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都设立了投资银行部门或专业投行机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更是利用规模优势在投资银行业务探索上先试先行并取得显著进展,股份制中型商业银行也紧随其后大力拓展投行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挑战和机遇时,已经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全能型银行集团转变,在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融资结构失衡等条件下,商业银行要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拓展已成为必然选择。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现状
(一)法律框架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个资本市场之间原本清晰的边界变得模糊,参与者数量增长使得竞争不断加剧,金融产品结构日趋复杂,金融服务需求强烈且多样化。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条件上,商业银行顺理成章地发挥其资金成本、客户资源、运营网络、对外信誉等优势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相应地,监管部门也逐渐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有限度地放松了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束缚。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开办代理证券业务、衍生产品、基金托管、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在2001 年商业银行开始提供“银证通”后,基金托管、财务顾问、项目融资、个人理财等业务陆续开展。2004 年,批准商业银行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2005 年确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这使商业银行通过基金公司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成为可能。同年,商业银行获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2006 年,9 家商业银行获准从事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国家对金融业综合经营改革的鼓励与扶持政策取向,为未来国内商业银行探索综合经营、实施业务整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政策环境。至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在分业经营框架下的一定程度上的业务交叉融合。
(二)业务经营模式选择
1.准全能银行式的直接综合经营。德国商业银行为典型的综合经营银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通过内设部门直接开展非银行金融业务,各种金融业务融合在一个组织实体内。商业银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设置相关的职能部门,在中间业务的范畴内开展诸如财务顾问、委托理财、代理基金发售等投资银行业务。工商银行于2002 年5 月设立投资银行部,下设重组并购处、股本融资处、债务融资处、资产管理处、投资管理处等业务部门。招商银行于2001 年成立了其投资银行部门———商人银行部,全力推进投资银行业务。2002 年招商银行又成立了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正式申领投资银行牌照。交通银行上市后旋即成立投资银行部,浦东发展银行2006 年设立投资银行部,选择事业部附属模式,公司及投资银行部下设投行业务部,主要职责包括银团与结构性融资(包括短期融资券承销)、项目融资
(房地产融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此外,中信、光大、民生、华夏、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2005 和2006 年建立起独立的投资银行部门。
2.银行控股式的间接经营模式。英国商业银行为银行母公司形式的代表。此模式下,商业银行和非银行子公司之间有严格的法律界限,证券业务、保险业务或其他非传统银行业务是由商业银行的子公司进行的。与综合性银行相比,虽然这种模式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受到限制,但仍有助于实现风险分散化,并且通过业务的交叉销售获得较高收益,提高银行的品牌价值。建设银行1995 年与摩根斯坦利等合资组建中金公司;中国银行1996 年在境外设立中银国际。2002 年,中银国际在国内设立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三)业务范围选择
1.财务顾问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企业并购以及项目融资的咨询顾问业务、政府财务顾问、集合理财顾问。财务顾问业务主要是发挥商业银行拥有的网络、资金、信息、人才和客户群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公司战略等方面的专业顾问服务。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资本经营的实际操作经验,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信息网络、资金和人才优势,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客户制定经营策略、实施资本经营,达到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转换经营方向等目的。商业银行从事财务顾问业务的价值取向不仅局限于获得咨询费收入,而是与客户群的开发相结合。一是通过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密切与客户的联系,有利于客户群的培养,向客户推销其他金融服务产品;二是全面了解客户的财力、经营状况,有利于控制银行向客户提供常规产品的风险,带动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发展。
2.杠杆融资业务。杠杆融资业务的本质就是商业银行通过提供信贷资金,,满足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配股、收购、兼并等资本经营活动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具有贷款金额大、贷款期限短等特点。随着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的加快,上市公司之间、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兼并活动日趋活跃,短期周转资金的融资市场空间巨大。此外,借助杠杆融资业务,可以派生出“过桥贷款”、股权资金的收款、结算、并购方案设计、配股项目推荐等创新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更好地密切银企关系,发展和巩固核心客户。
3.基金托管和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包括福利基金托管、企业年金托管、社保基金托管、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出口硬通货应收款证券化等。随着各种福利基金、专项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运作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对此类业务给予高度重视,迅速进入市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探索和开展为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舞台和发展空间。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也为其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商业银行可以为项目、企业、证券公司提供证券化的资产,并进行证券化资产的评估和方案设计。
二、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投行业务使得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加,但繁荣之下隐忧仍存。
(一)业务范围受限制
