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享]海通证券——投行业务活动管理案例分享(最终版)
[分享]海通证券——投行业务活动管理案例分享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2005年5月,经中国证券业协会评审通过,成为创新试点券商,公司发展进入新时期,各项业务继续保持市场前列。2006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券商综合治理的完成,资本市场进入实质转折期。
在这一年里,公司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公司在业务、管理、风控、制度和流程建设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启动了上市进程并获得了实质性进展,实现了三年规划的良好开局。2007年6月7日,公司借壳都市股份上市事宜获得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
为支持海通证券投行业务的开展,同时规范投行业务的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投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海通证券投行业务实际情况以及管理需求,建立投行业务活动管理系统。其核心在于建立对投行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监控,并通过投行业务活动管理系统,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体系,用技术优势支持业务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投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包括:项目承揽、改制辅导、立项、文件制作、内审、审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等阶段。总体业务流程图如下:
比如,其中“项目立项”环节就具体规定了凡拟由本公司作为保荐人向中国证监会推荐的证券发行业务项目,应在项目人员正式进场制作发行申请文件前进行立项。立项申请文件包括《立项申请报告》(必备文档)(再融资项目的报告中必须包含《融资方案》(必备文档)和《发行方案》(必备文档)的内容)、《承销、保荐协议》(可选文档)等。其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为了实现对投行业务活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海通证券应用了蓝凌的BAM模型,并结合个性化需求进行了适当的定制开发,实现了以下核心需求:建立投行业务活动的任务管理监控体系;建立对投行业务管理实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监控;建立投行项目的预算、差旅、费用报销、工作总结;建立了以投行项目为主线,包含计划、管理、监控为一体的投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监控的管理门户;建立投行项目客户信息管理与数据维护。以下为相关系统截图。
第二篇:投行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
丁某在某证券公司营业部开立账户从事证券投资。某日丁某发出以10元价格卖出本账户A公司股票1000股的指令,但由于该营业部场内交易员小王操作不慎,将丁某卖出指令敲成买入,以每股10元的价格为丁某购入A公司股票1000股,当日该股票收盘价10.20元.并且由于丁某账面 资金不足,小王向营业部经理汇报后,给丁某透支了营业部其他客户保证金3000元,次日该股即下跌开盘价为
9.80元,最高价为10.18元,收盘价为9.75元,交易员小王在10.15元卖出1000股A公司股票后,将透支的3000元归还。当日丁某发现这件事,即提出索赔。
(1)该案中小王有哪些违反《证券法》的行为, 小王应直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吗 ?为什么?
答:小王由于工作不慎给客户进行了误操作,违反谨慎原则。小王擅自动用客户证券帐号买卖股票,违反客户指令权威性原则。在此情况下违规为客户融资.小王虽向营业部经理作了回报,但我国证券公司目前不允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小王和营业部经理明知故犯。小王应直接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丁某应向谁索赔? 从《证券法》角度看,他的索赔依据是什么 ?
答:丁某应向证券公司索赔。索赔依据是我国《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必需按照客户意愿开展经纪业务。证券公司作为法人组织,丁某和证券公司代理关系.证券公司(小王在内}应承担责任。
案例分析题2
资料:闽发证券的机构债务为95亿元,个人债务为9.6亿元,扣除15亿元的应收账款,分析闽发证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1.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与存款2.委托理财不规范3.内部管理制动不健全
4.外部监督不力
第三篇:投行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
试论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
经过对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规章制度的认真学习和思考,我试着归纳出了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操作风险点。我认为,对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业务流程中:
一、预立项审查(《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3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预立项申请时是否按要求提交预立项申请表、保密协议、承诺函等文件。
2、保密协议对方单位有无正式签章,是否经过股权融资部初审、质量控制部复审。
3、预立项是否经公司分管投行业务领导批准。
二、立项审查(《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和《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议事规则》)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7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是否提前2天提出立项申请。
2、报送立项审查资料是否齐全。
3、是否经过股权融资部初审、质量控制部复审。
4、对于主承销商的股权类证券发行、实质性分销及重大并购重组项目,是否召开了项目立项审核会议。
5、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是否符合《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
6、项目立项委员会工作会议的程序是否符合《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见《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议事规则》5-2)
7、对于一般财务顾问和其他不承担实质性风险的项目,未通过立项委员会集中审查的额,是否有公司分管投行业务领导的确认手续。
三、尽职调查(《证券发行上市尽职调查工作规程》)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7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是否按监管机构的规定对应进行尽职调查的项目或阶段均进行了尽职调查。
2、保荐代表人是否编制尽职调查计划;若拟采取现场尽职调查形式,尽职调查计划是否报质量控制部备案。
3、尽职调查报告的内容是否详细说明了尽职调查涵盖的期间、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程序和方法、发现的问题、评价或判断的依据等。
4、尽职调查人员是否在各阶段尽职调查工作结束后10日内,整理完毕尽职调查工作底稿并经保荐代表人确认后,报质量控制部审核后由投资银行业务总部综合管理部归档。
5、每一阶段的尽职调查工作是否建立独立、健全、规范的工作底稿,内容是否完整。
6、项目执行方案确定:项目组是否根据尽职调查工作结果制订项目执行计划书;项目执行计划书是否报综合管理部备案。
7、《项目具体执行计划书》的内容是否完整。
四、过程控制(《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5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获准立项的项目,项目组是否每两周向质量控制部提交《项目运行报告》。
2、每两周的业务管理例会(内容主要是对项目收支情况、进度、人员工作、面临的问题等)是否按期召开。
3、项目运作过程发生重大变化事项时,是否按照《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上报。
