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 会计概述
第一张
诸论
(一)会计常识
1、会计机构
(1)通常叫做财务部/科/处/组,现代企业中由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分离,也可直接叫做会计科/处/股/组
(2)其设置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和会计工作的繁简程度,视需求而定。至少有一名会计人员(管“帐”)和一名出纳人员(管“钱”)
2、会计人员
(1)权限: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经济、经营管理会议;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物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2)资格: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分为:A技能考试即“初级会计电算化”,各区财务局和会计锦绣学院报考。B专业知识考试即“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市级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证明两年有效。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者毕业两年内免试A+B的后者。
(3)专业资格:a初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b中级会计师: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
c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开卷笔答))与评审结合的评价制度
前两者全国统一,最后者由各省规定执行。
(4)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3、会计信息
(1)使用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经济单位的内部管理着、职工,社会公众etc(2)具体表达形式:会计报表:A对外:财务会计报告(可对内)=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etc。B对内:内部会计报告=各类成本报表+责任中心责任报告+其他管理报表etc
4、会计工作:整理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5、会计制度:《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et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6、会计学科: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会计与审计、审计实务、统计实务
(二)企业常识
1、企业的概念:集合了一定的生产资料金和劳动力,从事产品的生产、流通或者服务的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不一定具备法人资格,例如子公司是企业,但不具备资格,总公司才具有法人资格)
2、表现形式:个体企业、合伙企、公司(包括股份有限、有限责任、无限责任等)
3、利益相关者:股东,企业的债权人、债务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
4、组织结构:A常见的工业企业:总经理——销售、生产、财务总监
B常见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
5、生产组织流程:起始于现金,形成一个资金循环。
6、主要经济业务:A筹资过程(获取投资者的资本+从金融机构借入款项)
B供应过程(从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并支付货款+将原材料验收入库)
C生产过程(领用原材料+支付工资+支付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入库)
D销售过程(产品销售中产生收入、成本、费用+上缴税款)
E财务分配过程(利润的形成+分配)
(三)会计基础概念
1、会计对象: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其经济业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分配五个阶段,并形成相应的资金运动。(其表现形式: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
2、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表现,是构建会计报表的基本指标。
A资产:a定义: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b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地计量
c分类:(a)流动资产:库存资金、银行存款、交易性及融资产、应收以预付款项、存货、其他流动资产
(b)非流动性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B负债:a定义: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b条件:与资产的条件类似
c分类:(a)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等
(b)非流动性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等
C所有者权益:a定义:指伊夜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在公司制企业中也叫股东权益
b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D收入:a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E费用:a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b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等
F利润:a定义: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b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3、会计职能:A会计核算
B会计监督(灵魂、核心)
(C两者关系:前者提供会计信息,后者保证信息真实性,两者缺一不可。A是会计工作本身,是会计工作的具体表现形式,B融于A的整个过程之中,又在其之上形成一个会计监督体系。通过两者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4、会计方法:A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核心):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审核和整理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成本计算针对工业企业,一般隐含在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过程)
B会计监督方法: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国家(政府)监督(包括财政、税务、金融、证券、国家审计、其他部门监督)
C会计分析方法:差额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5、会计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并非唯一)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单位本身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此提供真实、有用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活动。
(四)企业会计基本准则
1、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真实性(客观性)、相关性(有用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
3、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a权责发生制(应收应计制)
b配比原则(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
c历史成本原则
d划分收益性(收益期仅为本会计期间)和资本性(收益期分为几个会计期间)支出的原则
4、会计要素的内容:见前 *
5、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6、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其附注+其他应当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PS:小企业可以没有现金流量表,一般企业还应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二篇:第一章税务会计概述
第一章 税务会计概述
本章学习要点及目标:
①掌握税务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②理解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③熟悉税务会计的工作内容
④掌握税务会计核算所涉及的科目设置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税务会计的工作程序,熟练掌握各种税务登记表的填制;掌握税务会计账簿的设置方法;掌握税款交纳的方法。
本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 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税务会计的主体与对象
第三节 税务会计的职能、任务与目标
第四节 税务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原则
第五节 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会计科目设置
第六节 税务会计的工作程序
第一节 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的概念