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现状下,我国商业银行只能从事部分简单的、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相关的一些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项目要么绝对不能从事,要么是必须以变通手段进行合规处理。目前所有商业银行都无法获得IPO 经营资格,堵住了商业银行为客户直接融资的大门。《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4 ] 虽然禁止银行从事某些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行业务,在风险防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一刀切”地把所有银行全部阻挡在一个门槛里,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风险防控优秀的银行投行业务的正常发展。2004 年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47 % ,花旗银行高达70 % ,日本为39.9 % ,英国为41.1 % ,而我国仅为12.33 %。[5 ] 这反映出投行业务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二)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强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服务,它要求有一支精通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队伍作为业务支撑。商业银行现有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完全胜任投行业务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形成人力资源的瓶颈制约。人才的缺乏会导致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设计和风险计量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和隐患。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和积累过程,这将不可避免地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政策法规存在盲区
目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开办新业务实行必须报批的市场准入制度,顺应商业银行经营的发展趋势,监管层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限制措施已大大松动,并出台了部分政策和监管法规进行规范管理,我们相信这种趋势仍将延续。但由于投行业务具体监管细则尚未出台,政策上存在较大弹性,可能原本之前“默许的”会成为今后“禁止的”。加之商业银行的大量投资银行业务要接受一行三会等机构的多边监管,监管部门之间协调不力、法规冲突等也会产生政策法律风险。
(四)与传统业务的关联风险
商业银行往往将过桥融资、担保资源作为撬动并购顾问、承销等投行业务的营销手段,反过来投行业务也能成为拉动贷款和其他融资需求的重要因素。为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和收费水平,实现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服务,商业银行采取传统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打包捆绑销售的方式进行营销,这在带来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关联风险,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加大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管理
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完善、外部监管有利的情况下开展混业经营,可以在总体上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投行业务分级准入制
当前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专门监管几乎是空白,也没有精通投行的专家对业务进行研究分析,导致监管机构只能以最安全但也是最保守的监管方式设置禁区,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损失,但却严重阻碍了金融深化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建议监管机构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门的投资银行业务监管部门,加强对国际、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加强各分业监管机构的合作,充分运用VAR 等计量模型对投行业务、产品风险、风险管理水平进行评估,设置合理的分级业务准入条件,拒绝不合格的银行机构和产品进入高端投行市场,让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优秀银行和产品获得风险溢价,确保投行市场的稳定繁荣。
(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投资银行是“知本”密集型业务,优秀的人才和有效的机制对于业务发展至关重要。要促进投资银行更好更快发展,国内商业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组织结构,加快投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组建高水平投行专家团队,建设重组并购、银团贷款与结构化融资、资产转让与证券化、直接融资等业务中心。对于优秀的投行人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投行和国内证券公司等机构的经验,真正实现收入与业绩挂钩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6 ] 发挥人才在竞争中的核心作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严格履行业务操作规程。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充分的风险管理培训,加强服务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以客户利益为重,避免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捆绑销售,并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
(三)完善风险内控体系
严格内部资金管理,控制内部关联交易。商业银行应严明纪律,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对信贷资金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的资金交易实行严格的限制,加强投资银行部门的资金用途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明确不能以信贷风险约束弱化作为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代价,信贷决策不能受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等因素的干扰,防止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向资产业务领域转移。适当控制业务选择。在当前我国的监管水平下,商业银行应慎重选择适当的投资银行业务,短期内不应当介入股票市场。建立现代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报告、风险验证、风险检查等制度。积极采用风险价值法(VAR)、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RAROC)以及事后检验等风险内控方法来管理和控制风险。
(四)完善风险外部监控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机构业务彼此融合,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应对传统的分业监管加以调整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在目前既定的单一监管前提下,融入功能监管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按业务性质来确定监管边界,尽快完善功能监管的相关制度,加强各个监管机构相互协作。其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监管应注重动态性,吸取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随时关注银行的风险状态,及时提示,重在预防。监管机构根据投资银行部门定期上报的相关资料,采用合理的风险测量方法,确定其实际承受的风险大小,并考虑银行集团资本总额与分布以及其风险管理水平,对风险水平做出评价,并根据结果督促其优化风险管理操作。
