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利与弊
会计集中核算是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工资统一发放改革,政府集中采购改革后的又一项重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我们两年多来的实施情况看,运行较为平稳,进展比较顺利。在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县县直机关自2001年正式运作,至今经历了财务移交、业务试转、人机并行、调整柜组、规范操作五个阶段。在运行初期,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会计业务和电算化知识的集中培训,面授2500多学时,使26名工作人员基本掌握了会计电算化技能。到2000年5月份,全面甩掉了手工记帐,账务处理的规范化、统一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我们又根据实际修订完善了会计岗位职责和各项制度(从单位报账到审核及业务流程、资金管理、电算化操作等)。并对单位报账员进行适时的业务培训,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操作,坚决纠正了过去那种账户设置乱、银行开户乱、会计档案乱的“三乱”现象,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管理权、考核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杜绝了过去那些假发票、假报表及假账的出现,改变了一些单位不顾财经法规违规列支的现象,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工作,能够依法大胆地抵制一些违规行为,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使会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 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对报账单位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据正规,手续完备的,及时办理资金结转报支手续。对不合理,不合规的票据,则坚决拒付,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严格支出管理,保证每笔资金都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由于按月向单位报送会计信息,向政府报送收支报表和单位资金结余情况,既避免了一些单位无限度向财政伸手要钱的现象,又为政府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强化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通过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来看,财务监督乏力现象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因素。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成现在的“阳光作业”,由于会计监督作用的阵地前移,使各单位的收支都通过会计中心的账户进行核算,在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一些单位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遏制。这样,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经常事先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有关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规支出,使得假票等违规现象日益减少。据统计,几年来核算中心对纳入县直机关核算的117个单位先后拒付不合理开支****笔***.**万元,纠正不合规票据****张***万元。
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单位取消了原来的会计岗位,所有的账务核算交由会计中心、各单位只保留1—2名报账员。降低了行政成本。据统计,纳入县直机关集中核算的单位原有会计人员256人,现在会计中心的会计核算人员只有24名,极大地降低了核算成本,况且,我们以服务核算单位为已任,按照有关规定和单位业务需要,除办理正常业务经费外,还为单位单独开设基建、专款及事业费明细账套18套;又根据实际情况,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满足了单位的需求。
五、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得到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一是我们组织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枷耄侔臁癢to”知识讲座,学习了朱镕基总理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构筑牢固的会计职业道德防线,使所有的业务人员能够成为一名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的合格会计人员。二是针对进去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全面学习有关制度、办法,并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寻找差距,修改和完善各种内部核算、控制制度,保证核算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三是开展技能比赛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解决核算人员业务不熟,操作不精的问题,定期开展会计业务知识考试,账务处理展评和微机操作演示比赛,推选优秀柜组,树立学习榜样。
六、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寻找对策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个别单位思想上重视不够,致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上产生脱节现象。一些单位虽然账务已交到会计核算中心,但是单位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及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则出现无人负责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单位片面认为单位会计岗位已取消,单位内部不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碰到财务检查,就让检查人员到会计核算中心来查账务,单位预算管理底子不清,忽视了内部的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底子不清,固定资产与实物无人保管和登记,一次次的固定资产清理,报来的底册,一次与一次不同,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很大,查不明原因,造成会计中心账务无法进行调增调减。再就是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如计算机、小汽车等,会计中心没有接到调拨文件,更不能对其进行账务处理,致使账实难以相符。
(2)如何提高会计人员与职业判断能力,保证帐实相符方面有待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人员在公开、透明的运作环境下,对所有预算单位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核算程序进行核算,完全能够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预算单位报账时,对于是否发生了此笔业务,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心中无数,只能依据单位报账员提供的单据是否规范合法来判断,只要单据合规有效,手续齐全,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中心人员都必须给予核销。
(3)现行的财务制度与各单位的实际之间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的财务制度中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出租车费报销等等;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很少,几乎没有。为了搞好工作,一些单位出现挪用、拆借专项资金的情况;三是会计档案管理难以连续、完整的保管。由于实行集中核算前,会计档案保留在原单位,自2001年实行集中核算后的会计档案却保留在会计中心,一方面造成核算中心的负担,另一方面各单位查阅也不方便,造成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不完整,前后缺乏连续性的状况。
