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优劣势
通过上面的讨论,既然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那么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上有什么优劣势呢?
(一)优势
与国内券商和国外投资银行机构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现代投行业务由过去的以IPO和证券交易为主,发展为IPO和证券交易等传统业务与并购、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新兴业务并举,并向后者重点转移的趋势。国内投行业务一直以证券公司为主,特别在IPO、证券交易等传统领域,更有排他性的经营优势。然而,在并购、项目融资等新兴投行业务领域,因缺乏资金融通能力,国内证券公司日显艰难,而这正是商业银行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其次,由于国内商业银行自身与企业密切的业务往来,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再次,信贷功能和结算工具使商业银行掌握了客户的业务结构和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信息优势,能够更好更易的开展投行业务。最后,国内大的商业银行都拥有巨额的资本量,使商业银行从规模上可以同国外的投资银行相竞争,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承销、并购等投行业务。这一点是大多数现有的国内投资银行所不具备的。
(二)劣势 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方面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首先,虽然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持审慎开放的态度,但仍受限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政策影响,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只能开展部分投行业务。例如,商业银行还无法获得IPO经营牌照,这也堵住了商业银行为客户直接进行IPO业务的大门。其次,《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再次,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不满足开展投行业务的需要,在人才素质上同专业的投资银行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最后,商业银行缺乏投行业务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经验,而证券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策略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和制约,以及投行业务发展的不成熟和业务范围的狭窄,想要一蹴而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还是需要讲究策略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不断完善,不断壮大。
(一)自上而下整合现有投行业务
国内商业银行首先要面对的,是对全行现有分布在各个部门的投资银行业务职能进行清理和整合,按照“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加强合作、相互制约”的原则,尽快自上而下组建统一的投资银行部,以便对投资银行业务实行系统的策划、拓展和管理。总行的投资银行部要做好全行投资银行的发展规划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不断拓展新业务,协调好各方关系,统领全行投行业务的发展。同时,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设立分行,分行应配合总行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投行业务,配合总行做好各种金融产品的推广。
(二)加强银证合作,注重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加强银证合作,巩固和发展投行业务。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规定“备案制”下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大力发行、承销、兑付政府债券,信息咨询业务,企业投资顾问等。“审批制”下可以从事金融衍生业务,各类投资基金托管、各类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代理证券业务等。但是鉴于目前银行业与证券业在制度的安排上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客观要求,在这一阶段,商业银行应该采取先避开投行的本源业务,通过内部成立投行部的方式,在法律、法规和办法许可的范围内,巩固业已开展的客户资源,大力加强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业务,建立战略联盟,从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拓展投行的非本源业务。[4] 此外,除了与证券公司加强合作为,吸引和培养投行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一件紧急而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吸引一批现有证券公司的专业人才来帮助自己发展投行业务,毕竟他们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从银行内部培养一些投行业务方向的人才,虽然短时间内很难奏效,但是如果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层面来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从银行内部成长起来的人才,必将成为以后发展投行业务的生力军。
(三)以合资并购的方式组建专业化投资银行机构
因为国内商业银行存在业务受限、人才缺乏、起步较晚、缺乏经验等问题,与国外投行或是国内券商还有较大的差距,想在短期内缩小这种差距,全面自主发展并非最佳策略。而我国的证券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投行业务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是现有国内商业银行所急需的。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有策略、有重点地选择国际、国内著名的证券公司,合资组建独立的专业化投资银行机构,或者通过并购、重组已有的证券公司的方式,来打造专业化的投资银行业务平台。