(潘 石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2.陈 曦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 3张臣明1 长春大学人事处,吉林长春)
第二篇: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文 /张宝华 班允浩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将视角转移到投行业务上来,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投行部,专门从事与长期融资等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得益于在债券承销和并购贷款两项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2010年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0年投行业务收入就合计达到了433.07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45%。其中排名前两位的工行和建行的投资银行收入合计达到294.12亿元,这两家银行2010年获得的投行收入已经超过了106家券商同期的投行收入总和。2011年一季度债券发行量大增,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同比增长70%;同时一季度国家乳品行业、医药行业、房地产行业等产业政策的出台更加快了相关行业内企业的并购步伐,这给银行带来挖掘投行业务收入的更多机会。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信誉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各类金融机构中信用级别最高。其不仅具有卓著的声誉、与客户牢固的关系及对客户情况和需求的深刻了解,而且有着丰富的企业融资经验和技能,并与资本市场上的各类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有着紧密良好的关系。
2、范围经济优势
商业银行有雄厚的资本、庞大的客户群体、遍布全国各地的经营机构网点、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开展存贷业务的同时又提供债券承销、基金代销、项目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摊薄成本,降低平均物质资源的使用费、技术维护费用及网点建设费用、人力成本费用和品牌宣传费用。利用广泛的网络系统与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综合化的服务,降低平均经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资金优势
一方面,投资银行在运作项目时需要投入较为巨大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证券承销、兼并收购和股权直接投资等业务不仅涉及巨额资金的运作,而且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因此,这使得开展投行业务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保障。商业银行作为全社会的融资中介,集聚了充裕的资金,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所以,商业银行天然具有拓展投行业务的能力和有利条件。
4、网点优势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中介服务行业,而这种服务需要一定的窗口来进行。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分布有着无可比拟的良好基础,并且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雄厚的实力和可靠性,这使得机构和个人在实现利用网点优势为政府、企业、投资基金等筹资主体多次代理销售巨额国债、企业债和各类基金等服务时,具有很强的优势
(二)劣势分析
1、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
目前,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现状下,商业银行只能从事部分简单的、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相关的一些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项目无法直接开展。《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这不仅使得商业银行无法获得IPO经营资格,堵住了直接融资额大门,而且使其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这种规定虽然在风险防范上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束缚了风险防控优秀的银行进一步发展投行业务。
2、产品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是投行业务的源头活水,也是商业银行提高行业竞争力的有力方式。过去我国投资品种的匮乏和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可以获得高额垄断性利差,但这也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创新的能力。目前,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服务相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和国内券商而言仍然相距甚大,而现有的银行业监管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创新发展。
3、专业人才匮乏
一方面,商业银行不够完善的投行业务模式和薪酬激励机制,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对高端投行人士形成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自我培养的投行业务人才还不够成熟,这使得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行业务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专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三)机遇分析
1、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较快
中国经济持续多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为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基础环境。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和金融市场稳健逐步有序的开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处于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之中,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
2、市场对投行业务的发展有强烈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我国企业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派生出了投资银行业务需求,例如我国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并购重组需求增加,这给商业银行为企业策划并购整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为了规避不良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则十分强烈。商业银行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企业的需求正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契机。
3、金融形势变化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新型投行业务机会(1)直接融资占比上升,推升银行投行业务潜力
据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贷款融资占比继续下降,当季人民币贷款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而直接融资占比明显上升,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为10.9%,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企业直接融资意愿的增强,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创新的空间,也为银行深入拓展咨询顾问服务,打造资产管理平台、股权投资平台、低成本融资平台等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奠定了基础;更是坚定了商业银行做大投行业务的决心,增加了拓展投行业务的信心。