4、当发现项目存在重大缺陷或重大风险隐患时,项目组是否及时向质量控制部、投行银行总部总经理申请,并经分管投行业务领导批准而解除协议。
5、对证监会的反馈回复和发审会意见回复,是否经过质量控制部审核。
五、内核审查(《证券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内部核查工作规程》、《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和《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议事规程》)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6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文件是否经过公司证券发行内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才向公司申请向有关部门报送。《证券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内部核查工作规程》
2、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文件是否经过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核查无异议后才提交公司证券发行内核委员会审核。(《证券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内部核查工作规程》第十三条)。
3、是否提前5天向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提出内核审查申请。《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
4、向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股权性融资及公司债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
5、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是否符合《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
6、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议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是否符合《投资银行项目立项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见《投资银行内核委员会议事规程》第十二条至第二十六条)
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管理办法》)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10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市场开发人员是否对于满足立项标准指引的股份有限公司有计划地进行联系接触,每次接触是否向直接领导提交客户访问报告,是否形成书面记录。
2、对于立项审核委员会立项审查通过的辅导项目,是否经投资银行业务总部总经理审核确认后,签署正式辅导协议。
3、签署辅导协议后,是否成立辅导工作小组。
4、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制订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是否提交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审核通过。
5、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经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准备辅导备案材料并向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申请辅导备案。
6、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每月向综合管理部和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进行一次定期报告。对于发生的辅导过程遇到的重大事项,是否向综合管理部和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书面临时报告。每次召开中介机构协调会前,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将拟订的会议内容提交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讨论。
7、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每3个月按时向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报送辅导备案报告。辅导备案报告是否在报送证监局之前提交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审核。
8、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执行完成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撰写辅导总结报告,提交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委员会审核通过,报送地方证监局。
9、对于无法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是否向辅导对象及地方证监局书面声明解除辅导协议,终止辅导工作结束至主承销商推荐之间的持续关注义务。
10、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出具辅导监管报告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将辅导工作底稿移交综合管理部,并向综合管理部申请辅导工作总结。综合管理部是否做到:对于辅导工作底稿移交齐全、完整的项目总结申请,组织召开立项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对该辅导项目进行项目考核、总结。未移交完整辅导工作底稿的辅导项目,不予进行项目总结、考核和结算。
六、主承销股票发行项目定价工作(《主承销股票发行项目定价工作规程》)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6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市场开发人员是否对于满足立项标准指引的股份有限公司有计划地进行联系接触,每次接触是否向直接领导提交客户访问报告,是否形成书面记录。
2、对于立项审核委员会立项审查通过的辅导项目,是否经投资银行业务总部总经理审核确认后,签署正式辅导协议。
3、签署辅导协议后,是否成立辅导工作小组。
4、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制订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是否提交质量控制部审核通过。
5、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经质量控制部审核通过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准备辅导备案材料并向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申请辅导备案。
6、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每月向综合管理部和质量控制部进行一次定期报告。对于发生的辅导过程遇到的重大事项,是否向综合管理部和质量控制部书面临时报告。每次召开中介机构协调会前,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将拟订的会议内容提交质量控制部讨论。
7、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每3个月按时向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报送辅导备案报告。辅导备案报告是否在报送证监局之前提交质量控制部审核。
8、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执行完成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撰写辅导总结报告,提交质量控制部审核通过,报送地方证监局。
9、对于无法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是否向辅导对象及地方证监局书面声明解除辅导协议,终止辅导工作结束至主承销商推荐之间的持续关注义务。
10、辅导对象所在地的证监局出具辅导监管报告后,辅导工作小组是否将辅导工作底稿移交综合管理部,并向综合管理部申请辅导工作总结。综合管理部是否做到:对于辅导工作底稿移交齐全、完整的项目总结申请,组织召开立项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对该辅导项目进行项目考核、总结。未移交完整辅导工作底稿的辅导项目,不予进行项目总结、考核和结算。