(四)组建金融控股公司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证券法》第6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两个条款虽然给商业银行实施综合经营留下了空间,但除了“国家另有规定”之外,仍不允许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亦不允许商业银行设立非银行子公司。同时,全能银行制对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监管水平、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自律能力的要求都相当高,在今后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境内难以培育出发展全能银行模式的金融环境。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银行作为金融控股集团的专业子公司,主要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要求,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母公司作为一家纯粹金融控股公司,在控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事还可以控股其他金融类的公司。这一“母公司混业、子公司分业”的模式,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与我们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相衔接,也不违背现行法律法规。[3] 因此,综合国内金融业的客观环境、现行法规以及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分析,目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实施综合经营的较为适合的模式是金融控股公司。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必要性和发展投行业务的优劣势,并给出了发展投行业务的策略建议,但是外在环境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许会发生松动或变化,从而使发展投行业务的策略有所改变,因此,发展投行业务时不但要立足当下,还要考虑大趋势和政策的发展动向,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适的发展策略。
第二篇: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时的风险控制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时的风险控制
摘 要: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分有效的资本运作使得投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必然选择。在投资银行业务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将对国内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中如何控制风险进行分析。
关键词:投资银行金融危机风险监管
我国在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以与国际接轨。众多跨国投行纷纷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与我国的金融机构“分蛋糕”。当我们还在赞叹跨国投行高额的收益、高效的资本运用率时,金融危机的出现给予我们当头一棒。拥有150多年历史,客户群包括戴尔、英特尔、美国强生、百事、壳牌石油等世界知名企业,被誉为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更是引起我们对跨国投行的反思。
一、投资银行概述
投资银行概念是个舶来品,我们借鉴的是美国的称谓。英国、法国、日本等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它是“最典型的非银行投资性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为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筹集长期资金提供中介服务。”①我国没有专门的投资银行,而由证券公司承担相应的业务。但是,投资银行业务并不局限于证券市场,其活动范围涉及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其主营业务为承销国家发行的债权、企业股票或债券,辅之以基金管理、资产管理、兼并收购、私募发行等其他金融衍生品。不同投行在业务选择上有所区别,侧重点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独立投资银行模式②。以雷曼兄弟、美林证券、摩根斯坦利、第一波士顿公司、野村证券等为代表。第二,非独立投资银行部门模式。以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为代表。第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③。以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汇丰银行等为代表。
二、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时的风险控制
金融危机强大的破坏力以及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的悲惨结局都提醒我们高效益与高风险并存。有学者认为,“美国投资银行业危机源于监管制度的缺陷,包括资本充足性监管不足、资产风险集中度监管缺失和紧急救助制度缺失。”④也有学者认为,“美国投资银行危机的原因在于融资模式存在缺陷、高风险投资的利息收入和交易性损益比重过大、过度依赖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及过度负债经营等。”⑤尽管观点不一,但是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即投资银行业务是高风险业务,国内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行业务时要注意对风险的控制。具体包括外部控制和内部监管。
1、政府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监控
银行属于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我国对商业银行业经营资格、业务范围、责任能力能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但是,为了与跨国投行的竞争,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是必然选择。我国政府一方面要遵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不能过于限制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另一方面,考虑到国家经济独立和金融安全,必须对风险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一,制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完善商业银行监管制度。我国针对商业银行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等。这些法律或者层级较低,或者不易具体操作,且对投资银行业务都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和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如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英国《金融服务法》等,在完善《商业银行法》、《公司法》、《证券法》的同时,依据投资银行业务的特点,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配套制度。投资银行业务的出现对监管主体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分业管理”模式下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除了各司其职外,以银监会为主,协同其他“两会”共同监管投资银行业务。
第二,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开展投行业务商业银行资格。我国对商业银行的设立采取注册制,其中重要的一项即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商业银行法》第13条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可以调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不得少于前款规定的限额。”鉴于美国投行业务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实际自由资本不足,我国在判断商业银行能否开展投行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审查其自由资金是否充足。笔者认为,采用绝对数的做法不符合投行业务流通性强的特点,设置浮动比率更科学,根据商业银行具体开展投行业务量分别规定自有资金的量。这也有利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开展投行业务的侧重点。