(2)“新三板”扩容,撬动银行投行机会
随着2011年来“新三板”扩容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新三板”企业未来发展机遇所带来的业务需求。“新三板”企业大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主要吸引力在于其成长性、创新性,投资价值较难被准确量化;而政策支持和IPO预期,使得“新三板”企业备受青睐。截至2011年3月,新三板共有挂牌公司81家,涵盖了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而这81家公司2010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9.47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75家实现盈利。新三板扩容也为银行投行业务带来了机遇。银行凭借资金业务优势,可以有利地撬动“新三板”企业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投行业务,同时也为银行结构化融资提供了机会。
(3)“国际板”推出,打破投行现有竞争格局
“国际板”的推出将为国内银行的投行部门带来新的机遇。在国内投行业务方面,银行投行业务受现行政策法规以及起步晚、经验不足等因素制约,在与券商投行及独立投资银行的竞争中具有一定劣势,因此目前国内投行业务市场仍是券商的天下;但由于目前券商大多局限在国内市场中,“国际板”的推出,将使证券机构投行业务面临挑战。而近年来商业银行,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在朝着综合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各商业银行拿牌照的步伐明显加快,混业经营趋势明显,多家商业银行在海外都有分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这些都增添了银行投行部在“国际板”市场投行业务方面的竞争优势,打破现有的投行业务竞争格局。如果这些银行能够获得国际板投行业务的资格,凭借其海外业务积累的经验和客户群以及银行的资金优势,银行投行业务业绩将会获得成倍增长。
(四)面临的威胁
1、国际金融环境存在变数
受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实体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不容乐观,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金融机构的扩张和盈利能力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变化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在调整业务扩张结构时趋向于保守,这在短期内会对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步伐可能将趋于放缓。
2、竞争对手的市场冲击
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不仅将面对实力强大的外资金融机构在规模与业务创新方面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而且会遭遇处于垄断地位的证券公司强有力的竞争,例如在IPO、证券交易等领域,证券公司更有排他性的经营优势。此外,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也是某些投行业务领域的市场占有者。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策略选择和对策
(一)创新业务模式,提高综合化服务能力
要整合银行和非银行金融资源,积极与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客户提供跨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综合解决方案。要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的协作,整合管理资源和客户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为大企业客户服务方面,探索财务顾问加多元化融资业务模式创新。在为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方面,积极探索以融资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模式创新。
(二)充分利用资金优势,促进投行业务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在参与优势企业的并购活动时,可以在合规经营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利用担保业务资源撬动投行业务机会,提高综合收益。合理利用担保资源配合投行业务的发展,为企业设计融资方案,提升商业银行在企业直接融资中的参与程度和角色地位,提高银行的整体收益。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稳定、明确的收入分享机制和风险承担机制。
(三)重视人才和机制建设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智力高度密集型行业,需要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超专业技术的经济、管理、金融、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总部形成规模在百人以上的高水平投行专家团队,建设重组并购、银团贷款与结构化融资、资产转让与证券化等业务中心。在投行业务收入较多、投行业务资源较为丰富的分行成立独立的投行部,配置专职投行人员。对于优秀的投行人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投行和国内证券公司等机构的经验,真正实现收入与业绩挂钩的机制,发挥人才在竞争中的核心作用。
(四)建立投行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控制
要在商业银行内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控制体系,增设专门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完善集团层次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传统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资本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以及跨市场的交叉风险管理。此外还要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理顺业务流程,加强制度管理,并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借鉴国际著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先进经验,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建立风险处理报告机制和后续改进机制,建立操作风险实践的案例库与数据库,促进风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投行业务浅析(范文模版)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
摘 要:在我国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业普遍实行综合经营的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投资银行业务日益成为其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选项。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当今的国际背景,强调了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趋势以及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安排及具体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具体业务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 混业经营