二、税务会计的特点
一、税务会计的概念
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
二、税务会计的特点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
(一)税收法规的制约性
(二)会计主体的特定性
(三)核算目的的双重性
(四)会计差异的可调性
第二节 税务会计的主体与对象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的主体
二、税务会计的对象
一、税务会计的主体
纳税主体就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实体。纳税主体与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主体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等同。
二、税务会计的对象
税务会计的对象是指税务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税务会计并不核算和监督企业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具体地讲,税务会计的对象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经营收入
(二)生产、经营成本(费用)
(三)收益分配
(四)税款的缴纳或减免
第三节 税务会计的职能、任务与目标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的职能
二、税务会计的任务
三、税务会计的目标
一、税务会计的职能
税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首先具有一般会计所具有的基本职能,即核算和监督职能。但由于税务会计与税法的密切联系,使其还具有纳税筹划的特有职能。
二、税务会计的任务
税务会计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核算和监督企业对国家税收法令、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认真履行纳税义务,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2)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正确计算企业在纳税期内的应缴税款,并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
(3)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各种税金,充分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4)正确编制、及时报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材料,认真执行税务机关的审查意见。
(5)正确进行企业税务资金运动的财务分析,不断提高企业执法的自觉性和税务管理水平,不断加强企业的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
(6)理顺和筹划好企业的税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优化企业的税收负担,节约纳税成本,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在保证及时足额完成税收上缴任务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税负水平。
三、税务会计的目标
税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一)依法纳税,履行纳税人义务;
(二)正确进行税务会计处理,协调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三)合理选择纳税方案,科学进行税务筹划。
第四节 税务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原则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二、税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一、税务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一)纳税主体
纳税主体就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实体,包括单位和个人。正确界定纳税主体,就是要求每个纳税主体应与其他纳税主体分开,保持单独的会计记录并报告其纳税状况。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前提意味着该纳税人个体将继续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实现它现在的承诺。这是所得税款递延、亏损前溯或后转以及暂时性差异能够存在并且能够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跨期摊配的理论依据。
(三)资金时间价值
货币在其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这一基本前提已成为税收立法、税收征管的基点。
(四)纳税会计期间
持续经营假设下,纳税会计主体是一个长期经营单位,其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将纳税会计主体的经营期人为地划分为一段段首尾相接、等间距的较短期间,便是纳税会计分期。
二、税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税务会计属于企业会计的范畴,首先应遵循一般会计原则。但税务会计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税务会计的特殊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法优先原则
(二)较少运用谨慎性原则
(三)积极筹划的原则
(四)接受审查的原则
第五节 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会计科目设置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
二、税务会计的科目设置
一、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可从不同时间阶段来划分如下。
1.月初的工作内容
首先进行网上申报,按不同税种分别填写纳税申报表,进行国税和地税的网上申报,并打印出报表;
接着,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贷方余额划转税款,进入纳税科目;
第三,到税务机构进行税款缴纳,取回完税凭证,报送相关报表;
第四,根据完税凭证编制税款缴纳的记账凭证,完成上月的税务处理工作。
2.月中的工作内容
(1)每天根据所发生的涉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在“应交税费”明细账上登记。
(2)做好发票的购买、领用、开具、验收、保管工作。
(3)做好退税和减免税办理工作。
(4)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征管员做好对本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主动做好情况介绍、资料提供、纳税情况汇报等工作。
(5)做好相关新税收政策的学习。
(6)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7)做好税法的宣传、解释工作。
(8)做好其他特殊工作。如税务变更登记、税务大检查等等。
3.月末的工作内容
(1)做好“应交税费”科目的总分类账登记工作,并与明细账进行核对,进行月度结转,将各相关科目结出余额。
(2)将开出的各种发票进行汇总,编制发票使用汇总表。
(3)将收到的各种发票重新进行检查,编制发票取得汇总表,并到税务机关进行认证确认。
(4)编制发票领用存月报表,检查空白发票的库存数。
(5)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办理预缴税款的业务。
(6)对检查出来需要调整的账项,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进行调整。
4.年末应处理的工作内容
(1)汇算清缴。对全年的涉税业务进行汇算清缴。需要调整的账项按税法进行调整。该补交的税款补交。
(2)编制并上报各种税务年报,并进行网上申报。
(3)协助税务机关做好税务年检工作。
二、税务会计的科目设置
在税务会计制度尚未独立之前,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主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进行企业税务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交税费”科目为负债类科目,用来反映企业应交、未交和已交税金的情况。
应交税费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
“应交税费”科目可按应交的税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应当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1)应交增值税,(2)未交增值税;
(3)应交消费税;
(4)应交营业税;
(5)应交资源税;
(6)应交所得税;
(7)应交土地增值税;
(8)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9)应交房产税;
(10)应交土地使用税;
(11)应交车船使用税;
(12)应交个人所得税;
(13)应交教育费附加;
(14)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六节 税务会计的工作程序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登记
二、账证设置和管理
三、纳税申报
四、税款缴纳
五、减免税
六、税务检查
一、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分为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其他税务登记。
(一)开业登记
开业登记是指纳税人在新成立时或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时,应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的纳税登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主动依法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登记。程序如下。