第三,监督执行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虽然我们一直认为跨国投行信誉好,但是,如高盛集团、世通公司、安然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也曾发生证券欺诈等信用危机。我国的金融市场尚处于萌生阶段,问题较多。尤其是证券市场,关于虚假信息、内幕交易的新闻不断,诚信市场尚未完全建立。目前,国内商业商业银行,真正做到靠自身经营创造良好信誉的并不多,而像四大国有银行所依靠的是“国家信誉”,很少有人考虑其自身信誉。如果从每年的高额不良资产看,这几家商业银行的“私信誉”并不高。“国家信誉”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依靠国家之个强大的后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并不担心自身破产,客户也更放心;另一方面,这几家银行不会考虑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为客户谋取利益最大化赢得更高口碑,而是保持相对保守的经营模式。如果商业银行要开展投行业务,必须建立新的信用评级制度,将不良资产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信誉的重要标准。对不同信用等级采取限制从事投行业务范围的措施。
2、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监管
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其作用。”在关注政府外部监控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监管的完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防范道德风险。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带来道德风险。“在市场景气时期,投资银行高管和执行人员为追逐高额奖金,不断扩大次贷证券业务,却让公司和股东承担巨大风险。”⑥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时,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相平衡。将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高管和执行人员的利益与商业银行长远利益相结合。并制定严格的问责制度,对于违规操作的高管或这姓人员予以责任追究。
第二,严格审核金融衍生品。投资银行业务的一大特点就是创新性强,短时间内可以推出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我们一方面强调国内商业银行应加强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在吸取跨国投行因过度运用“杠杆比率”,开展高风险业务而引发一系列危机的教训,应该对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加以控制。对于有可能引发资产风险集中的金融衍生业务应予以慎重考虑,不能只见到高额回报率就盲目推行新产品,应该综合考虑短期效益和长期利益。
开放的市场应当自由充分竞争,但是,考虑到银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国家经济主权的独立,以及投资银行业务高风险等因素,依然需要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尚属起步阶段,需要国家和政府在今后的发展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法律支持,不仅使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更具竞争力,而且有益于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①封媛:高盛和雷曼兄弟次贷无际期间投资银行业务的比较与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0.11.第167页.②姚远,张金清:高盛集团发展模式及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0.11.第56页.③肖彬,张强:农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07.5.第18页.④王立荣:美国投资银行监管制度缺陷及成因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1.第41-42页.⑤马红霞,孙国华: 美国投资银行危机及其转型剖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3.第43-51页.⑥张学安,檀吓?d:论政府对投资银行的风险监管[J].河北法学.2009.8.第5页.作者简介:周沁,男,汉族,北京工商大学2010级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范文昕,男,汉族,北京工商大学2010级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第三篇:投行业务发展策略
1、大力推行混业经营
2、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合理的业务策略
“攻大占小”以大型客户为主要目标,对一些发展良好的中型企业做为重点培养对象; 优先发展“商业银行型的投资银行业务”,形成优势和品牌、对于常年财务顾问服务等直接收益低间接受益明显的也应重点发展
3、创新金融产品以打造投行业务的特色品牌
提供“精品业务”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如对于高端客户除提供基础服务外,可推出增值性财务管理服务,为其财产保值增值;针对企业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财务顾问;以不良资产介入企业的改制重组、兼并收购
4、采用多种营销策略
选择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优势行业深入;关注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环节,进而关注需求链,设计和推销产品;可将投行业务与其他业务捆绑销售,获得综合效应;可与国内外专业投行建立策略联盟;
5、完善内控加强风险防范
不同业务间建立“防火墙”,实现审贷分离,避免投行业务影响其他业务的开展
6、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将资本市场业务和商业银行的交叉领域作为业务创新的重点领域
第四篇:对国内投行业务未来发展的思考
对国内投行业务未来发展的思考
发布: 2004-4-06 19:27 | 作者: 左健/王可 | 来源: 全景网 | 查看: 45次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说法,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中国(不含台湾和港澳地区,下同)的投资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发行制度改革和证券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投资银行业务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经济仍有望保持快速持续稳定增长,这将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上升动力。中国股票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两个市场股票总市值尚未达到GDP的50%。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发展空间可以说是非常巨大。基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现有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重组的历史背景,中国的投资银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内投资银行业务未来发展趋势