(4)不利于会计其它职能的充分发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专职会计人员与单位接触少,不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只强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弱化了会计预测、分析,决策等其他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以上问题的出现,有的牵扯到政策方面,有的属体制问题,有的属于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对此,除了加大宣传,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各方支持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第一、积极向主管单位、分管领导、上级业务部门多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工作上的主动,同时也希望上级部门出台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办法。
第二、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宣传、贯彻实施《会计法》,定期与各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举办有关财经法规知识讲座,使单位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发挥纪检、审计、财政、税务部门的职能,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清点资产、查实家底,严格堵塞漏洞,完善单位财务制度。
第三、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法》的实施。针对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强与纪律监察部门的联系,听取和征求他们的意思,适时改进我们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有关财经法规,对那些应该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的,需要办理控购手续的超标准等等问题,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办法执行,而且,及时催促单位清理往来账务,加强备用金管理,从不同角度防止违法乱纪问题的出现。
第四、完善《内部审核报账办法》,对各项经济业务支出,除了执行省、地、县有关开支标准外,对那些上级规定不明确或没涉及的,则执行各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规定。对超出财务制度规定标准而又属于合理或非开支不可的支出,在单位进行详细说明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给予报销。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原因,区别对待。比如:现行的差旅费开支标准是1997年制定的,其中的住宿费报销标准与现实差距太大,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住宿费普遍超标,而要做统一的修改条件还不成熟,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除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外,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核标准,区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集中核算办法,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第二篇: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利与弊浅析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利与弊浅析
会计集中核算是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工资统一发放改革,政府集中采购改革后的又一项重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我们两年多来的实施情况看,运行较为平稳,进展比较顺利。在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县县直机关自XX年正式运作,至今经历了财务移交、业务试转、人机并行、调整柜组、规范操作五个阶段。在运行初期,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会计业务和电算化知识的集中培训,面授2500多学时,使26名工作人员基本掌握了会计电算化技能。到XX年5月份,全面甩掉了手工记帐,账务处理的规范化、统一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我们又根据实际修订完善了会计岗位职责和各项制度。并对单位报账员进行适时的业务培训,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操作,坚决纠正了过去那种账户设置乱、银行开户乱、会计档案乱的“三乱”现象,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管理权、考核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 的依附关系,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杜绝了过去那些假发票、假报表及假账的出现,改变了一些单位不顾财经法规违规列支的现象,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工作,能够依法大胆地抵制一些违规行为,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使会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 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对报账单位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据正规,手续完备的,及时办理资金结转报支手续。对不合理,不合规的票据,则坚决拒付,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严格支出管理,保证每笔资金都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由于按月向单位报送会计信息,向政府报送收支报表和单位资金结余情况,既避免了一些单位无限度向财政伸手要钱的现象,又为政府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强化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通过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来看,财务监督乏力现象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因素。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成现在的“阳光作业”,由于会计监督作用的阵地前移,使各单位的收支都通过会计中心的账户进行核算,在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一些 单位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遏制。这样,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经常事先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有关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规支出,使得假票等违规现象日益减少。据统计,几年来核算中心对纳入县直机关核算的117个单位先后拒付不合理开支****笔***.**万元,纠正不合规票据****张***万元。
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单位取消了原来的会计岗位,所有的账务核算交由会计中心、各单位只保留1—2名报账员。降低了行政成本。据统计,纳入县直机关集中核算的单位原有会计人员256人,现在会计中心的会计核算人员只有24名,极大地降低了核算成本,况且,我们以服务核算单位为已任,按照有关规定和单位业务需要,除办理正常业务经费外,还为单位单独开设基建、专款及事业费明细账套18套;又根据实际情况,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满足了单位的需求。
五、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得到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 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一是我们组织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
TO”知识讲座,学习了朱镕基总理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构筑牢固的会计职业道德防线,使所有的业务人员能够成为一名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的合格会计人员。二是针对进去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全面学习有关制度、办法,并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寻找差距,修改和完善各种内部核算、控制制度,保证核算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三是开展技能比赛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解决核算人员业务不熟,操作不精的问题,定期开展会计业务知识考试,账务处理展评和微机操作演示比赛,推选优秀柜组,树立学习榜样。