1.纳税人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并提供下列证件、资料:
①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原件及其复印件;
②注册地址及生产、经营地址证明(产权证、租赁协议)原件及其复印件,出租人为自然人的还须提供产权证明的复印件;如生产、经营地址与注册地址不一致,请分别提供相应证明;
③公司章程复印件;
④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原件及其复印件;
⑤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其复印件;
⑥书面申请书;
⑦有权机关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评估报告原件及其复印件;
⑧纳税人跨县(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办理税务登记时,还须提供总机构的税务登记证(国、地税)副本复印件;
⑨改组改制企业还须提供有关批文原件及其复印件;
⑩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证件资料。
2.填报税务登记表。纳税人领取并填写《税务登记表》,如表1-1所示。(教材P12)
纳税人应按规定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中的项目。
纳税人填写完相关内容后,在相关位置盖上单位公章、法人代表章,然后将《税务登记表》及其他相关材料送交税务登记窗口。
3.税务机关审核、发证。纳税人报送的税务登记表和提供的有关证件、资料,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领取税务登记证及其副本,并按规定缴付工本管理费。
(二)变更登记
变更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原税务登记表上的内容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办理的税务登记变更手续。
办理变更登记的程序如下:
1.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资料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应在发生变更后三十日内,持营业执照或其它核准执业的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提出书面变更申请,同时依照以下不同情形提交附送资料(查验原件,提供复印件):
因工商登记发生变更而需变更税务登记内容的,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①营业执照、工商变更登记表及复印件;
②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决议及有关证明文件;
③《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原件。
非工商登记变更因素而变更税务登记内容的,需要提供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决议有关证明文件。
2.填写《税务变更登记表》
纳税人领取并填写《税务登记变更表》,如表1-2所示。(教材P17)
3.税务机关审核、发证
纳税人按照《税务文书领取通知单》注明的日期到主管税务机关的税务登记窗口领取变更结果,涉及登记证内容变更的,登记窗口要收缴原《税务登记证》(正、副本),纳税人缴纳变更登记工本费后,领取新的《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和《税务登记变更表》。
(三)注销登记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依法终止纳税义务情形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办理注销登记的程序如下:
1.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资料
纳税人在办理工商登记注销前和营业执照被吊销或终止日起十五日内或迁出日前,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同时向税务登记窗口提供如下资料:
①主管部门或董事会(职代会)的决议以及其它有关证明文件;
②营业执照被吊销的应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吊销决定;
③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及《税务登记表》等);
④分支机构的注销税务登记通知书(涉外企业提供);
⑤发票、发票购领证;
⑥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和资料。
如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需提供以下资料及设施:
a.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
b.企业用金税卡、IC卡(指已纳入防伪税控的纳税人)。
2.填写《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
纳税人领取并填写《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如表1-3所示。(教材P20)
纳税人应按实填写《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中的项目:
纳税人填写完相关内容后,在相关位置盖上单位公章、法人代表章、经办人章,然后将《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交至税务登记窗口。
3.税务机关核准
纳税人正常注销的,必须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收缴证件、清缴发票、结清税款、有关资格注销等步骤,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领取《注销税务登记通知书》。
(四)停业、复业登记
办理停业、复业登记的程序:
1.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纳税人在营业执照核准经营期限内停业15天以上时(或停业后复业),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的税务登记窗口提出停业(或复业)登记申请报告,连同如下资料交税务登记窗口:
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停业的,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停业文件;
②主管税务机关原发放的《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③《发票购领证》及未使用的发票。
2.领取并填写《停业登记表》(或《复业单证领取表》)
纳税人领取并填写《停业登记表》(或《复业单证领取表》),如表1-4所示。(教材p23)
纳税人应按税务机关要求如实填写《停业登记表》(或《复业单证领取表》)后,交税务登记窗口。
3.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纳税人按期或提前复业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持《复业单证领取表》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复业手续,领回或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和《发票领购证》等,纳入正常营业纳税人管理。
(五)税务登记验证、换证
《税务登记证》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一般每年验证一次,三年更换一次。税务登记验证、换证的程序如下:
1.申请并提供资料
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验证、换证或联合年检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①《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②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③全部银行账号证明及复印件;
④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及复印件。
2.领取并填写《税务登记验证(换证)登记表》
纳税人领取《税务登记验证(换证)登记表》,并按规定填写齐全后,盖章确认,交税务机关税务登记窗口。
3.税务机关审核
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通知的时间领回有关证件及资料。对不需重新发证的,在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证件上贴上验证贴花标识;对换证的,重新制发税务登记证件。
(六)遗失税务登记证补办
纳税人在遗失税务登记证后,应及时在新闻媒体发出原证作废的公开声明,并向主管税务机关写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提供有关证据,申请补发。
二、账证设置和管理
(一)涉税账簿设置
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设置账簿;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同时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二)编制涉税业务会计凭证
在日常经济业务发生后,税务会计人员首先要分类审核相关的涉税业务的原始凭证,确保原始凭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始凭证取得的时效性和合法性,然后,根据企业涉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
(三)登记涉税业务账簿
在记账凭证审核无误后,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相关账簿的登记。税务人员要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真实、逐笔记账,确保账簿登记的正确、及时、完整。
(四)编制税务报表
企业税务会计人员在凭证、账簿的基础上编制税务报表及各种附属报表,并报送相关部门。
(五)涉税资料的保管