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证券发行与承销以及企业改制重组、兼并与收购等财务顾问业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深化,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中对投融资的需求会日益旺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和民营企业谋求未来发展等方面将越来越依靠资本市场的作用,我国的投资银行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都将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投资银行业务将以证券承销为主,并购及财务顾问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发行承销业务经历额度制、核准制,以及即将推行的保荐人制度,发行制度的改革对于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证券市场的营运质量和运作效率,在市场参与主体间真正构造一种责任明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了股份制、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地位,政策的突破与明确将进一步刺激国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式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的需求将非常旺盛。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证券承销业务(包括IPO、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转换债券和企业债的发行)仍然是国内投资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金融创新工具的不断发展完善,投资银行已经完全跳出了传统证券承销狭窄的业务框架,形成了证券承销私募发行、兼并收购、项目融资等多元化的业务结构,财务顾问收入已与承销收入并驾齐驱。当前,并购重组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特点,也将成为调整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国将迎来一次并购重组的高潮,在这个过程中,投资银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银行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化服务能力。例如,在并购业务方面,专业的投资银行具有完善选择程序、多种类型的价值评估模型,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在适当的法律框架内进行并购工具的创新,丰富并购的操作方法,细化深化对企业的服务;另一方面,作为服务的中介,投资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的社会关系资源,广泛的客户营销网络,在投资者的筛选,项目和目标企业的筛选,项目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等业务环节中充分发挥信息和资源优势。
(二)投资银行业务在立足国内的同时逐步开始走向国际化
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一方面表现为国际投资银行对新兴市场的进入,国内投资银行将很快面对国外强大对手的挑战。全球各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快慢不一,使得投资银行纷纷以此作为新的竞争领域和利润增长点,这是投资银行向外扩张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经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和信息通讯产业的飞速发展,昔日距离的限制再也不能成为金融机构的屏障,业务全球化已经成为投资银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的重要问题。
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的另一个方面表现为客户需求的改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入WTO后面临的全球挑战,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在企业经营战略国际化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是企业家和投资银行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现阶段,投资银行业应以国内业务为基础,向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为国有经济成份退出绝大部分竞争性领域做出努力。在此过程中,可选择一些优秀的企业推荐到海外融资,一方面可使国际投资者分享我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国际投资者了解中国的途径和窗口。提高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的投资信心。
在充分积蓄力量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与各大跨国投资银行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加强与各大跨国投资银行之间业务、信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逐步实现投资银行业的跨国经营。国际业务的开展对国内证券公司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国际业务的开展不仅能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在与国际性知名企业的交往中能学到他们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促使公司的管理和各项业务尽快与国际接轨。
(三)投资银行业务竞争趋向差异化,业务领域趋向专业化
目前在国内资本市场,投资银行所能够提供的服务手段还较为单一,大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上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缺乏经营特色、经营业务趋同则是国内券商的通病。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取得领先是国内投资银行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也为投资银行专业化分工、用差异化服务赢得客户的业务模式提供了历史的机遇。投资银行的核心作用是为企业实现价值、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竞争将从单纯的某一个承销业务的竞争转变为为客户和投资者提供全面的投资银行业务服务的竞争。投资银行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和专长,应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业务领域。核心竞争力是证券公司生存的基本依靠和发展的深层动力,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券商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集中体现。从全球范围内投资银行所提供的服务看,即使是以综合服务为主的大型券商在业务发展上也各有特色。例如,美林在零售客户服务和资产管理方面享有盛誉、高盛以研究能力及大型企业融资业务领域而闻名、所罗门兄弟以商业票据发行和公司购并见长、第一波士顿则在组织辛迪加和安排私募方面居于领先。面对WTO的加入和证券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券商应力争早日在项目融资、企业并购、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专业技术很强的创新型业务上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