八、股票销售(《股票销售业务管理流程》)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10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是否按规定成立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是否符合《股票销售业务管理流程》的规定。
2、项目承做人员是否在发审委审议通过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将其提出的初步发行与承销方案,报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审核。
3、发行前,资本市场部是否根据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论证结果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发行与承销方案。
4、以包销方式承销证券的,是否充分考虑公司的净资本和流动性状况,根据自身的净资本充足情况确定最大的承销业务规模,是否按规定向公司注册地证监局报备。
5、公司担任主承销的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或配股项目,是否采用代销方式,是否与发行企业协商好并在承销协议中明确发行失败后的处理措施。
6、资本市场部是否及时向询价对象提供报价申购表,在确定的发行价格区间内进行累计投标询价,以簿记建档等方式确定最终发行价格。发行价格是否经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同意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将定价结果予以公告。
7、上市公司配股的,配股的价格是否报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同意。
8、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与认购对象的确定原则等发行方案是否报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同意。
9、建立回拨机制的,资本市场部是否提出建议并报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决定。如果启动回拨机制,资本市场部是否将网上发行与网下发行之间的回拨数量报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并在网上申购资金验资当日通知上证所。
10、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的有效申购总量大于发行数量时,资本市场部是否将配售规则及具体配售安排报公司股票承销领导小组同意。
九、持续督导(《证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工作规程》)
在此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9个操作风险点进行检查,以加强风险管理。
1、若保荐代表人因调离公司等情形被中国证监会从名单中去除,是否及时更换保荐代表人,通知发行人,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报告,说明原因。
2、保荐代表人是否为每一项目建立健全持续督导工作档案,并及时提交质量控制部审核后交综合管理部归档保存。
3、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后一个月内,保荐代表人是否根据证监会和交易所的相关规定、保荐协议及发行人实际情况等编制所保荐项目的持续督导计划,并报质量控制部。
4、在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代表人是否按照《证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工作规程》的规定向质量控制部报告。
5、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对发行人进行尽职调查工作,并以尽职调查清单、保荐工作备忘录或保荐工作函等书面形式与发行人进行沟通,交发行人董事会秘书或相关责任人签收,并获取加盖发行人公章的回函。
6、发行人每年年报公布前,保荐代表人是否就其该次年报公布是否给公司带来保荐责任做出基本判断,向质量控制部报送持续督导总结报告。
7、保荐代表人是否在每一会计年报公布后十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前一持续督导工作档案,并报质量控制部审核通过后归档保存,档案内容是否完整。(《证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工作规程》第二十三条)
8、持续督导工作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保荐代表人是否将保荐总结报告书上报质量控制部。质量控制部是否自持续督导工作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协调完成审核,并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报送保荐总结报告书。
9、持续督导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保荐代表人是否将所保荐项目涉及的所有持续督导文件按照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项目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整理完毕,并报质量控制部审核通过后归档保存,档案内容是否完整。(《证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工作规程》第二十四条)
第四篇:投行业务发展策略
1、大力推行混业经营
2、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合理的业务策略
“攻大占小”以大型客户为主要目标,对一些发展良好的中型企业做为重点培养对象; 优先发展“商业银行型的投资银行业务”,形成优势和品牌、对于常年财务顾问服务等直接收益低间接受益明显的也应重点发展
3、创新金融产品以打造投行业务的特色品牌
提供“精品业务”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如对于高端客户除提供基础服务外,可推出增值性财务管理服务,为其财产保值增值;针对企业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财务顾问;以不良资产介入企业的改制重组、兼并收购
4、采用多种营销策略
选择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优势行业深入;关注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环节,进而关注需求链,设计和推销产品;可将投行业务与其他业务捆绑销售,获得综合效应;可与国内外专业投行建立策略联盟;
5、完善内控加强风险防范
不同业务间建立“防火墙”,实现审贷分离,避免投行业务影响其他业务的开展
6、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将资本市场业务和商业银行的交叉领域作为业务创新的重点领域
第五篇:投行业务营销指南
投行业务: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并购顾问与融资、资产证券化、银团贷款、市场研究分析、证券经纪
债务融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企业债/公司债配套服务、信用衍生品创设与销售
权益融资:PE直投、赴港IPO/再融资服务、境内IPIO/再融资配套服务
资产管理:理财计划、负债管理
财务顾问:常年财务顾问、专项财务顾问
并购顾问与融资:企业改制、企业重组、企业并购
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
风险投资 VC私募股权投资PE辅导上市IPO 重组兼并M&A
债务融资类: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金融债等。
1、加强主承销业务项目储备及运行。
2、重要工具:A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B金融债:财务公司、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外资金融
机构金融债等。
3、商业银行暂不能担任主承销的业务领域,因此应争取财务顾问、债权代理人、募集资金
监管行的配套服务。具体包括:发行时的收款行以及募集资金存管行、反担保账户、发行人抵质押资产账户、专项偿债基金账户监管。
权益融资类:境内IPO配套业务、赴港上市保荐及配套、私募股权投资。
1、①开展境内外行联动,利用交银国际开展:保荐人或联席保荐人业务;主承销或联席主承销业务。②与香港分行密切配合:相关融资业务;上市企业主收款行与账户行业务。③与交银保险合作。④与交银信托合作。
2、积极与私募基金合作开展募集资金;合作开发已储备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探讨资金托管方案,力争吸引大规模的PE机构资金;开展募集资金推介服务试点。
资产管理类:对公财富管理。分为经营活动财富管理、投资活动财富管理、融资活动财富管理,如债券通、生息365、稳得利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