最后,企业税务会计人员还必须做好各类凭证、账簿、报表和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归档工作,确保纳税资料的完整。
三、纳税申报
(一)纳税申报的概念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按税务机关规定的内容和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以书面报表的形式申报有关纳税事项及应纳税款所履行的法定手续,它是纳税程序的中心环节。
(二)纳税申报的对象
纳税申报的对象是指谁应当办理纳税申报,主要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1.纳税人
在正常情况下,纳税人必须在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填报纳税申报表。
2.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必须在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或者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申报手续,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三)纳税申报的内容
纳税申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纳税申报表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二是与纳税申报有关的资料或证件。
(四)纳税申报的期限
在发生纳税义务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或税务机关依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1.各税种的申报期限
因各税种情况不同及各税务机关的工作安排不同,各税种的申报期限也有所不同。
2.申报期限的顺延
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期限的最后一日,如遇公休、节假日的,可以顺延。
3.延期办理纳税申报
按照《征管法》的规定,经核准延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纳税人,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纳税结算。
纳税人填写《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连同税款预缴入库税单提交主管税务机关。
(五)纳税申报的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申报(上门申报):由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在法定税款征收期内自行到税务机关报送纳税资料。
2.邮寄申报:是指经税务机关批准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使用统一规定的纳税申报特快专递专用信封,通过邮政部门办理交寄手续,并向邮政部门索取收据作为申报凭证的方式。
3.数据电文申报(电子申报):是指经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通过电话语音、电子数据交换和网络传输等形式办理的纳税申报。
4.简易申报:是指实行定期定额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批准,通过以缴纳税款凭证代替申报或简并征期的一种申报方式。
5.其他方式: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用直接办理、邮寄办理、数据电文以外的方法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报告表。
(六)未按规定申报纳税的处罚
纳税人未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两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以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税款缴纳
(一)税款缴纳的方式
(1)转账缴税:是指纳税人根据税务机关填制的缴款书通过开户银行转账缴纳税款的方式。
(2)自核自缴:是指纳税人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自行填写缴款书,自行到银行缴纳税款的方式。
(3)预储科目缴税:是指纳税人在指定银行开设税款预储科目,按期提前储入当期应纳税款,同时在法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申报事项,税务机关收到纳税申报资料后,通过税银联网实时查询纳税人预储税款,并通知银行及时划解税款。
(4)现金缴税:是指纳税人用现金缴纳税款的一种方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无固定场所的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税款和门征税收。
(5)支票缴税:是指纳税人用支票缴纳税款的方式。
(6)信用卡缴税:是指纳税人用信用卡缴纳税款的方式。
(7)委托代征:以税务机关名义向纳税人征收零散税款的方式。
(二)纳税期限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纳税期限一般定为一个月,自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金融业(保险业除外)营业税纳税人的纳税期限定为一个季度,自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预缴所得税,终了后5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除特殊情况外,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应在次月15日内缴入国库,税款缴纳期限的最后一天如遇公休日可以顺延。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三)延期缴纳税款
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应在缴纳税款期限到期前三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领取并填写《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经县以上税务机关受理并上报省级税局批准,纳税人领取已核准的《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后,才能享有延期缴纳税款的权利,但延期缴纳税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并且同一纳税人应纳的同一税种的税款,在一个纳税内只能申请延期缴纳一次,需再次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必须逐级报省一级税务机关批准。
(四)税款补缴与退还
由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数额在10万元以内的,自税款所属日期起3年内发现的,应当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自税款所属日期起在5年内发现的,应当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
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自税款所属日期起3年内发现的,应当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但不缴滞纳金。
纳税人享受出口退税及其他退税优惠政策的,应当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
五、减免税
减免税分为报批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
报批类减免税是指应由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
备案类减免税是指取消审批手续的减免税项目和不需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
(一)审批类
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企业依据有关税法的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向主管国税机关或地税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如表1-5所示。(教材P32)
申请审批表应当按照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的不同税种分别填写,各项内容如实填报,一式二份,加盖公章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同时,附送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报表资料。
(二)备案类
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提请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自登记备案之日起执行。纳税人未按规定备案的,一律不得减免税。
六、税务检查
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以税收法律、法规和征管制度为依据,对纳税人是否履行纳税义务情况及其偷逃税行为的审核和查处行为的总称。
税务检查的形式包括:纳税人自查、专管员检查、税务稽查队进行专业检查等。税务检查在时间上又可分为事前检查和事后检查。
第三篇: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应用中的一种通俗称呼,其目标就是通过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这一章我们将先后介绍会计电算化和会计软件等基本概念以及电算化的实施方法。
1.1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全面实现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的核算工作,实现预测、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会计管理工作。国外把利用电子数据系统的会计,称为电子数据处理会计(electronnicdata
