟,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除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外,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核标准,区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集中核算办法,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第四篇: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利与弊

会计集中核算是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工资统一发放改革,政府集中采购改革后的又一项重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我们两年多来的实施情况看,运行较为平稳,进展比较顺利。在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管理权、考核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杜绝了过去那些假发票、假报表及假账的出现,改变了一些单位不顾财经法规违规列支的现象,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工作,能够依法大胆地抵制一些违规行为,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使会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 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对报账单位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据正规,手续完备的,及时办理资金结转报支手续。对不合理,不合规的票据,则坚决拒付,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严格支出管理,保证每笔资金都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由于按月向单位报送会计信息,向政府报送收支报表和单位资金结余情况,既避免了一些单位无限度向财政伸手要钱的现象,又为政府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强化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通过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来看,财务监督乏力现象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因素。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成现在的“阳光作业”,由于会计监督作用的阵地前移,使各单位的收支都通过会计中心的账户进行核算,在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一些单位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遏制。这样,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经常事先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有关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规支出,使得假票等违规现象日益减少。据统计,几年来核算中心对纳入县直机关核算的117个单位先后拒付不合理开支****笔***.**万元,纠正不合规票据****张***万元。

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五、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得到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一是我们组织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邓**理论和江**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枷耄侔臁癢TO”知识讲座,学习了朱**总理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构筑牢固的会计职业道德防线,使所有的业务人员能够成为一名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的合格会计人员。二是针对进去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全面学习有关制度、办法,并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寻找差距,修改和完善各种内部核算、控制制度,保证核算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三是开展技能比赛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解决核算人员业务不熟,操作不精的问题,定期开展会计业务知识考试,账务处理展评和微机操作演示比赛,推选优秀柜组,树立学习榜样。

六、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寻找对策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个别单位思想上重视不够,致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上产生脱节现象。一些单位虽然账务已交到会计核算中心,但是单位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及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则出现无人负责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单位片面认为单位会计岗位已取消,单位内部不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碰到财务检查,就让检查人员到会计核算中心来查账务,单位预算管理底子不清,忽视了内部的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底子不清,固定资产与实物无人保管和登记,一次次的固定资产清理,报来的底册,一次与一次不同,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很大,查不明原因,造成会计中心账务无法进行调增调减。再就是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如计算机、小汽车等,会计中心没有接到调拨文件,更不能对其进行账务处理,致使账实难以相符。(2)如何提高会计人员与职业判断能力,保证帐实相符方面有待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人员在公开、透明的运作环境下,对所有预算单位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核算程序进行核算,完全能够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预算单位报账时,对于是否发生了此笔业务,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心中无数,只能依据单位报账员提供的单据是否规范合法来判断,只要单据合规有效,手续齐全,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中心人员都必须给予核销。(3)现行的财务制度与各单位的实际之间有差

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的财务制度中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出租车费报销等等;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很少,几乎没有。为了搞好工作,一些单位出现挪用、拆借专项资金的情况;三是会计档案管理难以连续、完整的保管。由于实行集中核算前,会计档案保留在原单位,自2001年实行集中核算后的会计档案却保留在会计中心,一方面造成核算中心的负担,另一方面各单位查阅也不方便,造成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不完整,前后缺乏连续性的状况。(4)不利于会计其它职能的充分发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专职会计人员与单位接触少,不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只强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弱化了会计预测、分析,决策等其他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以上问题的出现,有的牵扯到政策方面,有的属体制问题,有的属于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对此,除了加大宣传,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各方支持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第一、积极向主管单位、分管领导、上级业务部门多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工作上的主动,同时也希望上级部门出台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办法。第二、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宣传、贯彻实施《会计法》,定期与各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举办有关财经法规知识讲座,使单位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发挥纪检、审计、财政、税务部门的职能,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清点资产、查实家底,严格堵塞漏洞,完善单位财务制度。第三、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法》的实施。针对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强与纪律监察部门的联系,听取和征求他们的意思,适时改进我们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有关财经法规,对那些应该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的,需要办理控购手续的超标准等等问题,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办法执行,而且,及时催促单位清理往来账务,加强备用金管理,从不同角度防止违法乱纪问题的出现。第四、完善《内部审核报账办法》,对各项经济业务支出,除了执行省、地、县有关开支标准外,对那些上级规定不明确或没涉及的,则执行各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规定。对超出财务制度规定标准而又属于合理或非开支不可的支出,在单位进行详细说明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给予报销。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原因,区别对待。比如:现行的差旅费开支标准是1997年制定的,其中的住宿费报销标准与现实差距太大,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住宿费普遍超标,而要做统一的修改条件还不成熟,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除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外,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核标准,区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集中核算办法,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摘 要:2013年初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为了达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全覆盖,必须继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度改革。而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是分属于各级财政的预算单位,因此财政的这一项重要改革几乎包括了全部的属于财政各级预算单位的事业单位。研究发现,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繁多,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观念方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方面、事业单位年终决算报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把握改革思路;强化预算管理的方法;建立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学习,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事业单位