随着海外一些综合性的金融集团通过各种渠道分别进入我国的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领域,利用其在人才、数据、产品及混业经营方面的优势,为国内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了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外混业经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势在必行,如何寻求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并取得突破,是摆在我国各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共同 问题。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之间具有一些天然的联系,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银行体系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渠道,而资本市场则为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业务提供发展渠道。商业银行存在一些天然缺陷,资产、负债在收益与风险上的不匹配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依赖资本市场进行资产和负债及流动性的管理,而商业银行功能的日趋衰落和资本市场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也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必须以资本市场为平台。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时势的必然选择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从国际上来看,早期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承销、交易和经纪业务,随后逐渐扩展到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产品交易、股权直接投资等业务。承销业务是高端和品牌投行业务,对其他业务有带动作用,但并非多数投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金融危机前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国际投行的承销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基本在10%以内。我们认为,投资银行业务范畴不应仅限于狭义的承销和交易服务,而应包括前述各项业务。在我国目前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除了不能开展交易所市场的证券承销、经纪和交易业务之外,仍然可开展大多数投资银行业务,包括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以及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品交易等。此外,随着金融创新和综合化经营改革的推进,股权直接投资等新兴业务也有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可涉猎的投资银行业务。
当前,我国银行业已对外资全面开放,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银行也已成功实现上市,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正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正逐步实施。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挑战,商业银行有必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一、应对融资格局变化和收益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本市场得以较快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扩大。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和资产管理计划等直接融资产品发行额不断提高。从国外银行的情况来看,直接融资对银行的冲击首先体现在大型优质客户信贷业务方面。如汇丰集团从大客户那里获取的利息收入仅占全部大客户收入的38%,花旗集团从大客户那里获取的利息收入也远小于非利息收入。德意志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在1998年之后也是逐年下降的。与西方国家转型阶段的情况相似,随着我国直接融资的发展,大型优质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将逐步降低,用贷款价格竞争大型优质客户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商业银行应深入拓展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战场的投行业务,通过参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直接融资,发展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等创新业务,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二、完善服务功能及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业务同质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商业银行陷入规模扩张和低水平同质竞争的泥潭。而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金融意识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银行提供的存贷款等传统服务,而要求银行提供包括重组并购、企业理财等投行业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尽快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加快发展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投行业务,健全企业服务功能,成为商业银行摆脱低水平同质竞争、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以投资银行等业务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新兴业务,其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团队等内源性优势,通过先发战略确立市场地位后将在较长时期内形成商业银行在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在创造直接效益的同时也将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体现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关联效益,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市场已经按照WTO协定全面向外资开放,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等国外大型金融集团将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为高端客户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这进一步挤占了国内银行的业务和利润空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主体还是贷款、清算等传统银行业务,而国内的外资银行则能够通过其混业经营的母公司,获得综合化的业务支持、客户资源和信息共享,在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竞争中形成明显优势。当前,各大银行已经通过改制上市大大增强了资本实力,完善了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了风险和内控能力,在规模、网络和客户资源上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应对外资的挑战,有必要组建能够同国外金融集团抗衡的大型综合化经营金融企业。以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收购或设立证券公司,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较为可行的一种综合化经营模式。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加大跨市场综合产品创新,由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继续为客户提供重组并购、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资产证券化、结构融资、资产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通过适时收购证券公司,获取证券市场业务牌照,作为对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具有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首先是品牌和产品优势。