六、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寻找对策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个别单位思想上重视不够,致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上产生脱节现象。一些单位虽然账务已交到会计核算中心,但是单位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及财务管理,特别是固 定资产管理则出现无人负责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单位片面认为单位会计岗位已取消,单位内部不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碰到财务检查,就让检查人员到会计核算中心来查账务,单位预算管理底子不清,忽视了内部的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底子不清,固定资产与实物无人保管和登记,一次次的固定资产清理,报来的底册,一次与一次不同,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很大,查不明原因,造成会计中心账务无法进行调增调减。再就是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如计算机、小汽车等,会计中心没有接到调拨文件,更不能对其进行账务处理,致使账实难以相符。
如何提高会计人员与职业判断能力,保证帐实相符方面有待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人员在公开、透明的运作环境下,对所有预算单位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核算程序进行核算,完全能够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预算单位报账时,对于是否发生了此笔业务,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心中无数,只能依据单位报账员提供的单据是否规范合法来判断,只要单据合规有效,手续齐全,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中心人员都必须给予核销。
现行的财务制度与各单位的实际之间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的财务制度中 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出租车费报销等等;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很少,几乎没有。为了搞好工作,一些单位出现挪用、拆借专项资金的情况;三是会计档案管理难以连续、完整的保管。由于实行集中核算前,会计档案保留在原单位,自XX年实行集中核算后的会计档案却保留在会计中心,一方面造成核算中心的负担,另一方面各单位查阅也不方便,造成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不完整,前后缺乏连续性的状况。
不利于会计其它职能的充分发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专职会计人员与单位接触少,不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只强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弱化了会计预测、分析,决策等其他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以上问题的出现,有的牵扯到政策方面,有的属体制问题,有的属于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对此,除了加大宣传,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各方支持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第一、积极向主管单位、分管领导、上级业务部门多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工作上的主动,同时也希望上级部门出台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办法。
第二、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宣传、贯彻实施《会计法》,定期与各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举办有关财经法规知识讲座,使单位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发挥纪检、审计、财政、税务部门的职能,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清点资产、查实家底,严格堵塞漏洞,完善单位财务制度。
第三、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法》的实施。针对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强与纪律监察部门的联系,听取和征求他们的意思,适时改进我们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有关财经法规,对那些应该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的,需要办理控购手续的超标准等等问题,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办法执行,而且,及时催促单位清理往来账务,加强备用金管理,从不同角度防止违法乱纪问题的出现。
第四、完善《内部审核报账办法》,对各项经济业务支出,除了执行省、地、县有关开支标准外,对那些上级规定不明确或没涉及的,则执行各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规定。对超出财务制度规定标准而又属于合理或非开支不可的支出,在单位进行详细说明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给予报销。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原因,区别对待。比如:现行的差旅费开支标准是1997年制定的,其中的住宿费报销标准与现 实差距太大,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住宿费普遍超标,而要做统一的修改条件还不成熟,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除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外,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核标准,区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集中核算办法,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第三篇: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利与弊
会计集中核算是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工资统一发放改革,政府集中采购改革后的又一项重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我们两年多来的实施情况看,运行较为平稳,进展比较顺利。在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管理权、考核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杜绝了过去那些假发票、假报表及假账的出现,改变了一些单位不顾财经法规违规列支的现象,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工作,能够依法大胆地抵制一些违规行为,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使会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 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对报账单位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据正规,手续完备的,及时办理资金结转报支手续。对不合理,不合规的票据,则坚决拒付,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严格支出管理,保证每笔资金都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由于按月向单位报送会计信息,向政府报送收支报表和单位资金结余情况,既避免了一些单位无限度向财政伸手要钱的现象,又为政府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强化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通过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来看,财务监督乏力现象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因素。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成现在的“阳光作业”,由于会计监督作用的阵地前移,使各单位的收支都通过会计中心的账户进行核算,在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一些单位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遏制。这样,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经常事先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有关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规支出,使得假票等违规现象日益减少。据统计,几年来核算中心对纳入县直机关核算的117个单位先后拒付不合理开支****笔***.**万元,纠正不合规票据****张***万元。