引言

从2001年开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先是从小部分中央预算单位试点实行,之后经过全国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推进,攻坚克难,才使得改革范围逐步扩大,截至目前,这项改革基本上已在全国县以上地区及有条件的乡镇基层预算单位实行了。2013年初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新要求,即为了达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全覆盖,必须继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度改革,大力推行。而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是分属于各级财政的预算单位,因此财政的这一项重要改革几乎包括了全部的属于财政各级预算单位的事业单位。在我国,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社会公益,并且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社会服务组织。是集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等特点于一身的重要的社会职能部门和机构,他们承载着丰富社会文化,巩固国家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使人民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极大的丰富的职能。

按照惯例,国家财政拨款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即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定向补助、定额或者核定收支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正是基于事业单位的这种管理模式而产生,这项改革推行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涉及预算管理方面、会计科目及财务核算方面、决算报表方面、公务卡改革方面、政府采购方面等等;此外,为了应对财政方面的改革变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与方法也适当发生了改变,以此来适应改革的需要,为会计核算提供了统一的标杆,2007年就酝酿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已在2012年底出台,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在改革这一过程中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找到解决对策,力求为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理解需要不断地深化吸收和不断深刻理解,并且与时俱进。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相比,新改革更具有政策性及广泛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之前财务管理方法的升级版。但不足之处也会同时存在,其操作过程烦琐,账务处理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故步自封,不愿放弃旧财务管理办法,无法适应新改革,对于现行支付制度掌握的模棱两可,认识上存有误区,导致思想观念无法及时地转变过来。

(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内容缺失、方法欠妥。近年来,财政部门不断推行事业部门预算方面的改革,虽然事业单位的预算编报质量逐年提升,但增量预算方法还是为大部分事业单位所沿用。其具体方法就是在上一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并没有对本期的预算特点和生产经营特点进行充分的整合,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编制,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种方法过度地依赖往年数据,虽然简单方便,但是没有根据本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整,缺乏科学性和理论支持,并且这种方法并不具有普适性。在预算基数大的部门,预算经费比较多,反之同理,这种错误的预算方法造成了与实际资金需求的差距。预算的编制方法单一,仅仅依靠预算程序员单一的输入预算数据,单位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不能严谨规范的进行,一方面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合理的编制方法,编制预算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强;另一方面因为预算编制程序也不合理,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工作,“以收定支”的预算较为严重,因此编制的预算往往不能客观反映单位实际收支情况,工作的侧重点不能够体现、不够科学合理,将预算当成走过场、完成任务,使资金的使用不科学。

2、预算工作不细化,经费使用偏离预算。实际账目与预算形成的差额,使得预算不能很好地提供应有的作用,部门预算编制不完善。若事业部门在年初制订今年的预算计划,由于工作做得不到位,不够细化,导致实际发生的现金流与预算差别很大,就要进行人工调整。但人工调整绝非易事,由于预算部门有相关的要求,一年的预算金额一旦批准,就不得调整各个款项的预算额和用途。这就使得预算部门在年初制订计划时候会虚增和虚报预算,或者有些部门不具体细化各个款项的用途,只注明大类预算款,任何小型支出都可以划款,这使得预算的管理十分不严谨,使部门预算失去其应有的严肃性。

3、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审批流程太过流于形式,法律审批环节浮于表面。所有的预算若没有明显的漏洞,基本都是一次性通过。此外,预算程序、过程,预算的使用不公开、不透明,使得预算与实际使用缺乏监督效应,公众无法了解预算的使用去向,也就形成了很大的财务漏洞。此外,目前还存在审计机构与事业单位私下交好的情况,这样就使得纪检、审计单位等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只是在表层执行,形式大于实质。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同时,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严惩这种舞弊徇私的行为,惩罚的力度不够大,无法从源头遏制这种现象。

(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是我国90%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甚至有些单位的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建立。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事业单位一般也都是照搬有关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而这些制度往往是普遍适用于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应用到具体的单位后实用性非常低,也就无法真正有效地实行内部控制。

2、国库集中支付在事业单位内控中未普及。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指标财政往往在年初一次性下达,项目指标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分月下或一次性下达,下达指标后用款的预算单位要分月、分次地将用款计划上报,经财政批复后用款单位就可以按计划使用了,就是在这一环节,用款单位因为没有相应的内控制度管理,导致事业单位可能不按照计划使用资金,违规使用资金,甚至造成项目资金被挪用挤占及改变用途等违反资金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

3、内控的评价、监督缺失。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没有统一规范的法律条文,法律的缺失使得监督、控制方面无理可依,没有可参照的条文,监督和检查浮于表面,走过场,内控制度是一个涉及单位很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单位各方面地配合及协调,但现实生活中在决策方面掌握主动权的往往是领导,相关单位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管理层和决策层去制约他们的行为。