大型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品牌和知名度,具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结构,在清算、代理、现金管理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易于提高客户对投行业务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其次是资金优势。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在风险隔离的情况下适当互动,可以为开展投行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三是银行间市场的主导地位。大型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最主要参与者,这为开展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以及将来的中长期企业债券业务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第四是客户和网络优势。大型银行拥有完备的海内外机构网络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在长期的业务经营中与大部分客户和地方政府建立了稳定、互信的关系,对于客户需求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尽管与国际顶尖银行相比,国内大型银行尚不具备机制、人才、经验以及国际化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暂时还难以与其在特大型企业的海外上市、重组并购等领域进行直接的正面竞争,但在企业境内资产证券化、银团安排与结构化融资、重组并购、股权私募、上市发债顾问、常年财务顾问和企业资信服务等方面仍具有相对优势,而且国际顶尖银行大部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中国工商银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只要定位明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投行业务。
一、业务收入持续大幅增加。2002年工商银行成立投资银行部,当年全行境内分行实现投行收入1.9亿元。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4.82亿元、10.34亿元、18.02亿元、27.60亿元、45.05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153%、114%、74%、53%、63%,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逐步增大,成为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点。2008年,工商银行境内机构实现投行业务收入80.28亿元,同比增长78.2%,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达14%,已发展成为与代理、结算和银行卡业务并列的第四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和第三大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来源。在国内股票市场异常火爆、证券公司经纪和自营业务收入远超正常年份的情况下,工商银行80.28亿元的投行收入相当于同期国内前二十大券商的投行收入总和。就连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也在年报中坦言,证券公司的债券承销业务遇到前所未有的挤压。
二、品牌建设稳步推进,精品项目不断涌现。四年多来,工商银行在重组并购、银团及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主要投行业务领域积极开拓、努力探索,承揽、运作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投行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在重组并购方面,工商银行相继营销运作了宝钢并购八一钢铁、张裕股权转让、晨鸣控股企业改制、大唐移动股权私募、山东电力集团以及苏州大学债务重组等一系列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工商银行向大型央企、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投行服务的能力得到业界认可。在银团及结构化融资方面,工行完成了江苏海力士-意法7.5亿美元、江苏利港电厂三期、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等大型银团项目以及河南中原高速股份公司107.75亿元结构化融资银团,并推动铁道部武广铁路等结构化融资项目。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完成了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推出近20亿元的国开行优质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并积极运作了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理财计划、浙江交投集团高速公路理财计划、重庆渝涪高速公路理财计划等项目,提供包括结构设计、交易执行、中介机构协调和担保等的一揽子投行服务。在短期融资券方面,先后完成上海石化、大众交通、中铁工程等十多家企业的尽职调查工作。在企业上市发债顾问方面,完成江苏亚洲环保上市顾问等项目。在常年财务顾问方面,为江苏太平洋建设、华西村、新科电子等大型客户提供了综合顾问服务。
三、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创新不断出现。2006年,随着工商银行投行业务产品创新步伐的加快和品牌类业务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投行业务收入结构取得显著改善,以重组并购、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私募上市顾问等为代表的品牌类业务合计实现收入13.97亿元,在全部投行收入中的占比超过50%。从投行项目实现收入看,2006年全行完成单笔收入超50万元投行项目854个,累计入账收入11.40亿元,在全部投行收入中的占比超过40%,其中超过100万元的项目有360个,超过500万元的有4个。在咨询顾问类业务中,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已逐渐探索出四种主要服务模式,即针对高端客户的以咨询业务为主的模式,针对中小客户的以研究服务和一般业务咨询为主的模式,针对潜力客户的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先导模式以及以财务咨询为主的专项咨询模式。2006年常年财务顾问业务签约客户达到6144家,实现业务收入9.3亿,成为密切银企关系、创新投行服务的重要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国外商业银行,由于不受法律法规限制,在投行业务运作和业务范围上,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优势,进行投行业务市场定位。而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受“分业经营”的政策法规制约,开展投行业务,除考虑自身战略目标和优势外,还应考虑政策法规的约束以及国内专业投行和国际专业投行的竞争因素。为此,必须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合适路径和环境建设等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路径选择 一直以来,国内投行业务市场被中资专业投资银行(即证券公司)所垄断。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及国内企业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大型专业投资银行纷纷进入国内,拓展国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IPO 业务,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转变经营模式,介入原本属于专业投资银行的投行业务。借鉴国外银行业发展投行业务的经验,综合考虑监管政策取向、金融市场趋势以及内部经营约束条件等因素,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在与贷款等债券融资业务相关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及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财务顾问、和财富管理等业务上形成特色。