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五、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得到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一是我们组织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邓**理论和江**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枷耄侔臁癢TO”知识讲座,学习了朱**总理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构筑牢固的会计职业道德防线,使所有的业务人员能够成为一名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的合格会计人员。二是针对进去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全面学习有关制度、办法,并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寻找差距,修改和完善各种内部核算、控制制度,保证核算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三是开展技能比赛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解决核算人员业务不熟,操作不精的问题,定期开展会计业务知识考试,账务处理展评和微机操作演示比赛,推选优秀柜组,树立学习榜样。
六、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寻找对策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个别单位思想上重视不够,致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上产生脱节现象。一些单位虽然账务已交到会计核算中心,但是单位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及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则出现无人负责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单位片面认为单位会计岗位已取消,单位内部不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碰到财务检查,就让检查人员到会计核算中心来查账务,单位预算管理底子不清,忽视了内部的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底子不清,固定资产与实物无人保管和登记,一次次的固定资产清理,报来的底册,一次与一次不同,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很大,查不明原因,造成会计中心账务无法进行调增调减。再就是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如计算机、小汽车等,会计中心没有接到调拨文件,更不能对其进行账务处理,致使账实难以相符。(2)如何提高会计人员与职业判断能力,保证帐实相符方面有待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人员在公开、透明的运作环境下,对所有预算单位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核算程序进行核算,完全能够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预算单位报账时,对于是否发生了此笔业务,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心中无数,只能依据单位报账员提供的单据是否规范合法来判断,只要单据合规有效,手续齐全,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中心人员都必须给予核销。(3)现行的财务制度与各单位的实际之间有差
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的财务制度中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出租车费报销等等;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很少,几乎没有。为了搞好工作,一些单位出现挪用、拆借专项资金的情况;三是会计档案管理难以连续、完整的保管。由于实行集中核算前,会计档案保留在原单位,自2001年实行集中核算后的会计档案却保留在会计中心,一方面造成核算中心的负担,另一方面各单位查阅也不方便,造成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不完整,前后缺乏连续性的状况。(4)不利于会计其它职能的充分发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专职会计人员与单位接触少,不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只强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弱化了会计预测、分析,决策等其他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以上问题的出现,有的牵扯到政策方面,有的属体制问题,有的属于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对此,除了加大宣传,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各方支持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第一、积极向主管单位、分管领导、上级业务部门多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工作上的主动,同时也希望上级部门出台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办法。第二、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宣传、贯彻实施《会计法》,定期与各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举办有关财经法规知识讲座,使单位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发挥纪检、审计、财政、税务部门的职能,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清点资产、查实家底,严格堵塞漏洞,完善单位财务制度。第三、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法》的实施。针对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强与纪律监察部门的联系,听取和征求他们的意思,适时改进我们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有关财经法规,对那些应该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的,需要办理控购手续的超标准等等问题,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办法执行,而且,及时催促单位清理往来账务,加强备用金管理,从不同角度防止违法乱纪问题的出现。第四、完善《内部审核报账办法》,对各项经济业务支出,除了执行省、地、县有关开支标准外,对那些上级规定不明确或没涉及的,则执行各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规定。对超出财务制度规定标准而又属于合理或非开支不可的支出,在单位进行详细说明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给予报销。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原因,区别对待。比如:现行的差旅费开支标准是1997年制定的,其中的住宿费报销标准与现实差距太大,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住宿费普遍超标,而要做统一的修改条件还不成熟,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除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外,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核标准,区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集中核算办法,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运用到煤炭企业,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适用于审计早期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主要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而后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实施审计程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就可能错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中心实现了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和重点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