(四)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调整伴随着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处理模式调整应运而生。具体体现在会计科目的变化及账务处理方面的变化。

1、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使用和管理不规范。预算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零余额账户逐步取代了原有的银行账户,但是这样一来,很多事业单位对于零余额账户不能规范地进行管理与使用,在进行核算时、在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向单位原保留银行账户转款、现金提取保管等问题。虽然事业单位的零余额账户可以用于提取现金,但是又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例如它没有对现金提取的频率和提取数额进行详细的规定,这就使得资金的流出这一方面可能会存在很大的隐患。并且财政部门无法监督流出的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对于提现支取的业务本身是否合理,财政部门也没有确切的办法进行核实,这就需要制度方面的更加完善。

2、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不能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虽然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较之以前的支付方式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由于收款账户、收款人的真实性,预算单位是否存在虚假套取财政资金等这些行为我们都无从查证,付款业务的存在就很难核实了。

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际中只针对预算内资金的收付进行了管理,而对预算外资金却没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使得预算资金以外的一部分资金存在着监管方面的漏洞,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初衷。

3、年终预算结余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在2013年7月18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地方预算执行管理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通知》,在《通知》要求各地,要制定具体工作时间表和实施方案,并且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确保相比于2012年,2013年底年终结余结转资金规模有较大幅度降低。为贯彻落实《通知》中提到的要求,各地财政于2013年底将全部预算单位当年的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差额的用款额度与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注销,将单位的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计划结余额度全部注销,这样做虽然使得当年收入数与预算数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压缩和清理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的作用,与此同时实现了2013年底年终结余结转资金规模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降低的目标,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单位的项目当年未完工,未开发票列支而是形成预付账款,因年底注销额度,导致未完工项目不能正常进行,因为项目款要重新申请审批走流程,必然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再比如预算单位支出已按工程项目款或设备款发票数全额入账,而暂扣的工程质保金或设备质保金等形成的其他应付款因未付完留在零余额账户上,因年底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被注销,而不能确认收入,造成当年支出数大于收入数,如果项目在没有上年结余的情况下则出现负结余,这样年终决算报表是不能通过的,因此预算单位只能订正记账凭证,采取减少当年支出的办法填列报表。

(五)事业单位年终决算报表暴露出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决算是对一预算的最终考察,是对年初预算的主要检验,决算环节如果把握不好也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它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这一部分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参考,也是执行预算的基本参照,更加可以为下一提供参照,事业单位在年终决算时暴露出的问题如下。

1、决算收支未能涵盖全部收支。新政策下的决算未能全面涵盖所有的收支部分,还存在体系政策方面的漏洞。但可以看到的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会不断推进,并且大部分单位能够系统地将财政性资金纳入决算,但是还是有个别预算单位未能将原实有资金账户的资金反映出来。还有的单位对上级部门拨入的专项收入跟踪不明确,其收支均没有在决算报表中体现;还有的事业单位还存在“以拨做支”现象,结转结余不实。

2、会计核算不规范。有些事业单位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明细账目,使得明细账目不规范,甚至出现错误。项目支出存在打包核算现象,填列决算时拆分较随意或大部分支出记入“其他支出”;部分“三公”经费科目,如“公务接待费”部分费用计入会议费或其他科目,人员经费和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也存在串报现象,单位实际支出与最终的决算列报出入较大。此外,表报上的账务和实际的生产支出未能一一实时地对照起来,使得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联合不紧密,出现脱轨现象;另外,利用概念界定不清晰的漏洞对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不区分,会造成将购置固定资产支出列入商品和服务支出,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

3、预决算对比差异较大。收入方面,除财政性资金之外的单位自行组织的收入,包括非本级财政拨款,未纳入年初预算管理或反映不全,决算数远大于预算数;挤占经费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人员经费和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就经常能够引起人们的争议。项目资金也存在随意调剂使用现象,在编制决算时,为了满足审核通过,按预算数填报决算。事业单位年终决算报表中决算数与预算数差异较大,但目前的部门决算报表软件没有预决算数对比分析的功能,对预算执行的结果没有严格的评价跟踪,没有形成相应的制衡体系,导致预算与实际脱节。

下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本站推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运用到煤炭企业,就是内部审计......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析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改革的目标,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了两种制度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办法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为了加强XXXXXXX财务资产管理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强化财务收支监督,整合财务会计人力资源,根据《等相关制度,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细......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路径探析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一、会计集中核算内涵及实践成效1.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学术界关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尚......

    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探讨

    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探讨 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需要,需要实行集中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是在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会计主体不变的情况下,......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国家对于行政单位核算的要求逐渐提高。随着经济市场竞争日益剧烈,......

    浅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浅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会计委派制一词是在1998年1月22日闭幕的中纪委二次全会提出的,其内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

    浅议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5篇范文)

    浅议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基础教育经费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无疑对教育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