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借鉴了国外银行业发展投行业务的经验,综合考虑监管政策取向、金融市场趋势以及内部经营约束条件等因素,围绕经营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整体发展战略,选择了从“以内为主”到“内外并重”的投行业务发展模式,拟定了“两步走”的发展路径。第一步是“以内为主”阶段。在监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行内设置的投行部门为主体发展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性较强的各项投行业务,包括咨询顾问类、重组并购、资产转让与证券化以及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等,从而更好地利用商业银行资源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获得管理协同效应。与此同时,根据证券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自身需要选取恰当时机、恰当方式组建证券公司,获取直接投资、证券承销、交易和经纪、受托资产管理等全面境内投行业务牌照,完善投行服务功能。第二步是“内外并重”阶段。继续在商业银行内部稳步发展咨询顾问、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重组并购、资产转让与证券化、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等业务,并在监管政策、金融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条件支持的前提下,通过行属投行机构全面开拓股票债券发行承销交易经纪、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传统牌照类投行业务,促进行内外各项投行业务齐头并进,行内外投行机构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完整的投行产品体系,逐步使投行业务成为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并列的重要业务板块,投行业务成为大客户金融服务的主要手段及盈利来源。
二、建立与投资银行业务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不同,投资银行业务需要从业人员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智慧,必须把业务创新摆到突出位置,从机制上促使从业人员保持持久的创新动力。投资银行也是一个智力密集型的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包括经济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因此,要充分考虑专业人才的市场价值和不同项目的收益水平确定分配标准,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与收益相对称,让有限资源向最能为银行创造投资银行收益的人才倾斜,最大限度地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商业银行要依靠一大批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和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而且懂国际金融惯例和现代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创新性人才来拓展投资银行的业务。在有相应人才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在总部形成规模在百人以上的高水平投行专家团队,建设重组并购、银团贷款与结构化融资、资产转让与证券化、直接融资等业务中心,组建一支优秀的投行分析师团队,针对大型客户开展并购、承销、证券化等品牌类业务,并为顾问类业务提供研发支持。还可以在投行收入较多、投行业务资源较为丰富的分行成立独立的投行部,配置专职投行人员。
三、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从1998年花旗银行的大合并到现在的分离业务过程,可以看出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并没有想象中大,相反,业务的合并还会导致风险串联等负面效应。花旗的“瘦身运动”(出售了它的财富管理和经纪业务)虽然能够贡献短期的资本金,但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据现在的主流意识,花旗要想获得健康发展,剥离或隔离它的衍生交易和替代投资业务才是根本。因此可以得知,传统的消费金融业务+新兴的衍生交易和替代投资业务,不仅不会形成金融资源的相互支持,还会导致危机中的风险串联和资本争夺,风险隔离和资本独立是金融集团长期发展的必须。
由花旗银行的教训可知,商业银行在其职能架构下开展投行业务,必须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投行业务之间建立起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同时,健全业务风险管理。首先是要从组织和体制上实现业务风险隔离与资本独立,在未来拓展综合化经营过程中,要确保商业银行各业务主体相互独立,风险自担,尤其是股票承销、交易最好由独立的法人主体承担。其次是要在商业银行内建立整体的、自上而下的风险控制体系,增设专门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负责监控和管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的风险,并进一步完善集团层次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传统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资本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以及跨市场跨的交叉风险管理。此外还要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理顺业务流程,加强制度管理,并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积极拓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国外银行的合作与交流,为混业经营做好技术准备和人才准备。根据工行和建行的成功经验,拓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易采取境内分业、境外混业的模式。利用境外成熟的金融市场,通过合资或独资形式在境外组建投资银行机构,这样既可以引进国外银行经营投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又可以为境内企业提供境外金融服务,实现境内外业务的合作和联动,争夺海外市场的业务。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推荐广东企业到香港上市,前期的财务顾问由广东分行的投行机构完成,最终的发行上市由工商东亚完成。中国银行的中银国际也先后完成中国电信环球债券发行等多项业务。
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适应全球金融竞争的需要。投资银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和盈利丰厚的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积极进行新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丰富金融服务技术内涵,保证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稳步实施,做好国内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模式转换的过渡。参考文献:
[1] 田瑞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 段元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讨[J].济南金融,2002(1).[3] 武士伟.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J].金融与保险.2005(1).[4]王慧卿.花旗银行的兴衰路.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9(8).[5] 宋海林.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现代商业银行刊.2004(12).[6] 刘明康.金融创新: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银行家网.2006(8).
第四篇: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优劣势
通过上面的讨论,既然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那么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上有什么优劣势呢?