2.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到最终审计结论的确定均可运用分析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能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收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能够更好地发现被审计单
位的重大错报,提高审计的效率。
3.扩大审计证据的内涵,注重外部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
序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这些都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人员需要从外部获取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结果的恰当性。另外,审计人员期望管理层提供的证据来证明其舞弊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通过与企业的一般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方面的沟通所获得的外部证据,是获取相关线索的重要途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2.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3.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有的审计资源进行重新调配。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以做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4.审计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会计准则及指南的实行等,构建了中国执业审计准则体系。
5.审计人力资源的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正规院校审计专业学历教育,在职审计人员的培训,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方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广泛运用分析性程序检测被审计对象,其基本方法
包括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测试、控制测试、业务实质性测试、余额细节测试等。对于有证据表明风险较低的领域,应依赖内部控制或分析性复核;对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领域,实施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使审计手段与审计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审计的科
学性、针对性和绩效性。对风险评估来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作用
1.参与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确认企业目标或某项交易的目标,然后分析对这些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确定审计风险水平和审计重点,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最后通过后续审计,测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这样审计建议可以直接针对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将事后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必要环节。
2.促进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些目标也是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标准。可见,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也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入企业治理、风险管理的基础。
3.促进煤炭企业治理。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部门了解具体情况,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治理。
(三)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
根据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煤炭营销领域开展重点审计。“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因此,各煤炭企业一定要加强价格研判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通过不断的评审与信息反馈,对市场营销进行战略控制从而规避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层的诚信度等方面综合地分析、评价,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将审计风险降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
四、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兼顾客观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范围不断延伸,对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鼓励内审人员参加CIA等各种考试和培训,使其具有国际水准的执业水平。
第五篇:浅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浅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会计委派制一词是在1998年1月22日闭幕的中纪委二次全会提出的,其内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现行常见做法是将各单位的帐户取消,只设置报帐员,报帐员负责各单位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和报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严格会计监督,发挥会计的扩展职能。变预算管理的各自核算为“中心”集中核算,变分散会计监督为集中会计监督。会计集中核算后,有什么好处呢?有没有弊端?在这里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会计集中核算有利的方面:
第一、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在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内部管理和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会计信息已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监督,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成为公共需要,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形式也就得以实施。
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原有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作业方式。通常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提供诚实守信,二是监管者严格执法。在原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奖金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职务升迁、评先评优与单位领导好恶紧密相连。会计人员在处理各项任务特别是对外报告事务,往往依附于某种力量的支配下处理事务,假帐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会计核算机构的工作人员隶属于政府财政部门,与核算单位相脱离,处在一种比较超脱的地位,能真正独立自主的处理各项业务,能有效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政府财政部门选 调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后,对中心的会计人员实行岗前培训,上岗后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后的理论水平及业务技能,进而规范其会计核算行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中心调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人员,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帐,集中核算,正确合理地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严格按帐务处理流程操作。