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是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专业化的另一个特点。例如在2001年全球资本市场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国际四大投资银行傲视群雄的竞争能力依然突出,其市场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进一步加强。摩根斯坦利在全球并购市场中排名第二,IPO发行市场排名第二;美林则在并购市场中排名第三,在证券承销综合排名上名列第一,资产管理业务排名第一;莱曼兄弟公司尽管业务量比其他3大公司要略逊一筹,但在固定收入证券市场上则独具优势,在固定收入证券交易中名列世界第一,对固定收入证券的研究能力也排名世界第一;高盛公司则在并购与全球IPO发行市场上两项业务独占鳌头,均列世界第一,2001年最大的10起并购交易中,高盛作为财务顾问成功参与了其中8起业务。
(四)投资银行将迎来一轮大规模的整合
近年来,由于受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加剧了投资银行业的集中。在这种状况下,各大投资银行业纷纷通过购并、重组、上市等手段扩大规模。例如美林与怀特威尔德公司的合并、瑞士银行公司收购英国的华宝等。大规模的并购使得投资银行的业务高度集中,形成典型的寡头型市场。
我国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从发展到现在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还存在着诸如规模过小、业务范围狭窄、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过度竞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变化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国内的投资银行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必须要更新观念,以市场需求为直接取向,不断优化重组,加快实现从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管理转型,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加强购并重组力度,迅速扩充规模,做大做强各项业务,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借鉴发达国家证券公司发展的历程,未来可能的重组途径大约有三条:一是同业合并。第二种是混业兼并。第三种就是与外国券商融合,成立中外合资、合作的券商。
对国内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定位,强化相关的业务领域和行业的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服务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对投资银行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迅速提高,期望在所有的行业和所有的业务类型领域都能游刃有余的投资银行实际将不可避免地因不切实际的奢望而走向全面平庸,最终只能被淘汰。因此,在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的基础上追求投资银行的特色化和专业化经营是理智的选择。而特色化与专业化,又必需以扎实、细致和组织良好的研究工作为基础。
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的资源状况,进行明确的行业定位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是实现特色化和专业化服务的基础。这是一个复杂和极需慎重的系统工程,其选择结果不仅对以什么业务领域、什么行业和什么规模的客户作为工作重心有深远影响,也将左右投资银行整体的运作模式。
对于投资银行的研究工作,其研究的目的、内容和组织方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明确的是,我们需要的是以投资银行,而不是以经纪业务或其他业务为导向的研究,这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研究所涉及的规模和深入程度、研究的对象和侧重点、研究的周期和效率、研究结果的形式、研究的手段,以及研究团队的组织。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从origination和execution两个方面为投资银行业务提供支持,是为了“拿得到好项目”和“执行好项目”,因此,研究的内容应当主要包括面向重点客户群的适当规模的行业研究,以及投资银行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日益细化,投资银行一旦在部分领域形成自己的专业化特色,应将这一领域作为自己实现行业领先的基础,并以此带动其他业务的拓展,在保证专业更专的同时实现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结合。
(二)主动进行业务类型的转变
传统的股票和债券承销业务一直是近十多年来我们投资银行业务的最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目前全国拥有综合类券商超过60家,拥有通道数接近300个。一方面各个券商为争取质量好、收入高的股票承销项目都使出浑身解数,非市场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同时,由于通道资源有限,在目前IPO市场尚无发行风险、股票发行采用市值配售之时,也出现了买卖通道等现象。
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浪潮为券商财务顾问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广阔的空间,我们需要努力利用这一市场空间,调整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思路,不仅要把企业推荐上市,而且要以此为突破,为企业提供后续的财务顾问、企业并购服务,同时要大力开拓非上市公司的业务,获取非上市权益证券市场的份额。
在这一方面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并购与国民经济的走势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我国的并购潜力在于经济体系已经具有的巨大规模、产业调整与结构升级的势在必行,以及已经着手实施的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国有经济逐步从多数竞争性行业退出。从1998年到2001年,中国国内并购案至少发生了7000多起,金额达到1250亿元人民币以上,海外企业收购中国国内企业的交易有66起,金额为66亿元人民币。据高盛亚洲的估计,中国的并购业务量潜力应该达到1500亿--2000亿美元左右。实际上,如果考虑到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我国的并购潜力可能超过此估计。
但国内的许多投资银行显然并未对这个市场的出现作好更为充分的准备。由于特殊的发行制度及垄断高额利润,国内的投资银行队伍普遍疏于对投资银行专业化技术的研究,并购重组本身的高风险及较低水平和不稳定的利润回报率,导致证券公司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置于承销等业务方面,专业化并购重组投资银行队伍的缺乏,导致金融创新少。国内投资银行以往的业务收入构成显示,收入绝大部分来自证券发行承销收入,其他创新和并购业务的收入所占比例低于10%,反观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如高盛,其并购与财务顾问业务达到全部收入的1/2以上,美林和雷曼兄弟的比例则占1/3。自身的原因包括缺乏从事企业并购与顾问服务的动力和人才,环境的原因则包括我国的产权制度的制约作用和国企并购过程中政府主导和推动的特色。