(一)优势
与国内券商和国外投资银行机构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现代投行业务由过去的以IPO和证券交易为主,发展为IPO和证券交易等传统业务与并购、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新兴业务并举,并向后者重点转移的趋势。国内投行业务一直以证券公司为主,特别在IPO、证券交易等传统领域,更有排他性的经营优势。然而,在并购、项目融资等新兴投行业务领域,因缺乏资金融通能力,国内证券公司日显艰难,而这正是商业银行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其次,由于国内商业银行自身与企业密切的业务往来,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再次,信贷功能和结算工具使商业银行掌握了客户的业务结构和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信息优势,能够更好更易的开展投行业务。最后,国内大的商业银行都拥有巨额的资本量,使商业银行从规模上可以同国外的投资银行相竞争,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承销、并购等投行业务。这一点是大多数现有的国内投资银行所不具备的。
(二)劣势 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方面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首先,虽然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持审慎开放的态度,但仍受限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政策影响,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只能开展部分投行业务。例如,商业银行还无法获得IPO经营牌照,这也堵住了商业银行为客户直接进行IPO业务的大门。其次,《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再次,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不满足开展投行业务的需要,在人才素质上同专业的投资银行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最后,商业银行缺乏投行业务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经验,而证券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策略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和制约,以及投行业务发展的不成熟和业务范围的狭窄,想要一蹴而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还是需要讲究策略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不断完善,不断壮大。
(一)自上而下整合现有投行业务
国内商业银行首先要面对的,是对全行现有分布在各个部门的投资银行业务职能进行清理和整合,按照“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加强合作、相互制约”的原则,尽快自上而下组建统一的投资银行部,以便对投资银行业务实行系统的策划、拓展和管理。总行的投资银行部要做好全行投资银行的发展规划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不断拓展新业务,协调好各方关系,统领全行投行业务的发展。同时,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设立分行,分行应配合总行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投行业务,配合总行做好各种金融产品的推广。
(二)加强银证合作,注重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加强银证合作,巩固和发展投行业务。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规定“备案制”下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大力发行、承销、兑付政府债券,信息咨询业务,企业投资顾问等。“审批制”下可以从事金融衍生业务,各类投资基金托管、各类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代理证券业务等。但是鉴于目前银行业与证券业在制度的安排上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客观要求,在这一阶段,商业银行应该采取先避开投行的本源业务,通过内部成立投行部的方式,在法律、法规和办法许可的范围内,巩固业已开展的客户资源,大力加强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业务,建立战略联盟,从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拓展投行的非本源业务。[4] 此外,除了与证券公司加强合作为,吸引和培养投行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一件紧急而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吸引一批现有证券公司的专业人才来帮助自己发展投行业务,毕竟他们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从银行内部培养一些投行业务方向的人才,虽然短时间内很难奏效,但是如果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层面来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从银行内部成长起来的人才,必将成为以后发展投行业务的生力军。
(三)以合资并购的方式组建专业化投资银行机构
因为国内商业银行存在业务受限、人才缺乏、起步较晚、缺乏经验等问题,与国外投行或是国内券商还有较大的差距,想在短期内缩小这种差距,全面自主发展并非最佳策略。而我国的证券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投行业务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是现有国内商业银行所急需的。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有策略、有重点地选择国际、国内著名的证券公司,合资组建独立的专业化投资银行机构,或者通过并购、重组已有的证券公司的方式,来打造专业化的投资银行业务平台。
(四)组建金融控股公司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证券法》第6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两个条款虽然给商业银行实施综合经营留下了空间,但除了“国家另有规定”之外,仍不允许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亦不允许商业银行设立非银行子公司。同时,全能银行制对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监管水平、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自律能力的要求都相当高,在今后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境内难以培育出发展全能银行模式的金融环境。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银行作为金融控股集团的专业子公司,主要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要求,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母公司作为一家纯粹金融控股公司,在控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事还可以控股其他金融类的公司。这一“母公司混业、子公司分业”的模式,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与我们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相衔接,也不违背现行法律法规。[3] 因此,综合国内金融业的客观环境、现行法规以及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分析,目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实施综合经营的较为适合的模式是金融控股公司。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必要性和发展投行业务的优劣势,并给出了发展投行业务的策略建议,但是外在环境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许会发生松动或变化,从而使发展投行业务的策略有所改变,因此,发展投行业务时不但要立足当下,还要考虑大趋势和政策的发展动向,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适的发展策略。
第五篇:投行业务发展策略
1、大力推行混业经营
2、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合理的业务策略
“攻大占小”以大型客户为主要目标,对一些发展良好的中型企业做为重点培养对象; 优先发展“商业银行型的投资银行业务”,形成优势和品牌、对于常年财务顾问服务等直接收益低间接受益明显的也应重点发展
3、创新金融产品以打造投行业务的特色品牌
提供“精品业务”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如对于高端客户除提供基础服务外,可推出增值性财务管理服务,为其财产保值增值;针对企业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财务顾问;以不良资产介入企业的改制重组、兼并收购
4、采用多种营销策略
选择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优势行业深入;关注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环节,进而关注需求链,设计和推销产品;可将投行业务与其他业务捆绑销售,获得综合效应;可与国内外专业投行建立策略联盟;
5、完善内控加强风险防范
不同业务间建立“防火墙”,实现审贷分离,避免投行业务影响其他业务的开展
6、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将资本市场业务和商业银行的交叉领域作为业务创新的重点领域