着重强化事前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二、加强会计监督的作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会计监督,防止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等违法现象的发生。这种监督并不是按书本、制度“硬卡”的监督,而是一种广义的、更高层次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会计核算过程由“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增强了会计监督的公开性。过去,不管单位领导人的批示是否符合规定,会计人员都得办理,如果事后遇到“检查”,会计资料都在单位,还可做“技术处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收支经过单位审批后都要由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开支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帐户,而且,其会计资料也要由会计核算中心保存,整个过程在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实行这种办法后,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单位领导对各项开支的审批更加认真、谨慎,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经常事先向会计核算中心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或者有关具体会计 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对各部门、各单位每笔、支出的审核,解决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缺位”的问题,增强了会计监督的全程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报帐员把经过单位领导审批后的单据拿到会计核算中心报帐,首先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审核会计的初审,然后经过主管会计复审,对超过主管会计审核权限的,还要经过主任或更高审核。例如,陕西省从2000年7月1日成立省经机关会计核算中心以来到2001年间经过审核,拒付各种不合理支出121次,其中超标准的会议费、差旅费、电话费、不符合规定的补贴、补助以用各种违规罚款等,金额达1386万元;拒付应列入政府而擅自办理的业务支出4笔,金额136万;拒付不符合规定向二级单位甚至无拨款关系的单位拨款8次,金额55万元;纠正和完善各种原始会计资料85份,涉及金额达1312.3万元。从而,将有效地阻止单位财务收支中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的支出。
第三、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帐户,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高度更加灵活,防止财政资金沉淀在一些部门而使用率不高,为财政统筹财力、优化配置财力资源创造了条件,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利于精兵简政,节约行政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不设会计人员,只保留一名报帐员,这样大大减少了财会人员,节约了经费开支。同时各行政单位从繁琐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业务工作,从全局角度加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财务计划。
第五、有利于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重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有利于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会计核算中心集中了大量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审计部门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即可比较全面了解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对于以往审计中发现的界线较模糊的定性,能做到更加清楚、准确,最直接的是“小金库”问题的认定,各行政事业单位除规定允许其保留之外的帐户和资金都应视为“帐外帐”、“小金库”。
二、当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主要存在的问题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理财机制、预算收支计划的编报等都没有改变,但是会计核算职能和管理权移至核算中心,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约束了单位的支出行为。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心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那么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呢?
第一、会计集中核算不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有核算、监督、预测、分析、决策,而会计核算中心只强调会计的监督,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其他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第二、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部门预算工作尚未到位。现行粗放的、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成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的要求已越来越不适应,其弊端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分散支付,使用效益不高,财政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单位分散管理财政性资金的现状,实现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 2 付,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键全,政府各部门财政性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强化了收支管理,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预算监督机制也很不健全,人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还相当薄弱,预算执行不力的矛盾相当突出。
第三、缺乏配套的政府采购机制。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这一制度的建立,要求各级政府的公共支出要以法定的程序,主要通过竞争招标采购的方式从市场上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政资金的管理体制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同时也能对政府采购进行源头控制,有效杜绝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浪费现象。然而,由于目前政府所涉及的范围太窄,规模小,主要是对专控商品(如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贵重商品)实行了政府采购,在西方,采购性支出一般占财政支出的30%--40%。而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缺乏规范管理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存在相当的随意性,许多单位需要的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想通过政府采购往往未能实现,而只能维持原有的采购方式。比如,温州市原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归口的33个单位,年行政经费支出约6000多万元,其中一大块经费是用于办公用具、用品的购置、业务印刷、会议、接待、房屋修缮及车辆燃料、维修等,由于没有政府采购的介入,缺乏配套的政府采购机制,集中核算的优势也难以得到很多的发挥。