此外,在这一领域,除开来自传统的国内外投资银行的业内竞争外,各种商业机会也受到更多市场力量的窥觑。在上海,目前针对非上市公司之间、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购并,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的各种投资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已经超过100家。
在此领域,抢占人才和经验的先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并购专家需要向需求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包括对目标企业的前期调查、项目评估、方案设计、谈判条件、重组策划等。这些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决定了这一领域只能由专业性很强的机构来统筹运作。在奔驰与克莱斯勒涉及400亿美元的合并过程中,双方聘用的并购专家约有300人,帮助公司确定各自的企业价值、交易方式、交易工具。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短,投资银行在并购方面介入的大型成功案例不多,用于锻炼并购人才实践能力的场合很少,所以,投资银行在并购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这是我们在并购市场开拓方面的一个软肋。积累人才和经验,靠延揽招募,也需培训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从小处着手,积极关注民营企业的并购重组是有意义的。虽然民营企业重组的平均规模较小,但可以从中不断积累并购的经验,培养人才,为以后更大的并购浪潮做准备。
(三)提高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塑造团队
未来的投资银行人才将很难像过去一样成为全才,必定会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国内、国外、并购、承销、执行、销售、开发)或不同的行业有所专长,才能为客户真正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如何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塑造的手段应当包括:业务领域和业务类型的分工,业务操作流程的模块化、标准化以及充分的业务交流,高效率下的较大工作负荷,持续性的培训,严格的考评、有效的激励与维持一定水平的人员流动性的淘汰机制,等等。事实上,单就提高投资银行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方面而言,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直接招聘,或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具有专门优势的机构进行整体并构。但综合考虑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直接成本,引进与培养均应当是不可偏废的手段。
需要指出的是,实现业务领域、类型和业务环节的分工是在业务实际操作中逐步实现的一个渐进和动态的过程,是建立在团队中各人的业务能力和专长的合理搭配上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命令式分派或个人的自由选择,在此过程中,投资银行家将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除此之外,在整个团队塑造中,投资银行家将承担有最重要的责任:以有挑战性的业务激发工作热情、引导对创新业务的投入、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言传身教的工作中培训、激励与考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一个协作基础上的内部竞争趋势,都与投资银行家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
(四)市场化理念应成为牢固的职业思维
是否具有市场化的理念是未来投资银行竞争的核心。市场化的理念包括对监管的市场化、发行的市场化,研究的市场化(跟踪研究客户感兴趣的行业和企业或价值发现)的充分理解。在现有监管政策环境下,市场化更多的是强调如何面对投资者的问题,监管部门对投资银行根据市场情况作出的创新也将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以高质量的研究为基础,在市场化理念的指导下,才能不断催生出有价值的投资银行创新,才可能摆脱亦步亦趋的被动状态,抢占市场的先机。
(五)建立有效的客户培育和管理系统
作为以知识和创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行业,投资银行将同时面对两类客户:为其设计和销售产品的客户,以及购买所推荐的产品的客户。投资银行建立和维持与客户间的长期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护,也应当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考察。从面对客户来说,投资银行的专业信誉、执业素质(包括技术水准和服务态度)是赢得长期客户的基础。除了在传统的承销过程中体现出的企业评价、方案策划和材料准备等方面的认真和专业外,如何在产品定价时兼顾企业融资客户和市场客户两方面的利益、如何协助企业客户与市场进行良好沟通,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如何建立庞大和有效的销售网络推销品种,都将越来越影响到未来客户对建立长期关系的评价。而从内部的管理机制来说,如何将客户资源管理好,形成有效的业务源泉,是一个很值得考究的方面。投行应当建立起覆盖企业融资类客户和市场投资类客户的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辅之以客户分级制度、跟踪调整系统和业务成本的分摊体系,以此作为投资银行核心实力的基础。
(六)积极面对国际化的挑战
中国的资本市场很快就要全面开放,境外的投资者和服务商将迅速介入这个市场。国外金融机构大多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历经考验,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非常严密、成熟的经营管理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形成了十分完善的竞争策略、竞争手段和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如何将国际化运作的先进方法和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如何创造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有效率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如何塑造出一支既富有国际化理念和职业素养,又务实并适应中国实际的群星璀璨的投资银行家团队,以迅速创造出价值,展现出实力,应对即将到来的更加高水平的更残酷的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迫切的问题。
无疑,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为全面地考验投资银行的实力和技巧,而对于我们后发的中国投行而言,这个竞争将更多的考验我们的意志、智慧、敏锐和自我扬弃的勇气。随着中国企业更大规模地进入世界舞台,中国的投资银行也必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为这一历史性进程添上值得书写的一笔。