第四篇: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上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及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设等。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会计核算电算化,它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财务核算的报表核算。
1981年8月,长春一汽,会计电算化概念。
信息来源:账务内部,信息孤岛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和发展---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信息集成)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一管理子系统进行核算,同时使会计电
算化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会计核算,还将企业其他部门的业务处理纳入计算机
管理。企业其他部门的日常核算纳入计算机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形成一个
有机整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
信息来源: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
(三)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与
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要求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实现与内部控制的上述要求,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会计电算
化不等于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和基础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一)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
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
1、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动劳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凭证录入和核审手工)
2、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随时生成报告)
3、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过账差错)
(二)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水平
1、为从经验管理到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
2、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
3、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
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1、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全国和各地
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行的综合管理。
2、微观管理
(1)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2)日常操作管理
(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管理
(4)会计档案管理
第五篇:会计的概述说课稿
会计的概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会计学专业2011级的莫凤兰,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会计的概述。我将从以下五方面来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即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本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这本教材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部分在衔接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且教材中给予的教学案例丰富,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及技能操作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这是高教版《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会计,对会计也没有充分的了解,甚至不知道会计是做什么的。会计概述是学生接触会计的开始,让他们充分理解会计的涵义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在分析了教材内容后,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2、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在知识的层面上,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和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德育方面,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四)重点与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计的概念和职能
2、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基本职能
学习会计的概述这一节的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充分理解会计的涵义以及掌握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所以我将理解会计的涵义和掌握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定位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接下来是说教法,正确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而选择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首先需要对授课对象有所了解,所以在选择教法前要对授课对象进行学情分析。
那么中职的学生,他们都是怎样的孩子呢?
1、首先,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学习也洋溢着热情。
2、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但是却有一颗学习的心。
3、他们对这门课程还不理解。
针对以上对教材分析及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我利用谈话法让学生们先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他们对会计产生兴趣。然后再用一些图片和典故引入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再用讲授法给学生详细解说会计的概念和两大基本职能。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和掌握会计的概念和两大基本职能。
(二)说学法
在学生的学法方面,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所以我采用老师讲解学生倾听的方式,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本
下面进入课堂教学的部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导入、新授课、小结和课后作业这四个部分。
(一)导入(10分钟)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会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二)新授课(30分钟)
1、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2、会计的涵义,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3、会计的基本职能,老师讲解说明。
【设计意图】
在老师的详细解说下,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会计的概念和两大基本职能,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结(4分钟)
以问答的方式检验学生这节课的听课效果。【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
(四)课后作业(1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想起这节课的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教学反思
学生没有想象中的积极和认真,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知道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我会积极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在自己毕业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欢迎大家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