第四、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实行集中核算,虽然预算单位对资金支配权不变,各财务审批事项由单位负责人负最终责任,但是资金支付权移至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应该对资金支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否则,核算中心就失去存在的意义。然而,由于现行的经费支出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执行起来较困难。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自立名目发放福利奖金的现象时而发生。实行集中核算后,经常会产生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这也是摆在核算中心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预算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加以解决,以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第六、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后,取消了单位银行账户,由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核算账户,集中办理收付,进行统一会计核算;预算单位不再设会计人员,实行报账员报帐制度。所以,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从各地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情况来看,都普遍存在着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比如,深圳市福田区行政事业单位原有会计人员超过350人,而核定给会计核算中心的编制只有60人,其中还包括正副主任、计算机维护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负责全区170左右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费支出工作,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如果核算中心人员长期超负荷有工作,势必造成诸多不良的后果。
第七、会计集中核算后,领导对报帐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单位报帐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报帐会计是由单位领导提名,经财政部门同意的,具有一定财务管理知识和会计核算基本技能,负责单位报帐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传递等工作的财务 人员。然而从目前报帐情况来看,许多单位的报帐会计或是无会计从业经验,3 或是由其它工种的人员(如人事、办公室后勤人员)兼职,这与实际意义上报帐会计的概念是大相径庭。报帐会计的素质的参差不齐,造成了单位之间会计信息质量好坏不一,受理报销的凭证存在缺手续,不符报销规定,粘贴不规范等诸 多问题,给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会计核算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报帐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向报帐会计了解单位情况,却一问三不知,会计核算中心难以掌握单位真实的财务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领导重视力度不够,其认为自已单位只要把报销单据拿到核算中心就算完成任务了,诸不知这项工作并不简单。首先,报帐会计要熟悉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地区的有关规定等;其次熟悉本单位职能、预算和收支情况;第三要看懂凭证、帐本和财务报表等。如果会计核算中心把帐做完,报表出来了,并详细给报帐员讲解相关内容,报帐会计对自已单位会计资料的理解不透,给领导一汇报,他们听的一知半解,这势必给单位决策事项带来影响。可见报帐会计这个岗位的重要性,所以要引起我们的领导足够的重视。
第八、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困难,主要包括;
1、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可能就一些会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使得资料提供、具体问询、问题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2、会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因现行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由所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由谁对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及怎么签证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为逃避核算中心会计监督,一些单位违纪行为可能更隐蔽,已经出现了“下沉”所属二、三级单位和外移其它相关单位及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等现象,如有些单位与关联单位商定,将应收的管理费、租金、投资分红等收入不纳入核算中心,直接在对方单位列支。这样,审计查处违纪问题难度加大。
4、由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及其对各单位的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会计核算上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对专项经费、往来款项核算上列支串户和不够明细,将增加具体审计的难度。
三、对会计集中核算不足之处提点建议
第一、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核算中心员工疲于应付处理凭证、帐务,没有时间调查研究、处理问题。比如,江山市市级机关会计管理核算中心在去年一年中,每天每位核算员要处理800多张原始凭证,还要打印记帐凭证,就如来料加工一样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去单位调查研究,帮助单位处理有关财务、会计问题。如资产管理、往来帐清理等,如果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帐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向管理型转化。
第二、强化预算管理,加快实行部门预算的进度。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和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 4 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公共支出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的职能范围和作用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对于强化政府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扩大政府范围和规模,能实行公开招标的,都要按规范的程序实施政府采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度。逐步建立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做好单位所需采购的物品统计、成本核算、采购资金划拨等工作,通过强化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有计划、高效率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第四、开通远程报帐系统和远程查帐系统。会计核算中心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转机制,必须立足于电算化和网络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日常工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量。
第五、加强核算单位报帐会计队伍建设,规范报帐会计的报帐工作。我们要编制<<报帐会计工作细则>>使报帐工作 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定期的对报帐会计进行业务知识、业务技能、法津法规的培训;举行优秀报帐会计评比等活动来提高报帐会计素质。
第六、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由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也大为集中,必须加强内控,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接受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第七、会计集中核算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审计机关应认真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虽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它不能代替审计,不能理解为会计监督加强而审计监督削弱了,相反更应该认为这是强化审计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任务不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但审计的内容、重点、方式方法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要不断研究探索,创出新的工作思路,以取得更大成效。
综上所述,会计集中核算虽有诸多的好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会计集中核算,既不要以为会计集中核算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要认为会计集中核算一无是处,只有正确对待利与弊,不断的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