第五篇: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文 /张宝华 班允浩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将视角转移到投行业务上来,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投行部,专门从事与长期融资等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得益于在债券承销和并购贷款两项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2010年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0年投行业务收入就合计达到了433.07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45%。其中排名前两位的工行和建行的投资银行收入合计达到294.12亿元,这两家银行2010年获得的投行收入已经超过了106家券商同期的投行收入总和。2011年一季度债券发行量大增,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同比增长70%;同时一季度国家乳品行业、医药行业、房地产行业等产业政策的出台更加快了相关行业内企业的并购步伐,这给银行带来挖掘投行业务收入的更多机会。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信誉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各类金融机构中信用级别最高。其不仅具有卓著的声誉、与客户牢固的关系及对客户情况和需求的深刻了解,而且有着丰富的企业融资经验和技能,并与资本市场上的各类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有着紧密良好的关系。
2、范围经济优势
商业银行有雄厚的资本、庞大的客户群体、遍布全国各地的经营机构网点、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开展存贷业务的同时又提供债券承销、基金代销、项目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摊薄成本,降低平均物质资源的使用费、技术维护费用及网点建设费用、人力成本费用和品牌宣传费用。利用广泛的网络系统与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综合化的服务,降低平均经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资金优势
一方面,投资银行在运作项目时需要投入较为巨大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证券承销、兼并收购和股权直接投资等业务不仅涉及巨额资金的运作,而且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因此,这使得开展投行业务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保障。商业银行作为全社会的融资中介,集聚了充裕的资金,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所以,商业银行天然具有拓展投行业务的能力和有利条件。
4、网点优势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中介服务行业,而这种服务需要一定的窗口来进行。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分布有着无可比拟的良好基础,并且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雄厚的实力和可靠性,这使得机构和个人在实现利用网点优势为政府、企业、投资基金等筹资主体多次代理销售巨额国债、企业债和各类基金等服务时,具有很强的优势
(二)劣势分析
1、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
目前,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现状下,商业银行只能从事部分简单的、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相关的一些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项目无法直接开展。《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这不仅使得商业银行无法获得IPO经营资格,堵住了直接融资额大门,而且使其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这种规定虽然在风险防范上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束缚了风险防控优秀的银行进一步发展投行业务。
2、产品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是投行业务的源头活水,也是商业银行提高行业竞争力的有力方式。过去我国投资品种的匮乏和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可以获得高额垄断性利差,但这也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创新的能力。目前,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服务相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和国内券商而言仍然相距甚大,而现有的银行业监管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创新发展。
3、专业人才匮乏
一方面,商业银行不够完善的投行业务模式和薪酬激励机制,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对高端投行人士形成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自我培养的投行业务人才还不够成熟,这使得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行业务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专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三)机遇分析
1、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较快
中国经济持续多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为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基础环境。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和金融市场稳健逐步有序的开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处于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之中,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
2、市场对投行业务的发展有强烈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我国企业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派生出了投资银行业务需求,例如我国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并购重组需求增加,这给商业银行为企业策划并购整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为了规避不良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则十分强烈。商业银行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企业的需求正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契机。
3、金融形势变化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新型投行业务机会(1)直接融资占比上升,推升银行投行业务潜力
据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贷款融资占比继续下降,当季人民币贷款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而直接融资占比明显上升,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为10.9%,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企业直接融资意愿的增强,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创新的空间,也为银行深入拓展咨询顾问服务,打造资产管理平台、股权投资平台、低成本融资平台等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奠定了基础;更是坚定了商业银行做大投行业务的决心,增加了拓展投行业务的信心。
(2)“新三板”扩容,撬动银行投行机会
随着2011年来“新三板”扩容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新三板”企业未来发展机遇所带来的业务需求。“新三板”企业大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主要吸引力在于其成长性、创新性,投资价值较难被准确量化;而政策支持和IPO预期,使得“新三板”企业备受青睐。截至2011年3月,新三板共有挂牌公司81家,涵盖了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而这81家公司2010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9.47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75家实现盈利。新三板扩容也为银行投行业务带来了机遇。银行凭借资金业务优势,可以有利地撬动“新三板”企业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投行业务,同时也为银行结构化融资提供了机会。
(3)“国际板”推出,打破投行现有竞争格局
“国际板”的推出将为国内银行的投行部门带来新的机遇。在国内投行业务方面,银行投行业务受现行政策法规以及起步晚、经验不足等因素制约,在与券商投行及独立投资银行的竞争中具有一定劣势,因此目前国内投行业务市场仍是券商的天下;但由于目前券商大多局限在国内市场中,“国际板”的推出,将使证券机构投行业务面临挑战。而近年来商业银行,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在朝着综合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各商业银行拿牌照的步伐明显加快,混业经营趋势明显,多家商业银行在海外都有分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这些都增添了银行投行部在“国际板”市场投行业务方面的竞争优势,打破现有的投行业务竞争格局。如果这些银行能够获得国际板投行业务的资格,凭借其海外业务积累的经验和客户群以及银行的资金优势,银行投行业务业绩将会获得成倍增长。
(四)面临的威胁
1、国际金融环境存在变数
受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实体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不容乐观,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金融机构的扩张和盈利能力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变化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在调整业务扩张结构时趋向于保守,这在短期内会对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步伐可能将趋于放缓。
2、竞争对手的市场冲击
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不仅将面对实力强大的外资金融机构在规模与业务创新方面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而且会遭遇处于垄断地位的证券公司强有力的竞争,例如在IPO、证券交易等领域,证券公司更有排他性的经营优势。此外,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也是某些投行业务领域的市场占有者。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策略选择和对策
(一)创新业务模式,提高综合化服务能力
要整合银行和非银行金融资源,积极与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客户提供跨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综合解决方案。要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的协作,整合管理资源和客户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为大企业客户服务方面,探索财务顾问加多元化融资业务模式创新。在为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方面,积极探索以融资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模式创新。
(二)充分利用资金优势,促进投行业务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在参与优势企业的并购活动时,可以在合规经营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利用担保业务资源撬动投行业务机会,提高综合收益。合理利用担保资源配合投行业务的发展,为企业设计融资方案,提升商业银行在企业直接融资中的参与程度和角色地位,提高银行的整体收益。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稳定、明确的收入分享机制和风险承担机制。
(三)重视人才和机制建设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智力高度密集型行业,需要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超专业技术的经济、管理、金融、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总部形成规模在百人以上的高水平投行专家团队,建设重组并购、银团贷款与结构化融资、资产转让与证券化等业务中心。在投行业务收入较多、投行业务资源较为丰富的分行成立独立的投行部,配置专职投行人员。对于优秀的投行人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投行和国内证券公司等机构的经验,真正实现收入与业绩挂钩的机制,发挥人才在竞争中的核心作用。
(四)建立投行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控制
要在商业银行内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控制体系,增设专门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完善集团层次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传统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资本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以及跨市场的交叉风险管理。此外还要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理顺业务流程,加强制度管理,并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借鉴国际著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先进经验,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建立风险处理报告机制和后续改进机制,建立操作风险实践的案例库与数据库,促进风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